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2567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2567A
CN111452567A CN201911265174.XA CN201911265174A CN111452567A CN 111452567 A CN111452567 A CN 111452567A CN 201911265174 A CN201911265174 A CN 201911265174A CN 111452567 A CN111452567 A CN 111452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groove
groove
tire
land portion
t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51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52567B (zh
Inventor
池田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52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2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52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2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60C2011/1268Depth of the sipe being different from sipe to si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轮胎,抑制中间陆地部过早的磨损,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该轮胎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包括多个主沟(3)与多个陆地部(4)。主沟(3)包括第一胎肩主沟(5)、第二胎肩主沟(6)以及一条或两条胎冠主沟(7)。陆地部(4)包括第一中间陆地部11和第二中间陆地部(12)。在以标准内压安装于标准轮辋并且包括作为无负荷的标准状态下的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胎冠主沟(7)的深度比第一胎肩主沟(5)的深度以及第二胎肩主沟(6)的深度大。第一中间陆地部(11)的踏面(11s)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的踏面(12s)分别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地弯曲的轮廓。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详细地涉及具有被主沟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的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各种具有被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主沟划分出的陆地部的轮胎。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外侧胎肩主沟、内侧胎肩主沟以及胎冠主沟。另外,在上述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由上述主沟划分有外侧胎肩陆地部、内侧胎肩陆地部、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对中间陆地部。
上述充气轮胎确定配置于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以及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横纹沟、刀槽,由此期待兼具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13820号公报
一般具有4或5条陆地部的上述那样的充气轮胎存在中间陆地部的磨损的进展过快的趋势,因此对于耐磨损性谋求改善。
发明内容
发明人们进行了各种实验的结果,发现通过规定主沟的深度以及陆地部的踏面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并完成了本发明。如上所述,本发明将提供一种抑制中间陆地部的过早磨损,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的轮胎作为主要课题。
本发明的轮胎具有胎面部,其中,所述胎面部包括:在第一胎面端与第二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和被所述主沟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所述主沟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胎面端与轮胎赤道之间的第一胎肩主沟、配置于所述第二胎面端与轮胎赤道之间的第二胎肩主沟、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之间的一条或两条胎冠主沟,所述陆地部包括:划分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第一中间陆地部、和划分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第二中间陆地部,在以标准内压安装于标准轮辋并且包括作为无负荷的标准状态的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所述胎冠主沟的深度比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深度以及所述第二胎肩主沟的深度大,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的踏面以及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的踏面分别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地弯曲的轮廓。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以及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分别为0.3~0.5mm。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以及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各自的所述踏面距离将所述踏面的轮胎轴向的两端连结的假想直线的最大突出量为0.10~0.25mm。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最大突出量比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以及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小。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主沟具有:从沟边缘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沟壁面、和与所述沟壁面连接的沟底面,在所述第一胎肩主沟、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以及所述胎冠主沟的各自中,所述沟壁面与所述沟底面用具有2.5~3.0mm的曲率半径的曲面连接。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为,所述主沟具有从沟边缘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沟壁面,在所述第一胎肩主沟、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以及所述胎冠主沟的各自中,所述沟壁面相对于经过所述沟边缘的胎面法线以18~22°的角度倾斜。
本发明的轮胎的胎面部包括多个主沟以及多个陆地部。所述主沟包括第一胎肩主沟、第二胎肩主沟以及胎冠主沟。所述陆地部包括划分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第一中间陆地部、以及划分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第二中间陆地部。
