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6492B -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6492B
CN111386492B CN201880014760.4A CN201880014760A CN111386492B CN 111386492 B CN111386492 B CN 111386492B CN 201880014760 A CN201880014760 A CN 201880014760A CN 111386492 B CN111386492 B CN 111386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trip
guide plate
hole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47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6492A (zh
Inventor
张嘉尹
黄柏菖
林坤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86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6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6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6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1/00Hand tools
    • A01B1/02Spades; Shovels
    • A01B1/022Collapsible; extensible;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11/00Ploughs with oscillating, digging or piercing tools driven or no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300)、背光模块(100)及显示设备(1000),导光板(300)主要包括本体(310)、复数个第一条状结构(320)以及复数个第二条状结构(330)。本体(310)具有光学面(311)、入光面(312)以及反入光面(313)。入光面(312)与反入光面(313)分别连接于光学面(311)的相对两侧。本体(310)具有破孔(310a)穿过光学面(311),光学面(311)被假想线(M1)划分成第一区(A1)以及第二区(A2),且假想线(M1)与破孔(311a)相交,第一区(A1)较靠近入光面(312),且第二区(A2)较靠近反入光面(313)。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3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区(A1)中。第二条状结构(330)设置在第二区(A2)中。第一条状结构(320)的排列方向或密度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330)的排列方向或密度。

Description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达,为了提高屏幕的占屏比,目前有些做法是在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中挖孔,以容纳镜头。
然而,在导光板上挖孔会导致导光板内行进的光线无法顺利通过导光板的破孔处,而在孔洞受光的相对侧形成暗影,进而严重影响导光板的外观与出光均匀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其中导光板的微结构设计可改善导光板的靠近破孔处的亮度不均的问题,并可提升整体背光模块的出光外观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主要包括本体、复数个第一条状结构以及复数个第二条状结构。本体具有光学面、入光面以及反入光面。入光面与反入光面分别连接于光学面的相对两侧。其中,本体具有破孔穿过光学面,光学面被假想线划分成第一区以及第二区,且假想线与破孔相交,第一区较靠近入光面,且第二区较靠近反入光面。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区中。第二条状结构设置在第二区中。其中,第一条状结构的排列方向或密度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的排列方向或密度。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提出另一种导光板,此导光板主要包括本体、复数个第一条状结构以及复数个第二条状结构。本体具有光学面、入光面以及反入光面。入光面与反入光面分别连接于光学面的相对两侧。其中,本体具有破孔穿过光学面,光学面被假想线划分成第一区以及第二区,且假想线与破孔相交,第一区较靠近入光面,且第二区较靠近反入光面。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区中。第二条状结构设置在第二区中。其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且第二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破孔靠近反入光面的第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导光板的第一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破孔沿着反入光面的相对两侧,另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破孔靠近入光面的第二侧。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一条状结构,另一端连接反入光面,且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相对破孔倾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位于破孔沿着反入光面的相对两侧的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一部分第二条状结构互相交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破孔沿着反入光面的相对两侧。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反入光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相对破孔形成弯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连接反入光面,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该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破孔沿着反入光面的相对两侧,另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破孔靠近入光面的第二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连接反入光面,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破孔靠近入光面的第二侧。其中,一部分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反入光面,另一部分第二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反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破孔靠近反入光面的第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其中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反入光面,另一端连接破孔靠近反入光面的第一侧。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破孔靠近入光面的第二侧,但不连接破孔,另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入光面,另一端连接反入光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导光板还包括复数个微结构。其中,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面以及至少一个圆弧面,其中侧面连接于光学面、入光面以及反入光面,且圆弧面位于侧面与反入光面之间。微结构设置在侧面、圆弧面及/或反入光面的靠近破孔的一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括前述导光板以及光源。光源,邻近该导光板的本体的入光面。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此显示设备包括前述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位于该导光板的前方。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通过第一条状结构来均匀化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同时通过第二条状结构来将部分光线引导至破孔靠近反入光面的一侧,并可提高破孔靠近反入光面的出光量,以达到使导光板出光更均匀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另可在导光板的本体的反入光面、侧面及/或圆弧面上邻近破孔的位置设置微结构,而这些微结构区中的微结构可有效地将光线反射至破孔远离入光面一侧的暗影处,而可进一步改善破孔附近亮暗不均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100主要包括光源200以及邻设于光源200的导光板300。其中,导光板300主要包括本体310以及设置在本体310上的复数个第一条状结构320以及复数个第二条状结构330。
