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2617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2617A
CN111462617A CN202010401698.3A CN202010401698A CN111462617A CN 111462617 A CN111462617 A CN 111462617A CN 202010401698 A CN202010401698 A CN 202010401698A CN 111462617 A CN111462617 A CN 111462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ub
electrod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16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2617B (zh
Inventor
李砚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016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2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2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2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2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2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05B3/14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non-metallic
    • H05B3/146Conductive polymers, e.g. polyethylene, thermoplastic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在低温时会存在异常显示的问题。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衬底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边框区的栅极驱动电路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边框区的加热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类边框区的通管,位于所述通管的与所述加热部件相对一端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容置有液态金属,具有与所述通管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腔体结构之间的电源,以及电流控制部件。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F1at Pane1 Disp1ay,FPD)己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平面显示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1 Disp1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ed Diode,OLED)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1asma Disp1ayPane1,PDP)及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
但现有技术的显示产品会存在在低温环境时,栅极驱动电路内部的晶体管受影响,导致显示装置发生异常显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在低温时会存在异常显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相对两侧的第一类边框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另外相对两侧的第二类边框区;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衬底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边框区的栅极驱动电路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边框区的加热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类边框区的通管,位于所述通管的与所述加热部件相对一端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容置有液态金属,具有与所述通管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腔体结构之间的电源,以及电流控制部件;所述液态金属被配置为在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发生膨胀,外溢到所述通管,使所述通管与所述加热部件形成电性导通的通路,所述电流控制部件控制通路的电流值,以使所述加热部件根据所述电流值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结构包括:存储腔以及缓冲腔,所述存储腔的一端与所述电流控制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缓冲腔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通管的一端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缓冲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类边框区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通管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边框区包括第一子边框区和第二子边框区,所述第二边框区包括第三子边框区和第四子边框区;
所述通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子边框区的第一子通管和位于所述第四子边框区的第二子通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的第一子栅极驱动电路组,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子边框区的第二子栅极驱动电路组;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的第一子加热部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子边框区的第二子加热部件;所述第一子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子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或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的第三子栅极驱动电路组;所述加热部件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的第三子加热部件;所述第三子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子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子通管的朝向所述第二子边框区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通管的朝向所述第二子边框区的端部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包括多个相互级联的栅极驱动电路,每一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第十三晶体管、第十四晶体管、第十五晶体管和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重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时钟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十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与第二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管为由多段弓形的弯折管依次衔接构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部件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加热膜或聚酰亚胺加热膜;所述电流控制部件为滑动变阻器或者可调变阻器。