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3824A - 线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3824A
CN111383824A CN201911364357.7A CN201911364357A CN111383824A CN 111383824 A CN111383824 A CN 111383824A CN 201911364357 A CN201911364357 A CN 201911364357A CN 111383824 A CN111383824 A CN 111383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groove
bobbin
piece
lea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43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3824B (zh
Inventor
熊谷胜
比嘉晋士
岩仓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83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3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3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3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自由度高且定位和低高度化容易的线圈装置(10),具有:绕线架(20),卷绕有构成第一线圈部(32)的第一导线(36)和构成第二线圈部(34)的第二导线(38);端子台(50),将第一导线(36)的一对第一引线部(36a、36b)引出;端子台(501),将第二导线(38)的一对第二引线部(38a、38b)引出。端子台(50、150)与绕线架(20)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绕线架的卷绕轴Z的方向安装于绕线架(20)的台连接部(22、122)。在端子台(50、150)形成有将一对引线部(36a、36b、38a、38b)向从中央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52d、152d)。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用作例如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线圈装置,其具备将导线的一对引线部 引出的端子台。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线圈装置中,因为端子台与绕 线架一体成形,所以在端子台的规格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制 作绕线架整体,设计自由度低。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还已知一种将端子台和绕线架分开地 成形并安装的结构。但是,目前,从上部沿着绕线架的卷轴方向安装 端子台。因此,很难沿着绕线架的卷轴方向对端子台进行定位。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线圈装置中,存在如下课题: 因为将端子台沿着绕线架的卷轴方向安装于绕线架的凸缘部的上表 面,所以如果不使绕线架的凸缘部的厚度充分地大或不设置加强肋, 端子台的保持就容易不充分。另外,因此,线圈装置的低高度化也很 难实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4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597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 计自由度高且定位及低高度化容易的线圈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包括:
绕线架,其上卷绕有构成线圈部的导线;
引线配设台,其将所述导线的一对引线部引出,其中,
所述引线配设台与所述绕线架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所述绕线 架的卷绕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绕线架的台连接部,
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形成有将所述一对引线部向从中央部彼此分 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
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引线配设台与绕线架分体构成,安装于 绕线架。因此,在引线配设台的规格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仅将安装于 绕线架的引线配设台置换为切合其规格的引线配设台即可,无需重新 制作绕线架整体。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与引线配设台的规格变更 灵活地对应且设计自由度高的线圈装置。
另外,可以将绕线架和引线配设台分开成形,能够使用适用于它 们的材料进行成形。例如,通过使用导热性高的材料对绕线架进行成 形,能够得到导热性优异的线圈装置。另外,通过使构成绕线架的材 料包含填料,可得到强度优异的绕线架,能够提高线圈装置的强度。 另外,通过成形性优异的材料对引线配设台进行成形,由此,即使对 由复杂的形状构成的引线配设台也可以提高尺寸精度,能够对线圈装 置的小型化作出贡献。
另外,在对绕线架进行成形时,无需使用考虑了引线配设台的规 格的模具,可以使用切合绕线架的规格的模具。因此,与对引线配设 台一体化的绕线架进行成形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模具的结构,制造 容易。
而且,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能够从大致垂直于绕线架的卷绕 轴的方向将引线配设台安装于绕线架的台连接部。因此,容易将在引 线配设台具备的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对于绕线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容 易进行对与线圈装置的端子连接的外部端子的定位。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为了在引线配设台上形成将一对 引线部向从中央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将分别与引 线部的前端连接的端子分离,提高它们的绝缘性。另外,容易将与引 线部的前端连接的端子配置于远离线圈部的位置。而且,容易进行引 线配设台和绕线架的连接,也容易进行线圈装置的低高度化。
优选的是,在所述台连接部具备分别与形成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 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片。通过将卡合片嵌入式安 装于卡合槽,容易进行引线配设台和绕线架的接合作业,同时也容易 进行对引线配设台的沿着长边方向的绕线架的定位。另外,能够将引 线配设台与台连接部牢固地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卡合片也可以具有主片和与该主片连续形成的副 片,
插入所述卡合片的所述卡合槽也可以具有插入所述主片的主槽和 插入所述副片的副槽。
