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4464B - 防眩膜和使用了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膜和使用了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4464B
CN111164464B CN201880062733.4A CN201880062733A CN111164464B CN 111164464 B CN111164464 B CN 111164464B CN 201880062733 A CN201880062733 A CN 201880062733A CN 111164464 B CN111164464 B CN 111164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glare
particles
glare
film
antiglar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27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4464A (zh
Inventor
古井玄
辻本淳
高山阳亮
小川智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64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4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4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4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眩膜,其能够抑制像素密度为300ppi以上的超高清显示元件的屏幕图像光的晃眼,并且能够抑制对比度的降低。一种防眩膜,其为具有防眩层的防眩膜,其中,内部雾度为5.0~25.0%,表面雾度为20.0%以下,设λs为2.5μm且λc为2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250、与设λs为2.5μm且λc为7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70满足下述式(1)~(3)。0.080μm≤Sa2.5‑250(1)Sa2.5‑250‑Sa2.5‑70≤0.030μm(2)0.83≤Sa2.5‑70/Sa2.5‑250(3)。

Description

防眩膜和使用了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膜和使用了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出于抑制外部光的映入等目的,有时在显示元件的表面设置具有凹凸结构的防眩膜。
但是,在显示元件的表面使用具有凹凸结构的防眩膜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由于该凹凸结构,产生在屏幕图像光中看到微细的亮度不均的现象(晃眼),使显示品质降低。
特别是,近年来在超高清化显示元件(像素密度300ppi以上)的情况下,具有晃眼变强的倾向,晃眼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作为抑制表面凹凸导致的晃眼的技术,提出了专利文献1~3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50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67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728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和2中,通过赋予内部雾度来改善晃眼。但是,像素密度为300ppi以上的超高清显示元件具有晃眼变强的倾向,若如专利文献1和2那样仅通过内部雾度来抑制晃眼,则不得不进一步增大内部雾度,会导致对比度的降低。特别是,具有暗室环境下的对比度因内部雾度而降低的倾向。
专利文献3的目的在于,通过使凹凸的倾斜角度的分布不偏向特定的角度,从而不提高内部雾度而抑制晃眼。但是,即便是专利文献3的技术,也无法充分抑制像素密度为300ppi以上的超高清显示元件的晃眼。
本发明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膜和显示装置,该防眩膜和显示装置即使在具有凹凸形状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像素密度为300ppi以上的超高清显示元件的屏幕图像光的晃眼、并且能够抑制对比度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2]。
[1]一种防眩膜,其为具有防眩层的防眩膜,其中,上述防眩膜的内部雾度为5.0~25.0%,表面雾度为20.0%以下,设λs为2.5μm且λc为2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250、与设λs为2.5μm且λc为7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70满足下述式(1)~(3)。
0.080μm≤Sa2.5-250 (1)
Sa2.5-250-Sa2.5-70≤0.030μm (2)
0.83≤Sa2.5-70/Sa2.5-250 (3)
[2]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元件和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防眩膜,其中,将作为上述防眩膜的上述[1]所述的防眩膜配置成满足式(1)~(3)一侧的面朝向与上述显示元件相反的一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防眩膜和显示装置能够抑制像素密度为300ppi以上的超高清显示元件的屏幕图像光的晃眼,并且能够抑制对比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防眩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防眩膜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利用白色干涉显微镜测定实施例1的防眩膜的凹凸形状时的未截除70μm以下的短波长的凹凸的凹凸形状(a)、与截除了70μm以下的短波长的凹凸后的凹凸形状(b)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利用白色干涉显微镜测定比较例1的防眩膜的凹凸形状时的未截除70μm以下的短波长的凹凸的凹凸形状(c)、与截除了70μm以下的短波长的凹凸后的凹凸形状(d)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晃眼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6是说明由样品测定参数时的测定部位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防眩膜]
本发明的防眩膜具有防眩层,防眩膜的内部雾度为5.0~25.0%,表面雾度为20.0%以下,设λs为2.5μm且λc为2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250、与设λs为2.5μm且λc为7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70满足下述式(1)~(3)。
0.080μm≤Sa2.5-250 (1)
Sa2.5-250-Sa2.5-70≤0.030μm (2)
0.83≤Sa2.5-70/Sa2.5-250 (3)
图1和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防眩膜10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1的防眩膜10为在透明基材1上具有防眩层2的结构,图2的防眩膜10为防眩层2的单层结构。
本发明的防眩膜需要内部雾度为5.0~25.0%。
若防眩膜的内部雾度小于5.0%,则无法抑制晃眼。
另外,若防眩膜的内部雾度超过25.0%,则无法改善对比度。特别是,在显示元件为侧面漏光多的TN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在内部雾度高时,暗室环境下的对比度大幅降低。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内部雾度为25.0%以下,能够抑制显示元件的分辨率降低,在这方面也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并未极端地提高内部雾度,而是通过满足后述的式(2)和式(3),从而能够在抑制对比度降低的同时抑制晃眼。
防眩膜的内部雾度的下限优选为7.0%、更优选为10.0%;上限优选为20.0%、更优选为18.0%。这些下限和上限的值可以适当组合。
本说明书中,内部雾度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本说明书中,计算内部雾度、表面雾度、式(1)~(7)的平均值的16个测定部位优选的是,将距离测定样品的外缘1cm的区域作为空白,对于该空白的内侧的区域,划出将纵向和横向5等分的线时,以16处交点作为测定的中心。例如,在测定样品为四边形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将距离四边形的外缘1cm的区域作为空白,将该空白的内侧的区域沿纵向和横向5等分,将所得到的虚线的16处交点作为中心而进行测定,用其平均值计算出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样品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四边形以外的形状时,优选描绘与这些形状内接的四边形,对于该四边形,利用上述方法进行16处的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内部雾度的标准偏差优选为10%以下。另外,16处的内部雾度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防眩膜的雾度、表面形状的测定值有时并非为正态分布,但只要至少为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标准偏差、偏斜度的范围,就不会阻碍本发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防眩膜的雾度、表面形状的测定值有时并非为正态分布的理由可以考虑如下。
将防眩层涂布液涂布到透明基材上时,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的颗粒等非溶解成分的存在比例根据防眩膜的面内的位置而不是固定的。即,在将防眩层涂布液涂布到透明基材上并进行干燥的时刻,根据面内的位置不同,涂膜中的组成存在微妙的差异。此外,由于干燥风也无法是完全的层流,因此干燥条件根据面内的位置而不同。而且,涂膜的干燥速度并非通过这些因子而线性地发生变化,而是非线性地发生变化。据认为,由于这些原因,产生了防眩膜的雾度、表面形状的测定值并非为正态分布的情况。
本发明的防眩膜需要表面雾度为20.0%以下。
若防眩膜的表面雾度超过20.0%,则无法改善对比度、特别是明室环境下的对比度。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表面雾度为20.0%以下,能够抑制显示元件的分辨率降低,在这方面也是优选的。
