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7301B - 振动板、以及具有该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 - Google Patents

振动板、以及具有该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7301B
CN111357301B CN201880073870.8A CN201880073870A CN111357301B CN 111357301 B CN111357301 B CN 111357301B CN 201880073870 A CN201880073870 A CN 201880073870A CN 111357301 B CN111357301 B CN 111357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rib
extends
center
rig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38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7301A (zh
Inventor
野崎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57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7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7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7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4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corrugated, pleated or ribb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9/00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 H04R19/02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ections o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振动板、以及具有该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在具有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的振动板的扬声器单元中,能够减少谐波失真。提供一种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主体部,其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保护部件,其设有沿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肋部,该第二方向是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刚性为最大值的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且所述刚性为比所述最大值小的值。

Description

振动板、以及具有该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麦克风单元及扬声器单元等的振动与电信号的转换的电声换能器、以及其振动板。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了在中高音域实现宽指向特性,在利用了振动板的里费尔型扬声器的中央盖设有在与如下叙述的谷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槽,该振动板并列形成有一对纵切筒状面,并在邻接的纵切筒状面的一方的侧部彼此之间形成有谷部。需要说明的是,扬声器单元的中央盖是防止尘埃等杂质进入包括音圈等的电声换能部(下面简单称为“换能部”)的保护部件,也称为中心盖或防尘盖。
在专利文献2中,已经公开一种技术,其通过在扬声器单元的振动板与防尘盖边界设置沿该振动板的径向延伸的加强片,抑制振动板过度变形,使该扬声器单元的声压频率特性平坦化。
在专利文献3中,已经公开一种技术,其通过以V字形状对轨道型扬声器单元的防尘盖进行加强,实现声压频率特性的平坦化及谐波失真的减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729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3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678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里费尔型扬声器中,根据从振动板的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该振动板的刚性不同。因此,当以特定的频率使上述振动板振动时,容易产生特定的振动模式的分割振动,对音圈施加过度负载而发生变形。存在因该音圈的变形而使换能部的磁特性产生波动、容易产生谐波失真之类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振动板与防尘盖以改善中高音域的指向性为目的,与上述谐波失真无关。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加强片通过将中心盖周缘部与圆锥体架设为桥状来减少圆锥体的变形,但是未增加中心盖自身的强度,不能抑制音圈骨架的变形。另外,因为该加强片不是在中心盖整体或圆锥体整体进行加强,所以可以认为加强效果有限。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存在应用范围较窄之类的问题。因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以具有轨道型音圈为前提,不能应用在具有圆形音圈的扬声器单元中。除此以外,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也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因为专利文献3的防尘盖的大致V字形状的嵌入部嵌入骨架的内部空间并与骨架粘接,所以骨架与防尘盖的固定部分只粘接了嵌入部两端的线状部分,因而在组装方面上的稳定性、以及使用时的耐久性上存在缺陷。另外,为了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使音圈不会露出,还需要第二防尘盖。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说明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的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中能够减少谐波失真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振动板的特征在于,具有:振动板主体部,其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保护部件,其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肋部,所述第二方向是与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所述中心向所述外周的方向的刚性为最大值的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且所述刚性为比所述最大值小的值。
