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7120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7120A
CN111367120A CN201911301020.1A CN201911301020A CN111367120A CN 111367120 A CN111367120 A CN 111367120A CN 201911301020 A CN201911301020 A CN 201911301020A CN 111367120 A CN111367120 A CN 111367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form
light
display
display devi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10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67120B (zh
Inventor
蔡宗辉
张凱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3010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7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7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7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67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7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4Illumin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pectral emiss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光源模块。光源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光源模块提供光源穿过显示面板后呈现出显示光。显示光的频谱包括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一波形、第二波形与第三波形中至少一者。第一波形具有第一峰值波长,第一峰值波长为λ1且λ1在500nm至570nm的范围内。第二波形具有第二峰值波长,第二峰值波长为λ2且λ2在590nm至700nm的范围内。所述第一波形的半高宽为FWHM1且符合公式1:FWHM1≤‑15970λv 2+29486λv‑13533,其中λv=λ1/λ2。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人根据母案申请(申请号:201710305272.6,申请日:2017年5月3日,发明名称:显示装置)所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日益普及,人们使用显示装置的频率与时间都逐渐增长。使用显示装置时,由显示装置发射的显示光会直接进入人眼,以让用户观看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影像。一般来说,由显示装置发出的显示光进入人眼的能量往往高于使用者观看纸面时所接收到的能量。这也是用户使用显示装置来观看影像较观看纸面时更容易疲劳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显示光进入人眼的能量越大,使用者的双眼越容易疲劳,甚至导致使用者的眼部病变。因此,除了在画质与装置质量上的改良外,可以减缓使用者观看画面时的疲劳程度也是显示装置的改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维持理想的显示效果并且减轻用户观看显示画面时产生疲劳的程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光源模块。光源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光源模块提供光源穿过显示面板后呈现出显示光。显示光的频谱包括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一波形、第二波形与第三波形中至少一者。第一波形具有第一峰值波长,第一峰值波长为λ1且λ1在500nm至570nm的范围内。第二波形具有第二峰值波长,第二峰值波长为λ2且λ2在590nm至700nm的范围内。所述第一波形的半高宽为FWHM1且符合公式1:
FWHM1≤-15970λv 2+29486λv-13533,其中λv=λ1/λ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0.852<λv<0.89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波形的半高宽为FWHM2且符合公式2:FWHM2≤-15970λv 2+29486λv-1353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FWHM1与FWHM2的差值小于5n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0.866<λv<0.886,第二波形的半高宽为FWHM2,则FWHM1<59.4nm且FWHM2<59.4n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0.862<λv<0.868,第二波形的半高宽为FWHM2,则FWHM1<32.7nm且FWHM2<32.7n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波形的半高宽为FWHM2,且FWHM2等于FWHM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适于发出光源且发光元件包括三波长型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三波长型发光元件包括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与多个第三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呈数组排列,且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适于同步或不同步开启以呈现出所述显示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借由开启第一子像素而使显示光包括第一波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借由开启第二子像素而使显示光包括第二波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借由开启第三子像素而使显示光包括第三波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更包括多个第四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与第四子像素呈数组排列,且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与第四子像素适于同步或不同步开启以呈现出显示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借由开启第四子像素而使显示光包括第一波形、第二波形与第三波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三波形具有第三峰值波长,第三峰值波长为λ3且λ3在440nm至470nm的范围内。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光源模块。光源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光源模块提供光源穿过显示面板后呈现出显示光。显示光的频谱包括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一波形、第二波形与第三波形中至少一者。