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6344B - 柔性框架和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 - Google Patents

柔性框架和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6344B
CN111316344B CN201880071473.7A CN201880071473A CN111316344B CN 111316344 B CN111316344 B CN 111316344B CN 201880071473 A CN201880071473 A CN 201880071473A CN 111316344 B CN111316344 B CN 111316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region
apertures
holes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14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6344A (zh
Inventor
具炯谟
金成翰
林盛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316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6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8Construction of rack or fra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柔性框架,该框架包括柔性部分,该柔性部分位于第一刚性部分和第二刚性部分之间并被配置成允许框架被弯曲,其中该柔性部分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多个第一孔,该第二区域包括具有第二尺寸的多个第二孔,其中第一尺寸大于第二尺寸,第一区域定位得比第二区域更靠近柔性框架的中心轴线,并且第一区域的具有特定面积的一部分内的多个第一孔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的具有相同特定面积的一部分内的多个第二孔的面积。

Description

柔性框架和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柔性框架以及具有该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所述柔性框架被配置为可在平坦状态与最大曲率下的弯曲状态之间弹性变形。
背景技术
诸如通信终端、多媒体装置、便携式计算机、游戏机和照相设备之类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下称“移动终端”)具有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器。移动终端可以具有能被折叠成更小尺寸以便于携带的折叠结构。在这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两个本体通过折叠结构(例如铰链部分)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具有不可折叠的结构,因此不能实现将显示器设置在以可折叠方式彼此连接的两个整体(whole body)上的结构。因此,较大的屏幕不能被应用于具有折叠结构的移动终端。
然而,近年来,由于已开发出能够弯曲的柔性显示器,因此已经进行了将柔性显示器应用于具有折叠结构的移动终端上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柔性显示器可以跨越一折叠结构而设置在两个整体上,从而实现一个大屏幕。然而,即使对于能够弯曲的柔性显示器来说,当柔性显示器完全弯曲(即,成角度地弯曲)时,柔性显示器本身也可能断裂,且因此需要一种当折叠移动终端时所述结构能够限制柔性显示器的曲率半径的结构。
为了允许柔性显示器以预定曲率弯曲,使用了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中将柔性框架与柔性显示器层合。然而,迄今为止开发出的柔性框架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能以特定曲率弯曲的结构,而尚未提出这样一种结构:此结构中两个相邻部分被平滑地连接且同时被配置为允许以不同的最大曲率弯曲。
特别地,当这两个相邻部分具有不同的曲率时,由于边界处的曲率变化而可能发生柔性显示器的断裂。因此,已经对能够平滑地连接具有不同曲率的两个相邻部分的柔性框架进行了研究。
另一方面,通常使用不锈钢作为柔性框架。但是,从恢复(restoration,复原性)的角度来看,不锈钢不是最佳材料,因为屈服应变不那么大。特别地,在由不锈钢制成柔性框架的情况下,当柔性显示器弯曲时,它可能不会再次变得平坦,从而导致柔性显示器的表面像波浪一样起伏的问题。
另外,在柔性框架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当冲击施加在柔性显示器上时,柔性框架可能无法吸收冲击,从而造成柔性显示器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柔性显示器层合(层压)的柔性框架,以便根据形状变化而以不同的最大曲率将柔性显示器的两个相邻部分弯曲(弯折)。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柔性框架的弯曲程度和排斥力(repulsive force,推斥力)的设计方法。
本公开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框架,所述柔性框架能够平滑地连接柔性显示器的具有不同曲率的两个相邻部分。
本公开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框架,即使在重复进行柔性显示器的弯曲和恢复时,所述柔性框架也能够将柔性显示器恢复到平坦状态,从而允许柔性显示器始终是平坦的。
本公开的第五目的是提供柔性显示器和柔性框架的层合结构,该柔性框架能够吸收施加到该柔性显示器的冲击。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柔性框架可以设置有柔性区域,并且该柔性区域可以包括:第一柔性部分,该第一柔性部分具有重复地形成的多个第一孔,并且可被弯曲(bend,弯折)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以及第二柔性部分,该第二柔性部分具有与上述第一孔以平行方式重复地形成的多个第二孔,并且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二曲率的状态,其中,在第一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这些第一孔所占据的总面积大于在第二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这些第二孔所占据的总面积,使得第一曲率大于第二曲率。
第一孔可以沿柔性区域的彼此相交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重复地形成,其中,第二孔沿柔性区域的彼此相交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重复地形成。
第一孔可以按Z字形(zigzag,曲折)的形式设置,同时沿柔性区域的长度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其中,第二孔可以按Z字形的形式设置,同时沿柔性区域的长度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
第一孔的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孔的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
第一孔和第二孔分别可包括具有相同尺寸并且以预定间隔彼此隔开的多个孔。
第一孔和第二孔可进一步分别包括另一孔,该另一孔的尺寸和间隔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多个孔均不同。
本公开的第二目的可以通过调节在每个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孔占据的总面积来实现。
本公开的第三目的可以通过一种连接部分来实现,该连接部分具有多个第三孔,这些第三孔在第一柔性部分与第二柔性部分之间以平行于第一孔和第二孔的方式重复地形成。
在该连接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三孔占据的总面积可以小于在第一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一孔占据的总面积,而大于在第二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占据的总面积。
每个第三孔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孔的长度而大于第二孔的长度。
每个第三孔的长度可以从第一柔性部分朝向第二柔性部分逐渐减小。
第三孔可以按Z字形的形式设置,同时沿柔性区域的长度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并且其中,第三孔的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孔的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而大于第二孔的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
第三孔的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可以从第一柔性部分朝向第二柔性部分逐渐减小。
本公开的第三目的可以通过一种边界部分来实现,该边界部分具有在第二柔性部分与刚性部分之间重复地形成的多个第四孔,所述刚性部分位于第二柔性部分的一侧上。
在边界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第四孔占据的总面积小于在第二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占据的总面积。
每个第四孔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孔的长度。
这些第四孔中的一个孔(与刚性部分相邻的那个孔)的长度可以小于第四孔中的另一孔(与第二柔性部分相邻的另一孔)的长度。
第四孔可以按Z字形的形式设置,同时沿柔性区域的长度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其中,第四孔的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孔的每个重叠部分的长度。
为了实现本公开的第四目的,本公开的柔性显示单元可以包括:柔性显示器,其形成为能弹性地变形;以及柔性框架,联接至柔性显示器的后表面,其中,该柔性框架包括:柔性部分,在该柔性部分中重复地形成有多个第一孔,以使该柔性部分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以及刚性部分,该刚性部分设置在该柔性部分的至少一侧上,并且该柔性框架由钛材料形成。
当柔性显示器变形时,可以增大或减小第一孔之间的间隔,以向柔性显示器施加一恢复力。
在柔性显示器与柔性框架之间可以设置有粘合部分,并且该粘合部分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这些第一孔向后露出。
为了实现本公开的第五目的,本公开的柔性显示单元可以包括:粘合部分,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器的后表面上;以及硅(silicon,硅胶)部分,设置在粘合部分与柔性框架之间,其中硅部分包括:第一部分,设置在柔性部分与刚性部分上;以及第二部分,填充在第一孔中。
第二部分可以形成与柔性框架的后表面相同的平面。
硅部分可以通过嵌件注塑(insert injection)而与柔性框架一体地形成。
备选地,本公开的柔性显示单元还可以包括:粘合部分,设置在柔性显示器与柔性框架之间;以及硅部分,填充在第一孔中。