在该方式的振动板中,通过在保护部件设置肋部,能够抑制振动板主体部的刚性较低的方向(第二方向)上该保护部件的变形。因此,只要利用上述振动板构成扬声器单元及麦克风等电声换能器,就能够抑制为了该振动板与电信号的转换而与上述保护部件连结的音圈因振动板刚性的各方异性发生变形。也就是说,在利用了本方式的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中,能够抑制因刚性根据从振动板主体部的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所产生的音圈变形,并能够减少因该音圈的变形而产生的谐波失真。在此应该注意,对于为了振动与电信号的转换而与上述振动板接合的线圈(当是扬声器单元及麦克风时,为音圈)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因此,根据本方式,能够在具有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的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中减少谐波失真。
在更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主体部与所述保护部件相互设置为使所述振动主体部的所述中心的位置与所述保护部件的中心的位置为相同的第一位置,所述肋部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根据该方式,抑制保护部件变形的效果最高。
另外,在更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部件还设有第一肋部,所述第一肋部沿与作为所述肋部的第二肋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另外,在更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部延伸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另外,在更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部件设有所述第二肋部,未设有沿与所述第二肋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肋部。
在此外优选的方式中,上述振动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板主体部并列形成有一对纵切筒状面,所述振动板主体部具有:翼状部,其在邻接的所述纵切筒状面的一方的侧部彼此之间形成有谷部;端板部,其封闭所述翼状部的所述谷部的两端;筒状部,其沿所述谷部的深度方向形成在所述谷部延伸的中途,连结有进行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振动与电信号的转换的线圈的骨架;贯通孔,其与所述筒状部连通;所述保护部件以覆盖所述贯通孔的方式与所述骨架接合。根据该方式,能够从低域至高域实现宽指向特性,并且减少谐波失真。
另外,在更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谷部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
另外,在更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部在与所述谷部延伸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另外,在更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中,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所述中心至所述外周的、所述肋部延伸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距离比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所述中心至所述外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距离大。
在此外另一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与所述保护部件一体成型。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例如真空成型及冲压成型等简单地制造本发明的振动板。
另外,在更优选方式的振动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固定在所述保护部件的外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声换能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各方式中的任一振动板。通过该方式,也能够减少谐波失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声换能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扬声器单元100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扬声器单元100的组装状态的半剖立体图。
图4是扬声器单元100的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主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振动板主体部10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防尘盖62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变形例的振动板主体部10a的主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振动板主体部10a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7的IX-IX线的振动板主体部10a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7的X-X线的防尘盖62c的剖视图。
图11是第二变形例的振动板主体部10b的主视图。
图12是第三变形例的振动板主体部10c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6表示利用了本发明的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
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具有:振动板1、往复驱动振动板1的促动器2、用于支承振动板1及促动器2的支承框3、以及将振动板1能够往复移动地支承于支承框3的边缘部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及图2中,以使设有边缘部4的一侧为上、设有促动器2的一侧为下的方式设定上下方向,以后面叙述的振动板1(更准确地说为振动板主体部10)的谷部延伸的方向为纵向(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以与该纵向正交的方向为横向(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另外,以面对上方的面为表面,以面对下方的面为背面,此外,如图所示,有时也将纵向称为x方向(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将横向称为y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将上下方向称为z方向(谷部的深度方向的一个例子)。
