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7932A - 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47932A CN111347932A CN201911335395.XA CN201911335395A CN111347932A CN 111347932 A CN111347932 A CN 111347932A CN 201911335395 A CN201911335395 A CN 201911335395A CN 111347932 A CN111347932 A CN 1113479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valve
- state
- energization
- circulation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力消耗的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温度调整回路具备:第一温度调节回路;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第二泵;第一结合通路及第二结合通路,它们将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结合而形成结合回路;电磁切换阀,其能够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循环状态是指热介质在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所述非循环状态是指热介质不在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分支通路,其在结合回路(7)中绕过结合回路的一部分;常开型电磁止回阀,其配置于分支通路并对分支通路的开闭进行切换;控制装置,其控制电磁止回阀的通电。控制装置在从非循环状态向循环状态切换完成后,停止向电磁止回阀的通电或减少电磁止回阀的通电电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电池等的温度调整的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电动车辆用的温度调整回路,其具备:第一温度调节回路;第二温度调节回路;泵,其使热介质在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及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中的至少一个回路中循环;结合通路,其将第一温度调节回路与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结合而形成结合回路;以及切换部,其能够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该循环状态中热介质在结合回路中循环,在该非循环状态中热介质不在结合回路中循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即,一种温度调整回路,其具备:冷却回路,其对电池进行冷却;冷却回路,其对逆变器进行冷却;第一制冷剂泵,其设置于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回路;第二制冷剂泵,其设置于对逆变器进行冷却的冷却回路;以及切换阀,其在用同一回路对电池及逆变器进行温度调整的状态(以下,还称为循环状态)与用不同的回路对电池及逆变器进行温度调整的状态(以下,还称为非循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外部空气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设为循环状态,另一方面,当外部空气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时,设为非循环状态,由此提高温度调整的精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8098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温度调整回路中,用切换阀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在循环状态及非循环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状态中持续向切换阀通电,因此有可能会导致切换阀的电力消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力消耗的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温度调整回路,其具备: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其与电池进行换热;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其与电动机及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换热;
泵,其使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中的至少一个中循环;
结合通路,其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结合而形成结合回路;
切换部,其能够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所述非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不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
分支通路,其在所述结合回路中绕过所述结合回路的一部分;
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它们将所述分支通路和所述结合回路连接;
电磁阀,其配置于所述分支通路,用于对所述分支通路的开闭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从所述泵观察时比所述第二连接部靠上游侧处,
所述电磁阀构成为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打开,并且在所述阀芯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位置是指所述阀芯从所述第一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了的位置,
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一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侧,
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所述分支通路的所述电磁阀被关闭而使所述热介质经由所述分支通路的循环停止,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在所述结合通路从所述非循环状态向所述循环状态切换时,向所述电磁阀通电来关闭所述电磁阀;
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或减少所述电磁阀的通电电流。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温度调整回路的控制方法,所述温度调整回路具备: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其与电池进行换热;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其与电动机及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换热;
泵,其使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中的至少一个中循环;
结合通路,其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结合来形成结合回路;