一并参照图2,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更具体而言,图2省略了第一条状结构320与第二条状结构330,图2仅示出本体310,以利详细说明本体31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10具有光学面311、入光面312以及反入光面313,且入光面312与反入光面313分别连接于光学面311的相对两侧。其中,本体310具有破孔311a穿过光学面311。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面311被假想线M1划分成第一区A1以及第二区A2,其中第一区A1较靠近入光面312,且第二区A2较靠近反入光面313。在本实施例中,假想线M1与破孔311a相交。在特定实施例中,假想线M1通过破孔的中心,且假想线M1的延伸方向平行反入光面313的延伸方向D1。在其他实施例中,假想线M1亦可依需求设置在与破孔311a相切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图2所示的虚线仅用来示意本发明所指的假想线M1,其主要是用来划分光学面311的第一区A1以及第二区A2,并定义以决定第一区A1与第二区A2在光学面311上的占据比例,该虚线本身并不属于本发明的本体310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面311可为出光面或反射面。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说明第一条状结构320与第二条状结构330相对破孔311a的延伸方向与设置位置,本实施方式另定义了破孔311a具有第一侧S1、第二侧S2、第三侧S3、以及第四侧S4。第一侧S1为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一侧,第二侧S2为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一侧,且第二侧S2相对于第一侧S1。第三侧S3以及第四侧S4分别定义在沿着反入光面313延伸方向D1设于破孔311a的相对两侧。
再次参照图1及图2,第一条状结构3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区A1中,第二条状结构330设置在第二区A2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320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330的延伸方向。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3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312。第二条状结构330相对破孔311a倾斜,且一部分的第二条状结构330的一端连接第一条状结构320,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第一条状结构320主要让导光板300的光线能均匀出光,且第二条状结构330则用来将部分光线引导至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进而使光线补偿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的暗影,以达到使导光板300均匀出光的目的。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32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320a、数个第二结构单元320b、以及数个第三结构单元320c。其中,第一结构单元320a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的第三侧S3,第二结构单元320b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的第四侧S4,第三结构单元320c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则连接到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结构单元320c的该另一端连接至破孔311a,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结构单元亦可设计成不连接至破孔311a(例如图3所示)。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状结构33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330a及数个第二结构单元330b。其中,第一结构单元330a与第二结构单元330b分别位于破孔311a沿着反入光面313的相对两侧(也就是第三侧S3及第四侧S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单元330a与第二结构单元330b的延伸方向相反,且部分第一结构单元330a延伸至破孔第一侧S1的部分与第二结构单元330b延伸至破孔311a第一侧S1的部分互相交错,而可提升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的出光量。借此,通过第二条状结构330的设计可增加破孔311a远离入光面312的位置出光量,进而使得导光板300的整体出光更均匀。
另参照图2及图3,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导光板400的结构大致上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300的结构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400的第一条状结构420与第二条状结构430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420设置在第一区A1中,第二条状结构430设置在第二区A2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4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312。第二条状结构430相对破孔311a倾斜,且一部分的第二条状结构430的一端连接第一条状结构420,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
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42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420a、数个第二结构单元420b、以及数个第三结构单元420c。其中,第一结构单元420a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的第三侧S3,第二结构单元420b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的第四侧S4,第三结构单元420c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则连接到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但不连接至破孔311a。也就是说,第三结构单元420c与破孔311a之间具有空白部B1位于第二侧S2(即破孔311a的第二侧S2具有空白部B1),此空白部B1的设计主要可降低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的出光量,亦可避免光线聚集在破孔311a的第二侧S2。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状结构43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430a及数个第二结构单元430b。其中,第一结构单元430a与第二结构单元430b分别位于破孔311a沿着反入光面313的相对两侧(也就是第三侧S3及第四侧S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单元430a与第二结构单元430b的延伸方向相反,且部分的第一结构单元430a延伸至破孔第一侧S1的一端与第二结构单元430b延伸至破孔311a第一侧S1的一端互相连接。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较靠近破孔311a的第一结构单元430a的排列密度大于较远离破孔311a的第一结构单元430a的排列密度,且较靠近破孔311a的第二结构单元430b的排列密度大于较远离破孔311a的第二结构单元430b的排列密度。借此,通过第二条状结构430的设计可将光线引导至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进而使光线补偿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的暗影,并可增加破孔311a远离入光面312的位置出光量,而使得导光板400整体出光更均匀。
