CN211924395U - 一种柱塞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塞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4395U
CN211924395U CN201922194424.7U CN201922194424U CN211924395U CN 211924395 U CN211924395 U CN 211924395U CN 201922194424 U CN201922194424 U CN 201922194424U CN 211924395 U CN211924395 U CN 211924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wall
output shaft
swi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44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林
殷鑫亮
张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T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T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T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T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44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4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4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4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塞泵,包括泵体、输出轴、连杆件、摆动轴、升降块、导向杆、柱塞、箱体、箱盖、电机、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四级齿轮、一级行星齿轮、一级行星支架、太阳轮、二级行星齿轮、二级行星支架和内齿圈。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和四级齿轮有效提升了电机和二级行星支架之间的传动比,能够对二级行星支架传输更大的扭矩,进而增加了输出轴的转动动力。输出轴在泵体上转动,以带动连杆件和摆动轴绕输出轴的轴线转动,摆动轴通过连杆件与输出轴的轴线产生偏移,摆动轴绕输出轴的轴线间公转,继而在摆动槽内滑动。摆动轴在转动过程中会在摆动槽内滑动,继而作用在摆动槽的内壁上,以带动升降块活动。

Description

一种柱塞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塞泵,属于泵体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黄油枪采用柱塞泵加油,电机驱动齿轮箱,齿轮箱通过偏心块带动摆杆,摆杆再带动柱塞,从而实现齿轮圆周运动转换成柱塞直线往复运动,但是偏心轮作用在摆杆上的力存在左右方向的分力,对摆杆产生力矩,摆杆与柱塞固定连接,这个力矩将传递到柱塞上,造成机器工作时运转不稳。此外,传统齿轮箱传动比不足,加之柱塞的震动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动力,导致油压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运行更为平稳、输出更强的柱塞泵。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柱塞泵,包括泵体、输出轴、连杆件、摆动轴、升降块、导向杆、柱塞、箱体、箱盖、电机、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四级齿轮、一级行星齿轮、一级行星支架、太阳轮、二级行星齿轮、二级行星支架和内齿圈;箱体固定在泵体上,电机安装在箱体的外壁上,一级齿轮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一级齿轮和二级齿轮啮合,二级齿轮和三级齿轮啮合,三级齿轮和四级齿轮同轴固定,四级齿轮与一级行星齿轮啮合,一级行星齿轮安装在一级行星支架的底杆上,一级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太阳轮安装在一级行星支架的顶杆上,太阳轮与二级行星齿轮啮合,二级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二级行星齿轮安装在二级行星支架的底杆上,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四级齿轮、一级行星齿轮、一级行星支架、太阳轮、二级行星齿轮、二级行星支架和内齿圈均安装在箱体内,箱盖盖合在箱体的开口处;输出轴的一端沿周向和径向定位在二级行星支架,输出轴通过二级行星支架转动设置在泵体上,输出轴的另一端与连杆件连接,摆动轴安装在连杆件上,摆动轴通过连杆件绕输出轴转动,升降块上设置有摆动槽,摆动轴在摆动槽内滑动并挤压在摆动槽的内壁上,导向杆固定在泵体上,导向杆穿插在升降块上,摆动轴转动以带动升降块在导向杆上移动,柱塞安装在升降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和四级齿轮有效提升了电机和二级行星支架之间的传动比,能够对二级行星支架传输更大的扭矩,进而增加了输出轴的转动动力。