切换部,其能够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所述非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不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
分支通路,其在所述结合回路中绕过所述结合回路的一部分;
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它们将所述分支通路和所述结合回路连接;以及
电磁阀,其配置于所述分支通路,用于对所述分支通路的开闭进行切换,
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从所述泵观察时比所述第二连接部靠上游侧处,
所述电磁阀构成为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打开,并且在所述阀芯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位置是指从所述第一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了的位置,
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一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侧,
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所述分支通路的所述电磁阀被关闭而使所述热介质经由所述分支通路的循环停止,
所述控制方法具备:
在所述结合通路从所述非循环状态向所述循环状态切换时,向所述电磁阀通电来关闭所述电磁阀的闭阀工序;以及
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或减少所述电磁阀的通电电流的通电停止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结合回路的循环状态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产生差压,能够利用差压将电磁阀维持为闭阀状态。因此,在结合通路从非循环状态向循环状态切换时,向电磁阀通电来关闭电磁阀,由此能够在稳定地进行回路的切换的同时,在切换为循环状态之后停止电磁阀的通电或减少通电电流,从而抑制电磁阀的电力消耗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调整回路的结构的回路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温度调整回路中分离模式(separate mode)时的热介质的流动及电磁阀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温度调整回路中串联模式(series mode)时的热介质的流动及电磁阀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温度调整回路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温度调整回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调整回路的电动车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温度调整回路;
2 电池(BATT);
3 充电器(CHG);
4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
5 电力转换装置(PCU);
6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
7 结合回路;
8 第一结合通路(结合通路);
9 第二结合通路(结合通路);
10 控制装置(CTR);
11 冷机(Chiller);
12 散热器(Rad);
13 第一连接部;
15 第二连接部;
16 分支通路;
19 阀芯;
105 电动机;
EWP2 第二泵(泵);
EWV 电磁切换阀(切换部);
FSV 电磁止回阀(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温度调整回路]
如图1所示,电动车辆用的温度调整回路1具备: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其与电池2及充电器3进行换热;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其与向电动机105(参照图6)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功率控制单元)5进行换热;结合通路8、9,它们将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和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结合而形成结合回路7;电磁切换阀EWV,其能够在串联模式与分离模式之间切换,所述串联模式是指热介质在结合回路7中循环的模式(循环状态),所述分离模式是指热介质不在结合回路7中循环而在各自的温度调节回路4、6中循环的模式(非循环状态);以及控制装置10,其控制电磁切换阀EWV等。需要说明的是,热介质为水、散热器液、冷却液等液状介质。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具备:第一泵EWP1,其使热介质在该回路中循环;冷机11,其配置于第一泵EWP1的下游侧并利用电动车辆的空调回路进行换热;电池2及充电器3,它们配置于冷机11的下游侧;以及电磁止回阀FSV(电磁阀),其配置于充电器3的下游侧且第一泵EWP1的上游侧。
如图2所示,在分离模式中,在电磁止回阀FSV的开阀状态下驱动第一泵EWP1,使由该第一泵EWP1喷出的热介质以冷机11、电池2、充电器3的顺序循环。由此,被冷机11冷却了的热介质与电池2及充电器3进行换热,电池2及充电器3适当地被冷却。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具备:第二泵EWP2,其使热介质在该回路中循环;电磁切换阀EWV,其配置于第二泵EWP2的下游侧并在分离模式与串联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电力转换装置5,其配置于电磁切换阀EWV的下游侧;以及散热器12,其配置于电力转换装置5的下游侧并对热介质进行冷却。
电磁切换阀EWV例如为电磁三通阀,在分离模式中,允许第二泵EWP2侧的流路与电力转换装置5侧的流路的连接,并且截断第二泵EWP2侧的流路与后述的第一结合通路8的连接。另一方面,在串联模式中,截断第二泵EWP2侧的流路与电力转换装置5侧的流路的连接,并且允许第二泵EWP2侧的流路与后述的第一结合通路8的连接。电力转换装置5包括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且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逆变器以及对直流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的DC-DC转换器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2所示,在分离模式中,驱动第二泵EWP2,使由该第二泵EWP2喷出的热介质以电力转换装置5、散热器12的顺序循环。由此,被散热器12冷却了的热介质与电力转换装置5进行换热,电力转换装置5适当地被冷却。
[结合回路]
结合通路8、9包括第一结合通路8以及第二结合通路9。第一结合通路8将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的电磁切换阀EWV和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的第一连接部13结合,第二结合通路9将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的连接部14和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的第二连接部15结合。连接部14位于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中的电磁切换阀EWV的下游侧且电力转换装置5的上游侧,第一连接部13位于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中的第一泵EWP1的下游侧且冷机11的上游侧,第二连接部15位于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中的充电器3的下游侧且电磁止回阀FSV的上游侧。即,从第一泵EWP1观察时,在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中,第一连接部13配置于比第二连接部15靠上游侧处。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中的第一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5之间的通路、即在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中配置第一泵EWP1及电磁止回阀FSV的通路在结合回路7中,作为绕过该结合回路7一部分的分支通路16发挥作用。