硅部分可以与粘合部分的通过第一孔露出的部分相接触。
硅部分可以形成与柔性框架的后表面相同的平面。
硅部分可以通过嵌件注塑而与柔性框架一体地形成。
另一方面,本公开可以包括:柔性显示器,形成为能弹性地变形;以及柔性框架,联接至柔性显示器的后表面,其中,该柔性框架包括:第一柔性部分,在该第一柔性部分中重复地形成有多个第一孔,以使该第一柔性部分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位于该第一柔性部分的一侧上的第二柔性部分,在该第二柔性部分中重复地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孔平行的多个第二孔,并且该第二柔性部分被配置成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二曲率的状态;以及位于该第一柔性部分的另一侧上的第三柔性部分,在该第三柔性部分中重复地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孔平行的多个第三孔,并且该第三柔性部分被配置成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三曲率的状态,并且其中第一曲率是第二和第三曲率的至少两倍。
此外,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柔性显示单元,联接到所述终端本体的一个表面并且被配置成能与所述终端本体一起弹性变形;以及磁体部分,设置在终端本体的两端处,并设置成在第一柔性部分至第三柔性部分分别以第一曲率至第三曲率弯曲的状态下彼此面对,以对彼此施加吸引力。
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解决方案获得的本公开的效果如下。
第一,在第一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一孔占据的总面积被设计为大于在第二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占据的总面积,从而实现这样一种柔性框架:该柔性框架能以第一柔性部分的曲率大于第二柔性部分的方式弯曲。因此,该柔性框架可以与一柔性显示器层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这样一种柔性显示单元:该柔性显示单元中的两个相邻部分以不同的最大曲率弯曲。
第二,由于随着弯曲程度的增加,用于恢复(restore,回复)的排斥力增大,因此可以调节在每个柔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由孔占据的总面积,从而调节柔性显示单元的弯曲程度和排斥力。
第三,可在能以不同的最大曲率弯曲的两个柔性部分之间形成连接部分,或者可在柔性部分与刚性部分之间形成边界部分,从而实现这样一种柔性显示单元:该柔性显示单元中的具有不同曲率的两个相邻部分平滑地连接。
第四,当将具有与不锈钢相比较低的屈服强度、但具有预定水平的屈服强度和较大屈服应变的钛用于柔性框架时,柔性显示器可以始终能恢复到平坦状态,从而防止了像波浪一样起伏的现象。因此,可以提高柔性显示单元的可靠性。
第五,由于可以在柔性显示器与柔性框架之间设置硅部分以弹性地支撑柔性显示器,因此能以预定水平吸收传递到柔性显示器的冲击。而且,由于硅部分被填充在柔性框架的孔中,因此硅部分的恢复力可被加入到柔性框架自身的恢复力,从而增大总恢复力。
附图说明
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而包括了附图,这些附图纳入且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图中: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柔性框架的示例的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柔性框架的每个柔性部分处于以最大曲率弯曲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柔性框架的Y方向面积变化的概念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柔性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柔性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用于解释应用于图5所示的第一柔性部分的孔的X方向布置的概念图;
图7是用于解释应用于图5所示的第一柔性部分的孔的X方向布置的概念图;
图8是用于解释图5所示的第一柔性部分可相对于X轴线和Y轴线具有对称形状的概念图;
图9是图4所示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示出图4所示的边界部分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11是示出图4所示的边界部分的另一示例的概念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的一示例的概念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的另一示例的概念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的又一示例的概念图;
图15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通过组合柔性显示器与柔性框架而成的柔性显示单元的恢复机构的概念图;
图16是示出应用了具有图1所示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17是示出本公开的柔性框架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中所示的柔性框架的柔性部分处于以最大曲率弯曲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9是示出图17中所示的柔性框架的Y方向面积变化的概念图;
图20是图17中所示的柔性区域的放大图;
图21是示出应用了具有图17中所示的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22是示出应用了具有本公开的柔性框架的另一示例的柔性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的示例的概念图;以及
图23是示出本公开的柔性框架的又一示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框架和具有该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
此外,在描述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时,当断定对于本发明所属的公知技术的具体描述会模糊本发明的要旨时,将省略详细的描述。
附图用于帮助容易地理解各种技术特征,且应理解的是,本文提出的实施例不受附图的限制。因此,除了在附图中特别展示的那些之外,本公开应当被解释为扩展到任何改变、等同和替代。
在下文的描述中,单数表示可以包括复数表示,只要它表示与上下文明确不同的含义即可。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柔性框架100的示例的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柔性框架100的每个柔性部分均以最大曲率弯曲的状态的概念图,图3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柔性框架100的Y方向面积变化的概念图,以及图4是图1中所示的柔性区域110的放大图。
在以下描述中,X方向对应于柔性框架100的宽度方向,而Y方向对应于柔性框架100的长度方向。
参考图1至图4,柔性框架100包括至少能以最大曲率弯曲的柔性区域110。柔性区域110可以包括能以不同的最大曲率弯曲的多个柔性部分。这些柔性部分可以沿柔性框架100的一个方向(图中的Y方向)顺序地设置,使得柔性框架100能相对于一个方向被弯曲。
在该示例中,柔性区域110包括:第一柔性部分111,其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以及第二柔性部分112,其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二曲率的状态。如图中所示,可以提供两个第二柔性部分112,并将它们沿Y方向设置在第一柔性部分111的两侧。
多个第一孔111'重复地形成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上以实现第一柔性部分111的弯曲。换言之,由于第一孔111'的存在,可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上产生柔性(flexibility,柔度),并且第一柔性部分111可被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
沿彼此相交的X方向和Y方向重复地形成第一孔111'。第一孔111'在X方向上伸长。
类似地,在第二柔性部分112上重复地形成多个第二孔112',以实现第二柔性部分112的弯曲。换言之,由于第一孔112'的存在而可以在第一柔性部分112上产生柔性,并且第一柔性部分112可被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这里,第二曲率具有与第一曲率不同的曲率。
第二孔112'与第一孔111'平行地被形成,使得第二柔性部分112可以与第一柔性部分111一起相对于Y方向弯曲。这些第二孔112'分别沿彼此相交的X方向和Y方向以重复的方式形成。第二孔112'在X方向上以伸长的方式延伸。
在该示例中,第一曲率大于第二曲率。换言之,第一柔性部分111被构造成比第二柔性部分112更易弯曲。因此,当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分别以第一曲率和第二曲率弯曲时,作用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上的排斥力大于作用在第二柔性部分112上的排斥力。
在图2中,示出了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被弯曲到最大程度。由于曲率的倒数是曲率半径,因此在该状态下,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曲率半径(R1)小于第二柔性部分112的曲率半径(R2)。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曲率半径(R1)的中心(O)位于由柔性框架100的折叠而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而第二柔性部分112的曲率半径的中心(O'、O”)位于由柔性框架100的折叠而形成的外部空间中。
刚性部分120沿Y方向设置在每个第二柔性部分112的一侧。刚性部分120作为在外力下几乎不弯曲的部分可以形成在一平面中。刚性部分120并不形成有旨在实现弯曲的孔。
如上所述,刚性部分120和第一柔性部分111在Y方向上分设在第二柔性部分112的两侧。在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被弯曲到最大程度的状态下,刚性部分120被布置成彼此面对。
参考图3,柔性部分的每单位面积(或特定面积)由孔占据的总面积越大,柔性部分变得越具有柔性。换言之,柔性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由固有的刚性材料占据的总面积越小,柔性部分变得越具有柔性。这意味着通过在设计时改变柔性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由孔占据的总面积,可以调节柔性部分的最大曲率。
以这种方式,第一柔性部分111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一孔111'占据的总面积大于第二柔性部分111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柔性部分111占据的总面积,从而第一柔性部分111比第二柔性部分112更易弯曲。
