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3588A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3588A
CN111453588A CN201911197692.2A CN201911197692A CN111453588A CN 111453588 A CN111453588 A CN 111453588A CN 201911197692 A CN201911197692 A CN 201911197692A CN 111453588 A CN111453588 A CN 111453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illuminance
door
lumina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76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53588B (zh
Inventor
木村纱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53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3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53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3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66B11/0233Ligh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防止在乘梯处处于暗的状态时由于在乘梯处产生的门的影子而导致门重新打开这一情况。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具备照度判定部(22a)和解析控制部(22b)。照度判定部(22a)在轿厢门(13)全开着时,基于利用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上的预先设定的测定区域的辉度值,判定乘梯处(15)的照度是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低。解析控制部(22b)在判定为乘梯处(15)的照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低的情况下,考虑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这一情况而限制图像的解析处理。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本申请将日本专利申请2019-006818(申请日:2019.1.18)作为基础,根据该申请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使用摄像机(camera)来检测利用者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当电梯的乘用轿厢抵达乘梯处而开门后,在经过预定时间后关门而出发。此时,电梯的利用者不知道乘用轿厢何时关门,所以,有时在从乘梯处向乘用轿厢乘梯时会撞到关门中途的门。
为了避免这样的乘梯时的门的碰撞,有如下的电梯系统:在乘用轿厢安装摄像机,从利用该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向乘用轿厢乘梯的利用者而控制门的开闭动作。
在上述的电梯系统中,将多张图像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将在预先设定了的检测区域内辉度发生了变化的部分检测为利用者。此时,例如,在乘梯处比乘用轿厢内暗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乘用轿厢内的照明而在乘梯处产生关门中的门的影子。若该影子进入检测区域,则有可能由于辉度的变化而被误检测为利用者,从而门重新打开。
此外,为了避免门的影子,也可以考虑预先缩窄检测区域。但是,若缩窄检测区域,则在利用者接近乘用轿厢的跟前之前无法检测出来,门的开闭控制会产生延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乘梯处处于暗的状态时由于在乘梯处产生的门的影子而导致门重新打开这一情况的电梯系统。
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具备能够从乘用轿厢的门附近朝向乘梯处进行拍摄的摄像机,执行用于从由该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利用者的解析处理,根据该解析处理的结果对上述门进行开闭控制。
上述电梯系统具备照度判定部和解析控制部。上述照度判定部在上述门全开着时,基于利用上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上的预先设定的测定区域的辉度值,判定上述乘梯处的照度是否比上述乘用轿厢的照度低。上述解析控制部,在由上述照度判定部判定为上述乘梯处的照度比上述乘用轿厢的照度低的情况下,考虑上述乘梯处处于暗的状态这一情况而限制上述图像的解析处理。
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系统,能够防止下述情况:在乘梯处处于暗的状态时由于在乘梯处产生的门的影子而导致门重新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摄像机的拍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摄像机的拍摄图像的辉度值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的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该实施方式中的轿厢门全开着时的情形而得到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的乘用轿厢的关门时在乘梯处产生有轿厢门的影子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作为变形例的单开式的轿厢门全开着时的情形而得到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在上述单开式的乘用轿厢的关门时在乘梯处产生有轿厢门的影子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在此,以1台乘用轿厢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多台乘用轿厢也是同样的构成。
