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同轴度就是定位公差,理论正确位置即为基准轴线。由于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不同点可能在空间各个方向上出现,故其公差带为一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体,公差值为该圆柱体的直径。轴承外圈在生产结束后装配前需要对其同轴度、真圆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测,以便生产出合格的轴承,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通常为手动检测治具,通过人工手动抽取进行检测,影响生产进度,效率低下,极易漏检,导致客户投诉,长时间的检测作业,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装置,通过进料架将待检测的轴承外圈进行间歇输送,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夹紧件向上移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夹紧件转动,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夹紧件向下移动,通过一侧的第一夹紧件对进料架上的轴承外圈进行夹取,另一侧的第一夹紧件对驱动夹紧装置上检测后的轴承外圈进行夹紧,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夹紧件向上移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夹紧件转动,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夹紧件向下移动,将检测后的轴承外圈放置在出料架上,待检测的轴承外圈放置在驱动夹紧装置上,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夹紧件转动,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二转动轴向下移动,通过张紧环对轴承外圈进行夹紧,第二气缸驱动滑动件移动,第三气缸的输出轴缩回,使得接触椎体与轴承外圈接触,同时触动块与压力感应器接触,驱动夹紧装置的第一电机带动轴承外圈进行转动,通过触动块对压力感应器压力的大小不同,对轴承外圈的同轴度进行检测,取代传统的手动检测,提高了生产进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作效率,对轴承外圈进行逐个检测,确保轴承外圈的品质,推动轴承外圈自动化生产的进程。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有进料架,另一侧设有出料架,工作台上设有转运装置和驱动夹紧装置,转运装置将轴承外圈从进料架上的轴承外圈转运至驱动夹紧装置上,将驱动夹紧装置上检测后的轴承外圈转运至出料架上,工作台上设有检测件,检测件对驱动夹紧装置上的轴承外圈进行检测,工作台的下方设有阵列分布的水平调节件。
所述转运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下方转动设有第一气缸,转运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转运装置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夹紧件。
所述驱动夹紧装置与转运装置的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驱动夹紧装置包括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上方通过倒置的锥形块取代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杆,锥形块的上方设有第二限位块,锥形块上套装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沉孔内,锥形块上套装有张紧环,张紧环上设有缺口,驱动夹紧装置的第一气缸拉动第二转动轴向下移动,锥形块挤压张紧环。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包括工作台主体,工作台主体的下方设有阵列的支撑脚,支撑脚的一端与工作台主体紧固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调节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主体上设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上设有滑动沉孔,滑动沉孔内设有第一贯穿孔,工作台主体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包括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工作台主体上设有第四贯穿孔,工作台主体上设有基准台,基准台内设有沉孔,沉孔内设有第五贯穿孔,第四贯穿孔与一侧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二贯穿孔同轴心,第五贯穿孔与另一侧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二贯穿孔同轴心,第五贯穿孔位于第四贯穿孔与支撑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另一端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杆,第一齿轮的下方设有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的下方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支撑杆上设有连通孔,第一支撑杆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方形滑孔,方形滑孔与连通孔相互垂直且连通。