第一波形具有第一峰值波长,第一峰值波长为λ1C且λ1C在500nm至570nm的范围内。第二波形具有多个峰值波长。第二波形的峰值波长最大者在590nm至700nm的范围内。第一波形的半高宽为Fc且Fc符合公式3:Fc≤-0.16λ1C 2+181.2λ1C-512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波形具有三个峰值波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二波形的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粉形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红色荧光粉,且红色荧光粉的化学式为A2(MF6):Mn4+,其中A是Li、Na、K、Rb、Cs、NH4的其中一种,而M是的Ge、Si、Sn、Ti、Zr的其中一种或者是上述元素的组合。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利用显示光的峰值波长调整,以达到呈现出单位入眼能量较低的显示光。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较低单位入眼能量之下仍可维持理想的演色性与显示质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视效函数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至图5为显示装置所发出的显示光的整体频谱,其中纵轴为发光强度经正规化后所得的强度百分比,而横轴为发光波长。
图6为图2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7为图2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视效函数分布线
100:显示装置
110、110A、110B:显示面板
112:第一子像素
114:第二子像素
116:第三子像素
118:第四子像素
120:光源模块
122:发光元件
FWHM1、FWHM2、FWHM3:半高宽
L:显示光
S:光源
SP1、SP2、SP3:频谱
W1、W1A、W1B、W1C:第一波形
W2、W2A、W2B、W2C:第二波形
W3、W3A、W3B、W3C:第三波形
λ1、λ1C:第一峰值波长
λ2:第二峰值波长
λ3:第三峰值波长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人眼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着不同的敏锐性,显示装置的实际发光强度并非直接反映出人眼所感受到的亮度。因此,国际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ILLUMINATION,CIE)公布了以实验方式得到的视效函数(如图1所示)作为亮度计算的标准函数。
具体来说,亮度(luminance)是表示人眼对发光体的发光或被照射物体表面的反射光进入人眼的光强度的实际感受程度。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发布的标准,一个发光装置的亮度为此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频谱与视效函数相乘后的内积,且亮度单位为流明(lumen,lm)。对于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光线的物品来说,则可以采用环境照明的发光强度频谱与物品的反射率的乘积来做出进入人眼的光强度频谱,并以进入人眼的光强度频谱与视效函数相乘后的内积来计算出人眼观看此类物品所感受到的亮度。此外,根据亮度的计算方式可知,频谱中各波长下进入人眼的光强度总合与亮度的比值可以视为每单位亮度的单位入眼能量(单位为瓦/流明,W/lm)。
以色温5500K的环境照明下观看可见光反射率为75%至85%的纸张,所得到的单位入眼能量大致为3.15×10-3瓦/流明(W/lm)。相较之下,现今市场上的显示装置(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的显示光的单位入眼能量约为3.4×10-3瓦/流明(W/lm)至4.01×10-3瓦/流明(W/lm)甚至更高。由此可知,观看显示装置的画面与观看纸张上印刷的信息两者相较之下,人眼观看显示装置的画面时感受到疲劳的现象较为明显。
由图1的视效函数分布线10可知,视效函数的峰值波长大致落在555nm处,且由555nm处向两侧递减,也就是一个正常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型函数。根据视效函数分布线10,在相同光强度下,光线的波长越接近555nm,人眼可以感受到的亮度越亮。因此,如果要将显示装置的单位入眼能量降低又要维持人眼观看到的亮度,调整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的频谱分布是一种可采用的方式。
表一为经实验后所得的显示光的单位入眼能量的结果。表一的结果是在显示装置的光源模块中采用不同规格的发光元件,并量测显示光的强度频谱后所计算出来的单位入眼能量。在此,显示光的强度频谱由三个波形组成,因此具有三个波峰,其峰值波长由短到长可分别表示蓝光波形、绿光波形与红光波形。表一的第一栏中每个表格列出三个数字,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这三个波形的峰值波长。在表一的实验中,蓝光波形的峰值波长固定为450nm,绿光波形的峰值波长包括530nm、535nm、540nm、545nm、550nm与555nm,而红光波形的峰值波长包括630nm、625nm、620nm、615nm与610nm。此外,在表一的实验中,可以借由发光元件的选择,使得绿光波形与红光波形的半高宽都相同,且第一列的FWHM即表示为绿光波形与红光波形在各实验例中的半高宽大小,其在20nm~60nm。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06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062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07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072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08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082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09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092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0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02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1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12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2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22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31
由表一可以得知,单位入眼能量与红光波形及绿光波形的峰值波长以及半高宽有关。红光波形及绿光波形的峰值波长固定时,红光波形及绿光波形的半高宽越大,单位入眼能量越大。红光波形及绿光波形的半高宽固定时,单位入眼能量会随绿光波形及红光波形的峰值波长比值变化。经统计后,可得绿光波形的半高宽为FWHMG符合下列公式:FWHMG≤-15970λv 2+29486λv-13533时,单位入眼能量不大于3.15×10-3瓦/流明(W/lm),其中λv为绿光波形及红光波形的峰值波长比值,也就是说,绿光波形的峰值波长为λG,红光波形的峰值波长为λR时,λv=λG/λR。同时,红光波形的半高宽FWHMR符合下列公式:
FWHMR≤-15970λv 2+29486λv-13533时,单位入眼能量不大于3.15×10-3瓦/流明(W/lm)。因此,显示装置可以依据上述关系式来设计以减轻人眼观看疲劳感,让使用者舒适的观看画面。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以及光源模块120,其中光源模块12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一侧,且光源模块120提供的光源S穿过显示面板110后即呈现出显示光L。光源模块120是一个可以提供面光源的元件,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型态来实现或是采用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型态来实现。图2以光源模块120为直下式背光模块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光源模块12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122,且发光元件122的发光方向朝向显示面板110以提供光源S。光源模块120可更包括有扩散片、棱镜片、增亮片等光学片(未绘示),且光学片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与发光元件12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20如果采用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型态来实施,则光源模块120可以包括一导光板,其具有相邻的入光面与出光面。此时,发光元件122的发光方向可以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而导光板的出光面可以面向显示面板110。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22用以发出光源S,且光源S经过显示面板110后呈现出来的显示光L的整体频谱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显示光L的整体频谱包括第一波形W1、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第一波形W1具有的第一峰值波长为λ1且λ1在500nm至570nm的范围内。第二波形W2具有的第二峰值波长为λ2且λ2在590nm至700nm的范围内。第三波形W3具有的第三峰值波长为λ3且λ3在440nm至470nm的范围内。如此一来,第一波形W1的光大致呈现出绿光,第二波形W2的光大致呈现出红光而第三波形W3的光大致呈现出蓝光。显示装置110的显示光L可以由第一波形W1、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的至少一者或及其组成以显示出需要的画面色彩。
举例而言,显示白色画面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L可以由第一波形W1、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三者共同组成;显示蓝色画面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L可以由第三波形W3组成。显示绿色画面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L可以由第一波形W1组成。显示红色画面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L则由第二波形W2组成。显示紫色画面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L则由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组成。显示黄色画面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L则由第一波形W1与第二波形W2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显示装置100提供较为舒适的视觉效果,可以调整第一波形W1的半高宽FWHM1、第二波形W2的半高宽FWHM2与第三波形W3的半高宽FWHM3中至少一者及/或调整第一峰值波长λ1、第二峰值波长λ2与第一峰值波长λ3中至少一者。具体来说,依据前述表一的实验结果,要使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L具有的单位入眼能量不大于3.15×10-3瓦/流明(W/lm),第一波形W1的半高宽FWHM1可设置为符合公式1:FWHM1≤-15970λv 2+29486λv-13533,其中λv=λ1/λ2。同时,第二波形W2的半高宽FWHM2可设置为符合公式2,其中公式2:FWHM2≤-15970λv 2+29486λv-13533。
一般来说,λv太大可能使得显示装置100的演色性不佳,而λv太小不容易符合低单位入眼能量的需求。举例来说,在λv>0.894时,由于呈现绿光的第一波形W1与呈现红光的第二波形W2所呈现的色彩彼此接近,显示装置100的NTSC覆盖率会小于80%,这将因为演色性不佳而无法达到自然且逼真的显示效果。在λv<0.852时,经表一的实验结果得知,显示光L的单位入眼能量大致上都会高于3.15×10-3瓦/流明(W/lm)。因此,在一实施例中,也可进一步选择以0.852<λv<0.894作为显示装置的设定条件。
举例来说,λ1为536nm且λ2为629nm时,λv为0.852。在这样的第一峰值波长λ1与第二峰值波长λ2下,为了达到理想的单位入眼能量,FWHM1与FWHM2需要都为1nm左右。λ1为543nm且λ2为620nm时,λv也可为0.852。在这样的第一峰值波长λ1与第二峰值波长λ2下,为了达到理想的单位入眼能量FWHM1与FWHM2需要都为30nm以下。另外,λ1为550nm且λ2为615nm时,λv为0.894。在这样的第一峰值波长λ1与第二峰值波长λ2下,为了达到理想的单位入眼能量,FWHM1与FWHM2需要都为64nm以下。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择让0.866<λv<0.886,FWHM1<59.4nm且FWHM2<59.4nm。此时,λ1可以为540nm至545nm,且λ2可以为612nm至625nm。在又另一实施例中,可选择让0.862<λv<0.868,FWHM1<32.7nm且FWHM2<32.7nm。此时,λ1可以为544nm至546nm,且λ2可以为629nm至631nm。在上述各种条件范围下,显示装置100显示画面时,显示光L的单位入眼能量可以不高于3.15×10-3瓦/流明(W/lm)。
图2的显示装置100可以根据目标的单位入眼能量来选择光源模块120中的发光元件122,以使显示光L的频谱符合上述各种条件。具体来说,发光元件122可以为三波长型发光元件,且三波长型发光元件可以包括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或其组合。当采用同一种类型的发光二极管元件作为显示装置100的发光元件122时,图3中的半高宽FWHM1与FWHM2的差值可以小于5nm,甚至半高宽FWHM1与FWHM2可以彼此相等,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在半高宽FWHM1或是FWHM2大于5nm时,第三波形W3的半高宽FWHM3可为15nm至30nm。另外,在半高宽FWHM1或是FWHM2小于5nm时,第三波形W3的半高宽FWHM3可以也小于5nm。半高宽较小的波形的发光元件例如为雷射元件,但不以此为限。
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与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在一起的量子点晶体。发光二极管芯片采电致发光的方式发出光线,且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照射量子点晶体后,量子点晶体也会发出光线。一般来说,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可以为蓝光或是紫外光。量子点晶体的尺寸(或直径)大小可以决定发光元件的发光频谱,且量子点晶体的尺寸越小则发光频谱的峰值波长越小。因此,可以依据需要的峰值波长来决定量子点晶体的尺寸大小。