如图3所示,在热介质在结合回路7中循环的串联模式中,停止第一泵EWP1,通过第二泵EWP2的驱动使热介质循环。由此,从第二泵EWP2喷出的热介质以冷机11、电池2、充电器3、电力转换装置5、散热器12的顺序循环,电池2、充电器3及电力转换装置5被冷却。并且,在串联模式中,关闭电磁止回阀FSV来停止热介质经由分支通路16的循环。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止回阀FSV为常开型(非通电时打开)的电磁阀,该电磁阀具备:第一端口17,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第一泵EWP1)侧;第二端口18,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5侧;阀芯19,其打开或关闭第一端口17与第二端口18之间的通路;弹簧20,其向开阀方向对阀芯19进行施力;以及电磁铁(未图示),其克服弹簧20的作用力而关闭阀芯19。
电磁止回阀FSV构成为在阀芯19位于第一位置(图2的位置)的状态下打开,并且在位于从第一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了的第二位置(图3的位置)的状态下关闭,第一位置配置于第一连接部13侧,第二位置配置于第二连接部15侧。
如前述,从分离模式向串联模式切换时,为了停止热介质经由分支通路16的循环,向电磁止回阀FSV通电来关闭电磁止回阀FSV,但在切换为串联模式之后,停止向电磁止回阀FSV的通电。即,在切换为串联模式之后,根据与第二泵EWP2的位置关系,在上游侧的第一连接部13与下游侧的第二连接部15之间产生差压,因此即使不向电磁止回阀FSV通电,也能够利用差压来将阀芯19维持在闭阀位置并抑制电磁止回阀FSV的电力消耗。该差压因热介质从第一连接部13向第二连接部15流动的期间的压力损失而产生。但是,电磁止回阀FSV的弹簧20的作用力需设定为小于因差压而产生的阀芯19的闭阀维持力。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10输入电池2及电力转换装置5的温度信息以及第一泵EWP1及第二泵EWP2的转速信息,并且通过根据这些输入信息的判断,控制第一泵EWP1、第二泵EWP2、电磁切换阀EWV及电磁止回阀FSV,由此将温度调整回路1自动切换为分离模式和串联模式。
控制装置10在电动车辆的点火开关接通之后,在分离模式中开始电池2、充电器3及电力转换装置5的冷却。控制装置10在将电磁切换阀EWV切换到分离模式侧,并且关闭向电磁止回阀FSV的通电的基础上,驱动第一泵EWP1及第二泵EWP2,由此使温度调整回路1以分离模式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分离模式中,可以使热介质仅在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及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中的任一个回路中循环。
控制装置10根据电池2及电力转换装置5的温度信息,判断分离模式的持续及向串联模式的转换。控制装置10在判断为转换到串联模式时,停止第一泵EWP1之后,向电磁止回阀FSV通电来截断分支通路16,并且在抑制第二泵EWP2的旋转的状态下将电磁切换阀EWV切换到串联模式侧,并进一步地使第二泵EWP2的旋转恢复到通常旋转,由此使温度调整回路1以串联模式动作。
控制装置10在向串联模式的切换完成之后,将电磁止回阀FSV的阀芯19通过差压维持闭阀状态作为前提,停止向电磁止回阀FSV的通电,抑制电磁止回阀FSV的电力消耗。由控制装置10进行的向电磁止回阀FSV的通电停止优选在向串联模式的切换动作完成之后,在判断为第二泵EWP2的转速稳定的时机执行。例如,每规定时间的第二泵EWP2的转速的变动幅度成为规定值以下时判断为第二泵EWP2的转速稳定,停止向电磁止回阀FSV的通电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由控制装置10进行的向电磁止回阀FSV的通电停止也可以在向串联模式的切换动作完成之后,在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机执行。
[控制方法]
接着,参照图4及图5,对能够进行从分离模式向串联模式的稳定的切换、抑制串联模式中的电力消耗的控制装置10的具体的控制步骤及动作进行说明。但是,图5所示的T1~T4表示各电气器件的动作时机,并不表示定时器时间。
控制装置10在电动车辆的点火开关被接通之后,开始图4所示的控制步骤时,首先在分离模式中开始电池2、充电器3及电力转换装置5的冷却(图4的S1)。在此,控制装置10在将电磁切换阀EWV切换到分离模式侧,并且关闭向电磁止回阀FSV的通电的基础上,驱动第一泵EWP1及第二泵EWP2,由此使温度调整回路1以分离模式动作。
接着,控制装置10根据电池2及电力转换装置5的温度信息,判断分离模式的持续及向串联模式的转换(图4的S2)。在此,控制装置10判断电池2的温度(Tw BATT)是否为TEa℃(例如,35~50℃)以下、或者电力转换装置5的温度与电池2的温度之差(Tw PCU-TwBATT)是否大于TEb℃(例如,5~10℃),当该判断结果均为“否”时,持续分离模式(图4的S3),另一方面,当判断其中的任一个为“是”时,允许向串联模式的转换(图4的S4)。
控制装置10当判断为转换到串联模式时,首先进行第一泵EWP1的停止指示(图4的S5、图5的T1)。在此,控制装置10降低第一泵EWP1的转速(Duty),且每隔规定时间判断第一泵EWP1的旋转是否停止了(图4的S6、S7),使第一泵EWP1从运转状态(Duty on)转换为停止状态(Duty off)。
控制装置10在判断为第一泵EWP1的旋转停止了时,对电磁止回阀FSV进行通电来截断分支通路16(图4的S8、图5的T2、闭阀工序),并且将第二泵EWP2的旋转从运转状态(Duty Hi)抑制为低速旋转状态(Duty Lo)之后(图4的S9),将电磁切换阀EWV切换到串联模式侧(图4的S10、图5的T3),并进一步地使第二泵EWP2的旋转恢复到运转状态(图4的S11)。由此,温度调整回路1以串联模式动作。
而且,控制装置10在向串联模式的切换完成之后,反复判断第二泵EWP2的转速是否稳定了(图4的S12),若该判断结果成为“是”,则停止向电磁止回阀FSV的通电(图4的S13、图5的T4、通电停止工序)。由此,即使不通电,电磁止回阀FSV也通过差压维持闭阀状态,且电力消耗得到抑制。
[车辆]
图6是表示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调整回路1的电动车辆10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电动车辆100可以是作为驱动源仅具有电动机的电动机动车、燃料电池车,也可以是具有电动机及内燃机的混合动力机动车,在以下说明中,以电动机动车为例进行说明。
在电动车辆100的车身101中,在车室102的地板下部搭载有收容电池2的电池壳体103。在电动车辆100的前部设置有电动机室104。在电动机窒104内设置有电动机105、电力转换装置5、分支单元106、充电器3等。
电动机105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轴107。在轴107的两端部连接有电动车辆100的前轮108。电力转换装置5配置于电动机105的上侧且直接紧固固定于电动机105的壳体。电力转换装置5用电源线缆111与电池壳体103的连接器电连接。并且,电力转换装置5例如通过三相母线与电动机105电连接。电力转换装置5通过从电池2供给的电力驱动控制电动机105。
分支单元106及充电器3左右并列配置。分支单元106及充电器3配置于电力转换装置5的上方。分支单元106及充电器3以与电力转换装置5分开的状态配置。分支单元106与电池壳体103通过在两端具有连接器的线缆110电连接。
