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7882A -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17882A CN111417882A CN201880077360.8A CN201880077360A CN111417882A CN 111417882 A CN111417882 A CN 111417882A CN 201880077360 A CN201880077360 A CN 201880077360A CN 111417882 A CN111417882 A CN 1114178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rrule
- optical connector
- housing
- connector
- upw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2—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rods, pins or balls to align a pair of ferrule en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18—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of a low-reflection-loss type
- G02B6/3822—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of a low-reflection-loss type with beveled fibre en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当将插芯的连接端面彼此对接时,在插芯没有上下地偏移预估的量左右的情况下,光纤的连接损耗增大。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具备:插芯,其具有导销孔、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孔、以及倾斜端面;以及壳体,其将上述插芯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按压并且收容。具有施力部,在将与连接器装卸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且将上述倾斜端面中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突出的一侧设为上时,当与上述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上述施力部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光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例如已知有MPO连接器(JIS C5982所规定的F13式多芯光纤连接器)。在该MPO连接器中,存在插芯的连接端面被斜向研磨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将被斜向研磨的插芯的连接端面彼此对接时,各插芯由于对位用的导销与插芯的导销孔之间的间隙而上下偏移,从而产生光纤的轴偏移。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为了抑制由这种光纤的轴偏移(光纤的芯彼此的位置偏移)引起的光损失的增大,预先估计插芯的沿上下偏移的量,并将光纤孔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设为比导销孔中心轴稍微错开了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81832号公报
在将被斜向研磨的插芯的连接端面彼此对接时,存在插芯由于作用在连接端面之间的摩擦力而没有上下地偏移约预先估计的量的情况。但是,因为插芯的光纤孔设置于对插芯的沿上下偏移的量进行了预先估计后的位置,所以在插芯没有沿上下偏移约预先估计的量的情况下,光纤的连接损耗增大。另外,若每当装卸光连接器就对插芯的上下的偏移量产生偏差,则对光纤的连接损耗产生偏差,难以稳定地实现低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稳定地实现低损耗。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为一种光连接器,具备:插芯,其具有导销孔、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孔、以及倾斜端面;以及壳体,其将上述插芯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按压并且收容,上述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施力部,在将与连接器装卸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且将上述倾斜端面中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突出的一侧设为上时,当上述光连接器与上述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上述施力部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针对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明确。
根据本发明,能够稳定地实现低损耗。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插芯10的轴偏移的说明图。
图4A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第1说明图。
图4B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第2说明图。
图4C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第3说明图。
图4D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第4说明图。
图5A是第2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5B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耦合器30取下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6A和图6B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7A和图7B是第3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示意说明图。
图8是第4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立体图。
图9A是第4实施方式的插芯10的立体图。图9B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插芯10的立体图。
图10A~图10C是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1A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1B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A和图12B是第5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3A和图13B是第6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明确一种光连接器,具备:插芯,其具有导销孔、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孔、以及倾斜端面;以及壳体,其将上述插芯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按压并且收容,上述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施力部,当将与连接器装卸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且将上述倾斜端面中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突出的一侧设为上时,在与上述对方连接器连接时,上述施力部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根据这种光连接器,能够稳定地实现低损耗。
