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0282A -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0282A
CN111300282A CN202010243940.9A CN202010243940A CN111300282A CN 111300282 A CN111300282 A CN 111300282A CN 202010243940 A CN202010243940 A CN 202010243940A CN 111300282 A CN111300282 A CN 111300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t blasting
main
blasting unit
uni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39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昌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hug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hug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hug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hug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39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02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0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0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1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compacting surfaces, e.g. shot-pe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5/00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generating abrasive bla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B24C9/006Treatment of used abras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包括安装架、主抛丸单元以及至少一组侧抛丸单元,安装架包括连接板、用于连接主抛丸单元并能使主抛丸单元前端上翘或下垂的主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侧抛丸单元并能使侧抛丸单元前端上翘或下垂的侧连接件,主连接件包括主横轴、与主横轴固定连接的两根主连接臂以及与主横轴相连的至少一组第一动力组件,两根主连接臂分别与主抛丸单元两侧固定连接,侧连接件包括侧横轴、至少一根侧连接臂以及至少一组第二动力组件,至少一根侧连接臂均连接在侧抛丸单元与侧横轴之间。本发明不仅能够大幅增加处理面的宽度,而且能够处理靠近墙面(立面)或者靠近墙角位置处的混凝土或钢结构表面。

Description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抛丸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大型建筑的混凝土表面和钢结构表面抛丸处理作业需要多台小型或中小型移动式抛丸设备共同协作处理,由于这些移动式抛丸设备的处理面较小,而导致了整个处理效率比较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大型的一体式抛丸处理设备,来应对目前大型建筑体的大面积表面抛丸处理作业。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310476180.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驾驶室抛丸机,它作为一种带有行走系统的大型抛丸处理设备,虽然可以应对大型建筑体的大面积表面高效抛丸处理作业,但是该驾驶式抛丸机中的前侧抛丸处理单元采用了可横移式的设计,以达到可以横向调整抛丸处理位置的目的。而我们在实际作业中发现,此横移式设计几乎没有实际操作意义,并且由于此设计,导致了整机不能处理靠近墙面或墙角位置处(处理面与墙面之间始终留有较大距离,否则整机的驾驶及动力单元过于贴靠墙面二容易造成侧翻等安全隐患),使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因此,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计理念,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用于处理大型建筑体大面积表面的抛丸机构,来解决目前中小型抛丸设备处理面不大以及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克服了目前大型车载式抛丸机构不能处理靠近墙面或墙角位置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该机构不仅能够大幅增加处理面的宽度,而且能够处理靠近墙面(立面)或者靠近墙角位置处的混凝土或钢结构表面。