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3937A - 收获机 - Google Patents

收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3937A
CN111373937A CN201911365419.6A CN201911365419A CN111373937A CN 111373937 A CN111373937 A CN 111373937A CN 201911365419 A CN201911365419 A CN 201911365419A CN 111373937 A CN111373937 A CN 111373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vester
threshing
lid
lock
inspectio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54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3937B (zh
Inventor
高木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57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015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57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9953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73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3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3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3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 A01F12/446Siev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6Mechanical grain convey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60Grain tan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收获机。其中的一种收获机具备:第一检查口(61),其在脱粒装置的底部(31)形成于横向输送绞龙(24)的下方;第一盖部(71),其能够通过沿第一检查口(61)的开口面移动而在关闭第一检查口(61)的关闭位置与开放第一检查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锁定机构(80),其具有锁定操作件(81),能够在将第一盖部(71)固定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锁定状态的解除状态之间切换。由此,能够容易地开闭被处理物回收部的检查口。

Description

收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获机,其具备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具有:脱粒处理部,其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利用筛网对被处理物进行漏下分选;分选处理部,其设于脱粒处理部的下方,对从筛网漏下的被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1>
在这种收获机中,作为将分选处理后的被处理物回收的回收部,具备一次处理物回收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等。在这些回收部中,通常具备输送被处理物的横向输送绞龙,因此有需要维护作业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脱粒装置中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下部设置检查口、并配备开闭该检查口的盖部的收获机的结构。
<背景技术2>
在这种收获机中,作为将分选处理后的被处理物回收的回收部,具备一次处理物回收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等。在这些回收部中,具备输送被处理物的横向输送绞龙,需要维护作业。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收获机的结构:在脱粒装置中,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下部设置检查口,并配备开闭该检查口的盖部。盖部以能够绕与横向输送绞龙的轴芯平行的支轴部上下摆动的方式悬臂支承于支轴部,并且能够在向下方摆动而开放检查口的打开位置和向上方摆动而关闭所述检查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82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1>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收获机中,作为相对于检查口将盖部固定于关闭位置的固定件,在脱粒装置的底部设有多个带扣部件。盖部构成为能够以机体前后方向的一侧为支点上下摆动。在解除带扣部件之后,盖部向下方摆动从而到达打开位置。另一方面,为了将打开位置的盖部设为关闭位置,作业者使盖部向上方摆动而保持在关闭位置,并且利用带扣部件进行位置固定。如此,为了将盖部固定于关闭位置,作业者需要同时进行两个动作,操作变得繁琐。另外,在检查口以及盖部较大而盖部的重量较重的情况下,使盖部向上方摆动并保持于关闭位置的操作自身也并不容易。如此,在使用盖部来开闭检查口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在本发明中,第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开闭被处理物回收部的检查口的收获机。
<技术问题2>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收获机中,作为相对于检查口将盖部固定于关闭位置的固定件,在脱粒装置的底部设有多个带扣部件,在将盖部(的固定位置)锁定于关闭位置时,需要在保持盖部的位置以避免盖部向下方垂下的状态下进行带扣部件的固定操作。另外,在解除锁定的情况下,在为了操作带扣部件而将手伸入盖部的下方时,为了避免在解除带扣部件的固定的瞬间,盖部因自重而猛然向下方垂下,以前一直都是一边对盖部赋予与盖部的自重对置的程度的上升力,一边操作带扣操作件。盖部由于要求耐磨损性,因此容易变重,例如在一边用一只手牢固地把持盖部件一边用另一只手操作带扣时,会给作业者造成负担。另外,带扣部件需要将手插入脱粒装置的下方位置来操作,有时不得不采取勉强的姿势,在这一点上也会给作业车造成负担。如此,在盖部的操作性方面尚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在本发明中,第二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对形成于被处理物回收部的检查口进行开闭的收获机。