如上所述,第二柔性部分112在Y方向上被分别设置在第一柔性部分111的两侧,而刚性部分120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每个第二柔性部分112的一侧上。
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与第二柔性部分112之间形成有连接部分113,用于平滑地连接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类似地,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与第二柔性部分112之间形成有边界部分114,用于平滑地连接第一柔性部分112和第二柔性部分112。
换言之,刚性部分120、边界部分114、第二柔性部分112、连接部分113、第一柔性部分111、连接部分113、第二柔性部分112、边界部分114和刚性部分120顺序地布置在柔性框架100上。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每个部分。
作为参考,仅以使得每单位面积由第一孔111'占据的总面积大于由第二孔112'占据的总面积的方式来形成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但是在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的布置方式上基本没有差别。因此,下面参考图5至图8对第一柔性部分111进行的描述也可以原样地应用于第二柔性部分112。
图5是图4中所示的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放大图。
参考图5,第一柔性部分111中形成的多个第一孔111'沿彼此相交的X方向和Y方向重复地形成。第一柔性部分111中形成的第一孔111'在X方向上以伸长的方式形成,以使得第一柔性部分111可相对于Y方向弯曲。
这些第一孔111'可以沿X方向在柔性框架100的两个端部处形成为凹入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第一孔111'可以沿Y方向一个接一个地形成。
第一孔111'以Z字形的方式设置,同时沿Y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如图中所示,沿X方向布置的第一孔111'在Y方向上设置在沿X方向布置的第一孔111'之间的区域(即保留有柔性框架100的刚性固有材料的区域,以下称为“连结部”)正上方或正下方。
如上所述,具有与第一柔性部分111上形成的第一孔111'相同形状的第二孔112'也可以形成在第二柔性部分112上。然而,第二孔112'之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被设计成小于第一孔111'之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
连结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排斥力可以通过以下等式计算。
Figure GDA0003306216260000101
T=排斥力(扭矩)(Nm)
L=孔沿Y方向重叠的长度(m)
G=刚性模量(N/m2)
J'=极惯性矩(Polar moment of inertia)(m4)
θ=每个连结部的弯曲角度(弧度)
Figure GDA0003306216260000102
n=沿Y方向形成的连结部数量
Θ(总计)=弯曲达到最大的角度(弧度)
换言之,随着孔的重叠长度沿Y方向的增加,排斥力减小,并且随着每一连结部的弯曲角度增加,排斥力增加。
作为模拟的结果,第一柔性部分111中的每个连结部的弯曲角度压倒性地大于第二柔性部分112中的每个连结部的弯曲角度(大约20倍),因此可以看出,更大的排斥力作用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上,尽管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中的这些孔沿Y方向重叠的长度更短。
另一方面,由于连结部沿X方向布置,因此排斥力与所布置的连结部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大。在该示例中,由于对于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两者来说,在X方向上布置的连结部的数量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看出,对于排斥力的相互比较方面没有大的影响。
图6是用于解释应用于图5中所示的第一柔性部分111的第一孔111'的X方向布置的概念图。
参考图6A,第一孔111'可以包括沿X方向以预定间隔布置且同时具有相同宽度(X方向)的多个孔111'a。
如图中所示,多个孔111'a中的每一个均可具有宽度(A)且它们之间可以以间隔(B)彼此隔开。如上所述,根据固定的基准(宽度和间隔),所述多个孔111'a可以具有重复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部分可以包括允许框架弯曲的多个穿孔,其并不对应于完全限定的孔或开口。例如,穿孔可以对应于特定图案的冲孔,其中柔性框架的材料被冲孔或切口以使得框架能在冲孔或切口位置处挠曲(flexing)。该穿孔可能与从框架去除的任何材料都不对应,并且框架的材料可能会保留在冲孔或切口所在的位置。其他实施例可包括:框架中的材料实际上被去除(或形成为不包括这种部分)的开口或孔以及与该开口或孔相邻的材料的冲孔或切口的组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或孔可以具有凹入部分,其中框架的材料突出到开口或孔的区域中,以在该开口或孔中限定一“凹痕”。应理解的是,所有这些各种实施例在本公开中被考虑并且可以与本文讨论的任何其他配置进行组合。
参考图6B,第一孔111'还可以包括在宽度和间隔中的至少一者上与所述多个孔111'a不同的孔111'b。
如图中所示,宽度和间隔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多个孔111'a不同的至少一个孔111'b可被加入到宽度为(A)且其间以间隔(B)彼此隔开的多个孔111'a之间。所加入的孔111'b具有宽度(A'),且该宽度(A')的数值小于或大于宽度(A)。此外,所加入的孔111'b与根据预定基准重复设置的所述多个孔111'a中的相邻的一孔之间的间隔(B')具有小于或大于间隔(B)的值。
在该图中,可以看到,在根据预定基准重复布置的多个孔111'a之间加入了具有左右间隔(B')和宽度(A')的孔111'b。左右间隔当然可以设定成彼此不同。
通过增加上述孔,可以调节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最大曲率或排斥力。例如,当间隔(B')增大到超过间隔(B)或者宽度(A')由宽度(A)减小时,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最大曲率可以减小,且因此,作用在其上的排斥力可以减小。相反,当间隔(B')从间隔(B)减小或者宽度(A')增大到超过宽度(A)时,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最大曲率可以增加,并且因此,作用在其上的排斥力可以增加。
图7是用于解释应用于图5所示的第一柔性部分111的第一孔111'的Y方向布置的概念图。
参考图7A,第一孔111'可以包括沿Y方向以预定间隔布置且同时具有相同长度(Y方向)的多个孔111'c。
如图中所示,多个孔111'c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长度(C)并且它们之间可以以间隔(D)彼此隔开。如上所述,根据固定的基准(长度和间隔),所述多个孔111'c可以具有重复的形状。
参考图7B,第一孔111'还可以包括在长度和间隔中至少一者上与所述多个孔111'c不同的孔111'd。
如图中所示的,长度和间隔中至少一者与所述多个孔111'c不同的孔111'd可以加入到长度为(C)且其间以间隔(D)彼此隔开的多个孔111'c之间。所加入的孔111'd具有长度(C'),且该长度C'具有小于或大于长度(C)的值。此外,所加入的孔111'd与根据预定基准重复设置的所述多个孔111'c中的相邻的一个孔之间的间隔(D')具有小于或大于间隔(D)的值。
在该图中,可以看出,在根据预定基准重复设置的多个孔111'c之间加入了具有左右间隔(D')和长度(C')的孔111'd。左右间隔当然可以设定成彼此不同。
通过增加上述孔,可以调节作用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上的最大曲率或排斥力。例如,当间隔(D')增大到超过间隔(D)或者长度(C')从长度(C)减小时,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最大曲率可以减小,且因此,作用在其上的排斥力可以减小。相反,当间隔(D')从间隔(D)减小或长度(C')增大到超过长度(C)时,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最大曲率可以增大,因此,作用在其上的排斥力可以增大。
总之,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包括以相同尺寸并以预定间隔布置的多个孔。在此,相同的尺寸是指宽度(X方向)和长度(Y方向)相同。在一些情况下,在所述多个孔之间可以加入在尺寸或间隔中至少之一上与所述多个孔不同的孔。
图8是用于解释图5所示的第一柔性部分的概念图,所述第一柔性部分相对于X轴线和Y轴线可具有对称的形状。
参考图8,第一柔性部分111相对于穿过中心的X方向上的轴线(X轴线)可具有对称的形状。因此,在第一柔性部分111相对于Y方向弯曲的状态下,第一柔性部分111可具有关于X轴线对称的形状。
类似地,第一柔性部分111相对于穿过中心的Y方向上的轴线(Y轴线)可具有对称的形状。因此,在第一柔性部分111相对于Y方向弯曲的状态下,第一柔性部分111可在X方向上保持均匀的形状。
当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被连续形成时,由于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被构造成能以不同的最大曲率弯曲,因此柔性框架100有可能会由于边界处的曲率变化而被损坏。在下文中,将描述其中具有不同曲率的相邻的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可以平滑地连接的结构。
图9是图4中所示的连接部分113的放大图。
参考图9,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与第二柔性部分112之间形成有用于将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平滑地连接的连接部分113。与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平行的第三孔113'重复地形成在连接部分113上,以使得连接部分113能够在Y方向上弯曲。这些第一孔113'在X方向上以伸长的方式形成。
如同以上关于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所述的,可以通过改变连接部分113的每单位面积由第三孔113'占据的总面积来调节连接部分113的弯曲程度。
连接部分113被构造成比第一柔性部分111更不易弯曲而比第二柔性部分112更易弯曲。为此,连接部分113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三孔113'占据的总面积被设定为小于第一柔性部分111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一孔111'占据的总面积,且大于柔性部分112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112'占据的总面积。
为此,每个第三孔113'的长度可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孔111'的长度且大于第二孔112'的长度。备选地,第三孔113'之间的间隔可以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孔111'之间的间隔且小于第二孔112'之间的间隔。
第三孔113'以Z字形的方式布置,同时沿Y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如图中所示,沿X方向布置的第三孔113'在Y方向上设置在沿X方向布置的第三孔113'之间的区域(保留有柔性框架100的刚性固有材料的区域)正上方或正下方。
