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8045B - 透镜模块和车用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模块和车用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8045B
CN111338045B CN201911309515.9A CN201911309515A CN111338045B CN 111338045 B CN111338045 B CN 111338045B CN 201911309515 A CN201911309515 A CN 201911309515A CN 111338045 B CN111338045 B CN 111338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barrel
resin
barrel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95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8045A (zh
Inventor
古武泰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38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8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8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8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2Details of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in or on camera bod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透镜模块和车用成像装置。在透镜模块中,第一透镜镜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光轴。玻璃透镜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并且树脂透镜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并且被布置成比玻璃透镜更靠近第二端。第二透镜镜筒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以围绕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保持机构沿光轴的方向对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第二透镜镜筒施加按压力,以沿光轴的方向执行对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第二透镜镜筒的压力保持。保持机构在防止按压力被直接施加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同时保持至少一个树脂透镜。

Description

透镜模块和车用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透镜模块以及各自包括这样的透镜模块的车用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透镜模块(其包括透镜镜筒和设置在该透镜镜筒中的多个透镜)用于各种成像装置(例如摄像机),尤其是车用成像装置。例如为了避免透镜的光轴未对准,重要的是在透镜镜筒中将透镜保持成恰当地对准。已经提出了用于在透镜镜筒中将多个透镜保持成恰当地对准的各种技术,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54866号中公开了这些技术中的一种,该专利申请将被称为公开的专利文献。
公开的专利文献公开了透镜模块,该透镜模块包括设置在透镜镜筒中的多个透镜;每个透镜具有光学表面。每个透镜包括在其光学工作表面的外周处形成的突起或凹部;凹部被成型为与突起相适应。其中一个具有突起而另一个具有凹部的至少一对彼此相邻的透镜被布置成使得相邻透镜中的一个透镜的突起被装配在相邻透镜中的另一透镜的凹部中。
发明内容
如果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这样的透镜模块被安装在车辆中,则该透镜模块将经受温度变化大的各种恶劣环境。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这样的透镜模块可以包括布置在透镜镜筒中的不同类型的透镜,例如玻璃透镜和树脂透镜。为了将玻璃透镜保持在透镜镜筒中而不会摆动或晃动,必须将玻璃透镜牢固地保持在透镜镜筒的轴方向上。
玻璃透镜的这种牢固保持可以类似地使得牢固保持树脂透镜。如果将包括玻璃透镜和树脂透镜的这样的透镜模块安装在车辆中,同时将这些玻璃透镜和树脂透镜牢固地保持在透镜镜筒的轴方向上,在高温环境下牢固保持树脂透镜可能会使树脂透镜中的至少一个蠕变或变形。这可能导致树脂透镜中的至少一个摆动。
鉴于以上阐述的情况,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试图提供透镜模块和成像装置,透镜模块和成像装置中的每一个能够适当地保持玻璃透镜和树脂透镜,同时限制玻璃透镜和树脂透镜的摆动或晃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透镜模块。该透镜模块包括:第一透镜镜筒,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光轴;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其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以及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其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并且被布置成比玻璃透镜更靠近第二端。该透镜模块包括:第二透镜镜筒,其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以围绕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以及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被配置成:对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第二透镜镜筒施加按压力以沿光轴的方向执行对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第二透镜镜筒的压力保持;以及在防止按压力被直接施加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同时保持至少一个树脂透镜。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示例性方面被配置成:执行对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第二透镜镜筒的压力保持,并且在防止按压力被直接施加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同时保持至少一个树脂透镜。
这种配置在执行对至少一个玻璃透镜的压力保持的同时防止对至少一个玻璃透镜的按压力被直接施加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使得可以防止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至少一个树脂透镜蠕变或变形。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模块。该透镜模块包括:第一透镜镜筒,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光轴;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其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以及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其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并且被布置成比至少一个玻璃透镜更靠近第二端。该透镜模块包括:第二透镜镜筒,其被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中,以围绕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以及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包括第一按压构件,其被配置成沿光轴的方向按压第二透镜镜筒以经由第二透镜镜筒按压至少一个玻璃透镜,从而执行对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第二透镜镜筒的压力保持。该保持机构包括第二按压构件,其被配置成与光轴平行地按压第二透镜镜筒中的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从而执行对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压力保持。
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示例性方面被配置成:使用第一按压构件与光轴平行地按压第二透镜镜筒和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并且使用不同于第一按压构件的第二按压构件与光轴平行地按压第二透镜镜筒中的至少一个树脂透镜。
因此,该配置使得可以调整适合于至少一个玻璃透镜的第一按压构件的按压力和适合于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第二按压构件的按压力,从而防止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至少一个树脂透镜蠕变或变形。
附图说明
从以下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公开内容的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示意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将第一树脂透镜和第二树脂透镜插入到第二透镜镜筒中的情况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被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中的第一树脂透镜和第二树脂透镜的组件的轴向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将第一至第四玻璃透镜和树脂单元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中的情况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的纵向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将第一树脂透镜和第二树脂透镜插入到第二透镜镜筒中的情况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被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中的第一树脂透镜和第二树脂透镜的组件的轴向截面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将第一至第四玻璃透镜和树脂单元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中的情况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的第一修改例的透镜模块的轴向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的第二修改例的透镜模块的轴向截面图;以及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的车用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为避免冗余描述,省略或简化了各实施方式之间的相同部件,这些相同部件分配相同附图标记。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以及图1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描述车用成像装置100。