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在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设置加热部件,并将其设置在与栅极驱动电路组对应的位置,并在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第二类边框区设置通管,以及在通管的与加热部件相对的端部设置腔体结构,使加热部件、通管、腔体结构、电源以及电流控制部件连接形成可以随温度变化进行导通或断开的电路,当外界温度逐渐降低,腔体结构内的液态金属会逐渐膨胀,挤压到通管中并连通整个电路,通过电流控制部件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加热部件在有电流流过时可以发热,从而对栅极驱动电路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而当外界的温度升高时,流入通管中的液态金属收缩,最终缩回到腔体结构,整个电路断开,加热部件停止工作,当温度反复变化时,装置内的液态金属也会反复过膨胀和收缩,来控制电路的通断,进而可以改善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因栅极驱动电路组的晶体管受温度影响,导致在低温时发生异常显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栅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栅极驱动电路对应的时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体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体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储腔的临界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相关技术中,显示产品的栅极驱动电路组包括多个相互级联的栅极驱动电路,每一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 on Array,GOA)采用15T 1C架构,具体的,参见图1所示,每一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第九晶体管M9、第十晶体管M10、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三晶体管M13、第十四晶体管M4、第十五晶体管M15和电容C;其中,
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第一极与信号输入端INPUT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
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重置信号端RST_PU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极与时钟信号端CLK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PUT电连接;
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与第十一晶体管M11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与第十一晶体管M1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PD2电连接;
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与第十晶体管M10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第十晶体管M10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PD1电连接;
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PD1电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第七晶体管M7的第一极与第二节点PD2电连接,第七晶体管M7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一极与第十晶体管M10的第二极电连接,第八晶体管M8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第九晶体管M9的栅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第九晶体管M9的第一极与第十一晶体管M11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九晶体管M9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VDD1电连接;
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栅极、第一极与第二电源端VDD2电连接;
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栅极与第三节点PD1电连接,第十二晶体管M12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第十二晶体管M12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栅极与第二节点PD2电连接,第十三晶体管M13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第十三晶体管M13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第十四晶体管M14的栅极与第三节点PD1电连接,第十四晶体管M14的第一极与信号输出端OUTPUT电连接,第十四晶体管M14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栅极与第二节点PD1电连接,第十五晶体管M15的第一极与信号输出端OUTPUT电连接,第十五晶体管M15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LVSS电连接;
电容C的一端与第一节点PU电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出端OUTPUT电连接。
该栅极驱动电路对应的时序图如图2所示,其中,Gate(n)为第n级栅极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Output给对应的第n行栅线输出的信号,同时该信号也会提供给第n+1级的栅极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INPUT。信号输入端INPUT输入信号后,第一晶体管M1每一帧打开一次,给第一节点PU充电,打开第三晶体管M3,当时钟信号CLK置高时,第一节点PU自举一次,第三晶体管M3打开更充分,输出一行像素的扫描信号Gate(n),此Gate(n)同时作为下一行的输入信号端INPUT的输入信号,打开下一行的第一晶体管M1,第n极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晶体管M1和第三晶体管M3关闭后,第一节点PU靠第二晶体管M2下拉,然后靠第十二晶体管M12保持低电压,输出信号端OUTPUT的输出信号靠第十四晶体管M14保持低电压。
对于以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在低温时(≤-20℃),第三晶体管M3的工作电流(Ion)降低,当前栅极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OUT PUT的输出电压降低,导致下一行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节点PU的电压降低,第二晶体管M2无法充分开启,第一节点PU电位无法完全降低,第六晶体管M6,第八晶体管M8处于半开启状态,第二节点PD2受到拉低影响,进一步阻止第一节点PU放电;一帧时间内第一节点PU处于半开状态,第三晶体管M3始终输出CLK信号,导致第三晶体管M3对第n级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入不足,造成低温异常显示,即,15T 1C架构的栅极驱动电路产生异常显示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导致晶体管器件Ion降低导致。
有鉴于此,参见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其中,图4为图3沿虚线AB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腔体结构5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的腔体结构5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的通管3在A1以及A2位置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AA,位于显示区外围相对两侧(如图3中的显示区AA外围的左右两侧)的第一类边框区1,以及位于显示区AA外围另外相对两侧(如图3中的显示区外围的上下两侧)的第二类边框区2;具体的,第一类边框区1包括第一子边框区11(如图3中的左边框区)和第二子边框区12(如图3中的右边框区),第二边框区2包括第三子边框区21(如图3中的上边框区)和第四子边框区22(如图3中的下边框区);