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设置有摄像机12。具体地说,在覆盖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的幕板(帘板)11a之中,将摄像机12的镜头部分朝向乘梯处15侧设置。摄像机12例如是车载摄像机等小型的监视用摄像机,具有广角镜头,能够在1秒钟连续拍摄几帧(例如30帧/秒)的图像。在乘用轿厢11抵达各层而开门了时,包含乘用轿厢11内的轿厢门13附近的状态在内,对乘梯处15的状态进行拍摄。
此时的拍摄范围被调整为L1+L2(L1>>L2)。L1是乘梯处侧的拍摄范围,从轿厢门13朝向乘梯处15,设定为预定的值。L2是轿厢侧的拍摄范围,从轿厢门13朝向轿厢背面,设定为预定的值。此外,L1、L2是进深方向的范围,关于宽度方向(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范围,至少比乘用轿厢11的横向宽度大。
另外,在乘用轿厢11内的顶棚面的中心部设置有照明设备16。此外,若能够照射乘用轿厢11内整体,则照明设备16的设置场所可以是任意处。另外,关于照明设备16的个数、尺寸也是任意的。
在各层的乘梯处15,在乘用轿厢11的抵达口开闭自如地设置有乘梯处门14。乘梯处门14在乘用轿厢11的抵达时接合于轿厢门13而进行开闭动作。动力源(门马达)处于乘用轿厢11侧,乘梯处门14仅追随于轿厢门13来开闭。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在使轿厢门13开着门时,乘梯处门14也开着门,在使轿厢门13关着门时,乘梯处门14也关着门。
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各图像(影像)由图像处理装置20实时进行解析处理。此外,在图1中,为了方便,将图像处理装置20从乘用轿厢11取出而示出,但是,实际上,图像处理装置20与摄像机12一起收纳于幕板11a之中。
图像处理装置20从各图像中提取人物(在此是电梯的利用者),通过追踪该人物的移动,例如实现乘梯检测、上下梯完成的检测、被向门套夹入的夹入检测等,根据需要,承担发出警报等安全措施。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图像处理装置20与电梯控制装置30相独立地设置,但是,也可以在电梯控制装置30中搭载有图像处理装置20的功能。
图像处理装置20具备存储部21和利用者检测部22。存储部21逐次保存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并且具有用于暂时保持利用者检测部22的处理所需的数据的缓存区域。利用者检测部22对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多张图像按时间顺序进行解析处理,检测有无向乘用轿厢11乘梯的利用者。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利用者检测部22具有照度判定部22a及解析控制部22b。照度判定部22a基于在轿厢门13全开着时利用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上的预先设定的测定区域的辉度值,判定乘梯处15的照度是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低。
此外,在此所说的“照度”是明暗的程度。若是乘用轿厢11内,则是利用照明设备16照射轿厢地面时的明暗的程度。若是乘梯处15,则是利用未图示的乘梯处15的照明设备照射乘梯处地面时的明暗的程度。不过,在乘梯处15的情况下,在轿厢门13开着门时,受到乘用轿厢11的照明设备16(以下称作轿厢照明)的影响的区域和不受影响的区域中,照度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乘梯处15中,将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区域定为第1测定区域,将该影响小的区域定为第2测定区域。“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区域”,是容易受到轿厢照明的影响的区域,是在关门时在乘梯处15产生轿厢门13的影子的可能性高的区域。“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区域”,是不受轿厢照明的影响的区域或者即便受到影响也小到能够忽略的程度、在关门时在乘梯处15产生轿厢门13的影子的可能性低的区域。此外,关于这些测定区域,后面参照图3及图4进行详细说明。
解析控制部22b在由照度判定部22a判定为乘梯处15的照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低的情况下,考虑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这一情况,限制图像的解析处理。具体地说,解析控制部22b使预先设定的检测区域比通常小地执行图像的解析处理,或者,使此时的图像的解析结果无效而使其不反映于门开闭控制。
电梯控制装置30收发乘梯处呼梯、轿厢呼梯等的各种信号。此外,“乘梯处呼梯”是通过对在各层的乘梯处15设置的未图示的乘梯处呼梯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梯的信号,包括登记层和目的地方向的信息。“轿厢呼梯”是通过对在乘用轿厢11的轿厢室内设置的未图示的目的地呼梯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梯的信号,包括目的地层的信息。
另外,电梯控制装置30具备门开闭控制部30a。门开闭控制部30a控制乘用轿厢11抵达了乘梯处15时的轿厢门13的门开闭。详细地说,门开闭控制部30a在乘用轿厢11抵达了乘梯处15时使轿厢门13开门,在经过预定时间后关门。不过,在处于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中时,在由利用者检测部22检测到利用者的情况下,门开闭控制部30a禁止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将轿厢门13重新打开并维持开门状态。
图2是示出摄像机12的拍摄图像的一例的图。图中的E1表示检测区域。
摄像机12设置于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因此,在乘用轿厢11在乘梯处15开了门时,乘梯处侧的预定范围(L1)和轿厢内的预定范围(L2)被拍摄。其中,在乘梯处侧的预定范围(L1)设定有用于检测向乘用轿厢11乘梯的利用者的检测区域E1。
