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0800A -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0800A
CN111220800A CN201811423059.6A CN201811423059A CN111220800A CN 111220800 A CN111220800 A CN 111220800A CN 201811423059 A CN201811423059 A CN 201811423059A CN 111220800 A CN111220800 A CN 111220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haped
sample
inlet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30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建华
陈雯雯
苏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14230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0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0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0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66Animal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该微流控芯片主要由上层通道层和底层无结构层组成;上层通道层由四个入口、四个出口、三个S形混合通道、五个T形通道、一个Y形通道以及三个磁铁坑组成。本发明通过将样品引入与染色检测集中在同一块芯片上,并通过使用微流控液滴技术,缩小反应体系,优化了外泌体提取检测步骤,极大地提高了外泌体的检测效率,并且简化了人工操作的程序,取得了较好的外泌体检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泌体分离与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背景技术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整过程而形成的细胞外纳米级囊泡。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人体的尿液、汗液、血液、乳汁等均含有外泌体。外泌体在人体内的角色主要扮演两个角色,第一种是有免疫活性的外泌体,其主要在抗原呈递和共刺激中发挥作用,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第二种为含有数量可观的RNA并介导细胞间的遗传物质交流的外泌体,具有物质传递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外泌体在适应性免疫、炎症过程、胚胎形成、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肿瘤来说,一百多年前,经过解剖人们发现特定的肿瘤细胞总是倾向于转移到特定的组织器官,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种子与土壤”转移假说,认为肿瘤细胞只能在适宜的组织器官环境中才能形成转移灶。随着技术的发展肿瘤的转移机制在不断被完善,人们发现肿瘤可以通过分泌外泌体主动改变转移灶微环境,外泌体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肿瘤血管新生以及肿瘤转移,或者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影响肿瘤进展。因此,对外泌体进行研究,有望为我们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抑制肿瘤的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个新思路。
想要对外泌体进行研究,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将外泌体从样本中分离出来。微流控芯片技术是21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其具有的微型、自动、使用试剂微量、高通量、可实现多功能集成等特点使其成为了进行外泌体研究的潜在平台。微流控芯片液滴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在微流控芯片上发展起来的操纵微小体积液体的技术。因为微流控液滴技术具有体积小、样品无扩散、反应条件稳定、样品间交叉污染少以及混合迅速等优点,已经在物理、化学、生物如细胞研究、材料制备、化学反应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应用。液滴的形成主要有T型通道及流动聚焦两种方式。随着微流控液滴技术通量的不断提高,样品引入、液滴融合、分裂、分选、捕获、存储、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滴微流控技术将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液滴微流控技术有望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部分研究的新的平台,为外泌体研究与检测打开一个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该微流控芯片主要由上层通道层和底层无结构层组成;
上层通道层由四个入口、四个出口、三个S形混合通道、五个T形通道、一个Y形通道以及三个磁铁坑组成;
四个入口分别为进样入口、油相入口、一抗入口以及二抗入口;四个出口为3个废液出口和一个最终样品出口;三个S形混合通道为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以及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五个T形通道三个为液滴分裂通道,两个为液滴生成通道;一个Y形通道为液滴生成通道;
其中进样入口和油相入口分别在Y形通道的两个叉支上,通过Y形通道和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的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通过一T形液滴生成通道和一抗入口及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通过一T形液滴生成通道和二抗入口及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液滴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和最终样品出口相连;三个磁铁坑都在T形分裂通道连接混合通道那边的上面,每个磁铁坑里有一个直径2mm,高2mm的圆柱形小磁铁。
