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0145B -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0145B
CN113380145B CN202110635422.6A CN202110635422A CN113380145B CN 113380145 B CN113380145 B CN 113380145B CN 202110635422 A CN202110635422 A CN 202110635422A CN 113380145 B CN113380145 B CN 113380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openings
opening
transition
k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54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0145A (zh
Inventor
王小伟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54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01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0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0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0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0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支撑件包括弯折部分以及位于弯折部分两侧的支撑部分,弯折部分包括第一弯折部、位于第一弯折部两侧的两个过渡部以及位于过渡部两侧的两个恶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孔,过渡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孔,第二弯折部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孔,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第三开孔用于减小对应的第一弯折部、过渡部以及第二弯折部的结构强度,以使支撑件的结构强度自第一弯折部依次向过渡部以及第二弯折部逐渐增大。采用本实施例的支撑件,能够使得支撑件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弯折部、过渡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实现顺滑过渡,有效改善因支撑件的局部刚性突变产生的变形导致柔性屏发生模印的问题。

Description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屏具有轻薄、不易碎、可弯曲以及可穿戴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类终端设备中。然而,由于柔性显示屏中透明聚酰亚胺(polyimide,PI)、光学胶等材料的蠕变性能,柔性显示屏容易产生起拱、褶皱等现象。为解决该问题,通常柔性显示屏下方会设置金属支撑件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同时,为了减少金属支撑件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影响,多采用在金属支撑件上对应于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掏空一部分材料形成缝隙。但是,这种方式,在柔性显示屏折叠时,金属支撑件的未设置缝隙的位置与该金属支撑件的设置缝隙的连接处存在明显的刚性和强度突变,导致金属支撑件的这些连接处在折叠状态下容易发生局部的形状突变,进而导致柔性显示屏的模印的发生,影响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质量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能够减少支撑件在弯折部分的刚性突变,有效改善折叠屏的模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弯折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弯折部分两侧的支撑部分,所述弯折部分包括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两侧的两个过渡部、以及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过渡部两侧的两个第二弯折部;
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孔,所述过渡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孔,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以及所述第三开孔用于减小对应的第一弯折部、所述过渡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结构强度,以使所述支撑件的结构强度自所述第一弯折部依次向所述过渡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部逐渐增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折叠屏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撑件,所述折叠屏包括弯折区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折叠屏的一侧,所述弯折部分对应于所述弯折区设置,所述支撑部分对应于所述非弯折区设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柔性屏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中,支撑件的弯折部分包括第一弯折部、过渡部和第二弯折部,通过在第一弯折部、过渡部以及第二弯折部上分别开孔,以减小对应的第一弯折部、过渡部和第二弯折部的结构强度,从而在支撑件应用于柔性屏组件时,该支撑件的弯折部分在保持能够跟随柔性屏组件的柔性屏发生弯折的基础上,同时还能够使得支撑件的结构强度自第一弯折部依次向过渡部以及第二弯折部逐渐增大,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第一弯折部与过渡部之间、以及过渡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刚性突变,从而使得支撑件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弯折部、过渡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