另外,若防眩膜具有规定以上的表面雾度,则能够容易地改善防眩性。因此,表面雾度的下限优选为5.0%、更优选为10.0%、进一步优选为12.0%;上限优选为18.0%、更优选为16.0%。这些下限和上限的值可以适当组合。
本说明书中,表面雾度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表面雾度的标准偏差优选为10%以下。另外,16处的表面雾度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防眩膜而言,从上述的表面雾度与内部雾度的效果的平衡的方面出发,表面雾度与内部雾度之比(表面雾度/内部雾度)优选为0.6~1.4、更优选为0.7~1.3。
本说明书中,表面雾度/内部雾度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表面雾度/内部雾度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4以下。另外,16处的表面雾度/内部雾度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本发明的防眩膜需要满足下述式(1)。
0.080μm≤Sa2.5-250 (1)
Sa2.5-250小于0.080μm的情况下,无法改善防眩性。
Sa2.5-250优选为0.090μm以上、更优选为0.10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10μm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若Sa2.5-250过大,有时会导致对比度、显示元件的分辨率的降低。因此,Sa2.5-250优选为0.200μm以下、更优选为0.1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6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140μm以下。
本说明书中,Sa2.5-250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Sa2.5-250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060μm以下。另外,16处的Sa2.5-250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本发明的防眩膜需要满足下述式(2)。
Sa2.5-250-Sa2.5-70≤0.030μm (2)
条件(2)是λc为250μm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250与λc为70μm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70之差。λc是表示从截面曲线(使用λs滤波器从测定截面曲线除去了噪音等短波长成分后的曲线)除去周期长的凹凸的程度的指标,λc越小则除去周期长的凹凸的程度越大。
即,Sa2.5-70是除去周期长的凹凸后的算术平均粗糙度,而Sa2.5-250是包括周期长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另外,Sa2.5-250与Sa2.5-70之差“Sa2.5-250-Sa2.5-70”可以说表示基于周期长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该表达未必精确,但只要理解为Sa2.5-250与Sa2.5-70之差表示基于周期70~250μm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则容易理解条件(2)的含义。
另外,像素密度为300ppi的显示元件的一个像素的大小为约85μm。因此,上述式(2)是指,基于超过像素密度为300ppi的显示元件的一个像素的大小的、周期长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小。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像素的大小为70μm的显示元件的像素密度为约360ppi。由此,在式(2)和(3)中,使用λc为70μm的数据的本发明在360ppi前后的300~500ppi中能够如实施例所示那样抑制晃眼。
Sa2.5-250-Sa2.5-70超过0.030μm的情况下,基于超过像素密度为300ppi的显示元件的一个像素的大小的、周期长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变大,无法抑制晃眼。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Sa2.5-250-Sa2.5-70为0.030μm以下,还能够抑制分辨率的降低。
Sa2.5-250-Sa2.5-70优选为0.025μm以下、更优选为0.0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5μm以下。
本说明书中,Sa2.5-250-Sa2.5-70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Sa2.5-250-Sa2.5-70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015μm以下。另外,16处的Sa2.5-250-Sa2.5-70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本发明的防眩膜需要满足下述式(3)。
0.83≤Sa2.5-70/Sa2.5-250 (3)
如上所述,Sa2.5-70是除去周期长的凹凸后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换言之,Sa2.5-70是基于周期短的凹凸(周期为70μm以下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另外,如上所述,Sa2.5-250可以说是包括周期长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因此,Sa2.5-70/Sa2.5-250表示小于像素密度为300ppi的显示元件的一个像素的大小的、难以使晃眼变差的周期短的凹凸的比例。
另外,本发明的防眩膜即使少量具有导致晃眼的周期长的凹凸,通过使周期短的凹凸与周期长的凹凸重叠,基于周期长的凹凸的漫射也被周期短的凹凸缓和,能够抑制晃眼。若对周期短的凹凸产生的缓和进行补充,基于周期长的凹凸在特定方向应强烈漫射的屏幕图像光被周期短的凹凸漫射,向特定方向的强烈漫射消失,漫射变得均匀,能够抑制晃眼。另外,本发明的防眩膜即便不使内部雾度极端地增大,由于周期短的凹凸的比例多,因此也能抑制晃眼。另一方面,Sa2.5-70/Sa2.5-250小于0.83的情况下,基于周期长的凹凸的漫射未被周期短的凹凸充分缓和,因此无法抑制晃眼。
Sa2.5-70/Sa2.5-250优选为0.84以上、更优选为0.86以上。Sa2.5-70/Sa2.5-250的上限为0.90左右。
本说明书中,Sa2.5-70/Sa2.5-250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Sa2.5-70/Sa2.5-250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40以下。另外,16处的Sa2.5-70/Sa2.5-250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由上述式(2)和(3)可以说,本发明的防眩层的表面形状是基于周期长的凹凸的粗糙度少,而周期短的凹凸的比例多。
图3是示出利用白色干涉显微镜测定实施例1的防眩膜的凹凸形状时的未截除70μm以下的短波长的凹凸的凹凸形状(图3的(a))、与截除了70μm以下的短波长的凹凸后的凹凸形状(图3的(b))的立体图。另一方面,图4是示出利用白色干涉显微镜测定比较例1的防眩膜的凹凸形状时的未截除70μm以下的短波长的凹凸的凹凸形状(图4的(c))、与截除了70μm以下的短波长的凹凸后的凹凸形状(图4的(d))的立体图。
由图3的(b)和图4的(d)的对比可以确认,实施例1的防眩膜的防眩层的表面形状为基于周期长的凹凸的粗糙度少。此外,将图3的(a)和图4的(c)进行对比可以确认,实施例1的防眩膜的防眩层的表面形状具有大量周期短的凹凸。
这样,本发明的防眩层的表面形状是基于周期长的凹凸的粗糙度少,而周期短的凹凸的比例多。
本发明的防眩膜优选的是,上述Sa2.5-250、设λs为25μm且λc为2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250、设λs为70μm且λc为2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70-250满足下述式(4)。
0.7≤(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1.3 (4)
上述式(4)表示λs不同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的关系。λc的目的在于从截面曲线除去周期长的“波纹成分”,与之相对,λs的目的在于除去噪音等短波长成分。另外,在JISB0601:2001中,作为标准,在同一测定条件下使λs恒定。
即,上述式(4)着眼于通常不关注的短波长成分,并且是通过改变通常不变动的λs而获得的参数。
另外,上述式(4)中,Sa25-250-Sa70-250是基于周期为25~70μm的凹凸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的指标,Sa2.5-250-Sa25-250可以说是基于周期为2.5~25μm的凹凸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的指标。
因此,上述式(4)的“(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可以说表示基于周期为25~70μm的凹凸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与基于周期为2.5~25μm的凹凸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之比。并且,“(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接近1.0是指,周期为25~70μm的凹凸与周期为2.5~25μm的凹凸接近等量。换言之,“(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接近1.0是指,周期为70μm以下的凹凸的分布不偏向特定的周期。
如在式(3)中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防眩膜即使少量具有导致晃眼的周期长的凹凸,通过使周期短的凹凸与周期长的凹凸重叠,基于周期长的凹凸的漫射也被周期短的凹凸缓和,能够抑制晃眼。在周期短的凹凸具有多种周期的情况下,光向各种方向漫射的作用提高,因此认为基于式(3)的效果更优异。
因此,通过满足上述式(4),能够进一步抑制晃眼。
式(4)中,“(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更优选为0.80以上1.20以下、更优选为0.85以上1.15以下。
本说明书中,“(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30以下。另外,16处的“(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本发明的防眩膜优选的是,上述Sa2.5-250、设λs为2.5μm且λc为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50满足下述式(6)。
Sa2.5-250-Sa2.5-50≤0.050μm (6)
