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6359A -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6359A
CN113126359A CN201911393470.8A CN201911393470A CN113126359A CN 113126359 A CN113126359 A CN 113126359A CN 201911393470 A CN201911393470 A CN 201911393470A CN 113126359 A CN113126359 A CN 113126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34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枝泽
王鹏
李瑞亮
苏彬彬
马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34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63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4793 priority patent/WO2021135868A1/zh
Priority to EP20908740.2A priority patent/EP4060387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126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63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该背光装置的远离入光面的孔的后侧设置有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外凸区域,该外凸区域可以将从导光板的侧面反射的光线进行局部聚光,提高光的利用率,以提高孔附近的区域的光效,提高亮度,也可以使导光板出光均匀。

Description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屏占比的手机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在手机的显示屏上挖孔以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环境光等器件,会使得显示屏的挖孔区附近的光效很差,形成暗区。
基于此,需要提供一种装置,提高挖孔区附近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该背光装置的远离入光面的孔的后侧设置有外凸区域或反射层,该外凸区域或反射层可以将从导光板的侧面反射的光线进行局部聚光,提高光的利用率,以提高孔附近的区域的光效,提高亮度,也可以使导光板出光均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包括导光板和为所述导光板提供光源的光源组件,
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光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其中,
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侧面包括外凸区域,所述外凸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所述外凸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孔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后侧。
示例性地,第一侧面可以是导光板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也可以是导光板的宽度方向的侧面。
示例性地,位于第一孔的后侧的外凸区域与第一孔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孔在平行于入光面的第二平面(例如,xz平面)的投影与外凸区域在第二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至少部分重合表示两个投影可以全部重合,也可以表示两个投影部分重合,两个投影部分重合可以表示一个投影包围另一个投影,也可以表示一个投影不包围另一个投影但两个投影之间存在交集。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设置在第二侧面的第一孔的后侧的外凸区域可以有效利用来自导光板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光线,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且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当导光板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光线被反射至外凸区域时,可以通过外凸区域使得光线在第一孔的后侧进行多次反射,在第一孔的后侧汇聚光线,增加了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相当于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这样,就可以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光效,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也可以使导光板出光均匀。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远离所述第一侧面设置。
示例性地,以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作为参考点,第一孔远离导光板的第一侧面设置可以如下设置: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一侧面在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的距离大于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二侧面在第一方向的距离,或者,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二侧面在第一方向的距离小于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一侧面的距离。第一方向是垂直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方向。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通过将第一孔设置在远离第一侧面的位置,减少了第一孔与外凸区域的距离,对于第一孔的后侧中靠近第一孔的区域(该区域比较容易形成暗区)来说,来自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的光线可以较大程度地汇聚在该区域,可以更好地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光效,以更好地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都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三侧面设置,所述外凸区域的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侧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或,
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四侧面设置,所述外凸区域的靠近所述第四侧面的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侧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
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可以理解为孔壁中最靠近第三侧面的边缘与第三侧面的距离。同理,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也可以理解为孔壁中最靠近第四侧面的边缘与第四侧面的距离。可以理解,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孔壁中最靠近第三侧面的边缘与孔壁中最靠近第四侧面的边缘可以是孔壁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两端,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的方向。
外凸区域的第一边缘与第三侧面的距离表示的是第一边缘与第三侧面在第二方向的最短距离,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表示的是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在第二方向的距离。同理,外凸区域的第二边缘与第四侧面的距离表示的是第二边缘与第四侧面在第二方向的距离,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表示的是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在第二方向的最短距离。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在第一孔靠近第三侧面设置的情况下,通过使得外凸区域更靠近第三侧边,可以汇聚更多的来自第四侧面的光线,进一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或者,在第一孔靠近第四侧面设置的情况下,通过使得外凸区域更靠近第四侧边,可以汇聚更多的来自第三侧面的光线,进一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凸起的形状是圆弧。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外凸区域的凸起的形状被设计为具有相对平滑的曲线的圆弧,可以有效减少第一孔的后侧出现亮度不均的现象,使得第一孔的后侧发光均匀,以使得整个导光板发光均匀。