实现顺滑过渡,有效改善因支撑件的局部刚性突变产生的变形导致柔性屏发生模印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柔性屏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柔性屏弯折形成水滴形柔性屏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支撑件在第一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上分别设置开孔的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柔性屏产生模印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撑件在展开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支撑件弯折形成水滴形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撑件在展开状态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撑件在展开状态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第三开孔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C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开孔的开孔深度大于第三开孔的开孔深度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D处的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开孔、第三开孔的开孔宽度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E处的放大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柔性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及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及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及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当前,折叠手机的优势在于展开尺寸较大,类似于平板的显示尺寸,折叠起来则为普通手机大小。由于折叠性能需求,折叠手机的模组材料都为柔性可折叠材料,并且为了降低弯折应力,折叠手机的模组材料都做了减薄处理,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折叠手机的折叠屏叠层结构,该折叠手机的叠层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第一光学胶、超薄玻璃、第二光学胶、偏光片、显示层、显示层衬底、双面胶或泡棉胶、支撑件以及防尘膜。其中,保护层主要是保护超薄玻璃防止刮擦。该保护层的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TAC(Triacetyl Cellulose,三醋酸纤维薄膜)、PET(polyethylene glycol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该超薄玻璃主要作为显示层的保护层,同时对该折叠屏提供一定挺度、改善表面光学平整性。偏光片用于实现该显示层的防眩光,显示层衬底用于保护该显示层。双面胶或泡棉胶用于将支撑件粘接于显示层,从而对显示层进行支撑以使其具备一定刚性,使得折叠屏的外观平整。通常在支撑件对应显示屏的弯折位置局部设置有开孔,从而使得支撑件在显示屏弯折时能够跟随发生弯折。防尘膜采用TPU(热塑性聚氨酯橡胶)材料,防尘膜贴设在支撑件的开孔位置,用于防止异物进入该开孔中。
发明人发现,采用上述的折叠屏时,针对水滴形折叠,如图2、图3所示,图2中示出了水滴形折叠屏,图3示出了支撑件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由于水滴形折叠具有内弯区域a和外弯区域b。其中,内弯区域a是指向内弯折(即内弯区域a的圆心位于折叠后的两折叠屏c之间)的区域,而外弯区域b是指向外弯折(即外弯区域b的圆心位于折叠后的两折叠屏c之外)的区域。即,内弯区域a的弯折方向与外弯区域b的弯折方向相反(如图2中所示的向内和向外的方向)。
进一步地,内弯区域a和外弯区域b均需发生弯折,相关技术中多采用支撑件在对应于内弯区域a以及外弯区域b的位置分别设置开孔e、f,以此减小支撑件在对应于内弯区域a、外弯区域b的结构强度,使得内弯区域a和外弯区域b易于弯折。但是,由于内弯区域a和外弯区域b之间还具有过渡区域d,支撑件在过渡区域d的结构强度大于在内弯区域a和外弯区域b的结构强度,因此,从内弯区域a至过渡区域d以及过渡区域d至外弯区域b之间,存在明显的刚度和结构强度的突变,导致支撑件在内弯区域a和过渡区域d的交界处以及过渡区域d和外弯区域b的交界处在折叠状态下容易发生局部的形状突变,例如,假设内弯区域a的截面惯性矩为1.15e-04,过渡部的截面惯性矩为2.88e-04,而外弯区域b的截面惯性矩为1.97e-04,这种情况下,从内弯区域a依次向过渡部和外弯区域b的截面惯性矩为从1.15e-04增长至2.88e-04,然后又从2.88e-04下降至1.97e-04,即,在内弯区域a和过渡部之间,以及在过渡部和外弯区域b之间发生结构强度的局部的形状突变,这种局部的形状突变导致设置在支撑件上的折叠屏c发生模印,例如,如图4所示,图4中的虚线框示出了在折叠屏c上由于布局的形状突变导致折叠屏c产生的模印问题,影响折叠屏c的显示效果。
如果想要缓解折叠屏c产生模印问题,可以采用增大折叠屏c的双面胶或泡棉胶层的厚度,同时,增大双面胶或泡棉胶的硬度。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影响折叠屏c的整体厚度,而且不利于折叠屏c的折叠。
基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撑件,该支撑件旨在不影响折叠屏的整体厚度以及折叠屏的正常折叠的情况下,对内弯区域与过渡区域、以及过渡区域与外弯区域的交界处形成结构强度逐渐过渡,无局部突变的设计,从而达到降低折叠屏上产生模印问题的几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件在展开状态下的一种示意图,图6是图5的支撑件折弯形成水滴形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支撑件10包括弯折部分11以及位于弯折部分11两侧的支撑部分12,当将该支撑件10应用于柔性屏组件时,该弯折部分11可对应于该柔性屏组件的折叠屏的弯折区,从而可跟随折叠屏的弯折而弯折。该支撑部分12则可对应于折叠屏的非弯折区,从而可支撑该折叠屏的非弯折区,以实现对折叠屏的非弯折区达到支撑的效果。该弯折部分11可包括第一弯折部11a、连接于第一弯折部11a两侧的两个过渡部11b以及、分别连接于过渡部11b两侧的两个第二弯折部11c。该第一弯折部11a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孔110,过渡部11b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孔111,第二弯折部11c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孔112,该第一开孔110、第二开孔111以及第三开孔112用于减小对应的第一弯折部11a、过渡部11b以及第二弯折部11c的结构强度,以使支撑件10的结构强度自第一弯折部11a依次向过渡部11b以及第二弯折部11c之间增大。
