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9077B - 轮椅 - Google Patents

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9077B
CN111249077B CN202010070104.5A CN202010070104A CN111249077B CN 111249077 B CN111249077 B CN 111249077B CN 202010070104 A CN202010070104 A CN 202010070104A CN 111249077 B CN111249077 B CN 111249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locking
wheelchair
fro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01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9077A (zh
Inventor
朱吴伟
谢家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01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9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90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9928 priority patent/WO202114761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9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9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04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moto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089Anti-tip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代步工具领域,公开了一种轮椅包括前部总成及后部总成,所述前部总成面向后部总成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前部总成面向后部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后部总成面向前部总成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后部总成面向前部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承接件和锁持件,所述承接件和所述锁持件活动配合;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三卡接部卡合配合,所述锁持件将所述第四卡接部锁持固定于所述承接件;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锁持件解除锁持固定所述第四卡接部于所述承接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三卡接部卡合解除。方便轮椅可拆卸以及拼接。

Description

轮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步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作为常用的医疗器械,作为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使用十分常见,不仅使得行动不便人士可以通过轮椅实现移动,还能增加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可能。轮椅在使用中为了方便运输或是方便放置,常常采用折叠或是可拆卸的方式,缩小轮椅体积。使用折叠的方式适用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轮椅;使用可拆卸的方式可以适用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轮椅,例如电动轮椅。但是,现有的可拆卸轮椅拼接的方式较为复杂,未能方便拼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轮椅,方便轮椅拆卸以及拼接。
其技术方案如下:
轮椅包括前部总成及后部总成,所述后部总成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前部总成,所述前部总成面向后部总成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前部总成面向后部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后部总成面向前部总成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后部总成面向前部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承接件和锁持件,所述承接件和所述锁持件活动配合;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三卡接部卡合配合,所述锁持件将所述第四卡接部锁持固定于所述承接件;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锁持件解除锁持固定所述第四卡接部于所述承接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三卡接部卡合解除。
在拼接轮椅时,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先卡合配合,然后第四卡接部卡入至承接件上,完成了对位,此时锁持件相对于承接件活动,锁持件活动至第四卡接部的卡入承接件的位置,即第四卡接部受到锁持件的阻挡,无法从进入承接件的卡入位置退出,实现了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之间的锁持作用,即完成了轮椅的拼接。此处先对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卡合配合,然后再利用锁持件阻挡第四卡接部退出承接件,方便轮椅的锁持作用。在拆卸轮椅时,先将锁持件相对于承接件活动改变位置,使得锁持件移出第四卡接部卡入承接件的位置,第四卡接部可以取出,完成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之间锁持解除;然后再将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的卡合配合接触。此处通过锁持件的位置变化实现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之间锁持解除,再将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的锁持接触所以在拆卸上较为方便。