可选地,所述凸起在第一平面的截面包括相连的两个边,所述两个边之间的夹角β满足如下条件:90°<β<150°,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导光板。
示例性地,该凸起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或梯形等具有尖角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孔,所述外凸区域也位于所述第二孔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后侧。
可选地,所述外凸区域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反射率大于预设值。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导光板的外凸区域上设置反射层,反射层的反射率较好,可以使得原本可能被透射出去的光线被反射层反射至第一孔的附近区域,在通过外凸区域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光线损失,进一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的形状是跑道形、圆形、矩形或椭圆形等。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包括导光板和为所述导光板提供光源的光源组件,
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光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其中,
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孔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后侧,所述反射层的反射率大于预设值。
可以理解,第二侧面上位于第一孔的后侧的区域上设置有反射层。
示例性地,第一侧面可以是导光板的长度方向的侧面,也可以是导光板的宽度方向的侧面。
示例性地,设置在第一孔的后侧的反射层与第一孔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孔在平行于入光面的第二平面(例如,xz平面)的投影与反射层在第二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至少部分重合表示两个投影可以全部重合,也可以表示两个投影部分重合,两个投影部分重合可以表示一个投影包围另一个投影,也可以表示一个投影不包围另一个投影但两个投影之间存在交集。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导光板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孔的后侧的反射层,反射层的反射率较好,可以使得原本可能被透射出去的光线被反射层反射至第一孔的附近区域,减少了光线损失,可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也可以使导光板出光均匀。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远离所述第一侧面设置。
示例性地,以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作为参考点,第一孔远离导光板的第一侧面设置可以是如下设置: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一侧面在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的距离大于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二侧面在第一方向的距离,或者,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二侧面在第一方向的距离小于第一孔的几何中心与第一侧面的距离。第一方向是垂直于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的方向。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通过将第一孔设置在远离第一侧面的位置,减少了第一孔与反射层的距离,对于第一孔的后侧中靠近第一孔的区域(该区域比较容易形成暗区)来说,可以使得原本可能被透射出去的光线被反射层会较大程度地反射至该区域,可以较好地减少光线损失,以更好地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也可以使导光板出光均匀。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都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三侧面设置,所述反射层的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侧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或,
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四侧面设置,所述反射层的靠近所述第四侧面的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侧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
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可以理解为孔壁中最靠近第三侧面的边缘与第三侧面的距离。同理,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也可以理解为孔壁中最靠近第四侧面的边缘与第四侧面的距离。可以理解,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孔壁中最靠近第三侧面的边缘与孔壁中最靠近第四侧面的边缘可以是孔壁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两端,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的方向。
反射层的第一边缘与第三侧面的距离表示的是第一边缘与第三侧面在第二方向的最距离,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表示的是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在第二方向的距离。同理,反射层的第二边缘与第四侧面的距离表示的是第二边缘与第四侧面在第二方向的距离,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表示的是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在第二方向的最短距离。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在第一孔靠近第三侧面设置的情况下,通过使得设置在第二侧面的反射层更靠近第三侧边,可以汇聚更多的来自第四侧面的光线,进一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或者,在第一孔靠近第四侧面设置的情况下,通过使得设置在第二侧面的反射层更靠近第四侧边,可以汇聚更多的来自第三侧面的光线,进一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反射层的厚度d满足如下条件:0毫米<d≤0.15毫米。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通过限制反射层的厚度,使得反射层的厚度较薄,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增加反射层而导致背光装置在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的尺寸较大,以减少安装该背光装置的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反射层是涂覆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涂层;或,
所述反射层是贴合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反射片。
可选地,所述预设值是90%。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孔,所述反射层也设置在所述第二孔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后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包括外凸区域,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外凸区域上,所述外凸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设置在第二侧面的第一孔的后侧的外凸区域可以有效利用来自导光板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光线,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且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当导光板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光线被反射至外凸区域时,可以通过外凸区域使得光线在第一孔的后侧进行多次反射,在第一孔的后侧汇聚光线,增加了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相当于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增加了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并且,在外凸区域上设置反射率较好的反射层,可以使得原本可能被透射出去的光线被反射层反射至第一孔的附近区域,可以减少光线损失,进一步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的形状是跑道形、圆形、矩形或椭圆形等。