这里,第三孔113'之间沿Y方向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孔111'之间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且大于第二孔112'之间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
连接部分113可被构造成使得弯曲程度从第一柔性部分111到第二柔性部分112逐渐减小。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分113的与第一柔性部分111相邻的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被设定为大于连接部分113的与第二柔性部分112相邻的另一端部处的最大曲率。换言之,连接部分113的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被设定为小于第一曲率,而连接部分113的另一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被设定为大于第二曲率。
为此,每个第三孔113'的长度可被设定为从第一柔性部分111到第二柔性部分112逐渐减小。这里,第三孔113'的长度的减小程度可以具有固定值(a)。或者,第三孔113'之间的间隔可被设定为从第一柔性部分111到第二柔性部分112逐渐增加。这里,第三孔113'之间的间隔的增加程度可具有固定值。
此外,第三孔113'之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可被设定为在Y方向上从第一柔性部分111到第二柔性部分112逐渐减小。
与用于平滑地连接第一柔性部分111与第二柔性部分112的连接部分113类似的是,在第二柔性部分112与刚性部分120之间同样提供边界部分114。下文中,将描述其中具有不同曲率的相邻的第二柔性部分112和刚性部分120能平滑地连接的结构。
图10是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边界部分114的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10,在第二柔性部分112与刚性部分120之间形成有用于平滑地连接两者的连接部分114。多个第四孔114'重复地形成在边界部分114上,以使得边界部分114能在Y方向上弯曲。第四孔114'以在X方向上可以伸长的方式延伸并且平行于第二孔112'设置。
如以上关于连接部分113所述的,可以通过改变边界部分114的每单位面积上由第四孔114'占据的总面积来调节边界部分114的弯曲程度。
边界部分114被构造成比第二柔性部分112更不易弯曲。为此,边界部分114中每单位面积由第四孔114'占据的总面积被设定为小于由第二柔性部分112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112'占据的总面积。
为此,每个第四孔114'的长度可被设定为小于第二孔112'的长度。备选地,第四孔114'之间的间隔可以被设定为大于第二孔112'之间的间隔。
第四孔114'可以按Z字形的方式设置,同时沿Y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如图中所示,沿X方向布置的第四孔114'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沿X方向布置的第四孔114'之间的区域(保留有柔性框架100的刚性固有材料的区域)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这里,第四孔114'之间沿Y方向的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第二孔112'的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
边界部分114的与第二柔性部分112相邻的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大于边界部分114的与刚性部分120相邻的另一端部处的最大曲率。换言之,边界部分114的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小于第二曲率,而边界部分114的另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大于零。
为此,第四孔114'中与第二柔性部分112相邻的孔的长度可以被设定为大于与刚性部分120相邻的孔的长度。备选地,与第二柔性部分112相邻的部分中第四孔114'之间的间隔可被设定为小于与刚性部分120相邻的部分中第四孔114'之间的间隔。
图11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边界部分114的另一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11,类似于先前的示例,多个第四孔214'重复地形成在边界部分214上,以使得边界部分214能在Y方向上弯曲。这些第四孔214'在X方向上可以以伸长的方式延伸并且平行于第二孔212'设置。
边界部分214被构造成比第二柔性部分212更不易弯曲。为此,边界部分214中每单位面积由第四孔214'占据的总面积被设定为小于第二柔性部分212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212'占据的总面积。
然而,用于实现此目的的第四孔214'可以被随机地布置。换言之,在边界部分214中每单位面积由第四孔214'占据的总面积被设定为小于第二柔性部分212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212'占据的总面积的条件下,这些第四孔214'可以被随机地布置。
边界部分214的与第二柔性部分212相邻的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大于边界部分214的与刚性部分220相邻的另一端部处的最大曲率。换言之,边界部分214的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小于第二曲率,而边界部分214的另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大于零。
为此,边界部分214的与第二柔性部分212相邻的一个端部处每单位面积由第四孔214'占据的总面积可以被设定为大于边界部分214的与刚性部分220相邻的另一端部处每单位面积由第四孔214'占据的总面积。换言之,可以按如下方式来调节边界部分214的弯曲程度:使得在边界部分214的一个端部处,边界部分214的每单位面积由固有刚性材料占据的总面积,比在(边界部分214的)另一端部处的更大。
图12是示出了具有本公开的柔性框架100的柔性显示单元10的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12,柔性显示单元10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并且包括柔性显示器11和前述柔性框架100。
柔性显示器11被形成为通过外力可弹性变形。柔性显示器11可被配置成允许触摸输入。
柔性框架100联接到柔性显示器11的后表面。柔性显示器11被设置为覆盖柔性框架100的刚性部分120和柔性区域110。因此,当柔性区域110弯曲时,柔性显示器11也弯曲,而当柔性区域110恢复时,柔性显示器11也恢复。
在柔性区域110中可以提供至少一个或多个柔性部分。当提供多个柔性部分时,它们可以被构造成可弯曲达到具有不同最大曲率的状态。
柔性显示器11和柔性框架100可以应用各种层合结构(laminated structure,层压结构)。例如,如图12中所示,柔性显示器11和柔性框架100可以通过介于其间的粘合部分12来联接。可以使用OCA(光学透明粘合剂)作为粘合部分12。在上述结构中,粘合部分12的一部分通过沿向后的方向形成在柔性部分上(即,形成在柔性框架100的后表面上)的孔而露出。
根据上述结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以低成本来实现柔性显示器11和柔性框架100的层合结构,并且可以将柔性显示单元10的厚度制成为较薄。
图13是示出了具有本公开的柔性框架100的柔性显示单元20的另一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13,粘合部分22附着于柔性显示器21的后表面。可以使用OCA(光学透明粘合剂)作为粘合部分22。
在粘合部分22和柔性框架100之间,设置具有可弹性变形材料的硅部分(硅胶部分)23。硅部分23包括设置在柔性区域110和刚性部分120上的第一部分23a以及填充在孔110'之间的第二部分23b。这里,第一部分23a和第二部分23b一体地形成。
硅部分23的第一部分23a设置在柔性显示器21与柔性框架100之间以弹性地支撑柔性显示器21。因此,传递到柔性显示器21的冲击可以被第一部分23a吸收到一确定的水平。
第二部分23b通过柔性区域110的孔110'而在向后的区域中露出,即,露出于柔性框架100的后表面上。如图中所示的,第二部分23b可以形成与柔性框架100的后表面相同的平面。
硅部分23可以通过嵌件注塑而与柔性框架100一体地形成。硅部分23与柔性框架100一体地形成以允许硅部分23增加柔性框架100自身的恢复力。换言之,在该层合结构中,柔性部分100的恢复力同时作用在硅部分23的恢复力上。因此,与图12中所示的层合结构相比,该层合结构具有更大的恢复力。
另外,硅部分23被配置用以防止柔性框架100由于重复弯曲而变形。因此,根据该层合结构,可以提高柔性框架100的可靠性。
图14是示出了具有本公开的柔性框架100的柔性显示单元30的又一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14,柔性显示器31和柔性框架100可以通过介于其间的粘合部分32而联接。可以使用OCA(光学透明粘合剂)作为粘合部分32。
柔性区域110的孔110'填充有具有可弹性变形材料的硅部分33。如图中所示的,可以使硅部分33与粘合部分32的经由孔110'而露出的部分接触。硅部分33可以形成与柔性框架100的后表面相同的平面。
硅部分33可以通过嵌件注塑而与柔性框架100一体地形成。换言之,硅部分33可被填充在这些孔110'之间。
硅部分33与柔性框架100一体地形成,从而允许硅部分33增加柔性框架100自身的恢复力。换言之,在该层合结构中,柔性部分100的恢复力同时作用在硅部分33的恢复力上。因此,与图12中所示的层合结构相比,该层合结构具有更大的恢复力。
此外,该层合结构具有能够减小设置在柔性区域110和刚性部分120上的硅部分(图13中的第一部分23a)的厚度的优点。因此,当本柔性显示单元30被设计成具有与图13中所示的柔性显示单元20相同的高度时,可能会使柔性框架100的厚度更厚。因此,本层合结构的优点在于,与图13中所示的层合结构相比,可以增大柔性框架100的屈服应变。
作为参考,图12至图14中所示的层合结构不仅可应用于图1中所示的柔性框架100,而且还应用于柔性框架的各种修改示例。例如,本层合结构可以应用于稍后将描述的柔性框架400(参考图18)。
图15是用于解释通过本公开的柔性框架100和柔性显示器11层合而成的柔性显示单元10的恢复机构的概念图。
在该附图中,如同在图1至图11中所示的,第二柔性部分112形成在第一柔性部分111的两侧上以形成柔性区域110。第一柔性部分111被构造成通过重复地形成的第一孔111'而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而第二柔性部分112被构造成通过重复地形成的第二孔112'而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二曲率的状态。这里,第一曲率被设定为大于第二曲率。换言之,在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被弯曲至最大的状态下,第一柔性部分111的第一曲率半径小于第二柔性部分112的第二曲率半径。
参考图15A,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第一状态下,第一孔111'之间的间隔和第二孔112'之间的间隔以不变的方式保持固定。在第一状态下,柔性框架100被设置成平坦的,并且与之层合的柔性显示器11也被设置成平坦的。换言之,在第一状态下,柔性显示单元10被设置成平坦的。