振动板1具有振动板主体部10与防尘盖62(参照图1)。如图4及图5中放大所示,振动板主体部10是包括翼状部11、封闭翼状部11的谷部16(后面叙述)两端的端板部12、在翼状部11的背部固定的筒状部13、以及用于与边缘部4连接的环形板部14的一体形成的结构。在翼状部11中,并列形成有一对纵切筒状面15,并且在邻接的纵切筒状面15的一方的侧部彼此之间形成有谷部16。纵切筒状面15是将筒状面的一部分纵切而切下的面,纵切筒状面15的侧部是在纵切筒状面15中筒状面弯曲的方向一侧的部位。
纵切筒状面15也不必一定为单一圆弧面。例如,可以采用使多个曲率连续的形状、沿着周向(横向)的剖面为抛物线形状及样条曲线等曲率恒定乃至连续变化的形状、作为锥筒状面的形状、作为阶梯状地具有多个台阶部的形状等形状作为纵切筒状面15,只要沿一个方向(纵切筒状面15的周向:横向)弯曲、并向与该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纵切筒状面15的纵向)成为直线状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纵切筒状面15的z-y平面上的形状是使多个曲率连续的、向上凸出的形状。
如图5所示,一对纵切筒状面15使其突出方向向相同的表面侧并列地进行配置,并且邻接的侧部彼此略微隔着间隔而对置,以在沿着纵切筒状面15的周向的剖面形成为U字状,其下端缘接合,形成有呈直线状地延伸的接合部17。
如图4所示,虽然翼状部11的外周缘在主视中形成为大致圆形,但不是正圆形,谷部16的两端间的距离形成得比与谷部16正交的方向的最大距离(在图4中沿着纸面的左右方向的翼状部11的最大距离)稍小。换言之,在翼状部11的外周缘上,与谷部16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距离最大,在主视中,相对于以该最大距离为外径的圆形,谷部16的两端稍微向径向的内侧进行配置。使通过该翼状部11的主视中的圆形中心的轴为翼状部11的轴C1(参照图5)。在此,因为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中心是翼状部10的主视中的圆形中心的位置,所以轴C1通过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中心。此外,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中心的位置在从前方观察振动板主体部10时,是到谷部16的距离谷部16两端等距离的位置,该位置也通过轴C1。
端板部12通过外周缘形成为以翼状部11的与谷部16正交的方向的最大距离为最大直径的圆形、并且从该外周缘向翼状部11的谷部16两端圆锥面状地延伸,来封闭谷部16的两端。换言之,并列形成有一对纵切筒状面15且具有谷部16的翼状部11为了使外周的形状为圆形,形成有成为圆锥面的一部分的形状的端板部12,以插补在谷部16的两端开口的面。而且,沿着该端板部12的外周缘及翼状部11的外周缘在外侧连接有一周环形板部14。该环形板部14形成为圆锥面状。
筒状部13设置在谷部16延伸的方向的中途位置,在翼状部11设有贯通孔19(参照图1)。另外,筒状部13沿谷部16的深度方向形成为筒状(参照图3),并以连结翼状部11与音圈20之间(参照图3)的方式接合在音圈20的上端部。此外,筒状部13使通过该筒状部的中心的轴C2(参照图5)与翼状部11的轴C1一致而配置。在该情况下,筒状部13从上端向下端逐渐缩径地形成为锥形筒形状,并且延伸至比翼状部11的接合部17的下端更靠近下方,在其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直径恒定的直管部18。后面叙述的音圈20的骨架20a利用粘接剂等以其上端从直管部18略微突出的方式接合在直管部18。
因为形成为上述结构,所以振动板主体部10从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中心向外周的方向之一即第一方向(谷部16延伸的方向)的刚性与从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中心至外周的方向之一且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刚性不同,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具体而言,在振动板主体部10中,第二方向的刚性比第一方向的刚性低,容易变形。需要说明的是,振动板主体部10未限定其材质,作为扬声器单元的振动板,只要利用通常使用的合成树脂、纸材、金属等材料来构成振动板主体部10即可。例如,只要通过真空成型、或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将由聚丙烯、聚酯等合成树脂形成的薄膜一体地形成振动板主体部10,能够比较容易地使振动板主体部10成型。
防尘盖62是具有与贯通孔19大致相同的直径的扁平圆顶状部件,为了封闭贯通孔19而接合在音圈20的上端的外周,并在其外侧粘接有振动板主体部1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板主体部10、防尘盖62及音圈20与普通的扬声器相同地一体结合。防尘盖62是保护促动器2避免经由贯通孔19侵入杂质(例如尘埃等)的保护部件。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各径向上延伸的两个槽部62a相互正交地形成在防尘盖62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为了避免附图繁杂,省略了槽部62a的图示。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防尘盖62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防尘盖62的背面形成有沿着槽部62a而在径向上从一端延伸至一端的肋部62b。也就是说,在各径向上延伸的两个肋部62b相互正交地形成在防尘盖62的背面。两个肋部62b在从前方观察防尘盖62时,包括在横向上延伸的肋部62b(第二肋部的一个例子)、以及在纵向上延伸的肋部62b(第一肋部的一个例子)。而且,防尘盖62的上述两个槽部62a之中的一方沿谷部16延伸的方向延伸,另一方与谷部16延伸的方向正交地接合在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中央(更准确地说,从直管部18略微突出的音圈20的上端)。同样地,在主视观察防尘盖62时,使两个肋部62b之中的一方(第一肋部的一个例子)在谷部16延伸的方向上延伸、且使两个肋部62b之中的另一方(第二肋部的一个例子)与谷部16延伸的方向正交地将防尘盖62接合在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中央。针对在防尘盖62设置上述槽部62a及肋部62b的原因、以及使两个槽部62a之中的一方沿谷部16的方向延伸且另一方与谷部16正交地将防尘盖62接合在振动板主体部10的原因,将在后面阐明。另外,在从前方观察防尘盖62时,可以使在横向上延伸的肋部62b所延伸的方向与谷部16延伸的方向大致正交,也可以使在纵向上延伸的肋部62b所延伸的方向与谷部16延伸的方向相互大致平行。另外,防尘盖62以使翼状部11的轴C1及筒状部13的轴C2通过防尘盖62的中心C(第一位置的一个例子)的方式粘接在振动板10。在此,如图4所示,在主视观察防尘盖62时,防尘盖62的中心C的位置是形成圆顶形状外形的圆的中心的位置。在防尘盖62的主视中,两个肋部62b的一方通过防尘盖62的中心C,沿横向延伸,两个肋部62b的另一方通过防尘盖62的中心C,沿纵向延伸。
对于防尘盖62也未限定其材质,作为扬声器单元的振动板,只要利用通常使用的合成树脂、纸材、金属等材料来构成防尘盖62即可。例如,只要通过由聚丙烯、聚酯等合成树脂形成的薄膜的真空成型、或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使防尘盖62一体成型,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使防尘盖62成型。