通过这样构成,卡合片和卡合槽的卡合(嵌合)变得较为牢固, 定位精度也得以提高。另外,优选的是,副片的厚度比主片薄。通过 这样构成,卡合片和卡合槽的卡合(嵌合)变得更加牢固,定位精度 也进一步提高。
所述主片还可以具有向比所述副片靠所述引线配设台的方向突出 的部分,
在所述副槽内还可以形成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抵接的止动壁。
通过这样构成,引线配设台可以与台连接部较为牢固地连接,而 且,它们的定位精度也得以提高。特别是,提高了旋转方向的定位, 也能够减少它们的抖动。
优选的是,所述副槽形成为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具备的钩形 状的突起。止动壁也可以形成为该突起。通过该副槽形成的突起,容 易将副片固定并保持,强化了卡合片和卡合槽的卡合(嵌合)。
优选的是,所述主槽以与所述副槽连续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引线配 设台的背面,在所述副槽的相反侧的侧部,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 形成有构成所述主槽的侧壁面的引导凸部。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容易 地将卡合片插入卡合槽,引线配设台相对于绕线架的安装变得容易, 同时强化了它们的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主片的突出前端部和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部以台 阶为界大致平行地形成。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容易地将卡合片插入卡 合槽,引线配设台相对于绕线架的安装变得容易,同时强化了它们的 固定。另外,也提高了定位精度。
任一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部也可以相对于所述副片的突出方向倾 斜地成形。通过这样构成,特别是,提高了旋转方向的定位精度,也 能够防止引线配设台相对于绕线架的抖动。
优选的是,在所述台连接部,在一对所述卡合片之间具备配置于 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的中央支承片和配置于该中央支承片的两侧的 一对辅助支承片,
在所述台连接部,在所述中央支承片和一对所述辅助支承片之间 形成有一对引线通过槽,
所述台连接部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所述引线通过槽的基端侧槽宽为 构成所述引线部的导线的线径同等以上,且所述导线的线径的1.5倍以 下。
通过这样构成,在将引线配设台安装于绕线架时,通过引线通过 槽的引线部干扰引线配设台的可能性降低,容易将引线配设台安装于 绕线架。
优选的是,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在与所述中央支承片对应的位 置形成有朝向所述绕线架的中心突出的引线绝缘凸部,
在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的两侧,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形成有分别与 一对所述引线通过槽连通的引线贯通槽,
在所述引线部通过的位置,所述引线贯通槽的槽宽比所述引线通 过槽的所述基端侧槽宽宽。
通过这样构成,在将引线配设台安装于绕线架时,通过引线通过 槽的引线部干扰引线配设台的可能性降低。
优选的是,在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的前端部形成有与在所述台连接 部具备的钩用槽卡合的钩部。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将引线配设台更加 牢固地安装于绕线架。
优选的是,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表面形成有将从所述引线贯通槽 引出的一对所述引线部向与所述引线绝缘凸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 一对所述引线引导通路。容易将从引线贯通槽引出的引线部向引线引 导通路引导。
优选的是,在各所述引线引导通路的所述绕线架的中心侧,在所 述引线配设台上具备绝缘壁,
在所述引线贯通槽和所述引线引导通路的边界,所述绝缘壁的内 侧端部朝向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突出,使所述引线贯通槽的入口侧槽宽 变窄。
通过这样构成,引线部和芯部的绝缘提高。另外,优选的是,所 述引线贯通槽的入口侧槽宽在所述引线部通过的位置比所述引线通过 槽的所述基端侧槽宽宽。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引线贯通槽的入口侧槽 宽变窄,也能够在安装引线配设台时有效防止引线部干扰引线配设台。
优选的是,所述台连接部的突出前端面具有与所述引线配设部的 绕线架相反侧端面大致平齐面的部分,未从所述绕线架相反侧端面冲 出。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实现线圈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将引线配 设台与台连接部牢固地连结。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带端子台的绕线架的立体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绕线架的俯视图。
图4B是图3所示的绕线架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C是从下侧观察到的图4B所示的绕线架的台连接部的主要部 分放大立体图。
图5A是安装于图4A所示的绕线架的台连接部的一对端子台的俯 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一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5C是图5A所示的另一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6A是图3所示的将端子台安装于绕线架之前的主要部分分解立 体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安装前的绕线架和端子台的主要部分剖视 图。
图6C是表示将端子台安装于图6B所示的绕线架之后的状态下的 沿着图3所示的VIC-VIC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3所示的VII-VII线的带端子台的绕线架的截面箭 头图。
图8是表示将端子台安装于图4A所示的绕线架的状态的部分分解 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A及图1B所示的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变压器10用 于例如EV(Electric Vehicle:电动运输工具)、PHV(Plug-in Hybrid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或通勤(车辆)用车载用充电器、 或家用或工业用电气设备的电源电路、或计算机设备的电源电路等。 如图2所示,变压器10具有绕线架20、线圈部30、磁芯(分割芯) 40a、40b、以及作为引线配设台的端子台50及150。
此外,在附图中,X轴、Y轴及Z轴彼此垂直,Z轴平行于线圈 部30的卷轴,X轴与分割一对分割芯42a、42a或一对分割芯42b、42b 的分割线的方向大致一致。此外,分割线的方向也可以沿着Y轴。另 外,Z轴与变压器10的高度(厚度)方向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变 压器10的Z轴方向的下方成为变压器的设置面。