优选在当与上述对方连接器连接时导销与导销孔嵌合之后,上述施力部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由此,能够抑制插芯的倾斜端面的损伤。
优选在上述插芯的上述倾斜端面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前,上述施力部对插芯施加向上的力。由此,能够在摩擦力作用在插芯的倾斜端面之前,对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优选上述施力部在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之后,将施加至上述插芯的上述力解除。由此,提高光连接器的耐久性。
优选在上述插芯的上述倾斜端面与上述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后,上述施力部将施加至插芯的上述力解除。由此,容易维持插芯向上方方向偏移了预先估计的程度的状态。
优选上述施力部通过与上述插芯的主体部接触,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由此,能够对倾斜端面附近的部位施加力,因而能够将光纤的端面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
上述施力部也可以通过与上述插芯的凸缘部接触,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或者,上述施力部也可以通过对配置于上述插芯的后侧的部件施加力,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优选在上述壳体安装有耦合器,上述施力部与上述耦合器相对于上述壳体的移动连动并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因为连接器连接时的耦合器的移动量比较大,所以与跟插芯的移动连动地对插芯施加力的结构相比,更容易对插芯施加较大的力、位移。
优选上述施力部具有设置于上述耦合器的按压部,在上述耦合器相对于上述壳体后退时,上述按压部一边沿着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引导面后退一边向上侧移动,将上述插芯向上按压。由此,能够通过按压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优选上述施力部具有设置于上述壳体的按压部,在上述耦合器相对于上述壳体后退时,上述按压部通过从上述耦合器受到力,将上述插芯向上按压。由此,即使按压部不设置于耦合器,也能够与上述耦合器相对于上述壳体的移动连动,并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优选上述按压部配置于上述壳体的设置有键的一侧的相反侧。由此,能够不受键的配置的制约地配置按压部。
优选上述施力部与上述插芯相对于上述壳体的移动连动并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由此,即使不与上述耦合器的移动连动,也能够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优选上述施力部具有与上述插芯一起移动的突起部、以及设置于上述壳体的接触部,在上述插芯相对于上述壳体后退时,通过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接触部接触,上述插芯从上述突起部受到向上的力。由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与上述插芯的移动连动,并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优选在上述插芯相对于上述壳体后退时,通过上述突起部越过上述接触部,针对上述插芯的向上的力被解除。由此,光连接器的耐久性提高。
优选在上述插芯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
上述突起部以没有突出到比上述插芯的上述下表面靠下侧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凹部。由此,容易将上述插芯的上述下表面用作基准面。
优选上述施力部是将上述插芯相对于上述壳体向前侧按压的弹簧,上述弹簧的后端的基座部相对于与上述弹簧的轴向垂直的面倾斜。由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明确一种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上述光连接器具备:插芯,其具有导销孔、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孔、以及倾斜端面;以及壳体,其将上述插芯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按压并且收容,上述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将与连接器装卸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且将上述倾斜端面中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突出的一侧设为上时,在上述光连接器与上述对方连接器连接时对上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根据这种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能够稳定地实现低损耗。
===第1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对各方向进行定义。即,将光连接器1的装卸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对方连接器(未图示)一侧设为“前”,将相反侧设为“后”。另外,将一对导销孔11的排列方向、多个光纤孔12的排列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从后侧观察前侧时的右侧设为“右”,将相反侧设为“左”。此外,也有时将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另外,将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中向前侧(对方连接器一侧)突出的一侧设为“上”,将相反侧设为“下”。此外,光连接器1的设置有键21的一侧成为上侧。
光连接器1是JIS C5982、IEC 61754-7等所规定的MPO(Multifiber Push-On)光连接器。光连接器1具备插芯10和壳体20。
插芯10是对光纤3的端部进行保持的部件。插芯10具有导销孔11、多个光纤孔12、以及倾斜端面13。另外,插芯10具有主体部14和凸缘部15。凸缘部15是比主体部14靠后侧的部位,是向比主体部14靠外侧突出的部位。
导销孔11是供导销111插入的孔。在光连接器1为凸型的情况下,以使导销111的端部从导销孔11突出的方式,在导销孔11预先插入有导销111。在光连接器1为凹型的情况下,在导销孔11插入有对方连接器的导销111。通过在连接器连接时使导销111与导销孔11嵌合,进行插芯10的对位。因此,导销孔11是与导销111一起构成定位部的部位。
光纤孔12是用于插入光纤3的端部的孔。在各光纤孔12分别固定有光纤3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于光纤孔12的光纤3为单模式光纤,但也可以为多模式光纤。
倾斜端面13是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进行连接的连接端面。倾斜端面13相对于与光纤3的光轴垂直的面倾斜约8度。倾斜端面13形成为与插入于光纤孔12的光纤3的端面一起被斜向研磨。通过使光纤3的端面倾斜,使连接点处的光的反射量减少。
壳体20是将插芯10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按压并且收容的筒状的部件。在壳体20的内壁面设置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22。通过使突出部22与插芯10的凸缘部15接触,防止被朝向前侧按压的插芯10向前脱落。在壳体20的侧面,形成有供适配器90的爪部91(后述)钩挂的卡止部23。
在壳体20的外侧配置有耦合器30。耦合器30是对适配器90的爪部91(后述)钩挂在壳体20的卡止部23的状态(锁定状态)进行保持的结合部件。耦合器3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壳体2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在耦合器30与壳体20之间配置有压簧20A,通过该压簧20A,耦合器30能够相对于壳体20后退地被向前侧按压。在适配器90的爪部91(后述)钩挂至壳体20的卡止部23的状态(锁定状态)时,利用耦合器30的内壁面,防止适配器90的爪部91向外侧打开,由此,保持锁定状态。在拔去光连接器1时,若使耦合器30相对于壳体20向后侧滑动,则允许适配器90的爪部91向外侧打开,而解除锁定状态。