促动器2是根据从外部供给的驱动电流使振动板1振动的音圈马达、即在扬声器单元100中进行振动板1的振动与电信号的转换的换能部。促动器2包括在振动板主体部10背部的筒状部13接合的音圈20、以及在支承框3固定的磁体机构21。如图1所示,音圈20是围绕圆筒状的骨架20a卷绕线圈20b的圆形音圈。如图3所示,音圈20以使其上端部从翼状部11背部的筒状部13的直管部18略微突出的方式嵌合并固定在该直管部18,并在该上端部接合有防尘盖62。音圈20的外周部经由阻尼器22支承在支承框3,音圈20相对于支承框3沿音圈20的轴向往复移动自如。阻尼器22应用在普通的动态扬声器中使用的材料。
磁体机构21具有:环状磁体23、在该磁体23的一个极固定的环状外磁轭24、以及在另一个极固定的内磁轭25,通过将内磁轭25的中心极点部25a的前端部配置在外磁轭24内,而在上述外磁轭24与内磁轭25之间呈环状地形成有磁隙26,在该磁隙26内以插入状态配置有音圈20的端部(卷绕有线圈20b的部分)。
支承框3例如由金属材料成型,在图示例子中,具有:形成为圆形框状的凸缘部30、向凸缘部30的下方延伸的多个臂部31、以及在上述臂部31的下端形成的环状框架部32。而且,在该凸缘部30内侧的空间使接合部17向下方地配置振动板主体部10,振动板主体部10的环形板部14粘接在边缘部4的内周部,经由该边缘部4而在凸缘部30的上表面支承有振动板主体部10。因此,边缘部4对应于振动板主体部10的环形板部14,形成为圆形环状。该边缘部4也可以应用在普通的动态扬声器中使用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中,在振动的方向(谷部16的深度方向即z方向)可振动地支承振动板主体部10的支承部35由支承框3与边缘部4构成。另外,通过在支承框3的环状框架部32安装磁体机构21的外磁轭24,而一体地固定磁体机构21与支承框3。
如图5所示,在支承框3安装了振动板主体部10的状态下,纵切筒状面15在沿着经由谷部16而对置的两个纵切筒状面15的周向的剖面(横向剖面)上,当使沿着上述纵切筒状面15的弯曲方向将最外侧(与谷部16的距离最大的位置)的前端彼此连结的线为边界线H(参照图5的一点划线)时,随着从前端向谷部16,向与边界线H逐渐分离的方向弯曲。
如上所述,纵切筒状面15不只是单一圆弧面,可以采用使多个曲率连续的形状、剖面为抛物线形状及样条曲线等曲率恒定乃至连续地变化的形状、作为锥筒状面的形状、作为阶梯状地具有多个台阶部的形状等,优选为不会超过连结其前端彼此的边界线H的形状的凸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标记33表示用于将音圈20与外部连接的端子。
如上构成的扬声器单元100中,当对应于音频信号的驱动电流在振动板主体部10固定的促动器2的音圈20中流动时,因由该驱动电流产生的磁通量变化、以及磁隙26内的磁场,对应于驱动电流的驱动力作用于音圈20,在与磁场正交的方向(音圈20的轴向,在图5中箭头所示的上下方向即z方向)使音圈20振动。由此,与该音圈20连接的振动板主体部10沿谷部16的深度方向振动,从表面发出再生音。
在该情况下,振动板主体部10构成翼状部11,以形成其大部分的面积,在其谷部16两端附近有限的狭窄面积内形成有端板部12。因此,从构成振动板主体部10的大部分的翼状部11的纵切筒状面15发出的声音作为从扬声器单元100发出的声音而成为主导。因此,能够与在里费尔型扬声器单元中使用的振动板相同地在中高音域中获得宽指向性。
并且,因为振动板主体部10以使其外周部能够在谷部16的深度方向往复振动的方式通过边缘部4支承在支承框3,所以从接合部17至外周部的振动板主体部10整体通过促动器2均匀地振动,产生所谓的基于活塞运动的振动。因此,与现有的动态扬声器相同地在低音域也具有高声压。在该情况下,当谷部16的两端为开放状态时,通过振动板发出的声波的一部分通过该开放的空间,穿过振动板的背面侧,但因为是利用端板部12封闭谷部16两端的状态,所以能够防止声波向振动板主体部10的背面侧穿过,从而能够从振动板主体部10的前表面整体有效地发出声音。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能够在从低音域至中高音域的可听频带的全域内实现宽指向性。
在这样构成的扬声器单元100中,在振动板主体部10的背部设有筒状部13,筒状部13以能够在筒状部13的下端部嵌合并接合有促动器2的音圈20的上端部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形状。因此,与具有在直线状的接合部17接合纵切筒状面15的形状的翼状部11的振动板主体部10无关,与普通的动态扬声器相同地能够在圆筒状的音圈20的周向的全长接合振动板主体部10。因此,振动板主体部10与音圈20能够在较广的面积上牢固且具有较高耐久性而连接,上述部件之间的振动的传递损失减小,能够在振动板主体部10与音圈20之间可靠地传递振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中可以应用作为促动器2而在普通的动态扬声器中使用的部件,能够低廉地进行制造。
通常在里费尔型扬声器中,因为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根据从振动板主体部10的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所以当以特定的频率使振动板主体部10振动时,在振动板主体部10产生特有的振动模式的分割振动,对应于该分割振动,防尘盖62及筒状部13发生变形。当筒状部13发生变形时,对与该筒状部13连结的音圈20施加过度负载,音圈20也发生变形。因该音圈20的变形而使促动器2的磁特性产生波动,产生谐波失真。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中,将沿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较低的方向(与谷部16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肋部62b设置在防尘盖62,该方向的防尘盖62的变形由该肋部62b抑制。也就是说,沿与谷部16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肋部62b承担着加强防尘盖62的加强部件的作用,以在以特定的频率使振动板主体部10振动时不会由于振动板主体部10产生的分割振动而使防尘盖62发生变形。这是将沿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较低的方向(与谷部16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肋部62b设置在防尘盖62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在与谷部16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62b也承担着上述加强部件的作用,但基于该肋部62b的加强效果比基于在与谷部16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62b的加强效果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中,能够抑制因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分割振动而引起的防尘盖62的变形,也能够抑制筒状部13的变形以及与该筒状部13连结的音圈20的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中,能够减少因音圈20的变形而产生的谐波失真。上述说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中能够减少谐波失真的原因。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100,通过利用里费尔型振动板,能够在低音域至高音域实现宽指向特性,并且与音圈的形状无关地减少谐波失真。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沿防尘盖62背面的肋部62b延伸的槽部62a是由于如下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抵消因形成肋部62b导致的防尘盖62的质量的增加。