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6499A -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6499A
CN111186499A CN202010129084.4A CN202010129084A CN111186499A CN 111186499 A CN111186499 A CN 111186499A CN 202010129084 A CN202010129084 A CN 202010129084A CN 111186499 A CN111186499 A CN 111186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pennage
vehicle
support
tail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90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查云飞
吴昊
马芳武
刘鑫烨
权晓玉
侯乃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1290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6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6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6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用于与车辆后备箱相连接的尾翼支架,所述尾翼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上横向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尾翼,所述尾翼支架的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铰接座,尾翼支架的两侧分别竖向设置有下端与铰接座相铰接的液压伸缩系统,所述液压伸缩系统的伸缩端分别与尾翼形成球铰结构。该尾翼可在保持原有的攻角调节的功能下,产生的下压力分量指向弯道内侧,直接地加强车辆的转向操控性;并能提供更大的综合侧向力,增强轮胎摩擦力,改善弯道性能;尾翼左右倾斜时对车辆产生反向作用力矩,改善车辆在弯道时的侧倾情况;平衡车辆的轮胎磨损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主动调节的尾翼主要功能为调节翼片攻角,使其在不同工况下产生合适的下压力来增加车辆的操控性;或将尾翼翼片分为两片,分别调节其攻角,在弯道中分别产生不同的下压力,进而辅助车辆转弯。
现有的可主动调节的尾翼都是通过增加竖直向下的下压力,进而增加轮胎对地面的压力,从而通过增加轮胎的摩擦力来增强操控性,同时带来的是加剧轮胎的磨损;在弯道中,由于车辆两侧轮胎所提供的侧向抓地力不同,两侧同时增加下压力将会加剧轮胎磨损的不均匀性;当左右侧轮胎的压力不同时,根据轮胎压力和其摩擦系数的曲线可知,由于曲线非线性,两侧轮胎所产生的侧向力小于两侧轮胎受到相同压力时所产生的侧向力,无法充分发挥两侧轮胎的抓地力;两侧分别独立控制,增加不同的下压力时,所产生的总下压力小于两侧同时增加下压力,转向操控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该尾翼通过左右液压伸缩系统,使尾翼进行左右和上下倾斜来实现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包括用于与车辆后备箱相连接的尾翼支架,所述尾翼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上横向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尾翼,所述尾翼支架的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铰接座,尾翼支架的两侧分别竖向设置有下端与铰接座相铰接的液压伸缩系统,所述液压伸缩系统的伸缩端分别与尾翼形成球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包括位于尾翼支架上端前后侧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上端分别经连接杆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的下端经纵向穿过连接框架及尾翼支架上端的纵向销轴与尾翼支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的前部下侧设置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经横向销轴与位于前侧的连接框架的上部形成旋转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支架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座与铰接孔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伸缩系统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座壳经纵向销轴与铰接座相铰接,所述翼板的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球头座,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上端分别设置有与球头做相配合的球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支架、旋转架分别为钣金结构,尾翼支架、旋转架上分别设置有镂空部,所述尾翼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抵接在车辆后备箱上侧面上的阶梯面。
一种应用于车用主动调节尾翼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旋转架安装在尾翼支架的顶部并与尾翼支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2)将尾翼安装在旋转架的顶部并与旋转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3)将两个液压缸分别与转动连接于尾翼支架的下部两侧的铰接座相铰接,并使液压缸的伸缩杆分别与尾翼上的球头座相连接形成球头副;
(4)将尾翼支架根据具体车型直接与车辆后备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在保持原有的攻角调节的功能下,产生的下压力分量指向弯道内侧,直接地加强了车辆的转向操控性;
(2)尾翼的左右倾斜能直接改变下压力产生的方向,由于产生的下压力的方向不再是竖直向下,而是直接作为侧向力偏向弯道内侧,通过对应的控制可以使内外侧轮胎受到的压力差更小,使其提供更大的综合侧向力,增强轮胎摩擦力,改善弯道性能;
(3)尾翼左右倾斜时对车辆产生反向作用力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车辆在弯道时的侧倾情况;
(4)在使内外侧轮胎之间的压力差更小的同时,也进一步平衡了车辆的轮胎磨损情况;
