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4391B - 使用者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使用者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4391B
CN110294391B CN201811541010.0A CN201811541010A CN110294391B CN 110294391 B CN110294391 B CN 110294391B CN 201811541010 A CN201811541010 A CN 201811541010A CN 110294391 B CN110294391 B CN 110294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user
area
user detection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10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4391A (zh
Inventor
野田周平
横井谦太朗
木村纱由美
田村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94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4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4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4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4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 B66B13/26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between closing door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检测性能下降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具备:摄影装置,其配置在轿厢的门附近,能够拍摄门进行开关门时运行的运行区域与门周围;检测装置,其基于由摄影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来检测使用者的动作;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的结果控制门的开关动作,且在门关门动作期间,以将基于门的影子的动作的逆转开门设为无效的方式控制门的动作。

Description

使用者检测系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054949(申请日3/22/2018)作为基础,享有基于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者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为了防止电梯的轿厢门夹住人以及物品,而设想了各种技术。例如,设想一种技术,其使用相机检测到朝向电梯移动的使用者,而延长该电梯的门的开门时间。另外,还设想了一种技术,其使用相机检测在层站的使用者,基于该使用者距电梯的距离进行该电梯的门的开关控制。
在这种技术中,因为需要实时地检测使用者,所以要高速地执行解析处理。因此,略微降低检测精度,来实现高速的解析处理。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的技术中,因为检测精度稍微降低,所以关门时轿厢门的影子映入相机,而有时将其错误检测为人物。即,可能产生检测性能下降这一缺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检测性能下降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依据一实施方式,使用者检测系统具备:摄影装置,其配置在轿厢的门附近,能够拍摄所述门进行开关门时运行的运行区域与所述门周围;检测装置,其基于由所述摄影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来检测使用者的动作;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的结果控制所述门的开关动作,且在所述门的关门动作期间,以将基于所述门的影子的动作的逆转开门设为无效的方式控制所述门的动作。
依据上述构成的使用者检测系统,能够防止检测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概略构成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在实际空间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在实际空间的门影的形成状况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使用者检测区域与门影的相关性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考虑到门影的情况下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区域设定信息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区域设定信息所包含的位置信息的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概略构成例的图。
图11是表示该变形例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该变形例在实际空间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揭示仅为一例,并非用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对发明加以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变形当然包含在公开的范围内。为了说明更明瞭,在附图中,有时将各部分的尺寸、形状等相对于实际的实施方式加以变更而示意性地表示。还有时在多张附图中,对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参照数字,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概略构成例的图。另外,在这里虽然以1个轿厢为例进行说明,但即使多个轿厢也为相同构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者检测系统中,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设置相机12。具体而言,在覆盖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的门楣板11a当中,将相机12的镜头部分朝向层站侧而设置。相机12例如为车载相机等小型监视用相机,具有广角镜头,能够在1秒间连续拍摄数帧(例如30帧/秒)图像。
相机12在轿厢11的移动速度不满规定值时启动。具体而言,在轿厢11为了停靠在规定楼层而开始减速,移动速度变成不满规定值时,相机12启动并开始拍摄。即,相机12的拍摄是从轿厢11为了停靠在规定楼层而开始减速,移动速度变成不满规定值时起,轿厢11停靠在规定楼层期间也包含在内,到轿厢11为了从该规定楼层驶向别的楼层开始加速,而移动速度变成规定值以上为止,持续进行。
在各层的层站15,在轿厢11的到达口开关自如地设置了层门14。层门14在轿厢11到达时同轿厢门13卡合而开关动作。另外,动力源(门电机)位于轿厢11侧,层门14只是追随着轿厢门13而开关。以下的说明中,设为轿厢门13开门时层门14也开门,轿厢门13关门时层门14也关门。
由相机12连续拍摄的各图像(视频)由图像处理装置20(使用者检测装置)实时地进行解析处理。另外,图1中,为了方便而将图像处理装置20从轿厢11取出表示,实际上,图像处理装置20与相机12一同收纳在门楣板11a之中。另外,图1中,例示图像处理装置20与电梯控制装置30单独设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图像处理装置20的功能也可搭载在电梯控制装置30中。
图像处理装置20中,具备存储部21、使用者检测部22、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门开度算出部24以及区域设定部25等。存储部21具有:缓冲器区域,用于依序保存由相机12拍摄的图像(拍摄图像),且暂时保存使用者检测部22的处理所需的数据。
使用者检测部22基于拍摄图像的亮度值的变化,检测在使用者检测区域内的使用者(的动作),并将该检测的结果反映给电梯控制装置30所进行的轿厢门13的门开关控制。
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存储将表示轿厢门13的开度的开度信息、与对使用者检测区域的位置进行规定的位置信息相关联而成的区域设定信息。另外,关于区域设定信息的详情于后讲述,因此,此处省略其详细说明。
