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0583A -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0583A
CN111250583A CN202010219709.6A CN202010219709A CN111250583A CN 111250583 A CN111250583 A CN 111250583A CN 202010219709 A CN202010219709 A CN 202010219709A CN 111250583 A CN111250583 A CN 111250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seat
rotating
lead screw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97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岩
李瑞芳
袁方敏
耿志伟
张竹青
任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2197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0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0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0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14Spin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51/00Measuring, gauging, indicating, counting, or mar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manipulation of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subclasses B21B - B21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6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用于工件转动的转动机构、移动机构、旋压机构、机座,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一侧位置,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旋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还包括用于控制工件加工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电磁阀、气嘴、红外测温传感器。本发明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对旋压轮进行温度的检测,当温度升高至一定温度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通断,使压缩空气从气嘴处喷出对旋压轮进行降温,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来对旋压轮的温度进行检测可以防止旋压轮长时间工作时温度过高,进而提高整个旋压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旋压机属于金属塑性成型机械,该设备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不需要用地脚螺栓固定。主要结构为变速联轴传动,中心外延旋压。主要由动力变速系统,旋转压形系统,调节装置,定位装置及胎具构成,旋转压形系统包括旋压轮、成形轮、夹紧装置及减速部件;传统的旋压机上的旋压轮在对工件进行旋压时很容易发热,如果旋压轮长时间的对工件进行旋压时,温度一直在升高热量就会通过旋压轮从传递到固定旋压轮的轴承上,从而造成轴承的损坏同时旋压轮因温度过高会加快磨损程度,进而降低旋压轮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旋压轮进行适当的降温,防止其温度过高而造成其他部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包括用于工件转动的转动机构、移动机构、旋压机构、机座,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一侧位置,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旋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还包括用于控制工件加工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电磁阀、气嘴、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机座前方另一侧位置,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FX2N型PLC控制器,所述电磁阀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机座前方中间位置,所述电磁阀的型号为SVK2120,所述气嘴和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连接所述旋压机构,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型号为MIK-AL-10,两个所述气嘴位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两侧位置,所述气嘴通过气管连接在所述电磁阀上,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座、移动电机、第一丝杠,所述移动座通过滑轨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移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座另一侧位置,所述第一丝杠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第一丝杠通过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移动电机转动部带动所述第一丝杠进行转动,通过所述第一丝杠的转动来带动所述移动座进行两侧移动,从而来调整所述旋压机构相对于工件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座、第二液压杆,所述移动座通过滑轨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第二液压杆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座另一侧位置,所述第二液压杆伸缩部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移动座底部。
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第二液压杆伸缩部来带动所述移动座进行两侧移动,从而来调整所述旋压机构相对于工件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第一转动座、第一液压杆、第二转动座,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座一侧位置,所述第一转动座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机座上且通过键连接在所述转动电机转动部上,所述第一液压杆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座另一侧且位于所述移动机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座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杆伸缩部上,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如此设置,利用所述转动电机转动部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座进行转动,通过所述第一液压杆伸缩部来推动所述第二转动座进行移动,从而利用所述第二转动座将工件旋压固定到所述第一转动座上,进而可以利用所述旋压机构对其进行加工。