如图2所示,绕线架20具有绕线架主体24,上述绕线架主体24 具有卷绕有线圈部30的卷绕筒部28。在卷绕筒部28的内部,芯脚用 贯通孔26沿Z轴方向形成。在卷绕筒部28的Z轴方向的端部,端部 隔壁凸缘28a、28b分别以沿径向扩展的方式形成。在上侧的端部隔壁凸缘28a的X轴方向的两侧,台连接部22及122分别与绕线架20一 体形成。
此外,绕线架20例如由PPS、PET、PBT、LCP等塑料构成,但 也可以由其它绝缘部件构成。优选的是,绕线架20由具有耐热性的材 料构成。为了提高强度或导热性,也可以将玻璃等填料填充到这些绝 缘部件中。
在绕线架主体24的卷绕筒部28形成有线圈部30。在本实施方式 中,线圈部30具有在内侧卷绕的第一线圈部32和在其外侧卷绕的第 二线圈部34。第一线圈部32以将单数或复数的第一导线36卷绕于绕 线架20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二线圈部34以将 单数或复数的第二导线38卷绕于第一线圈部32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对导线36及38向卷绕筒部28的卷绕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正常 卷绕,也可以为α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32为一次侧线圈,第二线圈部34 为二次侧线圈,但也可以与之相反。另外,也可以使绝缘片材等介于 第一线圈部32和第二线圈部34之间。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芯40a、40b可以分别与具有相 同形状的两个分割芯42a、42a及42b、42b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 分割芯42a、42a及42b、42b均为相同的形状。分割芯42a、42a在组 合状态下在Z-Y截面具有截面E字形状,构成所谓的E型芯。配置 于Z轴方向的下部的另一对分割芯42b、42b在组合状态下在Z-Y截 面也具有截面E字形状,构成所谓的E型芯。
配置于Z轴方向的上侧的磁芯40a在组合状态下具有沿Y轴方向 延伸的基部44a、从基部44a的Y轴方向的中央向Z轴方向突出的中 脚部46a、以及从基部44a的Y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向Z轴方向突出的 侧脚部48a。配置于Z轴方向的下侧的磁芯40b在组合状态下具有沿Y 轴方向延伸的基部44b、从基部44b的Y轴方向的中央向Z轴方向突 出的中脚部46b、以及从Y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向Z轴方向突出的侧脚 部48b。
基部44a的外侧面与形成于绕线架主体24的端部隔壁凸缘28a的 绝缘壁22b抵接,由此可以防止磁芯40a、40b在X轴方向或Y轴方 向上发生错位。
将一对中脚部46a从Z轴方向的上方插入绕线架20的芯脚用贯通 孔26的内部。同样,将一对中脚部46b从Z轴方向的下方插入绕线架 20的芯脚用贯通孔26的内部,在贯通孔26的内部,这些前端构成为 与中脚部46a的前端接触或隔着规定间隙相向。
在构成贯通孔26的卷绕筒部28的内周面在X轴方向的对置位置, 分离用凸部27(参照图2)沿着Z轴方向形成。分离用凸部27介于中 脚部42a、42a之间,同时介于中脚部42b、42b之间,这些中脚部42a、 42a或中脚部42b、42b彼此构成为在贯通孔26的内部隔着规定间隙相 向且互不接触。能够根据分离用凸部27的Y轴方向的厚度来调整规定 间隙。
中脚部42a、42a或中脚部42b、42b分别在组合状态下以与贯通 孔26的内周面形状一致的方式具有圆柱形状,但对其形状没有特别限 定,可以按照贯通孔26的形状使其变化。另外,侧脚部48a、48b具 有与端部隔壁凸缘28a、28b的外周面形状一致的内侧凹曲面形状。在 本实施方式中,就各分割芯42a、42b的材质而言,可列举出金属、铁 氧体等软磁性材料,但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2所示,在台连接部22及122分别安装有与绕线架20分体 构成的端子台50及150。在端子台50上,将第一导线36的第一引线 部36a、36b引出并将它们分别与端子60a、60b连接。另外,在端子 台150上,将第二导线38的第二引线部38a、38b引出并将它们分别与端子160a、160b连接。台连接部22的Y轴方向宽度及X轴方向宽 度根据端子台50的底面的Y轴方向宽度及X轴方向宽度等确定。另 外,同样,台连接部122的Y轴方向宽度及X轴方向宽度也根据端子 台150的底面的Y轴方向宽度及X轴方向宽度等确定。
如图4A所示,与绕线架20一体成形的台连接部22具有沿Y轴 方向呈板状延伸的基部22a、和与该基部22a大致垂直地朝向Z轴的上 方向立起的绝缘壁22b。绝缘壁22b与X-Y平面大致垂直地形成,如 图1所示,确保第一引线部36a、36b和磁芯40a的绝缘。另外,如图4A所示,基部22a与X-Y平面平行地形成,用于安装图3及图5A 所示的端子台50。
另外,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基部22a上,从绝缘壁22b的Y 轴方向的中央部朝向绕线架20的外侧(远离绕线架20的中心轴的一 侧/以下同样)突出的中央支承片22c一体形成。在中央支承片22c的 与绝缘壁22b的边界附近,钩用槽22k朝向Z轴的上方开口而形成。形成于图5B所示的引线绝缘凸部52c的前端的钩部52k与钩用槽22k 嵌合。
如图4A所示,在中央支承片22c的Y轴方向的两侧,经由引线 通过槽22e将一对辅助支承片22d以向X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方式形 成于基部22a。引线通过槽22e分别沿着X轴方向形成于基部22a,各 基端侧(绕线架的中心侧)的槽宽Y1变得比前端侧(绕线架的外侧)的槽宽窄。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该基端侧的槽宽Y1为构成图 2所示的第一引线部36a、36b的导线36的线径同等以上,且该导线 36的线径的1.5倍以下。
在将端子台50连接于台连接部22时,将图4A所示的中央支承片 22c的外侧前端部和辅助支承片22d插入图5B所示的端子台50的基板 52a的Z轴方向下表面(背面),从Z轴下保持在端子台50的Y轴方 向的中央附近。
如图4A所示,在各辅助支承片22d的Y轴方向的外侧,分别经 由中间槽22g将一对卡合片22f以向X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于基部22a的Y轴方向的两端。中间槽22g分别沿着X轴方向形成于 基部22a,形成为各槽宽比引线通过槽22e的基端侧槽宽Y1宽,X轴方向的槽深比引线通过槽22e浅。将图6A所示的钩状突起56的横壁 56b插入各中间槽22g。
如图4B所示,各卡合片22f由主片22h和副片22i构成,主片22h 的Y轴方向的宽度比副片22i的Y轴方向的宽度宽。另外,副片22i 经由台阶(阶差)22j连续形成于主片22h的内侧(绕线架的靠中心轴 侧),比主片22h的前端面靠副片22i的前端面在X轴方向上引入内侧 而形成。
如图4A所示,主片22h的前端面与辅助支承片22d的前端面为平 齐面(无面差),向比中央支承片22c的前端面靠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 主片22h的前端面和辅助支承片22d的前端面构成台接合部22的X轴 方向的最大前端面,如图7所示,在将端子台50组合到绕线架20的 状态下,与端子台50的外侧端面50a大致为平齐面(无面差)。
如图6A所示,副片22i的Z轴方向的厚度比主片22h的Z轴方向 的厚度薄,容易插入形成于端子台50的下表面的突起56的副槽54b 内。如图4B所示,副片22i的上表面和主片22h的上表面与辅助支承 片22d的上表面及中央支承片22c的前端侧上表面为平齐面(无面差)。