采用本实施例的支撑件10,在支撑件10应用于柔性屏组件时,该支撑件10的弯折部分11在保持能够跟随柔性屏组件的柔性屏发生弯折的基础上,同时还能够使得支撑件10的结构强度自第一弯折部11a依次向过渡部11b以及第二弯折部11c逐渐增大,使得支撑件10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弯折部11a、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之间实现顺滑过渡,缓解第一弯折部11a与过渡部11b之间、以及过渡部11b与第二弯折部11c之间的强度突变,从而有效改善因支撑件10的局部强度突变产生的变形导致折叠屏发生模印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采用在第一弯折部11a、过渡部11b以及第二弯折部11c上分别开孔以使得支撑件10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弯折部11a、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之间实现顺滑过渡的方式,当将该支撑件10应用于柔性屏组件时,无需额外增大双面胶或泡棉胶的硬度和厚度,从而使得该柔性屏组件可保持轻薄化设计。
结合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1a为主弯折部,其弯折方向与第二弯折部11c的弯折方向相反,即,该第一弯折部11a为内弯区域,第一弯折部11a沿着弯折线O(参见图8所示)弯折,而第二弯折部11c为外弯区域。由于第一弯折部11a为主弯折部,其上的第一开孔110可为通孔,从而可在保证该第一弯折部11a的支撑作用的前提下,使得第一弯折部11a能够具备较好的可弯折性。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弯折部11a的多个第一开孔110可均匀分布,例如如图7所示,图7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7中可看出,该第一弯折部11a上的第一开孔110沿着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均匀分布。这样,第一开孔110排布规则,便于第一弯折部11a上的第一开孔110的排布。
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弯折部11a的多个第一开孔110,该第一开孔110的分布密度可沿着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支撑件10的结构强度沿着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逐渐增大,使得该支撑件10在第一弯折部11a的结构强度为逐渐过渡,不易于产生强度突变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提及的第一方向X1为从第一弯折部11a的中心指向其中一个过渡部11b的方向,第二方向X2为从第一弯折部11a的中心指向另一个过渡部11b的方向。换言之,该第一方向X1、第二方向X2实际上是从第一弯折部11a的中部指向第一弯折部11a的边缘的方向。
在此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弯折部11a可包括第一中心部分113以及位于第一中心部分113外周的两个第一边缘部分114,该两个第一边缘部分114分别连接于两个该过渡部11b,该第一中心部分113上的第一开孔110的分布密度大于该第一边缘部分114的第一开孔110的分布密度,从而可使得该第一弯折部11a在第一中心部分113的结构强度小于第一弯折部11a在第一边缘部分114的结构强度。例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为该支撑件10在展开状态下的另一种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B处的示意图,图9中可以看出,该第一中心部分113上的第一开孔110的分布密度大于该第一边缘部分114的第一开孔110的分布密度。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弯折部11a的中部的相邻两列第一开孔110对齐或错位设置,而位于第一弯折部11a的靠近过渡部11b的相邻两列第一开孔110错位设置,换言之,在第一中心部分113的相邻两列第一开孔110可对齐或者是错位设置,在第一边缘部分114的相邻两列第一开孔110可错位设置。采用错位设置的方式,可使得相邻的两列第一开孔110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较大,从而使得该第一弯折部11a能够在实现跟随折叠屏正常弯折的情况下,保证该第一弯折部11a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边缘部分114的相邻两列第一开孔110也可对齐设置,只要能够满足第一弯折部11a的结构强度自其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逐渐增大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由前述可知,该第一弯折部11a可沿着弯折线O弯折,该第一开孔110的延伸方向可平行于该弯折线O,从而可便于该第一弯折部11a的弯折。示例性的,该第一开孔110可为长条形孔,即第一开孔110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孔110的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例如该第一开孔110可为长方形孔、菱形孔或者是腰型孔等。第一开孔110采用长条形孔的方式,可以减少第一弯折部11a上的第一开孔110的数量,便于加工。