门开度算出部24基于轿厢门13的宽度、从轿厢门13开始关门起经过的时间、以及轿厢门13的关门速度,算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具体而言,首先,门开度算出部24算出从轿厢门13开始关门起经过的时间与轿厢门13的关门速度的积。据此,求出表示轿厢门13从全开状态关闭到哪一程度的关度(关门度)。随后,门开度算出部24算出轿厢门13的宽度与求出的关度的差,作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
另外,从轿厢门13开始关门起经过的时间是通过对从电梯控制装置30取得关门开始信号起经过的时间进行计时而获得。所谓关门开始信号,是表示轿厢门13开始了关门的信号。轿厢门13的宽度与轿厢门13的关门速度是使用预设的设定值。
另外,此处,虽设为门开度算出部24以上述方法算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但并不限定于此,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也可由电梯控制装置30算出。该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20只要从该电梯控制装置30取得由电梯控制装置30算出的表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的开度信息即可。
区域设定部25从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获取(读取)适合由门开度算出部24算出的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的区域设定信息。区域设定部25基于所取得的区域设定信息所包含的位置信息,设定适合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的使用者检测区域。
电梯控制装置30控制轿厢11到达层站15时的轿厢门13的开关门。详细而言,电梯控制装置30在轿厢11到达层站15时打开轿厢门13,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关闭轿厢门13。
不过,在由图像处理装置20在使用者检测区域内检测到使用者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30在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时禁止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而维持开门状态,在轿厢门13正在关门时,将轿厢门13逆转打开。
接下来,参照图2,对为了图像处理装置20从图像检测使用者而设定的使用者检测区域进行说明。图2表示在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时设定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一例。如图2所示,使用者检测区域E1设定成从层门14的中心朝向层站方向具有L1的距离。距离L1设定为小于相机12的层站方向的拍摄范围,例如相机12的层站方向的拍摄范围为3m的情况下,L1设定为30cm。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横宽W1设定成与轿厢门13的横宽W0大致相同的距离。另外,在轿厢门13关门时,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横宽W1以与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一致的方式变化。
如上所述,使用者检测部22检测图2所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的使用者的动作,并将该检测的结果反映给轿厢门13的门开关控制。
此处,参照图3,对伴随轿厢门13的关门而形成的轿厢门13的影子(以下,记述为“门影”)进行说明。另外,此处,假定为在轿厢11的中央设置了照射轿厢11内的1个光源I(轿厢内灯)的情况。图3的(a)表示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的情况,图3的(b)表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为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以上的情况,图3的(c)表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不满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的情况。
在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因为轿厢门13收纳在门套内,所以如图3的(a)所示,未形成门影。另一方面,在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为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以上的情况下,如图3的(b)所示,在由连结光源I与轿厢门13的门挡侧的一端部(图中的点M)的直线所定义的区域R1形成门影。同样,在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不满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的情况下,如图3的(c)所示,在由连结光源I与轿厢门13的门挡侧的一端部(图中的点N)的直线所定义的区域R2形成门影。
另外,在图3中,假定为光源I设置在轿厢11的中央的情况,但光源I的设置位置可为任意位置。即使光源I设置在与轿厢11的中央不同的位置,也与图3的(a)~图3的(c)所示的情况同样,在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不形成门影,在轿厢门13关门时,在由连结光源I与轿厢门13的门挡侧的一端部的直线所定义的区域形成门影。
另外,在图3中,虽然假定为光源I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但光源I的数量也可为任意数量。即使光源I在轿厢11内设置了多个的情况下,在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和图3的(a)所示的情况下同样会形成门影。另一方面,轿厢门13关门时,因为设置了多个光源I,所以在由连结各光源I与轿厢门13的门挡侧的一端部的直线所定义的多个区域形成门影。
接下来,参照图4,对图2所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与图3所示的门影的相关性进行说明。与图3的(a)~图3的(c)同样,图4的(a)表示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的情况,图4的(b)表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为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以上的情况,图4的(c)表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不满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的情况。
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如图3的(a)所说明,不会形成门影,所以如图4的(a)所示,门影不会投射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
在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为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以上的情况下,如图3的(b)所说明,虽然在区域R1形成门影,但使用者检测区域E1也以配合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而变小的方式变化,所以如图4的(b)所示,门影不会投射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
另一方面,在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不满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的情况下,如图3的(c)所说明,在区域R2形成门影,所以,一部分门影投射到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换言之,使用者检测区域E1与形成了门影的区域R2局部重合)。据此,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与形成了门影的区域R2重合的区域(以下,表述为“重合区域”)内,检测到门影所引起的亮度值的变化,而可能产生将该亮度值的变化误检为使用者的动作这一异常。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设定考虑到门影的使用者检测区域。具体而言,将去除了上述重叠区域的区域设定为使用者检测区域。在图5示出该情况。
