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9932B - 车身构造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9932B
CN111469932B CN201911346790.8A CN201911346790A CN111469932B CN 111469932 B CN111469932 B CN 111469932B CN 201911346790 A CN201911346790 A CN 201911346790A CN 111469932 B CN111469932 B CN 111469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structural
structural member
vehicle body
rea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67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9932A (zh
Inventor
村田宗志朗
各务绫加
匂坂享史
佐佐木悠
有本慎一
广川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69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9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9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9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造构件,由模具成型出,被配置为包括:一般部分,构成所述车身构造构件的主要部分;以及肋,从所述一般部分竖立设置,沿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延伸设置。

Description

车身构造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构造构件。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1-030961中公开了一种涉及车身构造的技术,在该车身构造中,前纵梁和地板梁(floor member)经由通过铝压铸(aluminum die cast)形成且构成闭合截面部的构件(以下,称为“车身构造构件”)连接。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车身构造构件的闭合截面部以桁架(truss)形状设有肋,使刚性提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对车身构造构件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下,闭合截面部可能会因弯曲力矩的产生而大幅地弯曲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提供一种能在输入碰撞载荷时抑制弯曲变形的车身构造构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车身构造构件是由模具成型出的车身构造构件,被配置为包括:一般部分,构成所述车身构造构件的主要部分;以及肋,从所述一般部分竖立设置,沿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延伸设置。
在所述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肋沿碰撞载荷的传递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在车身构造构件的一般部分延伸设置肋来加强车身构造构件,能使该车身构造构件自身的刚性提高。这样,通过使车身构造构件自身的刚性提高,能在对车身构造构件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在该车身构造构件中抑制弯曲变形。
此外,在所述方案中,该肋沿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延伸设置。作为比较例,例如,在肋沿与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的情况下,对车身构造构件输入碰撞载荷,在该车身构造构件产生弯曲力矩而该车身构造构件弯曲变形时,可能不会充分地吸收碰撞能量。
与此相对,在所述方案中,如上所述,该肋沿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当对车身构造构件输入碰撞载荷时,该碰撞载荷沿肋传递。由此,该肋能进行轴压缩。这样,当肋被轴压缩时,碰撞能量通过该肋的变形(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而被有效地吸收。
通过所述构成,具有能在输入碰撞载荷时抑制弯曲变形这样的优异效果。
在所述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车身构造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并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或沿车辆宽度方向弯曲而呈拱形。
因此,当因车辆的前面碰撞(以下,称为“车辆的前撞”)或车辆的后面碰撞(以下,称为“车辆的后撞”)而在车身构造构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输入碰撞载荷时,该车身构造构件形成为所谓的拱形,因此在车身构造构件产生弯曲力矩。
因此,在呈拱形的车身构造构件中,从车身构造构件的一般部分竖立设置的肋沿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由此,能在输入碰撞载荷时,抑制弯曲力矩的产生,抑制车身构造构件的弯曲变形。
通过所述构成,具有能抑制弯曲变形这样的优异效果。
在所述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在所述构成中,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当因车辆的前撞或车辆的后撞而在车身构造构件中沿车辆前后方向输入碰撞载荷时,该碰撞载荷沿肋传递,该肋能进行轴压缩。这样,该肋被轴压缩,由此能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
通过所述构成,具有能以规定的冲程(stroke)吸收更大的碰撞能量这样的优异效果。
在所述方案中,可以是,在所述车身构造构件还设有侧壁部,所述侧壁部从所述一般部分的外缘竖立设置,与所述肋相连。
在所述构成中,还设有侧壁部,所述侧壁部从一般部分的外缘竖立设置并与肋相连,由此,车身构造构件被进一步加强,能使该车身构造构件自身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通过所述构成,具有能使车身构造构件自身的刚性进一步提高这样的优异效果。
在所述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肋与所述侧壁部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
在所述构成中,肋与侧壁部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由此,侧壁部与肋在车辆前后方向成为一体,成为载荷传递构件的一部分。此外,肋与侧壁部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由此能将该侧壁部兼用作该肋的一部分。由此,与独立于侧壁部而延伸设置有肋的情况相比较,不需要延伸设置新的肋,能相应地谋求车身构造构件的轻量化。
通过所述构成,具有能使车身构造构件自身的刚性进一步提高且能谋求车身构造构件的轻量化这样的优异效果。
在所述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车身构造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并且呈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的拱形,并且所述肋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构造构件的两端部配置于比该车身构造构件的沿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剖切后的剖面的图心(centroid)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靠上方侧,所述肋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构造构件的中央部配置于比该车身构造构件的沿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剖切后的剖面的图心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靠下方侧。
