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6980A - 车架前端结构与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架前端结构与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6980A
CN111376980A CN201811645898.2A CN201811645898A CN111376980A CN 111376980 A CN111376980 A CN 111376980A CN 201811645898 A CN201811645898 A CN 201811645898A CN 111376980 A CN111376980 A CN 111376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frame
bracket
shock absorber
en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58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6980B (zh
Inventor
孙志伟
孙印飞
陈康成
赵征
田秀梅
张帅
李楠
秦可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58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6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6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6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6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6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5Front-end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前端结构与电动汽车,本发明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以及前减震器塔总成、水箱安装总成、前横梁、前防撞梁总成、前悬架安装总成,以及前电机安装总成和悬置总成。本发明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通过将两个电机安装支架设于两侧的纵梁上,从而可因电机于电机安装支架上的安装,而使得电机壳体起到横梁的作用,而可省去现有技术中部分横梁的设置,不仅可减轻车架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保证车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而可使得本车架前端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车架前端结构与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前端结构。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架前端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车架通常同时具有纵梁和横梁,且通常将电机装设于车架横梁上,从而导致车架整体重量较大,不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导致电动汽车的能耗较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架前端结构,以减轻车架重量而利于轻量化设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架前端结构,包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所述车架前端结构还包括:
前减震器塔总成,包括相对布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的两个前减震器塔;
水箱安装总成,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前端的安装框架,且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与两侧的纵梁相连,并于所述安装框架上设有水箱安装点;
前横梁,靠近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纵梁之间;
前防撞梁总成,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的端部;
前悬架安装总成,为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分别设置的两组,且所述前悬架安装总成至少包括有摆臂安装部;
前电机安装总成,包括相对的设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的两个电机安装支架;
悬置总成,包括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安装支架,并于各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中装设有悬置。
进一步的,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前减震器加强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前减震器塔包括减震器塔本体,所述减震器塔本体具有由截面呈“U”字形的第一主体、与固连于所述第一主体顶端的第二主体构成的本体支架,以及罩扣于所述本体支架顶部的安装支架;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间围构形成有通孔,并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底端形成有半轴通道,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间固连,并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构造有与所述通孔贯通的减震器过孔、和位于所述减震器过孔一侧的减震器安装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本体支架内嵌装有本体加强支架,所述本体加强支架与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固连,并于所述本体加强支架上对应于所述减震器过孔设有加强支架过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主体的敞口处固连有本体支架加强板,所述本体支架加强板沿所述第一主体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对应于所述半轴通道,于所述本体支架加强板上构造有半轴过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减震器加强支架包括对应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分别设置的两个连接体,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侧的所述连接体之间的连接梁;各所述连接体固连于对应侧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于各所述连接体上形成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减震器过孔贯通布置的连接体过孔。
进一步的,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之间,靠近于所述前减震器塔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横梁。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安装总成还包括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梁分别设置的两个加强梁,且各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顶端的中部,另一端与设置于相应侧的所述纵梁上的前减震器塔相连。
进一步的,于各所述加强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的端部,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由所述安装框架构成与两侧的所述纵梁的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与所述纵梁位于所述安装框架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具有上、下布置的上防撞梁和下防撞梁,所述上防撞梁与所述下防撞梁分别通过上安装支架及下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下安装支架对应于所述车辆纵梁布置,并对应于所述上安装支架、于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车辆纵梁之间设有具有溃缩梁的传力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支架为吸能盒。