在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不会形成门影,因此如图5的(a)所示,使用者检测区域E1设定成朝层站方向具有L1的距离,且横宽具有与轿厢门13的横宽W0大致相同的距离W1。在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为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以上的情况下,如图4的(b)所说明,不会形成重叠区域,因此如图5的(b)所示,使用者检测区域E1设定成朝层站方向具有L1的距离,且横宽具有与轿厢门13的当前的开度大致相同的距离W2(≦W1)。
在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不满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的情况下,如图4的(c)所说明,会形成重叠区域,因此如图5的(c)所示,使用者检测区域E1设定成从朝层站方向具有L1的距离且横宽具有与轿厢门13的当前的开度大致相同的距离W3(≦W2)的区域去除该重叠区域后的区域。另外,图5的(c)中,对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形状成为梯形的情况予以例示,但是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图6表示为了设定图5所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而存储到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的区域设定信息的数据结构的一例。
如上所述,区域设定信息ES是将表示轿厢门13的开度的开度信息、与对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位置进行规定的位置信息相关联而成的信息。位置信息是表示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各顶点的XY坐标的信息。
如果将图6所示的区域设定信息ES1设定为与图7所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相对应的,则依据区域设定信息ES1,可知在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为40(此处将“100”假设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在连结顶点P1(X1,Y1)、顶点P2(X2,Y2)、顶点P3(X3,Y3)、顶点P4(X4,Y4)而成的图7的区域,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另外,此处,以区域设定信息ES1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对于其他区域设定信息ES2、ES3也相同。
此处,参照图8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轿厢11到达任意楼层的层站15时(步骤S1的是),电梯控制装置30打开轿厢门13(步骤S2)。此时,由设置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的相机12按照规定的帧率拍摄层站侧的确定范围、与轿厢侧的规定范围。图像处理装置20按时序取得由相机12拍摄的图像,一边将这些拍摄图像依序保存到存储部21(步骤S3),一边实时地执行后述的使用者检测处理。
轿厢门13一变成全开状态,图像处理装置20的门开度算出部24就从电梯控制装置30取得表示轿厢门13变成了全开状态的全开信号(步骤S4)。将所取得的全开信号传送到区域设定部25。
区域设定部25一接收从门开度算出部24传送来的全开信号,就从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读取包含表示轿厢门13的开度为全开状态的开度信息的区域设定信息ES(步骤S5),基于所读取的区域设定信息ES所包含的位置信息,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步骤S6)。
使用者检测部22逐张读取保存在存储部21中的各图像,执行判定是否在由区域设定部25设定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使用者检测处理(步骤S7)。另外,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未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7的否),执行后述的步骤S9的处理。
在步骤S7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7的是),电梯控制装置30接收使用者检测部22所进行的该判定的结果,而禁止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维持开门状态(步骤S8)。
另外,轿厢门13一变成全开状态,电梯控制装置30就开始开门时间的计时动作,在计时到规定的时间T(例如1分钟)的时候进行关门。在此期间,在通过上述的步骤S7的处理,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30停止计时动作,清除计时值。由此,在规定时间T期间,会维持轿厢门13的开门状态。
电梯控制装置30判定规定时间T的计时动作是否结束(步骤S9)。另外,在判定为该计时动作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9的否),返回上述步骤S7的处理,对下一图像也同样执行使用者检测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9的判定结果是判定为上述的计时动作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9的是),电梯控制装置30开始关闭轿厢门13(步骤S10)。
图像处理装置20的门开度算出部24一从电梯控制装置30接收表示关门动作已开始的关门开始信号,就对从轿厢门13开始关门起的时间(换言之,从接收到关门开始信号起的时间)进行计时(步骤S11)。接着,门开度算出部24基于步骤S11所计时的时间、与预设的轿厢门13的关门速度,算出轿厢门13当前的关度,并算出预设的轿厢门13的横宽与该算出的关度的差分作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步骤S12)。
区域设定部25一从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读取表示所算出的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的区域设定信息ES(步骤S13),就基于读取到的区域设定信息ES所包含的位置信息,重新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步骤S14)。
使用者检测部22逐张读取保存在存储部21中的各图像,执行判定是否在由区域设定部25重新设定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使用者检测处理(步骤S15)。另外,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未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15的否),执行后述的步骤S17的处理。
在步骤S15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15的是),电梯控制装置30接收使用者检测部22所进行的该判定的结果,而将轿厢门13的逆转打开(步骤S16)。
图像处理装置20的门开度算出部24判定是否从电梯控制装置30取得表示轿厢门13变成了全关状态的全关信号(步骤S17)。另外,在判定为未取得全关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7的否),返回上述步骤S12的处理,对下一图像也同样执行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重新设定及使用者检测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取得了全关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7的是),电梯控制装置30使轿厢11朝目标楼层出发(步骤S18),而使动作结束。
依据图8所示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在轿厢门13关门时,因为进行了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重新设定,所以能够随时设定适合轿厢门13的当前的开度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另外,因为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预先存储了区域设定信息ES,所以能够防止轿厢门13关门时产生的门影所导致的使用者的误检(即,能够将关门时的门影所引起的反转关门设为无效),区域设定信息ES用于在去除了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后的区域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