第三方面、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中的背光装置,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装置的出光侧。
第四方面、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中的背光装置,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装置的出光侧。
第五方面,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至少一个器件和容纳所述显示装置的主体,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中的背光装置,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装置的出光侧,所述背光装置的第一孔中容纳有至少一个所述器件。
其中,器件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容纳于第一孔中。示例性地,当器件的部分区域容纳于第一孔时,器件的另一部分区域可以伸出背光装置的出光侧,也可以伸出背光装置的远离出光侧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器件是摄像头。
第六方面,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至少一个器件和容纳所述显示装置的主体,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中的背光装置,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装置的出光侧,所述背光装置中的第一孔中容纳有至少一个所述器件。
其中,器件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容纳于第一孔中。示例性地,当器件的部分区域容纳于第一孔时,器件的另一部分区域可以伸出背光装置的出光侧,也可以伸出背光装置的远离出光侧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器件是摄像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局部区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导光板的外凸区域的形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局部区域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局部区域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导光板的外凸区域的形状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局部区域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8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局部区域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21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再一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背光装置用于为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提供光源,该显示装置可以安装在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屏等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读书设备、显示器等的设备。
为了便于描述,对本申请的附图的坐标系进行说明。
以背光装置为参考对象,x、y和z方向两两垂直,x方向可以表示背光装置的宽度方向,y方向可以表示背光装置的长度方向,z方向可以表示背光装置的厚度方向。其中,背光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xy平面近似平行于背光装置所在的平面。当背光装置安装在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上时,背光装置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与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一致。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考图1,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10、机壳120和摄像头130,其中,显示屏110上设置有孔101,摄像头13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容纳于孔101中。
其中,孔101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10的任意位置,示例性地,孔101可以设置在图1所示的显示屏110的左上角,孔101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10的右上侧、显示屏110的上端的中间位置、显示屏110的下端或显示屏110的4个角等,本申请不作任何限定。
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机壳120可以是手机的边框。
应理解,图1中示出的电子设备100并不限于包括以上器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例如电池、闪光灯、指纹识别模组、听筒、按键、环境光传感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安装有摄像头130的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但电子设备100上安装的元件并不限于此。
还应理解,显示屏110的孔101中不仅可以放置摄像头130,也可以放置听筒、环境光等器件,也可以放置多个摄像头。此外,显示屏110上需要放置多个器件时,显示屏11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孔101,以放置多个器件,一个孔放置一个或多个器件,本申请都不做限定。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显示装置可以是安装在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屏等电子设备中的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显示屏可以是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一例。参考图2,显示装置200包括背光装置210和设置在背光装置210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220,背光装置210和显示面板220可以通过胶242连接,胶242可以是遮光胶。
背光装置210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光源,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光线从背光装置210的出光侧发出,以配合显示装置完成显示功能,背光装置210的出光侧为背光装置210的靠近显示面板220的一侧。背光装置210可以是下文描述的任一种背光装置,对应图3至与18所示的结构,具体描述参考下文。
显示面板220可以是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也可以是具有触控功能的面板,当显示面板220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时,显示装置200也可以称为“触控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用于手机、电子书或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上。示例性地,显示面板22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
可选地,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220上的玻璃盖板230,用于保护显示面板220。显示面板220和玻璃盖板230可以通过胶241连接,胶241可以是光学胶。
此外,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孔(图中未示出),例如,图1所示的显示屏110上设置有孔101。示例性地,显示装置上的孔可以是贯穿显示面板和背光装置的孔,来自背光装置的光可透过玻璃盖板。示例性地,显示装置上的孔也可以是贯穿背光装置的孔,显示面板不开孔,显示面板中与孔相对的区域可以被设置为透明区域,以透过来自背光装置的光。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示意性爆炸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可以对应图2中的背光装置。参考图3和图4,背光装置21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器件的孔2101,背光装置210包括主体211,安装在主体211上的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片212、导光板213、扩散片214和棱镜片215,设置在主体211的一侧的光源组件216和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217,光源组件216和FPC217连接。
光源组件216用于为背光装置提供光源。光源组件216设置于导光板213的侧面,与导光板213的侧面连接,该侧面为导光板213的光线的入光面,入光面表示光源进入的表面。示例性地,光源组件216可以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组成。