在将端子台50连接于台连接部22时,将中央支承片22c的前端 侧上表面、辅助支承片22d的上表面、以及卡合片22f的上表面插入图 6A所示的端子台50的基板52a的Z轴方向下表面,从Z轴下保持端 子台50。
如图2所示,端子台50与绕线架20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绕 线架20的卷绕轴的方向安装于绕线架20的台连接部22。如图5A所 示,端子台50具有在Y轴方向上长的基板52a,基板52a的X轴方向 的外侧端面50a为大致垂直于X轴的面。另外,基板52a的X轴方向的内侧端面50b具有与图4B所示的台连接部22的绝缘壁22b一致的 形状。
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基板52a上与图4B所示的绝缘壁22b的 形状一致地形成有翼状的绝缘壁52b。绝缘壁52b具有与绝缘壁22b 互补的形状,通过将它们组合,如图1A所示,确保磁芯40a和引线部 36a、36b及端子60a、60b的绝缘。
如图5A所示,在基板52a上以位于图4B所示的中央支承片22c 的Z轴方向的上部的方式形成有向X轴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引线绝缘凸 部52c。如图5B所示,在引线绝缘凸部52c的前端形成有钩部52k, 该钩部52k可以与图4B所示的钩用槽22k嵌合。
如图5A所示,在引线绝缘凸部52c的Y轴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 有引线贯通槽52e。引线贯通槽52e的Y轴方向的槽宽形成地比图4A 所示的引线通过槽22e的基端侧槽宽Y1宽。如图5A所示,绝缘壁52b 的内侧端部52f从槽52e的内侧冲出,在该部分,引线贯通槽52e的Y轴方向的槽宽变窄,但即使如此,也比图4A所示的引线通过槽22e的 基端侧槽宽Y1宽。
引线贯通槽52e的X轴方向的深度是与形成于基板52a的表面的 一对引线引导通路52d连通的程度的深度。引线引导通路52d、52d将 图2所示的线圈部30的一对引线部36a、36b在从Y轴方向的大致中 央部通过引线贯通槽52e、52e后向沿着引线引导通路52d彼此分离的 方向引导。各引线引导通路52d的内侧壁面为绝缘壁52b的壁面。在 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贯通槽52e和引线引导通路52d的边界,绝缘 壁52b的内侧端部52f朝向引线绝缘凸部52c突出,使引线贯通槽52e 的入口侧槽宽变窄。
如图5B所示,在端子台50的基板52a的下表面,卡合槽54分别 沿着该Y轴方向形成于两侧。卡合槽54分别形成于突起56和引导凸 部58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凸部58在基板52a的下表面与X 轴大致平行地形成于基板52a的Y轴方向的两端位置。突起56具有钩形状,相对于引导凸部58隔着规定距离形成于Y轴方向的内侧。
突起56分别具有止动壁56a、横壁56b及卡合壁56c,被它们包 围着构成卡合槽54的副槽54b。卡合槽54由主槽54a和与其连续的副 槽54b构成,副槽54b形成于突起56的内部,主槽54a在引导凸部58 和突起56之间在X轴方向上贯通。副槽54b朝向X轴方向的内侧开口,在Y轴方向上与主槽54a连通。
止动壁56a以堵塞副槽54b的外侧端的方式形成,横壁56b以堵 塞副槽54b的反引导凸部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副槽54b的Z轴方向 的间隙与基板52a的下表面和卡合壁56c之间的间隙对应,而且,成 为可插入图4B所示的副片22i的宽度。将图4B所示的主片22h插入 图5B所示的主槽54a。
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台50上安装有一对端子 60a、6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端子60a、60b通过嵌入成形与构成 端子台50的树脂一体成形,但不限于此。各端子60a、60b具有引线 连接部61和与其连接的外部连接部62,例如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端子台50的树脂,可由成形性优异的树脂,例如PET等 构成。
各端子60a、60b的引线连接部61、61配置于各引线引导通路52d 的远离Y轴方向的出口附近,如图1A所示,可以将线圈部30的各引 线部36a、36b连接。另外,如图5A所示,将各端子60a、60b的外部 连接部62从端子台50的外侧端面50a取出放到X轴的外侧。在外部 连接部62连接有例如省略图示的电路基板等外部电路的端子等。
如上所述,对图2所示的台连接部22及端子台50进行了详细说 明,但在X轴方向的另一侧具备的台连接部122及端子台150也与台 连接部22及端子台50同样。下面,进行说明。
如图4A及图4C所示,与绕线架20一体成形的台连接部122具 有沿Y轴方向呈板状延伸的基部122a、和与该基部122a大致垂直地朝 向Z轴的上方向立起的绝缘壁122b。绝缘壁122b与X-Y平面大致垂 直地形成,如图1所示,确保第二引线部38a、38b和磁芯40a的绝缘。 另外,如图4A所示,基部122a与X-Y平面平行地形成,用于安装 图3及图5A所示的端子台150。
另外,如图4A及图4C所示,在基部122a,从绝缘壁122b的Y 轴方向的中央部朝向绕线架20的外侧(绕线架20的远离中心轴的一 侧/以下同样)突出的中央支承片122c一体形成。在与中央支承片122c 的绝缘壁122b的边界附近,钩用槽122k朝向Z轴的上方开口而形成。 形成于图5C所示的引线绝缘凸部152c的前端的钩部152k与钩用槽 122k嵌合。
如图4A所示,在中央支承片122c的Y轴方向的两侧,经由引线 通过槽122e将一对辅助支承片122d以向X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方式 形成于基部122a。引线通过槽122e分别沿着X轴方向形成于基部122a, 各基端侧(绕线架的中心侧)的槽宽与上述的槽宽Y1同样,比前端侧 (绕线架的外侧)的槽宽窄。
在将端子台150与台连接部122连接时,将图4A所示的中央支承 片122c的外侧前端部和辅助支承片122d插入图5C所示的端子台150 的基板152a的Z轴方向下表面(背面),从Z轴下保持在端子台150 的Y轴方向的中央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Y轴方向的两侧的 辅助支承片122d、122d的形状可以互不相同。例如,可以将一辅助支 承片122d的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比另一辅助支承片大。另外,也可以 使各辅助支承片122d、122d的X轴方向的前端面的形状发生变化。
如图4A所示,在各辅助支承片122d的Y轴方向的外侧,分别经 由中间槽122g将一对卡合片122f以向X轴方向的外侧延伸的方式形 成于基部122a的Y轴方向的两端。中间槽122g分别沿着X轴方向形 成于基部122a,形成为各槽宽比引线通过槽122e的基端侧槽宽宽,X 轴方向的槽深比引线通过槽122e浅。将图5C所示的钩状突起156的 横壁156b插入各中间槽122g。
如图4C所示,各卡合片122f由主片122h和副片122i构成,主片 122h的Y轴方向的宽度比副片122i的Y轴方向的宽度宽。另外,副 片122i经由台阶(阶差)122j连续形成于主片122h的内侧(绕线架的 靠近中心轴的一侧),比主片122h的前端面靠副片122i的前端面在X 轴方向上引入内侧而形成。
如图4A所示,一方的主片122h(图4A的下侧的主片122h)的 前端面与辅助支承片122d的前端面为平齐面(无面差),向比中央支 承片22c的前端面靠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主片122h的前端面和辅助 支承片122d的前端面构成台接合部122的X轴方向的最大前端面,如 图7所示,在将端子台150组合到绕线架20的状态下,与端子台150 的外侧端面150a大致为平齐面(无面差)。