壳体20也对将插芯10向前侧按压的浮动机构40进行收容。图2中示出收容于壳体20的浮动机构40。
浮动机构40是将插芯10向前侧按压的机构。浮动机构40具有插销口50、弹簧60、以及弹簧衬套70。插销口50是配置于插芯10的后方的部件。在光连接器1为凸型的情况下,插销口50对导销111的后端进行保持。此外,导销111将插芯10的导销孔11贯通,且导销111的前端从倾斜端面13突出。在插销口50的后部固定有弹簧60的前端部。弹簧60是施加将插芯10向前侧按压的按压力的弹性部件。弹簧60在于插销口50与弹簧衬套70之间压缩变形了的状态下收容于壳体20。弹簧60的前端部固定于插销口50,弹簧60的后端部固定于弹簧衬套70。弹簧衬套70是使弹簧60在压缩了的状态下收容于壳体20内的部件。弹簧衬套70具有一对臂部71。在一对臂部71之间的空间收容有弹簧60。在臂部71的前端,朝向外侧形成有爪部711。通过使爪部711钩挂在壳体20的侧面的窗部24,弹簧60在被压缩的状态下收容于壳体20内。由此,利用压缩变形后的弹簧60的推斥力,插芯10被经由插销口50向前侧按压。
图3A和图3B是插芯10的轴偏移的说明图。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连接器连接时,导销111与导销孔11嵌合,从而进行插芯10的对位。但是,导销孔11的直径形成为大于导销111的直径,在导销孔11与导销111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隙)。另一方面,插芯10具有倾斜端面13,当连接器连接时,在被向前侧按压的状态下,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彼此对接。其结果是,插芯10以沿着对方连接器的倾斜端面13滑行的方式进行位移,而插芯1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地偏移。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插芯10的光纤孔12配置为预先估计图3B所示的位置偏移量,并与导销孔11的中心轴相比在上下方向上偏移。如图3B所示,估计插芯1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地偏移直至导销111的下缘与导销孔11的下缘接触为止,因而在将导销111的直径设为D1、将导销孔11的直径设为D2时,光纤孔12配置为与导销孔11的中心轴相比,在上下方向上偏移相当于(D2-D1)/2的偏置量。此外,在光纤孔12相对于导销孔11倾斜的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斜向研磨时产生的偏心量,因而偏置量并不限定于(D2-D1)/2。
这样,光纤孔12设置于对插芯10的沿上下偏移的量进行了预先估计后的位置,因而在将插芯10的连接端面彼此对接时,插芯10并未沿上下偏移约预先估计的量的情况下,光纤3的连接损耗增大。但是,存在如下情况:插芯10由于作用在倾斜端面13之间的摩擦力,而不会沿上下偏移约预先估计的量。即,如图3B所示,存在导销111的下缘与导销孔11的下缘接触时,插芯10不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地偏移的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具备在连接器连接时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施力部80。通过使施力部80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能够在插芯10在上下方向上偏移了预先估计的程度的状态(参照图3B)下,使光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光纤3的连接损耗,而能够稳定地实现低损耗。
第1实施方式的施力部80具有设置于耦合器30的按压部32(参照图1B和图2)。按压部32是通过按压插芯10,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部位。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部32与插芯10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对插芯10直接施加按压力。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32配置于插芯10的主体部14之下。由此,按压部32对插芯10的主体部14施加向上的力。通过对插芯10的主体部14施加向上的力,与对插芯10的凸缘部15施加向上的力的情况相比,能够对倾斜端面13附近的部位施加力,从而能够使光纤3的端面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因而较有利。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32配置于壳体20的前缘(参照图1B)。由此,能够对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附近的部位施加力,因而较有利。此外,假设按压部32配置为向比壳体20的前缘靠前侧突出,则存在当连接器连接时按压部32与对方连接器、适配器90接触的担忧。因此,在将按压部32尽量设置在前侧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按压部32配置于壳体20的前缘。
然而,在通过按压插芯10来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情况下,按压部32配置于与壳体20的设置有键2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这是因为,在MPO连接器中,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中设置有键21的一侧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突出。因此,按压部32形成于未设置有键21的一侧。所以,在通过按压插芯10来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情况下,存在能够不受键21的配置的制约地配置按压部32的优点。
按压部32经由连结部33连结于耦合器30。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32以及连结部33与耦合器30一体成型,但按压部32以及连结部33也可以相对于耦合器30由不同的部件构成。
连结部33是从耦合器30的前缘向前侧延伸出的板状的部位。连结部33的后端固定于耦合器30,在连结部33的前端形成有按压部32。连结部33形成为悬臂梁状,并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通过连结部33弹性变形,按压部32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位移。
第1实施方式的按压部32具有滑动部321。滑动部321是与壳体20的引导面25接触的部位。按压部32构成为比连结部33宽幅,且向比连结部33靠左右的外侧突出的部位成为滑动部321。换句话说,在按压部32的左右的两缘形成有一对滑动部321。这样,在左右形成有一对滑动部321,从而与滑动部321仅有1处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按压部32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稳定。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20在与滑动部321接触的部位具有引导面25。引导面25形成于壳体20的下侧的内壁,并形成为越靠后侧越靠上那样的倾斜面。引导面25是对滑动部321进行引导的部位。通过滑动部321被沿着引导面25引导,按压部32以与插芯10的下表面接近/分离的方式进行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一对滑动部321,因而也具有一对引导面25。
图4A~图4D是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说明图。在各图的右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在各图的左侧示出对方连接器、适配器90的爪部91。此外,因为示出适配器90的内部的对方连接器以及爪部91,所以这里,适配器90的外形构造透视地由虚线示出。另外,在各图的上侧示出俯视图,在下侧示出侧视图。另外,在各图的侧视图示出按压部32的滑动部321以及壳体20的引导面25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4A所示,在连接器连接时,操作者将光连接器1插入适配器90。操作者将光连接器1的键21与适配器90的键槽(未图示)对齐,从而将光连接器1的上下的方向对齐,并使光连接器1的壳体20的前部插入适配器90的一对爪部91之间。这里,如图4A所示,将插入至适配器90的光连接器1设为凹型,将适配器90内的对方连接器设为凸型,但凹凸也可以相反。