参照图11,安装在车辆中的车用成像装置100包括透镜模块10、成像单元101以及安装构件102。注意,车用成像装置100具有预定的视野。在图11中,左方向对应于车辆的前方向,而右方向对应于车辆的后方向。
安装构件102例如呈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矩形板状形状,并且被安装至车辆的车身,使得车用成像装置100被布置成靠近前风挡的内表面的上部的中心,并且安装构件102的第一主表面指向车辆的前方。
例如,成像单元101包括:具有基本上管状形状(即中空圆柱形状)的壳体101a,壳体101a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底壁101b和基本上管状的侧壁101c。壳体101a被安装在其底壁101b的、在安装构件102的第一主表面上的外表面。
成像单元101包括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例如已知的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彩色图像传感器被安装在底壁101b的内表面上,并且包括分别对应于多个像素的多个光接收元件,所述多个像素被二维地布置在与车辆的相应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应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二维布置的像素构成成像单元101的光接收表面。
透镜模块10耦接至壳体的管状侧壁101c,使得透镜模块10的内腔与壳体101a的内部空间连通。
透镜模块10包括透镜单元10a和用于保持透镜单元10a的透镜镜筒组件10b。透镜镜筒组件10b具有基本上中空的圆柱或管状轮廓,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圆形开口端壁10b1和第二圆形开口端壁10b2;第一圆形开口端壁10b1被布置成更靠近车辆的前端而不是车辆的后端,并且第二圆形开口端壁10b2被布置成更靠近车辆的后端而不是车辆的前端。
车用成像装置100的透镜模块10具有经由第一圆形开口端壁10b1指向车辆前方的视野。
车用成像装置100被配置成:使得透镜模块10将从例如车辆的前方入射的光聚焦在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的光接收表面上,作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要捕获的目标对象的图像。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接收聚焦在其光接收表面上的光,使得每个二维布置的感光元件(像素)接收对应的光分量。
然后,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使用每个光接收元件将对应的接收的光分量的红色、绿色和蓝色(RGB)的每个的强度或亮度水平转换为与对应的接收的光分量的亮度水平成比例的模拟像素值或模拟像素信号;所有像素(即光接收元件)的模拟像素值构成模拟帧图像。
成像单元101或未示出的ECU被配置成:基于预定的比特宽度(即比特数)将模拟帧图像的模拟像素信号(模拟像素值)转换为数字像素信号(数字像素值),从而获得由每个具有对应的数字像素值的二维布置的像素组成的数字帧图像。成像单元101被配置成例如周期性地获得数字帧图像,并且ECU可以使用数字帧图像来获得例如指示车辆正在行驶的道路的车道标志的车道标志信息和/或指示车辆周围的信息的环境信息。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透镜模块10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地,透镜单元10a包括均由玻璃制成的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以及均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
透镜21至26均具有光轴。透镜21至26均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并且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均包括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光学效应的球形或非球形有效孔径区域(即光学有效区域)以及被定位成围绕有效孔径区域的非光学外周。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均可以不包括非光学外周,使得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均可以仅包括有效孔径区域。
透镜镜筒组件10b包括基本上中空圆柱形或管状的第一透镜镜筒11,在该第一透镜镜筒11中,从第一透镜镜筒11的前方到后方按该顺序将透镜21至26按该顺序恰当对准地设置。也就是说,安装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的各个透镜21至26的光轴彼此对准。
第一透镜镜筒11由例如相对硬的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基本上管状或中空的圆柱形状。第一透镜镜筒11包括第一镜筒部11a1和第二镜筒部11a2,第二镜筒部11a2被定位成比第一镜筒部11a1更靠近车辆的后端。
第一镜筒部11a1在其中形成具有恒定内径D1的圆柱形内腔,在该内腔中安装有透镜21至26。第一镜筒部11a1具有均具有开口的相对的前端和后端。第一镜筒部11a1的第一端对应于透镜镜筒10的圆形前端。第一镜筒部11a1的前端对应于透镜镜筒10的第一圆形开口端壁10b1,并且具有与第一镜筒部11a1(即透镜镜筒10)的中心轴(即光轴)对准的中心。
第二镜筒部11a2用作扩径部,以具有比内径D1长的内径D2。第二镜筒部11a2从第一镜筒部11a1的第二端连续地布置,从而彼此对准地朝向车辆的后端延伸。具体地,第一透镜镜筒11包括连接在第一镜筒部11a1的内表面的后端与第二镜筒部11a2的内表面的前端之间的环状肩表面SS。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对应于透镜镜筒10的第二圆形开口端壁10b2。
第一镜筒部11a1在其第一端处形成有环状闩锁构件11b;闩锁构件11b从第一镜筒部11a1的第一端的内表面朝向第一镜筒部11a1的光轴向内突出。
第一透镜镜筒11可以由诸如金属的其他硬材料制成。
在第一镜筒11中,玻璃透镜21至24被布置成比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更靠近第一镜筒部11a1的第一端,换句话说,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被布置成比玻璃透镜21至24更靠近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
第一玻璃透镜21被设计成例如圆柱形广角透镜。具体地,第一玻璃透镜21包括具有环状底部的圆顶形光学有效部21a和从光学有效部21a的环状底部的外周向外延伸的基本上环状的凸缘21b。
光学有效部21a朝向车辆的前方中凸地突出,并且具有球形或非球形的有效孔径区域,该区域具有较宽的角视场。光学有效部21a还具有基本圆柱形的侧表面21a1,该侧表面为黑色并且具有比闩锁构件11b的内径更短的预定外径。环状凸缘21b具有相对的前表面21b1和后表面21b2;前表面21b1指向车辆的前方向,并且后表面21b2指向车辆的后方向。
具体地,第一玻璃透镜21被设置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使得:
(1)从透镜镜筒组件10b的开口端壁10b1露出光学有效部21a的光学表面的顶点部分。
(2)环状凸缘21b的前表面21b1抵靠闩锁构件11b。
例如,切割圆顶状凸透镜的外表面的外周使得能够生成具有圆柱形侧表面21a1的第一玻璃透镜21。
因为第一玻璃透镜21具有较宽的角视场,所以透镜镜筒10能够通过第一玻璃透镜21从车辆前方的较宽区域接收光。
第二玻璃透镜22、第三玻璃透镜23和第四玻璃透镜24的集合用作透镜组件,透镜组件致力于对经由第一玻璃透镜21入射到透镜镜筒10中的光起到一个或更多个期望的光学效果,例如减小色差的效果。
例如,第二玻璃透镜22被设计成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圆柱形凹弯月形透镜;第一主表面(即前主表面)面向第一玻璃透镜21,并且第二主表面(即后主表面)面向第三玻璃透镜23。第二玻璃透镜22的第一主表面具有凹表面22a作为有效孔径区域,该凹表面22a朝向车辆的前方向(即透镜镜筒10的光入射侧)凹入。
第二玻璃透镜22以与第一玻璃透镜21对准的方式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被定位在第一玻璃透镜21后方,使得第二玻璃透镜22的凹表面22a的中心与第一玻璃透镜21的光学有效部21a的光学表面的中心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预定的第一间隔。
第三玻璃透镜23被设计为例如双凸透镜,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即前主表面)面向第二玻璃透镜22,并且第二主表面(即后主表面)面向第四玻璃透镜24。
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均在其中心处具有光学凸表面23a和光学凸表面23b中的相应一个。光学凸表面23a和光学凸表面23b分别用作有效孔径区域;第一光学凸表面23a朝向第二光学玻璃透镜22凸出,并且第二光学凸表面23b朝向车辆的后方向凸出。
第三玻璃透镜23以与第二玻璃透镜22对准的方式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被定位在第二玻璃透镜22后方,使得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一凸表面23a的中心与第二玻璃透镜22的凹表面22a的中心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预定的第二间隔。
第四玻璃透镜24被设计为例如双凹透镜,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即前主表面)面向第三玻璃透镜23,并且第二主表面指向车辆的后方向。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各自具有分别用作有效光学表面的第一光学凹表面24a和第二光学凹表面24b中的相应一个;第一光学凹表面24a朝向第三光学玻璃透镜23凹入,并且第二光学凹表面24b朝向车辆的后方向凹入。
第四玻璃透镜24以与第三玻璃透镜23对准的方式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被定位在第三玻璃透镜23后方,使得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二凹表面23b的中心与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一凹表面24a的中心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预定的第三间隔。
如上所述,透镜单元10a的透镜组件包括第二玻璃透镜22至第四玻璃透镜24,但是可以根据透镜组件所需的光学效果自由地改变透镜组件中的透镜的数目和/或透镜组件中的透镜的类型的组合。
第二玻璃透镜22和第三玻璃透镜23中的每一个的直径(即径向尺寸)均比第一玻璃透镜21的光学有效部21a的外径短。因此,如果将第二玻璃透镜22和第三玻璃透镜23简单地与第一玻璃透镜21对准地安装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则在第二透镜22和第三透镜23中的每一个与第一镜筒部11a1的内表面之间会设置有间隙。
从这个角度来看,透镜镜筒组件10b包括中间透镜镜筒12,该中间透镜镜筒12例如具有基本上管状或中空圆柱形状并且由例如与第一透镜镜筒11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中间透镜镜筒12被同轴地装配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
中间透镜镜筒12在其中形成圆柱形的内腔,第二透镜22和第三透镜23与第一玻璃透镜21对准地装配在该内腔中,其中,在第二玻璃透镜22与第三玻璃透镜23之间保持第二间隔。