如图4A所示,另一主片122h(图4A的上侧的主片122h)的前 端面与辅助支承片122d的前端面同样,形成有朝向Y轴方向的中央部 倾斜而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倾斜面。这些另一主片122h和副片 122I的前端面形状与一主片122h及副片122i的前端面的形状不同,与 图5A所示的端子台150的外侧端面150a的形状一致。
如图4C所示,副片122i的Z轴方向的厚度比主片122h的Z轴方 向的厚度薄,容易插入形成于图5C所示的端子台150的下表面的突起 156的副槽154b内。如图4A所示,副片122i的上表面和主片122h 的上表面与辅助支承片122d的上表面及中央支承片122c的前端侧上表面为平齐面(无面差)。
在将端子台150与台连接部122连接时,将中央支承片122c的前 端侧上表面、辅助支承片122d的上表面、以及卡合片122f的上表面插 入图5C所示的端子台150的基板152a的Z轴方向下表面,从Z轴下 保持端子台150。
如图2所示,端子台150与绕线架20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绕 线架20的卷绕轴的方向安装于绕线架20的台连接部122。如图5A所 示,端子台150具有在Y轴方向上长的基板152a,基板152a的X轴 方向的外侧端面150a成为大致垂直于X轴的面。
其中,与端子台50不同,在端子台150,安装有端子160b的基板 152a的X轴方向的外侧端面以与端子160b的引线连接部161的配置 位置一致的方式相对于垂直于X轴的端面150a倾斜。另外,基板152a 的X轴方向的内侧端面150b具有与图4A所示的台连接部122的绝缘 壁122b一致的形状。
在图5A及图5C所示的基板152a上与图4A所示的绝缘壁122b 的形状一致地形成有翼状的绝缘壁152b。绝缘壁152b具有与绝缘壁122b互补的形状,通过将它们组合,如图1A所示,确保磁芯40a和 引线部38a、38b及端子160a、160b的绝缘。
如图5C所示,在基板152a上以位于图4C所示的中央支承片122c 的Z轴方向的上部的方式形成有向X轴方向的内侧突出的引线绝缘凸 部152c。在引线绝缘凸部152c的前端形成有钩部152k,该钩部152k 可以与图4A所示的钩用槽122k嵌合。
如图5A所示,在引线绝缘凸部152c的Y轴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 有引线贯通槽152e。形成为引线贯通槽152e的Y轴方向的槽宽比图 4A所示的引线通过槽122e的基端侧槽宽宽。如图5A所示,绝缘壁 152b的内侧端部152f从槽152e的内侧冲出,在该部分,引线贯通槽 152e的Y轴方向的槽宽变窄,但即使如此也比图4A所示的引线通过 槽122e的基端侧槽宽Y1宽。
图5A所示的引线贯通槽152e的X轴方向的深度是与形成于基板 152a的表面的一对引线引导通路152d连通的程度的深度。引线引导通 路152d、152d将图2所示的线圈部30的一对引线部38a、38b在从Y 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通过引线贯通槽152e、152e后向沿着引线引导通 路152d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各引线引导通路152d的内侧壁面成为 绝缘壁152b的壁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贯通槽152e和引线引 导通路152d的边界,绝缘壁152b的内侧端部152f朝向引线绝缘凸部 152c突出,使引线贯通槽152e的入口侧槽宽变窄。
如图5C所示,在端子台150的基板152a的下表面,沿着该Y轴 方向在两侧分别形成有卡合槽154。卡合槽154分别形成于突起156 和引导凸部158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凸部158在基板152a的 下表面与X轴大致平行地形成于基板152a的Y轴方向的两端位置。突起156具有钩形状,相对于引导凸部158隔着规定距离形成于Y轴 方向的内侧。
突起156分别具有止动壁156a、横壁156b及卡合壁156c,被它 们包围着构成卡合槽154的副槽154b。卡合槽154由主槽154a和与其 连续的副槽154b构成,副槽154b形成于突起156的内部,主槽154a 在引导凸部158和突起156之间在X轴方向上贯通。副槽154b朝向X轴方向的内侧开口,与主槽154a和Y轴方向连通。
止动壁156a以堵塞副槽154b的外侧端的方式形成,横壁156b以 堵塞副槽154b的反引导凸部侧的端部的方式形成。副槽154b的Z轴 方向的间隙与基板152a的下表面和卡合壁156c之间的间隙对应,而 且,成为可插入图4B所示的副片122i的宽度。将图4B所示的主片122h 插入图5B所示的主槽154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C所示,形成于端子台150的Y轴方向 的两侧的卡合槽154、154的结构不同。例如,位于安装有端子160b 的一侧的突起156的止动壁156a与图4A所示的副片122i的外侧端面 的倾斜面形状一致,且与倾斜面形状一致,不再垂直于X轴。另外, 位于安装有端子160b的一侧的主槽154a的Y轴方向宽度比位于配置 有端子160a的一侧的主槽154a的Y轴方向宽度小。
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台150上安装有一对端子 160a、16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端子160a、160b通过嵌入成形与 构成端子台150的树脂一体成形,但不限于此。各端子160a、160b具 有引线连接部161和与其连接的外部连接部162,例如由金属等导电性 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端子台150的树脂,由与构成端子台50的树脂同 样的材料构成,但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各端子160a、160b的引线连接部161、161配置于各引线引导通 路152d的远离Y轴方向的出口附近,如图1A所示,可以将线圈部30 的各引线部38a、38b连接。另外,如图5A所示,将各端子160a、160b 的外部连接部162从端子台150的外侧端面150a取出放到X轴的外侧。 在外部连接部162连接有例如省略图示的电路基板等外部电路的端子 等。
在变压器10的制造中,首先,准备端子台50及150,上述端子台 50及150由绕线架20、第一导线36、第二导线38、磁芯(分割芯) 40a、40b、以及绕线架20分体构成。在端子台50上嵌入成形或粘接 有端子60a、60b。另外,在端子台150上嵌入成形或粘接有端子160a、160b。
接着,将第一线圈部32和第二线圈部34形成于图2所示的绕线 架20的卷绕筒部28的外周。此外,第一线圈部32及第二线圈部34 的形成也可以使用自动卷绕机进行。另外,导线36及38可以由单线 构成,也可以由绞线构成,还可以由绝缘包覆导线构成。另外,各导线36及38可以为多个导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36的外径可 以与第二导线38的外径相同,也可以与其不同,例如在
Figure BDA0002338012550000161
范围内。
如图8所示,一方的第一引线部36a及36b分别通过台连接部22 的引线通过槽22e、22e而被向Z轴的上方提起,在该状态下,将端子 台50从X轴方向滑动式安装于台连接部22。
此时,各引线部36a、36b沿着图4A所示的槽宽Y1的引线通过 槽22e向Z轴上方立起,因此,在将端子台50安装于台连接部22时, 不会发生绝缘壁22b的内侧端部52f干扰引线36a、36b,对引线部36a、 36b的损害也小。此外,端子台150也与端子台50同样安装于台连接 部122,各引线部38a、38b同样与端子160a、160b连接。
接着,使各引线部36a、36b分别通过端子台50的引线引导通路 52d、52d,将各引线部36a、36b的前端与端子60a、60b的引线连接 部61连接。在其前后,如图2所示,从芯脚用贯通孔26的Z轴方向 的上下插入在Y轴方向上分离的一对分割芯42a、42a的中脚部46a和 在Y轴方向上分离的一对分割芯42b、42b的中脚部46b。