第二卡接部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持件活动配合。利用驱动件驱动锁持件,使得锁持件与承接件相作用,将第四卡接部锁持。
所述前部总成包括铰接转动的靠背部,所述驱动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靠背部,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持件上,所述锁持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前部总成上;所述靠背部转动,带动所述驱动件上下运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锁持件将所述第四卡接部锁持固定于所述承接件,或驱动所述锁持件解除锁持固定所述第四卡接部于所述承接件。该设置可以利用靠背部的转动,带动驱动件移动,进而带动锁持件转动,所以通过靠背部的作用控制锁持件的运动。
所述靠背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上。因为靠背部带动驱动件,驱动件控制锁持件运动,而锁持件又与承接件配合,所以将靠背部转动连接在承接件上,以承接件作为转动的基座,有利于提高运动时的配合精度。
所述靠背部转动一侧设置有止位凸,所述承接件上设置有止位槽,所述止位凸与所述止位槽相配合。为了限制靠背部的转动超过预设位置,所以通过止位凸以及止位槽的限位作用,控制靠背部的转动范围。
所述承接件设置有承接位,所述承接位具有卡入口,所述第四卡接部与所述承接位相配合,所述第四卡接部包括卡接柱,所述卡接柱穿过所述卡入口与所述承接位相配合。此时,具体为承接位与卡接柱相配合,卡接柱卡入承接位上。
所述锁持件设置第一凹槽,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卡接柱位于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承接位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所述卡接柱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即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一个空置区域,利用该区域放置卡接柱,所以卡接柱能起到一个较好的限位作用。
所述锁持件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上,所述锁持件在关闭或开启所述承接位的卡入口之间活动。即锁持件起到封堵承接位的卡入口作用,当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时,锁持件封堵承接位的卡入口,阻止与承接位相配合的第四卡接部脱位。
所述承接件与锁持件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一转动中心,所述锁持件与所述驱动件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二转动中心,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靠背部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三转动中心,所述靠背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上,所述靠背部与所述承接件转动配合中心为第四转动中心,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转动中心、第三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依次连线,形成四连杆机构。在实际拼接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前,靠背部是处于折叠状态,此时,第一转动中心与第三转动中心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当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时,第三转动中心跟随着靠背部转动,此时,第一距离实际开始变小,所以驱动件和锁持件之间形成的角度开始变小,迫使锁持件向下转动,从而卡在承接位的卡入口上,达到锁持作用,所以不仅靠背部可以折叠,还通过靠背部的折叠过程,驱动锁持件转动,完成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之间的锁持配合,该设计十分巧妙地节省了拼接步骤。
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拼接部和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拼接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转动块相接触配合,所述转动块在所述拼接部上转动至锁持位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完成锁持配合。第一卡接部与转动块实现接触配合,通过转动后部总成进而使第一卡接部转动,第一卡接部带动转动块一起转动,转动块在拼接部上转动,使得转动块转动至锁持位置,此时,完成了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的锁持配合。
所述拼接部设置有卡入位和阻挡位,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第三卡接部通过所述卡入位与所述转动块相配合,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转动块转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阻挡位抵触。第三卡接部需要与转动块相配合时,通过卡入位进入,然后与转动块接触;此外,第三卡接部需要与转动块相分离时,亦通过卡入位取出;当前部总成与后部总成拼接时,此时第三卡接部先通过卡入位然后与转动块配合,转动第三卡接部,从而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后的转动块与第三卡接部受到阻挡位的阻挡,此时第三卡接部位置固定,所以完成锁持作用。
所述拼接部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上开设避让槽形成所述卡入位,所述转动槽的壁部形成所述阻挡位,所述避让槽贯穿所述转动槽的壁部,所述转动块的由壁部朝向中心开设有锁持槽,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卡接片,所述锁持槽与所述卡接片相配合。具体为转动槽,利用转动块的外壁与转动槽的内壁面接触,进而实现转动作用,其中转动槽的壁部作为阻挡位,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所以无需单独设置阻挡结构,而卡入位直接在转动槽的壁部上开设避让槽,所以设置方式较为简单,有利于加工,而功能又不影响,第三卡接部包括卡接片,而转动块上设置锁持槽,具体为卡接片与锁持槽配合,卡接方便。