参考图15B,在其中柔性显示单元10被外力弯曲至最大的第二状态下,第一孔111'、第二孔112'之间的间隔被延长或减小。柔性框架100和柔性显示器11彼此层合,且柔性框架100的整个长度不改变,这样,当存在着这些孔之间的间隔被延长的部分时,也存在这些孔之间的间隔被减少的部分。
结果,由于被延长或被减小的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在柔性框架100中能恢复到原始间隔的性能,所以产生了恢复力。通过该恢复力,柔性显示单元10返回到第一状态。
具体而言,形成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上的第一孔111'之间的间隔增加了,并且在第一柔性部分111中产生了恢复力以减小第一孔111'之间的间隔。形成在第二柔性部分112上的第二孔112'之间的间隔减小了,并且在第二柔性部分112中产生了恢复力以增大第二孔112'之间的间隔。
柔性框架100优选地被构造成具有比柔性显示器11更大的弹性。据此,当柔性框架100弯曲时,柔性显示器11自身的恢复力被加入到柔性框架100的恢复力上,从而提高了柔性显示单元10的恢复力。
另一方面,第一曲率优选地被设计为第二曲率的两倍或更多倍。换言之,在其中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弯曲至最大的状态下,第二柔性部分112的第二曲率半径优选地被设计为第一柔性部分111的第一曲率半径的两倍或更多倍。
在下文中,将描述哪种材料适合用在柔性框架100中。
类型 屈服强度 弹性模量 屈服应变 厚度
β钛 850MPa 80 0.01063 0.3mm
钛Gr2 850MPa 110 0.00773 0.3mm
STS 301EH 1275MPa 200 0.006375 0.3mm
以上表格示出了钛和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和屈服应变。
在特定材料中看到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由该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示。该材料具有独特的应力-应变曲线,其中斜率表示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是指当向材料施力时直至该材料不再恢复前所能承受的力。屈服应变是指屈服强度下的应变。此外,在应力-应变曲线以下直至屈服点的区域表示恢复力。因此,可以看出,随着面积的增加,材料的恢复力增大。
为了允许柔性框架100承受反复的弯曲和恢复,优选的是,柔性框架100由具有预定水平的屈服强度以及高屈服应变和恢复力的材料制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不锈钢具有高屈服强度但是具有小屈服应变,因此不适合应用于重复进行弯曲和恢复的柔性框架100。相反,可以看出钛具有比不锈钢低的屈服强度,但是具有预定水平的屈服强度和高屈服应变。因此,当柔性框架100由钛材料形成时,其可以弯曲而不会断裂,从而实现可恢复的特性。
可以使用各种钛材料(例如β钛和钛Gr2)来制造柔性框架100。当寻求较为便宜但又与不锈钢相比又具有高屈服强度和恢复力的钛时,钛Gr2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不锈钢是铁磁体,其会影响周围的电子部件,而钛不具有磁性,因此更适合用于集成有电子部件的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终端1000)中。
图16是示出应用了具有图1中所示的柔性框架100的柔性显示单元10的移动终端1000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16,移动终端1000包括被配置成可相对移动的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
图16A示出了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平行布置的第一状态,而图16B示出了第二本体1200折叠在第一本体1100上方的第二状态。移动终端1000被配置成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或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自由地改变其形式。
为了实现这一点,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可以分别连接到铰链部分1300,并且构造成能相对于铰链部分1300旋转。
参考图16A,柔性显示单元10被设置在第一本体1100的一个表面上和第二本体1200的一个表面上。换言之,柔性显示单元10被设置在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上方,从而实现一个大屏幕。柔性显示单元10被设置为覆盖铰链部分1300。
柔性框架100的第一柔性部分111被设置为覆盖铰链部分1300,第二柔性部分112被设置为覆盖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的端部。第一柔性部分111可形成在柔性框架100的中间部分中。刚性部分120被设置为覆盖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以支撑处于平坦状态下的柔性显示器11。
参考图16B,当第二本体1200折叠在第一本体1100上方时,柔性显示单元10在外力的作用下弯曲。第一柔性部分111以第一曲率弯曲,第二柔性部分112以第二曲率弯曲,并且刚性部分120布置成彼此面对。因此,柔性显示器11的由刚性部分120支撑的部分被设置为彼此面对。
第一柔性部分111的曲率半径的中心位于由柔性框架100的折叠而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而第二柔性部分112的曲率半径的中心位于由柔性框架100的折叠而形成的外部空间中,因此,柔性框架100弯曲成如图16B中所示的形状。考虑到这种形状变化,在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中可以形成能够容纳柔性显示单元10的与第一柔性部分111和第二柔性部分112相对应的部分的凹形空间1100'、1200'。
如图中所示的,凹形空间1100'、1200'可被构造成,在图16A所示的第一状态中通过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与铰链部分1300的机械互锁而被闭锁。换言之,仅在图16B所示的第二状态中形成凹形空间1100'、1200'。
另一方面,在图16B所示的第二状态中,借助柔性显示单元10的恢复力,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受到用以返回到图16A所示的第一状态的力。因此,为了保持图16B所示的第二状态,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可以设有彼此施加吸引力的磁体部分1400'、1400。
磁体部分1400'、1400'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的每个端部处,以在折叠状态下彼此面对。由磁体部分1400'、1400施加的吸引力被设定为大于柔性显示单元10的恢复力。因此,仅通过柔性显示单元10的恢复力不能够使移动终端1000返回到图16A的状态。
然而,当(瞬时地)施加用于使第一本体1100和第二本体1200移动为彼此分离的力,且该力和柔性显示单元10的恢复力的总和力大于磁体部分1400'、1400的吸引力时,随后移动终端1000可以仅通过柔性显示单元10的恢复力返回到图16A的状态。
以下,将描述各种其他示例,以便展示柔性框架100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图17是示出了本公开的柔性框架400的另一示例的视图,图18是示出了图17中所示的柔性框架400的每个柔性部分处于以最大曲率弯曲的状态的概念图,图19是示出了图17所示的柔性框架400的Y方向的面积变化的概念图,图20是图17所示的柔性区域410的放大图。
参考图17至图20,柔性框架400包括:柔性部分411;设置在柔性部分411的两侧上的第一刚性部分420'和第二刚性部分420”;设置在柔性部分411与第一刚性部分420'之间的第一边界部分412';以及设置在柔性部分411与第二刚性部分420”之间的第二边界部分412”。这里,柔性部分411、第一第二边界部分412'和第二边界部分412”形成柔性区域410。
柔性区域410被构造成能相对于Y方向弯曲。这里,X方向对应于柔性框架400的宽度方向,而Y方向对应于柔性框架400的长度方向。
柔性部分411被构造成可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在柔性部分411上重复地形成多个第一孔411'以实现柔性部分411的这种弯曲。换言之,由于这些第一孔411'的存在,在柔性部分411上可产生柔性,并且柔性部分411可以弯曲达到具有最大第一曲率的状态。
这些第一孔411'沿彼此相交的X方向和Y方向重复地形成。这些第一孔411'在X方向上以伸长的方式延伸。
第一刚性部分420'和第二刚性部分420”分别沿Y方向设置在柔性部分411的两侧上。第一刚性部分420'和第二刚性部分420”可以形成于一平面中(其在外力下几乎不弯曲)。在第一刚性部分420'和第二刚性部分420”上并不形成用于实现弯曲的特设的孔。在柔性部分411弯曲到最大状态下,第一刚性部分420'和第二刚性部分420”被布置为彼此面对。
在柔性部分411与第一刚性部分420'之间,以及在柔性部分411与第二刚性部分420”之间,分别形成有用于平滑地连接两者的第一边界部分412'和第二边界部分412”。第二孔412'和第三孔412”形成在第一边界部分412'和第二边界部分412”上,使得第一边界部分412'和第二边界部分412”可相对于Y方向弯曲。第二孔412'和第三孔412”沿X方向可以以伸长的方式延伸并且平行于第一孔411'设置。
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边界部分412'和第二边界部分412”的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412'和第三孔412”所占的总面积,来实现第一边界部分412'和第二边界部分412”的一弯曲程度。
第一边界部分412'和第二边界部分412”被构造成比柔性部分411更不易弯曲。为此,第一边界部分412'和第二边界部分412”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412'和第三孔412”所占的总面积被设定为小于柔性部分411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一孔411'所占的总面积。
为此,第二孔412'和第三孔412”的每一者的长度可以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孔411'的长度。备选地,第二孔412'、第三孔412”之间的间隔为可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孔411'之间的间隔。
第二孔412'、第三孔412”可以按Z字形的方式布置,同时沿Y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如图中所示,沿X方向布置的第二孔412'、第三孔412”在Y方向上设置在沿X方向布置的第二孔412'、第三孔412”之间的区域(保留有柔性框架100的刚性固有材料的区域)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这里,第二孔412'、第三孔412”之间沿Y方向的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第一孔411'的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
第一边界部分412'、第二边界部分412”的与柔性部分411相邻的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大于第一边界部分412'、第二边界部分412”的与第一刚性部分420'、第二刚性部分420”相邻的另一端部处的最大曲率。换言之,第一边界部分412'、第二边界部分412”的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小于第一曲率,而第一边界部分412'、第二边界部分412”的另一个端部处的最大曲率可以被设定为大于零。