接着,根据需要,将变压器10收纳于壳体(未图示),并以灌封 树脂(封装树脂)加以灌封。作为灌封树脂,在注入后也由软质硅树 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构成,灌封树脂的纵向模数优选为0.1~ 100MPa。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端子台50及150与绕线架20分体 构成,安装于绕线架20。因此,在端子台50的规格发生变更的情况下, 仅将安装于绕线架20的端子台50或150置换为切合其规格的端子台 即可,无需重新制作绕线架20整体。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与端子 台50或150的规格变更灵活地对应且设计自由度高的变压器10。
另外,可以将绕线架20和端子台50或150分开成形,能够使用 适用于它们的材料进行成形。例如,通过使用导热性高的材料对绕线 架20进行成形,可得到导热性优异的变压器10。另外,通过使填料包 含于构成绕线架20的材料中,可得到强度优异的绕线架20,能够提高 变压器10的强度。另外,通过成形性优异的材料对端子台50或150 进行成形,由此,即使对由复杂的形状构成的端子台50或150也可以 提高尺寸精度,能够对变压器10的小型化作出贡献。
另外,在对绕线架20进行成形时,无需使用考虑了端子台50或 150的规格的模具,可以使用切合绕线架20的规格的模具。因此,与 对端子台50或150一体化的绕线架进行成形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模 具的结构,制造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线架20具有可以与端子台50或150 连接的台连接部22或122。因为设为这种结构,所以能够容易地将端 子台50或150经由台连接部22或122安装于绕线架2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端子台50或150从大致垂直于绕 线架20的卷绕轴(Z轴)的方向(X轴方向)安装于绕线架20的台连 接部22或122。因此,容易将在端子台50或150具备的端子60a、60b、 160a、160b的引线连接部61、161及外部连接部62、162的Z轴方向的高度位置相对于绕线架20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其结果,引线部36a、 36b、38a、38b向端子60a、60b、160a、160b的连接变得容易。另外, 对与变压器10的端子60a、60b、160a、160b的外部连接部62、162 连接的外部端子的定位变得容易。也进一步对变压器10的低高度化作 出贡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10中,如图5A所示,在端子台50、 150上形成有将图2所示的一对引线部36a、36b、38a、38b向从中央 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52d、152d。因此,分别与引线 部36a、36b或38a、38b的前端连接的端子60a、60b或160a、160b彼此分离,提高了它们的绝缘性。另外,容易将与引线部36a、36b或 38a、38b的前端连接的端子60a、60b或160a、160b配置于远离线圈 部30的位置。而且,端子台50、150和绕线架20的连接也变得容易, 容易实现变压器10的低高度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台连接部22、122具备分别与形成于 端子台50、150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合槽54、154卡合的卡合 片22f、122f。通过将卡合片22f、122f以嵌入式安装于卡合槽54、154, 使得端子台50、150和绕线架20的接合作业也变得容易,同时,使得 对端子台50、15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绕线架20的定位也变得容易。另 外,能够将端子台50、150与台连接部22、122牢固地连接。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及图4C所示,卡合片22f、122f 的副片22i、122i的厚度比主片22h、122h薄。因此,卡合片22f、122f 和卡合槽54、154的卡合(嵌合)更加牢固,定位精度也进一步得以 提高。
而且,主片22h、122h向比副片22i、122i靠端子台50或150的 方向突出。另外,在副槽54b、154b形成有副片22i、122i的突出前端 抵接的止动壁56a、156a。通过这样构成,可以将端子台50、150与台 连接部22、122比较牢固地连接,还提高了它们的定位精度。特别是,提高了旋转方向的定位,也能够减少它们的抖动。
而且,副槽54b、154b形成于在端子台50、150的背面具备的钩 形状的突起56、156。止动壁56a、156a也形成于该突起56、156。通 过形成有该副槽54b、154b的突起56、156,容易将副片22i、122i固 定并保持,强化了卡合片22f、122f和卡合槽54、154的卡合(嵌合)。
而且,另外,主槽54a、154a以与副槽54b、154b连续的方式形 成于端子台50、150的背面,在副槽54b、154b的相反侧的侧部,构 成主槽54a、154a的侧壁面的引导凸部58、158形成于端子台50、150 的背面。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容易地将卡合片22f、122f插入卡合槽 54、154,端子台50、150相对于绕线架20的安装变得容易,同时它 们的固定得以强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片22h、122h的突出前端部和副片22i、 122i的突出前端部以台阶22j、122j为界大致平行地形成。通过这样构 成,能够容易地将卡合片22f、122f插入卡合槽54、154,使得端子台 50、150相对于绕线架20的安装变得容易,同时它们的固定也得以强 化。另外,定位精度也得以提高。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任一副片122i的突出前 端部相对于副片122i的突出方向倾斜地成形。另外,该副片122i的前 端面抵接的止动壁156a也同样倾斜。通过这样构成,特别提高了端子 台50、150相对于绕线架20的围绕Z轴的旋转方向的定位精度,也能 够防止端子台50、150相对于绕线架20的抖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在各引线引导通路52d、152d的绕线架20的中心侧,在端子台50、150上具备绝缘壁52b、152b。 在图5A所示的引线贯通槽52e、152e和引线引导通路52d、152d的边 界,绝缘壁52b、152b的内侧端部52f、152f朝向引线绝缘凸部52c、152c突出,使引线贯通槽52e、152e的入口侧槽宽变窄。
通过这样构成,提高了图1A所示的引线部36a、36b、38a、38b 和芯部40a的绝缘。另外,图5A所示的引线贯通槽52e、152e的入口 侧槽宽在图2所示的引线部36a、36b、38a、38b通过的位置比图4A 所示的引线通过槽22e、122e的基端侧槽宽Y1宽。通过这样构成,即 使引线贯通槽52e、152e的入口侧槽宽变窄,也能够在将端子台50、 150安装于绕线架20时有效地防止引线部36a、36b、38a、38b干扰端 子台50、150。
