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4160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4160A
CN111344160A CN201880072666.4A CN201880072666A CN111344160A CN 111344160 A CN111344160 A CN 111344160A CN 201880072666 A CN201880072666 A CN 201880072666A CN 111344160 A CN111344160 A CN 111344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in
muffler
peripheral surface
inn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26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4160B (zh
Inventor
渡边润
助川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44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4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4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2Noise damping elements provided in the tyre structure or attached thereto, e.g. in the tyre in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轮胎,其包括至少一个销,所述销从所述轮胎的胎面部的内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被所述销保持,所述销的末端直径小于除所述末端以外的部分的直径。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轮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轮胎内周面侧具有消音器的低噪声轮胎。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轮胎噪声是频率在50Hz至400Hz范围内的所谓道路噪声,在道路上行驶时听起来像低吼声。已知道路噪声的主要原因是在轮胎的内周面侧产生的空气共振(空腔共振)。为了降低这种道路噪声,日本特许第4318639号公报(专利文件1)提出了如下技术:该技术涉及将消音器固定地安装于轮胎的内周面以吸收空腔共振能量。
另外,WO2016/039121(专利文件2)记载了如下技术:该技术涉及将消音器夹在设置于轮胎内周面的安装部之间,并通过被压缩的消音器的恢复力来保持该消音器。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特许第4318639号公报
专利文件2:WO2016/03912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件1记载的轮胎中,由于消音器固定地安装于轮胎的内周面,因此抑制了从轮胎的内周面与消音器之间散热,并且热容易积聚在其中。此外,在专利文件2的技术中,由于消音器被夹在多个平面之间,所以在与这些平面接触的部分不能散热,而且散热效果不充分。结果,会加速热劣化并且会降低耐久性。
还需要一种能够比专利文件1和2中记载的技术更稳定地保持消音器的方法。
因此,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方式稳定地固定消音器而不妨碍消音器的散热的方法将是有帮助的。
解决问题的方案
发明人研究了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并且发现通过将消音器固定至设置于轮胎的胎面部的内周面的多个销,并且通过设计销的形状,能够稳定地固定消音器而不会妨碍消音器的散热。基于该发现,完成了本公开。
本公开的主要特征如下所述。
根据本公开的轮胎包括:至少一个销,所述销从所述轮胎的胎面部的内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被所述至少一个销固定,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销的末端直径小于除所述末端以外的部分的直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方式稳定地固定消音器而不会妨碍消音器的散热的轮胎。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2的轮胎中的各个销及其凸缘部的一种形式的放大立体图;
图4A是图2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B是示出凸缘部的配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销的另一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图1的轮胎的内部增强结构的另一示例的截面图;以及
图7是示出图2的轮胎的内部增强结构的另一示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提供根据本公开的轮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在各个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截面图。
轮胎1包括:胎面部2;一对胎侧部4,其经由肩部3与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相应端部连续;以及一对胎圈部5,其设置在与一对胎侧部4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续的相应端部处。
可以自由选择本文公开的轮胎的内部增强结构等。例如,在图1中,轮胎的内部增强结构等与常规轮胎的类似。具体地,轮胎1包括:胎体7,其在一对胎圈芯6之间环形地延伸;一个或多个(在本示例中为两个)带束层8,其配置在胎体7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胎面层9,其配置在带束层8的轮胎径向外侧。在图1中,尽管胎面层9可以具有任意胎面图案,但陆部11a、11b和11c由周向槽10a和10b限定。
轮胎1包括:至少一个销12,其从胎面部2的内周面2i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以及消音器13。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七个销12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成一排,并且类似的排在轮胎周向上以相等或不相等的间隔配置。消音器13是由海绵材料制成的环状体,其宽度等于或小于轮胎的胎面宽度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并且消音器被销12夹住以便安装于胎面部2的内周面2i。