参见图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图3具体可以为衬底基板100的第二表面102的俯视示意图)的衬底基板100,位于第一表面101至少一个第一类边框区1的栅极驱动电路组8(具体构成可以与上图1中的栅极驱动电路组结构相同,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若其它架构的栅极驱动电路也存在受低温导致异常显示的问题,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结构的栅极驱动电路),位于第二表面102至少一个第一类边框区1的加热部件4(加热部件4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覆盖栅极驱动电路组8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表面102第二类边框区2的通管3,位于通管3的与加热部件4相对一端的腔体结构5;腔体结构5容置有液态金属500,该腔体结构5具有与通管3连通的出液口503;具体的,通管3包括位于第三子边框区21的第一子通管31和位于第四子边框区22的第二子通管32;
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于加热部件4与腔体结构5之间的电源T,以及电流控制部件R;液态金属500被配置为在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发生膨胀,外溢到通管3,使通管3与加热部件4形成电性导通的通路,电流控制部件R控制通路的电流值,以使加热部件4根据电流值对栅极驱动电路组8加热。具体的,液体金属500在温度降低时,可以发生收缩,缩回到腔体结构5。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102设置加热部件4,并将其设置在与栅极驱动电路组8对应的位置,并设置通管3,以及在通管3的与加热部件4相对的端部设置腔体结构5,使加热部件4、通管3、腔体结构5、电源T以及电流控制部件R连接形成可以随温度变化进行导通或断开的电路,当外界温度逐渐降低,腔体结构5内的液态金属500会逐渐膨胀,挤压到通管3中并连通整个电路,通过电流控制部件R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加热部件4在有电流流过时可以发热,从而对栅极驱动电路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而当外界的温度升高时,流入通管中的液态金属500收缩,最终缩回到腔体结构5,整个电路断开,加热部件4停止工作,当温度反复变化时,装置内的液态金属500也会反复过膨胀和收缩,来控制电路的通断,进而可以改善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因栅极驱动电路组8的晶体管受温度影响,导致在低温时发生异常显示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既可以为双边栅极驱动,也可以为单边栅极驱动,以下通过具体举例说明。
例如,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为双边栅极驱动电路,在显示区AA两侧的第一类边框区均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组8,即,栅极驱动电路组8包括位于第一子边框区11的第一子栅极驱动电路组81,以及位于第二子边框区12的第二子栅极驱动电路组82;加热部件4包括位于第一子边框区11的第一子加热部件41,以及位于第二子边框区12的第二子加热部件42;第一子加热部件4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栅极驱动电路组81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第二子加热部件42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子栅极驱动电路组82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具体的,可以在第一子通管31的与第一子边框区11相对的端部设置腔体结构5(第一腔体结构51),在第二子通管32的与第一子边框区11相对的端部设置腔体结构5(第一腔体结构52),电源T以及电流控制部件R可以设置在腔体结构5与加热部件4之间,该腔体结构5可以是与第一子通管31连接的腔体结构5,也可以是与第二子通管32连接的腔体结构5,即,整个电路中可以设置两个腔体结构5,一个电源T,一个电流控制部件R。当然,若不考虑制作成本,也可以在第一子通管31的与第二子边框区12相对的端部(即第一子通管31的右端部)也设置腔体结构5,在第二子通管32的与第二子边框区12相对的端部也设置腔体结构5。
又例如,参见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为单边栅极驱动电路,仅在显示区一侧的设置栅极驱动电路组,如,栅极驱动电路组8仅包括位于第一子边框区11的第三子栅极驱动电路组83;加热部件4仅包括位于第一子边框区11的第三子加热部件43;第三子加热部件43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覆盖第三子栅极驱动电路组83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第一子通管31的朝向第二子边框区12的端部(第一子通管31的右端部)、与第二子通管32的朝向第二子边框区12的端部(第二子通管32的右端部)电性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第一子通管31的朝向第二子边框区12的端部设置连接电极6,在第二子通管32的朝向第二子边框区12的端部设置连接电极6,将两个连接电极6通过导线7连接,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第一子通管31的端部与第二子通管32的端部的电性连接,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同上,可以在第一子通管31的与第一子边框区11相对的端部设置腔体结构5,在第二子通管32的与第一子边框区11相对的端部设置腔体结构5,电源T以及电流控制部件R可以设置在腔体结构5与加热部件4之间,该腔体结构5可以是与第一子通管31连接的腔体结构5,也可以是与第二子通管32连接的腔体结构5。
在具体实施时,结合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管3可以为由多段弓形的弯折管依次衔接构成,具体的,通管3具体可以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毛细管。本发明实施例中,通管3由多段弓形的弯折管依次衔接构成,可以用来消除管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应力,若管道为直线形且距离较长,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位移较大,而管道两端都是固定的,应力得不到释放,管道容易受到破坏。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是实施例中的加热部件4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加热膜或聚酰亚胺加热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流控制部件R具体可以为滑动变阻器或者可调变阻器。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T可以为显示装置本身包括的电源,也可以是为了对栅极驱动电路进行加热而专门设置的电源。
在具体实施时,结合图5所示,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腔体结构5,具体可以包括:存储腔501以及缓冲腔502,存储腔501的一端与电流控制部件R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连接电极6连接),另一端与缓冲腔502连通,缓冲腔502的另一端通过出液口503与通管3的一端连通。
具体的,存储腔50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小于缓冲腔502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H1,第一方向为与第一类边框区1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态金属膨胀挤出存储腔501的过程中,液态金属500一瞬间的流出量很大,对流经区域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为通管3比较软,在压力作用下会鼓起,所以,存储腔501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小于缓冲腔502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H1,可以减小对通管3的损坏。
具体的,缓冲腔502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1,大于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H1。本发明实施例中,缓冲腔502在衬底基板100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1,大于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H1,可以增加液态金属500在缓冲腔502的存储量,缓冲腔502压力逐渐增加,使缓冲腔502液态金属500能被顺利挤压到通管3中。