(5)由于部分侧向力由下压力提供,减小了轮胎所需提供的侧向力,减小了轮胎的磨损;
(6)通过可以调节的下压力和空气阻力,进一步减少了车辆油耗,或增加下压力,增加稳定性和操控性;
(7)支架部分和主体使用镁合金,大量镂空,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做到了轻量化;
(8)整个结构安装在车辆后备箱上,安装方便,不影响开关后备箱。
(9)旋转架与尾翼支架为钣金结构,整体易于生产加工。
(10)整个结构工作时给予一种新鲜的机械美感,其外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消费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尾翼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尾翼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尾翼旋转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尾翼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尾翼支架与液压伸缩系统组装图;
图中:10-尾翼支架 11-铰接孔 12-镂空部 13-阶梯面 14-纵向销轴孔 20-旋转架21-连接框架 22-连接杆 23-纵向销轴孔 24-镂空部 25-横向销轴孔 30-尾翼 31-铰接部32-横向销轴孔 33-球头座 40-铰接座 50-液压缸 51-球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浅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6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包括用于与车辆后备箱相连接的尾翼支架10,所述尾翼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旋转架20,所述旋转架上横向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尾翼30,所述尾翼支架的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铰接座40,尾翼支架的两侧分别竖向设置有下端与铰接座相铰接的液压伸缩系统,所述液压伸缩系统的伸缩端分别与尾翼形成球铰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架包括位于尾翼支架上端前后侧的连接框架21,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上端分别经连接杆22连接成一体;该旋转架分别为钣金结构,旋转架上设置有镂空部24,从而减轻旋转架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框架的下部及尾翼支架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纵向销轴孔23、14,所述旋转架的下端经穿过纵向销轴孔及尾翼支架上端的纵向销轴与尾翼支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翼的前部下侧设置有铰接部31,所述铰接部及位于前侧的连接框架的上部分别设置横向销轴孔32、25,所述铰接部经穿过横向销轴孔的横向销轴与位于前侧的连接框架的上部形成旋转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翼支架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铰接孔11,所述铰接座与铰接孔相铰接,从而形成旋转副。
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尾翼支架的重量,所述尾翼支架为钣金结构,尾翼支架上设置有镂空部12。为了更好的与后备箱相连接,所述尾翼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抵接在车辆后备箱上侧面上的阶梯面13。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伸缩系统包括液压缸50,所述液压缸的座壳经纵向销轴与铰接座相铰接,所述翼板的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球头座33,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上端分别设置有与球头做相配合的球头结构51,从而与尾翼形成球头副结构。
该车用主动调节尾翼主要通过左右液压伸缩系统,使尾翼进行左右和上下倾斜来实现功能。在弯道中,左右伸缩量不一样时,尾翼的左右倾斜能直接改变下压力产生的方向,尾翼产生的下压力方向与尾翼平面垂直,形成相对于车辆倾斜的下压力,产生的下压力分量一部分直接作为侧向力来改善弯道性能;竖直向下的分量通过增加轮胎的压力,来增加摩擦力,改善弯道性能;同时,其合力方向能向内侧轮胎多施加压力,达到内外侧轮胎磨损差值减小的目的,并且由于内外侧轮胎所受压力差值的减小,间接增大了综合侧向力,改善弯道性能;在直线上,两侧液压伸缩系统的伸缩量一样时,尾翼将会上下倾斜改变其攻角,即改变尾翼上下倾角,改变车辆所受的下压力以及减小或增大空气阻力,使车辆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制动性能,提从而提升安全性能。此外,可以根据具体工况同时改变尾翼的两个倾角,以达到更大的增益效果。
一种应用于车用主动调节尾翼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旋转架安装在尾翼支架的顶部并与尾翼支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2)将尾翼安装在旋转架的顶部并与旋转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3)将两个液压缸分别与转动连接于尾翼支架的下部两侧的铰接座相铰接,并使液压缸的伸缩杆分别与尾翼上的球头座相连接形成球头副;
(4)将尾翼支架根据具体车型直接与车辆后备箱固定连接。
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车用主动调节尾翼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包括用于与车辆后备箱相连接的尾翼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支架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上横向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尾翼,所述尾翼支架的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与其形成旋转副连接的铰接座,尾翼支架的两侧分别竖向设置有下端与铰接座相铰接的液压伸缩系统,所述液压伸缩系统的伸缩端分别与尾翼形成球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包括位于尾翼支架上端前后侧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上端分别经连接杆连