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技术手段1>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收获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具有:脱粒处理部,其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利用筛网对被处理物进行漏下分选;分选处理部,其设于所述脱粒处理部的下方,对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被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所述分选处理部具有:摆动分选装置,其将被处理物一边向后方移送一边进行摆动分选;横向输送绞龙,其设于所述摆动分选装置的下方,将由所述摆动分选装置分选后的脱粒物横向输送而送出到所述脱粒装置外;所述收获机具备:第一检查口,其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底部形成于所述横向输送绞龙的下方;第一盖部,其能够通过沿所述第一检查口的开口面移动而在关闭所述第一检查口的关闭位置与开放所述第一检查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锁定机构,其具有锁定操作件,能够在将所述第一盖部固定于所述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除所述锁定状态的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结构中,由于第一盖部能够沿第一检查口的开口面移动,因此能够使第一盖部顺畅地移动。另外,由于第一盖部的关闭位置处于底部的最下位置,因此第一盖部在关闭位置处于保持在脱粒装置的底部的状态。因而,无需例如用单手支承关闭位置的第一盖部而保持位置,通过单独地进行向第一盖部的关闭位置固定的操作,就能够将第一盖部固定于关闭位置。由此,作业者无需对第一盖部同时进行两个操作,就能够将第一盖部固定于关闭位置。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开闭被处理物回收部的检查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部构成为能够绕所述横向输送绞龙的轴芯移动。
在使第一盖部沿横向输送绞龙的轴芯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一盖部在打开位置需要从脱粒装置的左右侧方向外侧拉出,在脱粒装置的外部需要相应的空间。但是,根据本结构,由于第一盖部沿机体的前后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在脱粒装置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内移动到打开位置。即,第一盖部不会被拉出到脱粒装置的外部。由此,即使例如在如收获机的保管场所等那样不能在收获机的周围确保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一盖部开闭第一检查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脱粒装置的所述底部具备导轨,该导轨支承所述第一盖部中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侧,并且引导所述第一盖部的移动。
根据本结构,第一盖部能够利用导轨顺畅地移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部在与向所述打开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检查口的缘部卡止的卡止部。
根据本结构,在使第一盖部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通过使第一盖部的卡止部卡止于第一检查口的缘部,从而能够提高将第一盖部保持于关闭位置的保持力。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收获机具备:第二检查口,其在所述脱粒装置中的位于机体外周侧的机体侧部形成于比所述横向输送绞龙靠上方的位置;能够拆装的第二盖部,其关闭所述第二检查口;所述第一盖部构成为在所述锁定机构为解除状态时,能够从所述第二检查口拆装。
形成于横向输送绞龙的下方的第一检查口的开闭操作通常需要从脱粒装置的下方侧进行。但是,由于脱粒装置的下方侧的作业空间狭窄,因此第一检查口的开闭操作并不容易。而根据本结构,由于能够从形成于比横向输送绞龙靠上方的位置的第二检查口拆装第一盖部,因此作业者能够以轻松的姿势从第二检查口拆装第一盖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锁定操作件能够从所述机体侧部侧进行操作。
根据本结构,能够从机体侧部侧轻松地进行锁定操作件的使锁定机构为锁定状态以及解除状态的操作。
<技术手段2>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收获机的特征在于,具备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具有:脱粒处理部,其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利用筛网对被处理物进行漏下分选;分选处理部,其设于所述脱粒处理部的下方,对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被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所述分选处理部具有:摆动分选装置,其将被处理物一边向后方移送一边进行摆动分选;横向输送绞龙,其设于所述摆动分选装置的下方,将由所述摆动分选装置分选后的脱粒物横向输送而送出到所述脱粒装置外;所述收获机具备:检查口,其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底部形成于所述横向输送绞龙的下方;盖部,其覆盖所述检查口;锁定机构,其具有锁定操作件,能够通过操作该锁定操作件而在将所述盖部固定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除所述锁定状态的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盖部以能够绕与所述横向输送绞龙的轴芯平行的支轴部上下摆动的方式悬臂支承于所述支轴部,并且能够在向下方摆动而开放所述检查口的打开位置和向上方摆动而关闭所述检查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通过操作所述锁定操作件而使所述盖部沿所述轴芯方向移动,从而切换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除状态。
根据本结构,仅通过把持着锁定操作件单单使盖部沿轴芯方向滑移这一简单的操作,就可切换锁定状态与解除状态。因而,作业者的负担减少,能够容易地开闭检查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设于距所述锁定操作件较远的一侧的第一锁定部和设于距所述锁定操作件较近的一侧的第二锁定部。
根据本结构,锁定机构能够以锁定操作件的位置为基准,在较远的一侧与较近的一侧的两个位置使盖部成为锁定状态。由此,盖部能够稳定地固定于关闭位置。
在本发明的收获机中,优选的是,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所述第二锁定部先于所述第一锁定部被解除。
第一锁定部存在于距锁定操作件较远的一侧,第二锁定部存在于距锁定操作件较近的一侧。假设,第一锁定部比第二锁定部先解除,则盖部被锁定操作件与第二锁定部支承。由于第二锁定部为距锁定操作件较近的一侧,因此盖部在偏向锁定操作件的一侧的部位被支承,盖部的支承平衡性变差。而若如本结构那样为第二锁定部先于第一锁定部被解除的结构,则在第二锁定部被解除时,盖部被锁定操作件与第一锁定部支承。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锁定部比第二锁定部远离锁定操作件,因此盖部的支承平衡性变得良好。因而,根据本结构,盖部在解除锁定状态时能够顺畅地移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锁定机构的所述第一锁定部由所述盖部的一端部、将所述盖部的所述一端部保持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置载部、以及与所述载置部连续地设置且将所述盖部的所述一端部从比所述载置部低的位置引导到所述载置部的引导部构成,所述第二锁定部由设于所述盖部的卡合部和设于所述底部的被卡合部构成。
根据本结构,第一锁定部是使盖部的一端部骑在载置部以及引导部上而保持为关闭位置的简易的结构,第二锁定部通过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而将处于该关闭位置的盖部锁定。即,朝向第二锁定部的卡合动作,利用第一锁定部将盖部朝向卡合姿态进行引导,能够顺畅并且可靠地进行从解除状态向锁定状态(卡合)的转变。另外,关于从锁定状态向解除状态的转变,即使第二锁定部的卡合被解除,盖部也不会突然向下方下落摆动,可通过第一锁定部的支撑而防止突然的下落摆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锁定机构具有将所述盖部的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移动限制部。