若使光连接器1插入至适配器90,使光连接器1接近对方连接器,则如图4B所示,适配器90的爪部91搭乘在壳体20的卡止部23而向外侧打开,且适配器90的爪部91与耦合器30的前端面31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在适配器90的爪部91与耦合器30的前端面31接触的阶段,对方连接器的导销111已经与光连接器1的导销孔11嵌合。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方连接器的导销111与光连接器1的导销孔11嵌合之后,适配器90的爪部91与耦合器30的前端面31接触。其结果是,如后述那样,在对方连接器的导销111与光连接器1的导销孔11嵌合之后,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
若操作者从图4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将光连接器1插入至适配器90,则如图4C所示,耦合器30通过适配器90的爪部91而相对于壳体20向后侧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耦合器30设置有按压部32,因而按压部32与耦合器30一起相对于壳体20向后侧相对移动。此时,如图4C所示,按压部32的滑动部321沿着壳体20的引导面25后退并向上侧移动,由此,按压部32朝向插芯10的下表面位移(连结部33进行弹性变形),按压部32与插芯10的下表面接触,按压部32对插芯10进行按压。由于按压部32对插芯10进行按压,所以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
如图4C所示,在按压部32与插芯10的下表面接触的阶段,对方连接器的导销111已经与光连接器1的导销孔11嵌合。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方连接器的导销111与光连接器1的导销孔11嵌合之后,按压部32与插芯10的下表面接触。因此,在对方连接器的导销111与光连接器1的导销孔11嵌合之后,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假设在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之后进行导销111与导销孔11的嵌合,则导销111朝向在上下方向上偏移的插芯10的端面抵靠,因而存在由于导销111而使导销孔11的周边的倾斜端面13损伤的担忧。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这种倾斜端面13的损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销111与导销孔11嵌合后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因而如图3B所示,能够使插芯10向上侧位移直至导销111的下缘与导销孔11的下缘接触,所以能够使插芯10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
另外,如图4C所示,在按压部32与插芯10的下表面接触的阶段,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尚未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在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前,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此外,假设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后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的情况下,在摩擦力作用于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的状态下,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摩擦力作用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之前,能够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因而使插芯10容易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
若操作者从图4C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将光连接器1插入至适配器90,则如图4D所示,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此时,插芯10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受到力,并克服弹簧60(参照图2)的弹力地相对于壳体20后退。插芯彼此通过弹簧60而以规定的力对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因而在插芯10向上方方向偏移了预先估计的程度的状态(参照图3B)下,光连接器1能够与对方连接器连接。
在光连接器1连接于对方连接器时,如图4D所示,适配器90的爪部91越过壳体20的卡止部23而钩挂至卡止部23,并从向外侧打开的状态(参照图4B)恢复至原处,成为向内侧闭合的状态。此时,通过适配器90的爪部91而向后侧滑动的耦合器30利用压簧20A而恢复至原处的位置,并相对于壳体20向前侧滑动。通过使耦合器30向前侧滑动,利用耦合器30的内壁面来防止适配器90的爪部91向外侧打开,而保持有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耦合器30设置有按压部32,从而如图4D所示,若耦合器30相对于壳体20向前侧相对移动,则按压部32也与耦合器30一起相对于壳体20向前侧相对移动。此时,如图4D所示,一边使按压部32的滑动部321被壳体20的引导面25引导,一边使按压部32与插芯10分离(连结部33的弹性变形恢复),解除被按压部32施加至插芯10的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连接时对插芯10一旦施加了向上的力之后,将施加至插芯10的力解除。此外,假设在不解除施加至插芯10的向上的力,而按压部32对插芯10继续施加向上的力的情况下,导销111磨损导销孔11的内壁面,使得光连接器1的耐久性容易降低。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解除施加至插芯10的力,能够抑制导销孔11的磨损,从而提高光连接器1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后,被按压部32施加至插芯10的向上的力被解除。由此,在施加至插芯10的向上的力被解除之后,也容易维持插芯10向上方方向偏移了预先估计的程度的状态。但是,只要在解除施加至插芯10的力之后也维持插芯10的向上方方向偏移的状态,则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也可以在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前,解除被按压部32施加至插芯10的向上的力。
===第2实施方式===
图5A是第2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5B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耦合器30取下后的分解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MPO连接器)具备插芯10、壳体20、以及耦合器30。
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具备在连接器连接时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施力部80。第2实施方式的施力部80具有设置于壳体20的按压部27A。第2实施方式的按压部27A也是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部位。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按压部27A代替与插芯10接触地对插芯10直接施加力,而通过对插销口50(配置于插芯10的后侧的部件)施加向上的力,间接地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
在第2实施方式的壳体20安装有按压部件27。按压部件27具有按压部27A和固定部27B。固定部27B是用于将按压部件27固定至壳体20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壳体20和按压部27A,但也能够将壳体20和按压部27A一体形成。