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与所述避让槽相联通;此处卡接片可以直接通过避让槽的进入到锁持槽内,与锁持槽相配合,该状态也为拼接前的状态。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转动块转动,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与所述转动槽的壁部相对;此处,拼接时需要转动后部总成,即第三卡接部转动,带动转动块转动,使得锁持槽的开口与转动槽的壁部相对,即将锁持槽的开口阻挡,而卡接片受到阻挡后无法取出,达到锁持作用。
所述前部总成包括尾支架,所述尾支架上设置有复位件,所述第一卡接部安装在所述尾支架上,所述复位件一端连接在所述转动块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尾支架上,在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复位件控制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的状态。设置尾支架用于安置第一卡接部以及复位件,其中通过复位件与作用控制转动块,使得转动块位于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解锁时的状态,因此下次安装后部总成时,无需调节转动块的位置,从而使得再次拼接后部总成时能快速完成第一卡接部以及第三卡接部的安装。
所述尾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凸耳,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第二凸耳,所述复位件为拉簧,一端连接在第一凸耳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凸耳上;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锁持配合时,所述转动块在拼接部转动至锁持位置,所述第二凸耳带动拉簧拉伸蓄能;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锁持配合解除时,拉簧收缩释放蓄能,拉簧拉动第二凸耳,从而带动所述转动块转动至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锁持配合解除时所处的位置。该设置提供给拉簧一个安装位置,采用拉簧的好处在于无需导向柱,因此在安装时较为方便。当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锁持配合时,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通过第二凸耳拉伸拉簧,使得拉簧处于蓄能状态,即存在一个复位的力;当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需要解除锁持时,拉簧复位的力可以协助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解除锁持,最终在拉簧的作用下控制转动块处于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解除锁持时所处的位置。所以当下次拼接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时,无需调节转动块所述的位置,节省了拼接时间。
所述前部总成还包括对称安装在下部左右两侧的第一工作轮,所述后部总成还包括对称安装在下部左右两侧的第二工作轮。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后,第一工作轮和第二工作轮形成四点支撑,稳定性好。
所述后部总成上部设置有把手。把手可以方便提起后部总成,而且第三卡接部在卡入第一卡接部时,需要克服复位件的作用力,把手位于后部总成的上部,即当第三卡接部转动时,通过把手施力,此时的力臂较长,所以旋转时更加省力,做到了省力拼接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
所述前部总成还包括防倾支架,所述防倾支架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接部所在一端,所述防倾支架上还安装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防倾支架上。防倾支架通过转动杆与转动块间接连接,转动块转动时,在转动杆的作用下,带动防倾支架转动,当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相拼接时,防倾支架的最低点向上转动,此时第二工作轮的最低点比防倾支架的最低点低,即第二工作轮与地面接触,而轮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向后倾斜时,防倾支架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轮椅向后倾斜倒下。当后部总成拆卸时,防倾支架的最低点向下转动,取出后部总成,防倾支架的最低点和第一工作轮共同与地面接触,防止前部总成倾倒。
所述防倾支架上还安装有防倾轮,所述防倾轮安装在所述防倾支架的自由端上。自由端即为防倾支架最低点所有处,采用防倾轮避免防倾支架滑动摩擦,容易发生损坏,由于具有防倾轮,前部总成能方便推动。
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均设置有两个,且相对称设置。轮椅具有一定的宽度,所以仅仅采用一个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用于拼接时,相当于单点受力,所以稳定性较差,而采用两个且对称设置,相当于两个点受力,所以稳定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总成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过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过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配合局部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配合部分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前部总成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7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9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7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9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2中E