当防尘盖62的质量增加,振动体1整体的质量增加,出现由于驱动而需要更多的电力之类的问题。在防尘盖62的表面形成了沿其背面的肋部62b延伸的槽部62a的第一原因是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第二原因是为了确保用于实现宽指向性的振动面,沿与谷部16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槽部62a主要由于该原因而进行设置。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该实施方式如下进行变形。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具有里费尔型振动板的扬声器单元中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应用目标只要是具有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的振动板主体部的扬声器单元即可,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具有在从前方观察振动板时的形状为椭圆形状或轨道形状的振动板的扬声器单元。具有椭圆形状或轨道形状的振动板的扬声器单元例如大多应用在电视接收器等扬声器单元的设置趋于被细长地限制的设备中。椭圆形状或轨道形状的振动板也根据从中心至外周的方向而刚性不同的情况与里费尔型扬声器的振动板相同。例如当为椭圆形状的振动板时,通常长轴方向的部分的刚性(沿长轴方向从振动板的中心至外周的部分的刚性)比短轴方向的部分的刚性(沿短轴方向从振动板的中心至外周的部分的刚性)低,作为振动板的刚性也是短轴方向的刚性比长轴方向高。也就是说,在向振动板施加力时,与长轴方向相比,容易在短轴方向上产生应变,在具有该振动板的扬声器单元中也能够因振动板的分割振动而产生谐波失真。但是,通过在具有椭圆形状的振动板的扬声器单元的防尘盖设置在该振动板的长轴方向上延伸的肋部(换言之,在与短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可以减少谐波。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加强防尘盖62的肋部62b形成在该防尘盖62的背面,在防尘盖62的表面,沿背面的肋部62形成有用于避免因形成肋部62b而产生的质量增加以及确保振动面的槽部62a。但是,当为椭圆状的振动板或轨道型振动体时,也可以在防尘盖的表面设置肋部,并在背面设置槽部。这是因为在上述振动板中不需要考虑确保振动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防尘盖62的背面形成有相互正交的两个肋部62b,并且防尘盖62以两个肋部62b之中的一方沿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较低的方向(即,与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较高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振动板主体部10接合。但是,也可以在防尘盖62只设置一个肋部62b,使该肋部62b在与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较高的方向相交的方向(更优选为与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较高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地将防尘盖62与振动板主体部10接合。如上所述,这是因为即使在防尘盖62设置沿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较高的方向延伸的肋部62b,其加强效果也低。另外,也可以在防尘盖62设置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三个以上肋部62b,使任意一个肋部62b在与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刚性较高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地将防尘盖62与振动板主体部10接合。这是因为通过上述方式,也能够减少因振动板主体部10的分割振动而产生的谐波失真。
与上述(1)及(2)相关的第一至第三变形例说明如下。如图7所示,第一变形例的振动板1a具有振动板主体部10a与防尘盖62c。振动板主体部10a形成为在主视中外周缘为椭圆形状。具有振动板主体部10a的振动面的振动部40如图8所示,形成为在x-z平面上呈直线状地延伸,如图9所示,形成为在y-z平面上呈直线状地延伸。另外,在振动板主体部10a的主视中,在振动部40的中央部设有在z方向上贯通振动部40的贯通孔,设置防尘盖62c以堵塞该贯通孔。在防尘盖62c的外侧粘接有振动部40。防尘盖62c是具有与在振动部40形成的贯通孔大致相同的直径的扁平圆顶状部件,但与防尘盖62不同,如图10所示,在圆顶状形状的内周面侧(背面侧)形成有槽62d。槽62d是从前方观察防尘盖62c时相互正交的两个槽62d。另外,如图7所示,沿两个槽62d而在径向上从一端延伸至一端的两个肋部62e相互正交地形成在防尘盖62c的外周面(表面侧)。两个肋部62e从防尘盖62c的表面、在从背面向表面的方向上突出。如图8所示,在振动部40的下方设有筒状部13。另外,如图7所示,在振动部40的外周缘设有用于与边缘部4连接的椭圆形状的环形板部14a。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振动部40、筒状部13、环状部14a以及防尘盖62c一体地成型,但也可以单独形成上述各部件,并利用粘接剂等而成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与椭圆形状的环状板部14a连接的边缘部4结合环状板部14a的椭圆形状而形成,支承框3的凸缘部30及臂部31也结合振动板主体部10a的主视中的椭圆形状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其它的结构则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7所示,椭圆形状的振动板主体部10a在主视中的纵向(x方向)的尺寸(长径的长度、或者长轴方向的长度)比在主视中的横向(y方向)的尺寸(短径的长度、或者短轴方向的长度)大。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当以主视中的振动板主体部10a的长轴与短轴的交点为中心C时,从中心C至振动板主体部10a的外周(从中心C至振动部40的外缘)的、纵向(x方向)上的距离L1比中心C至外周的、横向(y方向)上的距离L2大。因此,振动板主体部10a的刚性根据中心C至外周的方向而不同。具体而言,在振动板主体部10a中,沿纵向(长轴方向)从中心C至外周的部分(下面为长轴部分)的刚性比沿横向(短轴方向)从中心C至外周的部分(下面为短轴部分)的刚性小。在上述振动板主体部10a振动时,因为根据从振动板主体部10a的中心向外周的方向,振动板主体部10a的刚性不同,所以以特定的频率在振动板主体部10a产生特有的振动模式的分割振动。如上所述,因为短轴部分的刚性比长轴部分高,所以,在振动板主体部10a振动时,短轴部分向振动板主体部10a的筒状部13施加较大的力,并在振动方向上大幅发生变形。另一方面,因为长轴部分的刚性较低,所以向振动板主体部10a的筒状部13施加的力不增大,向振动方向上的位移较小。因此,在振动板主体部10a振动时,因为短轴部分比长轴部分在振动方向上变形较大,所以,对于振动板主体部10a整体的刚性,振动板主体部10a的横向(短轴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刚性比纵向(长轴方向、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的刚性小。也就是说,振动板主体部10a的沿横向(短轴方向)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上的刚性比沿纵向(长轴方向)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上的刚性低。因此,主视为椭圆形状的振动板主体部10a的刚性成为最大的方向是纵向(长轴方向)。这样,因为振动板主体部10a的纵向(长轴方向)的刚性比其它方向的刚性高,所以,在振动体主体部10a产生分割振动,对应于该分割振动的力施加于防尘盖62c及筒状部13。当在防尘盖62c形成的两个肋部62e之中的至少一方在与纵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时,能够使沿横向而从中心C向外周的方向的振动板主体部10a的刚性增大。本第一变形例的防尘盖62c的两个肋部62e之中的一个肋部在与纵向交叉的方向之一的横向延伸。因此,在本第一变形例中,能够抑制因振动板主体部10a的分割振动而使防尘盖62a变形,并减少因音圈20的变形而产生的磁特性的谐波失真。