另外,图8所示的动作例中,假定为将区域设定信息ES预先存储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的情况,区域设定信息ES用于在去除了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后的区域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在算出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时,一并算出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在去除了该算出的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后的区域,重新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
该情况下,与上述的图3所示的情况同样,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基于能够基于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算出的轿厢门13的门挡侧的一端部的位置、与作为设定值获得的轿厢11内的光源I的位置来算出。
另外,在图8所示的动作例中,通过设定考虑到门影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来防止轿厢门13关门时形成的门影所导致的使用者的误检,但防止该误检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以下,参照图9的流程图,对能够防止门影所导致的使用者的误检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另一动作的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图8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符号,而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执行步骤S1~S12的处理之后,图像处理装置20的区域设定部25以与所算出的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一致的方式只变更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横宽(步骤S21)。
接着,使用者检测部22基于由门开度算出部24算出的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算出轿厢门13的门挡侧的一端部的位置。随后,使用者检测部22基于所算出的轿厢门13的门挡侧的一端部的位置、与作为设定值获得的轿厢11内的光源I的位置,算出会投射门影的区域(步骤S22)。
接下来,使用者检测部22逐张读取保存在存储部21中的各图像,执行判定是否在由区域设定部25变更后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使用者检测处理(步骤S23)。另外,在该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未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23的否),执行步骤S1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23的是),使用者检测部22确定出该被检测到动作的使用者的位置(即,XY坐标)(步骤S24)。
使用者检测部22判定确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是否包含在步骤S22算出的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内(步骤S25)。另外,该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确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包含在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内的情况下(步骤S25的是),使用者检测部22忽略步骤S23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在使用者检测区域E1内未检测到使用者的动作(换言之,将步骤S23的检测结果设为无效)(步骤S26),进入步骤S1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确定出的使用者的位置不包含在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内的情况下(步骤S25的否),电梯控制装置30接收使用者检测部22所进行的该判定的结果,而将轿厢门13的逆转打开(步骤S27)。
以后,与图8的情况同样,依序执行步骤S17及步骤S18的处理,动作结束。
依据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尽管采用忽略在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内检测到的使用者的动作这一不同的方法,也能够获得与图8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设为只要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不满轿厢门13的横宽的一半,更详细而言,轿厢门13未到即将变成全关状态,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层站方向的距离就不变化的情况加以说明,但也可从确保安全性的观点出发,在轿厢门13并非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将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层站方向的距离设为比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时更长(延长)(例如将30cm延长到80cm等)。由此,使用者检测区域E1在关门时比起轿厢门13为全开状态时在层站方向上具有更长的距离,且设定在去除了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后的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变形例
以下,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概略构成例的图。本变形例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图像处理装置20中还具备照度算出部26。另外,对与图1所示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相同的功能部标注相同符号,而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主要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照度算出部26具有基于由相机12拍摄的图像,能算出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亮度)的功能。具体而言,照度算出部26基于拍摄图像的亮度值、拍摄时相机12的曝光时间、拍摄时相机12的灵敏度(增益)等中的至少1个以上,算出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
由照度算出部26算出的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是为了判定是否在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去除之后的区域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而使用。以下,参照图11的流程图,对本变形例的使用者检测系统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图8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符号,而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执行步骤S1~S12的处理之后,照度算出部26从存储部21读取最新的拍摄图像,基于该读取到的拍摄图像算出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步骤S31)。随后,区域设定部25判断由照度算出部26算出的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是否为预设的阈值以下(步骤S32)。另外,在该判定结果是判定为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为预设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2的是),依序执行上述的步骤S13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32的判定结果是判定为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大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2的否),区域设定部25判定为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充足,所以亮度值不易因为门影而发生变化,故而不必在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去除之后的区域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伴随于此,区域设定部25只将使用者检测区域E1的横宽以与步骤S12算出的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一致的方式变更(步骤S33),以后依序执行上述的步骤S15以后的处理。