其中,该第一开孔110的延伸方向为该第一开孔110的长度延伸方向,例如,当第一开孔110为长条形孔时,该第一开孔110的延伸方向则为第一开孔110的轴向方向。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1a上的第一开孔110为多个,第一开孔110在第一弯折部11a上可成列设置,即,第一开孔110可沿着该弯折线O的方向成列设置。对于同一列的相邻两个第一开孔110中,即,沿弯折线O的方向上,该两个第一开孔110间隔设置,从而第一弯折部11a上的各第一开孔110不互相贯通,使得第一弯折部11a还能够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以该第一开孔110为腰型孔为例,该第一开孔110的开孔宽度范围可为0.1mm-0.3mm,沿弯折线O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110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范围为0.05mm-0.2mm,这样,第一弯折部11a的结构强度合理,同时也能够便于第一弯折部11a的折弯。如果第一开孔110的开孔宽度过大,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110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过小,则容易导致第一弯折部11a的结构强度不足。如果第一开孔110的开孔宽度过小,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110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过大,则容易导致第一弯折部11a的结构强度过大,第一弯折部11a不易于折弯。示例性的,第一开孔110的开孔宽度可为0.1mm、0.15mm、0.2mm、0.25mm或0.3mm等。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110之间的筋位宽度可为0.05mm、0.1mm、0.15mm或0.2mm等。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10,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孔111同样可为长条形孔,即,第二开孔111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开孔111的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例如,该第二开孔111可为长方形孔、菱形孔或者是腰型孔等。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开孔111的延伸方向可平行于或垂直于该第一弯折部11a的弯折线O。即,如图7所示,当第二开孔111具有轴线M,该轴线M平行于第一弯折部11a的弯折线O时,第二开孔111可沿着弯折线O的方向贯通过渡部11b的两端,或者,第二开孔111也可沿着第一弯折部11a的弯折线O的方向间隔排列。如图10所示,当第二开孔111的轴线M垂直于该第一弯折部11a的弯折线O时,第二开孔111可沿着垂直于弯折线O的方向延伸,但同时沿着弯折线O的方向间隔排列。采用第二开孔111的轴线M平行于或垂直于第一弯折部11a的弯折线O的方式,该第二开孔111具有不同的开孔延伸方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提高在过渡部11b上开设第二开孔111的便捷性。
其中,该第二开孔111的延伸方向为该第二开孔111的长度延伸方向,即,沿着第二开孔111的轴线M延伸的方向。
相应的,第三开孔112同样可为长条形孔,例如可为长方形孔、腰型孔或菱形孔等,第三开孔112的轴线N同样可平行于或垂直于弯折线O,其设置情况可参考第二开孔111的设置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开孔111和第三开孔112可包括通孔或盲孔。例如,第二开孔111可全部为通孔,或者,第二开孔111可全部为盲孔,或者,第二开孔111可部分为通孔,部分为盲孔。同样的,第三开孔112可全部为通孔,或者,第三开孔112可全部为盲孔,或者,第三开孔112可部分为通孔,部分为盲孔,只要能够满足支撑件10的结构强度自第一弯折部11a依次向过渡部11b以及第二弯折部11c逐渐增大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考虑到过渡部11b无需进行弯折,而第二弯折部11c也不作为主弯折区,因此,第二开孔111、第三开孔112可设置为盲孔,从而使得过渡部11b、第二弯折部11c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支撑折叠屏。
以下将以第二开孔111、第三开孔112为盲孔且第二开孔111、第三开孔112的轴线N平行于弯折线O为例进行说明,同时,以下将针对如何使得支撑件10的结构强度自第一弯折部11a依次向过渡部11b以及第二弯折部11c逐渐增大的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1和图12,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上,第一开孔110、第二开孔111、第三开孔112三者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这样,支撑件10在沿着第一弯折部11a依次向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的结构强度可逐渐增大,实现自第一弯折部11a依次向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的结构强度为顺滑过渡,避免自第一弯折部11a向过渡部11b以及过渡部11b向第二弯折部11c之间形成强度突变的情况,进而可以缓解折叠屏产生的模印问题。
具体来说,该第一弯折部11a可包括第一中心部分113以及位于第一中心部分113两侧边缘的两个第一边缘部分114,每一个过渡部11b可包括与一个第一边缘部分114连接的第一过渡部分115以及与一个第二弯折部11c连接的第二过渡部分116,该每一个第二弯折部11c可包括与第二过渡部分116连接的第二边缘部分117和与第二边缘部分117连接的第三边缘部分118。这样,第一中心部分113的第一开孔110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一边缘部分114的第一开孔110的分布密度,第一过渡部分115的第二开孔111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一边缘部分114的第一开孔110的分布密度,同时,大于第二过渡部分116的第二开孔111的分布密度,第二过渡部分116的第二开孔111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边缘部分117的第三开孔112的分布密度,同时,大于第三边缘部分118的第三开孔112的分布密度。
请参阅图13和图14,另一些实施例中,由前述可知,第二开孔111、第三开孔112可为盲孔,则第二开孔111的开孔深度S1可大于或等于第三开孔112的开孔深度S2,这样,也能够使得自第一弯折部11a向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之间的结构强度为逐渐过渡,避免发生强度突变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此示例中,该第二开孔111、第三开孔112的分布密度可大致相同。
在此示例中,第二开孔111的开孔深度S1可为过渡部11b的厚度的1/5-2/3,第三开孔112的开孔深度S2可为第二弯折部11c的厚度的1/5-2/3,这样,能够有效确保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的结构强度。第二开孔111的开孔深度S1范围可为0.04mm-0.1mm,第三开孔112的开孔深度S2范围为0.04mm-0.1mm,但第三开孔112的开孔深度S2小于第二开孔111的开孔深度S1。可选地,第二开孔111的开孔深度S1可为0.04mm、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或0.1mm等。第三开孔112的开孔深度S2为0.04mm、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或0.1mm等。