进一步的,所述下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连接板,以及一端固连于所述连接板上的连接支架,所述下防撞梁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车辆纵梁布置的第一支架,以及靠近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连、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向所述下防撞梁的端部一侧外倾设置的第二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梁的一端对应于所述上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传力结构还具有与所述溃缩梁的另一端相连的所述前减震器塔,以及相对于所述溃缩梁、位于所述前减震器塔另一侧的其一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且该悬置安装支架与所述前减震器塔及所述车辆纵梁分别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前减震器塔内,对应于两侧的所述溃缩梁与所述悬置安装座设有传力加强梁。
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梁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下安装件的下安装腔,各所述纵梁与相应侧的所述下安装件相连,各所述下安装件通过穿设该下安装件及所述下安装腔底部设置的连接件与所述下防撞梁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于两侧的所述下安装腔的上方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上安装件的上安装腔,各所述溃缩梁与相应侧的所述上安装件相连,各所述上安装件通过穿设该上安装件及所述上安装腔底部设置的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防撞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梁包括梁本体,于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至少有部分长度中的所述梁本体的横截面具有呈多边形的孔体,所述孔体为相连为一列的至少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梁本体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外板体和内板体构成,并于所述外板体和所述内板体上分别弯折构造有凹槽,所述孔体由所述外板体与所述内板体对应布置的凹槽围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梁包括梁本体,并沿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构造有间隔布置的若干溃缩槽/溃缩孔。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安装部包括分别固连于所述纵梁上的前下摆臂安装支架与后下摆臂安装支架,且于所述前下摆臂安装支架上集成有稳定杆安装位。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安装支架固连于其一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的,相邻于所述前横梁,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底护板。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包括压装于所述悬置安装支架中的外套管,及穿设于所述外套管中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由设于两者之间的橡胶衬套固连于一起,且所述内套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套管外设置;还包括扣置于所述内套管一端的垫片,以及穿设该垫片与所述内套管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的螺头卡置于所述垫片一侧,且所述螺杆的杆身由所述内套管中伸出,并于所述垫片和所述内套管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垫片相对于所述内套管转动的限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内套管的靠近于所述垫片一端的限位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垫片上、并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中的限位凸起;且沿至靠近于所述垫片的一端,所述内套管的内径渐小设置,所述限位槽为沿所述内套管的径向内凹成型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通过将两个电机安装支架设于两侧的纵梁上,从而可因电机于电机安装支架上的安装,而使得电机壳体起到横梁的作用,而可省去现有技术中部分横梁的设置,不仅可减轻车架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保证车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而可使得本车架前端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具有如上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电动汽车,通过采用上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可降低车架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可使车架具有较好的横向强度和刚度,从而可使得本电动汽车具有较好的侧碰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前减震器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前减震器塔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本体支架与传力加强支架的连接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本体支架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本体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传力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传力加强支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前减震器塔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水箱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水箱安装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水箱安装结构于车辆上的安装状态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水箱安装结构于车辆上另一视角下的安装状态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下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上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双防撞梁结构于车辆上的装配状态;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上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上防撞梁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上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下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前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下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下安装支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溃缩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溃缩梁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外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内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溃缩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悬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外套管与内套管的连接状态图;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垫片及垫圈的装配状态图;