在以标准内压安装于标准轮辋并且包括作为无负荷的标准状态下的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所述胎冠主沟的深度比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深度以及所述第二胎肩主沟的深度大。因此,所述胎面部在所述胎冠主沟的沟底部分相对地容易弯曲。因此,作用于胎面部的接地压不集中于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以及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也向配置于它们的外侧的陆地部分散。因此胎面部的接地压的分布在各陆地部之间均匀化。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在增大所述胎冠主沟的深度的情况下,可知对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以及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的踏面的两端作用比较大的接地压,进而容易在所述两端产生不均匀磨损,中间陆地部的耐磨损性的提高不充分。为了改善这样的问题,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的踏面以及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的踏面分别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地弯曲的轮廓。由此作用于所述踏面的两端的接地压被缓和,从而抑制各中间陆地部的不均匀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第一中间陆地部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2…胎面部;3…主沟;4…陆地部;5…第一胎肩主沟;6…第二胎肩主沟;7…胎冠主沟;11…第一中间陆地部;11s…踏面;12…第二中间陆地部;12s…踏面;Te1…第一胎面端;Te2…第二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优选作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使用。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用于重载荷用的充气轮胎、不向轮胎的内部填充加压的空气的非空气式轮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具有指定了向车辆的安装方向的胎面部2。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具有: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第一胎面端Te1、以及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第二胎面端Te2。向车辆安装的方向例如在胎侧部(省略图示)用文字或者符号来表示。
第一胎面端Te1以及第二胎面端Te2是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对标准状态的轮胎1施加标准负荷并以外倾角0°接地于平面时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标准状态是轮胎轮辋组装于标准轮辋并且填充标准内压、而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标准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标准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每个轮胎确定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是TRA,则为“Design Rim”,若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标准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每个轮胎确定的空气压力,若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标准负荷”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照每个轮胎决定的负载,若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LOADCAPACITY”。
胎面部2具有:在第一胎面端Te1与第二胎面端Te2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3、和被主沟3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4。
主沟3包括:配置于第一胎面端Te1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第一胎肩主沟5、配置于第二胎面端Te2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第二胎肩主沟6、以及配置于第一胎肩主沟5与第二胎肩主沟6之间的一条或两条胎冠主沟7。
从轮胎赤道C到第一胎肩主沟5或第二胎肩主沟6的沟中心线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1,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0.15~0.30倍。胎面宽度TW是从上述标准状态下的第一胎面端Te1到第二胎面端Te2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主沟7例如在轮胎赤道C上设置有一条。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以隔着轮胎赤道C的方式设置两条胎冠主沟7。
本实施方式的各主沟3例如沿轮胎周向平行地以直线状延伸。各主沟3例如也可以以波状延伸。
各主沟3的沟宽度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7.5%~10.0%。在本说明书中,主沟3的沟宽度是上述标准状态下两侧的沟边缘之间的与沟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的距离。另外,沟边缘是上述标准状态下沟与陆地部的踏面的边界。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第一胎肩主沟5和第二胎肩主沟6以相同的沟宽度构成。另外,胎冠主沟7的沟宽度W1优选为比第一胎肩主沟5或第二胎肩主沟6的沟宽度W2大。上述沟宽度W1例如是上述沟宽度W2的1.10~1.30倍。
在图2中示出胎面部2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2是包括上述标准状态下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各主沟3的深度d1例如优选为5~10mm。另外,主沟3的深度是上述标准状态下从主沟3的底3d到将两侧的沟边缘3e连接的假想直线的经过上述底的法线的长度方向的距离。
如图1所示,陆地部4包括:第一中间陆地部11、第二中间陆地部12、第一胎肩陆地部13以及第二胎肩陆地部14。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具有由上述的三条主沟3以及四个陆地部4构成的所谓的四个条形花纹。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通过配置有两条胎冠主沟7,由此胎面部2由五个陆地部4构成。
第一中间陆地部11划分于第一胎肩主沟5与胎冠主沟7之间。第二中间陆地部12划分于第二胎肩主沟6与胎冠主沟7之间。第一胎肩陆地部13划分在于第一胎肩主沟5与第一胎面端Te1之间。第二胎肩陆地部14划分于第二胎肩主沟6与第二胎面端Te2之间。
在图3中示出第一中间陆地部11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第一中间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4,例如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0.10~0.20倍。
在图4中示出图3的B-B线剖视图。图4是包括上述标准状态下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视图。如图4所示,胎冠主沟7的深度d2比第一胎肩主沟5的深度d3以及第二胎肩主沟6的深度d4大。另外在图4中,为了易于理解发明的特征,而以比实物大的方式示出主沟的深度之差。
根据上述构成,胎面部2在胎冠主沟7的沟底部分相对地容易弯曲。因此,作用于胎面部2的接地压不集中于第一中间陆地部11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也向配置于第一中间陆地部11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的外侧的第一胎肩陆地部13以及第二胎肩陆地部14(图1所示)分散。因此,胎面部2的接地压的分布在各陆地部之间均匀化。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在增大了胎冠主沟7的深度的情况下,可知对第一中间陆地部11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的踏面的两端作用比较大的接地压,进而容易在上述两端产生不均匀磨损,中间陆地部的耐磨损性的提高不充分。为了改善这样的问题,在本发明的轮胎中,第一中间陆地部11的踏面11s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的踏面12s分别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地弯曲的轮廓。由此作用于上述踏面的两端的接地压缓和,从而抑制各中间陆地部的不均匀磨损。
另外,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发明的特征,而以比实物大的方式示出踏面的曲率。另外,陆地部的踏面是对上述标准状态下的轮胎1加载上述标准负荷并以外倾角0°接地于平面时与陆地部的上述平面接触的部分。因此,被主沟3夹着的陆地部4的踏面的端部与主沟3的沟边缘一致。
胎冠主沟7与第一胎肩主沟5的深度之差、以及胎冠主沟7与第二胎肩主沟6的深度之差分别优选为0.2~0.6mm,更优选为0.3~0.5mm。由此能够使胎面部2的接地压的分布进一步均匀化。