由海绵材料制成的消音器13具有使得形成于其表面和内部的空隙将振动的空气的振动能转换成热能的功能。这抑制了轮胎内部的空腔共振,从而降低了道路噪声。如上所述,消音器13是在轮胎周向上的整个区域上连续的环状体,并且以在轮胎周向上的两端彼此抵接的方式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周面2i。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消音器13跨过轮胎赤道面CL延伸直至比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w1小的长度w2。尽管在图1中消音器13关于轮胎赤道面CL对称地配置,但其可以不对称地配置。
以下提供了通过销12夹住消音器13的结构的更多细节。各个销12的末端的直径小于除末端以外的部分的直径。即,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销12是沿轮胎径向向内延伸并且以轮胎的胎面部3的内周面侧为基准直径朝向末端逐渐减小的圆锥体。当使用如此构造的销时,能够以将销12插入到消音器13中的方式利用销12固定消音器13,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方式将消音器13稳定地固定到胎面部3的内周面2i。此外,在该构造中,消音器13并非固定地安装于胎面部2的内周面2i,而是轻轻地接触内周面2i。因此,不会阻碍轮胎的内周面与消音器之间的散热。此外,由于消音器13在轮胎滚动时变形,因此在消音器13与内周面2i之间形成了间隙,从而允许从该间隙散热。另外,由于消音器13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是开口端,所以从这些端也获得了散热效果。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销12作为圆锥体进行说明,但其可以是椭圆锥或多边形锥。因此,在销12为锥形实体的情况下,能够将销容易地插入到消音器中。在此,当使用椭圆锥时,优选将椭圆的长轴配置成与轮胎周向平行。当轮胎滚动时,沿着轮胎周向向销12施加输入,并且销12通过具有在轮胎周向上长的形状而几乎不弯曲。销的形状可以是锥形实体以外的形状,例如,直径从胎面部2的内周面侧朝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减小但不具有尖点的形状。此外,销的形状可以是如下形状:其包括在销的轴向上的中部以恒定直径延伸而直径不逐渐减小的部分。即使当销12整体上不是锥形实体时,优选将销12的至少末端形成为在轮胎径向内侧具有顶点的锥形实体。诸如圆锥、椭圆锥或多边形锥的锥形实体在末端具有尖头形状的原因是其能够被容易地插入到消音器13中。
在图示的示例中,尽管消音器13与胎面部2的内周面2i接触,但可以在销12的轴向上的中途插入消音器13,使得消音器13不与胎面部2的内周面2i接触。利用这种结构,与消音器13与内周面2i持续接触的构造相比,能够进一步改善散热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作为轮胎1的第二实施方式,将参照图2和图3说明在各个销12上形成有凸缘部14的构造。尽管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与上述轮胎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个销12额外地设置有凸缘部14,但其它构造相同。在该情况下,将主要说明差异,并且将省略对共同特征的说明。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截面图,并且图3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2的轮胎中的各个销及其凸缘部的一种形式的放大立体图。在图3中,以与图2中的轮胎径向反转的取向示出了销12和凸缘部,并且省略了消音器13。
在本实施方式中,销12至少部分地在其外周上设置有凸缘部14,凸缘部14在横向于销12的轴向的方向上突出。在图示的示例中,销12在销12的整个圆周上设置有在垂直于销12的轴向的方向上突出的盘状凸缘部14。此外,凸缘部14配置在胎面部的内周面2i和消音器13之间。具有上述形状的凸缘部14用作止动件,止动件用于防止在将消音器13插入到销12中的状态下使消音器13比凸缘部14向胎面部2的内周面2i侧移动得更远。因此,在胎面部2的内周面2i和消音器13之间可靠地形成了间隙,并且消音器13和内周面2i之间的散热将不被妨碍,从而允许从间隙散热。另外,从消音器13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获得散热效果。此外,凸缘部14可以防止由于滚动的轮胎的离心力而使消音器13向内周面2i侧移动。此外,在轮胎滚动的情况下,内周面2i和消音器13不会相互摩擦,并且能够防止由于内周面和消音器的磨损而引起的劣化或由于摩擦热而引起的损坏。
在图示的示例中,凸缘部14优选在垂直于销12的轴向的方向上突出,但也可以在其它方向上突出。
此外,除了所绘示的盘状以外,凸缘部14的形状还可以是形成有内周面和外周面的任何形状,所述内周面具有与销12的外周形状相接触的形状,所述外周面具有例如矩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另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尽管一个凸缘部14成形为在销12的整个圆周上延伸,但也能够配置一个或多个以仅从销12的一部分圆周突出的方式成形的凸缘部14。
另外,如作为示出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的图4A所示,优选将凸缘部14配置成与胎面部3的内周面2i在轮胎径向上分离。通过使凸缘部14与胎面部2的内周面2i分离,能够增大内周面2i与消音器13之间的间隙的容积,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强消音器13的散热性能。
更优选地,相对于销12在轮胎径向上的中央,凸缘部14在销12的轮胎径向上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周面2i侧。通过将消音器13配置成与路面上的接地面相距不远,能够平衡消音功能和散热。
当凸缘部14与内周面2i如上所述地分离时,凸缘部14与胎面部3的内周面2i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s1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通过将该距离设定为0.5mm以上,能够促进散热,并且通过将该距离设定为50mm以下,能够维持高的消音性能。
如图4B所示,凸缘部14可以配置成抵靠胎面部3的内周面2i。在这种配置中,凸缘部14与内周面2i接触或与内周面2i成一体,并且能够增加各个销12的刚度。即使采用这种构造,在销12之间的位置处,在内周面2i与消音器13之间也形成了间隙,从而允许从间隙散热。
替代地,凸缘部14可以形成为比胎面部2的内周面2i和消音器13更靠近销12的末端侧。在这种构造中,消音器13位于凸缘部14和内周面2i之间。凸缘部14用作用于防止消音器13向销12的末端侧移动的止动件,从而稳定地固定消音器13。在该构造中,在制造时,在将消音器13插入到销12中之后,各个凸缘部14可以从末端安装在相应的销12上。