图4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螺杆与垫片及垫圈的装配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纵梁,2-前下摆臂安装支架;
3-前减震器塔,301-第一主体,3011-半轴通道,302-第二主体,3021-弯折边,303-本体支架加强板,3031-半轴过孔,3032-缺口,304-安装支架,3041-减震器过孔,3042-减震器安装孔,305-本体加强支架,306-传力加强支架,3061-凸起部,3062-凹入部;
4-前上摆臂安装支架;
5-水箱安装总成,501-安装框架,5011-框架主体,5012-加强杆,502-加强梁,503-下安装腔,504-下安装件,505-上安装腔,506-上安装件;
6-前防撞梁;
601-上防撞梁,602-上安装支架;
603-下防撞梁,6031-前板体,6032-后板体,6033-透孔,6034-环形凸起;
604-下安装支架,6041-第一支架,6042-第二支架,6043-连接板,6044-连接螺栓;
605-溃缩梁,6051-外板体,6052-内板体,6053-孔体,6054-连接腔,6055-凹槽,6056-焊接翻边;
7-前减震器加强支架,701-连接梁,7011-连接孔,702-连接体,7021-连接体过孔,7022-连接体安装过孔,7023-安装孔,7024-连接槽;
8-悬置安装支架,9-电机安装支架,10-底护板,11-支撑梁;
12-悬置,1201-外套管,1202-橡胶衬套,1203-内套管,12031-限位槽,1204-螺杆,1205-垫片,12051-限位凸起,12052-工艺孔,1206-垫圈;
13-前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架前端结构,如图1至图5中所示,在其整体结构上,主要包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1,以及前减震器塔总成、水箱安装总成5、前横梁13、前防撞梁6总成、前悬架安装总成,还包括前电机安装总成和悬置总成。其中,前横梁13靠近于水箱安装总成5,连接在两侧的纵梁1之间,另外,相邻于前横梁13,于两侧的纵梁1之间连接有底护板10。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前悬架安装总成为于两侧的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两组,且前悬架安装总成包括有摆臂安装部。且摆臂安装部具体包括分别固连于纵梁1上的前上摆臂安装支架4与前下摆臂安装支架2,并于前上摆臂安装支架4和后下摆臂安装支架2上分别构造有可与摆臂铰接相连的铰接孔,此外,于前上摆臂安装支架4上还集成有稳定杆的安装位。前述的悬置总成包括于两侧的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若干具有安装孔703的悬置安装支架8,并于各悬置安装支架8中装设有悬置12。而前电机安装总成则包括相对的设置于两侧的纵梁1上的两个电机安装支架9,由此可由电机于两个电机安装支架9上的安装,而构成电机与两纵梁1间的连接,从而可使得电机起到横梁的作用。且如图1和图2中所示,电机安装支架9固连于靠近前减震器塔总成的悬置安装支架8上。
具体而言,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前减震器塔总成包括相对布置于两侧的纵梁1上的两个前减震器塔3。该前减震器塔3包括减震器塔本体,如图6和图7中所示,该减震器塔本体在整体结构上,主要包括与纵梁1固连的本体支架,罩扣于本体支架顶部的安装支架304,以及设于本体支架内侧的传力加强支架30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前减震器塔3内设置传力加强支架306,不仅可提高前减震器塔3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构成车辆前部所受的碰撞力向车辆后部的传递,从而可有效减轻车辆碰撞受到的损伤。
由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本体支架由第一主体301和固连于第一主体301顶端的第二主体302构成,且于第一主体301和第二主体302间围构形成有通孔,前述的安装支架304具体与第一主体301和第二主体302间构成固连。其中,第一主体301的结构由图9中所示,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并尽最大限度地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例的第一主体301的截面被构造成“U”字形结构,且于第一主体301的两侧边及底边处分别形成有外翻边。另外,基于前减震器塔3的使用性能,于第一主体301的底端形成有半轴通道。
第二主体302的结构由图10中所示,其截面大致被构造成“C”字形,且为了提高结构强度,于第二主体302的边缘处也构造有外翻边,第一主体301和第二主体302即经由分别构造于两者边缘处的翻边固连于一起,以此可提高本体支架的结构强度。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于第二主体302的底端构造有向背离第一主体301一侧延伸的弯折边3021。
仍由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本体支架的结构强度,于第一主体301的敞口处固连有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且该本体支架加强板303的顶部沉入第一主体301内部设置,以在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与第二主体302之间形成供减震器通过的通道。其中,本体支架加强板303的结构由图11中所示,其整体被构造成弯折状,并沿第一主体30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对应于半轴通道,于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上构造有半轴过孔3031。
此外,为了便于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与第一主体301间的固连,对应于第一主体301上的翻边,于本体支架加强板303的两相对边缘处也构造有外翻边,以可搭接固连于第一主体301的翻边上,而构成第一主体301与第二主体302之间的固连。与此同时,通过在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上设置翻边也可提高其结构强度,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前减震器塔3的结构强度。另外,由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本体支架加强板303的底端相对于第一主体301外伸设置,由此可便于该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与纵梁1固连,而可进一步提高前减震器塔3的安装强度。此时,为了防止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与固连于纵梁1上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如图11中所示,于本体支架加强板303的外伸端设有以避让其他部件的缺口3032。
前述的安装支架304的结构结合图6和图12中所示,其整体被构造成圆台形的筒状结构,于安装支架304的顶部构造有与通孔贯通的减震器过孔3041,以及位于减震器过孔3041一侧的减震器安装部。且基于现有减震器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减震器过孔3041大致被构造成圆孔,并于该圆孔上构造有沿其周向间隔布置、且沿圆孔的径向外凸设置的三个凹口。另外,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减震器安装部具体采用于减震器过孔3041一侧设置的减震器安装孔3042。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减震器安装孔3042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以提高减震器的安装效果。且为了便于安装,其一减震器安装孔3042被进一步构造成长形孔。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器于前减震器塔3上的安装效果,由图6和图7中所示,于本体支架内嵌装有本体加强支架305,且本体加强支架305与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分别固连。其中,该本体加强支架305的结构与安装支架304的结构类似,其整体也被构造成圆台形的筒状结构,对应于上述的减震器过孔3041,于本体加强支架305上也设有加强支架过孔,且该加强支架过孔随形于减震器过孔3041设置。与此同时,对应于减震器安装孔3042,于本体加强支架305上也设有加强支架安装过孔。