第一中间陆地部11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各自的踏面距离将踏面的轮胎轴向的两端连结的假想直线15的最大突出量t1优选为0.10~0.40mm,更优选为0.10~0.25mm。由此在中间陆地部的踏面中,容易均匀地作用接地压,从而进一步抑制中间陆地部的踏面的端部的不均匀磨损。
上述最大突出量t1优选为比胎冠主沟7与第一胎肩主沟5的深度之差、以及胎冠主沟7与第二胎肩主沟6的深度之差小。由此,能够抑制各踏面的最突出的部分的接地压变得过大,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
从相同的观点出发,第一中间陆地部11的踏面11s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的踏面12s的曲率半径R1,例如优选为450~900mm,更优选为550~750mm。
主沟3具有:从沟边缘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沟壁面3a、和与沟壁面3a连接的沟底面3b。在第一胎肩主沟5、第二胎肩主沟6以及胎冠主沟7的各个中,优选沟壁面3a和沟底面3b例如用具有曲率半径R2的曲面连接。曲率半径R2例如优选为1.5~4.5mm,更优选为2.5~3.0mm。这样的主沟3能够维持陆地部4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并且确保沟容积,因此均衡地提高湿路性能和操纵稳定性。
上述曲率半径R2至少比踏面的上述最大突出量t1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曲率半径R2优选为比胎冠主沟7与第一胎肩主沟5的深度之差、以及胎冠主沟7与第二胎肩主沟6的深度之差大。由此,能够充分地维持陆地部4的轮胎轴向的刚性,能够发挥优异的操纵稳定性。
从相同的观点出发,在第一胎肩主沟5、第二胎肩主沟6以及胎冠主沟7的各自中,沟壁面3a相对于通过沟边缘的胎面法线以18~22°的角度θ1倾斜。
如图3所示,优选为在第一中间陆地部11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12分别设置有多个刀槽对20。刀槽对20由从两侧的主沟3延伸并且在陆地部4内中断的两个半开放刀槽21构成。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刀槽”是指宽度小于1.5mm的切槽。刀槽的宽度更优选为0.5~1.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刀槽对20的各半开放刀槽21配置在与中间陆地部的踏面的最突出的最突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踏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不重叠的位置。这样的刀槽对20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中间陆地部11设置有与上述最突出部重叠并在陆地部内中断的重叠刀槽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中间陆地部12设置有完全横贯陆地部的横贯刀槽24。这样的刀槽的配置能够提高湿路性能,并且相对地提高第一中间陆地部11的刚性,进而也提高操纵稳定性。
以上,虽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图案且尺寸205/55R16的轮胎。作为比较例,试制了胎冠主沟与各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为0并且第一中间陆地部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的踏面具有在上述子午线剖面中以直线状延伸的轮廓的轮胎。比较例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图案除了上述事项以外,实际上与图1所示的相同。测试了各测试轮胎的耐磨损性、操纵稳定性以及湿路性能。各测试轮胎的共通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安装轮辋:16×6.5J
轮胎内压:前轮200kPa,后轮200kPa
测试车辆:排气量1600cc,前轮驱动车
轮胎安装位置:全部车轮
<耐磨损性>
使用磨损能量测定装置,测定出第一中间陆地部以及第二中间陆地部的磨损能量。结果是将比较例的上述磨损能量设为100的指数并表示数值越小、则磨损能量越小、耐磨损性越优异。
<操纵稳定性>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路面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结果是将比较例设为100的评分并表示数值越大,则操纵稳定性越好。
<湿路性能>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湿路面行驶时的行驶性能。结果是将比较例设为100的评分并表示数值越大,则湿路性能越好。
在表1中示出测试的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2312621650000091
Figure BDA0002312621650000101
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另外,也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维持了操纵稳定性以及湿路性能。

Claims (6)

1.一种轮胎,具有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括:在第一胎面端与第二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和被所述主沟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
所述主沟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胎面端与轮胎赤道之间的第一胎肩主沟、配置于所述第二胎面端与轮胎赤道之间的第二胎肩主沟、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之间的一条或两条胎冠主沟,
所述陆地部包括:划分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第一中间陆地部、和划分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与所述胎冠主沟之间的第二中间陆地部,
在以标准内压安装于标准轮辋并且包括作为无负荷的标准状态的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
所述胎冠主沟的深度比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深度以及所述第二胎肩主沟的深度大,
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的踏面以及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的踏面分别具有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地弯曲的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以及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分别为0.3~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以及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各自的所述踏面距离将所述踏面的轮胎轴向的两端连结的假想直线的最大突出量为0.10~0.2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大突出量比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第一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以及所述胎冠主沟与所述第二胎肩主沟的深度之差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沟具有:从沟边缘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沟壁面、和与所述沟壁面连接的沟底面,
在所述第一胎肩主沟、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以及所述胎冠主沟的各自中,所述沟壁面与所述沟底面用具有2.5~3.0mm的曲率半径的曲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沟具有从沟边缘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沟壁面,
在所述第一胎肩主沟、所述第二胎肩主沟以及所述胎冠主沟的各自中,所述沟壁面相对于经过所述沟边缘的胎面法线以18~22°的角度倾斜。
CN201911265174.XA 2019-01-22 2019-12-11 轮胎 Active CN111452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8580 2019-01-22
JP2019008580A JP7225824B2 (ja) 2019-01-22 2019-01-22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2567A true CN111452567A (zh) 2020-07-28