例如,中间透镜镜筒1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具有开口;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一端比其第二端更靠近第一玻璃透镜21,并且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二端比其第一端更靠近第四玻璃透镜24。
中间透镜镜筒12的外径被设定为与第一镜筒部11a1的内径D1基本相等或比其内径D1略小,使得中间透镜镜筒12能够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沿透镜单元10a的光轴移动,而不会摆动或晃动。中间透镜镜筒12沿透镜单元10a的光轴具有轴向长度,使得第三玻璃透镜23的后侧凸部从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二端的开口突出。
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一端被定位成朝向车辆的前方向与第一玻璃透镜21的环状凸缘21b的后表面21b2压力接触。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一端形成有从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一端的内周向内突出的环状限位件12a。环状限位件12a被定位成介于第一玻璃透镜21的环状凸缘21b的后表面21b2与第二玻璃透镜22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之间;该外周围绕凹表面22a。
也就是说,环状限位件12a被配置成具有下述形状和大小,该形状和大小使得从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一端的内周向内突出的环状限位件12a不能覆盖第二玻璃透镜22的凹表面22a。
透镜模块10包括第一间隔件13,该第一间隔件13具有基本上中空的圆柱形状并且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第一间隔件13由例如与第一透镜镜筒11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第一间隔件13被同轴地装配在中间透镜镜筒12中,同时被插在第二玻璃透镜22与第三玻璃透镜23之间,从而维持第二玻璃透镜22与第三玻璃透镜23之间的第三间隔。
也就是说,第一间隔件13被定位成既面向第二玻璃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又面向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同时露出第二玻璃透镜22的凹表面22a和第三玻璃透镜23的凸表面23a。
第一间隔件13的外径被设定为基本上等于中间透镜镜筒12的内径或略小于其内径,使得第一间隔件13能够在中间透镜镜筒12中沿透镜单元10a的光轴移动而不会摆动或晃动。
透镜模块10还包括第二间隔件14,该第二间隔件14具有基本上中空的圆柱形状并且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第二间隔件14由例如与第一透镜镜筒11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第二间隔件14被同轴地装配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同时插在第二玻璃透镜22与第三玻璃透镜23之间,从而维持第二玻璃透镜22与第三玻璃透镜23之间的第三间隔。也就是说,第二间隔件14被定位成既面向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又面向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同时露出第三玻璃透镜23的凸表面23b和第四玻璃透镜24的凹表面24a。
特别地,第三玻璃透镜23具有相对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并且第三玻璃透镜23被设置在中间透镜镜筒12中,使得第三玻璃透镜23的后端部从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二端的开口朝向车辆的后方向朝外突出。
第二间隔件14的外径被设定为基本上等于第一镜筒部11a1的内径或略小于其内径,使得第二间隔件14能够在中间透镜镜筒12中沿透镜单元10a的光轴移动而不会摆动或晃动。
接下来,下面描述如何将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保持在透镜镜筒组件10b的第一透镜镜筒11中。
透镜镜筒组件10b包括用于保持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第二透镜镜筒16。第二透镜镜筒16在其中具有例如基本上中空的圆柱形腔,并且由例如与第一透镜镜筒11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第二透镜镜筒16被同轴地装配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第二透镜镜筒16具有在其内部均具有开口的相对的前端壁16a和后端壁16b。第二透镜镜筒16的前端壁16a比后端壁16b更靠近第四玻璃透镜24。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后端壁16b的开口将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插入到第二透镜镜筒16中的情况的分解轴向截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16中的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组件的轴向截面图。在图2中,箭头表示将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插入到第二透镜镜筒16中的方向。
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被定位在第四玻璃透镜24后方。第一树脂透镜25被定位成比第二树脂透镜26更靠近第四玻璃透镜24。
第一树脂透镜25被设计为例如在相应的前端和后端处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的圆柱形凸弯月形透镜;第一主表面(即前主表面)面向第四玻璃透镜24,并且第二主表面面向第二树脂透镜26。
第一树脂透镜25的第一主表面具有凸表面25a作为有效孔径区域,凸表面25a朝向车辆的前方向(即,第四玻璃透镜24)凸出。
第一树脂透镜25以与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对准的方式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被定位在第四玻璃透镜24后方,使得第一树脂透镜25的凸表面25a的中心与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二光学凹表面24b的中心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预定的第四间隔。
第一树脂透镜25的外圆周表面被成型为与第二透镜镜筒16的中空圆柱形腔的内圆周表面相适应,并且第一树脂透镜25被同轴地装配在第二透镜镜筒16的中空圆柱形腔中,而凸表面25a被装配在第一前端壁16a的开口中。
第二树脂透镜26被设计为例如圆柱形的平凹透镜,其具有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该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具有作为第一主表面的前表面以及作为第二主表面的后凸表面26b。
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的第一主表面面向第一树脂透镜25,并且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的第二主表面面向第二圆形开口端壁10b2。第二树脂透镜26的第二主表面26b用作有效孔径区域,并且朝向开口端壁10b2凸出。
第二树脂透镜26以与第一树脂透镜25对准的方式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被定位在第一树脂透镜25后方,并且利用用作非压力固定构件的、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构件18将第二树脂透镜26与第一树脂透镜25组合。也就是说,将利用粘合构件18固定地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16中的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组件称为树脂单元17。
如上所述,第一树脂透镜25被设计为凸透镜,使得第一树脂透镜25具有正焦点。相反,第二树脂透镜26被设计为凹透镜,使得第二树脂透镜26具有负焦点。也就是说,树脂单元17包括具有正焦点的第一树脂透镜25和具有负焦点的第二树脂透镜26;第二树脂透镜26与第一树脂透镜25组合。
包括凸透镜的第一树脂透镜25和包括凹透镜的第二树脂透镜26的组件具有以下功能:
1.接收入射光,该入射光通过第一玻璃透镜21进入第一透镜镜筒11并且行进穿过第二玻璃透镜22至第四玻璃透镜24。
2.将接收到的入射光作为光学图像引导到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上,同时减少光学图像中的像差,例如失真。
树脂单元17中的透镜的数目和/或树脂单元17中的透镜的类型的组合可以根据树脂单元17具有什么样的光学效果而自由地改变,只要树脂单元17中的透镜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正焦点的凸透镜和至少一个具有负焦点的凹透镜即可。
例如,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均由例如环烯烃聚合物(COP)树脂制成,并且COP树脂的弹性模量为例如3GPa。相比之下,作为第一玻璃透镜21的材料的玻璃的弹性模量例如为80GPa或约80GPa。用于第一透镜镜筒11的树脂材料的弹性模量例如为10GPa或约10GPa。也就是说,用于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中的每个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用于各个其他透镜和透镜镜筒的其他材料的弹性模量,从而使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更易变形。
第一树脂透镜25在其第二主表面中形成有环状凹部25b,并且在该环状凹部25b中形成有圆形凹陷25c;环状凹部25b被成型为与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相适应。也就是说,第一树脂透镜25在后端处包括环状外壁25d,使得在环状外壁25d的内侧形成有环状凹部25b。环状外壁25d被定位在第二主表面的非光学外周上。
具体地,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被不精确地装配在第一树脂透镜25的环状凹部25b中,使得第二树脂透镜26与第一树脂透镜25集成。
特别地,如上所述,透镜模块10被配置成使得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被不精确地装配在第一树脂透镜25的环状凹部25b中。也就是说,第二树脂透镜26被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树脂透镜25的环状凹部25b中。
透镜模块10的这种配置使得:在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利用粘合构件18进行组合之前,第二树脂透镜26能够相对于第一树脂透镜25旋转,使得可以使第一树脂透镜25与第二树脂透镜26高度精确地对准。
注意,由于玻璃透镜21至24较重,所以透镜模块10优选能够使用强力将玻璃透镜21至24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而不会使玻璃透镜21至24摆动或晃动。此外,由于透镜模块10用于车用成像装置100,所以透镜模块10优选地被配置成承受大的温度变化。特别地,玻璃透镜21至24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对于温度变化的膨胀系数,该膨胀系数将被称为透镜膨胀系数,并且粘合构件18具有相对于温度变化的膨胀系数,该膨胀系数将被称为粘合膨胀系数;透镜膨胀系数与粘合膨胀系数不同。因此,不期望使用粘合剂将玻璃透镜21至24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透镜模块10优选地被配置成沿透镜模块10的光轴方向强力地按压玻璃透镜21至24,即,与透镜模块10的光轴方向平行地按压玻璃透镜21至24。另一方面,以足够的强力直接按压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以保持玻璃透镜21至24将导致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可能根据温度变化而蠕变或变形。