另参照图2及图4,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导光板500的结构大致上与图1所示的导光板300的结构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500的第一条状结构520与第二条状结构530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520与第二条状结构530的排列方向不同。第一条状结构520沿着反入光面313的延伸方向D1排列,第二条状结构530沿着方向D2排列,其中方向D2垂直于反入光面313的延伸方向D1。此外,第一条状结构520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312,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53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反入光面313的延伸方向D1。
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52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520a、数个第二结构单元520b、以及数个第三结构单元520c。其中,第一结构单元520a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的第三侧S3,第二结构单元520b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的第四侧S4,第三结构单元520c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则相对破孔311a形成弯折。具体而言,第三结构单元520c从入光面312开始延伸至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后,分别朝向远离破孔311a的方向形成弯折。借此,通过第三结构单元520c的弯折部可将传播至破孔311a前方(也就是第二侧S2)的光线分别引导至破孔311a的第三侧S3及第四侧S4,进而避免光线聚集在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
如图2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状结构53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反入光面313的延伸方向D1。第二条状结构530除了可进一步的将被引导至破孔311a的第三侧S3及第四侧S4的光线均匀化,更可进一步引导光线补偿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的暗影,以增加破孔311a远离入光面312的位置出光量,而使得导光板500整体出光更均匀。
另参照图2及图5,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导光板600的结构大致上与图4所示的导光板500的结构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600的第一条状结构620与第二条状结构630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6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区A1中,第二条状结构630设置在第二区A2中。第一条状结构6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312,部分的第二条状结构63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反入光面313的延伸方向D1。
在图5的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62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620a以及数个第二结构单元620b。其中,第一结构单元620a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连接反入光面313,第二结构单元620b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结构单元620b的该另一端不连接至破孔311a。也就是说,第二结构单元620b与破孔311a之间具有空白部B2位于第二侧S2(即破孔311a的第二侧S2具有空白部B2),此空白部B2的设计主要可降低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的出光量,亦可避免光线聚集在破孔311a的第二侧S2。
如图2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状结构63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630a以及数个第二结构单元630b。第一结构单元630a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反入光面313的延伸方向D1,且第一结构单元630a的一端连接反入光面313,另一端连接至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第二结构单元630b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反入光面313的延伸方向D1,且与第一结构单元630a交错,进而使得第二条状结构630在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形成较高的排列密度。借此,通过第二条状结构630的设计可增加破孔311a远离入光面312的位置出光量,进而使得导光板600的整体出光更均匀。
另参照图2及图6,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导光板700的结构大致上与图5所示的导光板600的结构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700的第一条状结构720与第二条状结构730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7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区A1中,第二条状结构730设置在第二区A2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720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730的延伸方向。具体而言,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7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312。第二条状结构730沿着破孔311a轮廓延伸。
在图6的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72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720a、数个第二结构单元720b以及数个第三结构单元720c。其中,第一结构单元720a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连接反入光面313。一部分的第二结构单元720b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的第三侧S3,另一部分的第二结构单元720b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的第四侧S4。第三结构单元720c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结构单元720c的该另一端可不直接连接至破孔311a,可达到避免光线聚集在破孔311a的第二侧S2的目的。
如图2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状结构730为环绕破孔311a的弧形结构。在一些例子中,弧形结构的相对两端可连接第一条状结构720的第二结构单元720b。借此,通过第二条状结构730的设计可将部分光线引导至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进而使光线补偿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的暗影,以达到使导光板700均匀出光的目的。
另参照图2及图7,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的导光板800的结构大致上与图6所示的导光板700的结构相同,差异仅在于导光板800的第一条状结构820与第二条状结构830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8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区A1中,第二条状结构830设置在第二区A2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8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312。第二条状结构830延伸至破孔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
