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62A - 用挤压吹塑模工艺从热塑材料生产空心件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挤压吹塑模工艺从热塑材料生产空心件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62A
CN1111562A CN95100966A CN95100966A CN1111562A CN 1111562 A CN1111562 A CN 1111562A CN 95100966 A CN95100966 A CN 95100966A CN 95100966 A CN95100966 A CN 95100966A CN 1111562 A CN1111562 A CN 1111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blow molding
equipment
blowing
mold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0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94C (zh
Inventor
埃里切·基也弗
卡斯登·弗里也特里切斯
克劳斯·鲍尔特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utex Maschinenbau GmbH
Krupp Kautex Machinenbau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rupp Kautex Machinenbau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rupp Kautex Machinenbau GmbH filed Critical Krupp Kautex Machinenbau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1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28Blow-moulding apparatus
    • B29C49/30Blow-mould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 B29C49/32Blow-mould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moving "to and fr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B29C49/041Extrusion blow-moulding using an accumulator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1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accessories, Packages
    • B29L2031/7172Fuel tanks, jerry c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借助于挤压模装置,由热塑材料制 成空心体的设备,它至少具有两个吹塑元件与一个挤 压系统。其中每个吹塑元件可在位于打开的吹塑模 接纳坯件处的接料工位与位于将膨胀的空心件从吹 塑模中移出处的至少一个其它的工位之间作位移。 在该设备中每个吹塑元件首先从一远离排料工位的 工位沿至少一个方向进入排料工位并在到达该工位 后打开,使吹塑模中已制得的空心件移走,随后吹塑 元件携带打开的吹塑模沿另一方向作第二次位移进 入接料工位,后者位于吹塑元件移入排料工位的运动 路线的横向一段距离以外。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部分中所示的设备。
特别是在所生产的空心体相对大的时候,例如是油桶或汽车油箱时,与一个挤压头相联带的至少两个吹塑模是已知的并已通用的。吹塑模有选择地移入例如是位于挤压头下方的接料工位,以接受从挤压头挤出的坯件。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吹塑模必须设置成相对于挤压头可位移的形式,这样当吹塑模接纳坯件之后,就要移开,以在挤压头下方留出空间来,以便后继的吹塑模相应地承接坯件之用。