在实际空间中,检测区域E1从轿厢门13(出入口)的中心朝向乘梯处方向而具有L3的距离(L3≤乘梯处侧的拍摄范围L1)。检测区域E1的横向宽度W1被设定为轿厢门13的横向宽度W0以上的距离。检测区域E1的形状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除去三面框(jamb)17a、17b的死角的梯形。另外,检测区域E1的纵向(Y方向)及横向(X方向)的尺寸既可以固定,也可以与轿厢门13的开闭动作相配合地变更。
摄像机12拍摄如下图像:将与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设置的轿厢门13水平的方向设为X轴,将从轿厢门13的中心向乘梯处15的方向(相对于轿厢门13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将乘用轿厢11的高度方向设为Z轴。在由该摄像机12拍摄到的各图像中,通过以区段(block)为单位比较检测区域E1的部分,来检测从轿厢门13的中心向乘梯处15的方向、也就是Y轴方向上移动中的利用者的脚下位置的移动。
在图2中,以2扇门双开式的乘用轿厢11为例。轿厢门13具有在门槛13c上彼此反向移动的2扇门板13a、13b。乘梯处门14也同样,具有在门槛14c上彼此反向移动的2扇门板14a、14b。乘梯处门14的门板14a、14b与轿厢门13的门板13a、13b一起在门开闭方向上移动。
图3是用于说明摄像机12的拍摄图像的辉度值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的图。
若设为乘梯处15的地面整体为相同颜色、材质,则光照到的部分的图像的辉度值比光没有照到的部分高。在乘用轿厢11开着门时,轿厢照明的光从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透出到乘梯处15。此时,在轿厢照明照到乘梯处15的地面的部分和没有照到的部分产生辉度差。尤其是,例如在为了应对节能而熄灭了乘梯处15的照明那样的情况下,轿厢照明照到的部分和没有照到的部分的辉度差表现得更显著。
通常,对于乘用轿厢11的抵达口正面的乘梯处地面,轿厢照明的影响大,开门时照得亮,该部分的辉度值高。另一方面,在乘用轿厢11的抵达口的两侧设置有三面框17a、17b。该三面框17a、17b作为遮挡从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向两侧扩散的轿厢照明的光的电梯构造物而存在。因此,对于三面框17a、17b周边的乘梯处地面,轿厢照明的影响小,开门时照得暗,该部分的图像的辉度值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这样的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部分(A)与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部分(B)的辉度差,来判定乘梯处15的照度是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低。
图4是从上方观察轿厢门13全开着时的情形而得到的示意图。此外,在图4中,以虚线示出轿厢门13的门板13a、13b和乘梯处门14的门板14a、14b。
将连结乘用轿厢11的光源(在此是设置于顶棚面的照明设备16)和三面框17a、17b的内侧的前端部Pa、Pb的直线投影到乘梯处15的地面。将该直线向从乘用轿厢11朝向乘梯处15离开的方向延长而得到的线,是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部分(A)与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部分(B)的边界线31a、31b。
如图3所示,能够通过计算容易地求出图像上的边界线31a、31b的坐标位置。将该边界线31a、31b的内侧的、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近旁的乘梯处地面划分为预定尺寸的矩形而得到的区域设为第1测定区域32。将边界线31a、31b的外侧的、由边界线31a和三面框17a包围的预定尺寸的区域设为第2测定区域33a,将由边界线31b和三面框17b包围的预定尺寸的区域设为第2测定区域33b。
第1测定区域32对应于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部分(A)。第2测定区域33a、33b对应于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部分(B)。在轿厢门13全开着时将第1测定区域32的辉度值与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辉度值进行比较,若两者的辉度差大,则能够判定为处于乘梯处15的照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低的状态、也就是乘梯处15暗的状态。在处于乘梯处15暗的状态时,容易在关门时在乘梯处15产生轿厢门13的影子。
图5示出在乘用轿厢11的关门时在乘梯处15产生有轿厢门13的影子的状态。此外,在图5的例子中,示出了与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相配合地缩窄了检测区域E1的横向(X方向)的尺寸的状态。
若处于乘梯处15暗的状态,则在乘用轿厢11的关门时,轿厢照明照到轿厢门13,该轿厢门13的影子34a、34b在乘梯处15产生,与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相配合地移动。若该影子34a、34b在检测区域E1内移动,则有可能被误检测为利用者,从而轿厢门13重新打开。
在该情况下,若事先掌握了处于乘梯处15的照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低的状态(也就是暗的状态)这一情况,则能够防止轿厢门13的重新打开。但是,例如,在各层的乘梯处15设置有自动熄灭功能的公寓大厦等中,由于在各层中乘梯处15的照明环境变化,所以,难以事先掌握乘梯处15的照度。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当乘用轿厢11抵达任意层的乘梯处15时,电梯控制装置30使轿厢门13开门并等待向乘用轿厢11乘梯的利用者。此时,由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设置的摄像机12对乘梯处侧的预定范围(L1)和轿厢内的预定范围(L2)以预定的帧率(例如30帧/秒)进行拍摄。图像处理装置20按时间顺序取得利用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一边将这些图像逐次保存于存储部21,一边实时地执行以下这样的处理。此外,以下的处理由图像处理装置20所具备的利用者检测部22执行。