根据本结构,盖部的移动被移动限制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因此能够避免在使盖部滑移时盖部碰撞其他部件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脱粒装置的内部的侧剖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脱粒装置的后部的侧剖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底部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仰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底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主要部分的侧剖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主要部分的侧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脱粒装置的内部的左侧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的脱粒装置的后部的侧剖面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底部的俯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的仰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从机体前方观察时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底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从机体后方观察时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底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的主要部分的侧剖面图。
图19是实施方式2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的主要部分的侧剖面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底部处的盖部的移动动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实施方式1>
10:脱粒装置
20:摆动分选装置
22:一次处理物回收部
23:二次处理物回收部
24:一次绞龙(横向输送绞龙)
26:二次绞龙(横向输送绞龙)
30:壁部
30F:壁部
30R:壁部
31:底部
32:导轨
35L:左侧壁
35R:右侧壁
61:第一检查口
61a:缘部
62:第二检查口
71:第一盖部
71a:端部
71b:下端部
71c:端部
71d:下端部
72:第二盖部
73:被卡合部
75:把持部
76:卡止部
80:锁定机构
81:锁定操作件
82:锁定部
83:棒状部
84:卡合部
C1:脱粒处理部
C2:分选处理部
X:轴芯
<实施方式2>
10:脱粒装置
22:一次处理物回收部
23:二次处理物回收部
24:一次绞龙(横向输送绞龙)
26:二次绞龙(横向输送绞龙)
31:底部
32:被卡合部
33:导轨
35L:左侧壁
35R:右侧壁
36:支轴部
61:第一检查口(检查口)
71:第一盖部(盖部)
71a:一端部
73:卡合部
80:锁定机构
81:锁定操作件
82:基部
86:移动限制部
91:第一锁定部
92:第二锁定部
93:载置部
94:引导部
C1:脱粒处理部
C2:分选处理部
X:轴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收获机的一个例子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注意,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如以下那样定义。应用了本发明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行驶时的前进侧的行进方向(参照图1中的箭头F)为“前”,向后退侧的行进方向(参照图1中的箭头B)为“后”,以其前后方向上的朝前姿态为基准,相当于右侧的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R)为“右”,同样,相当于左侧的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L)为“左”。因而,机体左右方向与行驶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对应。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具备机体框架1和支承机体框架1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的前部的右侧设有搭乘驾驶部3。搭乘驾驶部3中具备操纵操作件(未图示)以及驾驶座4和覆盖操纵操作件以及驾驶座4的驾驶舱5。在驾驶座4的下方设有发动机(省略图示)。
在搭乘驾驶部3的前方设有收获田地的作物的收获部6。在搭乘驾驶部3的后方,设有存储谷粒的谷粒存储箱7以及排出谷粒存储箱7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装置8。在机体的左侧部,设有将收割谷秆夹持输送的喂入链9。在谷粒存储箱7的左侧相邻处,设有对由喂入链9输送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10。在脱粒装置10的后侧连设有排出秸秆处理装置18。排出秸秆处理装置18从喂入链9接收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秸秆并将该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秸秆向后方夹持输送。在排出秸秆处理装置18的输送终止端侧部位的下方,设有利用切断机29对由排出秸秆处理装置18输送的排出秸秆进行切断处理的排出秸秆切断装置28。
〔收获部〕
收获部6构成为多垄收割规格(例如六垄收割规格)。收获部6具备多个(例如七个)分禾器13、多个(例如六个)扶起装置14、切断装置15以及输送装置16。分禾器13对田地的作物进行分草。扶起装置14将分禾后的作物扶起。切断装置15将扶起的作物切断。输送装置16一边将收割后的茎秆的株根侧夹持并将穗尖侧向横倒方向变更姿态,一边朝向脱粒装置10后方输送。
〔脱粒装置〕
如图3所示,脱粒装置10具备脱粒处理部C1和分选处理部C2,脱粒处理部C1利用脱粒筒11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利用筛网12对被处理物进行漏下分选,分选处理部C2设于脱粒处理部C1的下方,对从筛网12漏下的被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
如图3所示,在脱粒室17中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分别设有壁部30F、30R。前侧的壁部30F构成了脱粒室17的前壁部。后侧的壁部30R构成了脱粒室17的后壁部。
如图2所示,脱粒装置10的右侧部由右侧壁35R构成。右侧壁35R延伸至机体后端。脱粒装置10的左侧部由设于比喂入链9靠下方的位置的左侧壁35L构成。
脱粒处理部C1在形成于上部的脱粒室17内具备脱粒筒11,在脱粒筒11的下方具备筛网12。
脱粒筒11能够绕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芯Y旋转。筛网12以与脱粒筒11的下半侧的大致半周对置的状态设置。在脱粒室17的后方设有将尘埃向外部排出的排尘风扇19。
分选处理部C2位于脱粒处理部C1的下方。