所述上层通道层高度为100μm-1mm;所述混合通道宽度为200μm-1mm;所述T形分裂通道垂直通道宽度为200μm-1mm,其余两个通道宽度为垂直通道尺寸的1/3-1/2;所述T形液滴生成通道,连T形液滴分裂通道和混合通道的通道宽度为200μm-1mm,连接进样口的通道宽度为其余通道宽度的1/3-1/2;所述Y形通道连接油相入口的通道宽度为200μm-1mm,连接进样入口通道宽度为油相入口的1/3-1/2,连接混合通道的通道宽度为200μm-1mm;其余通道宽度为200μm-1mm;所述磁铁坑距离T形液滴分裂通道分裂点横向和纵向尺寸均为1mm-3mm。
所述微流控芯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使用autoCAD软件画出掩膜,使用SU8胶制备上层通道层模板,使用混合好的PDMS(PDMS:引发剂=5:1-20:1)进行倒模,在进口、出口位置打孔,并在适当的位置使用直径2mm的打孔器,打出磁铁坑;使用氧等离子设备将上层通道层和底层无结构层封接,在磁铁坑中放入磁铁。
所述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疏水修饰,方法为将芯片置于真空干燥机中抽真空至少15min,接着向所有通道中加入含2%-5%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十六烷,室温孵育3-6分钟;吸干通道中液体,先后使用乙醇和水清洗通道至少5min,将芯片置于80℃烘箱1h以上,备用。
所述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在使用时需先将免疫磁珠和样品预混后再进行分离与检测,所用链酶亲和素免疫磁珠捕获前需进行修饰,其修饰步骤为:使用2μg/ml-10μg/ml的生物素化的EpCAM与免疫磁珠混合,4℃过夜孵育,取出后用PBS清洗三次以上,之后将其和待检测样品混合,4℃孵育一小时以上,备用。
所述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在使用时油相入口流速为1μL/min-40μL/min,进样入口流速为油相入口的1/4-1/8,一抗入口和二抗入口流速为进样入口的1/3-2/3。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借助微流控液滴技术,减小了反应体系,节省了试剂用量,节约了反应时间。
2、本发明将样品引入,一抗孵育,二抗孵育集中在一块芯片上,优化了外泌体检测流程。
3、本发明通过磁铁对磁珠的磁力作用,使得在液滴分裂时磁珠会分裂到偏向磁铁那端的液滴中,从而将样品和其它物质分开,简化了人工操作步骤,减少误差,实现了传统方法很难实现的时空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掩膜示意图;
图2是Y形液滴生成通道原理示意图;
图3是T形液滴分裂通道原理示意图;
图4是T形液滴生成通道原理示意图。
其中:1.进样入口 2.Y形通道 3.S形混合通道 4.T形液滴分裂通道 5.T形液滴产生通道 6.一抗入口 7.二抗入口 8.最终样品出口 9.油相入口 10.废液出口 11.磁珠12.小磁体“→”.液体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的制备
使用autoCAD软件画出如图1所示掩膜图形;使用SU8胶制备上层通道层模板;使用混合好的PDMS(PDMS:引发剂=10:1)进行倒模;在进口、出口位置打孔,并在适当的位置使用直径2mm的打孔器,打出磁铁坑;使用氧等离子设备将上层通道层和底层无结构层封接,在磁铁坑中放入磁铁,备用。
该微流控芯片如图1、图2所示主要由上层通道层和底层无结构层组成;
上层通道层由四个入口、四个出口、三个S形混合通道、五个T形通道、一个Y形通道以及三个磁铁坑组成;四个入口分别为进样入口1、油相入口9、一抗入口6以及二抗入口7;四个出口为3个废液出口10和一个最终样品出口8;三个S形混合通道3为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以及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五个T形通道三个为液滴分裂通道4,两个为液滴生成通道5;一个Y形通道为液滴生成通道2;
其中进样入口和油相入口分别在Y形通道的两个叉支上,通过Y形通道和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的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通过一T形液滴生成通道和一抗入口及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通过一T形液滴生成通道和二抗入口及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液滴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和最终样品出口相连;三个磁铁坑12都在T形分裂通道连接混合通道那边的上面,每个磁铁坑里有一个直径2mm,高2mm的圆柱形小磁铁。
Y形液滴生成通道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T形液滴分裂通道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T形液滴生成通道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
所述上层通道层高度为200μm;所述混合通道宽度为400μm;所述T形液滴分裂通道垂直通道宽度为400μm,其余两个通道宽度为垂直通道尺寸的150μm;所述T形液滴生成通道,连T形液滴分裂通道和混合通道的通道宽度为400μm,连接进样口的通道宽度为其余通道宽度的150μm;所述Y形通道连接油相入口的通道宽度为300μm,连接进样入口通道宽度为油相入口的100μm,连接混合通道的通道宽度为400μm;其余通道宽度为400μm;所述磁铁坑距离T形液滴分裂通道分裂点横向和纵向尺寸均为3mm。
制作好的芯片使用含5%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十六烷,室温孵育三分钟。吸干通道中液体,先后使用乙醇和水清洗通道5min,将芯片置于80℃烘箱1h。修饰好的芯片将四个入口通过聚四氟乙烯管接入相应的注射器,使用注射泵控制注射器流速,将3个废液出口通过聚四氟乙烯管导入废液桶,最终样品出口通过聚四氟乙烯管导入到收集管中。使用时先打开油相对应的注射泵,使芯片内充满油相液体,再依次打开进样注射泵、一抗注射泵和二抗注射泵。样品收集完成后,使用离心机离心,移去上层液体,留下底部磁珠,再使用PBS离心清洗三次后,将磁珠用PBS重悬,便可滴于载玻片上观测。
该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可以通过改变修饰磁珠的抗体以及检测所用的抗体满足不同的目的。如想要检测特定的蛋白时,可以使用相应的蛋白进行检测,从而得到表达该蛋白的外泌体的相对含量。

Claims (7)

1.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该微流控芯片主要由上层通道层和底层无结构层组成;
上层通道层由四个入口、四个出口、三个S形混合通道、五个T形通道、一个Y形通道以及三个磁铁坑组成;