即,首先,在轿厢门13的全开状态下(步骤S11的“是”),利用者检测部22的照度判定部22a算出图像中的第1测定区域32的平均辉度值(步骤S12)。接着,照度判定部22a算出同一图像中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步骤S13)。“平均辉度值”是各测定区域中的全部像素的辉度值的平均值。关于第2测定区域33a、33b,也可以求出某一方的区域的平均辉度值,将该平均辉度值与第1测定区域32的平均辉度值进行比较。
如图4中说明的那样,第1测定区域32和第2测定区域33a、33b根据乘用轿厢11的光源(照明设备16)与三面框17a、17b的位置关系而决定。关于第1测定区域32,轿厢照明的影响大。关于第2测定区域33a、33b,轿厢照明的影响小。
照度判定部22a求出第1测定区域32的平均辉度值与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的差(步骤S14)。若将第1测定区域32的平均辉度值设为K1,将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设为K2,则辉度差以(K1-K2)求出。照度判定部22a判定辉度差(K1-K2)是否为作为判定基准而预先设定了的阈值(设为Th1)以上(步骤S15)。
上述阈值Th1考虑乘梯处15的环境等而被设定为合适的值。另外,也可以在各层中按每个乘梯处15而使阈值Th1可变。根据建筑物,有时在各层中乘梯处地面的颜色不同,所以,优选设定与该地面的颜色相应的阈值。该阈值Th1存储于图1所示的存储部21,在乘用轿厢11的开门时由利用者检测部22读出。
在此,在(K1-K2)≥Th1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而第1测定区域32利用轿厢照明被照得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5中说明的那样,在关门时在乘梯处15产生轿厢门13的影子34a、34b。在该影子34a、34b进入到检测区域E1时,有可能被误检测为利用者。因此,在(K1-K2)≥Th1的情况下(步骤S15的“是”),解析控制部22b考虑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这一情况而限制图像的解析处理(步骤S16)。
具体地说,解析控制部22b以使得轿厢门13的影子34a、34b不进入检测区域E1的方式,使检测区域E1的纵向或横向的尺寸比通常小,在该缩小后的检测区域E1中进行图像的解析处理。在该情况下,若是与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相配合地缩窄检测区域E1的纵向或横向的尺寸的方式,则以使得影子34a、34b不进入该缩窄后的检测区域E1的方式,减小检测区域E1的纵向或横向的尺寸。这样,通过以使得在乘梯处15产生了的影子34a、34b不进入检测区域E1的方式控制检测区域E1的尺寸,能够防止由影子34a、34b引起的轿厢门13的重新打开。
另外,作为别的方法,也可以使图像的解析结果不反映于门开闭控制。或者,也可以不执行图像的解析处理本身。
另一方面,在(K1-K2)<Th1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乘梯处15处于亮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在乘梯处15产生招致误检测那样的轿厢门13的影子的可能性低。因此,若(K1-K2)<Th1(步骤S15的“否”),则解析控制部22b如通常那样执行图像的解析处理,根据图像的辉度变化检测利用者(步骤S17)。
详细地说,解析控制部22b将保持于存储部21的各图像1张1张地读出,按时间顺序追踪在检测区域E1中辉度变化的部分,由此,检测从乘梯处15朝向乘用轿厢11而来的利用者。此外,实际上,还在设定于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紧跟前的别的检测区域执行对利用者的乘梯意思进行推定的处理,但是,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当检测到利用者时,从图像处理装置20对电梯控制装置30输出利用者检测信号。电梯控制装置30通过接收该利用者检测信号而禁止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来维持开门状态。另外,在关门中途检测到利用者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30使轿厢门13向开门方向移动而重新打开。
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通过在全开时将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第1测定区域32的平均辉度值K1与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K2进行比较,能够判断是否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通过在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的情况下限制图像的解析处理,能够防止不必要的重新打开。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根据各层的三面框17a、17b的尺寸,算出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部分与小的部分的边界成为辉度的差而显现的地方,根据该算出结果来导出第1测定区域32和第2测定区域33a、33b。
另外,关于第1测定区域32和第2测定区域33a、33b,若不越过边界线31a、31b地将不与三面框17a、17b等电梯构造物重叠的乘梯处地面作为范围,则也可以变更形状、尺寸。不过,若乘梯处15的照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高(也就是乘梯处15处于亮的状态),则不会形成边界线31a、31b,所以,不进行针对图像的解析处理的制约。