在所述构成中,所述车身构造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并且呈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的拱形。就是说,车身构造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和后部配置于比该车身构造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靠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
因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构造构件的两端部,该肋配置于比车身构造构件的沿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称为“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剖切后的剖面的图心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靠上方侧。另一方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构造构件的中央部,该肋配置于比沿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剖切时的车身构造构件的剖面的图心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靠下方侧。
即,在呈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的拱形的车身构造构件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构造构件的两端部、中央部调整肋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由此能将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构造构件的各剖面的图心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设为大致固定。由此,能在车辆的前撞时或车辆的后撞时在车身构造构件中抑制弯曲力矩的产生。
通过所述构成,具有能在车辆的前撞时或车辆的后撞时抑制弯曲力矩的产生这样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表示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的后地板纵梁的车辆下部的后部侧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的后地板纵梁的侧视图。
图3是用于对设于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的后地板纵梁的肋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后地板纵梁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后地板纵梁的侧视图。
图5是比较例,是与图4对应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的前纵梁后侧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侧。此外,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的左右、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下。
车身构造构件的构成
首先,对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的车辆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了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的车辆10的下部(以下,称为“车辆下部”)12的车辆10的后部(以下,称为“车辆后部”)14侧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在车辆10的侧部(以下,称为“车辆侧部”)16,左右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边梁18。该左右的下边梁18沿与该下边梁18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方向(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剖切时的截面形状被设为闭合截面形状,分别构成车辆侧部16的骨架的一部分。
在左右的下边梁18之间设有地板面板24,该地板面板24沿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构成车厢内(座舱)22的底板面,该地板面板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左右的下边梁18结合。此外,在下边梁1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侧,在该左右的下边梁18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配设有地板横梁28,该地板横梁28结合于地板面板24上。
此外,在左右的下边梁1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分别延伸有后地板纵梁20。在左右的后地板纵梁20之间设有中央地板面板26,该中央地板面板26位于地板面板24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构成车厢内22的后部侧的底板面。并且,该中央地板面板26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左右的后地板纵梁20结合。
此外,在该后地板纵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52,在左右的后地板纵梁20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配设有地板横梁30,该地板横梁30结合于中央地板面板26上。
而且,在后地板纵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部54,在左右的后地板纵梁20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配设有地板横梁32。与前述的地板横梁30同样,该地板横梁32也结合于中央地板面板26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左右的后地板纵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部50侧,就是说,在地板横梁28与地板横梁30之间,在中央地板面板26的下方侧配设有燃料箱34。此外,在左右的后地板纵梁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虽然未图示,但设有供减震器装配的悬架塔(suspension tower)36等。
而且,在左右的后地板纵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分别延伸有后地板纵梁后侧件38。此外,在中央地板面板2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设有后地板面板37,该后地板面板37沿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构成货舱内35的底板面。在该后地板面板37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分别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后地板侧面板39,左右的后地板纵梁后侧件38分别与该后地板侧面板39结合。
