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3657B - 放大电路、前端电路以及接收电路 - Google Patents

放大电路、前端电路以及接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3657B
CN111373657B CN201880073509.5A CN201880073509A CN111373657B CN 111373657 B CN111373657 B CN 111373657B CN 201880073509 A CN201880073509 A CN 201880073509A CN 111373657 B CN111373657 B CN 111373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ircuit
amplifier
attenuator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35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3657A (zh
Inventor
别府伸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73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3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3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3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02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 H03G3/04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in untuned amplifiers
    • H03G3/10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in untuned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8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detrimental influences of internal impedances of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2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detrimental influences of internal impedances of amplifying elements by use of cascode coupling, i.e. earthed cathode or emitter stage followed by earthed grid or base stage respectively
    • H03F1/223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detrimental influences of internal impedances of amplifying elements by use of cascode coupling, i.e. earthed cathode or emitter stage followed by earthed grid or base stage respectively with MOSFE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72Gated amplifiers, i.e. amplifiers which are rendered operative or inoperative by means of a control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1/00Details of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mplification
    • H03G1/0005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ted by a controlling current or voltage signal
    • H03G1/0088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ing devices operated by a controlling current or voltage signal using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devices, e.g. switch-oper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8Input circuits, e.g. for coupling to an antenna or a transmiss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165A filter circuit coupled to the input of an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29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5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covered by H03F3/00
    • H03F2203/72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ated amplifiers, i.e. amplifiers which are rendered operative or inoperative by means of a control signal