另外,在将第1测定区域32与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辉度值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不限于各个区域中的全部像素的辉度值的平均值,也可以将例如最大值、最小值、众数等作为比较对象。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轿厢门13全开了时的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部分即第1测定区域32的辉度值与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部分即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辉度值进行了比较。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仅着眼于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部分即第2测定区域33a、33b,将在乘梯处15亮的状态时得到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与在轿厢门13全开着时得到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进行比较。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处理装置20的存储部21中,预先存储有从在乘梯处15处于亮的状态时利用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中求出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作为基准辉度值。照度判定部22a基于上述基准辉度值与在轿厢门13全开着时求出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辉度值的差,判定乘梯处15的照度是否比乘用轿厢11的照度低。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乘用轿厢11抵达任意层的乘梯处15而开门了时,图像处理装置20按时间顺序取得利用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一边将这些图像逐次保存于存储部21,一边实时地执行以下这样的处理。此外,以下的处理由图像处理装置20所具备的利用者检测部22执行。
即,首先,在轿厢门13的全开状态下(步骤S21的“是”),利用者检测部22的照度判定部22a算出图像中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步骤S22)。此外,关于第2测定区域33a、33b,也可以求出某一方的区域的平均辉度值、将该平均辉度值与在后述的预定的环境条件下求出的该区域的基准辉度值进行比较。
在此,照度判定部22a从存储部21读出在乘梯处15处于预定的环境条件时求出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基准辉度值,求出该基准辉度值与在上述轿厢门13的全开状态下求出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的差(步骤S23)。
上述预定的环境条件,是处于在乘梯处15不会产生轿厢门13的影子那种程度的亮的状态时。第2测定区域33a、33b由于不会受到轿厢照明的影响(即便受到轿厢照明的影响也是能够忽略的程度的小),所以,在乘梯处15处于亮的状态时,可以说是仅反映出此时的明暗的区域。
若将上述预定的环境条件下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基准辉度值设为K0,将全开时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的平均辉度值设为K2,则辉度差以(K0-K2)求出。照度判定部22a判定辉度差(K0-K2)是否为作为判定基准而预先设定的阈值(设为Th2)以上(步骤S24)。
上述阈值Th2考虑乘梯处15的环境等而被设定为合适的值。另外,也可以在各层中按每个乘梯处15而使阈值Th2可变。根据建筑物,有时在各层中乘梯处地面的颜色不同,所以,优选预先设定与该地面的颜色相应的阈值。该阈值Th2存储于图1所示的存储部21,在乘用轿厢11的开门时由利用者检测部22读出。
在此,在(K0-K2)≥Th2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5中说明的那样,在关门时在乘梯处15产生轿厢门13的影子34a、34b。在该影子34a、34b进入到检测区域E1时,有可能被误检测为利用者。因此,在(K0-K2)≥Th2的情况下(步骤S24的“是”),解析控制部22b考虑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这一情况而限制图像的解析处理(步骤S25)。关于限制图像的解析处理的方法,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
另一方面,在(K0-K2)<Th2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乘梯处15处于亮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在关门时在乘梯处15产生招致误检测那样的轿厢门13的影子的可能性低。因此,若(K0-K2)<Th2(步骤S24的“否”),则解析控制部22b在预先设定的检测区域E1中执行图像的解析处理,根据图像的辉度变化检测利用者(步骤S26)。
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着眼于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第2测定区域33a、33b,通过将在预定的环境条件下求出的基准辉度值K0与在全开时求出的平均辉度值K2进行比较,也能够判断乘梯处15是否处于暗的状态。由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在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的情况下限制图像的解析处理,能够防止不必要的重新打开。
(变形例)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以2扇门双开式的乘用轿厢1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在单开式的乘用轿厢11中也是同样的。图8示出1扇门单开式的轿厢门41的例子。轿厢门41和乘梯处门42由在门开闭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的1扇门板构成。图中的41a是轿厢门41的门槛,42a是乘梯处门42的门槛。
摄像机12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设置于轿厢门41的关门端侧,在乘用轿厢11抵达各层而开门了时,包含乘用轿厢11内的轿厢门13附近的状态在内地、对乘梯处15的状态进行拍摄。