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的下端经纵向穿过连接框架及尾翼支架上端的纵向销轴与尾翼支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的前部下侧设置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经横向销轴与位于前侧的连接框架的上部形成旋转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支架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座与铰接孔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伸缩系统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座壳经纵向销轴与铰接座相铰接,所述翼板的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球头座,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上端分别设置有与球头做相配合的球头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支架、旋转架分别为钣金结构,尾翼支架、旋转架上分别设置有镂空部,所述尾翼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抵接在车辆后备箱上侧面上的阶梯面。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旋转架安装在尾翼支架的顶部并与尾翼支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2)将尾翼安装在旋转架的顶部并与旋转架形成旋转副连接;
(3)将两个液压缸分别与转动连接于尾翼支架的下部两侧的铰接座相铰接,并使液压缸的伸缩杆分别与尾翼上的球头座相连接形成球头副;
(4)将尾翼支架根据具体车型直接与车辆后备箱连接。
CN202010129084.4A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1186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084.4A CN111186499A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084.4A CN111186499A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6499A true CN111186499A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0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9084.4A Pending CN111186499A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649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33994B1 (en) * 2015-01-21 2016-05-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djustable spoiler for a motor vehicle
WO2019145002A1 (en) * 2018-01-25 2019-08-01 Zenvo Automotive A/S Spoiler assembly
US20190389517A1 (en) * 2016-05-12 2019-12-26 Shift Wings Limited A movable wing/aerofoil assembly
CN212074237U (zh) * 2020-02-28 2020-12-04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33994B1 (en) * 2015-01-21 2016-05-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djustable spoiler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90389517A1 (en) * 2016-05-12 2019-12-26 Shift Wings Limited A movable wing/aerofoil assembly
WO2019145002A1 (en) * 2018-01-25 2019-08-01 Zenvo Automotive A/S Spoiler assembly
CN212074237U (zh) * 2020-02-28 2020-12-04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59833B1 (en) Support structure of reverse tricycle
US5458359A (en) Missing link swivel for four-link rigid axle suspensions
CN21014909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后悬架系统
WO2018041166A1 (zh) 一种反向三轮车
CN212074237U (zh)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
JPS62289415A (ja) 車体懸架装置のロアア−ム支持構造
CN110667703A (zh)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独立悬架车桥系统
CN111186499A (zh) 一种车用主动向心调节尾翼及其使用方法
US20060032686A1 (en) Spindle for snowmobile suspension
CN112061283A (zh) 一种横置摇摆机构及具有横置摇摆机构的三轮车
CN216886892U (zh) 一种乘用车轻量化铝合金前转向节
CN107415614B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
CN208053015U (zh) 一种乘用车用控制臂
CN107600189B (zh) 一种卡丁车
CN201580223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CN201914037U (zh) 汽车前控制臂总成
CN206615017U (zh) 一种汽车悬架铝合金控制臂
CN213534953U (zh) 摩托车及其转向结构
CN205149435U (zh) 一种客车用推力杆组合支架
CN209795091U (zh) 一种新型锻钢前下摆臂
CN217022653U (zh) 适用于汽车前悬架的高强度轻量化转向节
EP2907734A1 (de) Vorderradaufhängung eines Fahrzeugs
CN212950027U (zh) 叶片式横向稳定杆
JPH04244492A (ja) 自動2輪車用フレーム
CN220742611U (zh) 一种前桥前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