分选处理部C2具备:摆动分选装置20,其摆动而筛选被处理物,同时将被处理物向后方移送;风选机21,其向摆动分选装置20送入分选风;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其回收由摆动分选装置20分选后的一次处理物(单粒化谷粒等);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其设于摆动分选装置20的下方并且设于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的后方,回收由摆动分选装置20分选后的二次处理物(带枝梗谷粒等)。
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设有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脱粒物的一个例子)向右方输送(横向输送)的一次绞龙24(横向输送绞龙的一个例子)。一次绞龙24以从脱粒室17的右侧壁35R悬架到左侧壁35L的状态安装。在一次绞龙24的右端部,连动地连结有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向谷粒存储箱7扬谷输送的扬谷装置25。利用一次绞龙24,能够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送出到脱粒装置10外的谷粒存储箱7。
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设有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脱粒物的一个例子)向右方输送(横向输送)的二次绞龙26(横向输送绞龙的一个例子)。二次绞龙26以从脱粒室17的右侧壁35R悬架到左侧壁35L的状态安装。在二次绞龙26的右端部,连结有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向摆动分选装置20回送的二次回送装置27。利用二次绞龙26,能够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向脱粒装置10外的二次回送装置27送出。
〔摆动分选装置〕
摆动分选装置20如以下那样构成。
如图3所示,摆动分选装置20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形状的框状的筛箱50中具备第一谷粒抖动板51、多个第一筛线52、颖壳筛53、逐稿器54、以及第二谷粒抖动板55、谷粒筛56、和辅助分选板57、第二筛线58。筛箱50由偏心凸轮式的驱动部59驱动而摆动。
筛箱50的上表面侧是摆动分选装置20的被处理物移送面20A,该被处理物移送面20A被供给来自脱粒处理部C1的被处理物以及来自二次回送装置27的二次处理物。
辅助分选板57位于颖壳筛53的后部上方位置,辅助分选板57被设置为,在该辅助分选板57与颖壳筛53的被处理物移送面20A之间,隔开上游侧的被处理物可通过的程度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如图3所示,辅助分选板57在脱粒室17的后部附近,在与筛网12的后端部和后侧的壁部30之间的空间对置的位置,将从脱粒处理部C1的后部附近排出的排出秸秆量较多的被处理物接住并向后方输送。该排出秸秆量较多的被处理物经由第二筛线58与通过辅助分选板57的下侧的被处理物一起被交付到逐稿器54。
〔第一检查口〕
如图4~图7所示,在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的一次绞龙24的下方形成有第一检查口61。第一检查口61从脱粒装置10的左侧部分朝向机体内侧配备,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矩形形状。第一检查口61被第一盖部71关闭。第一盖部71通过在机体的前后方向上沿第一检查口61的开口面移动,能够在关闭第一检查口61的关闭位置与开放第一检查口61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第一盖部71构成为能够绕一次绞龙24的轴芯X移动。
第一盖部71形成为矩形形状,设有能够与锁定部82的卡合部84卡合/分离的被卡合部73、以及把持部75。第一盖部71具有从机体前方侧的端部71a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下端部71b,在该下端部71b的轴芯X方向上设有多个被卡合部73。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卡合部73形成为筒状而具有卡合孔74。把持部75在机体前方侧的端部71a设于轴芯X方向的中央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75由倒U字状的棒状体构成。
〔第二检查口〕
如图4所示,在脱粒装置10中的位于机体外周侧的左侧壁35L(机体侧部的一个例子)上,在比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的一次绞龙24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检查口62。第二检查口62被第二盖部72关闭。第二盖部72通过螺丝部件63等固定于第二检查口62的周围部分,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检查口62拆装。
〔锁定机构〕
如图4~图7所示,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设有能够在将第一盖部71固定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锁定状态的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锁定机构80。锁定机构80由具有锁定操作件81且设有卡合部84的锁定部82以及设于第一盖部71且能够与卡合部84卡合/分离的被卡合部73构成。锁定部82具有沿着一次绞龙24的轴芯X方向的棒状部83,在棒状部83的左侧壁35L侧的端部安装有锁定操作件81。在棒状部83上,以沿轴芯X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有向机体后方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卡合部84。锁定操作件81能够从左侧壁35L的外侧(机体侧部侧)推拉操作棒状部83。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左侧壁35L的外表面侧,设有锁定棒状部83的轴芯X方向的位置的固定部85。固定部85构成为能够利用螺丝部件86等将棒状部83锁定在被按压操作的位置。注意,固定棒状部83的轴芯X方向的位置的固定部85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
锁定机构80构成为通过沿轴芯X方向对锁定部82的棒状部83进行移动操作,使卡合部84与被卡合部73(卡合孔74)卡合/分离。锁定状态是通过锁定操作件81的按压操作将卡合部84卡合于被卡合部73,由此使第一盖部71被保持于关闭位置而固定于关闭位置。另一方面,解除状态是通过锁定操作件81的拉拽操作使卡合部84从被卡合部73脱离,由此使第一盖部71被解除关闭位置处的固定状态。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锁定机构80为解除状态时,第一盖部71能够绕轴芯X移动,能够相对于第一检查口61拆装。具体而言,在锁定机构80中,在解除固定部85(参照图5以及图6)对棒状部83的位置固定之后,使锁定机构80为解除状态,且使第二检查口62(参照图4)开放。之后,从第二检查口62把持第一盖部71的把持部75并且使第一盖部71绕轴芯X(以轴芯X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移动。通过使第一盖部71移动到打开位置(图9的双点划线),使第一检查口61开放。第一盖部71构成为在打开位置能够相对于第一检查口61(底部31)拆装。这样,通过开放第一检查口61,能够从第一检查口61进行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的维护作业。
在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一次绞龙24的下方沿着一次绞龙24的外形,在侧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关于第一检查口61的开口面以及第一盖部71,也同样在侧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盖部71构成为能够绕一次绞龙24的轴芯X移动。由此,能够使第一盖部71沿形成为圆弧状的底部31顺畅地移动。