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包括安装架、主抛丸单元以及至少一组侧抛丸单元,安装架包括连接板、用于连接主抛丸单元并能使主抛丸单元前端上翘或下垂的主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侧抛丸单元并能使侧抛丸单元前端上翘或下垂的侧连接件,所述主连接件包括主横轴、与主横轴固定连接的两根主连接臂以及与主横轴相连的至少一组第一动力组件,两根主连接臂分别与主抛丸单元两侧固定连接,第一动力组件的固定端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一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主横轴固定连接并能使主横轴上下摆动,所述侧连接件包括侧横轴、至少一根侧连接臂以及至少一组第二动力组件,至少一根侧连接臂均连接在侧抛丸单元与侧横轴之间,第二动力组件的固定端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二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侧横轴固定连接并能使侧横轴上下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均包括伸缩油缸以及连接在伸缩油缸活塞杆上的弯臂,弯臂一端与伸缩油缸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铰接,第一动力组件的弯臂中部固定在主横轴上,第二动力组件的弯臂中部固定在侧横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连接件中第一动力组件有两组,两组第一动力组件分别位于主横轴中部两侧且关于主横轴中部对称分布,所述侧连接件中侧连接臂有两根,两根侧连接臂分别固定在侧抛丸单元两侧和侧横轴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抛丸单元和侧抛丸单元均包括抛丸室、回收仓和分离仓,分离仓连接在抛丸室与回收仓上端口之间,抛丸室与回收仓下端口之间形成冲击反弹口,所述抛丸室内安装有至少一组抛丸轮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内安装有至少两组抛丸轮组件,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的至少两组抛丸轮组件沿主横轴的轴向并排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内安装有两组抛丸轮组件,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包括相互连通的底冲击室和两个上抛料室,底冲击室与回收仓下端口之间形成冲击反弹口,两个上抛料室的上端口均与分离仓之间连通有导料管,导料管上安装有控制砂阀,两组抛丸轮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上抛料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侧抛丸单元中抛丸室和回收仓下部均安装有至少一个侧支撑滚轮,所述主抛丸单元中回收仓下部安装有至少两个主支撑滚轮,且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下部安装有一个主支撑滚轮,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下部的主支撑滚轮与回收仓之间连接有可使该主支撑滚轮往抛丸室一侧收回的可调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组件包括控制油缸、转轴、支座、回收臂、限位头和限位板,支座安装在回收仓靠近抛丸室的侧壁上,所述转轴沿主横轴的轴线方向可转动地穿过支座,所述回收臂一端向下弯折并固定在转轴上,回收臂另一端与限位头铰接,限位头一端与主支撑滚轮的轮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油缸的缸筒铰接在回收仓靠近抛丸室的侧壁上,且控制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回收臂中部连接,所述限位板一端固定在回收仓靠近抛丸室的侧壁上,另一端位于限位头的正上方,且限位板位于限位头正上方的一端端部向下倾斜并与限位头中部的上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和活动块,固定块安装在转轴转动方向一侧的回收仓侧壁上,活动块固定在转轴上,且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接近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主抛丸单元的冲击反弹口至少前侧、左侧以及右侧均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夹板,夹板上设置缓冲防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主抛丸单元远离连接板的一侧下部安装有清扫机构,清扫机构包括防尘罩以及固定在防尘罩两侧的支臂,两侧的支臂一端与主抛丸单元固定连接,另一端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轴套,轴套上成型有若干清扫刷毛,其中一侧的支臂上安装有可驱动转轴旋转的电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抛丸机构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主抛丸单元至少一侧增设侧抛丸单元,侧抛丸单元与主抛丸单元之间的组合至少大于整机的宽度,即能对靠近墙面(立面)或墙角处的表面进行抛丸处理,同时进一步增大了单次可处理表面的宽度,更加提高了整个表面处理作业的效率,不仅可针对水平面,立面同样适用;