【后地板纵梁】
在此,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的后地板纵梁20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后地板纵梁20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接着,对后地板纵梁20的重要部分进行说明。
<后地板纵梁的基本构成>
如图1所示,后地板纵梁20以在俯视观察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并且,如图2所示,以在侧视观察该后地板纵梁20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所谓的拱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示出了后地板纵梁20的侧视图。
该后地板纵梁20通过铝压铸形成,使用沿后地板纵梁20的车辆宽度方向开模的模具。此外,该后地板纵梁20沿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剖切时的截面形状呈以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为开口的帽形形状。
即,若简单地进行说明,则该后地板纵梁20被配置为包括:内壁部(一般部分)40,构成后地板纵梁20的主要部分;一对侧壁部42、44,从该内壁部40的外缘竖立设置并相互对置地配置;以及凸缘部46、48,分别从该侧壁部42、44的顶端延伸出。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后地板纵梁20沿车辆前后方向分为前部50、中央部52、后部54来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后地板纵梁20中,沿上下方向示出的直线P表示后地板纵梁20的前部50与中央部52的边界,直线Q表示后地板纵梁20的中央部52与后部54的边界。以下,将直线P称为“边界线P”,将直线Q称为“边界线Q”。
此外,在后地板纵梁20的前部50和后部54,虽然未图示,但分别设有供悬架梁装配的所谓悬架梁装配部55、57,在前部50和后部54示出的中心线R、S分别表示悬架梁装配部55、57的轴心线。以下,将中心线R称为“轴心线R”,将中心线S称为“轴心线S”。
(后地板纵梁的前部)
首先,对后地板纵梁20的前部50(以下,称为“后地板纵梁前部5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后地板纵梁前部(车身构造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端部)50与车辆侧部16中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边梁18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下边梁18可以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部作为独立构件而设有下边梁后侧件19的构成。此外,在后地板纵梁20中,也可以在该后地板纵梁前部50另行设有与下边梁18连接的连接部21。
如图2所示,后地板纵梁前部50被配置为包括内壁部40A、侧壁部42A、44A以及凸缘部46A、48A。该内壁部40A的上端40A1设有倾斜部41,该倾斜部41从后地板纵梁前部50的前端50A持续至后端50B,以随着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而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形成平缓曲线的方式倾斜。
另一方面,该内壁部40A的下端40A2的形状在后地板纵梁前部5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部50C侧和后部50D侧不同。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内壁部40A的下端40A2的该前部50C侧与内壁部40A的上端40A1大致平行地设置,并设有倾斜部43,该倾斜部43以随着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而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形成平缓曲线的方式倾斜。与此相对,内壁部40A的下端40A2的该后部50D侧设有水平部45,该水平部45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并且,从该内壁部40A的上端40A1、下端40A2沿该上端40A1、下端40A2的形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分别设有侧壁部42A、44A。即,侧壁部42A被配置为包括倾斜部41,侧壁部44A被配置为包括倾斜部43和水平部45。
此外,凸缘部46A从侧壁部42A的顶端沿该侧壁部42A的形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延伸出,凸缘部48A从侧壁部44A的顶端沿该侧壁部44A的形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延伸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凸缘部46A,后地板纵梁前部50的前部50C侧形成切口(切口部56)。此外,在侧壁部44A的倾斜部43,凸缘部48A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延伸出。
(后地板纵梁的中央部)
接着,对后地板纵梁20的中央部52(以下,称为“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后地板纵梁中央部(车身构造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52被配置为包括内壁部40B、侧壁部42B、44B以及凸缘部46B、48B。在该内壁部40B的上端40B1设有曲线部59,该曲线部59从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前端52A持续至后端52B,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隆起。
另一方面,在该内壁部40B的下端40B2设有陡坡部58,该陡坡部58在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前部52C随着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而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急剧地倾斜。而且,在内壁部40B的下端40B2设有曲线部60,该曲线部60从该陡坡部58持续至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后端52B,与内壁部40B的上端40B1大致平行地设置,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呈曲线状隆起。
从该内壁部40B的上端40B1、下端40B2沿该上端40B1、下端40B2的形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分别设有侧壁部42B、44B。即,侧壁部42B被配置为包括曲线部59,侧壁部44B被配置为包括陡坡部58和曲线部60。
此外,凸缘部46B从侧壁部42B的顶端沿该侧壁部42B的形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延伸出,凸缘部48B从侧壁部44B的顶端沿该侧壁部44B的形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延伸出。需要说明的是,在侧壁部44B的陡坡部58,凸缘部48B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延伸出。
(后地板纵梁的后部)