在壳体20形成有按压用孔26。按压用孔26是形成于壳体20的下壁的贯通孔。在按压用孔26配置有按压部27A。按压部27A能够在按压用孔26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位移(变形)。
在耦合器30形成有退让部34。退让部34是形成使按压部27A避让的空间的部位。这里,退让部34为贯通孔,但也可以如凹部那样为非贯通孔。比退让部34靠前侧的耦合器30的前缘35成为对按压部27A进行按压的部位。
图6A和图6B是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说明图。
如图6A所示,在连接器连接前的状态下,插芯10被压缩变形后的弹簧60(未图示)的推斥力经由插销口50向前侧按压,使得壳体20的内壁面的突出部22与插芯10的凸缘部15接触。在该阶段,按压部27A位于由耦合器30的退让部34形成的空间,插销口50的突缘部51配置于比按压部27A靠前侧,按压部27A不与插销口50接触。
在连接器连接时,如图6B所示,插芯10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受到力,使得插芯10和插销口50克服弹簧60的弹力地相对于壳体20后退。其结果是,插销口50的突缘部51后退至按压部27A的位置。另外,在连接器连接时,与图4B和图4C中说明的内容相同地,利用适配器90的爪部91使耦合器30相对于壳体20向后侧滑动。若耦合器30相对于壳体20向后侧滑动,则按压部27A从耦合器30的前缘35受到力而向上侧位移。由此,按压部27A对插销口50的突缘部51进行按压。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耦合器30受到了力的按压部27A对插销口50进行按压,从而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后,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即使插芯10由于作用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的摩擦力而不沿上下偏移约预先估计的量,也能够通过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而克服作用在倾斜端面13的摩擦力地使插芯10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
然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按压部27A从耦合器30受到力,因而必须将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壳体20靠外侧,但另一方面,按压部27A需要对收容于壳体20的插销口50进行按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对插销口50的突缘部51的外缘进行按压的方式构成按压部27A,从而实现按压部27A的小型化。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从下侧按压插芯10,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但是,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从下侧按压插芯10的方法。
图7A和图7B是第3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示意说明图。第3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具备插芯10、壳体20、以及耦合器30。
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具备在连接器连接时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施力部80。第3实施方式的施力部80具有拉伸部件36。拉伸部件36是一端固定于耦合器30,另一端固定于插芯10的上表面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部件36为线状/结状的部件,但也可以是片状的部件。
在连接器连接时,与图4B和图4C中说明的内容相同地,利用适配器90的爪部91使耦合器30相对于壳体20向后侧滑动。如图7B所示,若耦合器30相对于壳体20向后侧滑动,则拉伸部件36的一端(固定于耦合器30的端部)向后侧移动,并从拉伸部件36对插芯10的上表面施加张力,其结果是,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部件36由弹性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部件36为结状的橡胶部件。通过由弹性部件构成拉伸部件36,如图7A所示,在耦合器30后退,对拉伸部件36施加有张力时,拉伸部件36伸长变形,从而能够抑制插芯10在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接触前后退。
然而,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施力部80与耦合器30相对于壳体20的移动连动地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连接器连接时的耦合器30的移动量(约1.5mm)与插芯10的移动量(约0.7mm)相比较大,因而只要是与耦合器30的移动连动地对插芯10施加力的结构,则与跟插芯10的移动连动地对插芯10施加力的结构相比,容易对插芯10施加较大的力、位移。但是,如后述的实施方式那样,施力部80也可以构成为与插芯10的移动连动地对插芯10施加力。
===第4实施方式===
图8是第4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9A是第4实施方式的插芯10的立体图。第4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具备插芯10和壳体20。
在第4实施方式中,也具备在连接器连接时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施力部80。第4实施方式的施力部80具有设置于插芯10的突起部161、以及设置于壳体20的接触部28。
突起部161是设置于插芯10的下侧,且朝向下突出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61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的突条,但也可以是销状那样的形状。当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突起部161以越靠下侧越窄的方式尖锐地形成。由此,如后述那样,突起部161成为在搭乘在接触部28之后,容易越过接触部28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61的从左右方向观察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状,但也可以是带圆弧的半圆形状。另外,只要突起部161也可以不越过接触部28,则突起部161也可以不是越靠下侧越窄那样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突起部161构成为从插芯10的下表面14A向下侧突出。但是,在以插芯10的下表面14A为基准面而用于插芯10的对位的情况下,存在突起部161变为阻碍的情况。
图9B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插芯10的立体图。在第1变形例的插芯10的下表面14A形成有凹部14B。而且,在第1变形例中,突起部161构成为从凹部14B的底面向下侧突出。在第1变形例中,突起部161以不从插芯10的下表面14A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凹部14B。由此,在将插芯10的下表面14A作为基准面而用于插芯10的对位的情况下,突起部161不会变为阻碍。
接触部28是与突起部161接触的部位。接触部28设置于壳体20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28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的柱状,但也可以是销状那样的形状。
图10A~图10C是第4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时的情形的说明图。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插芯10能够后退地被向前侧按压并收容于壳体20。在连接器连接前的阶段,如图10A所示,插芯10处于使凸缘部15与壳体20的突出部22接触的位置。在凸缘部15与壳体20的突出部22接触的位置,插芯10的突起部161位于比壳体20的接触部28靠前侧。