请参阅图15和图16,又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开孔111的开孔宽度b2可大于第三开孔112的开孔宽度b3,同样能够实现过渡部11b的结构强度小于第二弯折部11c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该第二开孔111的开孔宽度b2范围可为0.2mm-0.6mm,可选地,该第二开孔111的开孔宽度b2可为0.2mm、0.3mm、0.4mm、0.5mm、0.6mm等,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孔111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h2范围可为0.1mm-0.3mm,相邻两个第二开孔111之间的筋位宽度h2可为0.1mm、0.15mm、0.2mm、0.25mm或0.3mm等。这样,过渡部11b在保持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实现该过渡部11b的结构强度介于第一弯折部11a和第二弯折部11c之间,使得自第一弯折部11a依次向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的结构强度逐渐增大,避免出现局部结构强度突变的情况。
同样地,第三开孔112的开孔宽度b3范围为0.1mm-0.3mm,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孔112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h3范围为0.1mm-0.3mm。示例性的,第三开孔112的开孔宽度b3为0.1mm、0.15mm、0.2mm、0.25mm、0.3mm等,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孔112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h3为0.1mm、0.15mm、0.2mm、0.25mm或0.3mm等。通过对第三开孔112的开孔宽度b3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孔112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h3的限定,能够有效限定第二弯折部11c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二弯折部11c的结构强度略大于或大于过渡部11b的结构强度。
以下对第一弯折部11a、过渡部11b、第二弯折部11c以及支撑部分12分别取2mm的剖面,通过计算各个剖面的界面惯性矩,来描述各个区域的抗弯刚性,如下:
第一种情况中:第一弯折部11a、过渡部11b以及第二弯折部11c分别设有上述第一开孔110、第二开孔111以及第三开孔112,则在此情况下,第一弯折部11a的截面惯性矩为1.15e-04,过渡部11b的截面惯性矩为1.46e-04,第二弯折部11c的截面惯性矩为1.97e-04,支撑部分12的截面惯性矩为2.88e-04。由此可知,从第一弯折部11a到支撑部分12的截面惯性矩依次增加。
第二种情况中:第一弯折部11a设有第一开孔110,第二弯折部11c设有第三开孔112,过渡部11b未设置第二开孔111,则在此情况下,第一弯折部11a、过渡部11b、第二弯折部11c、支撑部分12各取2mm剖面的截面惯性矩分别为:第一弯折部11a的截面惯性矩为1.15e-04,过渡部11b的截面惯性矩为2.88e-04,第二弯折部11c的截面惯性矩为1.97e-04,支撑部分12的截面惯性矩为2.88e-04。即,从第一弯折部11a至支撑部分12的截面惯性矩先增加、后减小,在过渡部11b处截面惯性矩较大,从第一弯折部11a至第二弯折部11c的截面惯性矩过渡不顺畅,导致在第一弯折部11a与过渡部11b的交界处以及过渡部11b与第二弯折部11c的交界处容易存在局部结构强度突变,产生模印。
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通过在第一弯折部11a、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分11别设置第一开孔110、第二开孔111以及第三开孔112,并使得支撑件10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弯折部11a依次向过渡部11b和第二弯折部11c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在第一弯折部11a向第二弯折部11c的方向上产生局部结构强度突变而导致折叠屏产生模印的问题。
请一并参阅图17,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公开了一种柔性屏组件20,该柔性屏组件20包括折叠屏21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撑件10,该折叠屏21可设置在支撑件10上,以通过支撑件10实现对折叠屏21的支撑,防止折叠屏21因强度不足而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该折叠屏21包括弯折区21a以及位于弯折区21a两侧的非弯折区21b,支撑件10设置于折叠屏21的一侧,具体可设置在折叠屏21的背离其显示面的一侧,该支撑件10的弯折部分11可对应于该折叠屏21的弯折区21a设置,从而在折叠屏21的弯折区21a发生弯折时,能够跟随折叠屏21的弯折区21a发生弯折,以实现柔性屏组件的可折叠。该支撑件10的支撑部分12则对应于该折叠屏21的非弯折区21b设置,从而可对折叠屏21的非弯折区21b进行支撑,以增强折叠屏21的非弯折区21b的结构强度,防止折叠屏21的非弯折区21b发生变形。
请参阅图18,本申请第三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30,该终端设备30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柔性屏组件20。
可以理解的是,该终端设备30可包括但不局限于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该柔性屏组件20可作为该终端设备30的屏幕使用,从而使得该终端设备30形成为可折叠的终端设备30。可以理解的是,该终端设备30除了包括上述的柔性屏组件,还包括有处理器、摄像模组、指纹识别模组或脸部识别模组、扬声器、麦克风等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弯折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弯折部分两侧的支撑部分,所述弯折部分包括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两侧的两个过渡部、以及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过渡部两侧的两个第二弯折部;