主体211作为背光装置的框架,用于支撑和保护背光装置的其他部件。主体211的材料可以是铁或铝等金属,主体211可以分别称为铁框或铝框。
反射片212用于提高光源利用率,是一个多层膜结构,每层膜都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光线照射在反射片212的表面,可被各层膜反射,实现反射片的高的反射率。
导光板213用于将来自光源组件216的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还具有均光作用,用于将光源铺满导光板213的出光面,出光面表示光源出去的表面。具体地,导光板213可以借助入光面的锯齿结构使入射光尽可能均匀地从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进入的光线经导光板的下表面的网点将光线反射至导光板的出光面。
扩散片214用于将从导光板213出来的光线打散,以实现均光作用,还可以避免由于光干涉导致的牛顿环。具体地,扩散片214通过在膜材表层掺杂细小粒子或将表面雕刻出不规则凹凸粒子形貌,来实现对光线打散作用,与漫反射的原理相似。
棱镜片215用于提高光的利用率,通过在膜材表面做棱镜结构,实现汇聚光线的作用。
应理解,图3和图4所示的背光装置的结构仅为示意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限定。在本申请中,导光板和光源组件是构成背光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背光装置包括导光板和光源组件的情况下,其余部件可以任意组合,该其余部件可以是图3中的部件,也可以是未在图3中示出的部件,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
结合图2的显示装置以及图3和图4的背光装置,图5示出了图2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参考图5,显示装置2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光装置210和显示面板220,背光装置210与显示面板220通过胶242连接。可选地,显示装置200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220的一侧的玻璃盖板230,显示面板220与玻璃盖板230通过胶241连接。
背光装置2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主体211、反射片212、导光板213、扩散片214和棱镜片215,设置在背光装置210上的孔2101。显示面板2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偏光片221、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玻璃222、彩膜(color film,CF)玻璃223和上偏光片224。
针对导光板,在功能上,如上文描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还在结构上定义了导光板的面,分别是: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以及,与正面和背面都连接的四个侧面。导光板的正面可以理解为导光板的出光面,当电子设备被用户使用且屏幕朝向用户时,导光板的正面也朝向用户,对应的,导光板的背面背朝用户。导光板的四个侧面依次连接,其中两个侧面相对设置,其余两个侧面也相对设置,导光板的入光面可以是任一个侧面,为了便于区分,将作为入光面的侧面记为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侧面记为第二侧面,其余的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两个侧面分别记为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此外,本申请还定义了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平面是平行于导光板的平面,具体地,第一平面是平行于导光板的正面或背面的平面,第二平面是平行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平面,第一方向是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第二方向是平行于入光面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或者,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的方向。
例如,若入光面是导光板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侧面,第二平面是xz平面,第一方向是y方向,第二方向是x方向。
再例如,若入光面是导光板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侧面,第二平面是yz平面,第一方向是x方向,第二方向是y方向。
为了便于理解,结合图6,对经过导光板的光路做详细说明。
参考图6,背光装置300包括导光板330和光源组件360。导光板330包括第一侧面331、第二侧面332、第三侧面333、第四侧面334和与四个侧面连接的正面335和背面336,其中,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相对设置,是导光板33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侧面,第三侧面333和第四侧面334相对设置,是导光板330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侧面,正面335和背面336也相对设置。光源组件360设置于导光板330的第一侧面331,第一侧面331是导光板330的入光面,光源组件360包括多个光源,朝第一侧面331发出光线,光源在发光角
Figure BDA0002345642620000081
内发出光线,示例性地,光源的发光角
Figure BDA0002345642620000082
可以是120度。
在z方向上,光线经过正面335和背面336的多次反射,从正面335发出。
在y方向上,光线自导光板330中设置光源组件360的第一侧面331传播至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332,再从第二侧面332反射朝着靠近第一侧面331的方向传播,在图6所示的方位中,可以理解为光线自下向上传播以及自上向下传播。光线在y方向自下向上传播过程中,光线主要包括两类光线,第一类光线会经过第四侧面334或第三侧面333的反射传播至第二侧面332,例如,光线①和光线②,第二类光线不需要经过侧面的反射可传播至第二侧面332,例如,光线③。
参考图7和图8,导光板330上设置有孔3301,孔3301隔断了一部分光线,这部分光线无法传播至孔3301的后侧,使得孔3301的后侧的光效较差,会在孔3301的后侧形成如图8所示的阴影部分的暗区,这部分光线主要是第二类光线,也有少部分光线是第二类光线。以光线①、光线②、光线③和光线④为例,光线③被孔3301隔断,无法传播至孔3301的后侧,光线①、光线②和光线④中都可经过侧面反射传播至第二侧面332,应理解,经过侧面反射的少部分光线也会被孔3301隔断,图中未示出而已。
应理解,本申请所说的孔的后侧表示的是孔远离入光面的一侧的区域,对应地,孔的前侧表示孔靠近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的区域,或者说,孔的后侧也可以表示的是孔远离光源组件的一侧的区域,孔的前侧也可以表示的是孔靠近光源组件的一侧的区域。还应理解,孔的前侧和后侧表示的是在第一方向(如y方向)上的孔的前侧和后侧。示例性地,可以将孔在第二方向(如x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作为孔的前侧和后侧的分界线。
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挖孔导致的导光板中孔附近的区域的亮度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装置,利用导光板的侧面进行局部聚光,提高光的利用率,以提高孔附近的区域的光效,提高亮度,也可以使导光板出光均匀。
本申请主要通过两方面的设计改进背光装置,第一种设计是改进导光板的结构,将导光板中位于孔的后侧的第二侧面设置为包括外凸区域的侧面,使得由与第二侧面连接的两个侧面反射的光线可以在外凸区域上多次反射,以增加孔的后侧的区域的光的利用率,提高孔的后侧的亮度;第二种设计是通过增加反射层来提高反射至第二侧面的光的反射率,减少光的损失,以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孔的后侧的亮度。
以下,结合图9至图21,以背光装置中包括导光板和光源组件为例,对本申请的背光装置做详细说明。其中,图9至图16所示的结构对应第一种设计,图17至图19所示的结构对应第二种设计,图20和21所示的结构结合第一种设计和第二种设计。应理解,背光装置还可以包括例如图3示出的以及图3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
下面,分情况对背光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种设计
参考图9,背光装置400包括导光板410和光源组件420。导光板410包括第一侧面411、第二侧面412、第三侧面413、第四侧面414和与四个侧面连接的正面和背面(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侧面411和第二侧面412相对设置,是导光板41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侧面,第三侧面413和第四侧面414相对设置,是导光板410的长度方向(y方向)的侧面,正面和背面也相对设置。可以理解,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第三侧面也可以是右边的侧面,第四侧面也可以是左边的侧面,本申请不作任何限定,不过,为了描述方便,以左边的侧面为第三侧面以及右边的侧面为第四侧面为例,对本申请的背光装置做说明。
导光板410的第一侧面411设置有光源组件420,第一侧面411是导光板400的入光面。导光板410上设置有第一孔4101-1,导光板410的第二侧面412包括外凸区域4121,外凸区域4121位于第一孔4101-1的远离入光面的后侧,相对于第二侧面的其他区域,外凸区域4121朝着远离第一孔4101-1的方向外凸,形成外凸的曲面。