优选的:所述旋压机构包括旋压电机、第二丝杠、旋压座、旋压轮,所述旋压电机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第二丝杠前后两端均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所述旋压座底部中间位置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丝杠外侧,所述旋压座底部两侧位置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所述旋压轮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旋压座上端。
如此设置,利用所述旋压电机转动部带动所述第二丝杠进行转动,通过所述第二丝杠的转动来带动所述旋压座进行前后两侧移动,从而来调整所述旋压轮相对于工件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为“巨”字型结构且其下端前后两侧通过螺丝安装在滑轨上,所述移动电机转动部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第一丝杠另一端,所述移动座底部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连接。
如此设置,利用滑轨可以方便于所述移动座的移动,同时方便于所述移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丝杠带动所述移动座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为“巨”字型结构且其下端前后两侧通过螺丝安装在相应的滑轨上,所述移动座底部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液压杆伸缩部相连接。
如此设置,利用滑轨可以方便于所述移动座的移动,同时方便于所述第二液压杆伸缩部带动所述移动座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座一端与所述机座一侧固定板连接,所述转动电机转动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座一端位置。
如此设置,将所述第一转动座的一端进行固定,可以更加牢固的将工件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机座顶部两侧位置均设置有一块上端为圆弧的固定板。
如此设置,通过所述机座可以便于其他部件的固定和安装。
优选的:所述旋压座为“巨”字型结构且位于所述移动机构上方前端位置,所述第二丝杠通过键连接在所述旋压座转动部上。
如此设置,便于所述旋压座的固定和安装,同时还能减少所述旋压座移动时的阻力。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使用时,将需要旋压的工件放置于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之间位置,此时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伸缩部推动第二转动座向第一转动座靠拢,当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完全将工件夹紧时,通过控制器启动转动电机转动部带动第一转动座进行转动,利用第一转动座的转动来带动第二转动座和工件进行高速的转动,与此同时,通过移动电机转动部带动第一丝杠进行转动,利用第一丝杠的转动来带动移动座进行两侧的移动,或利用第二液压杆伸缩部来带动移动座进行两侧移动,从而来调整旋压机构相对于工件的位置;当移动座移动到合适位置时,通过控制器启动旋压电机转动部来带动第二丝杠进行转动,利用第二丝杠转动来带动旋压座进行向工件移动,继而通过移动机构和旋压机构的配合来对工件进行旋压加工;同时在旋压轮对工件进行旋压过程中,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对其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达到一定时,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电磁阀打开,从而压缩空气经过电磁阀和气管进入到气嘴内,利用气嘴将压缩空气喷出,进而完成对旋压轮的快速降温;当旋压轮温度达到正常温度时,控制器关闭电磁阀进气口,进而停止压缩空气从气嘴处喷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对旋压轮进行温度的检测,当温度升高至一定温度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通断,使压缩空气从气嘴处喷出对旋压轮进行降温;
2、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来对旋压轮的温度进行检测可以防止旋压轮长时间工作时温度过高,进而提高整个旋压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移动机构实施例1局部零件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移动机构实施例2局部零件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旋压机构局部零件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旋压座局部零件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电路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转动机构;2、移动机构;3、旋压机构;4、控制机构;5、机座;11、转动电机;12、第一转动座;13、第一液压杆;14、第二转动座;21、移动座;22、移动电机;23、第一丝杠;212、第二液压杆;31、旋压电机;32、第二丝杠;33、旋压座;34、旋压轮;41、控制器;42、电磁阀;43、气嘴;44、红外测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包括用于工件转动的转动机构1、移动机构2、旋压机构3、机座5,转动机构1设置在机座5一侧位置,移动机构2设置在机座5上,旋压机构3设置在移动机构2上,还包括用于控制工件加工的控制机构4,控制机构4包括控制器41、电磁阀42、气嘴43、红外测温传感器44,控制器41通过螺钉连接在机座5前方另一侧位置,电磁阀42通过螺钉连接在机座5前方中间位置,气嘴43和红外测温传感器44通过螺纹连接在旋压座33上,两个气嘴43位于红外测温传感器44两侧位置,气嘴43通过气管连接在电磁阀42上,电磁阀42与控制器41电连接,红外测温传感器44与控制器41电连接。
实施例1
如图1、图3、图5、图6、图7所示,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座21、移动电机22、第一丝杠23,移动座21通过滑轨连接在机座5上,移动电机22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5另一侧位置,第一丝杠23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机座5上,移动座21与第一丝杠23通过螺纹连接,利用移动电机22转动部带动第一丝杠23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丝杠23的转动来带动移动座21进行两侧移动,从而来调整旋压机构3相对于工件的位置;转动机构1包括转动电机11、第一转动座12、第一液压杆13、第二转动座14,转动电机11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5一侧位置,第一转动座12通过轴承连接在机座5上且通过键连接在转动电机11转动部上,第一液压杆13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5另一侧且位于移动机构2上方,第二转动座14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液压杆13伸缩部上,转动电机11与控制器41电连接,利用转动电机11转动部带动第一转动座12进行转动,通过第一液压杆13伸缩部来推动第二转动座14进行移动,从而利用第二转动座14将工件旋压固定到第一转动座12上,进而可以利用旋压机构3对其进行加工;旋压机构3包括旋压电机31、第二丝杠32、旋压座33、旋压轮34,旋压电机31连接移动机构2,第二丝杠32前后两端均连接移动机构2,旋压座33底部中间位置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杠32外侧,旋压座33底部两侧位置连接移动机构2,旋压轮34通过轴承连接在旋压座33上端,利用旋压电机31转动部带动第二丝杠32进行转动,通过第二丝杠32的转动来带动旋压座33进行前后两侧移动,从而来调整旋压轮34相对于工件的位置;移动座21为“巨”字型结构且其下端前后两侧通过螺丝安装在滑轨上,移动电机22转动部通过键连接在第一丝杠23另一端,移动座21底部中间位置与第一丝杠23相连接,利用滑轨可以方便于移动座21的移动,同时方便于移动电机22通过第一丝杠23带动移动座21进行移动;第一转动座12一端与机座5一侧固定板连接,转动电机11转动部连接在第一转动座12一端位置,将第一转动座12的一端进行固定,可以更加牢固的将工件进行固定;机座5顶部两侧位置均设置有一块上端为圆弧的固定板,通过机座5可以便于其他部件的固定和安装;旋压座33为“巨”字型结构且位于移动机构2上方前端位置,第二丝杠32通过键连接在旋压座33转动部上,便于旋压座33的固定和安装,同时还能减少旋压座33移动时的阻力。