2、通过变更主抛丸单元抛丸室下部的主支撑滚轮安装方式,使该主支撑滚轮具有一定可收回的幅度,不会因整个主抛丸单元在上翘时,其与地面的挤压作用而导致该主支撑滚轮频繁损坏或压坏;
3、通过在主抛丸单元前侧增设清扫机构,可以对待处理表面进行预清理,以减小后续钢砂或钢丸与表面杂质分离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抛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抛丸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主抛丸单元;2-侧抛丸单元;3-连接板;4-主连接臂;5-主横轴;6-侧横轴;7-弯臂;8-伸缩油缸;9-清扫机构;10-侧连接臂;11-抛丸室;12-回收仓;13-分离仓;14-冲击反弹口;15-导料管;16-控制砂阀;17-抛丸轮组件;18-可调组件;19-主支撑滚轮;31-照明灯安装架;91-支臂;92-防尘罩;93-转轴;94-清扫刷毛;111-底冲击室;112-上抛料室;141-夹板;142-调节手柄;181-控制油缸;182-支座;183-转轴;184-回收臂;185-限位头;186-轮架;187-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平行”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平行,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平行”,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平行之外,“大致平行”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包括安装架、主抛丸单元1以及至少一组侧抛丸单元2,一组侧抛丸单元2与一组主抛丸单元1通过安装架与动力单元连接,同样能够达到处理面大幅增加以及能够处理靠近墙面或墙角位置表面的目的。相比现有的车载式前侧抛丸机构只有主抛丸单元的形式,不仅去掉了毫无意义的侧移单元结构,保证整个前端主、侧抛丸单元与整机之间较为可靠的刚性连接,防止出现因连接不稳定而造成工作时钢丸大量泄漏的现象,而且侧抛丸单元2和主抛丸单元1的组合能够增加前端的整体抛丸单元的宽度,可以在动力单元不过于靠近立面或墙面的前提下使侧抛丸单元2来靠近立面或墙面,达到能够处理靠近墙面位置处表面的目的,也减小了整机与墙面之间出现相互贴靠磨损或侧翻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处理近墙面处表面的功能全面性,即不仅能处理同一方向上左侧近墙面处,还能处理同一方向上右侧近墙面处,所述侧抛丸单元2有两组,且分别安装在主抛丸单元1非前进方向上的两侧即左右两侧,从而达到能够在同一方向上处理近左墙面和近右墙面处水平表面的目的。由于抛丸机的特殊性,在工作时,其底冲击表面需与待处理表面几乎微缝贴合(仅预留1~3cm左右的空隙来安装其余密封机构),而抛丸作业处理完毕后,需要将整机装箱进行转移,由于其“底盘”过低,必须要设计抬升机构,使抛丸部分前端翘起以便于行走上斜坡进行装箱,尤其是针对体型尺寸较大的抛丸机构。为了能够使主抛丸单元1和侧抛丸单元2进行一定幅度的抬升,我们对安装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具体地,安装架包括连接板3、用于连接主抛丸单元1并能使主抛丸单元1前端上翘或下垂的主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侧抛丸单元2并能使侧抛丸单元2前端上翘或下垂的侧连接件,连接板3用于连接后侧的车架动力单元。其中,主连接件包括主横轴5、与主横轴5固定连接的两根主连接臂4以及与主横轴5相连的至少一组第一动力组件,两根主连接臂4用于固定连接主抛丸单元1(回收仓,也叫反弹仓)的两侧,第一动力组件的固定端安装在连接板3上,第一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主横轴5固定连接并能使主横轴5上下摆动。同样地,所述侧连接件包括侧横轴6、与侧横轴6固定连接的两根侧连接臂10以及至少一组第二动力组件,两根侧连接臂10用于固定连接在侧抛丸单元1(回收仓或者抛丸室)的两侧,第二动力组件的固定端安装在连接板3上,第二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侧横轴6固定连接并能使侧横轴6上下摆动。
本实施例中主连接件和侧连接件的结构设计不仅可实现连接板3与主抛丸单元1和侧抛丸单元2之间的可靠连接,还能实现主抛丸单元1和侧抛丸单元2分开控制的功能。在另一实施例中,主横轴5与两侧的侧横轴6一体同轴成型,并且每个侧抛丸单元2中侧连接臂10只有一根,主连接臂4的两侧分别与主抛丸单元1和侧抛丸单元2固定连接,单根侧连接臂10固定在侧抛丸单元2远离主抛丸单元1的一侧,不用再设置第二动力组件,该实施例中的安装架可以在第一动力组件的作用下实现控制主抛丸单元1和侧抛丸单元2前端同时翘起或下垂的目的。