示例性地,位于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外凸区域4121与第一孔4101-1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孔4101-1在平行于入光面的第二平面(例如,xz平面)的投影与外凸区域在第二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至少部分重合表示两个投影可以全部重合,也可以表示两个投影部分重合,两个投影部分重合可以表示一个投影包围另一个投影,也可以表示一个投影不包围另一个投影但两个投影之间存在交集。
参考图9和图10,外凸区域4121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凸起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凸起在平行于导光板的第一平面(即xy平面)的截面包括相连的两个边,两个边形成夹角β,示例性地,夹角β可以满足如下条件:90°<β<150°。应理解,凸起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下文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以对应图7中的相同角度的光线①和光线②为例,对经过导光板400的光线的光路做描述。继续参考图9,光线①从第一侧面411发出,经过第四侧面414反射至第二侧面412的外凸区域4121,被外凸区域4121的凸起反射后传播至第一孔4101-1的后侧,光线①被第一孔4101-1的孔壁反射后传播至外凸区域4121的凸起再被反射至第三侧面413,而在图7中,对于同样角度的光线①,光线①经过第四侧面反射至第二侧面后直接反射至第三侧面,光线①不会传播至孔的后侧。可以理解,反射至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光线①增加了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光线,提高了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光线的利用率,会增加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亮度。同理,光线②从第一侧面411发出,经过第三侧面413反射至第二侧面412的外凸区域4121,被外凸区域4121的凸起反射后传播至第一孔4101-1的后侧,光线②被第一孔4101-1的孔壁反射后传播至外凸区域4121的凸起后再被反射至第三侧面413,而在图7中,对于同样角度的光线②,光线②经过第三侧面反射至第二侧面后直接反射至第四侧面,光线②中的光线不会传播至孔的后侧。可以理解,反射至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光线②增加了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光线,提高了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光线的利用率,会增加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亮度。
应理解,图9仅举例了光线①和光线②的光程,其余来自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一些光线按照光的反射原理也具有类似的光程。还应理解,虽然图9中举例的光线①和光线②仅在孔壁上被反射一次,来自光源的不同角度的光线也可以在孔壁上被发射多次。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外凸区域有效地利用了来自导光板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光线,当导光板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光线被反射至外凸区域时,可以通过外凸区域使得光线在孔的后侧进行多次反射,在孔的后侧汇聚光线,增加了孔的后侧的光线,相当于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这样,就可以提高孔的后侧的光效,提高孔的后侧的亮度。
应理解,图9所示的背光装置的结构仅为示意性说明,背光装置可以有多种变形的结构。示例性地,从以下6个点对背光装置的变形结构做说明。
1、导光板的孔的位置可以基于设计需求合理设计。
继续参考图9,可选地,第一孔4101-1远离第一侧面411设置。
这样,通过将第一孔设置在远离第一侧面的位置,减少了第一孔与外凸区域的距离,对于第一孔的后侧中靠近第一孔的区域(该区域比较容易形成暗区)来说,来自第三侧面或第四侧面的光线可以较大程度地汇聚该区域,可以更好地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光效,以更好地提高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
示例性地,第一孔4101-1可以设置在如图9所示的导光板410的左上角,即,第一孔4101-1设置在导光板410的靠近第三侧面413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可选地,继续参考图9,外凸区域4121的靠近第三侧面413的第一边缘4121-A与第三侧面413的距离L1小于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的最短距离L2。其中,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的最短距离可以理解为孔壁中最靠近第三侧面413的边缘4101-1A与第三侧面413的距离,在图9中,孔壁中最靠近第三侧面413的边缘是孔壁的左边缘。应理解,外凸区域4121的第一边缘4121-A与第三侧面413的距离表示的是第一边缘4121-A与第三侧面413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距离,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的最短距离表示的是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最短距离。
在该结构中,在孔靠近第三侧面的情况下,通过使得外凸区域更靠近第三侧边,可以汇聚更多的来自第四侧面的光线,进一步增加孔的后侧的光线,提高孔的后侧的亮度。
应理解,图9所示的外凸区域的第一边缘与第三侧面的距离和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关系仅为示意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限定,只要外凸区域设置在第一孔的后侧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凸区域的第一边缘与第三侧面的距离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也能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
示例性地,参考图11中的(a),第一孔4101-1可以设置在导光板410的上部的中间位置。
示例性地,参考图11中的(b),第一孔4101-1也可以设置在导光板410的右上角,即,第一孔4101-1设置在导光板410的靠近第四侧面414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可选地,外凸区域4121的靠近第四侧面414的第二边缘4121-B与第四侧面414的距离L3小于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四侧面414的最短距离L4。其中,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的最短距离可以理解为孔壁中最靠近第四侧面414的边缘4101-1B与第四侧面414的距离,在图11中的(b)中,孔壁中最靠近第四侧面414的边缘是孔壁的右边缘。应理解,外凸区域4121的第二边缘4121-B与第四侧面414的距离表示的是边缘4121-B与第四侧面414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距离,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四侧面414的最短距离表示的是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四侧面414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最短距离。
应理解,图11中的(b)所示的外凸区域的第二边缘与第四侧面的距离和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关系仅为示意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限定,只要外凸区域设置在第一孔的后侧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凸区域的第二边缘与第四侧面的距离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也能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
2、导光板的孔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孔。
示例性地,第一孔可以是圆形、矩形、椭圆形或如图9所示的跑道形等。
3、导光板的孔的数量可以基于需要容纳的器件的数量合理设计。
可以理解,导光板中可以设置包括第一孔在内的多个孔。
示例性地,当需要容纳的器件的数量较多时,可以设置较多数量的孔,对应地,当需要容纳的器件的数量较少时,可以设置较少数量的孔。应理解,当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孔时,多个孔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随意组合,以及,各个孔的位置也不做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孔时,设置在导光板的外凸区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若设置一个外凸区域,该外凸区域可以设置在该多个孔的后侧,补偿该多个孔的后侧的光线,或者,该外凸区域可以设置在该多个孔的部分孔的后侧,补偿该部分孔的后侧的光线。若设置多个外凸区域,该多个外凸区域可以补偿该多个孔或该多个孔的部分孔的光线,一个外凸区域可以补偿一个孔的后侧的光线,也可以补偿连续的几个(例如,两个或三个)孔的后侧的光线。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孔时,为了避免两个孔之间相互影响光程,两个孔之间的间距越远越好。不过,实际设计中,可以从美观以及其他角度考虑,合理设计两个孔之间的距离。