输出轴在泵体上转动,以带动连杆件和摆动轴绕输出轴的轴线转动,摆动轴通过连杆件与输出轴的轴线产生偏移,摆动轴绕输出轴的轴线间公转,继而在摆动槽内滑动。摆动轴在转动过程中会在摆动槽内滑动,继而作用在摆动槽的内壁上,以带动升降块活动。导向杆限制了升降块的活动余量仅沿导向杆轴向,因此升降块不会将垂直于导向杆方向的力传递至柱塞上,因此柱塞的工作过程更为稳定。泵体则稳定了输出轴的轴线和导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杆件为偏心轮,输出轴的端部沿径向和周向定位在连杆件的中间,摆动轴的端部固定在连杆件的边缘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摆动轴上套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的外壁上套有第二轴套,摆动轴通过第二轴套挤压在摆动槽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摆动槽内壁包括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沿导向杆轴向相对,第二轴套夹持在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块包括升降块本体以及固定在升降块本体外壁上的凸块,摆动槽位于升降块本体上,升降块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卡槽,柱塞的端部设置有卡块,卡块卡接于卡槽处,导向杆贯穿凸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柱塞泵还包括固定在泵体上的盖板,盖板盖合在摆动槽的前侧开口,摆动轴穿插在摆动槽的后侧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四级齿轮和电机位于箱盖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柱塞泵还包括垫片,垫片位于箱体内,内齿圈的一端挤压在箱体内壁上,垫片挤压在内齿圈的另一端,箱盖和内齿圈位于垫片的两侧,垫片的边缘朝向箱盖弯折形成顶脚,顶脚挤压在箱盖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顶脚位于三级齿轮的边缘外侧,垫片的中心设置有对四级齿轮进行避让的避让孔,四级齿轮位于避让孔处,一级行星齿轮和二级行星齿轮均位于内齿圈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齿圈固定在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柱塞泵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状态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柱塞泵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状态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柱塞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柱塞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柱塞泵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柱塞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柱塞泵,包括泵体A1、输出轴A2、连杆件A3、摆动轴A4、升降块A5、导向杆A6、柱塞A7、盖板、箱体B1、箱盖B2、电机B3、一级齿轮B4、二级齿轮B5、三级齿轮B6、四级齿轮B7、垫片B8、一级行星齿轮B9、一级行星支架B10、太阳轮、二级行星齿轮B11、二级行星支架B13和内齿圈B12。图1、2和6中均缺省盖板。
一级齿轮B4、二级齿轮B5、三级齿轮B6、四级齿轮B7、垫片B8、一级行星齿轮B9、一级行星支架B10、太阳轮、二级行星齿轮B11、二级行星支架B13和内齿圈B12均安装在箱体B1内。电机B3安装在箱体B1的外壁上,箱盖B2盖合在箱体B1的开口处并通过螺钉固定。
一级齿轮B4安装在电机B3的电机轴上,由电机B3带动一级齿轮B4转动。
二级齿轮B5的中间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压紧在箱体B1的内壁和箱盖B2上,从而将第一转轴固定在箱体B1内。二级齿轮B5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
一级齿轮B4和二级齿轮B5啮合,一级齿轮B4转动以带动二级齿轮B5转动。二级齿轮B5和三级齿轮B6啮合,二级齿轮B5转动以带动三级齿轮B6转动。三级齿轮B6和四级齿轮B7的中间穿插有第二转轴,三级齿轮B6、四级齿轮B7和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以使得三级齿轮B6和四级齿轮B7同轴固定,三级齿轮B6转动时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四级齿轮B7绕第二转轴的轴线同步转动。