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具备导轨32,导轨32支承第一盖部71中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轴芯X方向)的两端侧并且引导第一盖部71的移动。由此,第一盖部71能够沿导轨32顺畅地移动。
第一盖部71在与向打开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机体后部侧的端部71c具有与第一检查口61的缘部61a卡止的卡止部76。在本实施方式中,缘部61a是折返而成的曲部,卡止部76由端部71c与向端部71c的下方延伸设置的下端部71d构成。通过使第一盖部71的卡止部76卡止于第一检查口61的缘部61a,能够提高将第一盖部71保持为关闭位置状态的保持力。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变更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将其多个组合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相对于第一检查口61,第一盖部71绕一次绞龙24的轴芯X移动的例子,但第一盖部71只要能够沿第一检查口61的开口面移动即可,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沿脱粒装置10的前后方向、脱粒装置10的左右方向(轴芯X方向)移动。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的一次绞龙24的下方形成第一检查口61,且说明了与第一检查口61对应的第一盖部71以及包含对第一盖部71进行操作的锁定操作件81的锁定机构80。取代于此,也可以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中采用上述的第一检查口61、第二检查口62、第一盖部71以及锁定机构80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以及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双方中采用第一检查口61、第二检查口62、第一盖部71以及锁定机构80的结构。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盖部71通过从第二检查口62进行操作而拆装第一盖部71的例子,但第一盖部71也可以是通过从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进行操作而被拆装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半喂入式的联合收割机,还能够应用于全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甘蔗收获机、玉米收获机、饲料收获机等收获机。
<实施方式2>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收获机的一个例子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注意,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如以下那样定义。即,应用了本发明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行驶时的前进侧的行进方向(参照图10中的箭头F)为“前”,向后退侧的行进方向(参照图10中的箭头B)为“后”,以其前后方向上的朝前姿态为基准,相当于右侧的方向(参照图11中的箭头R)为“右”,同样,相当于左侧的方向(参照图11中的箭头L)为“左”。因而,机体左右方向与行驶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对应。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具备机体框架1和支承机体框架1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的前部的右侧设有搭乘驾驶部3。搭乘驾驶部3中具备操纵操作件(未图示)以及驾驶座4和覆盖操纵操作件以及驾驶座4的驾驶舱5。在驾驶座4的下方设有发动机(省略图示)。
在搭乘驾驶部3的前方设有收获田地的作物的收获部6。在搭乘驾驶部3的后方,设有存储谷粒的谷粒存储箱7以及排出谷粒存储箱7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装置8。在机体的左侧部,设有将收割谷秆夹持输送的喂入链9。在谷粒存储箱7的左侧相邻处,设有对由喂入链9输送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10。在脱粒装置10的后侧连设有排出秸秆处理装置18。排出秸秆处理装置18从喂入链9接收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秸秆并将该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秸秆向后方夹持输送。在排出秸秆处理装置18的输送终止端侧部位的下方,设有利用切断机29对由排出秸秆处理装置18输送的排出秸秆进行切断处理的排出秸秆切断装置28。
〔收获部〕
收获部6构成为多垄收割规格(例如六垄收割规格)。收获部6具备多个(例如七个)分禾器13、多个(例如六个)扶起装置14、切断装置15以及输送装置16。分禾器13对田地的作物进行分草。扶起装置14将分禾后的作物扶起。切断装置15将扶起的作物切断。输送装置16一边将收割后的茎秆的株根侧夹持并将穗尖侧向横倒方向变更姿态,一边朝向脱粒装置10后方输送。
〔脱粒装置〕
如图12所示,脱粒装置10具备脱粒处理部C1和分选处理部C2,脱粒处理部C1利用脱粒筒11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利用筛网12对被处理物进行漏下分选,分选处理部C2设于脱粒处理部C1的下方,对从筛网12漏下的被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
如图12所示,在脱粒室17中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分别设有壁部30F、30R。前侧的壁部30F构成了脱粒室17的前壁部。后侧的壁部30R构成了脱粒室17的后壁部。
如图11所示,脱粒装置10的右侧部由右侧壁35R构成。右侧壁35R延伸至机体后端。脱粒装置10的左侧部由设于比喂入链9靠下方的位置的左侧壁35L构成。
脱粒处理部C1在形成于上部的脱粒室17内具备脱粒筒11,在脱粒筒11的下方具备筛网12。
脱粒筒11能够绕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芯Y旋转。筛网12以与脱粒筒11的下半侧的大致半周对置的状态设置。在脱粒室17的后方设有将尘埃向外部排出的排尘风扇19。
分选处理部C2位于脱粒处理部C1的下方。
分选处理部C2具备:摆动分选装置20,其摆动而筛选被处理物,同时将被处理物向后方移送;风选机21,其向摆动分选装置20送入分选风;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其回收由摆动分选装置20分选后的一次处理物(单粒化谷粒等);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其设于摆动分选装置20的下方并且设于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的后方,回收由摆动分选装置20分选后的二次处理物(带枝梗谷粒等)。
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设有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脱粒物的一个例子)向右方输送(横向输送)的一次绞龙24(横向输送绞龙的一个例子)。一次绞龙24以从脱粒室17的右侧壁35R悬架到左侧壁35L的状态安装。在一次绞龙24的右端部,连动地连结有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向谷粒存储箱7扬谷输送的扬谷装置25。利用一次绞龙24,能够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送出到脱粒装置10外的谷粒存储箱7。