像素密度为500ppi的显示元件的一个像素的大小为约50μm。因此,上述式(2)是指,基于超过像素密度为500ppi的显示元件的一个像素的大小的、周期长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小。因此,通过使Sa2.5-250-Sa2.5-50为0.050μm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像素密度为500ppi的超高清显示元件的晃眼。
Sa2.5-250-Sa2.5-50更优选为0.0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30μm以下。
本说明书中,Sa2.5-250-Sa2.5-50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Sa2.5-250-Sa2.5-50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025μm以下。另外,16处的Sa2.5-250-Sa2.5-50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本发明的防眩膜优选上述Sa2.5-250和上述Sa2.5-50满足下述式(7)。
0.70≤Sa2.5-50/Sa2.5-250 (7)
通过使Sa2.5-50/Sa2.5-250为0.70以上,能够利用周期短的凹凸缓和基于周期长的凹凸的漫射,能够进一步抑制像素密度为500ppi的超高清显示元件的晃眼。
Sa2.5-50/Sa2.5-250优选为0.73以上、更优选为0.75以上。Sa2.5-50/Sa2.5-250的上限为0.82左右。
本说明书中,Sa2.5-50/Sa2.5-250是指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Sa2.5-50/Sa2.5-250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35以下。另外,16处的Sa2.5-50/Sa2.5-250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本说明书中,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是将JIS B0601:2001中记载的二维粗糙度参数亦即算术平均粗糙度Ra扩展到三维而得到的。另外,本说明书中的λs和λc相当于JISB0601:2001的λs和λc。另外,本说明书中,Sa的测定区域为750μm×750μm。
Sa也可以利用接触式的表面形状测定器来测定,但由于触针的前端形状的影响,接触式的表面形状测定器在微细形状的测定方面存在限制。因此,Sa优选通过使用了白色干涉显微镜的表面形状测定器来测定。
将正交坐标轴X、Y轴置于基准面,将粗糙度曲面设为Z(x,y)、基准面的尺寸设为Lx、Ly,则Sa可以由下述式(i)算出。
[数1]
Figure BDA0002426735300000091
式(i)中,“A=Lx×Ly”。
另外,三维粗糙度曲面的数据由在基准面(设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以间隔d配置成格子状的点、和该点的位置处的高度来表示。若在x轴方向将第i个、在y轴方向将第j个点的位置处的高度设为Zi,j,则Sa由下述式(ii)算出。
[数2]
Figure BDA0002426735300000092
式(ii)中,N表示总点数。
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可以通过干涉显微镜“New View”系列附带的测定/分析应用程序软件“MetroPro”算出。
关于本说明书中的λs和λc,利用上述应用程序软件的“Microscope Application(显微镜应用程序)”将“Analyze Controls(分析控制)”窗口中的“Filer(文件管理器)”设定为“Band Pass(带通)”、将“Filter Type(滤波器类型)”设定为“Gauss Spline(高斯样条)”,之后可以利用“Filter High Wavelen(上限截止波长)”、“Filter Low Wavelen(下限截止波长)”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防眩膜优选的是,上述防眩层包含平均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和粘结剂树脂,将上述防眩层的140μm×140μm的区域分割成35μm×35μm的格子状的16个区域,将16个区域内的上述颗粒的个数的平均设为NAVE、且将16个区域内的上述颗粒的个数的标准偏差设为NSD时,NSD和NAVE满足下述式(5)。
NSD/NAVE<0.15(5)
上述式(5)的NSD/NAVE是评价相对于平均值的颗粒个数的偏差的指标,被称为所谓的“变异系数”。通过使NSD/NAVE为0.150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晃眼。
NSD/NAVE更优选为0.14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颗粒的个数可以如下测定。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防眩膜进行透射观察。只要能识别各个颗粒则倍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0~2000倍。将观察图像中的140μm×140μm的区域分割成35μm×35μm的格子状的16个区域,计算出每1个区域的颗粒的个数。颗粒跨越2个以上的区划而存在时,将颗粒的中心作为该颗粒的存在部位而算出。将16个区域的个数的平均值设为NAVE,将标准偏差设为NSD
本说明书中,NSD/NAVE是指16处(140μm×140μm的区域为16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例如可以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需要说明的是,16处的NSD/NAVE的标准偏差优选为0.07以下。另外,16处的NSD/NAVE的偏斜度的绝对值优选为2.0以下。
防眩膜的JIS K7361-1:1997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对于防眩膜来说,从分辨率的方面出发,使用JIS K7374:2007中规定的图像鲜明度测定装置,通过宽度为0.125mm的光学梳后的透射图像鲜明度优选为50.0%以上、更优选为5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0%以上。另外,从防眩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
防眩膜可以为防眩层的单层,也可以为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防眩层的多层。由于处理性和制造的容易性,优选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防眩层的结构。
另外,防眩膜也可以具有防反射层、防污层、抗静电层等功能性层。
优选的是,防眩膜的与满足上述式(1)~(3)一侧相反侧的面大致平滑。例如,在防眩膜为防眩层单层的情况下,优选与凹凸面相反一侧的面大致平滑。另外,在防眩膜为在透明基材上具有防眩层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透明基材的与具有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大致平滑。另外,防眩膜在与具有凹凸形状一侧的面的相反侧面的最表面具有功能性层的情况下,功能性层的表面优选大致平滑。此处,大致平滑是指上述Sa2.5-250为0.02μm以下。
<防眩层>
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例如可以通过(A)使用压纹辊的方法、(B)蚀刻处理、(C)利用模具的成型、(D)利用涂布形成涂膜等来形成。这些方法之中,从凹凸形状的再现性的方面出发,优选(C)利用模具的成型,从生产率和多品种对应的方面出发,优选(D)利用涂布形成涂膜。
关于利用模具的成型,制作由与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互补的形状构成的模具,向该模具中浇注高分子树脂或玻璃等构成防眩层的材料并使其固化后,从模具中取出,由此可以制造。在使用透明基材的情况下,向模具中浇注高分子树脂等,在其上重合透明基材后使高分子树脂等固化,连同透明基材一起从模具中取出,由此可以制造。需要说明的是,防眩层中含有颗粒、添加剂的情况下,在向模具中浇注高分子树脂等时,可以进一步浇注颗粒、添加剂等。
关于利用涂布形成涂膜,通过凹版涂布、棒涂布等公知的涂布方法将含有粘结剂树脂成分和颗粒而成的防眩层形成涂布液涂布到透明基材上,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固化,由此可以形成。
作为颗粒,优选包含平均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另外,优选除了平均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以外,进一步包含平均一次粒径为1~50nm的无机颗粒。
以下,有时将平均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称为“大颗粒”,将平均一次粒径为1~50nm的无机颗粒称为“无机微粒”。
<<大颗粒>>
平均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大颗粒)可以使用有机颗粒和无机颗粒中的任一种。通过使大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上,能够容易使式(1)和表面雾度为上述范围。另外,通过使大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能够减小颗粒引起的凸部的尺寸、增加凸部的数量,因此能够形成周期短的凹凸,能够容易使式(2)~(4)、(6)~(7)为上述范围。
大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5~4.5μm、更优选为3.0~4.0μm。
另外,大颗粒可以将2种以上的平均粒径的大颗粒进行混合,从容易满足式(5)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平均粒径为1种的大颗粒。
另外,关于大颗粒的平均粒径的偏差,对于1种平均粒径的颗粒,90%以上的颗粒优选为平均粒径±0.5μm内、更优选为平均粒径±0.4μm内、进一步优选为平均粒径±0.3μm内。
通过使平均粒径的偏差为上述范围,粒径极大的颗粒的存在概率减少,进而周期长的凹凸的比例减少,因此能够容易使式(2)~(4)、(6)~(7)为上述范围。
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下述(i)~(iii)的操作算出。
(i)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防眩膜拍摄透射观察图像。倍率优选为500~2000倍。
(ii)从观察图像抽出任意10个大颗粒,计算出各个大颗粒的粒径。关于粒径,用任意的两条平行直线夹持大颗粒的截面时,作为该两条直线间距离达到最大的两条直线的组合中的直线间距离来测定。
(iii)在相同样品的另一画面的观察图像中进行5次同样的操作,将由合计50个粒径的数均得到的值作为大颗粒的平均粒径。
大颗粒可以举出球形、圆盘状、椭球状、无定形等形状,另外,可以举出这些形状的中空颗粒、多孔颗粒和实心颗粒等。这些之中,从抑制晃眼的方面出发,优选球形的实心颗粒。
作为有机颗粒,可以举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三聚氰胺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苯胍胺-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硅酮、氟系树脂和聚酯系树脂等构成的颗粒。