实施例2
如图2、图4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座21、第二液压杆212,移动座21通过滑轨连接在机座5上,第二液压杆212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5另一侧位置,第二液压杆212伸缩部通过螺纹连接在移动座21底部;移动座21为“巨”字型结构且其下端前后两侧通过螺丝安装在相应的滑轨上,移动座21底部中间位置与第二液压杆212伸缩部相连接,利用滑轨可以方便于移动座21的移动,同时方便于第二液压杆212伸缩部带动移动座21进行移动。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使用时,将需要旋压的工件放置于第一转动座12和第二转动座14之间位置,此时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13伸缩部推动第二转动座14向第一转动座12靠拢,当第一转动座12和第二转动座14完全将工件夹紧时,通过控制器41启动转动电机11转动部带动第一转动座12进行转动,利用第一转动座12的转动来带动第二转动座14和工件进行高速的转动,与此同时,通过移动电机22转动部带动第一丝杠23进行转动,利用第一丝杠23的转动来带动移动座21进行两侧的移动,或利用第二液压杆212伸缩部来带动移动座21进行两侧移动,从而来调整旋压机构3相对于工件的位置;当移动座21移动到合适位置时,通过控制器41启动旋压电机31转动部来带动第二丝杠32进行转动,利用第二丝杠32转动来带动旋压座33进行向工件移动,继而通过移动机构2和旋压机构3的配合来对工件进行旋压加工;同时在旋压轮34对工件进行旋压过程中,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44对其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达到一定时,通过控制器41来控制电磁阀42打开,从而压缩空气经过电磁阀42和气管进入到气嘴43内,利用气嘴43将压缩空气喷出,进而完成对旋压轮34的快速降温;当旋压轮34温度达到正常温度时,控制器41关闭电磁阀42进气口,进而停止压缩空气从气嘴43处喷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0)

1.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包括用于工件转动的转动机构(1)、移动机构(2)、旋压机构(3)、机座(5),所述转动机构(1)设置在所述机座(5)一侧位置,所述移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机座(5)上,所述旋压机构(3)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工件加工的控制机构(4),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控制器(41)、电磁阀(42)、气嘴(43)、红外测温传感器(44),所述控制器(41)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机座(5)前方另一侧位置,所述电磁阀(42)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机座(5)前方中间位置,所述气嘴(43)和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4)连接所述旋压机构(3),两个所述气嘴(43)位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4)两侧位置,所述气嘴(43)通过气管连接在所述电磁阀(42)上,所述电磁阀(42)与所述控制器(41)电连接,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44)与所述控制器(4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座(21)、移动电机(22)、第一丝杠(23),所述移动座(21)通过滑轨连接在所述机座(5)上,所述移动电机(2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座(5)另一侧位置,所述第一丝杠(23)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机座(5)上,所述移动座(21)与所述第一丝杠(23)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座(21)、第二液压杆(212),所述移动座(21)通过滑轨连接在所述机座(5)上,所述第二液压杆(212)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座(5)另一侧位置,所述第二液压杆(212)伸缩部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移动座(21)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1)包括转动电机(11)、第一转动座(12)、第一液压杆(13)、第二转动座(14),所述转动电机(11)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座(5)一侧位置,所述第一转动座(12)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机座(5)上且通过键连接在所述转动电机(11)转动部上,所述第一液压杆(13)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机座(5)另一侧且位于所述移动机构(2)上方,所述第二转动座(14)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杆(13)伸缩部上,所述转动电机(11)与所述控制器(41)电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座(12)一端与所述机座(5)一侧固定板连接,所述转动电机(11)转动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座(12)一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机构(3)包括旋压电机(31)、第二丝杠(32)、旋压座(33)、旋压轮(34),所述旋压电机(31)连接所述移动机构(2),所述第二丝杠(32)前后两端均连接所述移动机构(2),所述旋压座(33)底部中间位置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丝杠(32)外侧,所述旋压座(33)底部两侧位置连接所述移动机构(2),所述旋压轮(34)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旋压座(33)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21)为“巨”字型结构且其下端前后两侧通过螺丝安装在滑轨上,所述移动电机(22)转动部通过键连接在所述第一丝杠(23)另一端,所述移动座(21)底部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丝杠(23)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21)为“巨”字型结构且其下端前后两侧通过螺丝安装在相应的滑轨上,所述移动座(21)底部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液压杆(212)伸缩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5)顶部两侧位置均设置有一块上端为圆弧的固定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座(33)为“巨”字型结构且位于所述移动机构(2)上方前端位置,所述第二丝杠(32)通过键连接在所述旋压座(33)转动部上。