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与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在一起的荧光粉。发光二极管芯片采电致发光的方式发出光线,且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照射荧光粉后,荧光粉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一般来说,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可以为蓝光或是紫外光。荧光粉的材质可以决定发光元件的发光频谱。因此,可以依据需要的峰值波长来决定荧光粉的种类。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红色荧光粉与绿色荧光粉搭配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在一起以作为白光发光元件。此时,单个发光元件就可以发出具有三个峰值波长的频谱的光。另外,可以选择以三个发光元件为一组,让三个发光元件分别用以提供不同峰值波长(不同颜色)的光。
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可以是采用发光二极管芯片自身发出的光线作为光源。举例而言,应用于图2的显示装置100的发光元件122可以由三种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构成,其包括具有红光芯片的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蓝光芯片的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具有绿光芯片的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频谱由其芯片本身的晶格结构来决定。此时,可以根据需要的峰值波长来选择对应的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
以下举例说明调整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的单位入眼能量的方法。不过,以下说明仅是举例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践方式。图4为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的整体频谱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L具有第一频谱SP1,其中第一频谱SP1包括第一波形W1A、第二波形W2A与第三波形W3A。具体来说,这个显示装置100中采用第一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来提供具有第一波形W1A的光,采用第二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来提供具有第二波形W2A的光,且采用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来提供具有第三波形W3A的光。第一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的量子点晶体的尺寸(直径)为2.49nm,且第二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的量子点晶体的尺寸(直径)为3.89nm。如此,第一波形W1A的峰值波长为528nm,第二波形W2A的峰值波长为630nm,且第三波形W3A的峰值波长为460nm。经计算第一频谱SP1得到此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的单位入眼能量为3.74×10-3瓦/流明(W/lm),这大于预期的3.15×10-3瓦/流明(W/lm)。因此,这个显示装置需要进一步修正与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调整上述显示装置100的方式包括将第一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的量子点晶体的尺寸(直径)由2.49nm修改为2.61nm,且将第二量子点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的量子点晶体的尺寸(直径)由3.89nm修改为3.71nm。如此一来,显示装置的显示光呈现如第二频谱SP2。第二频谱SP2包括第一波形W1B、第二波形W2B与第三波形W3B,且第一波形W1B的峰值波长为543nm,第二波形W2B的峰值波长为620nm而第三波形W3B的峰值波长仍为460nm。由修改后的显示装置的第二频谱SP2经计算后,得到的单位入眼能量为3.12×10-3瓦/流明(W/lm),这可符合预期的标准3.15×10-3瓦/流明(W/lm)。由此实例可知,改变发光元件中的量子点晶体的尺寸大小可以做为调整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的单位入眼能量的手段之一。
图5为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的整体频谱的示意图。在一实例中,显示装置的显示光的频谱SP3包括第一波形W1C、第二波形W2C与第三波形W3C,其中第一波形W1C与第三波形W2C都是单峰波形而第二波形W2C为三峰波形。具体来说,这个显示装置中采用第一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来提供具有第一波形W1B的光,采用第二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来提供具有第二波形W2B的光,且采用芯片型发光二极管元件来提供具有第三波形W3C的光。在此,第二波形W2C具有多个峰值波长,其中第二波形W2C的峰值波长的最大者在590nm至700nm的范围内。第二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元件中,红色荧光粉的化学式为A2(MF6):Mn4+,其中A是Li、Na、K、Rb、Cs、NH4的其中一种,而M是的Ge、Si、Sn、Ti、Zr的其中一种或者是上述元素的组合。这种红色荧光粉也称为氟化物荧光粉,或是KSF荧光粉。具有此种红色荧光粉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波形(即第二波形W2C)一般来说是固定的,不容易调整。因此,显示装置100所采用这种发光元件作为光源模块中发出红光的元件,又需要调整显示光以具有合适的单位入眼能量时,可采用调整第一荧光粉型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频谱来实现。举例来说,表二为采用上述红光发光二极管元件作为一部分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的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8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9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92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193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201
Figure BDA0002321777960000202
由表二的结果统计并计算后可知,第一波形W1C的峰值波长为λ1C,λ1C在500nm至570nm的范围内,且第一波形W1C的半高宽Fc符合公式三:Fc≤-0.16λ1C 2+181.2λ1C-51212,可使显示装置的单位入眼能量不大于3.15×10-3瓦/流明(W/lm)。
图6为图2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由图6可知,显示面板110A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112、多个第二子像素114与多个第三子像素116。第一子像素112、第二子像素114与第三子像素116呈数组排列。此外,第一子像素112、第二子像素114与第三子像素116适于同步或不同步开启以呈现出显示光L。