在图7的实施例中,第一条状结构820包括数个第一结构单元820a以及数个第二结构单元820b。其中,第一结构单元820a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连接反入光面313。第二结构单元820b的一端连接入光面312,另一端延伸至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但不与破孔311a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结构单元820b与破孔311a之间具有空白部B3,此空白部B3的设计主要可降低破孔311a靠近入光面312的第二侧S2的出光量,亦可避免光线聚集在破孔311a的第二侧S2。
如图2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状结构830的一端连接反入光面313,另一端连接至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且直接与破孔311a连接。此外,设置在破孔311a的第一侧S1的第二条状结构830的排列间距小于设置在第一条状结构820的排列间距,也就是说,第二条状结构830的排列密度高于第一条状结构820的排列密度。借此,通过第二条状结构830的设计可增加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的出光量,进而使光线补偿破孔311a靠近反入光面313的第一侧S1的暗影,以达到使导光板700均匀出光的目的。
更具体而言,前述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二条状结构可为条状透镜结构(1enticular),其切面可为V型或圆弧形,且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二条状结构可为凸出结构或凹陷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亦可有不同的结构设计,以搭配如图1及图3至图7所示不同的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二条状结构,来产生不同的光学效果。参照图8,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本体910结构大致上与图2所示的本体310相同,差异仅在于本体910还包括微结构920。本体910具有光学面911、入光面912、反入光面913、至少一个侧面914、以及至少一个圆弧面915。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面911可为出光面或反射面。如图8所示,本体910具有破孔916穿过光学面911。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920设置在反入光面913的靠近破孔916的一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微结构920为凹陷结构,且每一个微结构920为不对称三角形结构。每一个微结构920具有相对反入光面913倾斜的第一斜面921与第二斜面922,第一斜面921与反入光面91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1,第二斜面922与反入光面913具有第二夹角β1,其中第一夹角α1小于第二夹角β1且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β1皆为锐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921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二斜面922的倾斜程度,且第一斜面921的面积大于第二斜面922的面积。借此,射向第一斜面921的光线(例如光线L1)可被第一斜面921反射,而射向破孔916靠近反入光面913的一侧。另一方面,射向第二斜面922的光线(例如光线L2)则会先被第二斜面922反射而射向第一斜面921,进而射向破孔916靠近反入光面913的一侧。由此可知,通过微结构920的设计,可将部分光线引导至破孔916靠近反入光面913的一侧,进而使光线补偿破孔916靠近反入光面913的一侧的暗影,而使导光板均匀出光。更具体而言,微结构920的形状为不对称三角形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结构220亦可为对称三角形、圆弧形或其他形状。此外,微结构920亦可依需求而设计成凸出结构,或可根据需求同时设置在反入光面913及/或侧面914上。
另参照图9,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装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1000包括如图1所示的背光模块100以及显示面板1100。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1100设置在背光模块100的导光板300的前方,可达到与前述相同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述。更具体而言,本案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背光模块100应用于显示设备1000中仅用来作为示范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前述其他实施例的导光板,例如导光板400、500、600、700、800、或包括本体910的导光板均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通过第一条状结构来均匀化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同时通过第二条状结构来将部分光线引导至破孔靠近反入光面的一侧,并可提高破孔靠近反入光面的出光量,以达到使导光板出光更均匀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另可在导光板的本体的反入光面、侧面及/或圆弧面上邻近破孔的位置设置微结构,而这些微结构区中的微结构可有效地将光线反射至破孔远离入光面一侧的暗影处,而可进一步改善破孔附近亮暗不均的现象。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符号说明
100 背光模块
200 光源
300 导光板
310 本体
311 光学面
311a 破孔
312 入光面
313 反入光面
320 第一条状结构
320a 第一结构单元
320b 第二结构单元
320c 第三结构单元
330 第二条状结构
330a 第一结构单元
330b 第二结构单元
400 导光板
420 第一条状结构
420a 第一结构单元
420b 第二结构单元
420c 第三结构单元
430 第二条状结构
430a 第一结构单元
430b 第二结构单元
500 导光板
520 第一条状结构
520a 第一结构单元
520b 第二结构单元
520c 第三结构单元
530 第二条状结构
600 导光板
620 第一条状结构
620a 第一结构单元
620b 第二结构单元
630 第二条状结构
630a 第一结构单元
630b 第二结构单元
700 导光板
720 第一条状结构
720a 第一结构单元
720b 第二结构单元
720c 第三结构单元
730 第二条状结构
800 导光板
820 第一条状结构
820a 第一结构单元
820b 第二结构单元
830 第二条状结构
910 本体
211 光学面
912 入光面
913 反入光面
914 侧面
915 圆弧面
916 破孔
920 微结构
921 第一斜面
922 第二斜面
1000 显示设备
1100 显示面板
A1 第一区
A2 第二区
B1 空白部
B2 空白部
B3 空白部
D1 延伸方向
D2 方向
L1 光线
L2 光线
M1 假想线
S1 第一侧
S2 第二侧
S3 第三侧
S4 第四侧
α1 第一夹角
β1 第二夹角。

Claims (14)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光学面、入光面以及反入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与反入光面分别连接于所述光学面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本体具有破孔穿过所述光学面,所述光学面被假想线划分成第一区以及第二区,且所述假想线与所述破孔相交,所述第一区较靠近所述入光面,且所述第二区较靠近所述反入光面,所述破孔具有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第一侧以及靠近所述入光面的第二侧;
复数个第一条状结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区中;以及
复数个第二条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区中;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排列方向或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排列方向或密度;
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破孔靠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第二侧,但不连接所述破孔而与所述破孔之间具有空白部。