为了同时满足对玻璃透镜21至24的压力保持以及避免对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的直接压力保持,透镜镜筒组件10b包括保持机构HM,该保持机构HM包括第一按压构件15和粘合构件18,该粘合构件18被配置成对玻璃透镜21至24和第二透镜镜筒16施加按压力以执行对玻璃透镜21至24和第二透镜镜筒16的压力保持,并且在防止按压力被直接施加到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的同时执行对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的无压力保持。
具体地,同轴地装配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的第二透镜镜筒16被设置成使得前端壁16a与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紧密接触。第二透镜镜筒16被定位成围绕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中的每一个的外圆周边缘,使得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以与第一至第四玻璃透镜21至25对准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16中。
第一按压构件15具有基本上中空的圆柱形状,并且由例如与第一透镜镜筒11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第一按压构件15以与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对准的方式被设置在后端壁16b与第二圆形开口端壁10b2之间。
例如,第一按压构件15包括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的中空圆柱形基部15a;中空圆柱形基部15a被同轴地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11的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以能够相对于第二镜筒部11a2绕透镜模块10的光轴旋转。
第一按压构件15还包括沿透镜模块10的轴方向在中空圆柱形基部15a的外圆周表面上螺旋形地形成的外(即阳)螺纹构件15b。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沿透镜模块10的轴方向在其内圆周表面上螺旋状地形成有内(即阴)螺纹构件IT;外螺纹构件15b和内螺纹构件IT被布置成彼此啮合。
第一按压构件15还包括按压突起15c,该按压突起15c使中空圆柱形基部15a的前端的内周朝向第二透镜镜筒16的后端壁16b突出,使得按压突起15c与第二后端壁16b进行压力接触。
也就是说,在将第一按压构件15安装在第一透镜镜筒11的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且外螺纹构件15b与内螺纹构件IT完全啮合的情况下,第一按压构件15的按压突起15c朝向第四玻璃透镜24按压第二透镜镜筒16的后端壁16b,从而使第二透镜镜筒16的前端壁16a朝向第三玻璃透镜23按压第二光学凹表面24b的外周。
中空圆柱形基部15a的前端具有围绕按压突起15c的外周。中空圆柱形基部15a的前端的外周被布置成在外螺纹构件15b与内螺纹构件IT完全啮合的状态下抵靠第一透镜镜筒11的环状肩表面SS。
第二透镜镜筒16的外径被设定为与第一镜筒部11a1的内径D1基本相等或者比其内径D1略小,使得第二透镜镜筒16能够在第一镜筒部11a1中沿透镜单元10a的光轴移动而不会摆动或晃动。
第二透镜镜筒16的前端壁16a形成有从第二透镜镜筒16的前端壁16a的内周向内突出的环状限位件16c。环状限位件16c被定位成介于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二光学凹表面24b与第一树脂透镜25的凸表面25a的外周之间。也就是说,环状限位件16c被配置成具有以下形状和大小,该形状和大小防止其从第二透镜镜筒16的前端壁16a的内周向内突出而覆盖第二光学凹表面24b的光学有效部和第四凸透镜25的凸表面25a的光学有效部。
如上所述,在将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装配在环状凹部25b中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16中的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利用粘合构件18粘贴到彼此,使得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以及第二透镜镜筒16彼此集成为树脂单元17。
也就是说,粘合构件18起下述作用:将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粘贴(即,紧固)到彼此并且将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紧固至第二透镜镜筒16。具体地,粘合构件18延伸以填充在第一树脂透镜25的第二主表面、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周边缘以及第二透镜镜筒16之间形成的空间。例如,当已经在第二透镜镜筒16中将第一树脂透镜25与第二树脂透镜26组装到彼此时(参见图2),一旦将粘合构件18施加到第二透镜镜筒16中的已组装的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就能够使元件25、26和16固定到彼此,从而制造出树脂单元17。
如上所述,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以及第二透镜镜筒16通过粘合构件18固定到彼此。由于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重量均比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中的任何一个轻,因此较弱的保持力使得可以保持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而不会摆动或晃动。
此外,基于树脂的部件25、26、16和18相对地具有相似的线性膨胀系数值。由于基于树脂的部件25、26、16和18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这减少了基于树脂的部件25、26、16和18中的至少一个的裂纹。
根据已经描述的内容,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适合于利用粘合构件18来进行保持。
特别地,在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装配在环状凹部25b中的情况下,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彼此集成。因此,该配置使得:即使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摆动而导致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的组件与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每一个之间的间隔偏离所设计的间隔,仍可以降低透镜25和透镜26的每一个的性能的劣化。这是由于在透镜25和透镜26中同时发生了这种偏差,从而防止发生由于该偏差而引起的色差减小的误差。
类似地,因此,该配置使得:即使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摆动而使透镜25和透镜26的每一个的光轴与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的组件的光轴未对准,仍可以降低透镜25和透镜26中的每一个的性能的劣化。这是由于在透镜25和透镜26中同时发生了这种偏差,从而防止发生由于该偏差而引起的色差减小的误差。
接下来,下面参照图4描述制造透镜模块10的过程的示例。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以及包括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树脂单元17按照该顺序经由第一透镜镜筒11的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的开口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的情况的分解轴向截面图。在图4中,为了简单地说明透镜模块10,省略了部件15b和IT。
首先,准备包括第一镜筒部11a1和第二镜筒部11a2的第一透镜镜筒11。然后,将第一玻璃透镜21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使得第一玻璃透镜21的环状凸缘21b的前表面21b1抵靠第一透镜镜筒11的闩锁构件11b。这使得第一玻璃透镜21能够被定位,即确定位置。接下来,将中间透镜镜筒12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使得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一端抵靠第一玻璃透镜21的环状凸缘21b的后表面21b2。
随后,将第二玻璃透镜22插入到中间透镜镜筒12中,使得第二玻璃透镜22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抵靠中间透镜镜筒12的环状限位件12a。这使得第二玻璃透镜22能够被定位。
在将第二玻璃透镜22插入到中间透镜镜筒12中之后,将第一间隔件13插入到中间透镜镜筒12中,使得第一间隔件13的前表面抵靠第二玻璃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此后,将第三玻璃透镜23插入到中间透镜镜筒12中,使得
(1)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抵靠第一间隔件13的后表面。
(2)第三玻璃透镜23的后端部从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二端的开口朝向车辆的后方向向外突出。
然后,将第二间隔件14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使得第二间隔件14的前表面抵靠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
因为第三玻璃透镜23的后端部从中间透镜镜筒12的第二端的开口朝向车辆的后方向向外突出,所以可以容易地使第二间隔件14的前表面抵靠从中间透镜镜筒12突出的后端部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该配置使得第三玻璃透镜23能够可靠地抵靠第二间隔件14,从而使得第三玻璃透镜23和第二间隔件14可以可靠地传递通过第一按压构件15朝向车辆前方的按压力。
在将第二间隔件14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之后,将第四玻璃透镜24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使得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抵靠第二间隔件14的后表面。
接下来,将树脂单元17(即利用粘合构件18被固定地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16中的第一树脂单元25和第二树脂单元26的组件)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使得树脂单元17的第二透镜镜筒16的前端壁16a与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紧密接触。