如图8中所示,前述的传力加强支架306具体位于半轴通道的上方,并沿纵梁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为了提高使用效果,该传力加强支架306至少与第一主体301的两侧内侧壁固连于一起,以提高传力加强支架306与第一主体301间的连接牢固性。结合图13和图14中所示,为了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传力加强支架306的截面被构造成具有交替设置的凸起部3061与凹入部3062,如此设置,不仅可提高传力加强支架306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提高传力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凸起部3061与凹入部3062平行设置,并均沿纵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此可进一步提高碰撞力沿纵梁1的传递效果。此外,为了便于传力加强支架306与第一主体301间的固连,于传力加强支架306的边缘处形成有翻边,该传力加强支架306即通过形成于自身边缘的翻边与第一主体301的内侧壁固连。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使用效果,如图1和图2中所示,于两侧的前减震器塔3之间,靠近于前减震器塔3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横梁,并于两者的顶部之间还连接有前减震器加强支架7。其中,如图15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前减震器塔3加强支架包括对应于两侧的前减震器塔3分别设置的两个连接体702,以及连接于两侧的连接体702之间的连接梁701,其中,各连接体702固连于对应侧的前减震器塔3上。
本实施例的连接梁701的结构如图16中所示,其整体被构造成长条状,且为了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例的连接梁701具体由型材制成。且基于6两侧前减震器塔3的对称设置,连接梁701具体采用具有规则截面的型材制成,如此可使得前减震器塔3加强支架于两侧前减震器塔3上分配均衡的连接力。另外,为了便于连接梁701与连接体702配合,本实施例的连接梁701的截面被设置为矩形,如此在实际制造时,可直接采用矩形型材制造连接梁701。此外,为了便于连接梁701与连接体702间的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梁701的两端分别构造有连接孔7011。且为了提高连接强度,本实施例的连接孔7011为呈矩形状布置的四个,进一步地,各连接孔7011贯穿连接梁701的两侧设置,由此可使得连接件贯穿连接梁701设置,而能够提高连接梁701与连接体702间的连接效果。
基于两侧前减震器塔3的结构相同,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两个连接体702的结构也基本相同,并具体呈左右对称布置的关系,下文仅以图15状态下所示的右侧的连接体702为例详细说明具体结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连接体702的结构由图17中所示,其整体可由钣金件冲压折弯形成,于连接体702上形成有与相应侧的前减震器塔3上的减震器过孔3041贯通布置的连接体过孔7021,以及对应于减震器安装孔3042,构造于连接体过孔7021一侧的供紧固件穿过的两个通孔。且为了防止连接体702与减震器发生干涉,本实施例的连接体过孔7021与下述的减震器过孔3041随形设置。
除此以外,对应于上述的连接孔7011,由图17中所示,于连接体702上分别设有安装孔703,如此设置,可使得连接梁701的两端分别通过穿设连接孔7011及安装孔703的连接件和连接体702相连,以此可实现连接体702与连接梁701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便于整车装配。仍由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使用效果,尤其是提高前减震器加强支架7的结构强度,于连接体702用于连接连接梁701的部分也即连接的左端形成有可供连接梁701的端部插设的连接槽7024,上述的安装孔703即被构造于连接槽7024处,且安装孔703穿穿该连接槽7024设置,如此设置,可使连接件横穿连接槽7024,从而可提高连接体702与连接梁70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由图18至图2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箱安装总成5主要包括安装框架501和加强梁502;其中,安装框架501固定设置于车架的前端,且安装框架501的底部与车架中两侧的纵梁1相连,并于安装框架501上设有水箱安装点。
且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并降低安装框架501的整体重量,本实施例的安装框架501具体被构造成矩形,并包括中部镂空的框架主体5011,以及于镂空位置设置的加强杆5012。当然,安装框架501除了被构造矩形,其也可被构造为“n”形、“m”形等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轻安装框架501的重量,框架主体5011由嵌套设置的内框架、外框架,以及连接于内框架与外框架之间的多个支撑板构成。另外,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水箱安装点具体为构造于安装框架501上的若干安装孔703。
基于上述安装框架501的具体结构,为了提高水箱安装总成5的结构强度,由图18结合图21中所示,上述的加强梁502具体为对应于两侧的纵梁1设置的两个,且各加强梁502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框架501顶端的中部,其另一端与设置于相应侧的纵梁1上的前减震器塔3相连。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箱安装总成5的强度,于各加强梁50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梁11,且支撑梁11的一端连接于安装框架501的端部,另一端也与对应侧的前减震器塔3相连。
此外,基于现有水箱于车辆中的布置位置,由图20和图2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框架501被设置为构成车架中的前防撞梁6与纵梁1间的连接,且前防撞梁6与纵梁1分置于安装框架501的两相对侧。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安装框架501与防撞梁及纵梁1间的连接,由图19中所示,于框架主体5011上对应于两侧的纵梁1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下安装件504的下安装腔503,各纵梁1与相应侧的下安装件504相连,且各下安装件504通过穿设该下安装件504及下安装腔503底部设置的连接件与防撞梁连接。
下安装件504的具体结构由图22中所示,其包括连接板6043,以及固连于连接板6043一侧的插接筒体,纵梁1即与插接筒体插接固连,而上述的连接件穿设于连接板6043上,由此,通过纵梁1与插接筒体固连,以及连接件依次穿过连接板6043、安装框架501和防撞梁后与螺母等紧固连连接,即可构成防撞梁、安装框架501及纵梁1三者间的连接。其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连接件具体可采用连接螺栓6044。
除此以外,由图19和图21中所示,在框架主体5011上,于两侧的下安装腔503的上方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上安装件506的上安装腔505,并于防撞梁的上方设有第二防撞梁。其中,本实施例的上安装件506的结构与上述下安装件504的结构类似,如图23中所示,其也由连接板6043,以及固连于连接板6043一侧的插接筒体构成。且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具体也可采用连接螺栓6044。