    • H03F2203/7239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ated amplifiers, i.e. amplifiers which are rendered operative or inoperative by means of a control signal the gated amplifier being switched on or off by putting into parallel or not, by choosing between amplifiers and shunting lines by one or mor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ubclass H03G
    • H03G2201/10Gain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d element
    • H03G2201/106Gain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d element being attenua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ubclass H03G
    • H03G2201/30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d signal
    • H03G2201/307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d signal be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放大电路(1)具备:第1端子(11)以及第2端子(12);放大器(30),设置在连结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的第1路径(21)上;第1开关电路(41),在第1路径(21)上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2端子(12)之间;衰减器(50),在第1路径(21)上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1开关电路(41)之间;以及第2开关电路(46),设置在对放大器(30)、衰减器(50)以及第1开关电路(41)进行旁路并与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连接的第2路径(22)上。

Description

放大电路、前端电路以及接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对放大器进行旁路的路径的放大电路、具备该放大器的前端电路以及接收电路。
背景技术
在移动终端等通信装置设置有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作为这种放大电路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放大电路,其具备对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和对放大器进行旁路的旁路路径。在该放大电路中,在输入信号大的情况下,使输入信号不进入放大器而进行旁路并输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04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具备对放大器进行旁路的路径的放大电路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旁路路径等中产生高频信号的反馈,放大电路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具有旁路路径的放大电路等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放大电路具备: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放大器,设置在连结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第1路径上;第1开关电路,在所述第1路径上设置在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衰减器,在所述第1路径上设置在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第1开关电路之间或者所述第1开关电路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以及第2开关电路,设置在对所述放大器、所述衰减器以及所述第1开关电路进行旁路并与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连接的第2路径上。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衰减器设置在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第1开关电路之间。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1开关电路包含:一个端子;另一个端子;串联连接开关,设置在所述一个端子与所述另一个端子之间;以及接地连接开关,设置在所述一个端子与串联连接开关之间的节点和接地端子之间,所述接地连接开关的一端与所述节点连接,所述接地连接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所述放大器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衰减器设置在所述第1开关电路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2路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放大器之间的节点,在所述第1端子与该节点之间设置第1匹配电路,所述第2开关电路包含在所述第2路径上串联配置的多个串联连接开关,在该多个串联连接开关中的至少两个串联连接开关之间设置有第2匹配电路。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衰减器是由多个电阻构成的π型衰减器。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衰减器是由多个电阻构成的T型衰减器。
此外,也可以是,在输入到所述第1端子的信号的频率为1GHz的情况下,所述放大器的增益为10dB以上且30dB以下,所述衰减器的衰减量为0.1dB以上且1dB以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前端电路具备:上述放大电路、和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的滤波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接收电路具备:上述前端电路、和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