由于第二镜筒部11a2用作扩径部,从而其内径D2比第一镜筒部11a1的内径D1长,因此,即使已经在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的内圆周表面处形成有内螺纹构件IT,仍可以经由第二透镜镜筒部11a2将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平滑地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而不会刮擦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
在将树脂单元17插入第一透镜镜筒11中之后,第一按压构件15的前端(包括中空的圆柱形基部15a,在基部15a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构件15b)被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的第二镜筒部11a2中,同时外螺纹构件15b的前端与在第二镜筒部11a2的内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内螺纹构件IT的后端接合。
然后,将第一按压构件15拧入到第二镜筒部11a2中,使得第一按压构件15在扭转的同时朝向树脂单元17移动。当第一按压构件15的外螺纹构件15b与第二镜筒部11a2的内螺纹构件IT完全啮合时,第一按压构件15的按压突起15c朝向第四玻璃透镜24按压第二透镜镜筒16的后端壁16b,从而使第二透镜镜筒16的前端壁16a与第二透镜镜筒16的光轴方向平行地朝向第三玻璃透镜23按压第二光学凹表面24b的外周。
由于第二透镜镜筒16比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每一个都硬,因此与直接推动第一树脂透镜25或第二树脂透镜26的比较配置相比,第一按压构件15推动第二透镜镜筒16的上述配置防止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每一个容易蠕变或变形。
朝向第三玻璃透镜23按压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二光学凹表面24b的外周会使第四玻璃透镜24的第二光学凹表面24b的外周朝向车辆的前方向按压第二间隔件14。这使得第二间隔件14朝向第一间隔件13按压第三玻璃透镜23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这使得第一间隔件13按压第二玻璃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
按压第二玻璃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会使第二玻璃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按压中间透镜镜筒12的环状限位件12a。这使得中间透镜镜筒12的环状限位件12a朝向车辆的前方向按压第一玻璃透镜21的环状凸缘21b的后表面21b2。
此时,由于第一玻璃透镜21的环状凸缘21b的前表面21b1被闩锁构件11b固定地定位,即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被定位在第一玻璃透镜21与第一按压构件15之间的部件22、13、23、14、24和17沿透镜模块10的光轴方向之间紧密地固定到彼此,每相邻的一对部件21、22、13、23、14、24和17不分开。
在将前玻璃透镜21固定至闩锁构件11b的同时,通过第一按压构件15按压部件21、22、13、23、14、24和17,能够使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中的每一个、第一间隔件13和第二间隔件14以及树脂单元17被定位在沿透镜模块10的光轴方向的对应位置处。
此外,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第一间隔件13和第二间隔件14以及树脂单元17被第一按压构件15沿透镜模块10的光轴方向向第一透镜镜筒11的闩锁构件11b推动,同时第一玻璃透镜21抵靠闩锁构件11b的内表面、第二玻璃透镜22抵靠中间透镜镜筒12的环状限位件12a的后表面、第三玻璃透镜23抵靠第一间隔件13的后表面、并且第四玻璃透镜24抵靠第二间隔件14的后表面。
该配置使得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能够径向地被定位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
如上所述,中空圆柱形基部15a的前端的外周被布置成在外螺纹构件15b与内螺纹构件IT完全啮合的状态下抵靠第一透镜镜筒11的环状肩表面SS。这防止第一按压构件15的中空圆柱形基部15a移动超过第一透镜镜筒11的环状肩表面SS。因此,这使得按压突起15c对第二透镜镜筒16的按压力的大小落在预定范围内。
如上阐述地那样配置的透镜模块10获得以下益处。
为了将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而不会摆动或晃动,期望沿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的光轴方向强力地按压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相比之下,用足以保持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的强力直接按压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将导致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中的至少一个蠕变或变形。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适于利用粘合剂来进行保持。
基于这些情况,透镜模块10被配置成:
(1)利用粘合构件18将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牢固地保持在第二透镜镜筒16中。
(2)将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和第二透镜镜筒16按压至第一透镜镜筒11的一部分,从而将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固定地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
该配置使得能够通过适合于保持玻璃透镜21至24的按压力的第一方式将第一类型的透镜(即,玻璃透镜21至24)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并且使得能够通过适合于保持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的粘合力的第二方式将第二类型的透镜(例如,树脂透镜25和树脂透镜26)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因此,这使得可以保持第一类型的透镜21至24以及第二类型的透镜25和26而不会使第一类型的透镜21至24和第二类型的透镜25和26中的至少一个摆动。
彼此集成作为第一透镜镜筒中的树脂单元17的、包括凸透镜的第一树脂透镜25和包括凹透镜的第二树脂透镜26的组件具有以下功能:
1.接收入射光,该入射光通过第一玻璃透镜21进入第一透镜镜筒11并且行进穿过第二玻璃透镜22至第四玻璃透镜24。
2.将接收到的入射光引导到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上作为光学图像,同时减少光学图像中的像差,例如失真。
该配置使得:即使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摆动而使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的组件与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中的每一个之间的间隔偏离所设计的间隔,仍可以降低透镜25和透镜26的每一个的性能劣化。这是因为在透镜25和透镜26中同时发生了这种偏差,从而防止发生由于该偏差而引起的色差减小的误差。
类似地,因此,该配置使得:即使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摆动而使透镜25和透镜26中的每一个的光轴与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的组件的光轴未对准,仍可以降低透镜25和透镜26的每一个的性能的劣化。这是因为在透镜25和透镜26中同时发生了这种偏差,从而防止发生由于该偏差而引起的色差减小的误差。
将第二透镜镜筒16的弹性模量设定为小于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中的每一个的弹性模量。即使沿透镜模块10的轴方向按压第二透镜镜筒16,这也防止第一树脂透镜25和第二树脂透镜26中的每一个蠕变或变形。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至图8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A。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A的配置和功能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的配置和功能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因此,以下主要描述不同点。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A包括第二按压构件19,第二按压构件19被配置成沿透镜模块10A的轴方向按压第二透镜镜筒16A中的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从而固定地保持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
下面参照图5至图8详细描述透镜模块10A。
图5是透镜模块10A的纵向截面图,并且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后端壁16b的开口将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插入到第二透镜镜筒16A中的情况的分解轴向截面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16A中的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组件的轴向截面图。在图6中,箭头表示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插入到第二透镜镜筒16A中的方向。
与第一树脂透镜25相比,第一树脂透镜25A包括在第一树脂透镜25A的第二主表面的非光学外周处形成的环状外凹槽25e。也就是说,环状外凹槽25e被定位成围绕环状外壁25d,从而围绕环状凹部25b。例如,切割环状外壁25d的外边缘能够形成环状外凹槽25e。
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为了既满足对玻璃透镜21至24的压力保持又避免对树脂透镜25A和树脂透镜26的直接压力保持,透镜镜筒组件10b包括由第一按压构件15和第二按压构件19构成的保持机构HM1,该保持机构HM1用于对玻璃透镜21至24进行压力保持同时防止压力被直接施加到树脂透镜25A和树脂透镜26。
具体地,第二按压构件19具有基本上中空的圆柱形状,并且由例如与第二透镜镜筒16A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
第二按压构件19被设置在环状外凹槽25e中。环状外凹槽25e具有环状底部,该环状底部用作被第二按压构件19按压的被按压部分。
换句话说,第一树脂透镜25A在其中心光学部的周围具有环状的非光学端部分,并且该环状的非光学端部分具有沿光轴方向有预定厚度的内周部,以及沿光轴方向有比内周部的厚度小的预定厚度的外周部25f。外周部25f用作被按压部。
第二透镜镜筒16A具有第一中空圆柱形腔16d和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同轴地且能够通信地耦接至第一中空圆柱形腔16d。第一中空圆柱形腔16d和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均具有内径,并且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的内径大于第一中空圆柱形腔16d的内径。也就是说,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用作扩径部。