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前部总成;11、第一卡接部;12、第二卡接部;13、承接件;131、止位槽;132、承接位;1321、第二凹槽;14、锁持件;141、第一凹槽;15、驱动件;16、靠背部;161、止位凸;17、拼接部;171、转动槽;172、避让槽;173、阻挡位;18、转动块;181、第二凸耳;182、锁持槽;19、尾支架;191、第一凸耳;101、第一工作轮;20、后部总成;21、第三卡接部;211、卡接片;22、第四卡接部;221、卡接柱;23、把手;201、第二工作轮;30、复位件;40、防倾支架;41、防倾轮;50、转动杆;61、第一转动中心;62、第二转动中心;63、第三转动中心;64、第四转动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轮椅包括前部总成10及后部总成20,如图1所示,前部总成10包括第一工作轮101、防倾支架40、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12,如图2所示,后部总成20包括第二工作轮201、第三卡接部21和第四卡接部22,对轮椅拼接前,前部总成10利用第一工作轮101和防倾支架40支撑,防止倾倒,此时防倾支架40起支撑作用。对轮椅拼接时,将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配合,第二卡接部12和第四卡接部22配合,如图3所示,拼接后的轮椅后部总成20牢固连接在前部总成10上,其中防倾支架40上抬,此时,第一工作轮101和第二工作轮201对整个轮椅支撑。其中图1、图2和图3中的前部总成10和后部总成20均带有外壳。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前部总成10面向后部总成20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所述前部总成10面向后部总成20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2,所述后部总成20面向前部总成10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卡接部21,所述后部总成20面向前部总成10的上部设置有第四卡接部22。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卡接部12包括承接件13和锁持件14,所述承接件13和所述锁持件14活动配合。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拼接时,所述第一卡接部11和所述第三卡接部21卡合配合,所述锁持件13将所述第四卡接部22锁持固定于所述承接件13;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解锁时,所述锁持件13解除锁持固定所述第四卡接部22于所述承接件13,所述第一卡接部11和所述第三卡接部21卡合解除。
轮椅的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拼接后放置于承接面,上述的上部和下部,表示相对于承接面靠下的为下部,靠上的为上部;锁持表示最少两个部件可以相对运动达到对第三个部件的扣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合可包括锁持。
在拼接轮椅时,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先卡合配合,然后第四卡接部22卡入至承接件13上,完成了对位,此时锁持件14相对于承接件13活动,锁持件14活动至第四卡接部22的卡入承接件13的位置,即第四卡接部22受到锁持件14的阻挡,无法从进入承接件13的卡入位置退出,实现了第二卡接部12和第四卡接部22之间的锁持作用,即完成了轮椅的拼接。此处先对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卡合配合,然后再利用锁持件14阻挡第四卡接部22退出承接件13,方便轮椅的锁持作用。在拆卸轮椅时,先将锁持件14相对于承接件13活动改变位置,使得锁持件14移出第四卡接部22卡入承接件13的位置,第四卡接部22可以取出,完成第二卡接部12和第四卡接部22之间锁持解除;然后再将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的卡合配合接触。此处通过锁持件14的位置变化实现第二卡接部12和第四卡接部22之间锁持解除,再将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的锁持接触所以在拆卸上较为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第一工作轮101对称安装在前部总成10下部左右两侧,第二工作轮201对称安装在后部总成20下部左右两侧。前部总成10和后部总成20拼接后,第一工作轮101和第二工作轮201形成四点支撑,稳定性好。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卡接部12还包括驱动件15,所述驱动件15与所述锁持件14活动配合。利用驱动件15驱动锁持件14,使得锁持件14与承接件13相作用,将第四卡接部22锁持。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前部总成10包括铰接转动的靠背部16,所述驱动件15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靠背部16,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持件14上,所述锁持件14活动连接在所述前部总成10上;所述靠背部16转动,带动所述驱动件15上下运动,所述驱动件15驱动所述锁持件14将所述第四卡接部22锁持固定于所述承接件13,或驱动所述锁持件14解除锁持固定所述第四卡接部22于所述承接件13。该设置可以利用靠背部16的转动,带动驱动件15移动,进而带动锁持件14转动,所以通过靠背部16的作用控制锁持件14的运动。
如图5所示,所述靠背部16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13上,因为靠背部16带动驱动件15运动,驱动件15控制锁持件14运动,而锁持件14又与承接件13配合,所以将靠背部16转动连接在承接件13上,以承接件13作为转动的基座,有利于提高运动时的配合精度。
如图5所示,所述靠背部16转动一侧设置有止位凸161,所述承接件13上设置有止位槽131,所述止位凸161与所述止位槽131相配合。为了限制靠背部16的转动超过预设位置,所以通过止位凸161以及止位槽131的限位作用,控制靠背部16的转动范围。
如图7、图8、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承接件13设置有承接位132,所述承接位132具有卡入口,所述第四卡接部22穿过所述卡入口与所述承接位132相配合,所述第四卡接部22包括卡接柱221,所述卡接柱221与所述承接位132相配合。此时,具体为承接位132与卡接柱221相配合,卡接柱221卡入承接位132上。