作为无机颗粒,可以举出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等构成的颗粒。
在上述大颗粒中,从分散控制的容易性的方面出发,优选有机颗粒。另外,有机颗粒的比重轻,通过与无机微粒合用,有机颗粒容易浮起在防眩层的表面附近,能够增加防眩层表面的凸部的数量,减少周期长的凹凸的比例,因此能够容易使式(2)~(4)、(6)~(7)为上述范围。
在有机颗粒中,优选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由于折射率和亲疏水程度的控制容易,因此从内部雾度以及分散的控制容易的方面出发是良好的。通过使大颗粒的分散性良好,能够减少周期长的凹凸,因此能够容易满足式(2)、(3)、(6)和(7)。另外,通过使大颗粒的分散性良好,能够容易满足式(5)。
在使用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作为大颗粒的情况下,从分散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增加苯乙烯的比例、提高颗粒的疏水性。构成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的丙烯酸与苯乙烯的比例能够以颗粒的折射率为判断基准。具体而言,苯乙烯由于折射率高于丙烯酸,因此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的折射率越高,则具有苯乙烯的比例越高、疏水性越高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从使内部雾度为上述范围的方面考虑,优选使大颗粒与粘结剂树脂的折射率差为0.01~0.10。
关于大颗粒的含量,从容易使式(1)~(4)、(6)~(7)、以及表面雾度和内部雾度为上述范围的方面考虑,优选为形成防眩层的总固体成分中的2~25质量%、更优选为5~20质量%。
<<无机微粒>>
作为平均粒径为1~50nm的无机颗粒(无机微粒),可以举出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等构成的微粒。这些之中,优选容易抑制内部雾度的产生的二氧化硅。
通过使防眩层形成涂布液中包含无机微粒,大颗粒容易在涂布液中被分散,并且比重轻的大颗粒(其中,大颗粒为有机颗粒时)容易浮起在防眩层的表面附近,从而周期长的凹凸减少,因此能够容易使式(2)~(7)为上述范围。另外,通过使防眩层形成涂布液中包含无机微粒,防眩层的固化收缩得到抑制,能够容易使式(1)和表面雾度为上述范围。
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45nm、更优选为5~40nm。
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下述(i)~(iii)的操作算出。
(i)利用TEM或STEM拍摄防眩膜的截面。优选设TEM或STEM的加速电压为10kv~30kV、倍率为5万~30万倍。例如,可以使用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制造的产品名“S-4800(TYPE2)”以STEM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将样品切成放置于样品台上的尺寸后,用银糊料或碳糊料贴附,为了使导通良好,溅射Pt-Pd 20秒左右。以上述加速电压、发射电流10μA、检测器TE,调节焦点并观察是否能区分各颗粒的轮廓,同时以5万~30万倍适当调节对比度和亮度。在照片拍摄时,可以进一步将光圈设定为beam monitor光圈3、将物镜光圈设定为3、并且将W.D.设定为8mm。在对比度不足而难以看到颗粒轮廓的情况下,作为前处理,可以实施四氧化锇、四氧化钌、磷钨酸等染色处理。
(ii)从观察图像抽出任意的10个无机微粒,计算出各个无机微粒的粒径。关于粒径,用任意的两条平行直线夹持无机微粒的截面时,作为该两条直线间距离达到最大的两条直线的组合中的直线间距离来测定。
(iii)在相同样品的另一画面的观察图像中进行5次同样的操作,将由合计50个粒径的数均得到的值作为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
无机微粒优选为通过表面处理而导入有反应性基团的反应性无机微粒。通过导入反应性基团,能够使防眩层中含有大量的无机微粒,能够使大颗粒容易分散,能够容易满足式(2)~(7)。
作为反应性基团,优选使用聚合性不饱和基团,优选为光固化性不饱和基团,特别优选为电离射线固化性不饱和基团。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烯基和烯丙基等烯键式不饱和键以及环氧基等。
这样的反应性无机微粒可以举出利用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无机微粒。为了用硅烷偶联剂对无机微粒的表面进行处理,可以举出对无机微粒喷雾硅烷偶联剂的干式法;使无机微粒分散于溶剂中后加入硅烷偶联剂使其反应的湿式法;等。
无机微粒的含量优选为形成防眩层的总固体成分中的10~90质量%、更优选为2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5~50质量%。通过为该范围,大颗粒的分散性变得良好,同时防眩层的聚合收缩得到抑制,能够容易使式(1)和表面雾度为上述范围。
另外,从容易使式(1)~(7)、以及表面雾度为上述范围的方面考虑,防眩层中的大颗粒和无机微粒的含量之比(透光性颗粒的含量/无机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1~0.4、更优选为0.2~0.3。
防眩层的粘结剂树脂优选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或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从进一步改善机械强度的方面考虑,更优选包含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另外,通过提高防眩层涂布液的粘度,可抑制大颗粒的聚集,从容易使式(2)~(7)为上述范围的方面考虑,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
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至少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的组合物,是通过加热而固化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酚醛树脂、脲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在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在这些固化性树脂中添加固化剂。
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包含具有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下文中,也称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烯键式不饱和键基以及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等。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优选为具有烯键式不饱和键基的化合物,更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烯键式不饱和键基的化合物,其中,进一步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烯键式不饱和键基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以使用单体和低聚物中的任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电离射线是指在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够使分子聚合或交联的能量量子的射线,通常使用紫外线(UV)或电子射线(EB),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α射线、离子束等带电粒子束。
在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中,作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四乙氧基二丙烯酸酯、双酚A四丙氧基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作为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举出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为对分子骨架的一部分进行了改性的单体,也可以为使用利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己内酯、异氰脲酸、烷基、环状烷基、芳香族、双酚等进行了改性的单体。
另外,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可以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通过多元醇和有机二异氰酸酯与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而得到。
另外,优选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是使3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使2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多元酸和(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使2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苯酚类和(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为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情况下,电离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促进剂等添加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选自苯乙酮、二苯甲酮、α-羟基烷基苯酮、米希勒酮、苯偶姻、安息香双甲醚、苯甲酰苯甲酸酯、α-酰基肟酯、噻吨酮类等中的1种以上。
光聚合促进剂能够减轻固化时的空气导致的聚合阻碍,提高固化速度,可以举出例如选自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戊酯、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等中的1种以上。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尼龙、聚苯乙烯和ABS树脂等。这些之中,优选丙烯酸系树脂,在丙烯酸系树脂中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另外,对热塑性树脂来说,从通过提高防眩层涂布液的粘度而抑制大颗粒的聚集、容易使式(2)~(7)为上述范围的方面考虑,利用GPC法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万以上、更优选为5万以上。热塑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优选为20万、更优选为10万。