第一树脂透镜25A的外圆周表面被成型为与第一中空圆柱形腔16d的内圆周表面相适应,并且第一树脂透镜25A被同轴地装配在第二透镜镜筒16A的第一中空圆柱形腔16d中,而凸表面25a被装配在第一前端壁16a的开口中。
设置在环状外凹槽25e中的第二按压构件19的外圆周表面被成型为与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的内圆周表面相适应。设置在环状外凹槽25e中的第二按压构件19的外圆周表面被同轴地装配在第二透镜镜筒16A的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中。
特别地,如图7所示,第二按压构件19包括沿其轴方向在第二按压构件19的外圆周表面上螺旋状地形成的外(即,阳)螺纹构件19a。
第二透镜镜筒16A包括沿第二透镜镜筒16A的轴方向在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的内圆周表面上螺旋状地形成的内(即,阴)螺纹构件ITA;外螺纹构件19a与内螺纹构件ITA被布置成彼此啮合,使得第二按压构件19被设置在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中。
也就是说,在将第二按压构件19安装在第二中空圆柱形腔16e中且外螺纹构件19a与内螺纹构件ITA完全啮合的情况下,第二按压构件19朝向第四玻璃透镜24按压第一树脂透镜25A的环状外凹槽25e的环状底部(即外周部25f),从而
(1)将第一树脂透镜25A和与第一树脂透镜25A集成的第二树脂透镜26固定至第二透镜镜筒16A。
(2)使第二透镜镜筒16A的前端壁16a朝向第三玻璃透镜23按压第二光学凹表面24b的外周。
也就是说,将利用第二按压构件19固定地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16A中的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组件称为树脂单元17A。
注意,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的外径可以比环状凹部25b的内圆周表面的外径略长,使得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可以被固定地装配在环状凹部25b的内圆周表面中。替选地,可以将第二树脂透镜26粘合至环状凹部25b,同时第二树脂透镜26的圆形板状透镜主体26a抵靠环状凹部25b的内圆周表面。
如上所述,在将第一按压构件15安装在第一透镜镜筒11的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中且外螺纹构件15b与内螺纹构件IT完全啮合的情况下,第一按压构件15的按压突起15c朝向第四玻璃透镜24按压第二透镜镜筒16A的后端壁16b,从而使第二透镜镜筒16的前端壁16a朝向第三玻璃透镜23按压第二光学凹表面24b的外周。
在第二透镜镜筒16A中,第二按压构件19被配置成朝向第二透镜镜筒16A的前端壁16a按压第一树脂透镜25A,从而将第一树脂透镜25A固定地保持到第二透镜镜筒16A。注意,如果第一树脂透镜25A蠕变或摆动,则第一树脂透镜25A的摆动量将取决于第一树脂透镜25A的被按压部分在按压方向(即透镜模块10A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也就是说,随着第一树脂透镜25A的被按压部分在按压方向上的厚度的增加,第一树脂透镜25A的摆动量将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看,环状外凹槽25e的环状底部(其厚度小于第一树脂透镜25A的环状外壁25d的厚度)被配置成被第二按压构件19按压。即使第一树脂透镜25A中存在蠕变,该配置也将减少第一树脂透镜25A的摆动量。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以及包括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的树脂单元17A按照该顺序经由第一透镜镜筒11的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的开口插入到第一透镜镜筒11中的情况的分解轴向截面图。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镜筒11中安装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和树脂单元17A的过程与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镜筒11中安装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和树脂单元17A的过程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了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透镜镜筒11中安装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以及树脂单元17A的过程的描述。
如上所述,第一按压构件15的按压突起15c被配置成沿第一透镜镜筒11的光轴方向按压第一透镜镜筒11中的玻璃透镜21至24和树脂单元17A。因此,挤压突起15c的按压力(其将被称为F1)被设定为预定的高值。
相比之下,由于第二按压构件19被配置成通过按压力F2按压第二透镜镜筒16中的第一树脂透镜25A,该按压力F2足以将重量比玻璃透镜21至24轻的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固定地保持到第二透镜镜筒16A,该按压力F2可以被设定为小于按压力F1。
也就是说,透镜模块10A的上述配置使得可以将按压力F2的大小维持在足以防止第一树脂透镜25A中蠕变的小值。
如上阐述地那样配置的透镜模块10A获得以下益处。
透镜模块10A被配置成:
(1)通过第二按压构件19将与第二树脂透镜26集成的第一树脂透镜25A按压到第二透镜镜筒16A,从而将与第二树脂透镜26集成的第一树脂透镜25A固定地保持到第二透镜镜筒16A。
(2)通过第一按压构件15将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和第二透镜镜筒16A按压到第一透镜镜筒11的一部分,从而将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固定地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
该配置使得可以分别地使用第一按压构件15按压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以固定地保持玻璃透镜21至24,并且使用第二按压构件19按压第一树脂透镜25A和第二树脂透镜26以固定地保持树脂透镜25A和树脂透镜26。这消除了使用相对强的按压力按压树脂透镜25A和树脂透镜26的需要,并且将按压力F2的大小维持在足以防止第一树脂透镜25A中蠕变的小值。
因此,该配置使得能够通过适合于保持玻璃透镜21至24的按压力的第一方式将第一类型的透镜(即玻璃透镜21至24)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并且能够通过适合于保持树脂透镜25A和树脂透镜26的按压力的第二方式将第二类型的透镜(例如树脂透镜25A和树脂透镜26)保持在第一透镜镜筒11中。因此,这使得可以保持第一类型的透镜21至24以及第二类型的透镜25A和26而不会使第一类型的透镜21至24和第二类型的透镜25A和26中的至少一个摆动。
如果第一树脂透镜25A蠕变或摆动,则第一树脂透镜25A的摆动量将取决于第一树脂透镜25A的被按压部分在按压方向(即透镜模块10A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也就是说,随着第一树脂透镜25A的被按压部分在按压方向上的厚度的增加,第一树脂透镜25A的摆动量将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看,环状外凹槽25e的环状底部(其厚度小于第一树脂透镜25A的环状外壁25d的厚度)被配置成被第二按压构件19按压。即使在第一树脂透镜25A中的透镜蠕变,该配置也将减少第一树脂透镜25A的摆动量。
修改例
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以下修改例中的一个可以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A,或者以下修改例中的至少两个的组合可以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或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A。
参照图9,根据第一修改例的透镜模块10B包括透镜单元100a和用于保持透镜单元100a的透镜镜筒组件100b。
透镜单元100a包括被设计为例如双凸透镜的玻璃透镜G和被设计为例如凸弯月形透镜的树脂透镜P。
透镜镜筒组件100b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壁110a1和第二端壁110a2的基本中空圆柱形或管状的第一透镜镜筒110,以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壁160a1和第二端壁160a2的基本中空圆柱形或管状的第二透镜镜筒160。被定位成比第二端壁110a2更靠近车辆的前端的第一端壁110a1是开口壁,玻璃透镜G以与第一透镜镜筒110对准的方式被填充在该开口壁中。
玻璃透镜G具有分别对应于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各自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光学凸表面Ga和光学凸表面Gb中的相应一个。光学凸表面Ga和光学凸表面Gb分别用作有效孔径区域;第一光学凸表面Ga朝向车辆的前端凸出,并且第二光学凸表面Gb朝向车辆的后方向凸出。
第一透镜镜筒110的第二端壁110a2具有开口,并且形成有从第二端壁110a2的内周向内突出的环状限位件110c。
第二透镜镜筒160被同轴地安装在第一透镜镜筒110中,使得:
(1)第一端壁160a1抵靠玻璃透镜G的第二主表面的非光学外周;
(2)第二端壁160a2抵靠第一透镜镜筒110的透镜限位件110c。
第二透镜镜筒160包括从第二透镜镜筒160的内表面突出的环状限位件160b。
树脂透镜P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即前主表面)面向玻璃透镜G,并且第二主表面(即后主表面)面向第一透镜镜筒110的第二端壁110a2。树脂透镜P的第一主表面具有在其中心处形成的凸表面Pa,作为有效孔径区域。
树脂透镜P与第二透镜镜筒160同轴地被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160中,使得第一主表面的非光学外周抵靠环状限位件160b。树脂透镜P利用粘合构件180固定到第二透镜镜筒160。
透镜镜筒110B包括前按压构件300,前按压构件300具有基本上环状基部301和从基部301的外圆周端朝向车辆的后方向突出的突出壁302。基部301在其中心处形成有开口,开口的面积和大小对应于凸表面Ga的面积和大小。前按压构件300被同轴地安装到第一透镜镜筒110的第一开口端壁110a1,使得基部301的环状内表面抵靠玻璃透镜G的第一主表面Ga的非光学外周和第一透镜镜筒110的第一端壁110a1两者,并且将玻璃透镜G和第一透镜镜筒110从车辆的前侧向车辆的后端按压。
类似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镜筒16A中,第二透镜镜筒16A可以包括环状限位件(参照图9中的160b)。第一树脂透镜25A可以包括在第一树脂透镜25A的第一主表面的非光学外周处形成的环状外凹槽25e。第一树脂透镜25A可以被布置成使得第二主表面抵靠环状限位件160b。前按压构件(例如第一按压构件15)可以被配置成朝向车辆的后方向按压第一树脂透镜25A的环状外凹槽25e的环状底部。
保持机构HM和HM1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第一按压构件15螺纹地接合至第二镜筒部11a2从而按压第二透镜镜筒16,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具体地,保持机构HM和HM1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配置成执行第二镜筒部11a2的后端的模锻(即热模锻),以朝向车辆的前方向按压第一按压构件15或第二透镜镜筒16的后端壁16b。
例如,下面参照图10描述如何执行热模锻。
参照图10,与图9所示的透镜模块10B相比,第二修改例的透镜模块10C被配置成使得从透镜模块10B中去除前按压构件300和粘合剂100。