如图14所示,所述锁持件14设置第一凹槽141,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拼接时,所述卡接柱221位于在所述第一凹槽141内,所述承接位13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321,如图5、图6、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拼接时,所述第一凹槽141与所述第二凹槽1321相对应,所述卡接柱22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41和所述第二凹槽1321之间。即第一凹槽141与第二凹槽1321之间形成一个空置区域,利用该区域放置卡接柱221,所以卡接柱221能起到一个较好的限位作用。
如图14所示,所述锁持件14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13上,所述锁持件14在关闭或开启所述承接位132的卡入口之间活动。即锁持件14起到封堵承接位132的卡入口作用,如图5和图6所示,当前部总成10和后部总成20拼接时,锁持件14封堵承接位132的卡入口,阻止与承接位132相配合的第四卡接部22脱位。
如图14所示,所述承接件13与锁持件14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一转动中心61,所述锁持件14与所述驱动件15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二转动中心62,所述驱动件15与所述靠背部16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三转动中心63,所述靠背部16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13上,所述靠背部16与所述承接件13转动配合中心为第四转动中心64,所述第一转动中心61、第二转动中心62、第三转动中心63和第四转动中心64依次连线,形成四连杆机构。如图4所示,在实际拼接前部总成10和后部总成20前,靠背部16是处于折叠状态,此时,第一转动中心61与第三转动中心63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前部总成10和后部总成20拼接时,第三转动中心63跟随着靠背部16转动,此时,第一距离实际开始变小,所以驱动件15和锁持件14之间形成的角度开始变小,迫使锁持件14向下转动,从而卡在承接位132的卡入口上,达到锁持作用,所以不仅靠背部16可以折叠,还通过靠背部16的折叠过程,驱动锁持件14转动,完成第二卡接部12和第四卡接部22之间的锁持配合,该设计十分巧妙地节省了拼接步骤。
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第一卡接部11包括拼接部17和转动块18,所述转动块18与所述拼接部17转动配合,所述第三卡接部21与所述转动块18相接触配合,所述转动块18在所述拼接部17上转动至锁持位置,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完成锁持配合。第一卡接部11与转动块18实现接触配合,通过转动后部总成20进而使第一卡接部11转动,第一卡接部11带动转动块18一起转动,转动块18在拼接部17上转动,使得转动块18转动至锁持位置,此时,完成了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的锁持配合。
如图11所示,所述拼接部17设置有卡入位和阻挡位173,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解锁时,所述第三卡接部21通过所述卡入位与所述转动块18相配合,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拼接时,所述转动块18转动,所述第三卡接部21与所述阻挡位173抵触。如图9所示,第三卡接部21需要与转动块18相配合时,通过卡入位进入,然后与转动块18接触;此外,第三卡接部21需要与转动块18相分离时,亦通过卡入位取出;当前部总成10与后部总成20拼接时,此时第三卡接部21先通过卡入位然后与转动块18配合,转动第三卡接部21,从而带动转动块18转动,转动后的转动块18与第三卡接部21受到阻挡位173的阻挡,此时第三卡接部21位置固定,所以完成锁持作用。
如图12和图18所示,所述拼接部17设置有转动槽171,所述转动槽171上开设避让槽172形成所述卡入位,所述转动槽171的壁部形成所述阻挡位173,所述避让槽172贯穿所述转动槽171的壁部,所述转动块18的由壁部朝向中心开设有锁持槽182,所述第三卡接部21包括卡接片211,所述锁持槽182与所述卡接片211相配合。利用转动块18的外壁与转动槽171的内壁面接触,进而实现转动作用,其中转动槽171的壁部作为阻挡位173,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所以无需单独设置阻挡结构,而卡入位直接在转动槽171的壁部上开设避让槽172,所以设置方式较为简单,有利于加工,而功能又不影响,第三卡接部21包括卡接片211,而转动块18上设置锁持槽182,具体为卡接片211与锁持槽182配合,卡接方便。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解锁时,所述锁持槽182的开口与所述避让槽172相联通;此处卡接片211可以直接通过避让槽172的进入到锁持槽182内,与锁持槽182相配合,该状态也为拼接前的状态。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拼接时,所述转动块18转动,所述锁持槽182的开口与所述转动槽171的壁部相对;此处,拼接时需要转动后部总成20,即第三卡接部21转动,带动转动块18转动,使得锁持槽182的开口与转动槽171的壁部相对,即将锁持槽182的开口阻挡,而卡接片211受到阻挡后无法取出,达到锁持作用。
如图11所示,所述前部总成10包括尾支架19,如图11所示,所述尾支架19上设置有复位件30,所述第一卡接部11安装在所述尾支架19上,所述复位件30一端连接在所述转动块18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尾支架19上,在前部总成10和后部总成20解锁时,所述复位件30控制所述转动块18位于所述前部总成10和所述后部总成20解锁时的状态。设置尾支架19用于安置第一卡接部11以及复位件30,其中通过复位件30与作用控制转动块18,使得转动块18位于前部总成10和后部总成20解锁时的状态,因此下次安装后部总成20时,无需调节转动块18的位置,从而使得再次拼接后部总成20时能快速完成第一卡接部11以及第三卡接部21的安装。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尾支架19上设置有第一凸耳191,所述转动块18上设置有第二凸耳181,所述复位件30为拉簧,一端连接在第一凸耳19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凸耳181上;所述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锁持配合时,所述转动块18在拼接部17转动至锁持位置,所述第二凸耳181带动拉簧拉伸蓄能;所述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锁持配合解除时,拉簧收缩释放蓄能,拉簧拉动第二凸耳181,从而带动所述转动块18转动至所述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锁持配合解除时所处的位置。