另外,台连接部22、122的X轴方向的突出前端面具有与端子部 50、150的绕线架相反侧的外侧端面50a、150a大致为平齐面(无面差) 的部分,未从外侧端面50a、150a向X轴方向冲出。通过这样构成, 能够实现变压器10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将端子台50、150与台连接部 22、122牢固地连结。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 行各种改变。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针对变压器的应用例进行了说 明,但本发明除变压器外,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线圈装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分割芯即E芯-E芯的组合构 成磁芯,但也可以通过E芯-I芯的组合对磁芯进行组装。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端子台50和端子台150拆卸自由地 安装于绕线架20,但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进行固定。另外,在上述的 实施方式中,端子台50和端子台150与设置于绕线架20的X轴方向 的两侧的台连接部22、122连接,但也可以将端子台50和端子台150 组合而一体化,同时将台连接部22和台连接部122一体化。即,仅在 绕线架20的X轴方向的一侧设置将台连接部22和台连接部122一体 化的台连接部,因此,也可以安装将端子台50和端子台150组合而一 体化的端子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端子台50、150作为引线配设 台,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将端子直接安装于端子台50、150。例如, 端子台50、150可以仅作为用于将引线部36a、36b、38a、38b引出的 引线配设台发挥作用,也可以将端子安装于引线部36a、36b、38a、38b 的前端。
标记说明
10 变压器
20 绕线架
22、122 台连接部
22a、122a 基部
22b、122b 绝缘壁
22c、122c 中央支承片
22d、122d 辅助支承片
22e、122e 引线通过槽
22f、122f 卡合片
22g、122g 中间槽
22h、122h 主片
22i、122i 副片
22j、122j 台阶
22k、122k 钩用槽
24 绕线架主体
26 芯脚用贯通孔
27 分离用凸部
28 卷绕筒部
28a、28b 端部隔壁凸缘
30 线圈部
32 第一线圈部
34 第二线圈部
36 第一导线
36a、36b 第一引线部
38 第二导线
38a、38b 第二引线部
40a、40b 磁芯
42a、42b 分割芯
44a、44b 基部
46a、46b 中脚部
48a、48b 侧脚部
50、150 端子台(引线配设台)
50a、150a 外侧端面
50b、150b 内侧端面
52a、152a 基板
52b、152b 绝缘壁
52c、152c 引线绝缘凸部
52d、152d 引线引导通路
52e、152e 引线贯通槽
52f、152f 内侧端部
52k、152k 钩部
54、154 卡合槽
54a、154a 主槽
54b、154b 副槽
56、156 突起
56a、156a 止动壁
56b、156b 横壁
56c、156c 卡合壁
58、158 引导凸部
60a、60b、160a、160b 端子
61、161 引线连接部
62、162 外部连接部

Claims (16)

1.一种线圈装置,包括:
绕线架,在其上卷绕有构成线圈部的导线;和
引线配设台,其将所述导线的一对引线部引出,
该线圈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配设台与所述绕线架分体构成,从大致垂直于所述绕线架的卷绕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绕线架的台连接部,
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形成有将所述一对引线部向从中央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引线引导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连接部具备分别与形成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卡合片具有主片和与该主片连续形成的副片,
所述卡合片插入的所述卡合槽具有插入所述主片的主槽和插入所述副片的副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片的厚度比所述主片的厚度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片具有向着比所述副片靠所述引线配设台的方向突出的部分,
在所述副槽形成有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抵接的止动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槽形成为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具备的钩形状的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槽以与所述副槽连续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
在所述副槽的相反侧的侧部,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形成有构成所述主槽的侧壁面的引导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片的突出前端部和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部以台阶为界大致平行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片的突出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副片的突出方向倾斜地成形。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连接部,在一对所述卡合片之间具备配置于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背面的中央支承片和配置于该中央支承片的两侧的一对辅助支承片,
在所述台连接部,在所述中央支承片和一对所述辅助支承片之间形成有一对引线通过槽,
所述台连接部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所述引线通过槽的基端侧槽宽为构成所述引线部的导线的线径同等以上,且所述导线的线径的1.5倍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在与所述中央支承片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朝向所述绕线架的中心突出的引线绝缘凸部,
在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的两侧,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形成有分别与一对所述引线通过槽连通的引线贯通槽,
在所述引线部通过的位置,所述引线贯通槽的槽宽比所述引线通过槽的所述基端侧槽宽的槽宽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的前端部形成有与在所述台连接部具备的钩用槽卡合的钩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配设台的表面形成有将从所述引线贯通槽引出的一对所述引线部向与所述引线绝缘凸部彼此分离的方向引导的一对所述引线引导通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所述引线引导通路的所述绕线架的中心侧,在所述引线配设台上具备绝缘壁,