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设有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脱粒物的一个例子)向右方输送(横向输送)的二次绞龙26(横向输送绞龙的一个例子)。二次绞龙26以从脱粒室17的右侧壁35R悬架到左侧壁35L的状态安装。在二次绞龙26的右端部,连结有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向摆动分选装置20回送的二次回送装置27。利用二次绞龙26,能够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向脱粒装置10外的二次回送装置27送出。
〔摆动分选装置〕
摆动分选装置20如以下那样构成。
如图12所示,摆动分选装置20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形状的框状的筛箱50中具备第一谷粒抖动板51、多个第一筛线52、颖壳筛53、逐稿器54、以及第二谷粒抖动板55、谷粒筛56、和辅助分选板57、第二筛线58。
该筛箱50由偏心凸轮式的驱动部59驱动而摆动。
筛箱50的上表面侧是摆动分选装置20的被处理物移送面20A,该被处理物移送面20A被供给来自脱粒处理部C1的被处理物以及来自二次回送装置27的二次处理物。
辅助分选板57位于颖壳筛53的后部上方位置,辅助分选板57被设置为,在该辅助分选板57与颖壳筛53的被处理物移送面20A之间,隔开上游侧的被处理物可通过的程度的上下方向的间隔。
如图12所示,该辅助分选板57在脱粒室17的后部附近,在与筛网12的后端部和后侧的壁部30之间的空间对置的位置,将从脱粒处理部C1的后部附近排出的排出秸秆量较多的被处理物接住并向后方输送。该排出秸秆量较多的被处理物经由第二筛线58与通过辅助分选板57的下侧的被处理物一起被交付到逐稿器54。
〔第一检查口〕
如图13~图17所示,在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的二次绞龙26的下方形成有第一检查口61。第一检查口61从脱粒装置10的左侧部分朝向机体内侧配备,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矩形形状。第一检查口61被第一盖部71关闭。
第一盖部71形成为矩形形状,在下表面侧设有卡合部73。在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设有能够与卡合部73卡合的被卡合部32。卡合部73设于安装于机体后方侧的托架74。卡合部73以及被卡合部32(后述的第二锁定部92)在轴芯X方向上配置于距左侧壁35L较近的一侧,并沿轴芯X方向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凸状的卡合部73嵌合于具有孔部的被卡合部32。
在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固定有与二次绞龙26的轴芯X平行的支轴部36。支轴部36横跨左侧壁35L与右侧壁35R地设置。在第一盖部71上,为了使机体行进方向的前侧支承于支轴部36,具备供支轴部36插入的被支承部79。第一盖部71经由被支承部79以能够绕与轴芯X平行的支轴部36上下摆动的方式悬臂支承于支轴部36。另外,第一盖部71能够在向下方摆动而开放第一检查口61的打开位置和向上方摆动而关闭第一检查口61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参照图18、图19)。
〔第二检查口〕
如图13所示,在脱粒装置10中的位于机体外周侧的左侧壁35L上,在比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的一次绞龙24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检查口62。第二检查口62被第二盖部72关闭。第二盖部72通过螺丝部件63等固定于第二检查口62的周围部分,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检查口62拆装。通过从第二检查口62拆卸第二盖部72而开放第二检查口62,能够从第二检查口62通过目视来检查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以及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
〔锁定机构〕
如图13~图19所示,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设有能够在将第一盖部71固定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锁定状态的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锁定机构80。锁定机构80由基部82固定于第一盖部71的锁定操作件81、设于第一盖部71的卡合部73、以及经由托架32a设于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的被卡合部32构成。锁定操作件81使基部82沿轴芯X方向设于机体内侧,并从基部82向左侧壁35L的外侧延伸设置。基部82使用螺栓等固定部件75a,固定于在第一盖部71的下部延伸设置的框架部75。由此,第一盖部71与锁定操作件81一体地构成。第一盖部71在其下部设有多个加强框架76。
锁定操作件81设于左侧壁35L的外侧(机体外侧)。锁定操作件81能够对第一盖部71进行推拉操作,并且能够将第一盖部71绕支轴部36转动操作。在左侧壁35L形成有在将第一盖部71绕支轴部36转动时对锁定操作件81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圆弧状的长孔部37。
如图14~图17所示,锁定机构80具有将第一盖部71的向轴芯X方向的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移动限制部86。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限制部86由组装于锁定操作件81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的板状的框架部件87构成。由此,在对锁定操作件81进行推压操作时,框架部件87抵接于左侧壁35L的外表面,限制第一盖部71向右侧壁35R的移动。
也可以在配置于左侧壁35L的内侧的基部82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组装与框架部件87同等的部件(未图示)而构成移动限制部86。这样一来,在对锁定操作件81进行拉拽操作时,移动限制部86抵接于左侧壁35L的内表面,限制第一盖部71向左侧壁35L的移动。上述的结构是移动限制部86的一个例子,移动限制部86只要是将第一盖部71的向轴芯X方向的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在组装于锁定操作件81的框架部件87上,设有对锁定操作件81的轴芯X方向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孔部88。通过向孔部88插入固定部件B并将框架部件87固定于设于左侧壁35L的孔部(未图示),从而固定锁定操作件81的轴芯X方向的位置。
锁定机构80具有在第一盖部71中的沿着轴芯X方向的方向上设于距锁定操作件81较远的一侧的第一锁定部91和设于距锁定操作件81较近的一侧的第二锁定部92。
第一锁定部91由第一盖部71的一端部71a、设于右侧壁35R的内表面的载置部93、以及引导部94构成。如图20所示,载置部93将第一盖部71的一端部71a保持于关闭位置。载置部93的一端固定在右侧壁35R上,在载置部93的另一端连续地设有向下方倾斜的引导部94。引导部94将第一盖部71的一端部71a从比载置部93低的位置向载置部93引导。第二锁定部92由经由托架74设于第一盖部71的卡合部73和设于底部31的被卡合部32构成。
锁定操作件81通过沿轴芯X方向进行移动操作,使得卡合部73能够与被卡合部32卡合/分离。锁定机构80通过在第一锁定部91中将第一盖部71的一端部71a载置于载置部93,且在第二锁定部92中将卡合部73卡合于被卡合部32,从而将第一盖部71固定于关闭位置。在使锁定机构80为锁定状态时,第一锁定部91先发挥功能,接着,第二锁定部92发挥功能。即,在第一盖部71的一端部71a载置于载置部93之后,第一盖部71的卡合部73卡合于底部31的被卡合部32。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盖部71的一端部71a具有抵接于载置部93以及引导部94的抵接部78。抵接部78形成为向第一盖部71的端部77的下方延伸设置且端部78a沿着载置部93的上表面。