该设置提供给拉簧一个安装位置,采用拉簧的好处在于无需导向柱,因此在安装时较为方便。当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锁持配合时,带动转动块18转动,转动块18通过第二凸耳181拉伸拉簧,使得拉簧处于蓄能状态,即存在一个复位的力;当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需要解除锁持时,拉簧复位的力可以协助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解除锁持,最终在拉簧的作用下控制转动块18处于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21解除锁持时所处的位置。所以当下次拼接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时,无需调节转动块18所述的位置,节省了拼接时间。
如图18所示,具体地,转动部向外伸出有突部,第二凸耳181位于该突部上,当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锁持解除时,该突部与尾支架19相接触,防止转动块18被拉簧拉动,超过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锁持解除时转动块18所处的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后部总成20上部设置有把手23。把手23可以方便提起后部总成20,而且第三卡接部21在卡入第一卡接部11时,需要克服复位件30的作用力,把手23位于后部总成20的上部,即当第三卡接部21转动时,通过把手23施力,此时的力臂较长,所以旋转时更加省力,做到了省力拼接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三卡接部21。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前部总成10还包括防倾支架40,所述防倾支架40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接部11所在一端,所述防倾支架40上还安装转动杆50,所述转动杆50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块18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防倾支架40上。防倾支架40通过转动杆50与转动块18间接连接,转动块18转动时,在转动杆50的作用下,带动防倾支架40转动,当前部总成10和后部总成20相拼接时,防倾支架40的最低点向上转动,此时第二工作轮201的最低点比防倾支架40的最低点低,即第二工作轮201与地面接触,而轮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向后倾斜时,防倾支架40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轮椅向后倾斜倒下。当后部总成20拆卸时,防倾支架40的最低点向下转动,取出后部总成20,防倾支架40的最低点和第一工作轮101共同与地面接触,防止前部总成10倾倒。
如图7所示,所述防倾支架40上还安装有防倾轮41,所述防倾轮41安装在所述防倾支架40的自由端上。自由端即为防倾支架40最低点所有处,采用防倾轮41避免防倾支架40滑动摩擦,容易发生损坏,由于具有防倾轮41,前部总成10能方便推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1、第二卡接部12、第三卡接部21和第四卡接部22均设置有两个,且相对称设置。轮椅具有一定的宽度,所以仅仅采用一个第一卡接部11、第二卡接部12、第三卡接部21和第四卡接部22用于拼接时,相当于单点受力,所以稳定性较差,而采用两个且对称设置,相当于两个点受力,所以稳定性增加。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图12和图13虚线位表示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上述前面、背面、上部和下部表示轮椅在正常使用时,靠近座位的前方表示前面,靠近座位的后方表示背面,同理靠上的一侧表示上部,靠下的一侧表示下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总成及后部总成,所述后部总成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前部总成,所述前部总成面向后部总成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前部总成面向后部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后部总成面向前部总成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后部总成面向前部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第四卡接部;
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驱动件、承接件和锁持件,所述承接件和所述锁持件活动配合,所述前部总成包括铰接转动的靠背部,所述驱动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靠背部,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持件上,所述锁持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前部总成上;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三卡接部卡合配合,所述靠背部转动,带动所述驱动件向下运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锁持件将所述第四卡接部锁持固定于所述承接件;
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靠背部反向转动,带动所述驱动件向上运动,驱动所述锁持件解除锁持固定所述第四卡接部于所述承接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三卡接部卡合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转动一侧设置有止位凸,所述承接件上设置有止位槽,所述止位凸与所述止位槽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设置有承接位,所述承接位具有卡入口,所述第四卡接部穿过所述卡入口与所述承接位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卡接部包括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与所述承接位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持件设