进而,对后地板纵梁20的后部54(以下,称为“后地板纵梁后部54”)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后地板纵梁后部(车身构造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54与车辆后部14中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地板纵梁后侧件38连接。如图2所示,后地板纵梁后部54被配置为包括内壁部40C、侧壁部42C、44C以及凸缘部46C、48C。在该内壁部40C的上端40C1设有曲线部61,该曲线部61从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前端54A持续至后端54B,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稍微隆起。
另一方面,在该内壁部40C的下端40C2设有倾斜部62,该倾斜部62在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前部54C随着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而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倾斜。而且,在内壁部40C的下端40C2设有水平部63,该水平部63在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后部54D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从该内壁部40C的上端40C1、下端40C2沿该上端40C1、下端40C2的形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分别设有侧壁部42C、44C。即,侧壁部42C被配置为包括曲线部61,侧壁部44C被配置为包括倾斜部62和水平部63。此外,凸缘部46C从侧壁部42C的顶端沿该侧壁部42C的形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延伸出,凸缘部48C从侧壁部44C的顶端沿该侧壁部44C的形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延伸出。
<后地板纵梁的重要部分>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内壁部40以架设在侧壁部42与侧壁部44之间的方式相互大致正交地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纵肋66、78、86等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横肋(肋)68、80、92等。需要说明的是,纵肋66、78、86等和横肋68、80、92等的板厚被设定为大致相同。以下,对这些纵肋66、78、86、横肋68、80、92等进行详细说明。
(后地板纵梁的前部)
首先,对后地板纵梁前部50(从后地板纵梁前部50的前端50A起到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前端52A(边界线P)为止的区域)侧进行说明。
在该后地板纵梁前部50设有多个纵肋66。该纵肋66架设于后地板纵梁前部50的侧壁部42A与侧壁部44A的水平部45之间。在此,位于多个纵肋66的中央的纵肋66A设于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与前述的悬架梁装配部55的轴心线R重叠的位置。此外,在侧壁部44A的倾斜部43侧设有纵肋70,该纵肋70架设于侧壁部42A与后述的横肋72之间。
此外,在后地板纵梁前部50,以与前述的多个纵肋66大致正交的方式设有多个横肋(肋)68。该横肋68从后地板纵梁前部50持续至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前部52C,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架设于后地板纵梁前部50的侧壁部42A与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侧壁部44B之间。
此外,在后地板纵梁前部50的前部50C,在侧壁部42A与侧壁部44A之间设有以与该侧壁部42A、44A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倾斜肋74、76,倾斜肋74与纵肋70和横肋72相连,倾斜肋76与横肋72相连。
(后地板纵梁的中央部)
接着,对图2所示的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从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前端52A(边界线P)起到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前端54A(边界线Q)为止的区域)侧进行说明。
在该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设有多个纵肋78。该纵肋78在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顶部Z附近沿车辆前后方向保持规定的间隔地设有多个。该纵肋78架设于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侧壁部42B与侧壁部44B之间,分别以从侧壁部44B的曲线部60的大致曲率中心呈放射线状延伸的方式配置。
并且,在多个纵肋78中的位于前部的纵肋78A与位于后部的纵肋78B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架设有多个横肋80。在该纵肋78A的前方侧设有纵肋78C,该纵肋78C架设于侧壁部42B与侧壁部44B之间。
此外,在该纵肋78C与纵肋78A之间架设有倾斜肋82,该倾斜肋82也与侧壁部42B相连,随着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而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倾斜。需要说明的是,该倾斜肋82也与侧壁部42B和后述的横肋(肋)80A相连。
另一方面,横肋80中的位于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横肋80A越过纵肋78B而延伸至侧壁部42B。此外,位于横肋80A的下方侧的横肋80B从侧壁部44B持续延伸至后述的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侧壁部42C。需要说明的是,在横肋80A与横肋80B之间架设有倾斜肋84,该倾斜肋84也与纵肋78B相连,随着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而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倾斜。
(后地板纵梁的后部)
接着,对图2所示的后地板纵梁后部54(从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前端54A起到后端54B为止的区域)侧进行说明。
在该后地板纵梁后部54设有纵肋86。该纵肋86架设于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侧壁部42C与侧壁部44C之间。在此,该纵肋86设于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与前述的悬架梁装配部57的轴心线S重叠的位置。此外,在该纵肋86的前方侧和后方侧分别设有纵肋88、90。纵肋88架设于侧壁部42C与后述的横肋(肋)92A之间,纵肋90架设于侧壁部42C与后述的横肋(肋)91之间。
此外,在后地板纵梁后部54,以与前述的多个纵肋86、88、90大致正交的方式设有横肋80B、92、92A。该横肋80B从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前部54C持续地设置到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后部52D,架设于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侧壁部44B与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侧壁部42C之间。此外,横肋92设为使侧壁部44C与纵肋86、88、90相连,横肋92A设为使侧壁部44C与纵肋86、88相连。