在坯件的连续挤出过程中,吹塑模在挤压头下方的接料工位与离开接料工位的另一工位间的运动一般总是基本平行于吹塑模的分界面的。当吹塑模部件的形状是对称的时候,模的竖直对称面是分界面,这一形状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着不是平行延伸,但几乎是垂直于开、闭动作方向的表面。对产生于接料工位以及离开该工位的另一位置之间近乎平行于上述表面的吹塑模运动的需要,使得在吹塑模在移入接料位置打开的情况下其二部件可以被横向地导入通过已在工序中制得的,并已具有其所需长度的主要部分的坯件。在这一方面,也可以使吹塑模沿一弓形部分位移,只要该弓形半径的长度符合上述的需要。尽管如此,在连续向挤压过程中,在接料工位中的吹塑模与坯料之间的运动受到了限制,除非是采用补充的步骤,例如借助于爪装置把坯件导入接料工位中的吹塑模中,其中爪装置首先把距接料工位有一定距离的挤压头上的坯料夹出。这样当采用该种操作模式时,挤压头就被设置在处于接料工位的吹塑模的上方一定距离处,这一距离约与坯料的指标或标准长度相对应。
在执行坯件的连续挤压的过程中对吹塑模实现位移所作的限制可能会产生不利的效果,即使得在吹塑模具中膨胀生成的空心件的排出的操作在两个吹塑模的共用的和选择地采用的位置处不能实现。相反地,在现有技术的装置中,通常的措施是在空心件移出时使吹塑采用不同的位置,使得所需的用于排出空心件和将其进一步输送至某个位于下游方向的加工工位处的机构必须是成对的。这会导致并非微不足道的成本提高,因为空心件的尺寸增加后,输送距离、排料机构与下游处设置的输送装置和其它机构都必然相应地适应于该尺寸。
再之,在处理的对大尺寸的空心件特别是汽车油箱时,经常需要在吹塑模为接纳坯件而关闭之前,就将零件导入,这些导入模中的零件在模中在坯料膨胀形成空心体的工艺过程中与坯料相联接。例如这些零件可以包括被安装在油箱内部的设备零件。但这些零件也可以是安装在外部的加强件。在任何情况下采用这些必须在闭模之前导入的零件都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此时这些零件必须非常谨慎地并一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吹塑模中被正确地定位。此时要尽力争取两个吹塑模能使用在该处可以被准备零件入模的共同工位,因此该操作所需的基本设备的部件可以被至少两个吹塑元件共同采用。
在不连续的挤压过程中要采用蓄能器或存储头。前述的连续挤压的局限性和缺点就表现得较少,同时至少两个吹塑元件的运动自由度就较大。也可使两个吹塑元件具有共同的工位,在其中将空心件从置于该工位的吹塑元件中移出。类似的构想也适用于导引与吹塑模中的空心件相连的任何零件的操作。但不连续的挤压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在用于双吹塑元件时布置方式要提供一个单独的共同位置,以在其中实现移出空心件的操作。
故下述的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设计大型的挤压吹塑模装备,它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特征,在各种情况下即也在连续挤压时它可提供至至少两个吹塑元件所使用的单独工位,在其中空心件从吹塑元件中移出。即也提供了这样一种位置,在此处提供在吹塑模中与空心件相接合的插入零件的操作在二吹塑元件共同使用的单独位置上实现,即排料与入料位置可以重合。更进一步的目标是使设备的所有零件都易于接近即易于维修。
该目标借助于权利要求1中的装置来得到。
在该装置中,空心件可以很方便地在同一地点从所有的吹塑元件的吹塑模中很移出并借助于输送带或类似的物从该位置处被导出。在导入插入零件时也采用类似的构想。另一方面,与已知的设备相比,所需的用于移出膨胀的空心体并将它们输出的装置也可集中于同一位置。类似的特点也可赋予将任何附加的零件配入和/或导入模中的装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写入从属权利要求中。
在后文中所引用的“吹塑模”与“吹塑元件”系包括这样的可能性,即每个吹塑模均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吹塑模腔。还有术语“挤压头”也被解释为它可包括多个排料口,其数量与吹塑模腔的数量相对应。
术语“吹塑元件”也包括例如承载吹塑模部件的结构、驱动元件和用于执行吹塑模部件开启与关闭的同步机构、用于在吹塑模中提供压缩以使坯件膨胀的吹气芯轴或管道或类似件。