分支单元106与充电器3电连接。充电器3与家庭用电源等通常的外部电源连接,对电池2进行充电。充电器3与分支单元106通过在两端具有连接器的未图示的线缆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用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对向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5进行冷却,但可以用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对电动机进行冷却,以此代替对电力转换装置5进行冷却,也可以用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对电动机105及电力转换装置5进行冷却。
并且,电磁止回阀FSV设为通过通电的开启/断开切换开阀状态和闭阀状态,但在能够控制通电电流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在S13的通电停止工序中并不完全停止通电而减少通电电流。在该情况下,通过根据第一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15之间的差压及减少后的通电电流而从电磁铁向阀芯19赋予的闭阀维持力,来维持为闭阀状态。
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有以下事项。需要说明的是,括号内示出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温度调整回路,其具备: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其与电池(电池2)进行换热;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其与电动机(电动机105)及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电力转换装置5)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换热;
泵(第二泵EWP2),其使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中的至少一个中循环;
结合通路(第一结合通路8、第二结合通路9),其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结合而形成结合回路(结合回路7);
切换部(电磁切换阀EWV),其能够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所述非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不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
分支通路(分支通路16),其在所述结合回路中绕过所述结合回路的一部分;
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3)及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15),它们将所述分支通路和所述结合回路连接;
电磁阀(电磁止回阀FSV),其配置于所述分支通路,用于对所述分支通路的开闭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10),其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从所述泵观察时比所述第二连接部靠上游侧处,
所述电磁阀构成为在阀芯(阀芯19)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打开,并且在所述阀芯(阀芯19)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位置是指所述阀芯(阀芯19)从所述第一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了的位置,
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一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侧,
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所述分支通路的所述电磁阀被关闭而使所述热介质经由所述分支通路的循环停止,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在所述结合通路从所述非循环状态向所述循环状态切换时,向所述电磁阀通电来关闭所述电磁阀;
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根据(1),在结合回路的循环状态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产生差压,能够利用差压来将电磁阀维持为闭阀状态。因此,在结合通路从非循环状态向循环状态切换时,向电磁阀通电来关闭电磁阀,由此能够在稳定地进行回路的切换的同时,在切换为循环状态之后停止电磁阀的通电或减少通电电流,由此抑制电磁阀的电力消耗的增加。
(2)根据(1)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且所述泵的转速稳定了时,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根据(2),在切换为循环状态之后且泵的转速稳定了时停止电磁阀的通电,由此即使不向电磁阀通电,也能够更可靠地将电磁阀维持为闭阀状态。
(3)根据(1)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且将所述切换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根据(3),在切换为循环状态之后且将切换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电磁阀的通电,由此即使不向电磁阀通电,也能够更可靠地将电磁阀维持为闭阀状态。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包括空调回路的冷机(冷机11)以及充电器(充电器3)。
根据(4),在第一温度调节回路中,热介质通过空调回路的冷机及充电器,由此被冷机冷却了的热介质与电池及充电器进行换热。由此,能够适当地对电池及充电器进行冷却。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包括换热器(散热器12)。
根据(5),在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中,热介质通过换热器,因此被换热器冷却了的热介质与电动机和/或电力转换装置进行换热。由此,能够适当地对电动机和/或电力转换装置进行冷却。
(6)一种温度调整回路(温度调整回路1)的控制方法,所述温度调整回路具备: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第一温度调节回路4),其与电池(电池2)进行换热;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第二温度调节回路6),其与电动机(电动机105)及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电力转换装置5)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换热;
泵(第二泵EWP2),其使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中的至少一个中循环;
结合通路(第一结合通路8、第二结合通路9),其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结合而形成结合回路(结合回路7);
切换部(电磁切换阀EWV),其能够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所述非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不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
分支通路(分支通路16),其在所述结合回路中绕过所述结合回路的一部分;