还优选的是,凸缘部14从销12的外周突出2.0mm以上。在突出量为2.0m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使凸缘部14作为消音器13的止动件充分发挥作用。
凸缘部14的轮胎径向长度h2优选为1.0mm以上。通过使凸缘部具有1.0mm以上的厚度,能够确保用于支撑消音器13的足够的耐久性。
以下提供了销12和消音器13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特征的进一步细节。
在任一实施方式中,销12优选地与胎面部2的陆部11a至11c相对应地配置。也就是,在图1和图2中,销12分别与胎面部2的陆部11a、11b和11c相对应地配置,但是不配置在与周向槽10a和10b相对应的区域中。换言之,在轮胎滚动的情况下,胎面部2变形,并且该变形易于特别是在形成槽的位置朝向轮胎的内周面传播。当将销12布置在这种槽区域中时,销12可能由于传播的变形而扭曲或发热。因此,通过将销12配置成与陆部11a至11c相对应,能够避免这种不便。
此外,优选地,销12中的至少一些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赤道面CL上和轮胎赤道面CL周围。在轮胎滚动时,轮胎内周面反复变形,特别是在轮胎赤道面CL及其附近的那些区域中,轮胎内周面承受大的应变。因此,通过将销12配置在这种区域中,能够防止消音器13在轮胎滚动时脱落,并提高稳定性。
还优选在胎面部2的内周面2i上以0.01pcs/cm2至0.4pcs/cm2的个数密度配置销12。也就是,在胎面部2的内周面上,通过将个数密度设定为0.01pcs/cm2以上,能够稳定地固定消音器13,并且通过将个数密度设定为0.4pcs/cm2以下,能够抑制消音器13本身的刚性降低。
相邻的销12之间的最短距离D1优选大于销12的轮胎径向长度h1(以下简称为“长度”)。利用这种构造,能够防止当销12在轮胎滚动的情况下变形时由于销12之间的接触而导致发热或损坏。
还优选的是,不仅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而且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销12之间的最短距离D1是长度h1的150%以下。在150%以下,能够稳定地固定消音器13。
当强调消音器13的稳定固定时,相邻的销12之间的最短距离D1可以小于销12的轮胎径向长度h1。利用这种构造,能够稳定地固定消音器13。优选地,最短距离D1为长度h1的80%以下。
销12的长度h1优选为消音器13的最大厚度t1的25%以上。通过将h1/t1设定为25%以上,能够稳定地固定消音器13。
销12的长度h1可以是例如5mm以上且50mm以下。
此外,如图5所示,各个销12的在与胎面部的内周面2i交界附近的轮廓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曲率的面。如上所述,通过使各个销12的形状与内周面2i平滑地连续,能够抑制在销12与内周面2i之间的边界处产生裂纹。
在任一实施方式中,除了如上所述的消音器13在整个圆周上连续的方面之外,消音器13可以被构造成在轮胎周向上具有彼此间隔开轻微间隙的两端。另外,消音器13可以是环状体,其中片状海绵材料沿轮胎周向缠绕一次以上,同时使材料向轮胎宽度方向移动以便不引起材料圈的重叠。此外,在消音器13中,可以在轮胎周向上有间隔地间歇配置多个片状海绵材料,或者可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整个圆周上连续的多个海绵材料。
消音器13优选配置在跨过轮胎赤道面CL延伸直至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1的25%以上的区域w2中。在25%以上的范围内,能够充分地获得降低消音器13的空腔共振能量的效果。
还优选的是,在将轮胎安装在适用轮辋上并且施加规定内压然后卸载的标准状态下,消音器13满足以下数值范围。如本文所使用的,“适用轮辋”是指根据轮胎尺寸通过以下标准目前或将来指定的轮辋。“适用轮辋”是指根据生产或使用轮胎的地区的有效产业标准规定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批准轮辋”或“推荐轮辋”),诸如日本的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的《JATMA年鉴》、欧洲的《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以及美国的《轮胎和轮辋协会公司年鉴》(即,“除了目前的尺寸之外,上述“轮辋”还包括将来在这些产业标准中能够包括的尺寸;例如,ETRTO 2013版的“未来发展”中记载的尺寸)。另一方面,对于在上述产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其指的是具有与充气轮胎的胎圈宽度相对应的宽度的轮辋。
另外,“规定内压”是指在适用的帘布层尺寸下,根据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载能力在JATMA年鉴等中规定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对于上述产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其指的是对应于为安装轮胎的各个车辆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
在将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的标准状态下,优选的是,当由轮胎1的内周面和安装有轮胎1的轮辋的外表面形成的空间被称为轮胎内腔In时,消音器13的体积V1为轮胎内腔In的总体积的0.4%至20%。通过保证消音器13的体积V1占轮胎内腔In的总体积的0.4%以上,能够更容易地获得使空腔共振能量降低期望量(例如2dB以上)的效果。消音器13更优选地占轮胎内腔In的总体积的1%以上,更优选地占2%以上,并且特别优选地占4%以上。另一方面,将消音器13的体积V1增加超过轮胎内腔In的总体积的20%将不再能够增加降低空腔共振能量的效果。相反,这可能最终导致在安装于轮辋的状态下重量平衡的劣化。从该观点出发,消音器13的体积V1更优选为轮胎内腔In的总体积的16%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上述体积比与消音器13的数量无关。也就是说,当使用多个消音器13时,如果所有消音器13的总体积满足体积比的上述关系,则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消音器13由海绵材料形成。海绵材料是海绵状的多孔结构,并且包括例如由发泡橡胶或合成树脂形成的所谓的具有开孔的海绵。除上述海绵外,海绵材料还包括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合成纤维等交织并一体连接的网状海绵。“多孔结构”不限于具有开孔的结构,还包括具有闭孔的结构。
另外,海绵材料容易因收缩、弯曲等而变形。因此,即使由海绵材料制成的消音器13与胎面的内周面2i接触,该条件也基本上不会影响行驶期间轮胎1的变形。