术语“连续挤压”在本说明书中并不企图排除挤压过程被暂短地打断的可能性。该术语的含义为在吹塑体运行至例如是挤压头下方的接收工位时,吹塑模会与至少一个坯件产生碰撞,除非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措施,如在吹塑模与坯件之间采用了适当的布置方式例如是吹塑模的部件沿上述的其所放置的直线移入接料工位后被导引越过可能被发现已在那里的坯件。
特别是在制造具有多层或叠层壁的空心体时,多采用坯件的连续挤压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坯件也是呈多层或叠层结构以共挤方式被制得,此时在分批挤出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坯件及由其制成的产品的各层结构均匀有序则需要特别的谨慎。上述的补充措施是需要的,特别是在批量挤出时在挤压系统中会产生压力波动时,就是说在挤压储存头中与之相联的挤压机中这种压力波动会在坯料中各构层形成时引起物料的不规则分布。相比之下,在连续挤出时由挤压机与挤压头组成的整个系统在恒定均匀运行的状态下,维持长的时间是没有任何困难的,因为系统中的压力与流速即使有变化的话,也是缓慢的并处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所以例如是某一定量的叠层就可以基本上被形成得更均匀也就是更薄。此外连续挤出的挤压系统实质上会便宜些。
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在附图中被加以概略的描述,其中:
图1是带有两个吹塑元件的装置的平面图,其中为了使图解更清楚而省去了挤压系统,
图2是挤压系统的前视图,
图3是设备的侧视图,
图4至9是在工艺流程中双吹塑元件的工位图,
图10至12是工艺流程中的吹塑元件的工位图,此处在设备中采用了三个吹塑元件,
图13与14是另一个的实施例在两个不同工位处的平面图,
图15示出的是另一个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6与17示出另一个的实例在两个不同工位处的平面图,
图18与19示出另一个的实例在两个不同工位处的平面图,
图20示出另一个的实例中与图3相对应的视图,
图21中的视图与图20中的相对应,但其中吹塑元件处于另一个工位,以及
图22及23分别是图20与21的平面图。
本设备的基本结构首先参照图1至3在下面加以描述。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包括有两个吹塑元件10与12,它们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可作往复运动,同时该二个元件10与12中的每一个都带有滑车或滑板14与16,它们各自可以在例如轨道38上按箭头17与18所指示的方向上作往复运动。两个吹塑元件10,12各为三板式的推拉夹紧体系,将在下文加以详述。半模对10a,10b与12a,12b各为托板20a,20b与22a,22b所支持。托板20a,20b支承于近似对角线方向伸出的支座24,25上,支座中的每一个为该推拉夹紧体系的两块板中的一块,第三块板是支座26,它以基本上平行于支座24的方向伸并通过两个小梁或支柱28,30与构成第一板的支座24相连。活塞-缸体元件32设置在载有半模10a的支座25与作为第三板的支座26之间。这样,当元件32的缸体动作时,它从图2中所示的零件状态下启动,此时支座25带着所承载的半吹塑模10a向左侧即箭头17所示方向运动,而带着所承载的半吹塑模10b的支座24则向右即按箭头18所示方向运动。在这种状态下运动通过二支柱25,30以及一设于支座24与25之间的同步机构(未示出)从支座26传递到支座24上。在上述零件的运动过程中,吹塑模10a,b被打开。
活塞-气缸元件32的反向动作则引起吹塑模10a,b的关闭。图2中示出的二吹模塑10a,10b与12a,12b分别处于关闭位置。
为了能够产生上述的打开与关闭运动,三个支座24,25与26以按箭头17与18的方向位移的方式座落于支构架34上,反之构架被承载于滑车14上并可在大致水平的平面上摆动。特别在图3中示出了支座24,25与26,它们是可以分别带有侧梁35的。支座24,25,26与其对应的侧梁35都在它们的下端带有轮、辊或类似物27,后者可以在构架34顶部上的导轨29上移动。
滑车或滑板14,16上也带有被轨道38所导引的轮36。轨道38置于地面40上。
两个吹塑元件结构相同,故彼此对应的零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加以指示。