2.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光学面、入光面以及反入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与反入光面分别连接于所述光学面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本体具有破孔穿过所述光学面,所述光学面被假想线划分成第一区以及第二区,且所述假想线与所述破孔相交,所述第一区较靠近所述入光面,且所述第二区较靠近所述反入光面,所述破孔具有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第一侧以及靠近所述入光面的第二侧;
复数个第一条状结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区中;以及
复数个第二条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区中;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且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破孔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所述第一侧;以及
一部分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破孔靠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第二侧,但不连接所述破孔而与所述破孔之间具有空白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破孔在所述反入光面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以及
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条状结构,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入光面,且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相对所述破孔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破孔在所述反入光面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一部分所述第二条状结构互相交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破孔在所述反入光面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以及
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反入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分第一条状结构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相对所述破孔形成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又一部分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入光面,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破孔在所述反入光面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以及
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为环绕所述破孔的弧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又一部分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入光面;以及
一部分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反入光面,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反入光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破孔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所述第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第二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反入光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破孔靠近所述反入光面的所述第一侧;以及
又一部分所述第一条状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光面,另一端连接所述反入光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微结构,
其中所述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面以及至少一个圆弧面,其中所述侧面连接于所述光学面、所述入光面以及所述反入光面,且所述圆弧面位于所述侧面与所述反入光面之间;以及
所述微结构设置在所述侧面、所述圆弧面及/或所述反入光面的靠近所述破孔的一部分上。
13.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以及
光源,邻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本体的所述入光面。
14.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前方。
CN201880014760.4A 2018-10-25 2018-12-11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111386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95115 2018-10-25
CN201821739511.5U CN209102944U (zh) 2018-10-25 2018-10-25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PCT/CN2018/120221 WO2020082526A1 (zh) 2018-10-25 2018-12-11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6492A CN111386492A (zh) 2020-07-07
CN111386492B true CN111386492B (zh) 2022-10-14

Family

ID=6543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9511.5U Active CN209102944U (zh) 2018-10-25 2018-10-25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201880014760.4A Active CN111386492B (zh) 2018-10-25 2018-12-11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9511.5U Active CN209102944U (zh) 2018-10-25 2018-10-25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19264B2 (zh)
JP (2) JP7297063B2 (zh)
KR (1) KR102655838B1 (zh)
CN (2) CN209102944U (zh)
TW (1) TWI682202B (zh)
WO (1) WO20200825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6359A (zh) * 2019-12-30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153096B (zh) * 2022-01-18 2024-01-23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43102A (ko) * 2005-10-20 2007-04-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점광원용 광 가이드 유닛,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표시 장치
JP4307477B2 (ja) * 2006-07-04 2009-08-05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導光板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322281B (en) * 2007-04-04 2010-03-2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Thin and flexible light guide element
US7931396B2 (en) * 2008-12-10 2011-04-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and display