置第一凹槽,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卡接柱位于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位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所述卡接柱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持件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上,所述锁持件在关闭或开启所述承接位的卡入口之间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与锁持件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一转动中心,所述锁持件与所述驱动件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二转动中心,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靠背部转动配合中心为第三转动中心,所述靠背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件上,所述靠背部与所述承接件转动配合中心为第四转动中心,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第二转动中心、第三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依次连线,形成四连杆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拼接部和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拼接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转动块相接触配合,所述转动块在所述拼接部上转动至锁持位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完成锁持配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部设置有卡入位和阻挡位,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第三卡接部通过所述卡入位与所述转动块相配合,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转动块转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阻挡位抵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部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上开设避让槽形成所述卡入位,所述转动槽的壁部形成所述阻挡位,所述避让槽贯穿所述转动槽的壁部,所述转动块的由壁部朝向中心开设有锁持槽,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卡接片,所述锁持槽与所述卡接片相配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转动块在所述拼接部上转动至锁持位置,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与所述避让槽相联通;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拼接时,所述转动块转动,所述锁持槽的开口与所述转动槽的壁部相对。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总成包括尾支架,所述尾支架上设置有复位件,所述第一卡接部安装在所述尾支架上,所述复位件一端连接在所述转动块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尾支架上,在前部总成和后部总成解锁时,所述复位件控制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前部总成和所述后部总成解锁时的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凸耳,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第二凸耳,所述复位件为拉簧,一端连接在第一凸耳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凸耳上;
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锁持配合时,所述转动块在拼接部转动至锁持位置,所述第二凸耳带动拉簧拉伸蓄能;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锁持配合解除时,拉簧收缩释放蓄能,拉簧拉动第二凸耳,从而带动所述转动块转动至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锁持配合解除时所处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总成还包括对称安装在下部左右两侧的第一工作轮,所述后部总成还包括对称安装在下部左右两侧的第二工作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总成上部设置有把手。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总成还包括防倾支架,所述防倾支架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接部所在一端,所述防倾支架上还安装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动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防倾支架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支架上还安装有防倾轮,所述防倾轮安装在所述防倾支架的自由端上。
2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均设置有两个,且相对称设置。
CN202010070104.5A 2020-01-21 2020-01-21 轮椅 Active CN111249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0104.5A CN111249077B (zh) 2020-01-21 2020-01-21 轮椅
PCT/CN2020/139928 WO2021147618A1 (zh) 2020-01-21 2020-12-28 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0104.5A CN111249077B (zh) 2020-01-21 2020-01-21 轮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9077A CN111249077A (zh) 2020-06-09