为此,第二孔412'、第三孔412”中的与柔性部分411相邻的孔的长度可被设定为大于与第一刚性部分420'、第二刚性部分420”相邻的孔的长度。备选地,与柔性部分411相邻的部分处第二孔412'、第三孔412”之间的间隔可被设定为小于与第一刚性部分420'、第二刚性部分420”相邻的部分处的第二孔412'、第三孔412”之间的间隔。
备选地,在第一边界部分412'、第二边界部分412'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二孔412'、第三孔412”所占的总面积被设定为小于柔性部分411中每单位面积由第一孔411'所占的总面积的条件下,第二孔412'、第三孔412”可以被随机地布置。
图18示出了柔性部分411被弯曲到最大(状态)的视图。如图中所示,柔性部分411的曲率半径的中心位于由柔性框架400折叠形成的内部空间中。
图21是示出应用了具有图17中所示的柔性框架400的柔性显示单元40的移动终端2000的示例的概念图。
柔性显示单元40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并且包括柔性显示器41和前述柔性框架400。柔性显示器41和柔性框架400可以通过以上图12至图14中描述的层合结构而彼此联接。
图21A示出了柔性显示单元40平坦折叠在终端本体2100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状态,而图21B示出了柔性显示单元40被折叠以使其一部分被设置在终端本体2100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状态。柔性显示单元40被配置成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或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自由地改变其形式。
为了实现这一点,第一刚性部分420'被配置成附接到终端本体210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第一边界部分412'、柔性部分411、第二边界部分412”和第二刚性部分420”被配置成可从终端本体2100拆卸。
圆形部分2100'形成在终端本体2100的一个端部处,以引导其形状的改变,使得第一边界部分412'、柔性部分411和第二边界部分412”能以与圆形部分2100'相对应的方式弯曲。圆形部分2100'的弯曲度(即曲率)优选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第一曲率,该第一曲率是柔性部分411可弯曲的最大曲率。
当第一边界部分412'、柔性部分411和第二边界部分412”以与圆形部分2100'相对应的方式弯曲时,第二刚性部分420”被设置为覆盖终端本体2100的另一个表面。在终端本体2100的另一表面上可形成能够容纳柔性显示单元40的与第二刚性部分420”相对应部分的凹形部分2100”。在柔性显示单元10的与第二刚性部分120相对应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凹形部分2100”中的状态下,该一部分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与终端本体2100的另一个表面相同的平面。
另一方面,在图21B所示的第二状态下,借助柔性框架400的恢复力,柔性显示单元40受到用以返回到图21A所示的第一状态的力。因此,为了保持图21B所示的第二状态,终端本体2100和柔性显示单元40的一个端部可以设有彼此施加吸引力的磁体部分42、2200。
磁体部分42、2200可以设置在终端本体2100和第二刚性部分420'的另一侧上,以使得柔性显示单元40可被设置成在折叠状态下彼此面对。由磁体部分42、2200施加的吸引力被设定为大于柔性显示单元40的恢复力。因此,仅借助柔性显示单元40的恢复力不能使柔性显示单元40不能返回到图21A的状态。
然而,当使用者(瞬时)施加用于使第二刚性部分420”从终端本体2100的另一侧分离的力时,且该力和柔性显示单元40的恢复力的总和力大于磁体部分42、2200导致的吸引力,随后柔性显示单元40可以仅通过柔性显示单元40的恢复力返回到图21A的状态。
图22是示出应用了具有本公开的柔性框架500的另一示例的柔性显示单元50的移动终端3000的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22A,本示例的柔性框架500可以设置有两个柔性区域510'、510”。图中的上部的柔性区域510'与以上图1所示的柔性框架100的结构相同,并而图中的下部的柔性区域510”与上述图17中所示的柔性框架400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柔性框架500的结构的描述将由先前描述代替。
参考图22B,移动终端3000包括被配置成可相对移动的第一本体3100、第二本体3200和第三本体3300。第一本体3100、第二本体3200和第三本体3300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
在第一本体3100、第二本体3200和第三本体3300被展开为平坦状的第一状态中,柔性显示单元50被设置在第一本体3100、第二本体3200和第三本体3300上方以构成一个大屏幕。
在如图22B所示的第一本体3100、第二本体3200和第三本体3300被依次折叠的第二状态下,柔性显示单元50也以与之对应的方式被折叠。
移动终端3000被配置成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或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自由地改变其形式。
为了实现这一点,第一本体3100和第二本体3200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一铰链部分3000'以相对于第一铰链部分3000'可旋转,而第二本体3200和第三本体3300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二铰链部分3000”以相对于第二铰链部分3000”可旋转。
每个结构的描述将由图16和图21的先前描述代替。
图23是示出本公开的柔性框架600的又一示例的概念图。
参考图23,可以在柔性框架600中设有至少一个或多个柔性部分611、612、613、614、615。这里,柔性部分611、612、613、614、615可以具有不对称的形状。
换言之,在图1中,具有相同最大曲率的第二柔性部分112形成为在第一柔性部分111的两侧上具有相同的长度,以相对于第一柔性部分111的中心具有对称的形状,但是柔性框架100的形状不局限于这种对称的形状。
所述多个柔性部分611、612、613、614、615中的每一个可弯曲到的最大程度(即最大曲率)可以被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值。此外,所述多个柔性部分611、612、613、614、615的长度可以被设计为不同。
在该图中,示出了五个柔性部分611、612、613、614、615被设计为具有不同的最大曲率,它们的长度也被设置为不同。

Claims (27)

1.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柔性框架,所述框架包括:
柔性部分,位于第一刚性部分与第二刚性部分之间,并被配置成允许所述框架被弯曲;
其中,所述柔性部分包括:
第一区域,其包括多个第一孔,所述多个第一孔分别具有第一尺寸并且布置为第一图案;和
第二区域,其包括多个第二孔,所述多个第二孔具有第二尺寸并且布置为第二图案,
其中,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
其中,所述柔性框架的中心轴线被定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远离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具有特定面积的一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一孔的面积大于每个所述第二区域的具有相同的特定面积的一部分内的所述多个第二孔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
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包括多个第三孔,其中,所述多个第三孔的尺寸沿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
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包括多个第三孔,其中所述多个第三孔中的各个孔之间的距离沿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柔性度比所述第二区域更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柔性部分还包括:
连接部分,具有多个第三孔,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以柔性地连接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以及
边界区域,具有多个第四孔,并且所述边界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刚性部分及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刚性部分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中心轴线位于由所述柔性框架折叠形成的外部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中的各个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多个第二孔中的各个孔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
第一比率对应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柔性框架的面积的比率;
第二比率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柔性框架的面积的比率;并且
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
第一图案包括第一排的孔和相邻的第二排的孔,所述第二排的孔相对于所述第一排的孔偏移;
第二图案包括第三排的孔和相邻的第四排的孔,并且所述第三排的孔相对于所述第四排的孔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第一图案在所述第一区域中重复,而所述第二图案在所述第二区域中重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
所述第一排的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排的孔的尺寸;并且
所述第二排的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排的孔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
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包括布置为第三图案的多个第三孔;
所述第三图案包括第五排的孔和相邻的第六排的孔;并且
所述第五排的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六排的孔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第六排的孔定位得比所述第五排的孔更靠近所述第一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和所述多个第二孔成形为伸长形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和所述多个第二孔的伸长形开口是平行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
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并且