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可以是电动组件或气动组件,为了达到主抛丸单元1或侧抛丸单元2前端稳定且可靠翘起或下垂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均采用相同结构的液压组件实现,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均包括伸缩油缸8以及连接在伸缩油缸8活塞杆上的弯臂7,弯臂7为L型的铸铁板或钢板,弯臂7一端与伸缩油缸8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铰座与连接板3铰接,其中,第一动力组件的弯臂7中部固定套装在主横轴5上,第二动力组件的弯臂7中部固定套装在侧横轴6上,通过控制伸缩油缸8伸长或回缩,使主横轴5或对应的侧横轴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实现主抛丸单元1或侧抛丸单元2前端翘起或下垂。考虑到主抛丸单元1的重量大于侧抛丸单元2的重量,所述主连接件中第一动力组件有两组,两组第一动力组件分别位于主横轴5中部两侧且关于主横轴5中部对称分布,每组第一动力组件的位置优选为靠近主连接臂4内侧的主横轴5上,两组第一动力组件可以为主抛丸单元1提供足够的稳定抬升力,而侧连接件中配置一组第二动力组件即可。
由于主抛丸单元1的处理面相对目前中小型抛丸设备的处理面增加了数倍,在我们抛丸机领域中,处理面增大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将设计尺寸变大即可,原因是抛丸处理作业是以高速喷射的钢丸或钢砂来冲击待处理表面,将抛丸机构的尺寸变大后,动力电机达不到超高转速、超大扭矩要求或者在更大体积内使钢丸还能达到高速喷射的要求,因此,需要对主抛丸单元1进行改进。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主抛丸单元1和侧抛丸单元2均包括抛丸室11、回收仓12和分离仓13,分离仓13连接并连通在抛丸室11与回收仓12的上端口之间,抛丸室11与回收仓12下端口之间形成冲击反弹口14,钢丸整个弹道是从抛丸室11被高速甩出,穿过冲击反弹口14并待处理表面进行高速冲击后反弹至回收仓12内,缓慢降速并最终进入至分离仓13内,击落的杂质与钢丸在分离仓中进行,杂质被风机通过管道吸走,钢丸沉降至分离仓13底部,等待进入至抛丸室11内进行下一次循环。
其中,侧抛丸单元2的除尘管道与主抛丸单元1的在除尘管道可以分开排布,也可以并束集中排布,在侧抛丸单元2的抛丸室11中设置一组抛丸轮组件17以及驱动其内的抛丸轮高速旋转的一台电机即可。而主抛丸单元1的抛丸室11内须安装至少两组抛丸轮组件17,并对应配备相应数量的电机。这种由个数叠加的方式能够解决目前因为电机技术瓶颈而不能只采用单组抛丸轮组件17进行宽面处理的问题。根据主抛丸单元1的处理面宽度或处理量来决定抛丸轮组件17配备的组数,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抛丸单元1中抛丸室11内安装有两组抛丸轮组件17,该两组抛丸轮组件17沿主横轴5的轴向并排分布,从而达到处理面宽度最优叠加的方式。
由于主抛丸单元1中增加了抛丸轮组件17的数量,一方面为了减轻整机的重量,另一方面为了使抛丸轮组件17相互独立工作不产生影响,以保持最高的工作效率,所述主抛丸单元1中的抛丸室11包括相互连通的底冲击室111和两个上抛料室112,底冲击室111与回收仓12下端口之间形成冲击反弹口14,两个上抛料室112并排连接在底冲击室111上,且两个上抛料室112的上端口均与分离仓13之间连通有导料管15,导料管15上安装有控制砂阀16,通过打开控制砂阀16,钢丸可以通过两根导料管15分别进入至两个上抛料室112内,主抛丸单元1中的两组抛丸轮组件17分别安装在两个上抛料室112内,进入的钢丸通过抛丸轮组件17高速甩出并进入至底冲击室111内。
所述底冲击室111与回收仓12下端口之间形成的冲击反弹口14尺寸变大后,钢丸泄露量明显增多,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在此大尺寸的冲击反弹口14至少前侧、左侧及右侧(关键的三侧方向)均设置缓冲防护层,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也可以在此大尺寸的冲击反弹口14的四侧均设置缓冲防护层。具体地,缓冲防护层包括聚氨酯板层、柔性刷毛层和钢板层,柔性刷毛层位于聚氨酯板层和钢板层之间,此三层可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但为了达到方便拆卸的目的,在大尺寸的冲击反弹口14前侧、左侧及右侧均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夹板141,三侧的夹板141分别包围大尺寸的冲击反弹口14前侧、左侧及右侧,夹板141的纵截面形状优选为U型或C型,每块夹板141的夹槽口均朝下,将上述三层材料并紧后卡嵌至夹板141的夹槽口内即可,不仅达到了三层材料贴合的目的,还具有可拆卸性。
其中,聚氨酯板层与地面相距5mm以内,其主要作用是对反弹后的钢丸进行一定缓冲作用,防止钢丸撞击损伤到冲击反弹口14处其余刚性结构,柔性刷毛层可与地面接触,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在一定密封作用下使外界的空气从刷毛之间的缝隙进入至冲击反弹口14内,以增加分离仓13内强力抽吸的负压作用,保证钢丸回收流畅和高回收率。所述钢板层与地面相距8~12mm左右,其作用一方面是增强密封效果,因为只有聚氨酯板层和刷毛层作为防护,钢丸泄露量还是比较大,另一方面作用是由于钢板层变形量小,不会因为高负压作用而发生严重变形,进一步保证了整体的密封性。