其中第二转轴的端部沿轴向定位在箱盖B2上,从而将三级齿轮B6和四级齿轮B7沿第二转轴轴向定位在箱体B1内。
太阳轮安装在一级行星支架B10的顶杆上,一级行星支架B10的底杆数目为四根,相应一级行星齿轮B9的数量也为四个,四个一级行星齿轮B9分别安装在一级行星支架B10的四根底杆上。四级齿轮B7位于四个一级行星齿轮B9的中间,并与四个一级行星齿轮B9啮合。四级齿轮B7转动以带动四个一级行星齿轮B9自转。
内齿圈B12固定在箱体B1内,四个一级行星齿轮B9啮合在内齿圈B12内壁上,一级行星齿轮B9自转以带动一级行星支架B10绕第二转轴的轴线转动,从而带动太阳轮自转。
二级行星支架B13的底杆数目为四根,二级行星齿轮B11的数目为四个,四个二级行星齿轮B11分别安装在二级行星支架B13的四根底杆上。太阳轮位于四个二级行星齿轮B11中间,并同时与四个二级行星齿轮B11啮合。太阳轮自转以带动四个二级行星齿轮B11自转。二级行星齿轮B11与内齿圈B12的内壁啮合,二级行星齿轮B11自转以带动二级行星支架B13绕太阳轮的轴线转动。
通过一级齿轮B4、二级齿轮B5、三级齿轮B6、四级齿轮B7,有效增强了电机B3对二级行星支架B13的传动比,电机B3能够对二级行星支架B13输出更大扭矩,增强了二级行星支架B13的转动动力。箱体B1外壁稳定了电机轴轴线位置,通过箱体B1内壁和箱盖B2内壁配合,稳定了第一转轴轴线和第二转轴轴线位置,以确保二级行星支架B13的转动轴线在箱体B1内位置稳定性。
优选的,四级齿轮B7和电机B3位于箱盖B2的同一侧,将电机B3与二级行星支架B13之间的传动机构进行转弯,从而降低整个柱塞泵的长度,使得结构分布更为合理。
内齿圈B12在箱体B1内的固定方式如下,内齿圈B12的外壁上沿第二转轴轴向设置有若干凹槽,箱体B1内壁上沿第二转轴轴向设置有与凹槽数量相同的凸筋,凸筋滑接在凹槽内,以限制内齿圈B12在箱体B1内沿周向和径向的活动。内齿圈B12的一端挤压在箱体B1内壁上,垫片B8挤压在内齿圈B12的另一端,箱盖B2和内齿圈B12位于垫片B8的两侧,垫片B8的边缘朝向箱盖B2弯折形成顶脚,顶脚挤压在箱盖B2的内壁上。箱体B1内壁配合箱盖B2内壁对内齿圈B12和垫片B8在第二转轴轴向上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将内齿圈B12固定在箱体B1内。
其中顶脚位于三级齿轮B6的边缘外侧,从而使顶脚对三级齿轮B6进行避让,以顺利压在箱盖B2内壁上。垫片B8的中心设置有对四级齿轮B7进行避让的避让孔,四级齿轮B7位于避让孔处,以便于四级齿轮B7越过垫片B8与一级行星齿轮B9啮合。
箱体B1的内壁和垫片B8能对内齿圈B12的两端分别进行遮挡,防止二级行星支架B13和一级行星齿轮B9从内齿圈B12内脱出,以保证二级行星齿轮B11和一级行星齿轮B9二者与内齿圈B12内壁之间的啮合状态。相应二级行星齿轮B11和一级行星齿轮B9能够在保证分别与太阳轮和四级齿轮B7之间的啮合状态情况下,能够在轴向上允许存在一定的活动余量。
箱体B1则固定在泵体A1上,从而使二级行星支架B13在泵体A1上转动。输出轴A2的右端插接在二级行星支架B13中间的孔洞处,输出轴A2的右端形状与二级行星支架B13中间的孔洞形状相配合,从而将输出轴A2的右端沿自身的周向和径向定位在二级行星支架B13,二级行星支架B13转动时带动输出轴A2在泵体A1上转动。此外输出轴A2的右端还设置有卡簧,以避免输出轴A2和二级行星支架B13之间产生轴向相对移动。
泵体A1内设置有两个限位轴承A12,两个限位轴承A12套在输出轴A2的中间部分上,输出轴A2的中间部分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凸筋,两个限位轴承A12卡在两个凸筋之间,从而将限位轴承A12沿轴向定位在输出轴A2上。泵体A1在输出轴A2轴向上对两个限位轴承A12限位,从而避免输出轴A2在泵体1上产生轴向移动。
输出轴A2的左端与连杆件A3连接,摆动轴A4安装在连杆件A3上,输出轴A2转动以带动连杆件A3和摆动轴A4转动。
连杆件A3可以为连杆、圆片,又或者为本实施的偏心轮。偏心轮的中间开设有与输出轴A2的左端形状相匹配的孔洞,输出轴A2的左端插接在偏心轮的中间孔洞处,从而使输出轴A2的左端沿径向和周向定位在连杆件A3的中间,输出轴A2能够顺利带动连杆件A3转动。
输出轴A2平行于摆动轴A4,摆动轴A4的右端固定在偏心轮的边缘位置处。因此输出轴A2转动时,摆动轴A4能够通过偏心轮绕输出轴A2轴线进行公转。摆动轴A4上套有第一轴套A11,第一轴套A11的外壁上套有第二轴套A10,摆动轴A4、第一轴套A11以及第二轴套A10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进行运动。
升降块A5包括升降块本体以及固定在升降块本体外壁上的四个凸块。
其中升降块本体上设置有摆动槽A13,摆动轴A4、第一轴套A11以及第二轴套A10均插接在摆动槽A13的后侧开口处。摆动轴A4在绕输出轴A2轴线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轴套A10一并在摆动槽A13内滑动。
第二轴套A10挤压在摆动槽A13的内壁上。摆动轴A4转动时会通过第二轴套A10挤压在摆动槽A13的内壁上,对升降块A5产生作用力,以带动升降块A5进行活动。