四个入口分别为进样入口、油相入口、一抗入口以及二抗入口;四个出口为3个废液出口和一个最终样品出口;三个S形混合通道为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以及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五个T形通道三个为液滴分裂通道,两个为液滴生成通道;一个Y形通道为液滴生成通道;
其中进样入口和油相入口分别在Y形通道的两个叉支上,通过Y形通道和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磁珠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的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通过一T形液滴生成通道和一抗入口及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一抗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通过一T形液滴生成通道和二抗入口及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相连;样品与二抗混合通道下连一个T形液滴分裂通道,该T形液滴分裂通道一边连接一个废液池,一边和最终样品出口相连;三个磁铁坑都在T形分裂通道连接混合通道那边的上面,每个磁铁坑里有一个直径2mm,高2mm的圆柱形小磁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通道层高度为100μm-1mm;所述混合通道宽度为200μm-1mm;
所述T形分裂通道垂直通道宽度为200μm-1mm,其余两个通道宽度为垂直通道尺寸的1/3-1/2;
所述T形液滴生成通道,连T形液滴分裂通道和混合通道的通道宽度为200μm-1mm,连接进样口的通道宽度为其余通道宽度的1/3-1/2;
所述Y形通道连接油相入口的通道宽度为200μm-1mm,连接进样入口通道宽度为油相入口的1/3-1/2,连接混合通道的通道宽度为200μm-1mm;其余通道宽度为200μm-1mm;所述磁铁坑距离T形液滴分裂通道分裂点横向和纵向尺寸均为1mm-3m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使用autoCAD软件画出掩膜,使用SU8胶制备上层通道层模板,使用混合好的PDMS(PDMS:引发剂=5:1-20:1)进行倒模,在进口、出口位置打孔,并在适当的位置使用直径2mm的打孔器,打出磁铁坑;使用氧等离子设备将上层通道层和底层无结构层封接,在磁铁坑中放入磁铁。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的应用。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前需要进行疏水修饰,方法为将芯片置于真空干燥机中抽真空至少15min,接着向所有通道中加入含2%-5%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十六烷,室温孵育3-6分钟;吸干通道中液体,先后使用乙醇和水清洗通道至少5min,将芯片置于80℃烘箱1h以上,备用。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时需先将免疫磁珠和样品预混后再进行分离与检测,所用链酶亲和素免疫磁珠捕获前需进行修饰,其修饰步骤为:使用2μg/ml-10μg/ml的生物素化的EpCAM与免疫磁珠混合,4℃过夜孵育,取出后用PBS清洗三次以上,之后将其和待检测样品混合,4℃孵育一小时以上,备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时油相入口流速为1μL/min-40μL/min,进样入口流速为油相入口的1/4-1/8,一抗入口和二抗入口流速为进样入口的1/3-2/3。
CN201811423059.6A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Pending CN111220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3059.6A CN111220800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3059.6A CN111220800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0800A true CN111220800A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2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3059.6A Pending CN111220800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080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6840A (zh) * 2019-07-11 2021-01-1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淬灭核酸适配体的外泌体检测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42121A (zh) * 2021-03-26 2021-06-2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用于外泌体核酸检测的一体化芯片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3522384A (zh) * 2021-07-06 2021-10-22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3999772A (zh) * 2021-09-29 2022-02-01 佛山奥素博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系统的酵母表面展示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3934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 Multiplexed, microfluidic molecular assay device and assay method
CN102586226A (zh) * 2011-01-14 2012-07-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连续液滴操控的微流控芯片核酸纯化平台
CN102854304A (zh) * 2012-07-06 2013-01-02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病原体检测方法
CN107583676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大连医科大学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外泌体捕获和检测的研究方法