锁定机构80能够通过以下的顺序解除锁定状态(参照图14~图19)。首先,在锁定操作件81中,将固定部件(未图示)从框架部件87的孔部88拆卸等而解除轴芯X方向的位置固定。之后,通过对锁定操作件81进行拉拽操作,使卡合部73从被卡合部32脱离,并且,在第一盖部71的一端部71a移动到了未载置于载置部93以及引导部94的位置时,第一盖部71被解除关闭位置处的固定。在向锁定机构80中的解除状态转变时,第一锁定部91先被解除,接着,第二锁定部92被解除。即,在第一盖部71的一端部71a脱离载置部93以及引导部94之后,第一盖部71的卡合部73从底部31的被卡合部32脱离。进而,第一盖部71通过自重而绕支轴部36向下方摆动,成为将第一检查口61开放的打开位置(参照图19)。
另外,锁定机构80能够通过以下的顺序使第一盖部71为锁定状态。利用锁定操作件81将打开位置的第一盖部71绕支轴部36向上方摆动操作。由此,能够使第一盖部71移动到关闭位置。之后,通过将锁定操作件81沿二次绞龙26的轴芯X方向推压操作,在第一锁定部91以及第二锁定部92中锁定第一盖部71,使第一盖部71被固定于关闭位置(参照图18)。
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具备对第一盖部71的轴芯X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33。导轨33设于底部31的下方,支承第一盖部71中与移动方向(轴芯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侧。由此,第一盖部71能够沿导轨33顺畅地移动。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变更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将其多个组合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脱粒装置10的底部31,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的二次绞龙26的下方形成第一检查口61,且说明了与第一检查口61对应的第一盖部71以及包含对第一盖部71的锁定操作件81进行操作的锁定机构80。取代于此,也可以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中采用上述的第一检查口61、第一盖部71以及锁定机构80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22以及二次处理物回收部23双方中采用第一检查口61、第一盖部71以及锁定机构80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半喂入式的联合收割机,还能够应用于全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甘蔗收获机、玉米收获机、饲料收获机等收获机。

Claims (11)

1.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获机具备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具有:脱粒处理部,其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利用筛网对被处理物进行漏下分选;分选处理部,其设于所述脱粒处理部的下方,对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被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
所述分选处理部具有:摆动分选装置,其将被处理物一边向后方移送一边进行摆动分选;横向输送绞龙,其设于所述摆动分选装置的下方,将由所述摆动分选装置分选后的脱粒物横向输送而送出到所述脱粒装置外;
所述收获机具备:
第一检查口,其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底部形成于所述横向输送绞龙的下方;
第一盖部,其能够通过沿所述第一检查口的开口面移动而在关闭所述第一检查口的关闭位置与开放所述第一检查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锁定机构,其具有锁定操作件,能够在将所述第一盖部固定于所述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除所述锁定状态的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部构成为能够绕所述横向输送绞龙的轴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装置的所述底部具备导轨,该导轨支承所述第一盖部中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侧,并且引导所述第一盖部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部在与向所述打开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检查口的缘部卡止的卡止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获机具备:第二检查口,其在所述脱粒装置中的位于机体外周侧的机体侧部形成于比所述横向输送绞龙靠上方的位置;能够拆装的第二盖部,其关闭所述第二检查口;
所述第一盖部构成为在所述锁定机构为解除状态时,能够从所述第二检查口拆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操作件能够从所述机体侧部侧进行操作。
7.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获机具备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具有:脱粒处理部,其利用脱粒筒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利用筛网对被处理物进行漏下分选;分选处理部,其设于所述脱粒处理部的下方,对从所述筛网漏下的被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
所述分选处理部具有:摆动分选装置,其将被处理物一边向后方移送一边进行摆动分选;横向输送绞龙,其设于所述摆动分选装置的下方,将由所述摆动分选装置分选后的脱粒物横向输送而送出到所述脱粒装置外;
所述收获机具备:
检查口,其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底部形成于所述横向输送绞龙的下方;
盖部,其覆盖所述检查口;
锁定机构,其具有锁定操作件,能够通过操作该锁定操作件而在将所述盖部固定于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除所述锁定状态的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盖部以能够绕与所述横向输送绞龙的轴芯平行的支轴部上下摆动的方式悬臂支承于所述支轴部,并且能够在向下方摆动而开放所述检查口的打开位置和向上方摆动而关闭所述检查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通过操作所述锁定操作件而使所述盖部沿所述轴芯方向移动,从而切换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解除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机构中所述锁定操作件设于机体外侧,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设于距所述锁定操作件较远的一侧的第一锁定部和设于距所述锁定操作件较近的一侧的第二锁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所述第二锁定部先于所述第一锁定部被解除。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的所述第一锁定部由所述盖部的一端部、将所述盖部的所述一端部保持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置载部、以及与所述载置部连续地设置且将所述盖部的所述一端部从比所述载置部低的位置引导到所述载置部的引导部构成,所述第二锁定部由设于所述盖部的卡合部和设于所述底部的被卡合部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将所述盖部的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移动限制部。