另外,若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操作者将光连接器1插入至适配器90,则如图10B所示,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此时,插芯10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受到力,并克服弹簧60(参照图2)的弹力地相对于壳体20后退。
如图10B所示,若插芯10后退,则插芯10的突起部161与壳体20的接触部28接触。而且,若插芯10进一步后退,则插芯10的突起部161搭乘在接触部28,其结果是,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
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与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后,对插芯10施加有向上的力。即使插芯10由于作用在插芯10的倾斜端面13的摩擦力而不沿上下偏移约预先估计的量,也能够通过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而克服作用在倾斜端面13的摩擦力地使插芯10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
在光连接器1连接于对方连接器时,如图10C所示,插芯10的突起部161位于比壳体20的接触部28靠后侧。换句话说,当在连接器连接时插芯10相对于壳体20后退时,插芯10的突起部161越过壳体20的接触部28。这样,若插芯10的突起部161越过壳体20的接触部28,则施加至插芯10的向上的力被解除。这样,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连接时对插芯10一旦施加了向上的力之后,将施加至插芯10的力解除。此外,假设在不解除施加至插芯10的向上的力,而施力部80(突起部161和接触部28)对插芯10继续施加向上的力的情况下,导销111磨损导销孔11的内壁面,使得光连接器1的耐久性容易降低。与此相对地,在第4实施方式中,通过解除施加至插芯10的力,能够抑制导销孔11的磨损,从而提高光连接器1的耐久性。
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161配置于插芯10的主体部14之下。由此,接触部28通过与插芯10的主体部14的突起部161接触,能够对插芯10的主体部14施加向上的力,能够对倾斜端面13附近的部位施加力,从而能够使光纤3的端面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因而较有利。但是,突起部161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
图11A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说明图。在第2变形例中,突起部162配置于插芯10的凸缘部15。根据第2变形例,接触部28能够通过与插芯10的凸缘部15的突起部162接触,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在第2变形例中,与不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情况相比,也能够使光纤3的端面向上方方向错开,因而较有利。
图11B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说明图。在第3变形例中,突起部511配置于在插芯10的后侧配置的部件(插销口50)。根据第3变形例,接触部28能够通过与插销口50的突起部511接触,而经由插销口50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在第3变形例中,与不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情况相比,也能够使光纤3的端面向上方方向错开,因而较有利。
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包括第1~第3变形例)中,施力部80与插芯10的移动连动地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连接器连接时的插芯10的移动量为0.7mm左右,与连接器连接时的耦合器30的移动量(约1.5mm)相比较小,但若以在插芯10移动时搭乘在接触部28的方式(进一步以越过的方式)构成突起部和接触部28,则能够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
===第5实施方式===
图12A和图12B是第5实施方式的说明图。第5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MPO连接器)具备插芯10和壳体20。另外,第5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在壳体20的外侧具备耦合器30,并且在壳体20的内部收容浮动机构40(插销口50、弹簧60、以及弹簧衬套70)。
在弹簧60的两端形成有基座部61。基座部61是设置于弹簧60的两端的部位,且是成为弹簧60的基座的部位。基座部61具有在弹簧60的自然状态(不伸缩的状态)下,与弹簧60的轴向(伸缩方向)垂直的面。
在第5实施方式中,弹簧衬套70具有倾斜部72。倾斜部72是使弹簧60的后端的基座部61倾斜的部位,其配置于一对臂部71(参照图2)之间。倾斜部72的倾斜面(与基座部61接触的面)的法线向量不仅具有前方方向成分,也具有上方方向成分。因此,若将弹簧60的后端的基座部61放在倾斜部72,则弹簧60的后端的基座部61不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而相对于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平行的面倾斜。因此,在将弹簧60的后端的基座部61放在倾斜部72时,如图12B所示,弹簧60的前端的基座部61在自然状态下位于比连接器收容时靠上侧。
为了将图12B所示的弹簧60收容在壳体20,使图12B所示的弹簧60的前端的基座部61向后方方向位移,并且也向下侧位移。收容于壳体20的弹簧60沿前后方向压缩变形,并且弹簧60的后端的基座部61不相对于弹簧60的轴向(这里为前后方向)垂直,而相对于与弹簧60的轴向垂直的面(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平行的面)倾斜。这样,收容于壳体20的弹簧60(图12A所示的弹簧60)经由插销口50,将插芯10向前侧按压并且施加向上的力。
在第5实施方式中,施力部80(弹簧60)也能够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所以容易使插芯10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
===第6实施方式===
图13A和图13B是第6实施方式的说明图。第6实施方式的壳体20用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壳体20。
图13B的单点划线表示壳体20的后部的收容部(收容浮动机构40的收容部)的中心位置。图中的X11是单点划线与壳体20的下侧的内壁面的突出部22(突出部22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另外,X12是单点划线与壳体20的上侧的内壁面的突出部22(突出部22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在通常的壳体20中,使X11与X12同样地设计为相同的长度。换句话说,在通常的壳体20中,上下的突出部22的中心位置成为单点划线的位置。与此相对地,在第6实施方式中,设计为X12相对于X11较长。换句话说,在第6实施方式中,以使上下的突出部22的中心位置成为比单点划线的位置靠上侧的方式设计突出部22。由此,如图13A所示,在将插芯10收容至壳体20时,插芯10与通常相比容易向上方方向偏移。因此,在上述施力部80对插芯10施加了向上的力时,容易使插芯10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
另外,如图13A所示,在壳体20的突出部22的后方形成有对插芯10的凸缘部15的前缘进行收容的凸缘收容部29。图中的X21是单点划线与凸缘收容部29的下侧的内壁面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另外,X22是单点划线与凸缘收容部29的上侧的内壁面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在通常的壳体20中,使X21与X22同样地设计为相同的长度。换句话说,在通常的壳体20中,凸缘收容部29的上下的内壁面的中心位置成为单点划线的位置。与此相对地,在第6实施方式中,设计为X22相对于X21较长。换句话说,在第6实施方式中,以使凸缘收容部29的上下的内壁面的中心位置成为比单点划线的位置靠上侧的方式设计有凸缘收容部29。由此,如图13A所示,在将插芯10收容至壳体20时,插芯10与通常相比容易向上方方向偏移。因此,在上述施力部80对插芯10施加了向上的力时,容易使插芯10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