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孔,所述过渡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弯折部上设有多个第三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为通孔,所述第二开孔包括通孔和/或盲孔,所述第三开孔包括通孔和/或盲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为盲孔时,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孔深度,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以及所述第三开孔用于减小对应的第一弯折部、所述过渡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结构强度,以使所述支撑件的结构强度自所述第一弯折部依次向所述过渡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部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的分布密度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中心指向其中一所述过渡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中心指向另一所述过渡部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呈列排布,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中部的相邻两列第一开孔对齐或错位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靠近所述过渡部的相邻两列第一开孔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第三开孔的分布密度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孔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为盲孔时,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深度为所述过渡部的厚度的1/5-2/3,所述第三开孔的深度为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厚度的1/5-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沿着弯折线弯折,所述第一开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弯折线,所述第一开孔的开孔宽度范围为0.1mm-0.3mm,沿所述弯折线方向上,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开孔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范围为0.05mm-0.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为盲孔时,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宽度范围为0.2mm-0.6mm,相邻的两所述第二开孔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范围为0.1mm-0.3mm,所述第二开孔的开孔深度范围为0.04mm-0.1mm,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孔宽度为0.1mm-0.3mm,相邻的两所述第三开孔之间形成的筋位宽度范围为0.1mm-0.3mm,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孔深度范围为0.04mm-0.1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或垂直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线。
10.一种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折叠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所述折叠屏包括弯折区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折叠屏的一侧,所述弯折部分对应于所述弯折区设置,所述支撑部分对应于所述非弯折区设置。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屏组件。
CN202110635422.6A 2021-06-07 2021-06-07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380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5422.6A CN113380145B (zh) 2021-06-07 2021-06-07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5422.6A CN113380145B (zh) 2021-06-07 2021-06-07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0145A CN113380145A (zh) 2021-09-10
CN113380145B true CN113380145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576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5422.6A Active CN113380145B (zh) 2021-06-07 2021-06-07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014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7877A (zh) * 2018-09-26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435578A (zh) * 2020-11-23 2021-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863349A (zh) * 2021-01-18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衬板、柔性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264A (zh) * 2013-01-25 2014-08-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挠性电子装置
KR102456889B1 (ko) * 2017-11-01 2022-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프레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유닛