在此,在图3中示出了后地板纵梁20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在后地板纵梁前部50,后地板纵梁20的沿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剖切后的剖面,就是说,后地板纵梁20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1处的剖面的图心以O1示出。此外,在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2处的剖面的图心以O2示出。而且,在后地板纵梁后部54,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3处的剖面的图心以O3示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地板纵梁前部50,在比规定的位置X1处的剖面的图心O1靠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配置有横肋68(区域A)。此外,在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在比规定的位置X2处的剖面的图心O2靠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配置有横肋80A(区域B)。而且,在后地板纵梁后部54,在比规定的位置X3处的剖面的图心O3靠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侧配置有横肋80B、92(区域C)。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后地板纵梁20通过铝压铸形成,对后地板纵梁20进行成型的模具(省略图示)被配置为沿后地板纵梁20的车辆宽度方向开模。
通过该模具成型出后地板纵梁20,在模具被开模的状态下,使后地板纵梁20从模具起模,因此,虽然未图示,但在构成该模具的一部分的固定模侧设有推出销。该推出销抵接于后地板纵梁20,推压该后地板纵梁20,由此后地板纵梁20从固定模起模。
因此,在后地板纵梁20设有供该推出销抵接的推出销座。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后地板纵梁20的内壁部40竖立设置有多个圆柱状的推出销座93、94、96。需要说明的是,推出销座93、94、96的直径被设定为比纵肋66、78、横肋68、80等的板厚更大。
并且,推出销座93至少设于纵肋66A、86与侧壁部42的交点,还设于其他纵肋66、78或横肋68、80、92与侧壁部42的交点,该推出销座93与侧壁部42一体地设置。
此外,推出销座94至少设于纵肋66A、86与侧壁部44的交点,还设于其他纵肋66、78或横肋68、72、92与侧壁部44的交点,该推出销座94与侧壁部44一体地设置。
而且,推出销座96设于纵肋66、70与横肋68交叉的多个交点中的一部分的交点以及纵肋78与横肋80交叉的多个交点中的一部分的交点等。
如上所述,推出销座93与侧壁部42一体地设置,推出销座94与侧壁部44一体地设置,因此该推出销座93、94被设为壁厚比推出销座96厚。
【车身构造构件的作用和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构件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后地板纵梁20为铝压铸制。一般而言,压铸制的压铸构件的设计自由度高,因此形成为根据部位而使壁厚变厚来获得高的刚性,但当使壁厚变厚时,车辆重量会增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地板纵梁20中,在对置设置的侧壁部42与侧壁部44之间设置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纵肋66、78、86等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横肋68、80、92等,由此以所需最小限度的壁厚来加强后地板纵梁20。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提高后地板纵梁20自身的刚性,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对后地板纵梁20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在该后地板纵梁20中抑制弯曲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横肋68、80、92等沿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作为比较例,例如,如图5所示,对在拱形的后地板纵梁200中沿与碰撞载荷F’的输入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有肋202的情况进行研究。当对后地板纵梁200输入碰撞载荷F’而在该后地板纵梁200产生了弯曲力矩M时,后地板纵梁200弯曲变形,可能不会充分地吸收碰撞能量。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后地板纵梁200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与此相对,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拱形的后地板纵梁20中,从后地板纵梁20的内壁部40竖立设置的横肋68、80、92等沿碰撞载荷F的输入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在此,横肋68中的位于最上方的横肋(肋)68A架设于后地板纵梁前部50的侧壁部42A与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侧壁部44B之间。此外,横肋80中的位于中央部的横肋(肋)80B架设于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的侧壁部44B与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侧壁部42C之间。
因此,在后地板纵梁20中,当沿车辆前后方向输入碰撞载荷F时,该碰撞载荷F从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侧壁部42C经由横肋80B传递至侧壁部44B,经由该侧壁部44B并经过横肋68A传递至侧壁部44A。此外,此时,在设于后地板纵梁后部54的其他横肋92、92A中,该碰撞载荷F传递至侧壁部44C,经过该侧壁部44B并经由横肋68传递至侧壁部44A。
就是说,该横肋68、80、92等沿碰撞载荷F的输入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当对后地板纵梁20输入碰撞载荷F时,该碰撞载荷F沿横肋68、80、92等(若严密地进行说明,则顺序为横肋92、横肋80、横肋68)传递,该横肋68、80、92等能进行轴压缩。
这样,当横肋68、80、92等被轴压缩时,在横肋68、80、92等被轴压缩的过程中,碰撞能量通过该横肋68、80、92等的变形(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而被有效地吸收。由此,能以规定的冲程吸收更大的碰撞能量。反过来说,能以短的冲程吸收碰撞能量,即使是延展性比钢板小的铝压铸件也不会破裂。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后地板纵梁20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有侧壁部42、44,该侧壁部42、44从后地板纵梁20的内壁部40的外缘竖立设置,与横肋68相连。由此,后地板纵梁20被进一步加强,能提高该后地板纵梁20自身的刚性。不过,该侧壁部42、44不是必须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横肋68A、80B与侧壁部44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由此,横肋68A、侧壁部44以及横肋80B在车辆前后方向成为一体,成为载荷传递构件的一部分。
这样,横肋68A、侧壁部44以及横肋80B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由此能将该侧壁部44兼用作该横肋68A、80B的一部分。由此,虽然未图示,但与独立于侧壁部44而设有肋的情况相比较,不需要设置新的肋,能相应地谋求后地板纵梁20的轻量化。
此外,不会产生由设置新的肋引起的锻造上的问题、在所谓的模具侧确保冷却空间的问题、或者在后地板纵梁20侧的充型性等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后地板纵梁20的形状等,横肋68A、80B与侧壁部44不一定需要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地板纵梁20的后地板纵梁前部50侧,横肋68A配置于比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1处的剖面的图心O1靠上方侧(区域A)。此外,在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横肋80A配置于比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2处的剖面的图心O2靠下方侧(区域B)。而且,在后地板纵梁后部54侧,横肋80B配置于比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3处的剖面的图心O3靠上方侧(区域C)。