当导光板上设置有多个孔时,会增加背光装置中各个膜材(例如,棱镜片、扩散片、反射片等)的加工公差,因此,背光装置中可以增加相关设计余量,例如,增加膜材到主体的间隙,和/或,增加遮光胶的重叠区域。在导光板上做多孔设计时,可以增加背光装置的发光区到主体的设计尺寸避免可能的膜材变形。
4、导光板的孔的形状和孔的数量可以综合考虑。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需要容纳两个或更多个器件时,可以将孔的形状设计为容纳空间较大的形状(例如,跑道形的孔),一个孔中可容纳两个或更多个的器件,在此基础上,增加孔的数量。
针对需要容纳的相同数量的器件,在这种结构的导光板可以设置较少数量的孔,使得背光装置中的其他膜材也设置对应的较少数量的孔,可以减少组装对位的难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装配误差,与整机配合的兼容性较好。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需要容纳的两个或更多个器件时,可以设置多个孔,一个孔中放置一个或较少数量的器件。
参考图12,导光板410中设置有两个孔,记为第一孔4101-1和第二孔4101-2,两个孔都是圆形,一个孔中可容纳一个器件,导光板410的第二侧面412包括外凸区域4121,外凸区域4121位于两个孔的后侧。以光线⑤、光线⑥和光线⑦为例,对该结构中光线的光程做说明。
光线⑤经过第四侧面414反射至第二侧面412的外凸区域4121,在外凸区域4121的凸起上经过反射后传播至右侧的第二孔4101-2的后侧,增加了第二孔4101-2的后侧的光线。光线⑥经过第四侧面414,从两个孔的中间反射至第二侧面412的外凸区域4121,在外凸区域4121的凸起上经过反射后传播至左侧的第一孔4101-1的后侧,可以看出,光线⑥可以从两个孔中间斜穿至外凸区域4121,可以增加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光线,并且,传播至外凸区域4121的光线⑥又被反射至第一孔4101-1的后侧,进一步增加了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光线。光线⑦从第一侧面411发出,不经过第三侧面413和第四侧面414,直接从两个孔的中间穿过传播至两个孔的后侧,可以增加孔的后侧的光线。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设置多个可容纳两个或更多个器件的孔,设置多个可容纳一个或较少数量的器件的孔,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加孔的后侧的光线,提高孔的后侧的光效,提高亮度。并且,该结构避免了去掉多余的空间,使得导光板的强度较好,不容易在导光板上形成裂纹。
应理解,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结构和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结构可以结合使用,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若需要容纳3个器件,可以设置两个孔,一个孔用于容纳两个器件,另一个孔用于容纳一个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结构中,导光板中也可以不需要设置外凸区域,仅在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孔,由于相邻两个孔之间的区域可以穿过光线,也可以提高孔的后侧的光线,如图13所示的结构。
5、导光板的外凸区域可以有多种结构。外凸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图9所示的三角形的凸起仅是一种示意性说明。
示例性地,参考图14中的(b)、(c)和(d),凸起的形状还可以是梯形或圆弧等各种形状。参考图9以及图14中的(d),凸起可以直接连接,参考图14中的(a)、(b)和(c),凸起可以通过相对较为平滑的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凸起的形状是例如梯形等由多个面形成的结构时,示例性地,凸起在第一平面(即xy平面)的截面中相邻的两个边的夹角也可以是大于90°且小于150°的夹角,本申请不作任何限定。
以图10为例,外凸区域中会存在类似结构A的尖角,这种尖角不是均匀的反射面,当光线传播至尖角时,会使得尖角附近的亮度较其他区域亮,容易造成孔的后侧出现亮度不均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凸起的形状以及较多的凸起容易形成尖角,例如,若凸起的形状是例如三角形或梯形等的形状,这些形状的凸起本身存在尖角,再例如,凸起的数量较多时,两个凸起之间连接的位置易会形成尖角。
因此,设计外凸区域时,在满足亮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以综合考虑凸起的形状和数量。示例性地,在尽可能满足亮度要求的情况下,凸起的形状可以是具有较为平滑曲线的形状,如图14中的(c)和(d)所示,凸起的形状是圆弧。示例性地,在尽可能满足亮度要求的情况下,凸起的数量可以设置的较少。
参考图15,导光板410的外凸区域4121包括一个凸起,凸起的形状是具有相对平滑的曲线的圆弧。这种结构的外凸区域,可以有效减少孔的后侧出现亮度不均的现象,使得孔的后侧发光均匀,以使得整个导光板发光均匀。
6、光源组件可以设置于导光板的任意的侧面。
示例性地,参考图16,光源组件420也可以设置于导光板410的长度方向的侧面,此种情况下,导光板410的长度方向的侧面是入光面或第一侧面411。
第二种设计
参考图17,背光装置400包括导光板410和光源组件420。导光板410包括第一侧面411、第二侧面412、第三侧面413、第四侧面414和与四个侧面连接的正面和背面(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侧面411和第二侧面412相对设置,是导光板410在宽度方向(x方向)的侧面,第三侧面413和第四侧面414相对设置,是导光板410在长度方向(y方向)的侧面,正面和背面也相对设置。导光板410的第一侧面411设置有光源组件420,第一侧面411是导光板400的入光面。导光板410上设置有第一孔4101-1,导光板410的第二侧面412上设置有反射层430,反射层430设置在第一孔4101-1的远离入光面的后侧,或者说,第二侧面412上位于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区域上设置有反射层430。反射层430具有较好的反射率,示例性地,反射层430的反射率大于预设值,例如,该预设值可以是90%。
导光板中传播的光线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光线从侧面被透射出去,本申请的背光装置的导光板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位于孔的后侧的反射层,反射层的反射率较好,可以使得原本可能被透射出去的光线被反射层反射至孔的附近区域,减少了光线损失,可以增加孔的后侧的光线,增加孔的后侧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导光板的侧面上设置了反射层,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背光装置在垂直于入光面的第一方向上的空间需求,设计时,用于容纳背光装置各个膜材的主体需要在反射层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避让空间。
为了避免由于增加反射层而导致背光装置在第一方向(例如,y方向)的尺寸较大,原则上讲,在可以提高亮度的情况下,反光层430的厚度越薄越好。示例性地,反射层430的厚度d可满足如下条件:0毫米<d≤0.15毫米。
可选地,反射层430可以是涂覆在第二侧面412上的涂层。示例性地,该涂层的材料可以是银或铝等材料。示例性地,该涂层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0.01毫米。
可选地,反射层430也可以是贴合在第二侧面412的反射片。示例性地,该反射片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0.15毫米。
示例性地,该反射片可以是一个多层膜结构,每层膜都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光线照射在该反射片的表面,可被各层膜反射,实现反射片的最终累计的高的反射率。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地,设置在第一孔4101-1的后侧的反射层430与第一孔4101-1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孔4101-1在平行于入光面的第二平面(例如,xz平面)的投影与反射层430在第二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其中,关于至少部分重合的解释可以参考第一种设计中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应理解,图17所示的背光装置仅为示意性说明,背光装置可以有多种变形的结构。
1、导光板的孔的位置可以基于设计需求合理设计。