防眩层的粘结剂树脂的总量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0~30质量%、更优选为15~25质量%。
从与抑制弯曲、机械强度、硬度和韧性的平衡的方面出发,防眩层的厚度优选为2~10μm、更优选为4~8μm。
另外,从容易使式(1)~(4)、(6)~(7)以及表面雾度为上述范围的方面考虑,防眩层的厚度与大颗粒的平均粒径之比(大颗粒的平均粒径/防眩层的厚度)优选为0.50~0.85、更优选为0.55~0.80。
防眩层的厚度的偏差相对于平均膜厚优选为±15%以内、更优选为±10%以内、进一步优选为±7%以内、更进一步优选为5%以内。
关于防眩层的厚度,在由扫描型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得到的防眩膜的截面照片的任意部位选择20点,可以由其平均值算出。
在防眩层形成涂布液中,通常使用溶剂以调节粘度、或者使各成分能够溶解或分散。根据溶剂的种类不同,进行涂布、干燥后的防眩层的表面形状不同,因此优选考虑溶剂的饱和蒸气压、溶剂在透明基材中的渗透性等来选择溶剂。
具体而言,溶剂可示例出例如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化碳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类(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也可以为它们的混合物。
在一般的涂布液中,为了防止颗粒的聚集,选择干燥速度快的溶剂。
但是,出于下述理由,在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无机微粒和/或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作为防眩层涂布液的溶剂,优选包含干燥速度慢的溶剂。
首先,在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无机微粒和/或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大颗粒的聚集。即,在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无机微粒和/或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即便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干燥速度慢的溶剂,也能抑制大颗粒的聚集。
并且,若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无机微粒,则比重轻的有机颗粒容易浮起到防眩层的表面附近,能够增加防眩层表面的凸部的数量,减少周期长的凹凸的比例。此处,为了使有机颗粒浮起到防眩层的表面附近,需要一定的时间。即,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干燥速度慢的溶剂时,有机颗粒容易浮起到防眩层的表面附近。
由此,在防眩层涂布液中包含无机微粒和/或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作为防眩层涂布液的溶剂,优选包含干燥速度慢的溶剂。具体而言,作为防眩层涂布液的溶剂,优选包含全部溶剂中的5~30质量%的相对蒸发速度(设乙酸正丁酯的蒸发速度为100时的相对蒸发速度)小于100的溶剂,更优选包含10~20质量%。干燥速度慢的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优选为30~90、更优选为30~50。
若举出相对蒸发速度的示例,甲苯为195,甲基乙基酮(MEK)为465,甲基异丁基酮(MIBK)为118,丙二醇单甲醚(PGME)为68,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为34。
另外,为了加快防眩层形成涂布液的干燥,优选在形成防眩层时控制干燥条件。
干燥条件可以通过干燥温度和干燥机内的风速来控制。作为具体的干燥温度,优选为30~120℃,干燥风速优选设为0.2~50m/s。另外,为了通过干燥控制防眩层的表面形状,电离射线的照射优选在干燥后进行。
防眩层形成涂布液中可以含有流平剂。流平剂可以举出硅酮系流平剂和氟系流平剂。
但是,若使防眩层的表面形状过度平整,则有可能难以满足式(2)、(3)、(6)和(7)。因此,作为流平剂的添加量,相对于防眩层形成涂布液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1~0.5重量%、更优选为0.05~0.2重量%。
<透明基材>
作为防眩膜的透明基材,优选具备透光性、平滑性、耐热性且机械强度优异的透明基材。
作为这样的透明基材,可以举出聚酯、三乙酰纤维素(TAC)、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氨酯和非晶态烯烃(环烯烃聚合物:COP)等的塑料膜。透明基材可以是将2片以上的塑料膜贴合而成的。
上述之中,从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的方面出发,优选进行了拉伸加工、特别是双向拉伸加工的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另外,从透光性光学各向同性的方面出发,优选TAC、亚克力。另外,从耐候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COP、聚酯。另外,通过偏光太阳镜观察液晶显示屏的图像时,延迟值为3000~30000nm的塑料膜和1/4波长相位差的塑料膜能够抑制显示屏幕上观察到颜色不同的不均,从这点出发是优选的。
透明基材的厚度优选为5~300μm、更优选为30~200μm。
在希望将防眩膜薄膜化的情况下,透明基材的厚度的优选的上限为60μm,更优选的上限为50μm。另外,在透明基材为聚酯、COP、亚克力等低透湿性基材的情况下,用于薄膜化的透明基材的厚度的优选的上限为40μm,更优选的上限为20μm。即使在大屏幕的情况下,如果透明基材的厚度的上限为上述范围,则能够难以产生变形,从这方面出发是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基材的厚度可以使用数显标准外径千分尺(Mitutoyo公司制造、件号“MDC-25SX”)等进行测定。关于透明基材的厚度,只要测定任意10点的平均值为上述数值即可,厚度的偏差优选为平均值±8%的范围、更优选为平均值±4%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平均值±3%的范围(若厚度的平均值为50μm,优选各厚度在46~54μm的范围,更优选各厚度在48~52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各厚度在48.5~51.5μm的范围)。
为了提高粘接性,在透明基材的表面可以预先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处理、以及被称为锚定剂或底涂剂的涂料的涂布。
防眩膜也可以具有防反射层、防污层、抗静电层等功能性层。
<尺寸、形状等>
防眩膜可以为单片状,也可以为卷状。
另外,单片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尺寸以对角计为2~500英寸左右。卷状的宽度和长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宽度为500~3000mm、长度为500~5000m左右。
另外,单片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圆形,也可以为无规的无定形。
[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具有显示元件和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防眩膜的显示装置,其中,将作为上述防眩膜的上述本发明的防眩膜配置成满足式(1)~(3)一侧的面朝向与上述显示元件相反的一侧。
作为显示元件,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元件、EL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无机EL显示元件)、等离子体显示元件等,进而可以举出Micro LED显示元件等LED显示元件。这些显示元件是像素密度为300ppi以上的超高清显示元件时,可显著发挥出抑制晃眼的效果,从这点出发是优选的。另外,显示元件的像素密度更优选为300ppi~500ppi。
作为液晶显示元件,可以举出TN方式、STN方式、TSTN方式、IPS方式、VA方式、多域方式、OCB方式等。另外,也可以举出在这些任一种方式中组装触控面板功能而成的内嵌式触控面板液晶元件。
在液晶显示元件中,TN方式具有在提高内部雾度时暗室环境下的对比度降低的倾向,但本发明中由于抑制了防眩膜的内部雾度,因此即使在使用了TN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也能改善对比度。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元件也可以为带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作为触控面板,可以举出电阻膜式、静电电容式、电磁感应式、红外线式、超声波式等的方式。
防眩膜例如可以按照下述顺序设置于显示元件的前面。
(a)显示元件/表面保护板/防眩膜
(b)显示元件/防眩膜
(c)在表面具有显示元件/防眩膜的触控面板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示例的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特别声明,则“份”和“%”为质量基准。
1.测定和评价
1-1.雾度和总光线透射率
目视确认没有灰尘或划痕等异常点后,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切断成10cm×10cm而准备了样品A。
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测定了样品A的整体雾度(JISK7136:2000)和总光线透射率(JIS K7361-1:1997)。对于每个样品A在16处进行了测定(参照图6)。
另外,藉由透明粘合剂(Panac公司制造、PD-S1、厚度25μm)在各样品A的防眩层侧的表面贴附厚度80μm的TAC膜(Fuji Film公司制造、TD80UL),由此弄碎凹凸形状而使其平坦,制作出消除了表面形状引起的雾度的影响的样品B。对样品B的雾度进行测定,求出内部雾度(Hi)。对于每个样品B在16处进行了测定(参照图6)。然后,由整体雾度减去内部雾度,求出表面雾度(Hs)。
雾度和总光线透射率的测定时的气氛设为温度23℃±5℃、湿度50%±10%。另外,在测定开始前,将各样品在23℃±5℃、湿度50%±10%的气氛中放置10分钟以上。光入射面为透明基材侧,设置成不留有指纹且没有褶皱。
将16处的平均值作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表面雾度(Hs)、内部雾度(Hi)和总光线透射率(Tt)。
1-2.防眩膜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
目视确认没有灰尘或划痕等异常点后,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切断成10cm×10cm。对于切断后的防眩膜的透明基材侧的面,藉由光学透明粘合剂(25μm厚、Panac制PD-S1)贴合尺寸为长10cm×宽10cm的玻璃板(厚度2.0mm),制作出样品C。