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3)及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15),它们将所述分支通路和所述结合回路连接;以及
电磁阀(电磁止回阀FSV),其配置于所述分支通路,用于对所述分支通路的开闭进行切换,
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从所述泵观察时比所述第二连接部靠上游侧处,
所述电磁阀构成为在阀芯(阀芯19)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打开,并且在所述阀芯(阀芯19)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位置是指所述阀芯(阀芯19)从所述第一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了的位置,
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一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侧,
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所述分支通路的所述电磁阀被关闭而使所述热介质经由所述分支通路的循环停止,
所述控制方法具备:
在所述结合通路从所述非循环状态向所述循环状态切换时,向所述电磁阀通电来关闭所述电磁阀的闭阀工序;以及
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的通电停止工序。
根据(6),在结合回路的循环状态中,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产生差压,能够利用差压将电磁阀维持为闭阀状态。因此,在结合通路从非循环状态向循环状态切换时,向电磁阀通电来关闭电磁阀,由此能够在稳定地进行回路的切换的同时,在切换为循环状态之后停止电磁阀的通电或减小通电电流,由此能够抑制电磁阀的电力消耗的增加。
(7)根据(6)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通电停止工序中,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且所述泵的转速稳定了时,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根据(7),在切换为循环状态之后且泵的转速稳定了时停止电磁阀的通电,由此即使不向电磁阀通电,也能够更可靠地将电磁阀维持为闭阀状态。
(8)根据(6)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通电停止工序中,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且将所述切换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根据(8),在切换为循环状态之后且将切换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电磁阀的通电,由此即使不向电磁阀通电,也能够更可靠地将电磁阀维持为闭阀状态。
Claims (8)
1.一种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温度调整回路具备: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其与电池进行换热;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其与电动机及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换热;
泵,其使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中的至少一个中循环;
结合通路,其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结合而形成结合回路;
切换部,其能够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所述非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不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
分支通路,其在所述结合回路中绕过所述结合回路的一部分;
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它们将所述分支通路和所述结合回路连接;
电磁阀,其配置于所述分支通路,用于对所述分支通路的开闭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从所述泵观察时比所述第二连接部靠上游侧处,
所述电磁阀构成为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打开,并且在所述阀芯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位置是指所述阀芯从所述第一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了的位置,
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一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侧,
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所述分支通路的所述电磁阀被关闭而使所述热介质经由所述分支通路的循环停止,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在所述结合通路从所述非循环状态向所述循环状态切换时,向所述电磁阀通电来关闭所述电磁阀;
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或减少所述电磁阀的通电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且所述泵的转速稳定了时,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且将所述切换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包括空调回路的冷机以及充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包括换热器。
6.一种温度调整回路的控制方法,所述温度调整回路具备:
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其与电池进行换热;
第二温度调节回路,其与电动机及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换热;
泵,其使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中的至少一个中循环;
结合通路,其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回路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回路结合而形成结合回路;
切换部,其能够在循环状态与非循环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所述非循环状态是指所述热介质不在所述结合回路中循环的状态;
分支通路,其在所述结合回路中绕过所述结合回路的一部分;
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它们将所述分支通路和所述结合回路连接;以及
电磁阀,其配置于所述分支通路,用于对所述分支通路的开闭进行切换,
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配置于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从所述泵观察时比所述第二连接部靠上游侧处,
所述电磁阀构成为在阀芯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打开,并且在所述阀芯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位置是指所述阀芯从所述第一位置向规定方向移动了的位置,
所述电磁阀的所述第一位置配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侧,