CN111452567B CN111452567B (zh) 2023-02-24

Family

ID=69156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5174.XA Active CN111452567B (zh) 2019-01-22 2019-12-11 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89642B1 (zh)
JP (1) JP7225824B2 (zh)
CN (1) CN1114525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96466A (ja) * 2020-12-17 2022-06-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3043794B (zh) * 2021-03-03 2023-09-29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
JP2023096741A (ja) 2021-12-27 2023-07-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3115896A (ja) 2022-02-08 2023-08-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タイヤ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46066A1 (en) * 2012-12-19 2014-06-2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5128963A (ja) * 2014-01-08 2015-07-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150961A (ja) * 2014-02-12 2015-08-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更生タイヤ
JP2015209124A (ja) * 2014-04-25 2015-11-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59893A (ja) * 2015-03-05 2016-09-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39033A (zh) * 2016-06-24 2018-01-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599754A (zh) * 2016-07-11 2018-01-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8131111A (ja) * 2017-02-16 2018-08-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18154188A (ja) * 2017-03-16 2018-10-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08725098A (zh) * 2017-04-14 2018-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4105U (ja) * 1982-03-05 1983-09-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乗用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3377262B2 (ja) * 1993-09-14 2003-02-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85919B2 (ja) 2008-12-08 2011-05-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10079334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Andreas Bott Tire tread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pressure distribution
JP5592783B2 (ja) 2010-12-29 2014-09-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72618B2 (ja) 2012-03-16 2016-08-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384490B2 (en) 2013-02-25 2019-08-20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6152741B2 (ja) 2013-08-12 2017-06-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12014005018T5 (de) * 2013-10-30 2016-08-04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JP6317942B2 (ja) * 2014-02-07 2018-04-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47123B2 (ja) 2014-07-03 2016-12-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86794B2 (ja) 2015-12-10 2020-11-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46066A1 (en) * 2012-12-19 2014-06-2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5128963A (ja) * 2014-01-08 2015-07-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150961A (ja) * 2014-02-12 2015-08-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更生タイヤ
JP2015209124A (ja) * 2014-04-25 2015-11-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59893A (ja) * 2015-03-05 2016-09-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39033A (zh) * 2016-06-24 2018-01-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599754A (zh) * 2016-07-11 2018-01-1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8131111A (ja) * 2017-02-16 2018-08-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18154188A (ja) * 2017-03-16 2018-10-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08725098A (zh) * 2017-04-14 2018-11-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2567B (zh) 2023-02-24
JP2020117020A (ja) 2020-08-06
JP7225824B2 (ja) 2023-02-21
EP3689642A1 (en) 2020-08-05
EP3689642B1 (en)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1993B (zh) 充气轮胎
EP3098089B1 (en) Winter tire
CN111452567B (zh) 轮胎
CN109203865B (zh) 充气轮胎
US11207922B2 (en) Tire
WO201407328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647078B1 (en) Tyre
US10981418B2 (en) Tire
EP3530488B1 (en) Tyre for winter
US20190337339A1 (en) Tyre
US11535066B2 (en) Tire
CN111137072B (zh) 轮胎
CN106427402B (zh) 充气轮胎
EP3552846B1 (en) Tyre
US11628690B2 (en) Tire
US11325422B2 (en) Tyre
CN110588249A (zh) 轮胎
EP3988336B1 (en) Tire
US11590805B2 (en) Tire
JP744751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731462B2 (en) Tire
US20230271453A1 (en) Tire
WO202017123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009173A (zh) 轮胎
JP2022012888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