发明效果
能够抑制具有旁路路径的放大电路等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比较例中的放大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示出比较例中的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放大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图5A是示出比较例中的放大电路的稳定系数的图。
图5B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放大电路的稳定系数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放大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涉及的放大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涉及的放大电路的衰减器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收电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完成本发明的经过)
首先,列举比较例的放大电路101为例,对完成本发明的经过进行说明。图1是比较例中的放大电路101的结构框图。
比较例的放大电路101具备放大器30、第1开关电路41、以及第2开关电路46。此外,放大电路101具备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
放大器30设置在连结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的第1路径21上。第1开关电路41在第1路径21上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2端子12之间。第2开关电路46设置在对放大器30以及第1开关电路41进行旁路并与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连接的第2路径22上。具体地,第2路径22的一端连接于第1端子11与放大器30之间的第1节点n1,第2路径2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1开关电路41与第2端子12之间的第2节点n2。
在放大电路101中,在将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的情况下,将放大器30接通,并将第1开关电路41设为导通状态,且将第2开关电路46设为非导通状态。此外,在不对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而进行旁路并输出的情况下,将放大器30断开,并将第1开关电路41设为非导通状态,且将第2开关电路46设为导通状态。
参照图2对在比较例的放大电路101中有可能引起的问题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比较例中的放大电路101的电路图。
例如,在像比较例那样具有对放大器30进行旁路的路径的放大电路101中,在不对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旁路而进行放大并输出的情况下,对放大电路101而言,会产生不希望的反馈I以及II。
反馈I是如下的信号路径,即,从放大器30输出的信号以及被输出端(OUT)反射的信号从第2节点n2经由第2路径22返回到第1节点n1并再次输入到放大器30。在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的情况下,开关47a、47b为非导通,但是由于开关47b的两节点以及开关47a的两节点的电容耦合等,高频信号跳过各开关47b、47a的节点之间而进行传播,产生反馈I。通过反馈I再次输入到放大器30的信号与从第1端子11输入的信号一起被放大器30放大,并经由第2路径22再次输入到放大器30。通过重复该反馈I,从而放大电路101成为不稳定的状态,变得容易振荡。放大电路101在电路中具有电容(capacity)以及电感,通过具备了与这些值相应的谐振条件而成为振荡(谐振)状态。另外,该电容以及电感还包含设计者不想要的寄生分量,难以在设计阶段确定产生振荡的频率。
反馈II是如下的路径,即,在输出端反射的信号在第1路径21上从输出端侧朝向放大器30的输出侧前进,并进入到放大器30的输出端子,进而经由放大器30的内部(内部的寄生电容)到达放大器30的输入端。由于通过该反馈II而绕回到放大器30的输入侧的信号,放大电路101成为不稳定的状态,变得容易振荡。
此外,在比较例的放大电路101中,有时产生以下所示的不希望的反馈III。
例如,反馈III在如图2所示那样第1开关电路41的开关43以及放大器30公共连接于接地端子19的情况下产生。反馈III是如下的信号路径,即,从放大器30输出的信号以及被输出端反射的信号从第3节点n3经由与接地连接的线路23而返回到放大器30。在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的情况下,开关43为非导通,但是由于开关43的两节点的电容耦合等,高频信号跳过开关43的节点之间而进行传播,产生反馈III。由于通过该反馈III而返回到放大器30的信号,放大电路101成为不稳定的状态,变得容易振荡。
相对于上述比较例,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放大电路在放大器30的后级设置有衰减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能够抑制放大电路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以下,使用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总括性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其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发明。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大小之比未必严谨。
(实施方式1)
[1-1.放大电路的结构]