所述第三区域包括多个第三孔,所述多个第三孔成形为与所述多个第一孔及所述多个第二孔的伸长形开口平行的伸长形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柔性部分关于所述第一区域对称。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器。
18.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柔性框架,所述框架包括:
柔性部分,位于第一刚性部分和第二刚性部分之间,并被配置成允许所述框架被弯曲;
其中,所述柔性部分包括:
第一区域,包括布置为第一图案的多个第一孔;和
多个第二区域,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分别包括布置为第二图案的多个第二孔,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和所述第二图案不同,使得所述第一区域的柔性度比所述第二区域更高,
其中,所述柔性框架的中心轴线被定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远离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中的各个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多个第二孔中的各个孔之间的距离。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
所述柔性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包括多个第三孔,其中,在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三孔的尺寸增加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孔中的每个孔之间的距离减小。
22.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柔性框架,所述框架包括:
柔性部分,位于第一刚性部分和第二刚性部分之间,并被配置成允许所述框架被弯曲;
其中,所述柔性部分包括:
中央柔性部分,包括布置为第一图案的多个第一孔;
位于所述中央柔性部分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外部柔性部分,每个所述外部柔性部分均包括布置为第二图案的多个第二孔;以及
位于所述中央柔性部分的相对两侧且处于所述中央柔性部分与对应的外部柔性部分之间的两个中间柔性部分,其中,所述两个中间柔性部分均包括多个第三孔,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和所述第二图案不同,使得所述中央柔性部分的柔性度比两个所述外部柔性部分更高,
其中,所述柔性框架的中心轴线被定位于所述中央柔性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外部柔性部分在远离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中央柔性部分的相对两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所述多个第二孔和所述多个第三孔被成形为彼此平行布置的伸长形开口。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中的每个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孔中的每个孔的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孔中的各个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多个第二孔中的各个孔之间的距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柔性框架,其中,在从所述外部柔性部分之一到所述中央柔性部分的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三孔中的每个孔的长度增加或者所述多个第三孔中的各个孔之间的距离减小。
2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框架。
CN201880071473.7A 2017-11-01 2018-02-19 柔性框架和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 Active CN111316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44868 2017-11-01
KR1020170144868A KR102456889B1 (ko) 2017-11-01 2017-11-01 플렉서블 프레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유닛
PCT/KR2018/001990 WO2019088372A1 (en) 2017-11-01 2018-02-19 Flexible frame and flexible display unit hav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344A CN111316344A (zh) 2020-06-19
CN111316344B true CN111316344B (zh) 2022-03-29

Family

ID=6624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473.7A Active CN111316344B (zh) 2017-11-01 2018-02-19 柔性框架和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4750B2 (zh)
EP (1) EP3704686B1 (zh)
KR (1) KR102456889B1 (zh)
CN (1) CN111316344B (zh)
WO (1) WO20190883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3250B (zh) * 2017-12-28 2022-10-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器
CN108538208B (zh) * 2018-05-31 2021-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机构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08831305A (zh) * 2018-06-22 2018-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102647358B1 (ko) * 2018-09-12 2024-03-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9494241B (zh) * 2018-10-08 2020-1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063801A (ko) * 2018-11-28 2020-06-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HUE062408T2 (hu) * 2019-03-11 2023-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Összehajtható lemezt tartalmazó elektronikus berendezés
CN110058444B (zh) * 2019-05-08 2022-04-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37377A (zh) * 2019-05-30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65569A (zh) * 2019-06-10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96955B (zh) * 2019-11-13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0853520B (zh) * 2019-11-28 2022-0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KR20210091388A (ko) 2020-01-13 2021-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21145701A1 (ko) * 2020-01-15 2021-07-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211742521U (zh) * 2020-01-21 2020-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件及折叠显示器
US11503727B2 (en) * 2020-02-14 2022-11-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1508357A (zh) * 2020-04-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508370B (zh) * 2020-05-19 2023-0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564677A (zh) * 2020-05-25 2020-08-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KR102392290B1 (ko) * 2020-06-03 2022-05-06 (주)경신전선 연성인쇄회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220013766A (ko) * 2020-07-27 2022-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KR20220060605A (ko) * 2020-11-04 2022-05-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436039B (zh) * 2020-11-23 2024-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柔性显示装置
KR20220078966A (ko) * 2020-12-04 2022-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489564A (zh) * 2020-12-15 2021-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支撑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KR20220091857A (ko) * 2020-12-24 2022-07-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4973934B (zh) * 2021-02-22 2024-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991948A (zh) * 2021-02-23 2021-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件以及显示装置
WO2022182554A1 (en) * 2021-02-25 2022-09-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eformation-resistant displays
CN112991953B (zh) * 2021-03-09 2022-08-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可折叠显示模组