继续参考图17,可选地,第一孔4101-1远离第一侧面411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孔4101-1可以设置在如图17所示的导光板410的左上角,即,第一孔4101-1设置在导光板410的靠近第三侧面413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继续参考图17,可选地,反射层430的靠近第三侧面413的第一边缘430-A与第三侧面413的距离L5小于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的最短距离L6。其中,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的最短距离可以理解为孔壁中最靠近第三侧面413的边缘4101-1A与第三侧面413的距离,在图17中,孔壁中最靠近第三侧面413的边缘是孔壁的左边缘。应理解,反射层430的第一边缘430-A与第三侧面413的距离表示的是第一边缘430-A与第三侧面413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距离,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的最短距离表示的是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三侧面413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最短距离。
在该结构中,在孔靠近第三侧面的情况下,通过使得反射层更靠近第三侧边,可以汇聚更多的来自第四侧面的光线,进一步增加孔的后侧的光线,提高孔的后侧的亮度。
应理解,图17所示的反射层的第一边缘与第三侧面的距离和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关系仅为示意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限定,只要反射层设置在第二侧面中位于第一孔的后侧的区域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的第一边缘与第三侧面的距离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孔的孔壁与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也能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
示例性地,参考图18中的(a),第一孔4101-1也可以设置在导光板410的上部的中间位置。
示例性地,参考图18中的(b),第一孔4101-1也可以设置在导光板410的右上角,即,第一孔4101-1设置在导光板410的靠近第四侧面414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可选地,反射层430的靠近第四侧面414的第二边缘430-B与第四侧面414的距离L7小于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四侧面414的最短距离L8。其中,第一孔4101的孔壁与第四侧面414的最短距离可以理解为孔壁中最靠近第四侧面414的边缘4101-1B与第四侧面414的距离,在图18中的(b)中,孔壁中最靠近第四侧面414的边缘是孔壁的右边缘。应理解,反射层430的第二边缘430-B与第四侧面414的距离表示的是第二边缘430-B与第四侧面414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距离,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四侧面414的最短距离表示的是第一孔4101-1的孔壁与第四侧面414在第二方向(例如,x方向)的最短距离。
应理解,图18中的(b)所示的反射层的第二边缘与第四侧面的距离和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之间的关系仅为示意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限定,只要反射层设置在第二侧面中位于第一孔的后侧的区域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的第二边缘与第四侧面的距离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孔的孔壁与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也能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光线。
2、导光板的孔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孔。
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种设计中关于第2点的描述,不再赘述。
3、导光板的孔的数量可以基于需要容纳的器件的数量合理设计。
可以理解,导光板中可以设置包括第一孔在内的多个孔。
示例性地,当需要容纳的器件的数量较多时,可以设置较多数量的孔,对应地,当需要容纳的器件的数量较少时,可以设置较少数量的孔。应理解,当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孔时,多个孔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随意组合,以及,各个孔的位置也不做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孔时,设置在导光板的第二侧面的反射层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若设置一个反射层,该反射层可以设置在该多个孔的后侧,补偿该多个孔的后侧的光线,或者,该反射层可以设置在该多个孔的部分孔的后侧,补偿该部分孔的后侧的光线。若设置多个反射层,该多个反射层可以补偿该多个孔或该多个孔的部分孔的光线,一个反射层可以补偿一个孔的后侧的光线,也可以补偿连续的几个(例如,两个或三个)孔的后侧的光线。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孔时,原则上来讲,为了避免两个孔之间相互影响光程,两个孔之间的间距越远越好。不过,实际设计中,可以从美观以及其他角度考虑,合理设计两个孔之间的距离。
4、导光板的孔的形状和孔的数量可以综合考虑。
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种设计中关于第4点的描述,不再赘述。不过,为了便于理解,图19示出了导光板中设置两个孔的结构,记为第一孔4101-1和第二孔4101-2,反射层430设置在第二侧面412中位于两个孔的后侧的区域。
与图12的背光装置的分析类似,相比于设置一个可容纳两个或更多个器件的孔,设置多个孔,一个孔容纳一个或较少数量的器件,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加孔的后侧的光线,提高孔的后侧的光效,提高亮度。并且,该结构避免了去掉多余的空间,使得导光板的强度较好,不容易在导光板上形成裂纹。
5、光源组件可以设置于导光板的任意的侧面。
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种设计中关于第6点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的背光装置的第一种设计和第二种设计,可以理解,第一种设计和第二种设计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本申请不做限定。图20和21是本申请提供的背光装置的再一示意性结构图。参考图20和21,该背光装置结合了第一种设计和第二种设计,第二侧面412上包括外凸区域4121,外凸区域4121上设置有反射层430或反射层430’。这样,背光装置不仅可以将来自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光线汇聚在第一孔的后侧,而且,还可以利用反射层提高外凸区域的反射率,可以更好地增加第一孔的后侧的亮度。
应理解,图9至图21所示的背光装置中的各个部件的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仅为示意性说明,任何可替换的与每个部件所起的作用相同的部件的结构都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各种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示例性地,针对“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柔性连接、移动连接、一体成型等各种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相连,或,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示例性地,针对“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个元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固定连接可以包括机械连接、焊接以及粘接等方式,其中,机械连接可以包括铆接、螺栓连接、螺纹连接、键销连接、卡扣连接、锁扣连接、插接等方式,粘接可以包括粘合剂粘接以及溶剂粘接等方式。
还应理解,本申请描述的“平行”或“垂直”,可以理解为“近似平行”或“近似垂直”。
还应理解,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和为所述导光板提供光源的光源组件,
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光源组件靠近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其中,
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二侧面包括外凸区域,所述外凸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凸起,所述外凸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孔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远离所述第一侧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都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三侧面设置,所述外凸区域的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侧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三侧面的最短距离;或,