参照图3以及图4对实施方式1的放大电路1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1中也有重复的构成要素,但是包含重复的构成要素在内而作为实施方式1重新进行说明。
图3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放大电路1的结构框图。放大电路1例如设置在接收高频信号的接收电路。作为高频信号,例如,可列举作为IEEE802.11标准的2.4GHz频带或5GHz频带的高频信号,或者1GHz频带的高频信号。
如图3所示,放大电路1具备放大器30、衰减器50、第1开关电路41、以及第2开关电路46。此外,放大电路1具备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
放大器30设置在连结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的第1路径21上。第1开关电路41在第1路径21上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2端子12之间。衰减器50在第1路径21上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1开关电路41之间。即,放大器30、衰减器50以及第1开关电路41依次在第1路径21上串联连接。
第2开关电路46设置在对放大器30、衰减器50以及第1开关电路41进行旁路并与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连接的第2路径22上。具体地,第2路径22的一端连接于第1端子11与放大器30之间的第1节点n1,第2路径2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1开关电路41与第2端子12之间的第2节点n2。
接着,参照图4对放大电路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放大电路1的电路图。
第1开关电路41具有串联连接开关42和接地连接开关43。第2开关电路46具有串联连接开关47a以及47b和接地连接开关48。
在放大电路1中,在对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的情况下,将放大器30接通,并将第1开关电路41设为导通状态,且将第2开关电路46设为非导通状态。为了将第1开关电路41设为导通状态,而使串联连接开关42为接通(导通),并使接地连接开关43为断开(非导通)。此外,为了将第2开关电路46设为非导通状态,而使串联连接开关47a、47b为断开(非导通),并使接地连接开关48为接通(导通)。
此外,在不对输入的高频信号放大而进行旁路并输出的情况下,将放大器30断开,并将第1开关电路41设为非导通状态,且将第2开关电路46设为导通状态。为了将第1开关电路41设为非导通状态,而使串联连接开关42为断开(非导通),并使接地连接开关43为接通(导通)。此外,为了将第2开关电路46设为导通状态,而使串联连接开关47a、47b为接通(导通),并使接地连接开关48为断开(非导通)。
接着,对放大电路1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放大器30具有被共源共栅连接(cascode-connected)的晶体管T1以及T2。从第1端子11输入到放大器30的高频信号被晶体管T1、T2放大。例如,在输入到第1端子11的信号的频率为1GHz的情况下,放大器30的增益为10dB以上且30dB以下。本实施方式的各晶体管T1、T2是n型的场效应晶体管,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p型的场效应晶体管,还可以是双极晶体管。
在晶体管T1的栅极(控制端子)连接有DC截止用的电容器C1以及偏置电压施加用的偏置端子。在晶体管T1的源极(电流输出端子)连接有电感器L1的一端。电感器L1的另一端经由线路23而与作为接地连接用的公共端子的接地端子19连接。即,晶体管T1的源极经由电感器L1而与接地端子连接。
在晶体管T1的漏极(电流输入端子)连接有晶体管T2的源极。在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有偏置端子以及电容器C2的一端。电容器C2的另一端经由线路23而与接地端子19连接。即,晶体管T2经由电容器C2而与接地端子19连接。
在晶体管T2的漏极连接有相互并联配置的电感器L2和电容器C3,此外,连接有DC截止用的电容器C4。被晶体管T1、T2放大的高频信号经由电容器C4输出。另外,电感器L2以及电容器C3、C4还作为放大器30的匹配电路而发挥功能。
衰减器50连接在放大器30与第1开关电路41之间。例如,在输入到第1端子11的信号的频率为1GHz的情况下,衰减器50的衰减量为0.1dB以上且1dB以下。将衰减器50的衰减量用分贝表示的情况下的数值小于将放大器30的增益用分贝标记的情况下的数值(1/10以下)。
衰减器50是由多个电阻r1、r2、r3构成的π型的衰减器,能够对从双向输入的信号各自进行衰减。电阻r1与放大器30的电容器C4串联连接。电阻r2设置在电容器C4与电阻r1之间的节点和接地端子19之间。电阻r3设置在电阻r1与第1开关电路41之间的节点和接地端子19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衰减器50的衰减量小,也能够抑制放大电路1的振荡,因此最好尽量减小由衰减器50造成的信号损耗。因此,电阻r1的电阻值设计得小,电阻r2、r3的电阻值没计得大。例如,1GHz下的电阻r1的电阻值小于电阻r2的电阻值,此外,小于电阻r3的电阻值。
第1开关电路41具有一个端子p11以及另一个端子p12。一个端子p11与衰减器50的输出侧连接,另一个端子p12与第2端子12连接。第1开关电路41的串联连接开关42设置在一个端子p11与另一个端子p12之间,接地连接开关43设置在一个端子p11与串联连接开关42之间的第3节点n3和接地端子19之间。具体地,接地连接开关43的一端与节点n3连接,接地连接开关43的另一端与接地端子19连接。
接地连接开关43是如下的开关,即,在使高频信号旁路时,抑制该高频信号从节点n2侧跳过串联连接开关42而进入到放大器30的输出侧。通过使接地连接开关43为接通,从而使节点n3的电位为0V,抑制使其旁路的高频信号进入到放大器30的输出侧。由此,能够防止旁路路径的阻抗不小心变动。另一方面,具有上述结构的放大电路1在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的情况下成为如下结构,即,从节点n3侧跳过接地连接开关43而输入的信号容易在线路23传播而返回到放大器30。