另外,虽然形成有上述实施方式的防尘盖62的两个相互正交的肋部62b,但也可以使之为一个肋部。例如如图11所示,第二变形例的振动体1b具有振动板主体部10b与防尘盖62f。在防尘盖62f形成有在沿着横向从中心C向外周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62g,但未形成有在沿着纵向从中心C向外周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其它的结构则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振动体1相同。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抑制因振动板主体部10b的分割振动而使防尘盖62f变形,并减少因音圈20的变形而产生的磁特性的谐波失真。另外,虽然上述第一变形例中防尘盖62c的两个肋部62b相互正交地形成,但也可以使之为一个肋部。如图12所示,第三变形例的振动体1c具有振动板主体部10c与防尘盖62h。虽然在防尘盖62h形成有在沿着纵向从中心C向外周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62i,但未形成有在沿着横向从中心C向外周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其它结构则与第一变形例的振动体1a相同。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抑制因振动板主体部10c的分割振动而使防尘盖62h变形,并减少因音圈20的变形而产生的磁特性的谐波失真。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振动板1的振动板主体部10与防尘盖62(保护促动器2避免侵入杂质的保护部件)为分别独立的部件。这是因为通过将振动板1以使音圈20其上端从直管部18略微突出的方式固定在筒状部13来制造振动板主体部10(第一流程)、之后在音圈20的上端(即骨架20a的上端)接合防尘盖62而堵塞贯通孔19(第二流程)这样简单的流程,能够精度良好地制造振动板1,但也可以通过使振动板主体部10与防尘盖62双方一体成型来构成振动板1。
(4)也可以以单体来提供上述实施方式的振动板1。即,也可以以单体制造/销售振动板,该振动板具有: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的振动板主体部、以及保护进行该振动板主体部的振动与电信号的转换的换能部避免进入杂质且设有在与该振动板主体部的刚性较高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的保护部件。
(5)也可以在利用与振动板连接的音圈将该振动板的振动转换为交流信号并输出的麦克风单元中应用本发明。这是因为在上述麦克风单元中,虽然在该振动板的刚性根据从振动板的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的情况下,因其刚性的各方异性而产生的谐波分量也包含在输出信号中,但通过应用本发明,也能够减少该谐波分量。另外,本发明的应用目标不限于麦克风单元及扬声器单元等电声换能器,只要是进行振动与电信号的转换的换能器即可。即,只要是具有刚性根据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而不同的振动板主体部、进行该振动板主体部的振动与电信号的转换的换能部、以及保护该换能部避免进入杂质且设有在与该振动板主体部的刚性较高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肋部的保护部件的换能器,通过应用本发明,能够减少包含在输出信号中的谐波失真、或减少在通过对应于输入信号的振动板的驱动而发出的音频中包含的谐波失真。
附图标记说明
1振动板;2促动器(换能部);3支承框;4边缘部;10振动板主体部;11翼状部;12端板部;13筒状部;14环形板部;15纵切筒状面;16谷部;17接合部;18直管部;19贯通孔;20音圈;20a骨架;20b线圈;21磁体机构;22阻尼器;23磁体;24外磁轭;25内磁轭;25a极点部;26磁隙;30凸缘部;31臂部;32环状框架部;35支承部;62防尘盖(保护部件);62a槽部;62b肋部。

Claims (15)

1.一种振动板,其用于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振动板主体部,其形成为在从中心向外周的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刚性,并且在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上具有刚性的最大值;
保护部件,其设有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肋部,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刚性为比所述最大值小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主体部与所述保护部件相互配置为使所述振动主体部的所述中心的位置与所述保护部件的中心的位置为相同的第一位置,
所述第一肋部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保护部件还设有第二肋部,所述第二肋部沿与所述第一肋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肋部延伸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一对纵切筒状面,其并列形成在所述振动板主体部,
所述振动板主体部具有:
翼状部,其在邻接的所述纵切筒状面的一方的侧部彼此之间形成有谷部;
端板部,其封闭所述翼状部的所述谷部的两端;
筒状部,其在所述谷部延伸的方向上形成于所述谷部的中途,并沿所述谷部的深度方向延伸,且配置成与进行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振动与电信号的转换的线圈的骨架连结;
贯通孔,其贯通所述筒状部;
所述保护部件配置成以覆盖所述贯通孔的方式与所述骨架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谷部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部在与所述谷部延伸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振动板主体部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所述中心至所述外周的第一距离比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振动板主体部的所述中心至所述外周的第二距离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主体部与所述保护部件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主体部固定在所述保护部件的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主体部具有:
翼状部,其形成有谷部,
筒状部,其在所述谷部延伸的方向上形成于所述谷部的中途,并沿所述谷部的深度方向延伸;
贯通孔,其贯通所述筒状部;
所述保护部件配置成覆盖所述贯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肋部沿与所述谷部延伸的方向交叉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肋部延伸的槽部。
15.一种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线圈和振动板,所述振动板具有:振动板主体部,其形成为在从中心向外周的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刚性,并且在从中心向外周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上具有刚性的最大值;
保护部件,其设有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肋部,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刚性为比所述最大值小的值。
CN201880073870.8A 2017-11-24 2018-11-08 振动板、以及具有该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 Active CN1113573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5663 2017-11-24
JP2017225663 2017-11-24
PCT/JP2018/041480 WO2019102860A1 (ja) 2017-11-24 2018-11-08 振動板、およびこの振動板を有する電気音響変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7301A CN111357301A (zh) 2020-06-30
CN111357301B true CN111357301B (zh) 2021-08-31

Family

ID=6663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3870.8A Active CN111357301B (zh) 2017-11-24 2018-11-08 振动板、以及具有该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5070B2 (zh)
JP (1) JP6908129B2 (zh)
CN (1) CN111357301B (zh)
WO (1) WO2019102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640A (zh) * 2019-07-19 2019-10-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帽组件及超薄喇叭
CN110337053B (zh) * 2019-07-19 2021-07-2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喇叭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0332A (en) * 1983-05-23 1986-05-20 Pascal Delbuck Phase coherent low frequency speaker
US6091831A (en) * 1996-07-05 2000-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product with a function knob capable of receiving voice signal
CN1438817A (zh) * 2002-02-13 2003-08-2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电声换能器及设有防水电声换能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596705Y (zh) * 2002-12-13 2003-12-31 李慧 仿蜂窝一体成型式音盆
JP3099525U (ja) * 2003-07-29 2004-04-08 志豐電子股▲分▼有限公司 受話器機能を有するスピーカー
CN2765421Y (zh) * 2005-02-21 2006-03-15 李秉彧 扬声器的结构改良
CN201440722U (zh) * 2009-07-08 2010-04-21 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全频喇叭
CN202261781U (zh) * 2011-07-11 2012-05-30 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改良的扬声器及其防尘盖结构
CN204231656U (zh) * 2013-10-22 2015-03-25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声换能器
KR20150043046A (ko) * 2013-10-14 2015-04-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피커 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피커 유닛
CN106465002A (zh) * 2014-05-14 2017-02-22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声变换器
CN106792403A (zh) * 2017-01-09 2017-05-31 苏州攀特电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式喇叭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9023A (en) * 1977-03-26 1978-10-18 Kenzou Inoue Moving coil type sound converting vibration plate
US4205205A (en) * 1978-06-12 1980-05-27 Babbco, Ltd. Dynamic loudspeaker having magnetic assembly adhesively bonded within a surrounding basket
JPS55149596A (en) * 1979-05-11 1980-11-2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Diaphragm plate for speaker
JPH08168092A (ja) * 1994-12-13 1996-06-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ピーカー
JP4557412B2 (ja) * 2000-11-20 2010-10-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2007081901A (ja) * 2005-09-15 2007-03-29 Foster Electric Co Ltd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スピーカ