具体的,缓冲腔50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H1大于通管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2。本发明实施例中,缓冲腔50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H1大于通管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2,一方面,可以增加液态金属500在通管3中的流速,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液态金属500的使用量。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金属500的工作原理,以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
结合图10所示,当外界温度逐渐降低,存储腔501内的液态金属500会逐渐的膨胀,由于在液态金属500存储腔501临界位置存在接触角滞后现象,由Concus-Finn公式可知,在扩张段入口处,当接触角满足θA<θ<θA+α,接触线停止不动。液态金属500压力膨胀压力增大,液面凸起,当接触角满足θ≥θA+α,接触线流过扩张段,此时毛细阀达到临界压力。其中,α是扩张角,θA是前进接触角。由于温度的降低,液态金属500在存储腔501中会膨胀,存储腔501压力临界值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2489701930000131
其中,Pcapillary是液注末端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是通管(PDMS)和衬底基板(玻璃)下表面的接触角,γ1g是气-液之间的表面张力,w,h是通道宽度和高度。在忽略重力情况下,系统总能量包括气、液、固三相之间的表面能(公式1):
UT=γsgAsgslAsllgAlg (1)
其中,γlg,γsl,γsg和Alg,Asl,Asg分别是气-液、液-固和气-固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和面积。由Young方程(公式2)代入公式(1),可以得到(公式3),
γsg=γs11gcosθ, (2)
其中,θ是接触角,右边第一项是常数,第二项和润湿面积有关,第三项是自由液面的表面能;
E=(As1+Asgsg-As1γ1gcosθ+A1gγ1g. (3)
本发明考虑的是系统能量的极值,因此,公式(3)中第一项不考虑;对润湿界面,根据(公式4)
Figure BDA0002489701930000143
由斯托克斯定理,可将面积分转化为线积分,即计算由接触线位置(水平集约束)决定的润湿表面的能量积分。
对于体积约束,由散度公式有(公式(5))
Figure BDA0002489701930000141
其中,k是液态金属上表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对存储腔501临界位置,液体流入到缓冲区的体积可用自由液面沿-k方向投影围成的体积来计算。
当计算收敛时,液面满足平衡条件,总能量达到最小,有(公式(6))
Figure BDA0002489701930000142
其中,λ是体积约束的拉格朗日乘子,H是平均曲率,N是自由液面的法向量。当不考虑重力G时,λ=2σH是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σ叫做表面张力系数。
存储腔501内的液态金属500会逐渐的膨胀,当因膨胀产生的压力超过上述压力阈值时,存储腔501的液态金属500膨胀流经缓冲腔502,随后缓冲腔502的液态金属能被顺利挤压到通管3(PDMS毛细管)中并连通整个电路,通过电流控制部件R(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两侧栅极驱动电路组8所在位置的加热部件4的温度。当外界的温度降低时,流入通管3(PDMS毛细管)中的液态金属500逐渐收缩,最终缩回到存储腔501,整个电路断开,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在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设置加热部件,并将其设置在与栅极驱动电路组对应的位置,并在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的第二类边框区设置通管,以及在通管的与加热部件相对的端部设置腔体结构,使加热部件、通管、腔体结构、电源以及电流控制部件连接形成可以随温度变化进行导通或断开的电路,当外界温度逐渐降低,腔体结构内的液态金属会逐渐膨胀,挤压到通管中并连通整个电路,通过电流控制部件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加热部件在有电流流过时可以发热,从而对栅极驱动电路所在的位置进行加热,而当外界的温度升高时,流入通管中的液态金属收缩,最终缩回到腔体结构,整个电路断开,加热部件停止工作,当温度反复变化时,装置内的液态金属也会反复过膨胀和收缩,来控制电路的通断,进而可以改善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因栅极驱动电路组的晶体管受温度影响,导致在低温时发生异常显示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相对两侧的第一类边框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另外相对两侧的第二类边框区;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衬底基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边框区的栅极驱动电路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边框区的加热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类边框区的通管,位于所述通管的与所述加热部件相对一端的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容置有液态金属,具有与所述通管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腔体结构之间的电源,以及电流控制部件;所述液态金属被配置为在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发生膨胀,外溢到所述通管,使所述通管与所述加热部件形成电性导通的通路,所述电流控制部件控制通路的电流值,以使所述加热部件根据所述电流值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结构包括:存储腔以及缓冲腔,所述存储腔的一端与所述电流控制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缓冲腔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通管的一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缓冲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类边框区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通管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边框区包括第一子边框区和第二子边框区,所述第二边框区包括第三子边框区和第四子边框区;
所述通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子边框区的第一子通管和位于所述第四子边框区的第二子通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的第一子栅极驱动电路组,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子边框区的第二子栅极驱动电路组;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的第一子加热部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子边框区的第二子加热部件;所述第一子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子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或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的第三子栅极驱动电路组;所述加热部件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边框区的第三子加热部件;所述第三子加热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子栅极驱动电路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子通管的朝向所述第二子边框区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通管的朝向所述第二子边框区的端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组包括多个相互级联的栅极驱动电路,每一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第十三晶体管、第十四晶体管、第十五晶体管和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重置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时钟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十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与第二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第二极与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为由多段弓形的弯折管依次衔接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加热膜或聚酰亚胺加热膜;所述电流控制部件为滑动变阻器或者可调变阻器。