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穿过第二贯穿孔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一方形孔,第一连接块上设有第六贯穿孔,第六贯穿孔与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一方形孔内。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三贯穿孔紧固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位于第一支撑杆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第一夹紧件包括对称分布的夹块,夹块包括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三角形夹块主体,第二连接块的上方设有齿条,夹块通过齿条位于方形滑孔内滑动,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环位于限位环的上方,张紧环的内圈为锥形,张紧环通过锥形内圈与锥形块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包括固定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穿过第一贯穿孔紧固连接有滑动件,滑动件包括滑动柱,滑动柱的一端设有连接柱,另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连接块。
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连接杆,第三连接块的下方、第一连接杆之间设有压力感应器,第一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固定轴,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七贯穿孔。
所述滑动件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触动件,触动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下方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上方设有触动块,第三连接杆上设有接触椎体,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八贯穿孔。
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设有放置孔,放置孔内设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弹性件连接块。
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三气缸的输出轴穿过第七贯穿孔设有对称分布的第四连接块,第四连接块之间设有第二固定轴。
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对称分布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件主体,连接件主体上设有第二方形孔和第九贯穿孔,第二方形孔内设有第二弹性件连接块。
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九贯穿孔与第二固定轴转动连接,通过第二方形孔套装在第三支撑板上。
所述滑动件上设有对称分布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连接块紧固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件连接块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通过连接柱与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触动件通过第八贯穿孔与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检测装置通过进料架将待检测的轴承外圈进行间歇输送,通过一侧的第一夹紧件对进料架上的轴承外圈进行夹取,另一侧的第一夹紧件对驱动夹紧装置上检测后的轴承外圈进行夹紧,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夹紧件向上移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夹紧件转动,第一气缸驱动第一夹紧件向下移动,将检测后的轴承外圈放置在出料架上,待检测的轴承外圈放置在驱动夹紧装置上,通过张紧环对轴承外圈进行夹紧,驱动夹紧装置的第一电机带动轴承外圈进行转动,通过触动块对压力感应器压力的大小不同,对轴承外圈的同轴度进行检测;
2、本发明检测装置取代传统的手动检测,提高了生产进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作效率,对轴承外圈进行逐个检测,确保轴承外圈的品质,推动轴承外圈自动化生产的进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气缸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夹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夹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驱动夹紧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检测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滑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图1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图1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气缸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触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轴承外圈同轴度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如图1、图2所示,工作台1的一侧设有进料架2,另一侧设有出料架3,工作台1上设有转运装置4和驱动夹紧装置5,转运装置4将轴承外圈从进料架2上的轴承外圈转运至驱动夹紧装置5上,将驱动夹紧装置5上检测后的轴承外圈转运至出料架3上,工作台1上设有检测件6,检测件6对驱动夹紧装置5上的轴承外圈进行检测,工作台1的下方设有阵列分布的水平调节件7。
工作台1包括工作台主体11,如图3、图4所示,工作台主体11的下方设有阵列的支撑脚12,支撑脚12的一端与工作台主体11紧固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调节件7上。
工作台主体11上设有支撑块13,支撑块13的上设有滑动沉孔131,滑动沉孔131内设有第一贯穿孔132,工作台主体11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件14,第一支撑件14包括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板141,第一支撑板141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142,第二支撑板142上设有第二贯穿孔143和第三贯穿孔144,工作台主体11上设有第四贯穿孔15,工作台主体11上设有基准台16,基准台16内设有沉孔17,沉孔17内设有第五贯穿孔18,第四贯穿孔15与一侧第一支撑件14上的第二贯穿孔143同轴心,第五贯穿孔18与另一侧第一支撑件14上的第二贯穿孔143同轴心,第五贯穿孔18位于第四贯穿孔15与支撑块13之间。