为了适应不同地点待处理表面具有不同水平高度的情况,所述夹板141在安装时具有上下调节的功能,上下调节功能可以通过在夹板141上安装弹簧组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杂夹板141上端安装液压伸缩组件或电动伸缩组件来实现,为了采用成本较低的方式且能保证在伸缩调节后夹板141具有较高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板141的上侧即远离夹槽口的一侧成型有至少一块边支板,边支板上加工有竖直的条形孔,主抛丸单元1的冲击反弹口14处的单侧侧壁上加工有与单侧边支板数量对应相等的导向销,单侧夹板141通过其边支板的条形孔套装在对应的导向销上可以实现上下竖直的定向移动,再通过多个调节手柄142固定在冲击反弹口14处的侧壁上。其中,调节手柄142包括螺杆以及螺接在螺杆一端的旋手,所述夹板141加工有多个定位螺孔,夹板141通过其定位螺孔与调节手柄142的螺杆配合后再固定到冲击反弹口14处的侧壁上,通过调整导向销在条形孔内的相对位置来改变夹板141与待处理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来适应不同地形高度的待处理表面的工况。此外,在连接板3靠近主抛丸单元1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照明灯安装架31,可以安装一排LED照明灯用于夜间工作,以便于操作者观察是否有钢丸大量泄露的情况。
为了保证处理面除锈蚀外具有较高的清洁度,所述主抛丸单元1远离连接板3的一侧下部安装有清扫机构9,请参阅图2,清扫机构9包括防尘罩92以及固定在防尘罩92两侧的支臂91,两侧的支臂91一端与主抛丸单元1中回收仓12下部的前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之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轴93,转轴93位于防尘罩92中部的下方,且转轴93上套装有轴套,轴套的长度优选为两侧支臂91之间的距离,轴套上成型有若干清扫刷毛94,清扫刷毛94为采用塑料制作条状体,优选为聚氨酯制作。所有清扫刷毛94在轴套表面形成沿其轴向分布的筒形状,该组合的筒形状上部被包覆在防尘罩92的内孔中,可以起到较好地抑尘作用,防止干扰操作者的视线。其中一侧的支臂91上安装有可驱动转轴93旋转的电机(未图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电机更换为液压马达、齿轮组件或者皮带组件等动力输出机构,在此不作限制。通过控制电机启动,可使转轴93顺时针转动,清扫刷毛94将待处理表面上的渣块向外清扫出去,以保证后续冲击反弹口14下方的待处理表面具有较高的清洁度。需要说明的是,整个防护罩92的长度可以与主抛丸单元1以及两侧侧抛丸单元2叠加的宽度之和相等,使清扫面可以覆盖整个抛丸处理面的宽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清扫机构9也以可是吹风机构,吹风机构的布局形式与清扫机构的布局形式大致相同,只是将防尘罩92设计为一侧具有进风口,另一侧具有吹风口的壳体形式,转轴93上的清扫刷毛94更换为扇叶即可。
为了保证主抛丸单元1和侧抛丸单元2的可移动性,所述侧抛丸单元2中抛丸室11和回收仓12下部均安装有至少一个侧支撑滚轮,侧支撑滚轮可采用万向轮的形式,作为优先地,侧抛丸单元2中抛丸室11下部安装有一个侧支撑滚轮,该侧支撑滚轮为万向轮,侧抛丸单元2中回收仓12下部安装有两个侧支撑滚轮,两个侧支撑滚轮采用定向轮的形式,且两个侧支撑滚轮分别位于回收仓12的两侧,此组合形式不但可以满足转向要求(将侧抛丸单元2前端微微翘起并转向),还能对侧抛丸单元2保证较高的支撑稳定性。同样地,所述主抛丸单元1中回收仓12下部安装有两个主支撑滚轮19,此两个主支撑滚轮19采用定向滚轮的形式,主抛丸单元1中抛丸室11下部安装有一个主支撑滚轮19,此一个主支撑滚轮19采用万向轮的形式。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主抛丸单元1中抛丸室11下部的主支撑滚轮19损坏率相当高,不仅增加了维修维护成本,而且严重者会停机检查排障(因为支撑滚轮19的损坏导致抛丸室11失去支撑,不仅与地面间磨损加大,而且钢丸也会出现泄漏的现象),非常延误工期。究其原因是因为每次转向将主抛丸单元1前端抬起,其抛丸室11下方的主支撑滚轮19与地面之间形成高度挤压,导致了该主支撑滚轮19的频繁损坏,而侧抛丸单元2由于尺寸小于主抛丸单元1的尺寸,后侧的侧支撑滚轮不会形成严重挤压,所以损坏率不高,相比之下,主抛丸单元1尺寸变大后,前侧与后侧主支撑滚轮19之间间隔变大,由于转动支点设计位置靠后,导致了该挤压比较严重。
为了克服上述主支撑滚轮19频繁损坏的问题,所述主抛丸单元1中抛丸室11下部的主支撑滚轮19与回收仓12之间连接有可使该主支撑滚轮19往抛丸室11一侧收回的可调组件18。请参阅图4,所述可调组件18包括控制油缸181、转轴183、支座182、回收臂184、限位头185和限位板187,所述支座182安装在回收仓12靠近抛丸室11的侧壁上即后侧壁上,所述转轴183沿主横轴5的轴线方向通过轴承可转动地穿过支座182,转轴183采用滚花轴,可以保证转轴183较好的摩擦性,不会出现转动过快不好控制的现象。所述回收臂184一端向下弯折并固定套装在转轴183中部,回收臂184另一端穿过两个上抛料室112并与限位头185铰接,限位头185一端与主支撑滚轮19的轮架186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油缸181的缸筒通过铰座铰接在回收仓12后侧壁的上部,且控制油缸181的活塞杆端部与回收臂184中部连接,优选为控制油缸181的活塞杆端部与回收臂184的弯折处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有焊接、插接、通过销轴连接、通过锁扣件连接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制。所述限位板187为一块M型的铸铁板或者钢板,限位板187一端固定在回收仓12后侧壁下部,另一端位于限位头185的正上方,且限位板187位于限位头185正上方的一端端部向下倾斜并与限位头185中部的上表面(光滑的平面)形成线与面之间的抵靠接触。当控制油缸181回缩时,转轴183与回收臂184逆时针转动,此时限位头185与回收臂184铰接的一端抬起,由于限位板187端部的限制,限位头185绕其与限位板187接触的地方缓慢顺时针转动,直到限位头185中部的上表面(光滑的平面)与限位板187端部的斜面贴合,此时主支撑滚轮19回收到位,控制使回收仓12前端缓慢翘起时,主支撑滚轮19同步脱离地面并回收,当回收仓12翘起到位时,主支撑滚轮19即回收到位并与地面形成正常接触,即克服了主支撑滚轮19在回收仓12翘起是与地面高度挤压的问题。