本实施例的前防撞梁6总成固定连接于两侧的纵梁1的端部,并由上述安装框架501构成与两侧的纵梁1的固定连接,且前防撞梁6总成与纵梁1位于安装框架501的相对的两侧。由图24中所示,其包括由安装框架501与车辆纵梁1构成固定连接的上防撞梁601和下防撞梁603,且上防撞梁601与下防撞梁603分别通过上安装支架602及下安装支架604连接于上述安装框架501上,且下安装支架604对应于纵梁1布置,并对应于上安装支架602,于上述的安装框架501和纵梁1之间设有具有溃缩梁605的传力结构。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上防撞梁601的具体结构由图25和图26中所示,其中,为了提高该上防撞梁601的结构稳定性,其横截面具体被构造成“口”字形。基于此结构,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上防撞梁601可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前、后两个板体构成。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上防撞梁601的结构强度,由图26中所示,于上防撞梁601内设有加强板,且加强板沿上防撞梁601长度方向延伸、并随形于上防撞梁601设置。
上述的上安装支架602具体为吸能盒,且其结构如图27中所示,该吸能盒包括与上防撞梁601相固连的盒体,以及相对于上防撞梁601固连于盒体另一端的安装板,并于该安装板上构造有若干供螺栓等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703。
本实施例的下防撞梁603的具体结构由图28中所示,为了提高下防撞梁603的结构强度,其截面具体被设为“口”字形,并具体由图29中所示的前板体6031和图30中所示的后板体6032扣合固连于一起构成。另外,为了提高下防撞梁603的整体美观性,下防撞梁603中部的高度大于两端,且于下防撞梁603的中部设有沿下防撞梁603的宽度方向设置的透孔6033。且为了提高下防撞梁603的溃缩吸能效果,本实施例的透孔6033具体被构造成腰型孔。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下防撞梁603的结构强度,环透孔6033的边沿封闭有连接于两侧的前板体6031和后板体6032之间的筒体。基于此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结合图28及图29和图30中所示,筒体具体由分别一体成型于前板体6031和后板体6032上的环形凸起6034拼接而成。当然,也可将筒体单独制作后,再与前板体6031和后板体6032分别固连也可。
本实施例的下安装支架604的具体结构由图28结合图31和图32中所示,其主要包括连接板6043,以及一端固连于连接板6043上的连接支架,其中,下防撞梁603相对于连接板6043固连于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为了提高连接效果,本实施例的连接板6043具体被构造成梯形,如此设置,可在便于该连接板6043与安装框架501连接的同时,尽可能减轻连接板6043的重量。而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6043除了被构造成梯形,其也可被设为三角形、矩形或圆形等其他结构。
为了提高使用效果,连接支架至少具有平行于车辆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支架6041,以及靠近于连接板6043的一端与第一支架6041固连、另一端相对于第一支架6041向下防撞梁603的端部一侧外倾设置的第二支架6042,如此设置,可使得车辆发生斜碰时,便于碰撞力沿第二支架6042传递至车辆后部,从而可降低车辆损伤。而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加工成本,由图31和图32中所示,连接支架仅由第一支架6041和第二支架6042构成。且为了提高对斜碰力的传递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6041与第二支架6042之间所夹的角度为锐角,且如此设置,也可提高连接支架的结构稳定性而提高连接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6041和第二支架6042的截面均设为“口”字形,以提高第一支架6041和第二支架6042的结构强度,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第一支架6041和第二支架6042的重量而利于整车轻量化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6041和第二支架6042的截面除了设为“口”字形,其也可设为“日”字形、“U”字形等其他结构。
此外,为了便于下安装支架604于车辆上的安装,结合图28和图31中所示,于连接板6043上设有以构成与上述安装框架501连接的连接部。且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连接部具体包括设于连接板6043上的连接孔7011,及穿设于连接孔7011中的螺栓。其中,本实施例的连接孔7011优选设为分布于连接板6043各顶角处的四个,当然,当连接板6043的具体形状改变发生时,连接孔7011的数量也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
为了提高溃缩吸能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溃缩梁605具体包括梁本体,于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至少有部分长度中的梁本体的横截面具有呈多边形的孔体6053,以增加溃缩截面数量而提高溃缩吸能效果。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溃缩效果,孔体6053为相连为一列的至少两个,且各孔体6053为横排或竖排布置。
上述溃缩梁605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33至图35中所示,其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梁本体具体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外板体6051和内板体6052构成,且孔体6053具体为竖排布置的两个,并被设置成六边形。且由图36和图37中所示,为了构造上述的孔体6053,于外板体6051和内板体6052上分别弯折构造有凹槽6055,孔体6053即由外板体6051与内板体6052对应布置的凹槽6055围合而成。另外,通过构造凹槽6055,也能够提高外板体6051和内板体6052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孔体6053除了设置两个,也可设置三个、四个等其他数量。另外,孔体6053除了被构造成六边孔,也可被构造成四边孔、五边孔等其他形状。而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具体设计时,孔体6053优先设计成具有四边孔、六边孔等偶数边的多边孔结构。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溃缩梁605与上述安装框架501间的连接效果,于梁本体的一端形成有供上述上连接件嵌入的连接腔6054。且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如图3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腔6054的横截面被设成单孔状,如此设置,可因适配于连接腔6054而便于上述上安装件506的加工制造,同时,也可便于实现上安装件506与连接腔6054之间的嵌装配合。此外,结合图33及图36和图37中所示,为了提高使用效果,相对于具有连接腔6054的一端,于梁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有外翻布置的焊接翻边6056,如此设置,不仅可便于溃缩梁605与前减震器塔3间的连接,同时,也可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溃缩梁605除了采用上述结构,其也可采用如图38中所示的结构,该结构的溃缩梁605包括梁本体,并沿梁本体的长度方向构造有间隔布置的若干溃缩孔,如此设置,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使得本双防撞梁结构快速传递碰撞力,并可使得溃缩梁605高效溃缩吸能,从而可有效保护行人和车辆。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仍由图38中所示,沿至纵梁1的方向,溃缩孔的尺寸渐小设置,以此可使得溃缩梁605前部分的溃缩力度大于溃缩梁605的后部分,从而可有效减小碰撞力向车辆后部的传递,进而可有效保护车辆的其他部件。此外,值得说明的是,除了采用在溃缩梁605上构造溃缩孔的形式,也可在溃缩梁605上构造溃缩槽,其也可实现溃缩梁605的溃缩吸能效果。
本实施例悬置12的结构如图39和图40中所示,在其整体结构上,主要包括外套管1201,穿于该外套管1201中的内套管1203,还包括扣置于内套管1203一端的垫片1205,穿设该垫片1205和内套管1203设置的螺杆1204,以及设于垫片1205和内套管1203之间的限位机构。其中,由图4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套管1201和内套管1203由设于两者之间的橡胶衬套1202硫化固连于一起,且内套管120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外套管1201设置。如图39中所示,于悬置12装配状态下,螺杆1204的螺头卡置于垫片1205一侧,且螺杆1204的杆身由内套管1203中伸出,以用于与构造于车身上的内螺纹螺接。