JP2008103856A (ja) 2006-10-17 2008-05-0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JP4743793B2 (ja) * 2007-08-29 2011-08-10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ー
JP2009267875A (ja) 2008-04-25 2009-11-12 Onkyo Corp ダスト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動電型スピーカー
US20120321124A1 (en) * 2009-06-08 2012-12-2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Diaphragm and micro-electroacoust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15170881A (ja) * 2014-03-05 2015-09-28 オンキヨー&パイオ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振動板及び動電型スピーカー
US9628917B2 (en) * 2014-07-23 2017-04-18 Bose Corporation Sound producing system
JP6394158B2 (ja) * 2014-08-01 2018-09-2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6123838B2 (ja) * 2014-09-29 2017-05-10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10244322B2 (en) * 2016-10-11 2019-03-26 YG Acoustics LLC Space frame reinforced tweeter dome
JP2018207265A (ja) * 2017-06-02 2018-12-27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CN208590112U (zh) * 2018-08-01 2019-03-0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0332A (en) * 1983-05-23 1986-05-20 Pascal Delbuck Phase coherent low frequency speaker
US6091831A (en) * 1996-07-05 2000-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product with a function knob capable of receiving voice signal
CN1438817A (zh) * 2002-02-13 2003-08-2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电声换能器及设有防水电声换能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596705Y (zh) * 2002-12-13 2003-12-31 李慧 仿蜂窝一体成型式音盆
JP3099525U (ja) * 2003-07-29 2004-04-08 志豐電子股▲分▼有限公司 受話器機能を有するスピーカー
CN2765421Y (zh) * 2005-02-21 2006-03-15 李秉彧 扬声器的结构改良
CN201440722U (zh) * 2009-07-08 2010-04-21 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全频喇叭
CN202261781U (zh) * 2011-07-11 2012-05-30 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改良的扬声器及其防尘盖结构
KR20150043046A (ko) * 2013-10-14 2015-04-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피커 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피커 유닛
CN204231656U (zh) * 2013-10-22 2015-03-25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声换能器
CN106465002A (zh) * 2014-05-14 2017-02-22 雅马哈株式会社 电声变换器
CN106792403A (zh) * 2017-01-09 2017-05-31 苏州攀特电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式喇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7301A (zh) 2020-06-30
JP6908129B2 (ja) 2021-07-21
WO2019102860A1 (ja) 2019-05-31
JPWO2019102860A1 (ja) 2020-11-19
US20200228899A1 (en) 2020-07-16
US11395070B2 (en)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2294B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EP2869595B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9560453B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20100002901A1 (en) Speaker
EP3145214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11357301B (zh) 振动板、以及具有该振动板的电声换能器
US10142736B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JP6482004B2 (ja) スピーカ
JP6065819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RU2714859C2 (ru) Узел диафрагмы,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содержащий данный узел
EP1351546A2 (en) Speaker capable to playback in wide frequency range
JP4507827B2 (ja) コルゲーションダンパ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JP6187666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4248452B2 (ja) スピーカ
CN116634337A (zh) 扬声器
JP6065820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WO2017154328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WO2016052022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WO2016110992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WO2016110991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17169006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