图7为图2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由图7可知,显示面板110B除了图6所示的多个第一子像素112、多个第二子像素114与多个第三子像素116外,还包括第四子像素118。第一子像素112、第二子像素114、第三子像素116与第四子像素118呈数组排列。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12、第二子像素114第三子像素116与第四子像素118适于同步或不同步开启以呈现出显示光L。
在图6与图7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12、第二子像素114与第三子像素116例如用以控制不同色彩的灰阶高低。第四子像素118则用来控制光源S的穿透量,因此不具有特别色彩,但不以为限。图6的显示面板110A或图7的显示面板110B应用于显示装置100时,显示装置100所发出的显示光L的频谱可以由这些子像素的开启来决定。
具体来说,第一子像素112开启时,可使得显示光L的频谱包括第一波形W1。也就是说,第一子像素112可以用来控制第一波形W1的光的通过量。第二子像素114开启时,可使得显示光L的频谱包括第二波形W2。也就是说,第二子像素114可以用来控制第二波形W2的光的通过量。第三子像素116开启时,可使得显示光L的频谱包括第三波形W3。也就是说,第三子像素116可以用来控制第三波形W3的光的通过量。另外,第四子像素118开启时,显示光线L可以同时包括图3的第一波形W1、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也就是说,第一子像素112可以控制第一波形W1、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三者的光的通过量。另外,当第一子像素112、第二子像素114与第三子像素116都开启时,显示光L的频谱也可以同时包括第一波形W1、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三者。因此,显示光L的整体频谱可包括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一波形W1、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不过,这些子像素可以同步或是不同步的开启与关闭,所以显示光线L的频谱实质上会由第一波形W1、第二波形W2与第三波形W3至少一者组成,并非限定必须恒常的同时包括此三个波形。
综上所述,借由调整显示光的频谱中对应于绿光的波形的峰值波长与半高宽以及/或对应于红光的波形的峰值波长与半高宽可调节显示装的单位入眼能量。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半高宽条件,可让显示光的单位入眼能量低于3.15×10-3瓦/流明(W/lm),且让显示装置维持良好的演色性及/或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减轻观看者的眼部疲劳感且仍兼具有理想显示质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光源模块提供光源穿过所述显示面板后呈现出显示光,所述显示光的频谱包括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一波形、第二波形与第三波形中至少一者,其中
所述第一波形具有第一峰值波长,所述第一峰值波长为λ1C且λ1C在500nm至570nm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波形具有多个峰值波长,所述峰值波长最大者在590nm至700nm的范围内;且
所述第一波形的半高宽为Fc且符合公式3:
Fc≤-0.16λ1C 2+181.2λ1C-51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形具有三个峰值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至少一荧光粉形发光二极管元件,所述荧光粉形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出所述第二波形的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形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红色荧光粉,且所述红色荧光粉的化学式为A2(MF6):Mn4+,其中A是Li、Na、K、Rb、Cs、NH4的其中一种,而M是的Ge、Si、Sn、Ti、Zr的其中一种或者是上述元素的组合。
CN201911301020.1A 2017-03-31 2017-05-03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367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01020.1A CN111367120B (zh) 2017-03-31 2017-05-03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1028 2017-03-31
TW106111028A TWI636286B (zh) 2017-03-31 2017-03-31 顯示裝置
CN201911301020.1A CN111367120B (zh) 2017-03-31 2017-05-03 显示装置
CN201710305272.6A CN107132692B (zh) 2017-03-31 2017-05-03 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5272.6A Division CN107132692B (zh) 2017-03-31 2017-05-0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7120A true CN111367120A (zh) 2020-07-03
CN111367120B CN111367120B (zh) 2023-04-14

Family

ID=597151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1020.1A Active CN111367120B (zh) 2017-03-31 2017-05-03 显示装置
CN201710305272.6A Active CN107132692B (zh) 2017-03-31 2017-05-03 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5272.6A Active CN107132692B (zh) 2017-03-31 2017-05-0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1367120B (zh)
TW (1) TWI6362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8804B (zh) * 2019-02-20 2019-1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2653A (en) * 2009-12-30 2011-07-0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device with quantum dot phosph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011457A (zh) * 2011-11-07 2014-08-27 株式会社东芝 白色光源以及包括所述白色光源的白色光源系统
CN105093672A (zh) * 2014-05-13 2015-11-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19769A (zh) * 2014-07-04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49C (zh) * 1995-09-21 2002-1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源