本实施例的限位机构主要用于限制垫片1205相对于内套管1203转动,以在悬置12应用于车身与车架连接时,能够提高车身与车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结合图42及图43和图44中所示,基于内套管1203和垫片1205的基本结构,本实施例的限位机构包括形成于内套管1203的靠近于垫片1205一端的限位槽12031,以及设置于垫片1205上、并嵌装于该限位槽12031中的限位凸起12051。其中,为了提高限位凸起12051于限位槽12031中的嵌装稳定性,以进一步提高限位效果,由图4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限位槽12031为沿内套管1203的径向内凹成型于内套管1203的内壁上。
基于上述结构,为了防止因构造限位槽12031而降低内套管1203的结构强度,沿至靠近垫片1205的一端,内套管1203的内径渐小设置,以此可使得内套管1203构造有限位槽12031的一端的壁厚较大。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因设置限位槽12031而对内套管1203结构强度造成的影响,本实施例的限位槽12031具体被构造成图43中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槽,如此设置也可便于下述的限位凸起12051插装于该限位槽12031中。由图4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垫片1205整体被构造成圆环状,且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上述的限位凸起12051由垫片1205自身一体弯折成型,另外,如此设置也可提高限位凸起12051于垫片1205上设置的位置精度,从而可提高限位凸起12051与限位槽12031的配合效果,进而能够提高限位机构的限位效果。除此以外,于垫片1205上还设有工艺孔12052,以具有减重作用。其中,该工艺孔12052具体可为构造于垫片1205上的多个,且其具体形状可采用图44中所示的矩形,也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等其他结构。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机构的限位效果,由图43中所示,限位槽12031具体为对称布置于内套管1203内壁上的两个。相应地,限位凸起12051也为对称设置于垫片1205上的两个。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槽12031除了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也可为沿内套管120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其他数量。相应地,限位凸起12051也应为适配于限位槽12031而构造于垫片1205上的多个。
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悬置12的使用效果,如图45中所示,于螺杆1204的螺头与垫片1205之间夹置有套设于螺杆1204上的垫圈1206,以此不仅可在紧固螺杆1204时,防止对内套管1203造成损伤,同时,也可基于垫圈1206的弹性性能,而在螺杆1204紧固后压紧垫圈1206,从而提高悬置12对车身与车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另外,为了防止灰尘泥土等进入悬置12结构内,由图39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垫片1205的直径大于外套管1201设置。
本实施例的悬置12于悬置12支架上安装时,先将外套管1201过盈压装于车架的安装孔703中,再将垫圈1206及垫片1205依次套设于螺杆1204上,然后再将螺杆1204穿设于内套管1203中,并使得垫片1205上的限位凸起12051卡入内套管1203的限位槽12031中,最后旋紧螺杆1204,以使螺杆1204与车身上的螺纹孔螺接于一起,即可通过悬置12构成车架与车身之间的连接。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通过将两个电机安装支架9设于两侧的纵梁1上,从而可因电机于电机安装支架9上的安装,而使得电机壳体起到横梁的作用,而可省去现有技术中部分横梁的设置,不仅可减轻车架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保证车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而可使得本车架前端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架,该车架具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动汽车,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可降低车架的整体重量,而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也可使车架具有较好的横向强度和刚度,从而可使得本电动汽车具有较好的侧碰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车架前端结构,包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端结构还包括:
前减震器塔(3)总成,包括相对布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的两个前减震器塔(3);
水箱安装总成(5),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前端的安装框架(501),且所述安装框架(501)的底部与两侧的纵梁(1)相连,并于所述安装框架(501)上设有水箱安装点;
前横梁(13),靠近于所述安装框架(501),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纵梁(1)之间;
前防撞梁(6)总成,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的端部;
前悬架安装总成,为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两组,且所述前悬架安装总成至少包括有摆臂安装部;
前电机安装总成,包括相对的设置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的两个电机安装支架(9);
悬置总成,包括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上分别设置的若干悬置(12)安装支架(8),并于各所述悬置(12)安装支架(8)中装设有悬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前减震器加强支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塔(3)包括减震器塔本体,所述减震器塔本体具有由截面呈“U”字形的第一主体(301)、与固连于所述第一主体(301)顶端的第二主体(302)构成的本体支架,以及罩扣于所述本体支架顶部的安装支架(304);于所述第一主体(301)和所述第二主体(302)间围构形成有通孔,并于所述第一主体(301)的底端形成有半轴通道,所述安装支架(304)与所述第一主体(301)和所述第二主体(302)间固连,并于所述安装支架(304)上构造有与所述通孔贯通的减震器过孔(3041)、和位于所述减震器过孔(3041)一侧的减震器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本体支架内嵌装有本体加强支架(305),所述本体加强支架(305)与所述第一主体(301)及所述第二主体(302)分别固连,并于所述本体加强支架(305)上对应于所述减震器过孔(3041)设有加强支架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主体(301)的敞口处固连有本体支架加强板(303),所述本体支架加强板(303)沿所述第一主体(301)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对应于所述半轴通道,于所述本体支架加强板(303)上构造有半轴过孔(30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器加强支架(7)包括对应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分别设置的两个连接体(702),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侧的所述连接体(702)之间的连接梁(701);各所述连接体(702)固连于对应侧的所述安装支架(304)上,并于各所述连接体(702)上形成有与相应侧的所述减震器过孔(3041)贯通布置的连接体过孔(70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于两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之间,靠近于所述前减震器塔(3)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横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安装总成(5)还包括