在所述结合回路的所述循环状态下,所述分支通路的所述电磁阀被关闭而使所述热介质经由所述分支通路的循环停止,
所述控制方法具备:
在所述结合通路从所述非循环状态向所述循环状态切换时,向所述电磁阀通电来关闭所述电磁阀的闭阀工序;以及
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或减少所述电磁阀的通电电流的通电停止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通电停止工序中,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且所述泵的转速稳定了时,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调整回路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通电停止工序中,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之后且将所述切换部切换为所述循环状态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所述电磁阀的通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40230A JP2020102377A (ja) | 2018-12-21 | 2018-12-21 | 温度調整回路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18-240230 | 2018-12-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7932A true CN111347932A (zh) | 2020-06-30 |
CN111347932B CN111347932B (zh) | 2023-06-27 |
Family
ID=7113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35395.XA Active CN111347932B (zh) | 2018-12-21 | 2019-12-20 | 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0102377A (zh) |
CN (1) | CN1113479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27792B (zh) * | 2022-05-12 | 2024-04-02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冷却装置、温差调节方法、动力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92972Y (zh) * | 2002-10-11 | 2003-12-17 | 张曙东 | 常开电磁阀 |
CN200949680Y (zh) * | 2006-09-15 | 2007-09-19 | 陆宝宏 | 脉冲电磁阀 |
CN103213472A (zh) * | 2011-12-01 | 2013-07-24 | 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 机动车电池的加热/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WO2013137119A1 (ja) * | 2012-03-12 | 2013-09-19 | ダイム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冷却装置 |
CN104093587A (zh) * | 2012-02-02 | 2014-10-08 | 株式会社电装 | 车辆热管理系统 |
CN104973036A (zh) * | 2014-04-09 | 2015-10-14 |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 车辆控制装置 |
CN105715354A (zh) * | 2014-12-17 | 2016-06-2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
CN108730601A (zh) * | 2018-07-26 | 2018-11-02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电磁阀 |
-
2018
- 2018-12-21 JP JP2018240230A patent/JP2020102377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12-20 CN CN201911335395.XA patent/CN1113479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92972Y (zh) * | 2002-10-11 | 2003-12-17 | 张曙东 | 常开电磁阀 |
CN200949680Y (zh) * | 2006-09-15 | 2007-09-19 | 陆宝宏 | 脉冲电磁阀 |
CN103213472A (zh) * | 2011-12-01 | 2013-07-24 | 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 机动车电池的加热/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CN104093587A (zh) * | 2012-02-02 | 2014-10-08 | 株式会社电装 | 车辆热管理系统 |
WO2013137119A1 (ja) * | 2012-03-12 | 2013-09-19 | ダイム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冷却装置 |
CN104973036A (zh) * | 2014-04-09 | 2015-10-14 |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 车辆控制装置 |
CN105715354A (zh) * | 2014-12-17 | 2016-06-2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
CN108730601A (zh) * | 2018-07-26 | 2018-11-02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电磁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102377A (ja) | 2020-07-02 |
CN111347932B (zh) | 2023-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54997B (zh) | 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 |
US11247577B2 (en) | Vehicle | |
CN113195294B (zh) | 温度调整回路 | |
CN111347931B (zh) | 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 |
JP6997884B2 (ja) | 車両 | |
US12034136B2 (en) | Vehicle | |
CN111347932B (zh) | 温度调整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449553B (zh) | 车辆 | |
CN113195290B (zh) | 温度调整回路 | |
KR20220049648A (ko) | 구동모터 과냉각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 |
JP2020102379A (ja) | 温度調整回路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22042435A (ja) | 電動車両用の熱マネー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 |
JP2024133774A (ja) | バッテリ温度調整システム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