CN108737602B (zh) * 2018-05-18 2020-07-17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移动通讯终端
KR102600941B1 (ko) * 2019-02-01 2023-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767096B (zh) * 2019-11-15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0992828B (zh) * 2019-11-28 2022-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基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1327735B (zh) * 2020-02-24 2021-03-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组件及折叠显示终端
CN111508370B (zh) * 2020-05-19 2023-01-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11928943U (zh) * 2020-05-29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背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53204B (zh) * 2020-07-03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背板及柔性显示面板
CN112086030B (zh) * 2020-09-29 2022-10-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膜以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2164318B (zh) * 2020-10-14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件及可折叠显示模组
CN112436039B (zh) * 2020-11-23 2024-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柔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7877A (zh) * 2018-09-26 2019-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435578A (zh) * 2020-11-23 2021-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863349A (zh) * 2021-01-18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衬板、柔性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0145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84202U (zh)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30882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074489A1 (en)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supporting structur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301821B (zh) 可折叠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EP2658223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rack Prevention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US11809239B2 (en) Arm structure, hing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arm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119539B2 (en) Display
CN113672115B (zh) 显示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便携式信息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216090A1 (zh) 支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JP2023511896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US11947396B2 (en) Support assembl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042058A1 (zh) 显示装置
KR20200137902A (ko) 디스플레이 보호 구조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CN110992827A (zh) 柔性膜、面板组件及显示器
CN113112915B (zh) 保护膜、保护膜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80145B (zh)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KR20210112642A (ko) 디스플레이의 주름 방지층을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CN115843151A (zh) 柔性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US11146716B2 (en) Camera module, method for making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639928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27622A (zh) 可折叠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211429791U (zh) 电子设备以及端盖
CN219392885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31157B (zh) 玻璃盖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21692731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