海绵材料的原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醚系聚氨酯海绵、酯系聚氨酯海绵和聚乙烯海绵的合成树脂海绵,以及诸如氯丁橡胶海绵(CR海绵)、乙丙橡胶海绵(EPDM海绵)和丁腈橡胶海绵(NBR海绵)的橡胶海绵。从例如消音、轻量化、发泡可调节性和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包括醚系聚氨酯海绵的聚氨酯系海绵或聚乙烯系海绵等。
注意,形成消音器13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海绵材料,而是可以是任何材料,只要其能够被控制以通过缓和或吸收能量、将该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例如,热能)等来减小空腔共振能量即可。
尽管已经将典型的轮胎结构作为轮胎1的内部增强结构进行说明,但轮胎可以具有包括由树脂制成的框架部分的结构。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使用树脂的示例性轮胎。图6是示出图1的轮胎的内部增强结构的另一示例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图2的轮胎的内部增强结构的另一示例的截面图。图6和图7的轮胎10均包括树脂轮胎框架构件15,该树脂轮胎框架构件15在嵌入一对胎圈部5中的胎圈芯6之间环形地延伸,横跨胎圈部、胎侧部4、肩部3和胎面部2。利用这种构造,能够改善制造时的可成形性并减轻轮胎的重量。
在图6和图7的轮胎10中,胎圈芯6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其确保期望的刚性即可,包括例如金属、有机纤维、涂覆有树脂的有机纤维和硬质树脂。树脂的示例可以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TPE)和热固性树脂。
另外,与胎圈芯6同样地,轮胎框架构件15的树脂的示例可以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TPE)和热固性树脂。然而,考虑到车辆被驱动时的弹性以及制造时的成形性,优选使用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使用日本产业标准(JIS)K6418中规定的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C)、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S)、氨基甲酸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性橡胶交联剂(TPV)和其它热塑性弹性体(TPZ)。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ISO75-2或ASTM D648规定的荷重挠曲温度(荷重0.45MPa)为78℃以上、JIS K7113中的拉伸屈服强度为10MPa以上、JIS K7113中的拉伸断裂伸长率(JIS K7113)为50%以上以及JIS K7206中的维卡软化温度(方法A)为130℃以上的材料。覆盖线4b的树脂4a的拉伸弹性模量(如JIS K7113:1995中规定的)优选为50MPa以上。
在上述具有树脂框架的轮胎中,各个销12均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但是优选由与框架构件15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与之一体地形成。例如,如在框架构件15中一样,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TPE)或热固性树脂。
利用上述构造,框架构件15和销12之间没有边界面,从而形成了连续的构件,使得能够抑制在销12和框架构件15之间的边界面(内周面2i)处产生裂纹。另外,能够一次成型框架构件15和销12,这提高了轮胎的生产率。特别地,如图4B所示,各个销12的与胎面部的内周面2i交界附近的轮廓形状形成为具有曲率的面是合适的。
在图7所示的轮胎10中,各个凸缘部14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但优选由树脂制成。例如,与框架构件15和销12一样,树脂的示例可以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TPE)和热固性树脂。另外,尽管凸缘部14可以由与销12不同的材料制成,但是从耐久性的观点来看,凸缘部和销优选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此外,当凸缘部和销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彼此一体地形成时,能够提高生产率和耐久性。
附图标记列表
1:轮胎
2:胎面部
2i:内周面
4:肩部
5:胎侧部
6:胎圈部
7:胎圈芯
8:带束层
9:胎面层
10a、10b:周向槽
11a、11b、11c:陆部
12:销
13:消音器
14:凸缘部

Claims (10)

1.一种轮胎,其包括:至少一个销,所述销从所述轮胎的胎面部的内周面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被所述至少一个销固定,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销的末端直径小于除所述末端以外的部分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销是在所述末端具有顶点的锥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销在其外周的至少局部设置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在横穿所述至少一个销的轴向的方向上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配置在所述胎面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消音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在轮胎径向上与所述胎面部的内周面隔开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配置成与所述胎面部的内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销以0.01个/cm2至0.4个/cm2的个数密度配置在所述胎面部的内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销包括多个销,并且所述销中相邻的销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销的轮胎径向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销包括多个销,并且所述销中相邻的销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销的轮胎径向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的内周面由树脂制成。