此外,第一透镜镜筒110的第一端壁110a1被向内热模锻,以沿车辆的后方向按压玻璃透镜G的外周。向内模锻的端壁110a1用作环状闩锁构件,以闩锁玻璃透镜G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从而沿车辆的后方向按压玻璃透镜G的第一主表面Ga的外周。
第二透镜镜筒160的第二端壁160a2被向内热模锻,以沿车辆的前方向按压树脂透镜P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
第一透镜镜筒110的第二端壁110a2被向内热模锻,以沿前方向按压第二透镜镜筒160的被模锻的端壁160a2,从而通过第二透镜镜筒160的第一端壁160a1按压玻璃透镜G的第二主表面Gb的外周。这使得玻璃透镜G被固定地支承到第一透镜镜筒110和第二透镜镜筒160。
注意,为了对第一透镜镜筒110和第二透镜镜筒160进行热模锻,第一透镜镜筒110和第二透镜镜筒160均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透镜镜筒110和第二透镜镜筒160都被热模锻,但是第一透镜镜筒110和第二透镜镜筒160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模锻。
为了对第一透镜镜筒110的前端壁进行热模锻从而沿车辆的后方向按压第一透镜镜筒110的前端壁,可以优选地将玻璃透镜G配置成使得玻璃透镜G的外周被环状限位件支承(参照图10的160b)。
每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分配为多个元件,并且多个元件具有的功能可以结合到一个元件中。每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用具有与对应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同功能的已知结构替换。可以去除每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每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添加到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或被其替换。
在由权利要求书使用的语言限定的技术构思中包括的全部方面构成了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
虽然本文已经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具有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内容将理解的修改例、省略、组合(例如贯穿各种实施方式的各个方面)、修改和/或更改。权利要求中的限制将基于权利要求中所采用的语言广义地解释并且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示例或在本申请的审查期间描述的示例,这些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

Claims (17)

1.一种透镜模块,包括:
第一透镜镜筒,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光轴;
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镜筒中;
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镜筒中并且被布置成比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更靠近所述第二端;
第二透镜镜筒,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镜筒中,以围绕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以及
保持机构,其被配置成:
沿所述光轴的方向对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镜筒施加按压力,以沿所述光轴的方向执行对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压力保持;以及
将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固定地保持在所述第二透镜镜筒中,而所述按压力不会被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
按压构件,其被配置成:使用所述按压力沿所述光轴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以经由所述第二透镜镜筒按压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从而保持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和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以及
粘合构件,其被配置成:将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粘合至所述第二透镜镜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按压构件被定位成抵靠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并且
所述保持机构被配置成:在所述按压构件抵靠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同时使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透镜镜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应的、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第一端直接地或间接地接合至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并且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第二端被布置成抵靠所述按压构件;并且
所述保持机构被配置成:使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第二端,使得所述第二透镜镜筒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保持机构被配置成:使得所述按压构件螺纹地接合至所述第一透镜镜筒的第二端,从而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包括:
至少一个凸树脂透镜,其具有正焦点;以及
至少一个凹树脂透镜,其具有负焦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和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均具有弹性模量;并且
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弹性模量。
8.一种车用成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模块;以及
图像传感器,其包括光接收区域,所述透镜模块被配置成将入射到所述第一透镜镜筒中的光聚焦在所述光接收区域上,所述图像传感器被配置成接收聚焦在所述光接收区域上的光,作为图像。
9.一种透镜模块,包括:
第一透镜镜筒,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光轴;
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镜筒中;
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镜筒中并且被布置成比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更靠近所述第二端;
第二透镜镜筒,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镜筒中,以围绕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以及
保持机构,包括:
第一按压构件,其被配置成:使用第一按压力沿所述光轴的方向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和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从而执行对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压力保持;以及
第二按压构件,其被配置成:使用第二按压力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从而执行对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压力保持,所述第二按压力是独立于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和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的第一按压力而产生的,所述第二按压力小于所述第一按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具有光学部分和在所述光学部分周围的非光学外周;
所述非光学外周包括:沿所述光轴的方向具有预定的第一厚度的第一周部和沿所述光轴的方向具有预定的第二厚度的第二周部,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并且
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被配置成: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所述第二周部,从而保持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保持机构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按压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从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被定位成抵靠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并且
所述保持机构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按压构件抵靠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同时使所述第一按压构件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透镜镜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应的、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第一端直接地或间接地接合至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并且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第二端被布置成抵靠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并且
所述保持机构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一按压构件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第二端,使得所述第二透镜镜筒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至少一个玻璃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保持机构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螺纹地接合至所述第一透镜镜筒的第二端,从而与所述光轴平行地按压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第二端。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包括:
至少一个凸树脂透镜,其具有正焦点;以及
至少一个凹树脂透镜,其具有负焦点。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透镜镜筒和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均具有弹性模量;并且