在这样的单开式的乘用轿厢11中,如图9所示,当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时,在关门时会由于轿厢照明而在乘梯处15产生轿厢门41的影子43,在进入到检测区域E1时招致误检测。于是,若利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求出轿厢照明的影响大的部分(A)与轿厢照明的影响小的部分(B)的边界线41a、41b并进行辉度值的比较,则能够判断乘梯处15是否处于暗的状态。由此,通过在乘梯处15处于暗的状态的情况下限制图像的解析处理,能够防止不必要的重新打开。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1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防止在乘梯处处于暗的状态时由于在乘梯处产生的门的影子而导致门重新打开这一情况的电梯系统。
此外,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而提出,并非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梯系统,具备能够从乘用轿厢的门附近朝向乘梯处进行拍摄的摄像机,执行用于从由该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利用者的解析处理,根据该解析处理的结果对上述门进行开闭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
照度判定部,在上述门全开着时,基于利用上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上的预先设定的测定区域的辉度值,判定上述乘梯处的照度是否比上述乘用轿厢的照度低;和
解析控制部,在由该照度判定部判定为上述乘梯处的照度比上述乘用轿厢的照度低的情况下,考虑上述乘梯处处于暗的状态这一情况而限制上述图像的解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度判定部,
在上述乘梯处中,将上述乘用轿厢的照明光的影响大的区域设为第1测定区域,将上述乘用轿厢的照明光的影响小的区域设为第2测定区域,
根据上述第1测定区域的辉度值与上述第2测定区域的辉度值的差来判定上述乘梯处的照度是否比上述乘用轿厢的照度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测定区域和上述第2测定区域根据上述乘用轿厢的光源与上述乘梯处的三面框的位置关系而求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度判定部,
在上述第1测定区域的辉度值与上述第2测定区域的辉度值的差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乘梯处的照度比上述乘用轿厢的照度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阈值按各层的每个乘梯处而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度判定部,
在上述乘梯处中,将上述乘用轿厢的照明光的影响小的区域设为测定区域,
基于预先在上述乘梯处处于预定的环境条件时求出的上述测定区域的基准辉度值与在上述门全开着时求出的上述测定区域的辉度值的差,来判定上述乘梯处的照度是否比上述乘用轿厢的照度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准辉度值从在上述乘梯处亮的状态下利用上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求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度判定部,
在上述基准辉度值与上述辉度值的差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乘梯处的照度比上述乘用轿厢的照度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阈值按各层的每个乘梯处而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析控制部,
使预先设定的检测区域比通常小,在该检测区域内执行上述图像的解析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析控制部,
使上述图像的解析结果不反映于门开闭控制。
CN201911197692.2A 2019-01-18 2019-11-29 电梯系统 Active CN111453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6818A JP6646169B1 (ja) 2019-01-18 2019-01-18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9-006818 2019-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3588A true CN111453588A (zh) 2020-07-28
CN111453588B CN111453588B (zh) 2022-08-12

Family

ID=69568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7692.2A Active CN111453588B (zh) 2019-01-18 2019-11-29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46169B1 (zh)
CN (1) CN111453588B (zh)
MY (1) MY196255A (zh)
SG (1) SG10201911589V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91083A (en) * 1987-10-02 1989-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ngestion level detector for elevator hall
JPH01242986A (ja) * 1988-03-24 1989-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ホールの混雑度検出装置
JPH11261994A (ja) * 1998-03-11 1999-09-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物体検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利用客数検出装置