CN112927625B (zh) * 2021-03-27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3380145B (zh) * 2021-06-07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KR20220167845A (ko) * 2021-06-14 2022-1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30075191A (ko) 2021-11-22 2023-05-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CN113990203B (zh) * 2021-11-22 2023-01-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3162221A1 (ja) * 2022-02-28 2023-08-31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フォルダブルディスプレイ
CN114582242B (zh) * 2022-03-25 2023-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23219353A1 (ko) * 2022-05-09 2023-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40003049A (ko) * 2022-06-29 2024-0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994A (zh) * 2009-07-02 2012-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机壳用板状构件、机壳及该机壳的制造方法
JP2015069691A (ja) * 2013-09-26 2015-04-13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チューブアレイ及び表示装置
CN105514115A (zh) * 2014-10-08 2016-04-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拉伸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包括可拉伸膜的显示装置
CN105549785A (zh) * 2015-12-29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205881905U (zh) * 2015-06-08 2017-01-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背板
KR20170089192A (ko) * 2016-01-26 2017-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7077172A (zh) * 2015-06-10 2017-08-18 株式会社普莱斯科 具有凸轮结构的柔性铰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0931B1 (ko) * 2006-06-12 2007-05-23 (주)동광디스플레이 엘시디 모듈용 하우징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하우징
CN202632677U (zh) * 2012-04-28 2012-12-26 深圳市光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软幕租赁显示屏
KR101796812B1 (ko) * 2013-02-15 2017-11-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US9117347B2 (en) 2013-02-25 2015-08-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flexible housing
KR20150017819A (ko) * 2013-08-07 2015-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03934319B (zh) * 2014-04-29 2015-12-09 四川长虹技佳精工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器背板制作方法及结构
JP6425114B2 (ja) * 2014-07-02 2018-11-21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表示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KR102015398B1 (ko) * 2014-07-16 2019-08-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28857B1 (ko) 2014-09-05 2021-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전자기기
KR102506631B1 (ko) * 2015-06-08 2023-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102366299B1 (ko) * 2015-08-31 2022-02-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용 지지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35208B1 (ko) 2016-03-10 2023-05-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056443B2 (en) 2016-04-08 2018-08-2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isplays
KR102455724B1 (ko) 2016-04-21 2022-10-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06782088B (zh) * 2016-11-22 2020-07-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6993385B (zh) * 2017-04-28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可弯折底壳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994A (zh) * 2009-07-02 2012-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机壳用板状构件、机壳及该机壳的制造方法
JP2015069691A (ja) * 2013-09-26 2015-04-13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チューブアレイ及び表示装置
CN105514115A (zh) * 2014-10-08 2016-04-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拉伸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包括可拉伸膜的显示装置
CN205881905U (zh) * 2015-06-08 2017-01-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背板
CN107077172A (zh) * 2015-06-10 2017-08-18 株式会社普莱斯科 具有凸轮结构的柔性铰链装置
CN105549785A (zh) * 2015-12-29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KR20170089192A (ko) * 2016-01-26 2017-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32987A1 (en) 2019-05-02
EP3704686B1 (en) 2022-03-30
EP3704686A1 (en) 2020-09-09
KR20190049240A (ko) 2019-05-09
WO2019088372A1 (en) 2019-05-09
US10334750B2 (en) 2019-06-25
CN111316344A (zh) 2020-06-19
EP3704686A4 (en) 2021-08-04
KR102456889B1 (ko)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6344B (zh) 柔性框架和具有柔性框架的柔性显示单元
CN111295870B (zh) 柔性显示单元和包括柔性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
KR102482887B1 (ko) 표시 장치
KR101346146B1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힌지모듈
EP3109847B1 (en) Foldable device
CN108628406B (zh) 包括柔性显示元件的可折叠电子装置
EP2842401B1 (en)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device por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limiting said movement
JP6166347B2 (ja) 変形可能な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80064472A (ko) 모바일 단말의 폴더블 메커니즘 및 모바일 단말
KR102448355B1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1862820A (zh)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8324786B2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module
US20220039277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foldable terminal
KR20210009476A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커버부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476806B2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module
CN114333601A (zh) 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
KR102041498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용 힌지모듈
CN111629841B (zh) 带电活性聚合物弯曲构件的音频显示屏
KR100833794B1 (ko) 탄성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슬라이딩 모듈
JP6659065B1 (ja) 変換コネクタおよび基板接続構造
KR102621889B1 (ko) 힌지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CN112735269B (zh) 显示装置
CN117373348A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616742A (zh) 一种折叠屏及终端设备
KR20230143230A (ko) 슬라이더블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