依据图11的流程图所示的动作,算出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而只在容易因为门影而发生误检的情况下,在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去除之后的区域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所以能将重新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时所耗费的处理负荷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此处,设为在由照度算出部26算出的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区域设定部25在会投射门影的区域去除之后的区域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但并不限定于此,区域设定部25也可如下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
在轿厢门13附近的照度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照射层站侧的光变成只有设置在轿厢11内的光源I,所以也可如图12所示,区域设定部25只在靠近轿厢门13的位置重新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区域设定部25也可以在层站方向具有L2的距离、且具有与轿厢门13当前的开度相同的横宽的方式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
由此,只用设置在轿厢11内的光源I的光也能在能够正确检测使用者的位置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E1,所以能够使使用者动作的误检降低。另外,参照上述图4的(c)可明瞭,在靠近轿厢门13的位置,不易受到门影的影响,因此,还能够降低门影所引起的误检。
依据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检测性能下降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另外,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并非意欲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使用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影装置,其配置在轿厢的门附近,能够拍摄所述门进行开关门时运行的运行区域与所述门周围;
检测装置,其包含算出所述门的当前的开度的第1算出单元,并基于由所述摄影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来检测使用者的动作;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的结果控制所述门的开关动作,且在所述门的关门动作期间,以基于由所述第1算出单元所算出的开度将基于会投射所述门的影子的区域中的所述门的影子的动作的逆转开门设为无效的方式控制所述门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含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基于由所述第1算出单元所算出的开度,在会投射所述门的影子的区域去除之后的区域,设定能够检测所述使用者的动作的检测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含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基于由所述第1算出单元所算出的开度,算出会投射所述门的影子的区域,在该算出的区域内检测到所述使用者的动作的情况下,将该检测结果设为无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算出单元基于所述门的宽度、所述门的关门速度、以及从所述门开始关门起经过的时间,算出所述门的当前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还包含:
第2算出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摄影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来算出所述门附近的照度;且
在由所述第2算出单元算出的照度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设定单元设定所述检测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还包含:
第2算出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摄影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来算出所述门附近的照度;且
在由所述第2算出单元算出的照度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单元将在会投射所述门的影子的区域内检测到所述使用者的动作这样的检测结果设为无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还包含:
第2算出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摄影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来算出所述门附近的照度;且
在由所述第2算出单元算出的照度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只在所述门附近设定能够检测所述使用者的动作的检测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使用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算出单元基于由所述摄影装置拍摄到的图像的亮度值、拍摄时的曝光时间以及拍摄时的灵敏度中的至少1个,算出所述门附近的照度。
CN201811541010.0A 2018-03-22 2018-12-17 使用者检测系统 Active CN110294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4949A JP6524294B1 (ja) 2018-03-22 2018-03-22 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JP2018-054949 2018-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4391A CN110294391A (zh) 2019-10-01
CN110294391B true CN110294391B (zh) 2021-08-06

Family

ID=66730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1010.0A Active CN110294391B (zh) 2018-03-22 2018-12-17 使用者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24294B1 (zh)
CN (1) CN1102943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1853B2 (ja) * 2019-08-09 2021-06-0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JP6843935B2 (ja) * 2019-09-05 2021-03-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JP7297617B2 (ja) 2019-09-13 2023-06-26 日本ムーグ株式会社 電動油圧アクチュエータシステム、電動油圧アクチュエータシステムの油圧回路、及びそれを含む蒸気タービンシステム