第2开关电路46具有一个端子p71以及另一个端子p72。一个端子p71与节点n1连接,另一个端子p72与节点n2连接。第2开关电路46的串联连接开关47a、47b串联配置在一个端子p71与另一个端子p72之间,接地连接开关48设置在串联连接开关47a与47b之间的节点和接地端子19之间。具体地,接地连接开关48的一端连接于串联连接开关47a与47b之间的节点,接地连接开关48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子19。
另外,串联连接开关42、47a、47b、接地连接开关43、48各自可以是使用了晶体管的开关,也可以是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开关。
[1-2.效果等]
参照图5A以及图5B对放大电路1的效果等进行说明。图5A是示出比较例中的放大电路101的稳定系数的图,图5B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放大电路1的稳定系数的图。稳定系数(k-factor)根据频率2GHz至13GHz中的S参数求出。
根据这些图,在比较例的放大电路101中,存在稳定系数成为1以下的频带,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中,稳定系数成为3以上。即,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与比较例的放大电路101相比,稳定系数大,从而稳定。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放大电路1具备:第1端子11以及第2端子12;放大器30,设置在连结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的第1路径21上;第1开关电路41,在第1路径21上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2端子12之间;衰减器50,在第1路径21上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1开关电路41之间;以及第2开关电路46,设置在对放大器30、衰减器50以及第1开关电路41进行旁路并与第1端子11和第2端子12连接的第2路径22上。
像这样,通过衰减器50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1开关电路41之间,即,放大器30的后级(比放大器30靠第2端子12侧),从而能够防止从第2端子12反射并返回的信号侵入到放大器30内部。此外,还能够使不想要的反馈I以及III的信号电平降低。根据以上,具有抑制由正反馈造成的振荡的效果。从其它视角来说,通过在放大器30设置衰减器50,从而能够将放大电路1所具有的谐振频率的Q值适当地设定得低。具体地,通过降低由放大电路1的电路中的电容以及电感产生的谐振的谐振频率下的Q值,从而能够使谐振能量下降,抑制放大电路1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另外,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将衰减器50设置在放大器30的前级(比放大器30靠第1端子11侧)的情况下,变得通过衰减器50对放大前的小的信号进行衰减,因此不优选,此外,变得通过放大器30对由衰减器50的电阻元件产生的噪声进行放大,因此不优选。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中,衰减器50设置在放大器30的后级,因此不会使衰减器50对放大前的小的信号进行衰减,此外,不会以附加了由衰减器50造成的噪声的状态使信号进行放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中,变得在通过放大器30对信号进行了放大之后附加由衰减器50造成的小的噪声,对放大电路1的输出信号造成的影响少。
此外,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将衰减器50设置在节点n2与第2端子12之间的情况下,在通过第2路径22使信号旁路之后,该信号会被衰减器50衰减,因此不优选。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大电路1中,衰减器50设置在放大器30与第1开关电路41之间,因此能够使旁路的信号不被衰减器50衰减而输出。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衰减器50在作为第1路径21和第2路径22的连接点的第1节点n1与第2节点n2之间设置在放大器30的后级(比放大器30靠第2端子12侧),从而能够避免无用的衰减、噪声的附加,抑制放大电路1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此外,第1开关电路41包含:一个端子p11;另一个端子p12;串联连接开关42,设置在一个端子p11与另一个端子p12之间;以及接地连接开关43,设置在一个端子p11与串联连接开关42之间的节点和接地端子19之间。接地连接开关43的一端与节点n3连接,接地连接开关43的另一端与接地端子19连接,放大器30与接地端子19连接。
像这样,即使是接地端子19被公共化、容易产生反馈III的电路结构,因为衰减器50设置在放大器30的后级,所以也能够使不想要的反馈III的信号电平降低,能够抑制振荡。由此,能够抑制放大电路1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此外,衰减器50是由多个电阻r1、r2、r3构成的π型衰减器。
像这样,在将衰减器50设为π型衰减器的情况下,例如与将衰减器50设为T型衰减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放大电路1的面积。具体地,关于在第1路径21上串联配置的电阻r1,为了减小损耗而选择电阻值小的电阻,但是为了减小电阻值,需要扩大电阻元件的宽度尺寸,衰减器50的面积变大。在将衰减器50设为π型衰减器的情况下,与T型衰减器相比,能够减少被串联配置的电阻元件的数目,能够减小衰减器50以及放大电路1的面积。
此外,在输入到第1端子11的信号的频率为1GHz的情况下,放大器30的增益为10dB以上且30dB以下,衰减器50的衰减量为0.1dB以上且1dB以下。
由此,能够防止从第2端子12反射并返回的信号侵入到放大器30内部。此外,还能够使不想要的反馈I以及III的信号电平降低,能够抑制振荡。
(变形例1)
图6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放大电路1A的结构框图。在变形例1涉及的放大电路1A中,衰减器50设置在第1开关电路41与第2端子12之间。
在变形例的放大电路1A中,放大器30、第1开关电路41以及衰减器50依次在第1路径21上串联连接。
像这样,通过衰减器50设置在第1开关电路41与第2端子12之间,即,设置在放大器30的后级,从而能够使被放大器30放大为需要以上的高频信号下降为不会引起振荡的程度,抑制放大电路1A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变形例2)