转运装置4包括第二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1的下方转动设有第一气缸42,转运装置4包括第一电机43,转运装置4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夹紧件44。
第二支撑件41包括第一转动轴411,如图5所示,第一转动轴411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412,另一端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杆415,第一齿轮412的下方设有第三转动轴413,第三转动轴413的下方设有第一限位块414,第一支撑杆415上设有连通孔416,第一支撑杆415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方形滑孔417,方形滑孔417与连通孔416相互垂直且连通。
第一气缸42的输出轴穿过第二贯穿孔143设有第一连接块421,如图6、图7所示,第一连接块421上设有第一方形孔422,第一连接块421上设有第六贯穿孔423,第六贯穿孔423与第三转动轴413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414位于第一方形孔422内。
第一电机43的输出轴穿过第三贯穿孔144紧固连接有第二齿轮431,第一齿轮412与第二齿轮431啮合传动。
第一夹紧件44包括第二电机441,如图8、图9所示,第二电机441位于第一支撑杆415上,第二电机44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442,第一夹紧件44包括对称分布的夹块443,夹块443包括第二连接块4431,第二连接块4431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三角形夹块主体4432,第二连接块4431的上方设有齿条4433,夹块443通过齿条4433位于方形滑孔417内滑动,齿条4433与第三齿轮442啮合传动,使两个夹块443实现夹紧和放开的动作,实现对轴承外圈的夹紧。
驱动夹紧装置5与转运装置4的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驱动夹紧装置5包括第二转动轴411b,第二转动轴411b的上方通过倒置的锥形块501取代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杆415,如图10所示,锥形块501的上方设有第二限位块502,锥形块501上套装设有限位环503,限位环503位于沉孔17内,锥形块501上套装有张紧环504,张紧环504位于限位环503的上方,张紧环504的内圈为锥形,张紧环504通过锥形内圈与锥形块501配合,张紧环504上设有缺口505,驱动夹紧装置5的第一气缸42拉动第二转动轴411b向下移动,锥形块501挤压张紧环504,限位环503对张紧环504进行支撑,使得张紧环504张开对轴承外圈进行夹紧。
检测件6包括固定在支撑块13上的第二气缸61,第二气缸61的输出轴穿过第一贯穿孔132紧固连接有滑动件62,如图11、图12、图13所示,滑动件62包括滑动柱621,滑动柱621的一端设有连接柱622,另一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连接块623,滑动件62通过连接柱622与第二气缸61的输出轴紧固连接。
第三连接块623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连接杆624,第三连接块623的下方、第一连接杆624之间设有压力感应器625,第一连接杆624之间设有第一固定轴626,第一连接杆624上设有第一连接板627,第一连接板627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628,第二连接板628上设有第七贯穿孔629。
滑动件62的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触动件63,如图16所示,触动件63包括第二连接杆631,第二连接杆631的下方设有第三连接杆632,第二连接杆631的上方设有触动块635,触动块635用于与压力感应器625接触,第三连接杆632上设有接触椎体633,第二连接杆631上设有第八贯穿孔634,触动件63通过第八贯穿孔634与第一固定轴626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杆631上设有设有放置孔636,放置孔636内设有第三支撑板637,第三支撑板637上设有第一弹性件连接块638。
滑动件62上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气缸64,第三气缸64固定在第二连接板628上,第三气缸64的输出轴穿过第七贯穿孔629设有对称分布的第四连接块641,如图15所示,第四连接块641之间设有第二固定轴642。
滑动件62上设有对称分布的连接件65,如图17所示,连接件65包括连接件主体651,连接件主体651上设有第二方形孔653和第九贯穿孔652,第二方形孔653内设有第二弹性件连接块654。
连接件65通过第九贯穿孔652与第二固定轴642转动连接,通过第二方形孔653套装在第三支撑板637上。
滑动件62上设有对称分布的弹性件66,弹性件66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连接块638紧固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件连接块654紧固连接。
使用时,通过进料架2将待检测的轴承外圈进行间歇输送,通过第一气缸42驱动第一夹紧件44向上移动,第一电机43驱动第一夹紧件44转动,通过第一气缸42驱动第一夹紧件44向下移动,通过一侧的第一夹紧件44对进料架2上的轴承外圈进行夹取,另一侧的第一夹紧件44对驱动夹紧装置5上检测后的轴承外圈进行夹紧,第一气缸42驱动第一夹紧件44向上移动,第一电机43驱动第一夹紧件44转动,第一气缸42驱动第一夹紧件44向下移动,将检测后的轴承外圈放置在出料架3上,待检测的轴承外圈放置在驱动夹紧装置5上,第一电机43驱动第一夹紧件44转动,通过第一气缸42驱动第二转动轴411b向下移动,通过张紧环504对轴承外圈进行夹紧,第二气缸61驱动滑动件62移动,第三气缸64的输出轴缩回,使得接触椎体633与轴承外圈接触,同时触动块635与压力感应器625接触,驱动夹紧装置5的第一电机43带动轴承外圈进行转动,通过触动块635对压力感应器625压力的大小不同,对轴承外圈的同轴度进行检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