为了提高主支撑滚轮19收放时的精度,所述转轴183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限位机构(未图示),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一组限位机构即可,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和活动块,固定块安装在转轴183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一侧的回收仓12侧壁上,活动块固定在转轴183上,且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接近开关,通过接近开关来形成信号触断,可以大大提高主支撑滚轮19收放的控制精度,同时也对控制油缸181形成一定了保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结构或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同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

Claims (11)

1.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主抛丸单元以及至少一组侧抛丸单元,安装架包括连接板、用于连接主抛丸单元并能使主抛丸单元前端上翘或下垂的主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侧抛丸单元并能使侧抛丸单元前端上翘或下垂的侧连接件,所述主连接件包括主横轴、与主横轴固定连接的两根主连接臂以及与主横轴相连的至少一组第一动力组件,两根主连接臂分别与主抛丸单元两侧固定连接,第一动力组件的固定端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一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主横轴固定连接并能使主横轴上下摆动,所述侧连接件包括侧横轴、至少一根侧连接臂以及至少一组第二动力组件,至少一根侧连接臂均连接在侧抛丸单元与侧横轴之间,第二动力组件的固定端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二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侧横轴固定连接并能使侧横轴上下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均包括伸缩油缸以及连接在伸缩油缸活塞杆上的弯臂,弯臂一端与伸缩油缸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铰接,第一动力组件的弯臂中部固定在主横轴上,第二动力组件的弯臂中部固定在侧横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件中第一动力组件有两组,两组第一动力组件分别位于主横轴中部两侧且关于主横轴中部对称分布,所述侧连接件中侧连接臂有两根,两根侧连接臂分别固定在侧抛丸单元两侧和侧横轴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抛丸单元和侧抛丸单元均包括抛丸室、回收仓和分离仓,分离仓连接在抛丸室与回收仓上端口之间,抛丸室与回收仓下端口之间形成冲击反弹口,所述抛丸室内安装有至少一组抛丸轮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内安装有至少两组抛丸轮组件,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的至少两组抛丸轮组件沿主横轴的轴向并排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内安装有两组抛丸轮组件,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包括相互连通的底冲击室和两个上抛料室,底冲击室与回收仓下端口之间形成冲击反弹口,两个上抛料室的上端口均与分离仓之间连通有导料管,导料管上安装有控制砂阀,两组抛丸轮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上抛料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抛丸单元中抛丸室和回收仓下部均安装有至少一个侧支撑滚轮,所述主抛丸单元中回收仓下部安装有至少两个主支撑滚轮,且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下部安装有一个主支撑滚轮,主抛丸单元中抛丸室下部的主支撑滚轮与回收仓之间连接有可使该主支撑滚轮往抛丸室一侧收回的可调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组件包括控制油缸、