该后地板纵梁20呈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的拱形。就是说,后地板纵梁20的后地板纵梁前部50和后地板纵梁后部54配置于比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靠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侧。
因此,如上所述,在后地板纵梁20的后地板纵梁前部50侧,横肋68A配置于比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1处的剖面的图心O1靠上方侧,在后地板纵梁后部54侧,横肋80B配置于比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3处的剖面的图心O3靠上方侧。另一方面,在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横肋80A配置于比沿车辆前后方向的规定的位置X2处的剖面的图心O2靠下方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呈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的拱形的后地板纵梁20中,在后地板纵梁20的后地板纵梁前部50、后地板纵梁后部54、后地板纵梁中央部52分别调整横肋68A、横肋80B、横肋80A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由此,能将后地板纵梁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各剖面的图心O1、O2、O3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设为大致固定。
由此,能在车辆的后撞时抑制弯曲力矩的产生,此外,能经由该横肋68A、80A、80B来提高载荷传递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当然也可以在区域A、区域B、区域C以外设有肋。
(本实施方式的补充事项)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地板纵梁20通过铝压铸形成,但不限于铝,也可以是由锌、镁、铜等的合金制成的压铸制品,此外,还可以由铸件形成。而且,后地板纵梁20也可以由纤维增强树脂(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成型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地板纵梁20呈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的拱形,但也可以沿车辆宽度方向弯曲而呈拱形,而且,不一定需要呈拱形。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后地板纵梁2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应用于前纵梁后侧件106,该前纵梁后侧件106将在车身前部100侧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的前纵梁102与在该前纵梁10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的地板下加强件(floor under reinforcement)104连接。在该前纵梁后侧件106中,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肋106A,由此,能在车辆的前撞时抑制弯曲力矩的产生,能经由该肋106A来提高载荷传递效率。
此外,除了上述以外,本发明是车身构造构件即可。因此,除了纵梁以外,也可以应用于通道(tunnel)部或地板横梁28(参照图1)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也可以将一个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例适当地组合来使用,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来实施。

Claims (5)

1.一种车身构造构件,由模具成型出,所述车身构造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
一般部分,构成所述车身构造构件的主要部分;以及
肋,从所述一般部分竖立设置,沿碰撞载荷的输入方向延伸设置,
在所述车身构造构件还设有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从所述一般部分的外缘竖立设置,与所述肋相连,
所述肋呈直线状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沿车辆前后方向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沿碰撞载荷的传递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构造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并且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或沿车辆宽度方向弯曲而呈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构造构件沿车辆前后方向配设并且呈沿车辆上下方向弯曲的拱形,并且所述肋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构造构件的两端部配置于比该车身构造构件的沿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剖切后的剖面的图心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靠上方侧,所述肋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构造构件的中央部配置于比该车身构造构件的沿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剖切后的剖面的图心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靠下方侧。
CN201911346790.8A 2019-01-23 2019-12-24 车身构造构件 Active CN111469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9622A JP7525246B2 (ja) 2019-01-23 2019-01-23 車体構造部材
JP2019-009622 2019-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9932A CN111469932A (zh) 2020-07-31
CN111469932B true CN111469932B (zh) 2022-07-01

Family

ID=69005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6790.8A Active CN111469932B (zh) 2019-01-23 2019-12-24 车身构造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8645B2 (zh)
EP (1) EP3686088A1 (zh)
JP (3) JP7525246B2 (zh)