CN104340827A (zh) * 2013-07-26 2015-02-1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滑动门装置的防夹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6966276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JP2018047993A (ja) * 2016-09-21 2018-03-2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出システム
CN108622776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乘梯探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2434B1 (ja) * 2016-01-13 2017-03-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367411B1 (ja) * 2017-03-24 2018-08-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91083A (en) * 1987-10-02 1989-04-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ngestion level detector for elevator hall
US4924416A (en) * 1987-10-02 1990-05-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elative crowding in a hall
JPH01242986A (ja) * 1988-03-24 1989-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ホールの混雑度検出装置
JPH11261994A (ja) * 1998-03-11 1999-09-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物体検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利用客数検出装置
CN104340827A (zh) * 2013-07-26 2015-02-1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滑动门装置的防夹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6966276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乘坐检测系统
JP2018047993A (ja) * 2016-09-21 2018-03-2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出システム
CN108622776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乘梯探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46169B1 (ja) 2020-02-14
SG10201911589VA (en) 2020-08-28
CN111453588B (zh) 2022-08-12
MY196255A (en) 2023-03-24
JP2020114777A (ja) 2020-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2776B (zh) 电梯的乘梯探测系统
CN108622777B (zh) 电梯的乘梯探测系统
CN113428752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0294391B (zh) 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12340577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168932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11453588B (zh) 电梯系统
CN113428750B (zh) 电梯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JPWO2008146360A1 (ja)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CN113942905B (zh) 电梯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12441490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2340581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1717748B (zh) 电梯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13428751B (zh) 电梯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12340560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JP7135144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JP6729980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JP718345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CN112441497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3874309B (zh) 电梯的乘客检测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JP2024088185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2408081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24085716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及び露光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28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