JP2010205613A (ja) * 2009-03-04 2010-09-16 Hitachi Displays Ltd 導光板、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534894B2 (en) * 2009-12-23 2013-09-17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of guiding light
CN102121670A (zh) * 2010-01-08 2011-07-13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块以及传导光线的方法
TW201215816A (en) * 2010-10-12 2012-04-16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Light guiding element
CN102032529A (zh) * 2010-10-25 2011-04-27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
US9442240B2 (en) * 2012-03-16 2016-09-13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JP5532109B2 (ja) * 2012-11-15 2014-06-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JP5867386B2 (ja) * 2012-12-26 2016-02-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WO2016072342A1 (ja) * 2014-11-05 2016-05-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2447240B1 (ko) * 2015-09-30 2022-09-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670917B2 (en) * 2015-10-05 2020-06-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392994B1 (ko) * 2015-10-30 2022-04-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JP2017120740A (ja) * 2015-12-28 2017-07-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7448909B (zh) * 2016-05-31 2019-10-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206489292U (zh) * 2016-10-11 2017-09-12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0464472B2 (en) * 2016-11-18 2019-11-05 Rebo Lighting & Electronics, Llc Illuminatio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7861188B (zh) * 2017-09-29 2020-02-07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利用其提升暗区的亮度的背光模组
JP2019090941A (ja) * 2017-11-15 2019-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8181762B (zh) * 2017-12-28 2020-07-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JP2019125519A (ja) * 2018-01-18 2019-07-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8427228B (zh) * 2018-02-24 2021-03-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JP2019184635A (ja) * 2018-04-02 2019-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8873471A (zh) * 2018-06-28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63744A (zh) * 2018-07-18 2018-10-16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孔结构的导光板
KR102634179B1 (ko) * 2018-08-27 2024-02-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278488A1 (en) * 2019-03-01 2020-09-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22257B2 (en) * 2019-04-23 2021-06-01 Lumileds Llc LED light engine features
US10877317B1 (en) * 2019-06-17 2020-12-2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00144B2 (en) 2022-11-15
CN209102944U (zh) 2019-07-12
TWI682202B (zh) 2020-01-11
KR20210079302A (ko) 2021-06-29
WO2020082526A1 (zh) 2020-04-30
CN111386492A (zh) 2020-07-07
US11119264B2 (en) 2021-09-14
US20200241192A1 (en) 2020-07-30
JP7297063B2 (ja) 2023-06-23
JP2022515703A (ja) 2022-02-22
JP3220277U (ja) 2019-02-21
KR102655838B1 (ko) 2024-04-05
US20210373224A1 (en) 2021-12-02
TW202016586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70053B1 (ko) 도광판,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539211B (zh) 導光板及使用導光板之背光模組
KR100823802B1 (ko) 면광원 장치 및 해당 장치를 이용한 기기
KR100681220B1 (ko) 면상 광원장치 및 표시장치
KR100606628B1 (ko) 도광판, 면광원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5878239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KR20030025817A (ko) 면 광원장치
KR20060061257A (ko) 면광원 장치 및 표시장치
US9261637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ts light guide plate
JP2007115451A (ja) 面光源装置
CN111198415B (zh) 导光板与背光模块
CN111386492B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JP2013187059A (ja)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US2007029151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JP530602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5867386B2 (ja)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KR100907198B1 (ko) 면광원장치및비대칭프리즘시트
US1028163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5854955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1781670B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JP2009158468A (ja) バックライト
US11762240B2 (en) Side-edge type surface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having light guide plate sandwiched by upper and lower prism sheets
JP2009158467A (ja) 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
KR10065758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CN111103650A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