图7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涉及的放大电路1B的结构框图。变形例2涉及的放大电路1B还具备第1匹配电路61以及第2匹配电路62。
第1匹配电路61是用于使放大器30和第1端子11的阻抗匹配的电路,设置在第1端子11与放大器30之间。第1匹配电路61例如是与放大器30串联连接的电感器L3。电感器L3的一端与第1端子11连接,另一端经由节点n1而与放大器30连接。
第2开关电路46由两个开关电路46a、46b构成。
开关电路46a具有一个端子p76a以及另一个端子p76b、串联连接开关47a、和接地连接开关48。一个端子p76a与节点n1连接。串联连接开关47a串联配置在一个端子p76a与另一个端子p76b之间,接地连接开关48设置在串联连接开关47a与另一个端子p76b之间的节点和接地端子19之间。
开关电路46b具有一个端子p77a以及另一个端子p77b、和串联连接开关47b。另一个端子p77b与节点n2连接。串联连接开关47b串联配置在一个端子p77a与另一个端子p77b之间。
第2匹配电路62是用于使由于设置第1匹配电路61而在第2路径22产生的阻抗的偏移复原并匹配的电路。第2匹配电路62设置在第2路径22上,且设置在开关电路46a、46b之间。第2匹配电路62例如由电容器C5和电感器L4构成,电容器C5串联配置在开关电路46a、46b之间,电感器L4设置在开关电路46a与电容器C5之间的节点和接地端子19之间。
在变形例2涉及的放大电路1B中,第2路径22的一端连接于第1端子11与放大器30之间的节点n1,在第1端子11与节点n1之间设置有第1匹配电路61。第2开关电路46包含在第2路径22上串联配置的多个串联连接开关47a、47b,在串联连接开关47a、47b之间设置有第2匹配电路62。
像这样,即使在放大器30连接了第1匹配电路61的情况下,通过在第2路径22上设置第2匹配电路62,从而也能够使第2路径22中的阻抗匹配。由此,能够使放大电路1B的状态稳定。
另外,在变形例2中,衰减器50设置在放大器30的后级,因此也能够防止从第2端子12反射并返回的信号侵入到放大器30内部。此外,还能够使不想要的反馈I以及III的信号电平降低,能够抑制振荡。
(变形例3)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涉及的放大电路的衰减器50的图。在变形例3涉及的放大电路中,衰减器50是由多个电阻r4、r5、r6构成的T型衰减器。
变形例3中的衰减器50也能够对从双向输入的信号各自进行衰减。电阻r4、r5依次与放大器30的电容器C4串联连接。电阻r6设置在电阻r4、r5之间的节点与接地端子19之间。在变形例3中,即使衰减器50的衰减量小,也能够抑制放大电路的振荡,因此最好尽量减小由衰减器50造成的信号损耗。因此,电阻r4、r5的电阻值设计得小,电阻r6的电阻值设计得大。例如,1GHz下的电阻r4、r5的各电阻值小于电阻r6的电阻值。
另外,在变形例3中,衰减器50设置在放大器30的后级,因此也能够防止从第2端子12反射并返回的信号侵入到放大器30内部。此外,还能够使不想要的反馈I以及III的信号电平降低,能够抑制振荡。
(实施方式2)
参照图9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接收电路9进行说明。图9是接收电路9的结构框图。在图9中,示出了在接收电路9连接有天线元件2的图。
接收电路9具备前端电路8、信号处理电路6、第1端子(输入侧端子)P1、以及第2端子(输出侧端子)P2。前端电路8具备接收滤波器5和放大电路1。
接收滤波器5配置在第1端子P1与放大电路1之间。接收滤波器5对经由天线元件2以及第1端子P1输入的高频信号中的接收频带的信号进行滤波并使其通过。从接收滤波器5输出的接收信号输入到放大电路1。接收滤波器5例如是SAW(Surface Acoustic Wave,声表面波)滤波器。另外,接收滤波器5例如也可以是BAW(Bulk Accoustic Wave,体声波)滤波器。
放大电路1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放大电路1,对从接收滤波器5输入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并向信号处理电路6输出。
信号处理电路6例如是RF信号处理电路(RFIC)以及基带信号处理电路(BBIC)。RF信号处理电路通过下转换等对从放大电路1输入的高频接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将进行该信号处理而生成的接收信号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电路。基带信号处理电路是使用与接收电路9中的高频信号相比为低频的中间频带进行信号处理的电路。
本实施方式的接收电路9是包含实施方式1所示的放大电路1的接收电路9。由此,能够抑制接收电路9成为不稳定的状态。
(其它方式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放大电路1~1B以及接收电路9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了如下的变形的方式也能够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放大电路1也可以构成为对IEEE802.11标准以外的标准(例如,LTE标准或W-CDMA标准)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
例如,接收电路9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电路内设置有多个接收滤波器,通过频段开关的切换来接收多个不同的频带的信号。
衰减器50并不限于对双向的信号进行衰减的衰减器,也可以是对单向的信号进行衰减的衰减器。例如,衰减器50可以是由电阻r4、r6构成的L型衰减器,也可以是由电阻r5、r6构成的L型衰减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作为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的放大电路以及接收电路,能够广泛利用于通信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放大电路;
2:天线元件;
5:接收滤波器(滤波器);
6:信号处理电路;
8:前端电路;
9:接收电路;
11:第1端子;
12:第2端子;
19:接地端子;
21:第1路径;
22:第2路径;
23:线路;
30:放大器;
41:第1开关电路;
42:串联连接开关;
43:接地连接开关;
46:第2开关电路;
47a、47b:串联连接开关;
48:接地连接开关;
50:衰减器;