JPH10246884A (ja) * 1997-03-04 1998-09-14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21727A (ja) * 2004-05-11 2005-11-17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CN100507676C (zh) * 2004-08-18 2009-07-01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装置及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201376A (ja) * 2005-01-19 2006-08-0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100472295C (zh) * 2005-07-22 2009-03-25 索尼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JP5263722B2 (ja) * 2007-06-08 2013-08-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蛍光体、発光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090047205A (ko) * 2007-11-07 2009-05-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장치
CN101788737A (zh) * 2010-01-26 2010-07-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量子点荧光粉的显示装置
DE11158693T8 (de) * 2011-03-17 2013-04-25 Valoya Oy Pflanzen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TW201242099A (en) * 2011-04-14 2012-10-16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Light-tuning method
JP6176517B2 (ja) * 2012-09-24 2017-08-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472843B (zh) * 2012-11-20 2015-02-1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TWI534484B (zh) * 2012-12-21 2016-05-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483045B (zh) * 2013-06-20 2015-05-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器
JP5878579B2 (ja) * 2014-03-31 2016-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694702B1 (ko) * 2015-04-21 2017-01-11 우리이앤엘 주식회사 Led 광원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5158963A (zh) * 2015-09-30 2015-12-16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广色域显示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显示装置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2653A (en) * 2009-12-30 2011-07-0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device with quantum dot phosph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011457A (zh) * 2011-11-07 2014-08-27 株式会社东芝 白色光源以及包括所述白色光源的白色光源系统
CN105093672A (zh) * 2014-05-13 2015-11-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19769A (zh) * 2014-07-04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7511A (zh) 2018-10-16
CN107132692B (zh) 2020-03-06
TWI636286B (zh) 2018-09-21
CN111367120B (zh) 2023-04-14
CN107132692A (zh) 201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9691B (zh) 显示装置
WO2013114642A1 (ja) Led分類方法、led分類装置、led分類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486354B2 (en) Backlight module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improving color gamut of a display device
KR20150116443A (ko) 고 색역의 양자점 디스플레이
EP270640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rthey Color rendering: asking the question
TWI279592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US20130135556A1 (en) Reflective display system with enhanced color gamut
CN10150155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50020504A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Van Derlofske et al. 19.1: Invited paper: Illuminating the value of larger color gamuts for quantum dot displays
JPH09189910A (ja) カラー表示装置
CN107132692B (zh) 显示装置
JP2005251649A (ja) 照明装置及び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4899261B2 (ja) カラー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US6654082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and color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transflector
JP2007101669A (ja) 表示装置、照明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TW201527838A (zh) 具有降轉換膜元件的背光系統
CN109870844B (zh) 一种基于补色光的节能显示方法
KR20180012115A (ko) 반사형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택형 표시 장치
WO2021106823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機器
Becker et al. 83‐1: OLED vs. LC Displays‐The Race Toward Rec. 2020 and HDRI
WO2023141961A1 (en) Display device for eye care
TW200925719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21092760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