CN201911365419.6A 2018-12-27 2019-12-26 收获机 Active CN111373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5763A JP7001580B2 (ja) 2018-12-27 2018-12-27 収穫機
JP2018-245763 2018-12-27
JP2018245764A JP6999539B2 (ja) 2018-12-27 2018-12-27 収穫機
JP2018-245764 2018-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3937A true CN111373937A (zh) 2020-07-07
CN111373937B CN111373937B (zh) 2023-09-26

Family

ID=71213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5419.6A Active CN111373937B (zh) 2018-12-27 2019-12-26 收获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081233A (zh)
CN (1) CN111373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30975B1 (ko) * 2021-04-16 2021-12-01 주식회사 대동 곡물 이송 커버 및 곡물 이송 커버를 포함하는 곡물 이송 유닛, 그리고 곡물 이송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콤바인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5954A (ja) * 2002-04-03 2002-10-22 Iseki & Co Ltd 伸縮式の排出オ−ガ
JP2006311820A (ja) * 2005-05-09 2006-11-16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受網脱着構造
JP2009055814A (ja) * 2007-08-30 2009-03-1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4492196A (zh) * 2014-12-12 2015-04-08 韦文峰 一种转动式圆形双页检修门
CN204254524U (zh) * 2014-11-06 2015-04-08 重庆平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壳体以及应用该灯具壳体的led路灯
JP2015089360A (ja) * 2013-11-06 2015-05-1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05536619A (zh) * 2016-02-03 2016-05-04 浙江兰良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混合筒
CN106455491A (zh) * 2014-08-05 2017-02-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CN206128920U (zh) * 2016-08-31 2017-04-26 赵荣杰 一种猪栏门上的锁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82650A (ja) 2016-11-22 2018-05-31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5954A (ja) * 2002-04-03 2002-10-22 Iseki & Co Ltd 伸縮式の排出オ−ガ
JP2006311820A (ja) * 2005-05-09 2006-11-16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受網脱着構造
JP2009055814A (ja) * 2007-08-30 2009-03-1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5089360A (ja) * 2013-11-06 2015-05-1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06455491A (zh) * 2014-08-05 2017-02-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CN204254524U (zh) * 2014-11-06 2015-04-08 重庆平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壳体以及应用该灯具壳体的led路灯
CN104492196A (zh) * 2014-12-12 2015-04-08 韦文峰 一种转动式圆形双页检修门
CN105536619A (zh) * 2016-02-03 2016-05-04 浙江兰良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混合筒
CN206128920U (zh) * 2016-08-31 2017-04-26 赵荣杰 一种猪栏门上的锁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3937B (zh) 2023-09-26
KR20200081233A (ko)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5406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0252724A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111373937B (zh) 收获机
CN112888304B (zh) 联合收割机
JP6999539B2 (ja) 収穫機
JP2020065501A (ja) コンバイン
JP7001580B2 (ja) 収穫機
JP6833624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8207288B (zh) 联合收割机
JP711003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721541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9787911U (zh) 脱粒装置
JP2020000075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8990518B (zh) 联合收割机
JP672154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074944A (ja) コンバイン
JP702673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707620B1 (ja) 収穫機
JP2020000076A (ja) コンバイン
JP706925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9863889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20065474A (ja) コンバイン
JP674928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15538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296920B2 (ja) 脱穀装置及び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