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分别设置的两个加强梁(502),且各所述加强梁(50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501)顶端的中部,另一端与设置于相应侧的所述纵梁(1)上的前减震器塔(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加强梁(50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梁(11),所述支撑梁(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501)的端部,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6)总成由所述安装框架(501)构成与两侧的所述纵梁(1)的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6)总成与所述纵梁(1)位于所述安装框架(501)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前防撞梁(6)总成具有上、下布置的上防撞梁(601)和下防撞梁(603),所述上防撞梁(601)与所述下防撞梁(603)分别通过上安装支架(602)及下安装支架(604)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501)上,所述下安装支架(604)对应于所述车辆纵梁(1)布置,并对应于所述上安装支架(602)、于所述安装框架(501)和所述车辆纵梁(1)之间设有具有溃缩梁(605)的传力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支架(602)为吸能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支架(604)包括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连接板(6043),以及一端固连于所述连接板(6043)上的连接支架,所述下防撞梁(603)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车辆纵梁(1)布置的第一支架(6041),以及靠近于所述连接板(60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6041)固连、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6041)向所述下防撞梁(603)的端部一侧外倾设置的第二支架(6042)。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梁(605)的一端对应于所述上安装支架(602)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501)上;所述传力结构还具有与所述溃缩梁(605)的另一端相连的所述前减震器塔(3),以及相对于所述溃缩梁(605)、位于所述前减震器塔(3)另一侧的其一所述悬置(12)安装支架(8),且该悬置(12)安装支架(8)与所述前减震器塔(3)及所述车辆纵梁(1)分别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前减震器塔(3)内,对应于两侧的所述溃缩梁(605)与所述悬置(12)安装座设有传力加强梁(50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安装框架(501)上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下安装件(504)的下安装腔(503),各所述纵梁(1)与相应侧的所述下安装件(504)相连,各所述下安装件(504)通过穿设该下安装件(504)及所述下安装腔(503)底部设置的连接件与所述下防撞梁(603)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框架(501)上,于两侧的所述下安装腔(503)的上方分别形成有以容置上安装件(506)的上安装腔(505),各所述溃缩梁(605)与相应侧的所述上安装件(506)相连,各所述上安装件(506)通过穿设该上安装件(506)及所述上安装腔(505)底部设置的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防撞梁(601)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梁(605)包括梁本体,于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至少有部分长度中的所述梁本体的横截面具有呈多边形的孔体(6053),所述孔体(6053)为相连为一列的至少两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外板体(6051)和内板体(6052)构成,并于所述外板体(6051)和所述内板体(6052)上分别弯折构造有凹槽(6055),所述孔体(6053)由所述外板体(6051)与所述内板体(6052)对应布置的凹槽(6055)围合而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梁(605)包括梁本体,并沿所述梁本体的长度方向构造有间隔布置的若干溃缩槽/溃缩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安装部包括分别固连于所述纵梁(1)上的前下摆臂安装支架(4)与后下摆臂安装支架(2),且于所述前下摆臂安装支架(4)上集成有稳定杆安装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支架(9)固连于其一所述悬置(12)安装支架(8)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于所述前横梁(13),于两侧的所述纵梁(1)之间连接有底护板(10)。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12)包括压装于所述悬置(12)安装支架(8)中的外套管(1201),及穿设于所述外套管(1201)中的内套管(1203),所述外套管(1201)和所述内套管(1203)由设于两者之间的橡胶衬套(1202)固连于一起,且所述内套管(120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外套管(1201)外设置;还包括扣置于所述内套管(1203)一端的垫片(1205),以及穿设该垫片(1205)与所述内套管(1203)设置的螺杆(1204),所述螺杆(1204)的螺头卡置于所述垫片(1205)一侧,且所述螺杆(1204)的杆身由所述内套管(1203)中伸出,并于所述垫片(1205)和所述内套管(1203)之间设有限制所述垫片(1205)相对于所述内套管(1203)转动的限位机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内套管(1203)的靠近于所述垫片(1205)一端的限位槽(12031),以及设置于所述垫片(1205)上、并嵌设于所述限位槽(12031)中的限位凸起(12051);且沿至靠近于所述垫片(1205)的一端,所述内套管(1203)的内径渐小设置,所述限位槽(12031)为沿所述内套管(1203)的径向内凹成型于所述内套管(1203)的内壁上。
25.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前端结构。
CN201811645898.2A 2018-12-30 2018-12-30 电动汽车 Active CN111376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5898.2A CN111376980B (zh) 2018-12-30 2018-12-30 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5898.2A CN111376980B (zh) 2018-12-30 2018-12-30 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6980A true CN111376980A (zh) 2020-07-07
CN111376980B CN111376980B (zh) 2021-12-10

Family

ID=71214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5898.2A Active CN111376980B (zh) 2018-12-30 2018-12-30 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69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5993A (zh) * 2022-01-21 2022-05-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安装支架及车辆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109A (zh) * 2011-10-11 2013-04-17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CN103231738A (zh) * 2013-04-28 2013-08-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汽车