===第7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与对方连接器连接时,光连接器1的施力部80对插芯10施加了向上的力。但是,当与对方连接器连接时,操作者也可以以指尖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在这种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中,也能够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因而能够使插芯10向上方方向错开预先估计的程度。但是,光连接器1具备施力部80,且在与对方连接器连接时施力部对插芯10施加向上的力的情况与操作者施加力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稳定的力可靠地将力施加至规定的位置处,因而能够稳定地实现低损耗。
===其他===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不应被解释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当然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旨,能够进行变更或改进,并且在本发明包含有其等价物。
附图标记说明:
1…光连接器;10…插芯;11…导销孔;111…导销;12…光纤孔;13…倾斜端面;14…主体部;14A…下表面;14B…凹部;15…凸缘部;161、162…突起部;20…壳体;21…键;22…突出部;23…卡止部;24…窗部;25…引导面;26…按压用孔;27…按压部件;27A…按压部;27B…固定部;28…接触部;29…凸缘收容部;30…耦合器;31…前端面;32…按压部;321…滑动部;33…连结部;34…退让部;35…前缘;36…拉伸部件;40…浮动机构;50…插销口;51…突缘部;511…突起部;60…弹簧;61…基座部;70…弹簧衬套;71…臂部;711…爪部;72…倾斜部;80…施力部;90…适配器;91…爪部。
Claims (18)
1.一种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插芯,具有导销孔、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孔、以及倾斜端面;以及
壳体,将所述插芯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按压并且收容,
所述光连接器具有施力部,
在将与连接器装卸方向以及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且将所述倾斜端面中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突出的一侧设为上时,
当所述光连接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连接时,所述施力部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当所述光连接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连接时导销与导销孔嵌合之后,所述施力部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芯的所述倾斜端面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前,所述施力部对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在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之后,将施加于所述插芯的所述力解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芯的所述倾斜端面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插芯的倾斜端面接触之后,所述施力部将施加于插芯的所述力解除。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通过与所述插芯的主体部接触,从而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通过与所述插芯的凸缘部接触,从而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通过对配置于所述插芯的后侧的部件施加力,从而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安装有耦合器,
所述施力部与所述耦合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连动并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具有设置于所述耦合器的按压部,
在所述耦合器相对于所述壳体后退时,所述按压部一边沿着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引导面后退一边向上侧移动,将所述插芯向上按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具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按压部,
在所述耦合器相对于所述壳体后退时,所述按压部通过从所述耦合器受到力,从而将所述插芯向上按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设置有键的一侧的相反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与所述插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连动并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具有与所述插芯一起移动的突起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接触部,
在所述插芯相对于所述壳体后退时,通过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接触部接触,从而所述插芯从所述突起部受到向上的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芯相对于所述壳体后退时,通过所述突起部越过所述接触部,从而针对所述插芯的向上的力被解除。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芯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
所述突起部以没有突出到比所述插芯的所述下表面靠下侧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凹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是将所述插芯相对于所述壳体向前侧按压的弹簧,
所述弹簧的后端的基座部相对于与所述弹簧的轴向垂直的面倾斜。
18.一种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连接器具备:
插芯,具有导销孔、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光纤孔、以及倾斜端面;以及
壳体,将所述插芯以能够后退的方式按压并且收容,
在将与连接器装卸方向以及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且将所述倾斜端面中向对方连接器一侧突出的一侧设为上时,
当所述光连接器与所述对方连接器连接时对所述插芯施加向上的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32025A JP6543321B2 (ja) | 2017-12-01 | 2017-12-01 |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
JP2017-232025 | 2017-12-01 | ||
PCT/JP2018/041586 WO2019107110A1 (ja) | 2017-12-01 | 2018-11-09 |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17882A true CN111417882A (zh) | 2020-07-14 |