CN108072643A (zh) * 2017-12-28 2018-05-25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靶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535239A (zh) * 2018-03-28 2018-09-14 上海艾瑞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液滴的微流控芯片和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3934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 Multiplexed, microfluidic molecular assay device and assay method
CN102586226A (zh) * 2011-01-14 2012-07-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连续液滴操控的微流控芯片核酸纯化平台
CN102854304A (zh) * 2012-07-06 2013-01-02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病原体检测方法
CN107583676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大连医科大学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外泌体捕获和检测的研究方法
CN108072643A (zh) * 2017-12-28 2018-05-25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靶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535239A (zh) * 2018-03-28 2018-09-14 上海艾瑞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液滴的微流控芯片和检测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6840A (zh) * 2019-07-11 2021-01-1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淬灭核酸适配体的外泌体检测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42121A (zh) * 2021-03-26 2021-06-2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用于外泌体核酸检测的一体化芯片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3522384A (zh) * 2021-07-06 2021-10-22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3999772A (zh) * 2021-09-29 2022-02-01 佛山奥素博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系统的酵母表面展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0800A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外泌体检测芯片
CN107012067B (zh) 一种高通量配对捕获单细胞/单颗粒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CN104741157B (zh) 利用微流体截留涡流从异质溶液中分离细胞的装置
CN107583676B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外泌体捕获和检测的研究方法
CN103382434B (zh) 利用含排列成图案的立柱的微通道分离细胞
CN101597568B (zh) 一种集成微流控芯片及其用于活细胞控制与分析的应用
CN109852530A (zh) 一种集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裂解与核酸检测于一体的微流控芯片及其装置以及方法
Pappas Microfluidics and cancer analysis: cell separation, cell/tissue culture, cell mechanics, and 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CN104513787A (zh) 用于单细胞捕获、培养和给药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及系统
CN105734045B (zh)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快速多通量提取血液样本dna的方法
US20150299729A1 (en) Ultrahigh throughput microinjection device
CN103103120A (zh) 一种集成温度控制pcr-ce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02843A (zh) 液滴捕获芯片和微流控芯片
CN107513495A (zh) 用于核酸检测的多通道微滴检测芯片
US9637719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urification of biological cells
CN113564045A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在肿瘤干细胞分选、富集中的应用
CN107148468A (zh) 用于从生物流体中富集稀有细胞和生物标志物的具有平滑表面的微流体装置
US98911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pette tip columns
CN112980677A (zh) 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分析、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制备工艺
KR101142159B1 (ko) 알지네이트 비드의 연속적인 생산 및 포획이 가능한 미세 관류 배양 시스템
CN111172009A (zh) 一种集成式外泌体分离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0193892U (zh) 微流控芯片
CN105441309B (zh) 循环式单细胞捕获转移芯片
CN114632564B (zh) 一种集成微流控芯片及原代循环肿瘤细胞体外处理方法
CN107090399A (zh) 痰液样品中病原菌的快速提纯装置及快速提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