CN203844836U (zh) * 2014-03-20 2014-09-24 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 面包车车架总成
CN104837715A (zh) * 2012-12-07 2015-08-12 宝马股份公司 车身前端
CN205098300U (zh) * 2015-11-03 2016-03-23 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
US20170051780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Termax Corporation Fastener Clip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Seal
CN206297615U (zh) * 2016-12-28 2017-07-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铝合金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CN206317891U (zh) * 2016-04-28 2017-07-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室的加强单元
CN206826384U (zh) * 2017-04-26 2018-01-0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纯电动汽车新能源部件的机舱布置结构
CN207129001U (zh) * 2017-09-08 2018-03-2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车身悬置总成及汽车
WO2018061475A1 (ja) * 2016-09-29 2018-04-0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207631346U (zh) * 2017-12-25 2018-07-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前端框架
CN207773263U (zh) * 2018-01-30 2018-08-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
CN109080704A (zh) * 2018-08-08 2018-12-25 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悬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109A (zh) * 2011-10-11 2013-04-17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CN104837715A (zh) * 2012-12-07 2015-08-12 宝马股份公司 车身前端
CN103231738A (zh) * 2013-04-28 2013-08-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汽车
CN203844836U (zh) * 2014-03-20 2014-09-24 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 面包车车架总成
US20170051780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Termax Corporation Fastener Clip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Seal
CN205098300U (zh) * 2015-11-03 2016-03-23 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
CN206317891U (zh) * 2016-04-28 2017-07-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室的加强单元
WO2018061475A1 (ja) * 2016-09-29 2018-04-0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08699807A (zh) * 2016-09-29 2018-10-23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
CN206297615U (zh) * 2016-12-28 2017-07-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铝合金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CN206826384U (zh) * 2017-04-26 2018-01-0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纯电动汽车新能源部件的机舱布置结构
CN207129001U (zh) * 2017-09-08 2018-03-23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车身悬置总成及汽车
CN207631346U (zh) * 2017-12-25 2018-07-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前端框架
CN207773263U (zh) * 2018-01-30 2018-08-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
CN109080704A (zh) * 2018-08-08 2018-12-25 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悬置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5993A (zh) * 2022-01-21 2022-05-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安装支架及车辆
CN114425993B (zh) * 2022-01-21 2024-01-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安装支架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6980B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1920B (zh) 电动非承载式车体
JP4265640B2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KR101046170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CN111391922B (zh) 电动汽车车架
JP4797704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1376980B (zh) 电动汽车
US6354627B1 (en) Construction for suspension system mounting portions of body of vehicle
CN111391919A (zh)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JP2007230489A (ja) 車体前部構造
KR20140063198A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CN111376982B (zh) 车架后端结构与电动汽车
JPH11334329A (ja) 車両用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KR101118960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JP2015193282A (ja) 車両用バンパー装置の補強部材
KR101352808B1 (ko) 차량의 서브 프레임용 마운팅 유닛
CN106274769B (zh) 用于车辆的保险杠支架
KR101327567B1 (ko) 자동차용 범퍼 백빔
CN216580082U (zh) 连接支架、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1308225U (zh) 悬置支架和车辆
CN219428282U (zh) 一种电动车前挡支架结构
CN217682992U (zh) 减振器总成及车辆
CN209479347U (zh) 前减震器塔加强支架
CN212797105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和汽车
CN217396653U (zh) 车辆的减震器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398965U (zh) 一种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