所述第二透镜镜筒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至少一个树脂透镜的弹性模量。
17.一种车用成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模块;以及
图像传感器,其包括光接收区域,所述透镜模块被配置成将入射到所述第一透镜镜筒中的光聚焦在所述光接收区域上,所述图像传感器被配置成接收聚焦在所述光接收区域上的光,作为图像。
CN201911309515.9A 2018-12-18 2019-12-18 透镜模块和车用成像装置 Active CN111338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6478A JP7172553B2 (ja) 2018-12-18 2018-12-18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撮像装置
JP2018-236478 2018-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8045A CN111338045A (zh) 2020-06-26
CN111338045B true CN111338045B (zh) 2024-03-05

Family

ID=70859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9515.9A Active CN111338045B (zh) 2018-12-18 2019-12-18 透镜模块和车用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0672B2 (zh)
JP (1) JP7172553B2 (zh)
CN (1) CN111338045B (zh)
DE (1) DE1020192197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9000282A5 (de) 2018-03-20 2020-10-15 Docter Optics S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insenelementes
US11586006B2 (en) * 2018-12-27 2023-02-21 Tdk Taiwan Corp. Reflective element driving module
DE102020127638A1 (de) * 2020-10-20 2022-04-21 Docter Optics Se Optisches Element aus Glas
DE102022101728A1 (de) 2021-02-01 2022-08-04 Docter Optics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ischen Elementes aus Glas
DE102021105560A1 (de) 2021-03-08 2022-09-08 Docter Optics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ischen Elementes aus Glas
KR102632348B1 (ko) * 2021-04-06 2024-02-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KR20240023969A (ko) * 2022-08-16 2024-02-2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계 및 카메라 모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3752A1 (ja) * 2007-01-30 2008-08-07 Kyocera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
CN101329438A (zh) * 2007-06-20 2008-12-24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
JP2010054866A (ja) * 2008-08-28 2010-03-11 Kyocera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7003495A (zh) * 2014-11-27 2017-08-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7305272A (zh) * 2016-04-25 2017-10-3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WO2018207909A1 (ja) * 2017-05-12 2018-11-15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1913A (ja) 1982-08-17 1984-02-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3830455B2 (ja) 2003-03-10 2006-10-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ピント調整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メラ
CN1261787C (zh) * 2003-03-10 2006-06-28 京瓷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4758739B2 (ja) 2005-11-30 2011-08-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10532492A (ja) * 2007-07-03 2010-10-07 オプトメ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異なる素材からなる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02979A (ja) * 2010-06-16 2012-01-05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05980904B (zh) * 2014-02-12 2019-08-13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 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
JP6643812B2 (ja) 2015-04-28 2020-02-12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6655891B2 (ja) 2015-06-04 2020-03-04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車載カメラ
TWI781085B (zh) * 2015-11-24 2022-10-2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複眼透鏡模組及複眼相機模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3752A1 (ja) * 2007-01-30 2008-08-07 Kyocera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
CN101329438A (zh) * 2007-06-20 2008-12-24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
JP2009003073A (ja) * 2007-06-20 2009-01-08 Hitachi Maxell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台座マウン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10054866A (ja) * 2008-08-28 2010-03-11 Kyocera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7003495A (zh) * 2014-11-27 2017-08-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7305272A (zh) * 2016-04-25 2017-10-3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WO2018207909A1 (ja) * 2017-05-12 2018-11-15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95823A1 (en) 2020-06-18
DE102019219780A1 (de) 2020-06-18
CN111338045A (zh) 2020-06-26
JP2020098271A (ja) 2020-06-25
US11190672B2 (en) 2021-11-30
JP7172553B2 (ja)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8045B (zh) 透镜模块和车用成像装置
JP6559523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EP2860564B1 (en) Lens module
JP6150535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11044459B2 (en) Lens module and stereo camera
CN111338046B (zh) 透镜模块及车用成像装置
WO2019117265A1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190128900A (ko) 이미지 센서용 장파장 적외선 카메라 렌즈 및 그 카메라 렌즈를 포함하는 광학계
WO2019187460A1 (ja)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8151130A1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9113753A (ja) 鏡筒、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0230751A (ja) 撮像装置
KR101679617B1 (ko) 차량의 카메라용 광각 렌즈 시스템
JP6987349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7163369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の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カメラ装置
JP3980627B1 (ja) 撮影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
JP7010749B2 (ja)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20139971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9109381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387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遮光板
JP7481816B2 (ja) 中間環、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7134004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9086671A (ja) 鏡筒、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1196505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3091353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車載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