在所述引线贯通槽和所述引线引导通路的边界,所述绝缘壁的内侧端部朝向所述引线绝缘凸部突出,使所述引线贯通槽的入口侧槽宽变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贯通槽的入口侧槽宽在所述引线部通过的位置比所述引线通过槽的所述基端侧槽宽宽。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连接部的突出前端面具有与所述引线配设部的绕线架相反侧端面大致平齐面的部分,未从所述绕线架相反侧端面冲出。
CN201911364357.7A 2018-12-28 2019-12-26 线圈装置 Active CN111383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8215 2018-12-28
JP2018248215A JP7119998B2 (ja) 2018-12-28 2018-12-28 コイ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3824A true CN111383824A (zh) 2020-07-07
CN111383824B CN111383824B (zh) 2023-05-30

Family

ID=7121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4357.7A Active CN111383824B (zh) 2018-12-28 2019-12-26 线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9998B2 (zh)
CN (1) CN111383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39708B2 (ja) 2020-09-11 2024-02-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92322U (zh) * 1977-12-14 1979-06-29
JPH10125545A (ja) * 1996-10-24 1998-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3059728A (ja) * 2001-08-08 2003-02-28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コイルボビン
JP2009252791A (ja) * 2008-04-01 2009-10-2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US20130169400A1 (en) * 2011-12-28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ransformer and power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2013254890A (ja) * 2012-06-08 2013-12-1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16139744A (ja) * 2015-01-28 2016-08-0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2018101749A (ja) * 2016-12-21 2018-06-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3614Y2 (zh) * 1975-05-08 1980-08-09
JPS6317224Y2 (zh) * 1981-01-08 1988-05-16
JPS5877010U (ja) * 1981-11-17 1983-05-24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変成器
JPH0614442Y2 (ja) * 1990-07-05 1994-04-13 相原電機株式会社 変圧器用の端子付きコイルボビン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92322U (zh) * 1977-12-14 1979-06-29
JPH10125545A (ja) * 1996-10-24 1998-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3059728A (ja) * 2001-08-08 2003-02-28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コイルボビン
JP2009252791A (ja) * 2008-04-01 2009-10-2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US20130169400A1 (en) * 2011-12-28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ransformer and power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2013254890A (ja) * 2012-06-08 2013-12-1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16139744A (ja) * 2015-01-28 2016-08-0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2018101749A (ja) * 2016-12-21 2018-06-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3824B (zh) 2023-05-30
JP2020107853A (ja) 2020-07-09
JP7119998B2 (ja) 2022-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9271B2 (en) Current transformer
JP7069763B2 (ja) コイル装置
CN108231378B (zh) 线圈装置
CN109841392B (zh) 线圈装置
US8031040B1 (en) Magnetic component having a bobbin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winding
US8791786B2 (en) Coil device
JP7238440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09473255B (zh) 线圈装置
KR20140003131A (ko) 코일 부품과 그 실장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JP2005340680A (ja) トランス
JP4586879B2 (ja) コイル部品
JP2017188595A (ja) 小型トランス
CN112151232B (zh) 电感器
CN111383824B (zh) 线圈装置
JP2008235807A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2008147265A (ja) コイル部品
CN111383827B (zh) 线圈装置
CN111383828B (zh) 线圈装置
CN108242326B (zh) 变压器和绕线管
JP2010021479A (ja) トランス
CN109427470B (zh) 线圈装置
JP7091678B2 (ja) コイル装置
JP2012089791A (ja) トロイダル型コイル
JP7385173B2 (ja) コイル装置
JP2019067926A (ja) トラン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