CN (1) CN1114699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14614B2 (en) * 2016-10-27 2021-05-25 Honda Motor Co., Ltd. Body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JP6928719B2 (ja) * 2018-04-11 2021-09-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7052628B2 (ja) * 2018-08-07 2022-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202884D1 (de) * 1991-06-14 1995-08-17 Audi Ag Trägerteil für eine leichtmetallkarosseri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H05319304A (ja) * 1992-05-27 1993-12-03 Nissan Motor Co Ltd 押し出し材フレームの結合構造
JPH06329050A (ja) * 1993-05-25 1994-11-2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3303853B2 (ja) 1999-07-15 2002-07-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02234112A (ja) * 2001-02-07 2002-08-20 Kobe Steel Ltd 成形加工用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
JP4003643B2 (ja) * 2003-01-20 2007-11-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5153714A (ja) * 2003-11-26 2005-06-16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のフレーム構造
DE102004054850A1 (de) 2004-11-13 2006-01-05 Daimlerchrysler Ag Strukturteil
JP4657018B2 (ja) * 2005-06-14 2011-03-23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
JP4550673B2 (ja) 2005-06-17 2010-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
CN102039939B (zh) * 2010-12-10 2012-08-15 丛林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用轻量化低重心底板
JP5617144B2 (ja) 2010-12-27 2014-11-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
JP5760992B2 (ja) * 2011-11-29 2015-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US20150061320A1 (en) * 2012-01-10 2015-03-05 Honday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CN104507784B (zh) * 2012-07-27 2017-05-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副车架
DE102013221512B4 (de) 2013-10-23 2021-02-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5983583B2 (ja) * 2013-11-01 2016-08-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骨格構造
JP6080219B2 (ja) * 2014-04-24 2017-0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04567770U (zh) 2015-03-23 2015-08-19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的后纵梁
US10131381B2 (en) 2015-06-30 2018-11-20 Faraday & Future Inc. Joint for an underbody of a motor vehicle
US9828037B2 (en) * 2015-09-16 2017-11-28 Tesla, Inc. Structural beam member with dual side reinforcement ribbing
CN206187108U (zh) * 2016-11-30 2017-05-24 康迪泰克(中国)橡塑技术有限公司 后桥横梁和车辆
CN207644466U (zh) 2017-10-20 2018-07-2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纵梁
CN208119277U (zh) 2017-12-13 2018-11-20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门槛梁总成、侧后车身总成、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525246B2 (ja) 2024-07-30
US20200231217A1 (en) 2020-07-23
US11358645B2 (en) 2022-06-14
CN111469932A (zh) 2020-07-31
JP2020117059A (ja) 2020-08-06
JP2023029582A (ja) 2023-03-03
JP2023029583A (ja) 2023-03-03
EP3686088A1 (en) 2020-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9932B (zh) 车身构造构件
CN108791497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5339243B (zh) 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US963065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10112651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US9714052B2 (en) Rea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CN107922015B (zh) 车辆的框架结构
CN104349971A (zh) 汽车的frp制舱室
JP2007038839A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11954618A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
CN108974133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0816675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9923002A (zh) 车辆的冲击吸收构造
JP2008080893A (ja) フロアトンネル構造
JP2011136593A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下部構造
CN111152850A (zh) 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CN106184384B (zh) 车身增强结构
CN111469933B (zh) 车身构造构件
CN109866826B (zh) 车辆的车身安装托架
JP2014136436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03063454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2020117061A (ja) 車体構造部材
JP7230766B2 (ja) 車体構造部材
CN209454694U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组件及车辆
CN219707120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加强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