导向杆A6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泵体A1上。与凸块数量相对,导向杆A6数量有两根,两根导向杆A6相互平行,每根导向杆A6各贯穿两个凸块。凸块滑接在导向杆A6上,因此升降块A5的活动自由度(活动余量)被限制在沿导向杆A6的轴向上。连杆件A3对摆动轴A4的作用力方向为输出轴A2的切线方向。该切线方向的力分解为导向杆A6轴向的力以及非导向杆A6轴向的力,导向杆A6轴向的力带动升降块A5沿导向杆A6轴向升降,非导向杆A6轴向的力则驱使摆动轴A4在摆动槽A13内滑动。
为了保证摆动轴A4对升降块A5的传动效果,第二轴套A10的外径需要较大,以保证与摆动槽A13内壁之间的挤压状态。此外摆动轴A4在摆动槽A13内滑动时第二轴套A10会与摆动槽A13内壁产生摩擦,故而第二轴套A10选用耐磨材料制作。
摆动轴A4对升降块A5的传动效果需要依赖于摆动槽13的具体形状,以本实施例为例,摆动槽A13内壁包括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沿导向杆A6轴向相对,第二轴套A10夹持在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之间。此外弧形顶壁的轴线和弧形底壁的轴线均平行于输出轴A2轴线,且弧形顶壁的轴线位于弧形顶壁的下方,弧形底壁的轴线位于弧形底壁的下方。弧形顶壁的轴线和弧形底壁的轴线均位于输出轴A2轴线的下方。
柱塞A7安装在升降块A5上。由于升降块A5在非导向杆A6轴向上的震动被导向杆A6充分吸收缓解,不会传递至柱塞A7,因此柱塞A7能够稳定地沿导向杆A6轴向上下移动。
升降块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卡槽,柱塞A7的端部设置有卡块,卡块卡接于卡槽处,以使得柱塞A7和升降块A5之间形成近似固定结构,以确保升降块A5和柱塞A7在导向杆A6轴向上同升同降。
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泵体A1上,盖板盖合在摆动槽A13的前侧开口,以减少摆动槽A13内进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A1)、输出轴(A2)、连杆件(A3)、摆动轴(A4)、升降块(A5)、导向杆(A6)、柱塞(A7)、箱体(B1)、箱盖(B2)、电机(B3)、一级齿轮(B4)、二级齿轮(B5)、三级齿轮(B6)、四级齿轮(B7)、一级行星齿轮(B9)、一级行星支架(B10)、太阳轮、二级行星齿轮(B11)、二级行星支架(B13)和内齿圈(B12);箱体(B1)固定在泵体(A1)上,电机(B3)安装在箱体(B1)的外壁上,一级齿轮(B4)安装在电机(B3)的电机轴上,一级齿轮(B4)和二级齿轮(B5)啮合,二级齿轮(B5)和三级齿轮(B6)啮合,三级齿轮(B6)和四级齿轮(B7)同轴固定,四级齿轮(B7)与一级行星齿轮(B9)啮合,一级行星齿轮(B9)安装在一级行星支架(B10)的底杆上,一级行星齿轮(B9)与内齿圈(B12)啮合,太阳轮安装在一级行星支架(B10)的顶杆上,太阳轮与二级行星齿轮(B11)啮合,二级行星齿轮(B11)与内齿圈(B12)啮合,二级行星齿轮(B11)安装在二级行星支架(B13)的底杆上,一级齿轮(B4)、二级齿轮(B5)、三级齿轮(B6)、四级齿轮(B7)、一级行星齿轮(B9)、一级行星支架(B10)、太阳轮、二级行星齿轮(B11)、二级行星支架(B13)和内齿圈(B12)均安装在箱体(B1)内,箱盖(B2)盖合在箱体(B1)的开口处;输出轴(A2)的一端沿周向和径向定位在二级行星支架(B13),输出轴(A2)通过二级行星支架(B13)转动设置在泵体(A1)上,输出轴(A2)的另一端与连杆件(A3)连接,摆动轴(A4)安装在连杆件(A3)上,摆动轴(A4)通过连杆件(A3)绕输出轴(A2)转动,升降块(A5)上设置有摆动槽(A13),摆动轴(A4)在摆动槽(A13)内滑动并挤压在摆动槽(A13)的内壁上,导向杆(A6)固定在泵体(A1)上,导向杆(A6)穿插在升降块(A5)上,摆动轴(A4)转动以带动升降块(A5)在导向杆(A6)上移动,柱塞(A7)安装在升降块(A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件(A3)为偏心轮,输出轴(A2)的端部沿径向和周向定位在连杆件(A3)的中间,摆动轴(A4)的端部固定在连杆件(A3)的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轴(A4)上套有第一轴套(A11),第一轴套(A11)的外壁上套有第二轴套(A10),摆动轴(A4)通过第二轴套(A10)挤压在摆动槽(A13)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槽(A13)内壁包括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沿导向杆(A6)轴向相对,第二轴套(A10)夹持在弧形顶壁和弧形底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块(A5)包括升降块本体以及固定在升降块本体外壁上的凸块,摆动槽(A13)位于升降块本体上,升降块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卡槽,柱塞(A7)的端部设置有卡块,卡块卡接于卡槽处,导向杆(A6)贯穿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还包括固定在泵体(A1)上的盖板,盖板盖合在摆动槽(A13)的前侧开口,摆动轴(A4)穿插在摆动槽(A13)的后侧开