10.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使用时,将需要旋压的工件放置于第一转动座(12)和第二转动座(14)之间位置,此时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13)伸缩部推动第二转动座(14)向第一转动座(12)靠拢,当第一转动座(12)和第二转动座(14)完全将工件夹紧时,通过控制器(41)启动转动电机(11)转动部带动第一转动座(12)进行转动,利用第一转动座(12)的转动来带动第二转动座(14)和工件进行高速的转动,与此同时,通过移动电机(22)转动部带动第一丝杠(23)进行转动,利用第一丝杠(23)的转动来带动移动座(21)进行两侧的移动,或利用第二液压杆(212)伸缩部来带动移动座(21)进行两侧移动,从而来调整旋压机构(3)相对于工件的位置;当移动座(21)移动到合适位置时,通过控制器(41)启动旋压电机(31)转动部来带动第二丝杠(32)进行转动,利用第二丝杠(32)转动来带动旋压座(33)进行向工件移动,继而通过移动机构(2)和旋压机构(3)的配合来对工件进行旋压加工;同时在旋压轮(34)对工件进行旋压过程中,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44)对其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达到一定时,通过控制器(41)来控制电磁阀(42)打开,从而压缩空气经过电磁阀(42)和气管进入到气嘴(43)内,利用气嘴(43)将压缩空气喷出,进而完成对旋压轮(34)的快速降温;当旋压轮(34)温度达到正常温度时,控制器(41)关闭电磁阀42()进气口,进而停止压缩空气从气嘴(43)处喷出。
CN202010219709.6A 2020-03-25 2020-03-25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1250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9709.6A CN111250583A (zh) 2020-03-25 2020-03-25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9709.6A CN111250583A (zh) 2020-03-25 2020-03-25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0583A true CN111250583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4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9709.6A Pending CN111250583A (zh) 2020-03-25 2020-03-25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05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3696A (zh) * 2020-07-30 2020-10-30 毛爱聪 一种圆形金属罩的自动加工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89541A1 (ru) * 1983-07-11 1985-11-07 Kz Druzhby Narodov Aviat I Стан для ротационной вытяжки
CN101367102A (zh) * 2007-08-15 2009-02-18 何文基 一种旋压成型工艺及其装置
CN105873692A (zh) * 2014-02-04 2016-08-17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旋压成形装置
CN205927846U (zh) * 2016-07-30 2017-02-08 广州市花都区联创机械厂 一种数控旋压机
CN110181146A (zh) * 2019-05-07 2019-08-30 宁波中星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用温度检测与自清洁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89541A1 (ru) * 1983-07-11 1985-11-07 Kz Druzhby Narodov Aviat I Стан для ротационной вытяжки
CN101367102A (zh) * 2007-08-15 2009-02-18 何文基 一种旋压成型工艺及其装置
CN105873692A (zh) * 2014-02-04 2016-08-17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旋压成形装置
CN205927846U (zh) * 2016-07-30 2017-02-08 广州市花都区联创机械厂 一种数控旋压机
CN110181146A (zh) * 2019-05-07 2019-08-30 宁波中星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用温度检测与自清洁冷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3696A (zh) * 2020-07-30 2020-10-30 毛爱聪 一种圆形金属罩的自动加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7852B (zh) 一种用于汽车踏杠表面拉丝处理的拉丝机及拉丝工艺
CN113977445B (zh) 一种管体内外壁自动抛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7840009U (zh) 三自由度的自动旋铆机
CN112355542A (zh) 一种h型钢焊接变位的工装
CN107812962A (zh) 一种带有环形喷射式冷却装置的机床主轴
CN111250583A (zh) 用于机械加工的旋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57975A (zh) 一种球形阀门的打磨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12893549A (zh) 一种可弯曲变管径与变弯径的管件弯曲成形装置
CN111730478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波浪形外边零件用打磨装置
CN114951758A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气阀板钻孔加工装置
CN220547847U (zh) 一种铜管辅助焊接装置
CN115555725B (zh) 一种便携式高速精密激光体雕刻设备
CN109877200A (zh) 一种不锈钢保护管滚槽成形机及滚槽成形方法
CN215748749U (zh) 一种阀门低温龙门式耐久试验机用的试验机构
CN104923855A (zh) 一种用于汽车自动变速箱阀体再制造的铰孔专用设备
CN208132448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夹紧装置
CN212152383U (zh) 一种用于丝杠生产的高效装置
CN220740240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平板铣削工装夹具
CN220427059U (zh) 一种攻丝机用定位装置
CN219633394U (zh) 一种阀门管道内壁的抛光装置
CN220277984U (zh) 一种管道工程沟槽加工装置
CN220788691U (zh) 一种曲轴加工用淬火装置
CN213560247U (zh) 一种顶针切割机
CN219986917U (zh) 一种高速钢加工用的定位结构
CN220179030U (zh) 一种缸套加工的珩磨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