转轴、支座、回收臂、限位头和限位板,支座安装在回收仓靠近抛丸室的侧壁上,所述转轴沿主横轴的轴线方向可转动地穿过支座,所述回收臂一端向下弯折并固定在转轴上,回收臂另一端与限位头铰接,限位头一端与主支撑滚轮的轮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油缸的缸筒铰接在回收仓靠近抛丸室的侧壁上,且控制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回收臂中部连接,所述限位板一端固定在回收仓靠近抛丸室的侧壁上,另一端位于限位头的正上方,且限位板位于限位头正上方的一端端部向下倾斜并与限位头中部的上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和活动块,固定块安装在转轴转动方向一侧的回收仓侧壁上,活动块固定在转轴上,且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接近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抛丸单元的冲击反弹口至少前侧、左侧以及右侧均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夹板,夹板上设置缓冲防护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面处理抛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抛丸单元远离连接板的一侧下部安装有清扫机构,清扫机构包括防尘罩以及固定在防尘罩两侧的支臂,两侧的支臂一端与主抛丸单元固定连接,另一端之间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轴套,轴套上成型有若干清扫刷毛,其中一侧的支臂上安装有可驱动转轴旋转的电机。
CN202010243940.9A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Pending CN111300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3940.9A CN111300282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3940.9A CN111300282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0282A true CN111300282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59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3940.9A Pending CN111300282A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02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3111A (zh) * 2020-12-29 2022-07-01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研磨控制方法、研磨控制装置及地坪研磨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3111A (zh) * 2020-12-29 2022-07-01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研磨控制方法、研磨控制装置及地坪研磨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2188B (zh) 一种夹持效果好的可翻转式多面锻造型锻造装置
CN102001048B (zh) 多功能吊钩式抛丸清理机
CN211940487U (zh)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CN104985494A (zh) 一种铸铁管外壁打磨装置
CN104084858B (zh) 集尘式腻子打磨装置
CN111300282A (zh) 一种宽面处理抛丸机构
CN208895710U (zh) 一种加工中心的下料机
CN212923644U (zh) 一种水泥库清库装置
KR100591399B1 (ko) 선박의 위보기 전처리 작업용 이동식 블라스팅 장치
CN216657455U (zh) 一种双工位立式单带磨边机
CN212824782U (zh) 一种手扶式抛丸机
CN211332788U (zh) 一种牵引式爬壁抛丸机
CN211193529U (zh) 钢管内壁喷砂设备
CN111251195A (zh) 一种移动式车载抛丸机
JP4627358B2 (ja) 自動ブラスト装置
JP3553182B2 (ja) 表面処理機構を備えた吸着式壁面歩行装置
CN213562000U (zh)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抛丸机
CN109822730A (zh) 边模清理机及其清理机构
CN218397666U (zh) 一种平面抛丸机器人
CN113729576A (zh) 一种攀爬除尘机器人
CN218856650U (zh) 一种具有更换滚筒功能的精密修整抛丸机
CN211940480U (zh) 一种移动式车载抛丸机
CN217165613U (zh) 一种负压吸尘机
CN219027187U (zh) 一种垂直移动式环保型抛丸机
CN216657610U (zh) 一种单工位机械手抛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