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齿轮(B7)和电机(B3)位于箱盖(B2)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还包括垫片(B8),垫片(B8)位于箱体(B1)内,内齿圈(B12)的一端挤压在箱体(B1)内壁上,垫片(B8)挤压在内齿圈(B12)的另一端,箱盖(B2)和内齿圈(B12)位于垫片(B8)的两侧,垫片(B8)的边缘朝向箱盖(B2)弯折形成顶脚,顶脚挤压在箱盖(B2)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脚位于三级齿轮(B6)的边缘外侧,垫片(B8)的中心设置有对四级齿轮(B7)进行避让的避让孔,四级齿轮(B7)位于避让孔处,一级行星齿轮(B9)和二级行星齿轮(B11)均位于内齿圈(B1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B12)固定在箱体(B1)内。
CN201922194424.7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柱塞泵 Active CN211924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4424.7U CN21192439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柱塞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4424.7U CN21192439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柱塞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4395U true CN211924395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4424.7U Active CN21192439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柱塞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4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9826B2 (en) Driving mechanism
CN106949197A (zh) 一种摆轮滚套式减速机
CN108019470A (zh) 复合式摆线行星减速器
CN105734902B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104747659A (zh) 用于窗帘及门帘驱动的减速器
WO2019154233A1 (zh)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CN105734904B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11924395U (zh) 一种柱塞泵
CN105734885B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105734909B (zh)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02483316U (zh) 电动合页装置
CN102561861A (zh) 电动合页装置
CN105734900B (zh) 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16530930U (zh) 直线电机及使用直线电机的装置
CN211925357U (zh) 一种柱塞泵
CN105734901B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105734908B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10461387U (zh) 一种旋转精度高的双波线滚珠减速轴承
CN211343712U (zh) 一种负荷能力强的单摆线减速轴承
CN210108295U (zh) 一种行星齿转台
CN211198514U (zh) 一种举升装置
CN105734903B (zh) 一种洗衣机脱水轴及减速离合器
CN113586676A (zh) 双离合减速箱
CN105734907A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215870982U (zh) 滚筒电机及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50 Wenlong Road, Yuxin Town,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ate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50 Wenlong Road, Yuxin Town,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AT ELECTRICAL APPLIAN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