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四侧面设置,所述外凸区域的靠近所述第四侧面的第二边缘与所述第四侧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第四侧面的最短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形状是圆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第一平面的截面包括相连的两个边,所述两个边之间的夹角β满足如下条件:90°<β<150°,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导光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孔,所述外凸区域也位于所述第二孔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区域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反射率大于预设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的形状是跑道形、圆形、矩形或椭圆形等。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装置的出光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至少一个器件和容纳所述显示装置的主体,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装置的出光侧,所述背光装置的第一孔中容纳有至少一个所述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是摄像头。
CN201911393470.8A 2019-12-30 2019-12-30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1263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3470.8A CN113126359A (zh) 2019-12-30 2019-12-30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PCT/CN2020/134793 WO2021135868A1 (zh) 2019-12-30 2020-12-09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0908740.2A EP4060387A4 (en) 2019-12-30 2020-12-09 BACKLIGH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3470.8A CN113126359A (zh) 2019-12-30 2019-12-30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6359A true CN113126359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686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3470.8A Pending CN113126359A (zh) 2019-12-30 2019-12-30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60387A4 (zh)
CN (1) CN113126359A (zh)
WO (1) WO20211358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354A (zh) * 2022-05-09 2022-07-29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188A (zh) * 2017-09-29 2018-03-30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利用其提升暗区的亮度的背光模组
CN207318772U (zh) * 2017-09-27 2018-05-04 厦门弘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组件导光板
CN209102944U (zh) * 2018-10-25 2019-07-12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10031928A (zh) * 2019-04-24 2019-07-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显示面板
CN209215807U (zh) * 2018-12-12 2019-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338120A (zh) * 2018-12-18 2020-06-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6151B2 (en) * 2010-09-02 2013-08-13 Lg Innotek Co., Ltd. Backlight unit
CN103293590B (zh) * 2013-05-22 2015-11-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导光板
CN108427228B (zh) * 2018-02-24 2021-03-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JP2019184635A (ja) * 2018-04-02 2019-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18772U (zh) * 2017-09-27 2018-05-04 厦门弘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源组件导光板
CN107861188A (zh) * 2017-09-29 2018-03-30 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利用其提升暗区的亮度的背光模组
CN209102944U (zh) * 2018-10-25 2019-07-12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209215807U (zh) * 2018-12-12 2019-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338120A (zh) * 2018-12-18 2020-06-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031928A (zh) * 2019-04-24 2019-07-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354A (zh) * 2022-05-09 2022-07-29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5868A1 (zh) 2021-07-08
EP4060387A4 (en) 2022-12-28
EP4060387A1 (en)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348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797234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with lens por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2018741B1 (ko) 커버 윈도우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JP387383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26103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672006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313174A (zh) 面光源装置
CN102588766B (zh) 发光装置和图像显示设备
WO2021103888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471203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73479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2003762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45246B (zh) 全面屏光学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1104351A1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6183901A1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JP3258986B2 (ja) 非発光型表示装置を備える電子機器及び非発光型表示装置
CN113242334B (zh) 曲面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3126359A (zh) 背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28743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
JP2003151333A (ja) 面照明装置と液晶表示装置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706584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212656B (zh) 导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21937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2033234A1 (zh) 侧入式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