61:第1匹配电路;
62:第2匹配电路;
C1、C2、C3、C4、C5:电容器;
L1、L2、L3、L4:电感器;
P1、P2:端子;
p11、p71、p76a、p77a:一个端子;
p12、p72、p76b、p77b:另一个端子;
n1、n2、n3:节点;
r1、r2、r3、r4、r5、r6:电阻;
T1、T2:晶体管。

Claims (11)

1.一种放大电路,具备:
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
放大器,设置在连结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的第1路径上;
第1开关电路,在所述第1路径上,设置在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
衰减器,在所述第1路径上,设置在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第1开关电路之间或者所述第1开关电路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以及
第2开关电路,设置在对所述放大器、所述衰减器以及所述第1开关电路进行旁路并与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连接的第2路径上,
所述第2路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放大器之间的节点,
在所述第1端子与该节点之间设置第1匹配电路,
所述第2开关电路包含在所述第2路径上串联配置的多个串联连接开关,
在该多个串联连接开关中的至少两个串联连接开关之间设置有第2匹配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电路,其中,
所述衰减器设置在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第1开关电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大电路,其中,
所述第1开关电路包含:一个端子;另一个端子;串联连接开关,设置在所述一个端子与所述另一个端子之间;以及接地连接开关,设置在所述一个端子与串联连接开关之间的节点和接地端子之间,
所述接地连接开关的一端与所述节点连接,所述接地连接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所述放大器与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电路,其中,
所述衰减器设置在所述第1开关电路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放大电路,其中,
所述衰减器是由多个电阻构成的π型衰减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放大电路,其中,所述衰减器是由多个电阻构成的T型衰减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放大电路,其中,在输入到所述第1端子的信号的频率为1GHz的情况下,所述放大器的增益为10dB以上且30dB以下,
所述衰减器的衰减量为0.1dB以上且1dB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大电路,其中,
在输入到所述第1端子的信号的频率为1GHz的情况下,所述放大器的增益为10dB以上且30dB以下,
所述衰减器的衰减量为0.1dB以上且1dB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大电路,其中,
在输入到所述第1端子的信号的频率为1GHz的情况下,所述放大器的增益为10dB以上且30dB以下,
所述衰减器的衰减量为0.1dB以上且1dB以下。
10.一种前端电路,具备:
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放大电路;以及
滤波器,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
11.一种接收电路,具备: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端电路;以及
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
CN201880073509.5A 2017-11-14 2018-11-09 放大电路、前端电路以及接收电路 Active CN111373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174 2017-11-14
JP2017219174 2017-11-14
PCT/JP2018/041740 WO2019098145A1 (ja) 2017-11-14 2018-11-09 増幅回路、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受信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3657A CN111373657A (zh) 2020-07-03
CN111373657B true CN111373657B (zh) 2023-10-03

Family

ID=6653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3509.5A Active CN111373657B (zh) 2017-11-14 2018-11-09 放大电路、前端电路以及接收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0076B2 (zh)
CN (1) CN111373657B (zh)
WO (1) WO2019098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16106A (ja) * 2019-07-12 2021-02-12 株式会社東芝 高周波増幅回路
EP4250575A1 (de) * 2022-03-24 2023-09-27 Funkwerk System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7648A (ja) * 2001-01-17 2002-08-02 New Japan Radio Co Ltd バイパス回路内蔵型増幅器
JP2009239832A (ja) * 2008-03-28 2009-10-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可変利得増幅器