CN202010401698.3A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462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1698.3A CN111462617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1698.3A CN111462617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2617A true CN111462617A (zh) 2020-07-28
CN111462617B CN111462617B (zh) 2022-06-21

Family

ID=71684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1698.3A Active CN111462617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261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2309A1 (en) * 2010-01-25 2011-07-28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Security, Llc Laser diode package with enhanced cooling
CN104102039A (zh) * 2014-06-23 2014-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温度控制系统、液晶显示装置
CN104934001A (zh) * 2015-04-01 2015-09-2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7086153A (zh) * 2017-04-27 2017-08-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翻转式多通道开关
CN108970825A (zh) * 2018-08-09 2018-12-11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一种气液混合式射流喷射装置
CN110120317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相变的热晶体管
CN110290607A (zh) * 2019-08-02 2019-09-27 华瑞墨石丹阳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膜的制备工艺
CN210165352U (zh) * 2019-06-14 2020-03-20 南京天界三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式合成废热锅炉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2309A1 (en) * 2010-01-25 2011-07-28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Security, Llc Laser diode package with enhanced cooling
CN104102039A (zh) * 2014-06-23 2014-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温度控制系统、液晶显示装置
CN104934001A (zh) * 2015-04-01 2015-09-2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7086153A (zh) * 2017-04-27 2017-08-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翻转式多通道开关
CN110120317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相变的热晶体管
CN108970825A (zh) * 2018-08-09 2018-12-11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一种气液混合式射流喷射装置
CN210165352U (zh) * 2019-06-14 2020-03-20 南京天界三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式合成废热锅炉
CN110290607A (zh) * 2019-08-02 2019-09-27 华瑞墨石丹阳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膜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2617B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8058B1 (ko) Goa 회로의 과전류 보호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985346B (zh) 一种tft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基板
US10770163B2 (en) Shift register unit, method of driving shift register unit,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0032416B2 (en) GOA unit, Goa circuit,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1100878B2 (en) Shift register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gate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US7899148B2 (en) Shift register, scan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4934011B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6023946B (zh)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3123779B (zh) 显示装置与其驱动模块、电压控制电路和方法
US7381987B2 (en) Driving circuit for display device
EP3040981A1 (en) Shift register unit circuit, shift register,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630141A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7993607B (zh) 栅极驱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EP3365895B1 (en) Shift register unit,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related gate driver circuit, and rel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3839518A (zh)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10415637B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US10332471B2 (en) Pulse generation devic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drive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CN104715732A (zh)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WO2019227945A1 (zh) 移位寄存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05003660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스위칭 소자
CN104934001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146261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863077B (zh) 一种改善goa电路开机大电流的方法
CN107068083A (zh) 移位寄存器、栅线集成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70054862A (ko) 과도 전류 귀환을 이용한 amoled 구동회로 및 이를적용한 액티브 매트릭스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