使用白色干涉显微镜(New View7300、Zygo公司制造),设置成样品C固定且密合于测量台的状态后,在下述条件下进行了防眩膜的表面形状的测定和分析。测定中使用MetroPro ver9.0.10的Microscope Stitching Application,将多个图像自动相连而进行测定。分析使用MetroPro ver8.3.2的Microscope Application,适当变更Filter HighWavelen(相当于λs)和Filter Low Wavelen(相当于λc)而进行分析,将屏幕上显示的Ra作为各Sa,计算出Sa2.5-250、Sa2.5-70、Sa2.5-50、Sa25-250和Sa70-250。另外,基于Sa2.5-250等值计算出式(2)~(4)、式(6)~(7)的值。结果示于表1。
对于每个样品C在16处进行测定(参照图6),通过16处的平均而计算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式(1)~(4)、式(6)~(7)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时的气氛设为温度23℃±5℃、湿度50%±10%。另外,在测定开始前,将各样品C在23℃±5℃、湿度50%±10%的气氛中放置10分钟以上。
<测定条件>
物镜:50×Mirau
[测量控制]
采集模式:扫描
照射模式:496×496 70Hz
Subtract Sys Err:关
AGC:关
Phase Res:高
连接顺序:位置
Discon Action:滤波器
Min Mod(%):7
Min面积大小:7
扫描方向:向下
图像缩放:×1
去除边缘:开
平均数:0
FDA噪音阈值:10
扫描长度:10um双极
延伸扫描长度:1000μm
FDA Res:High 2G
照相机分辨率(每1点的间隔):0.44μm
[拼接控制]
类型:X&Y类型
类型X:0.75mm
类型Y:0.75mm
重叠(%):10
测定区域:750μm×750μm
(分析条件)
移除:无
修剪:0
数据填充:开
数据填充最大:100
滤波器:带通
滤波器类型:高斯样条
滤波器修剪:关
去除尖峰:开
尖峰高度(xRMS):2.5
1-3.防眩层的颗粒的个数的测定
使用光学显微镜(VHX-200、KEYENCE公司制造),以透射、倍率1000倍、侧射照明、拍摄尺寸-鲜明将上述样品A的防眩膜以平坦的状态用Cellotape(注册商标)、砝码等适当固定于观察台,使防眩膜的面与显微镜的光轴垂直,调节焦点以使大颗粒的轮廓变得鲜明,拍摄透射观察图像。将观察图像中的140μm×140μm的区域以35μm×35μm正方形棋盘格状分割成16个区域,计算出各个区域中的大颗粒的个数。将16个区域的个数的平均值设为NAVE、标准偏差设为NSD,计算出NSD/NAVE。对于每个样品A在16处进行了测定(参照图6)。将16处的NSD/NAVE的平均值示于表1。
1-4.晃眼
藉由透明粘合剂层200(25μm厚、Panac制PD-S1),以尽量没有褶皱、指纹等污垢、灰尘·空气混入的方式将防眩膜的透明基材1侧的面与黑矩阵(玻璃厚度0.7mm、黑矩阵的像素密度相当于350ppi)300的未形成矩阵一侧的面贴合,制作出晃眼评价用样品。
在暗室下从评价用样品的黑矩阵侧用白色面光源500(HAKUBA公司制造、LIGHTBOX、平均亮度1000cd/m2)照射光,模拟地产生晃眼,从防眩层2侧用CCD照相机600(KP-M1、C转接环、近摄环;PK-11A尼康、相机镜头;50mm,F1.4s NIKKOR)进行拍摄。白色面光源500与黑矩阵300的距离设为70mm,CCD照相机600与防眩层2的距离设为200mm,CCD照相机的焦点调节成与防眩膜匹配。图5是进行上述测定时的示意图。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Pro Plus ver.6.2;Media Cybernetics公司制造),将由CCD照相机拍摄的图像通过图像板(Pro-Series Capture Kit Spectrim Pro ForWindows 2000&XP Pro Version 5.1)导入个人计算机中,得到由各像素的亮度的集合体构成的图像数据。另外,使用该软件如下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导入时,在菜单→导入→视频/数字所表示的导入画面数据中,设定亮度为32、对比度为40、色调为32、饱和度为32,其他项目按照默认设定。
首先,由导入的图像数据选择200×160像素(样品上为10mm×8mm)的评价部位,在该评价部位,转换为16位灰度。
接着,从滤波指令的强调标签中选择低通滤波器,以“3×3、次数3、强度10”的条件进行滤波。由此去除来源于黑矩阵图案的成分。
接着,选择平坦化,以“背景:暗、物体宽度10”的条件进行阴影校正。
接着,通过对比度强调指令设为“对比度:96、亮度:48”来进行对比度强调。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8位灰度(256级的灰度)。换言之,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最大值255、最小值0的256级的亮度(由于为转换值,没有单位)。对于这样得到的图像数据,对其中的150×110像素(=16500像素)的区域计算出各像素的亮度的标准偏差,将该值作为晃眼值。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该区域的平均亮度为120~140的方式调整了光源的亮度。晃眼值为18.0以上时可以说是“不合格”的,为16.0以上且小于18.0时可以说是“良好”的,小于16.0时可以说是“优异”的。
1-5.对比度
<CR1>
在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配置于IPS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Apple公司制造的商品名iPad(注册商标)Air2)上的状态下,对明室环境下(关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的状态下的防眩膜上的照度设为800~1200Lx的环境)的对比度进行评价。
感到对比度良好时设为2分,感到对比度不足时设为0分,两种情况均不符合时设为1分,由20名被测者进行评价,计算出平均分。平均分为1.5以上时记为“A”,平均分为1.0以上且小于1.5时记为“B”,平均分小于1.0时记为“C”。
<CR2>
在IPS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Apple公司制造的商品名iPad(注册商标)Air2)上配置有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和未配置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的情况下,对暗室环境下(关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的状态下的防眩膜上的照度设为5Lx以下的环境)的对比度进行评价。
因防眩膜配置的有无而未感到对比度变化时设为2分,与未配置防眩膜时相比在配置了防眩膜的情况下感到对比度降低时设为0分,两种情况均不符合时设为1分,由20名被测者进行评价,计算出平均分。平均分为1.5以上时记为“A”,平均分为1.0以上且小于1.5时记为“B”,平均分小于1.0时记为“C”。
<CR3>
在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配置于TN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ASUS公司制造的商品名VH168D)上的状态下,对明室环境下(关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的状态下的防眩膜上的照度设为800~1200Lx的环境)的对比度进行评价。评价基准与CR1相同。
<CR4>
在TN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ASUS公司制造的商品名VH168D)上配置有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和未配置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防眩膜的情况下,对暗室环境下(关闭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的状态下的防眩膜上的照度设为5Lx以下的环境)的对比度进行评价。评价基准与CR2相同。
1-6.防眩性
藉由透明粘合剂,以尽量没有褶皱、指纹等污垢、灰尘·空气混入的方式将黑色亚克力板贴合至防眩膜的透明基材侧,制作出防眩性评价用样品。对于该样品,在明室环境下(防眩膜上的照度设为800~1200Lx的环境),由15名被测者通过目视按照下述基准评价是否得到了不担心观测者和观测者的背景的映入的程度的防眩性。
A:回答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B:回答良好的人为5~9人
C:回答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1-7.透射图像鲜明度
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制造的清晰度测定器(商品名:ICM-1T),根据JIS K7374:2007,测定上述“1-1”中制作的样品A通过具有0.125mm宽度的光学梳的透射图像鲜明度。对于每个样品A在16处(以2cm间隔在样品A上画出假想线时的16处交点)进行了测定。将16处的平均值作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透射图像鲜明度。测定时的气氛设为温度23℃±5℃、湿度50%±10%。另外,在测定开始前,将各样品在23℃±5℃、湿度50%±10%的气氛中放置10分钟以上。光入射面为防眩层侧,设置成不留有指纹且没有褶皱。
2.防眩膜的制作
[实施例1]
在透明基材(厚度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树脂膜(TAC)、Fuji Film公司制造、TD80UL)上涂布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1,以70℃、风速5m/s干燥30秒后,在氮气气氛(氧浓度200ppm以下)下按照累积光量为1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形成防眩层,得到防眩膜。防眩层的膜厚为5.0μm。需要说明的是,防眩膜的与防眩层相反一侧的Sa2.5-250为0.012μm。
<防眩层涂布液1>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30份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KAYARAD-PET-30)
·异氰脲酸EO改性三丙烯酸酯
(东亚合成公司制造、M-313) 25份
·丙烯酸聚合物
(三菱丽阳公司制造、分子量75,000) 12份
·光聚合引发剂 3份
(BASF公司制造、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2份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透光性颗粒 15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造、球状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55)
(粒径3.2~3.8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无机微粒分散液 115份
(日产化学公司制造、表面导入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35%)
(平均一次粒径12nm)
·溶剂1(甲苯) 110份