JP2009290411A (ja) * 2008-05-28 2009-12-10 Nec Electronics Corp 低雑音受信装置
CN201957009U (zh) * 2010-12-03 2011-08-31 南京誉葆科技有限公司 多通道集成等相和差接收装置
CN104604135A (zh) * 2012-07-07 2015-05-06 天工方案公司 与基于绝缘体上的硅的射频开关有关的电路、器件和方法及其组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844B2 (ja) * 1977-11-22 1985-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圧制御形抵抗可変回路
JP2003163555A (ja) * 2001-11-27 2003-06-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可変利得増幅装置および通信機器
JP2008028908A (ja) 2006-07-25 2008-02-07 New Japan Radio Co Ltd 利得可変型低雑音増幅器
JP5141389B2 (ja) * 2008-06-12 2013-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増幅器
US10374555B2 (en) * 2016-09-14 2019-08-06 Skyworks Solutions, Inc. Radio-frequency amplifier having active gain bypass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7648A (ja) * 2001-01-17 2002-08-02 New Japan Radio Co Ltd バイパス回路内蔵型増幅器
JP2009239832A (ja) * 2008-03-28 2009-10-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可変利得増幅器
JP2009290411A (ja) * 2008-05-28 2009-12-10 Nec Electronics Corp 低雑音受信装置
CN201957009U (zh) * 2010-12-03 2011-08-31 南京誉葆科技有限公司 多通道集成等相和差接收装置
CN104604135A (zh) * 2012-07-07 2015-05-06 天工方案公司 与基于绝缘体上的硅的射频开关有关的电路、器件和方法及其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90076B2 (en) 2022-03-29
WO2019098145A1 (ja) 2019-05-23
CN111373657A (zh) 2020-07-03
US20200274508A1 (en)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7805B2 (en) Multiplexer including filters with resonators and parallel inductor
CN107689778B (zh) 高频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KR101712269B1 (ko) 무선 주파수 스위치에 대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389310B2 (en) Radio-frequency signal amplifier circuit, power amplifier module,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219452B2 (en) Dual mode receiver with RF splitter using programmable passive components
JP6965581B2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装置
TWI633752B (zh) 低通濾波器
US10911027B2 (en) Radio-frequency filter, multiplexer,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700659B2 (en) Multiplexer, radio-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2485403A2 (en) A Receiver
CN109510641B (zh) 高频电路、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11373657B (zh) 放大电路、前端电路以及接收电路
KR20180056234A (ko) 노이즈 억제 특성을 개선한 고주파 스위치 장치
US11139798B2 (en) Radio-frequency filter, multiplexer,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7170071A1 (ja) 周波数可変フィルタ、rf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端末
CN111224633A (zh) 前端模块
KR100789918B1 (ko) 광대역 저잡음 증폭기의 입력 매칭 회로
KR102323572B1 (ko) 수신밴드 가변 필터링 기능을 갖는 다중밴드 고주파 송신 장치
Luo et al. 0.4–6 GHz, 17-dBm B1dB, 36-dBm IIP3 channel-selecting, low-noise amplifier for SAW-less 3G/4G FDD receivers
US11146242B2 (en) Filter device, multiplexer,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80108546A (ko) 송수신기에서의 수신 방법, 수신기, 송수신기 및 집적 회로
JP2018195937A (ja) 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
CN113330684A (zh) 可配置的微声学rf滤波器
US10164578B2 (en) Frequency selective low noise amplifier circuit
CN108270415B (zh) 利用baw谐振器的并联谐振的带通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