CN201880072666.4A 2017-11-13 2018-09-26 轮胎 Active CN111344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8605A JP2019089410A (ja) 2017-11-13 2017-11-13 タイヤ
JP2017-218605 2017-11-13
PCT/JP2018/035749 WO2019093005A1 (ja) 2017-11-13 2018-09-26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4160A true CN111344160A (zh) 2020-06-26
CN111344160B CN111344160B (zh) 2022-02-08

Family

ID=66439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2666.4A Active CN111344160B (zh) 2017-11-13 2018-09-26 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6968B2 (zh)
EP (1) EP3711975B1 (zh)
JP (1) JP2019089410A (zh)
CN (1) CN111344160B (zh)
WO (1) WO20190930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78612A (ja) * 2020-05-15 2021-11-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04314A (ja) * 2003-09-30 2005-04-21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音タイヤ
CN1642757A (zh) * 2002-06-05 2005-07-20 住友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和轮辋的组装件,用于其中的噪音抑制体和充气轮胎的保存方法
JP2008254658A (ja) * 2007-04-06 2008-10-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462473A (zh) * 2007-12-18 2009-06-24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轮胎和减小轮胎噪声的装置
US20090159172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neumatic tire
DE102009024454A1 (de) * 2009-06-10 2010-12-16 Audi Ag Luftreifen
JP2011136667A (ja) * 2009-12-29 2011-07-1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10732A (zh) * 2010-07-05 2012-01-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025319A (ja) * 2010-07-27 2012-02-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26380A (ja) * 2010-11-25 2012-07-0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291933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The Yokohama Rubber Co., Inc.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3010324A (ja) * 2011-06-30 2013-01-1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用面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24362A (ja) * 2012-07-24 2014-02-0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20150151501A1 (en) * 2005-04-28 2015-06-04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457899A (zh) * 2014-08-22 2017-02-2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噪音降低装置和具备该噪音降低装置的充气轮胎
CN106457932A (zh) * 2014-06-09 2017-02-2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87306A (zh) * 2014-09-12 2017-05-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7114163A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CN106985621A (zh) * 2015-12-07 2017-07-28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用于降低共振噪音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098448A (ko) * 2016-02-22 2017-08-30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흡음 부재를 가진 타이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66113A (en) * 1963-10-07 1966-08-16 Minnesota Mining & Mfg Interreacting articles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757A (zh) * 2002-06-05 2005-07-20 住友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和轮辋的组装件,用于其中的噪音抑制体和充气轮胎的保存方法
JP2005104314A (ja) * 2003-09-30 2005-04-21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音タイヤ