·溶剂2 33份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透光性颗粒的混配量变更为12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防眩膜。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的透光性颗粒的折射率变更为1.56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防眩膜。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的防眩层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2,使防眩层的膜厚为6.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防眩膜。
<防眩层涂布液2>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60份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DIC公司制造、V-4000BA)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BASF公司制造、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025份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透光性颗粒 11份
(球状聚苯乙烯颗粒)
(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9)
(粒径3.2~3.8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气相法二氧化硅 7份
(辛基硅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12nm)
(平均一次粒径12nm)
·溶剂1(甲苯) 155份
·溶剂2 25份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溶剂3(异丙醇) 60份
[比较例2]
将实施例1的防眩层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3,使防眩层的膜厚为6.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防眩膜。
<防眩层涂布液3>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60份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DIC公司制造、V-4000BA) 4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BASF公司制造、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025份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透光性颗粒1 3份
(球状聚苯乙烯颗粒)
(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9)
(粒径3.2~3.8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透光性颗粒2 7份
(球状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
(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7)
(粒径3.2~3.8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气相法二氧化硅 7份
(辛基硅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12nm)
(平均一次粒径12nm)
·溶剂1(甲苯) 155份
·溶剂2 25份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溶剂3(异丙醇) 60份
[比较例3]
将实施例1的防眩层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4,使防眩层的膜厚为4.5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防眩膜。
<防眩层涂布液4>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100份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KAYARAD-PET-30)
·丙烯酸聚合物
(三菱丽阳公司制造、分子量75,000) 10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BASF公司制造、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025份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透光性颗粒 14份
(球状聚苯乙烯颗粒)
(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9)
(粒径3.2~3.8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溶剂1(甲苯) 120份
·溶剂4(环己酮) 30份
[比较例4]
将实施例1的防眩层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5,使防眩层的膜厚为5.5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防眩膜。
<防眩层涂布液5>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65份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DIC公司制造、V-4000BA) 35份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BASF公司制造、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025份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透光性颗粒 13份
(球状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颗粒)
(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45)
(粒径3.2~3.8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气相法二氧化硅 6份
(辛基硅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12nm)
(平均一次粒径12nm)
·溶剂1(甲苯) 145份
·溶剂3(异丙醇) 55份
·溶剂4(环己酮) 20份
[比较例5]
将实施例1的防眩层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防眩层涂布液6,使防眩层的膜厚为6.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防眩膜。
<防眩层涂布液6>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36份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KAYARAD-PET-30)
·异氰脲酸EO改性三丙烯酸酯
(东亚合成公司制造、M-313) 22份
·丙烯酸聚合物
(三菱丽阳公司制造、分子量75,000) 11份
·光聚合引发剂 6份
(BASF公司制造、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份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造、TSF4460)
·透光性颗粒1 20份
(球状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5.0μm、折射率1.52)
(粒径4.7~5.3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透光性颗粒2 3份
(球状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2)
(粒径3.2~3.8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以上)
·无机微粒分散液 85份
(日产化学公司制造、表面导入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35%)
(平均一次粒径12nm)
·溶剂1(甲苯) 45份
[表1]
表1
Figure BDA0002426735300000311
*1:表1中,式(1)表示“Sa2.5-250”,单位为μm。
*2:表1中,式(2)表示“Sa2.5-250-Sa2.5-70”,单位为μm。
*3:表1中,式(3)表示“Sa2.5-70/Sa2.5-250”。
*4:表1中,式(4)表示“(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
*5:表1中,式(6)表示“Sa2.5-250-Sa2.5-50”,单位为μm。
*6:表1中,式(7)表示“Sa2.5-50/Sa2.5-250”。
由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的防眩膜能够抑制晃眼和对比度的降低,同时能够使防眩性良好。另外,可以确认实施例的防眩膜的透射图像鲜明度高,分辨率也良好。
符号说明
1:透明基材
2:防眩层
10:防眩膜
200:透明粘合剂层
300:黑矩阵
500:白色面光源
600:CCD照相机
700:支柱
800:水平台

Claims (5)

1.一种防眩膜,其为具有防眩层的防眩膜,其中,
上述防眩膜的内部雾度为5.0~20.0%,表面雾度为20.0%以下,
设λs为2.5μm且λc为2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250、与设λs为2.5μm且λc为7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70满足下述式(1)~(3),
0.080μm≤Sa2.5-250 (1)
Sa2.5-250-Sa2.5-70≤0.030μm (2)
0.83≤Sa2.5-70/Sa2.5-250 (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膜的表面雾度为12.0~2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上述Sa2.5-250、设λs为25μm且λc为2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25-250、设λs为70μm且λc为250μm时的上述防眩层表面的三维算术平均粗糙度Sa70-250满足下述式(4),
0.7≤(Sa25-250-Sa70-250)/(Sa2.5-250-Sa25-250)≤1.3 (4)。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上述防眩层包含平均粒径为2.0~5.0μm的颗粒和粘结剂树脂,将上述防眩层的140μm×140μm的区域分割成35μm×35μm的格子状的16个区域,将16个区域内的上述颗粒的个数的平均设为NAVE、且将16个区域内的上述颗粒的个数的标准偏差设为NSD时,NSD和NAVE满足下述式(5),