CN111417882B CN111417882B (zh) | 2021-08-17 |
Family
ID=66665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7360.8A Active CN111417882B (zh) | 2017-12-01 | 2018-11-09 |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75218B2 (zh) |
EP (1) | EP3705919A4 (zh) |
JP (1) | JP6543321B2 (zh) |
CN (1) | CN111417882B (zh) |
WO (1) | WO20191071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44909A1 (ja) * | 2019-01-08 | 2020-07-16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M593556U (zh) * | 2019-11-26 | 2020-04-11 | 大陸商深圳望得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光纖連接件及其光纖接頭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81832A (ja) * | 2003-12-22 | 2005-07-07 | Fujikura Ltd | 光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ガイドピン |
CN102308237A (zh) * | 2009-02-12 | 2012-01-04 | 株式会社藤仓 | 光连接器 |
CN102346279A (zh) * | 2010-07-30 | 2012-02-08 | 株式会社藤仓 | 光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系统 |
CN102385113A (zh) * | 2010-09-03 | 2012-03-21 | 株式会社藤仓 | 光连接器以及光通信系统 |
CN102830465A (zh) * | 2011-06-15 | 2012-12-19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光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65895B2 (ja) * | 1996-12-24 | 2006-04-12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コネクタ |
JP3969076B2 (ja) * | 2001-12-10 | 2007-08-2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コネクタ |
JP2012163922A (ja) * | 2011-02-09 | 2012-08-30 | Hitachi Cable Ltd | 光スイッチ |
JP6345195B2 (ja) * | 2016-01-29 | 2018-06-20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多心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2017
- 2017-12-01 JP JP2017232025A patent/JP654332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11-09 US US16/761,637 patent/US112752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09 CN CN201880077360.8A patent/CN111417882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09 WO PCT/JP2018/041586 patent/WO2019107110A1/ja unknown
- 2018-11-09 EP EP18883864.3A patent/EP370591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81832A (ja) * | 2003-12-22 | 2005-07-07 | Fujikura Ltd | 光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ガイドピン |
CN102308237A (zh) * | 2009-02-12 | 2012-01-04 | 株式会社藤仓 | 光连接器 |
CN102346279A (zh) * | 2010-07-30 | 2012-02-08 | 株式会社藤仓 | 光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系统 |
CN102385113A (zh) * | 2010-09-03 | 2012-03-21 | 株式会社藤仓 | 光连接器以及光通信系统 |
CN102830465A (zh) * | 2011-06-15 | 2012-12-19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光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05919A1 (en) | 2020-09-09 |
JP6543321B2 (ja) | 2019-07-10 |
CN111417882B (zh) | 2021-08-17 |
WO2019107110A1 (ja) | 2019-06-06 |
US11275218B2 (en) | 2022-03-15 |
EP3705919A4 (en) | 2021-08-11 |
JP2019101232A (ja) | 2019-06-24 |
US20210173154A1 (en) | 2021-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35222B2 (en) | Optical connector | |
JP5439319B2 (ja) |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の挿抜方法 | |
CN102346279B (zh) | 光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系统 | |
KR20000011386A (ko) | 커넥터플러그 | |
US20120093466A1 (en) | Optical connector plug having improved latching mechanism | |
EP3677939B1 (en) |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optical connector | |
CN111417882B (zh) |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 |
EP3855225B1 (en) | Optical connector system | |
CN112424661B (zh) | 光连接器 | |
CN111433647B (zh) | 光连接器 | |
JP6588754B2 (ja) |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 |
US6964526B2 (en) | Optical plug and optical connector provided with the optical plug | |
JP7542987B2 (ja) | 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及びプラグ | |
US20240053548A1 (en) | Ferrule holder for miniature mt ferrule and adapter interface for mating with fiber optic connectors | |
JP5622476B2 (ja) | 光コネクタ、コネクタ接続システム | |
JP4173249B2 (ja) |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キー | |
JP7410332B2 (ja) | キャップ | |
JP2021101254A (ja) | フェルール | |
WO2019159431A1 (ja) |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 |
JP2021189232A (ja) |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着脱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