US20150151501A1 (en) * 2005-04-28 2015-06-04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646570A (zh) * 2007-04-06 2010-02-1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08254658A (ja) * 2007-04-06 2008-10-2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462473A (zh) * 2007-12-18 2009-06-24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轮胎和减小轮胎噪声的装置
US20090159172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neumatic tire
DE102009024454A1 (de) * 2009-06-10 2010-12-16 Audi Ag Luftreifen
JP2011136667A (ja) * 2009-12-29 2011-07-1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10732A (zh) * 2010-07-05 2012-01-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011986A (ja) * 2010-07-05 2012-01-1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025319A (ja) * 2010-07-27 2012-02-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26380A (ja) * 2010-11-25 2012-07-0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291933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The Yokohama Rubber Co., Inc.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3010324A (ja) * 2011-06-30 2013-01-1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用面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24362A (ja) * 2012-07-24 2014-02-0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6457932A (zh) * 2014-06-09 2017-02-2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57899A (zh) * 2014-08-22 2017-02-2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噪音降低装置和具备该噪音降低装置的充气轮胎
CN106687306A (zh) * 2014-09-12 2017-05-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6985621A (zh) * 2015-12-07 2017-07-28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用于降低共振噪音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114163A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KR20170098448A (ko) * 2016-02-22 2017-08-30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흡음 부재를 가진 타이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汉堂: "轮胎技术的发展趋势(上)", 《橡塑技术与装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46968B2 (en) 2022-09-20
EP3711975B1 (en) 2023-03-15
US20200298631A1 (en) 2020-09-24
JP2019089410A (ja) 2019-06-13
CN111344160B (zh) 2022-02-08
EP3711975A4 (en) 2021-07-21
EP3711975A1 (en) 2020-09-23
WO2019093005A1 (ja)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08403A (ja) 車両用のタイヤ型装置
CN111344160B (zh) 轮胎
CN111344159B (zh) 轮胎
US11305585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210178819A1 (en) Tire
CN110719849B (zh) 带吸音构件的充气轮胎和轮胎轮辋组装体
JP490114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5037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2173595A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22164930A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78644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23989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805014B1 (en) Tire
JP7198071B2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814699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WO2002024473A1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a tire with reduced cavity noise and a ti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JP201606893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2164929A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67773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825654A (zh) 充气轮胎
CN110770042A (zh) 充气轮胎
JP201920974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