NSD/NAVE<0.15 (5)。
5.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元件和配置于显示元件的光出射面侧的防眩膜,其中,将作为上述防眩膜的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配置成满足式(1)~(3)一侧的面朝向与上述显示元件相反的一侧。
CN201880062733.4A 2017-09-29 2018-09-27 防眩膜和使用了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164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1779 2017-09-29
JP2017191779 2017-09-29
PCT/JP2018/036007 WO2019065865A1 (ja) 2017-09-29 2018-09-27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4464A CN111164464A (zh) 2020-05-15
CN111164464B true CN111164464B (zh) 2022-01-14

Family

ID=65901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2733.4A Active CN111164464B (zh) 2017-09-29 2018-09-27 防眩膜和使用了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192777B2 (zh)
KR (1) KR102593914B1 (zh)
CN (1) CN111164464B (zh)
TW (1) TWI760565B (zh)
WO (1) WO20190658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3377B1 (ko) * 2018-05-11 2021-10-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0246314A1 (ja) * 2019-06-07 2020-12-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防眩性物品、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防眩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KR20220160620A (ko) * 2020-03-31 2022-12-06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 그리고 이것을 구비하는 편광판, 표면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569310B1 (ko) * 2020-05-15 2023-08-22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7347627B2 (ja) * 2021-10-28 2023-09-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146802A (ja) 2022-03-29 2023-10-1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251A (zh) * 2009-10-07 2011-04-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2439490A (zh) * 2009-03-30 2012-05-02 日本制纸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硬涂膜
CN103718067A (zh) * 2011-08-29 2014-04-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16136871A1 (ja) * 2015-02-26 2016-09-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7719B2 (ja) * 1998-02-17 2004-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3703133B2 (ja) 2001-03-12 2005-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WO2008020610A1 (fr) * 2006-08-18 2008-02-2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Stratifié optique, polariseur et unité d'affichage d'image
JP5666121B2 (ja) * 2009-11-27 2015-02-12 旭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6141592B2 (ja) * 2011-11-16 2017-06-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24883B2 (ja) * 2012-11-02 2017-11-0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マルチ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フィルム
JP2015106038A (ja) *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6565096B2 (ja) 2014-03-11 2019-08-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497126B2 (ja) * 2015-02-26 2019-04-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9490A (zh) * 2009-03-30 2012-05-02 日本制纸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硬涂膜
CN102033251A (zh) * 2009-10-07 2011-04-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3718067A (zh) * 2011-08-29 2014-04-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16136871A1 (ja) * 2015-02-26 2016-09-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64074A (ko) 2020-06-05
CN111164464A (zh) 2020-05-15
JPWO2019065865A1 (ja) 2020-11-26
TW201919860A (zh) 2019-06-01
JP7192777B2 (ja) 2022-12-20
WO2019065865A1 (ja) 2019-04-04
KR102593914B1 (ko) 2023-10-26
TWI760565B (zh) 202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4464B (zh) 防眩膜和使用了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US10859736B2 (en) Optical sheet,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sheet sorting method, optical sheet production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TWI631491B (zh)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光學薄片、以及光學薄片之選擇方法及光學薄片之製造方法
JP7464051B2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防眩性物品、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防眩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TW201643652A (zh)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光學片與光學片之篩選方法及光學片之製造方法
TW201604574A (zh) 光學膜及附觸控面板之顯示裝置
CN116699738B (zh) 防眩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24074903A (ja)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51537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172641A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6157387A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6157386A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172834A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WI843855B (zh) 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防眩性物品、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以及防眩膜之選擇方法
JP7409574B1 (ja)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8318190A (zh) 光学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8318189A (zh) 光学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TW202328708A (zh) 防眩膜、以及使用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影像顯示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KR102225830B1 (ko)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시트, 광학 시트의 선별 방법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2015172832A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7049472A (ja) 帯電防止性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帯電防止性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