JP6878558B1 (ja) * 2019-12-24 2021-05-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5478A (zh) * 2008-05-23 2009-11-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门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控制方法
CN102089233A (zh) * 2008-08-26 2011-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门装置
CN102241354A (zh) * 2010-05-14 2011-11-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安全电梯
CN103237948A (zh) * 2010-12-03 2013-08-07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自动门用传感器
CN203237899U (zh) * 2013-05-15 2013-10-16 北京晶科华盛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门安全保护系统及电梯
CN104340827A (zh) * 2013-07-26 2015-02-1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滑动门装置的防夹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5366457A (zh) * 2014-08-20 2016-03-0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5967031A (zh) * 2016-07-26 2016-09-28 无锡英威腾电梯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开关量逻辑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055238A (zh) * 2016-01-13 2017-08-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JP6270948B1 (ja) * 2016-09-21 2018-01-3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出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6085A (ja) * 1991-01-29 1992-09-02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光電装置の判定方法とその判定器具
US5387768A (en) * 1993-09-27 1995-02-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passenger detector and door control system which masks portions of a hall image to determine motion and court passengers
JP2006027886A (ja) * 2004-07-21 2006-02-0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共連れ同乗防止方法
JP5338207B2 (ja) * 2008-09-02 2013-11-1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安全装置
JP2016088635A (ja) * 2014-10-30 2016-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5478A (zh) * 2008-05-23 2009-11-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门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控制方法
CN102089233A (zh) * 2008-08-26 2011-06-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门装置
CN102241354A (zh) * 2010-05-14 2011-11-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安全电梯
CN103237948A (zh) * 2010-12-03 2013-08-07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自动门用传感器
CN203237899U (zh) * 2013-05-15 2013-10-16 北京晶科华盛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门安全保护系统及电梯
CN104340827A (zh) * 2013-07-26 2015-02-1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滑动门装置的防夹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5366457A (zh) * 2014-08-20 2016-03-0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7055238A (zh) * 2016-01-13 2017-08-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5967031A (zh) * 2016-07-26 2016-09-28 无锡英威腾电梯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开关量逻辑检测方法及装置
JP6270948B1 (ja) * 2016-09-21 2018-01-3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出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4391A (zh) 2019-10-01
JP6524294B1 (ja) 2019-06-05
JP2019167187A (ja)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4391B (zh) 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08622776B (zh) 电梯的乘梯探测系统
US10196241B2 (en) Elevator system
JP5969147B1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車検知システム
CN109928290B (zh) 利用者检测系统
JP6367411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3428752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2340577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1942981A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12429609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JP680641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12340581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2441490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3428750B (zh) 电梯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11717748B (zh) 电梯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12551292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3942905B (zh) 电梯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11453588B (zh) 电梯系统
CN112441497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CN115108425B (zh) 电梯的使用者检测系统
CN112456287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JP7367174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729980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知システム
CN111717742A (zh) 图像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44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