CN111249077B true CN111249077B (zh) 2022-04-12

Family

ID=7094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0104.5A Active CN111249077B (zh) 2020-01-21 2020-01-21 轮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9077B (zh)
WO (1) WO20211476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9076B (zh) * 2020-01-21 2022-04-1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椅
CN111249077B (zh) * 2020-01-21 2022-04-1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椅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9623A (zh) * 2014-10-15 2017-05-10 株式会社松永制作所 小脚轮及轮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84230A1 (en) * 2002-10-28 2004-05-06 Christopher Grymko Transportable wheelchair
DE202007001486U1 (de) * 2007-01-26 2007-05-10 Reha-Trend Medizintechnik Gmbh Modulares Kupplungssystem zur wahlweisen Ankupplung einer Antriebs- und/ oder Lenkeinheit an einen Rollstuhl, Fahrrad oder Trainingsgerät
US8414008B2 (en) * 2011-07-09 2013-04-09 Carl M. Hay Wheelchair system
JP2013048735A (ja) * 2011-08-31 2013-03-14 Ox Engineering:Kk 組立式電動車いす
US20130149032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Sunpex Technology Co., Ltd. Fixing member for vehicle frame joint of scooter
CN202875649U (zh) * 2012-10-22 2013-04-17 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电动轮椅车
JP5852766B1 (ja) * 2014-10-15 2016-02-03 株式会社松永製作所 車椅子及び主車輪ユニット
CN104758127B (zh) * 2015-03-25 2017-08-11 谢空成 一种电动轮椅车头与轮椅的快速连接结构及电动轮椅车头
GB2539737B (en) * 2015-11-11 2017-07-12 Daniel Kevin Attachment for a wheelchair
TWM540633U (zh) * 2017-01-17 2017-05-01 康而富國際行銷有限公司 離合機構
KR101901997B1 (ko) * 2017-02-06 2018-09-28 김동민 휠체어용 전동장치
CN106901921B (zh) * 2017-04-25 2019-11-22 昆山奥仕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拆卸式电动轮椅
CN209154270U (zh) * 2018-07-13 2019-07-26 上海三笠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可分离的轮椅
CN209492423U (zh) * 2019-02-19 2019-10-1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靠背安装结构及座椅
CN111249077B (zh) * 2020-01-21 2022-04-1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椅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9623A (zh) * 2014-10-15 2017-05-10 株式会社松永制作所 小脚轮及轮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9077A (zh) 2020-06-09
WO2021147618A1 (zh)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9077B (zh) 轮椅
JPH08505582A (ja) 折り畳み式人物支持・運搬体
CA2670230A1 (en) Car seat
CN111249076B (zh) 轮椅
WO2022052421A1 (zh) 可折叠轮椅
KR101750193B1 (ko) 전동 휠체어
US4995628A (en) Standing frame assembly for use with wheelchair
WO2021147615A1 (zh) 防倾轮椅
CN218172061U (zh) 一种实现椅身拆卸及旋转释锁的调节结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CN217571547U (zh) 一种手工焊接翻转平台
JPH0748124Y2 (ja) 幼児用椅子の高さ調節機構
JP4073233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および係止装置
EP0547115A1 (en) DEVICE CONNECTING A FLOOR TREATMENT UNIT TO A BAR - SHAPED DEVICE FOR GUIDING THE SAME.
EP1374742B1 (fr) Dispositif de puériculture avec siège
CN211107648U (zh) 一种释放机构及幼儿用装置
WO2004065173A2 (en) Powered vehicle for personal transport
JP3410224B2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860529B2 (ja) 歩行器
CN219192310U (zh) 座椅及婴儿车
CN216994467U (zh) 一种可折叠的推车座兜和儿童推车
JPS6236454Y2 (zh)
JPH068754Y2 (ja) アームレストの取付構造
CN2539505Y (zh) 轮椅扶手调整装置
CN210852608U (zh) 一种倚靠部分的调节装置及儿童载具
CN218852332U (zh) 一种儿童摇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