在图1至3的实施例中,两个滑车14与16分别承载相应的吹塑元件10与12,它们分别作为彼此独立的元件示出,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地按箭头17与18的方向运动的,但它们也可以配合或接合起来构成一个结构单元。
设备还带有连续运行的挤压系统42,后者具有挤压头44与两个挤压机48。挤压机把其内的塑性原料输入挤压头44中去。原料流至挤压头44下端成为大致上为管状的坯料46(见图3)。坯料在其它的图面上为简明起见不予示出。
虽然在图2中示出的是两个挤压机,但与挤压头44相联的挤压机也可以只有一个或有两个以上。在多层或叠层坯料共挤出时,挤压机的数量通常超过两个。从坯料生成的空心体的壁也就相应地成为多层或叠层构造。
挤压头44与挤压机48连同相应的驱动装置与喂入机构置于平台50上,平台为两个支座52支承在高于吹塑单元10,12平面处。
在图3中特别示出挤压头44被设置在被两条轨道38所规定的并且两吹塑元件10与12在其上沿箭头17与18方向往复运动的运动路线的一侧。
在图1中特别地表示出两个构架34,分别座落在对应的滑车14与16上并可绕分别位于对应的构架端部的对应的铰结点54与56摆动。铰结点接近于作为推拉夹紧系统的第三板的支座26。铰结件例如可以是一个销或某些其它的适当的结构。这样设置的结果使得吹塑件10与12连同承载它们的构架34可以按箭头58所指方向绕通过相应铰点的轴线转至相应于在图1中所示出的吹塑元件12所在的位置上。
现参照图4与5中所示出的驱动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该驱动装置用于产生摆动动作。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包括活塞-气缸元件72,后者带有气缸74,气缸可摆动地座落在适当的支座75之上,同时活塞杆76的自由端可松开地铰结于吹塑元件10或12的构架34上。吹塑元件10,12分别地在空心体从吹塑模中排出时,位于排出位置。为此目的,每个构架34具有一个孔洞77,以使活塞杆76的自由端可以通过销或螺栓或类似件来装置于其上。在吹塑元件的运行位置上,如图1与图2所示的,活塞杆76与吹塑元件12相联结。借助于缸体74的适当动作,构架74带着吹塑元件从图4中所示位置摆出而到达图1与5中所示位置,然后再次摆回到图6中所示位置。其后活塞杆76松开吹塑元件12的构架34,以便在两个吹塑元件移至图7中所示位置时活塞杆76与吹塑元件10的构架34相联结。换句话说,有一个共同的驱动装置与所有的吹塑元件相联系以使它们在接料与排料位置之间移动。
在摆动位置上,各个吹塑模-在元件处于图1中所示位置时,即吹塑模12a,b进入挤压头44下方的位置,挤压头在图1中以一个圆圈表示。例如,在摆动位置处,吹塑元件与其所座落的构架34一起在其远离相应的铰点54与56的端部位置处相对于其相应的与之相连的滑车14或16横向突出。一个附加的支承装置55被设置用以在被两条轨道38所限定运动轨道一侧的区域处,支承向外转动的吹塑元件,这样附加的支承装置55对吹塑元件的端部区域作出了附加的支承,后者远离相应的转动轴线54或56,而此时吹塑元件正在转动并处于其向外转动的位置。为了实现摆动,滑车14/16和/或构架34与或许包括支承装置55可以设置导向装置与减摩装置,例如在图15中所指示的那样,为此所需作的安排与措施均为任何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在此不需要为他们作出更详细的叙述。
设备的操作方式如下所述,并特别参考图4至9。所采用的起始点是图4中二吹塑元件的位置,其中吹塑元件10与12彼此与沿由轨道38规定的路径平行延伸。该位置在后文中引用时称作“线型”位置。在此状态下,吹塑元件12置于如图4所示的排放位置处的挤压头44一侧。吹塑模零件12a与12b处于打开状态。换句话说,就是两个吹塑模零件12a与12b彼此分开并具有了一个间隔。在吹塑零件12处于图4所示的位置时,吹塑模12a,12b被打开而所制得的空心件可以后续的工作循环中从吹塑模中移走。
从图4中所示的线型位置开始起动的处于打开状态的带吹塑模的吹塑元件绕相联的销轴线56向箭头58所指方向转入图5中标号45所指的接料位置,此处打开的吹塑模12a,12b被置于挤压头44之下。虽然在连续的挤压过程中,在图5中所示的转入接料位置的时刻,被吹塑模12a,12b所接收的坯件几乎是生产所需的空心件的目标或参考长度,但转动的产生可与坯件和吹塑元件的任一元件间的任何接触无关。位于被箭头58所指的运动方向的前部的支柱28被设置于低位,使其可从悬在挤压头的坯件的自由端的下方通过。支柱30是高位支柱,它是在箭头58所指运动方向上的牵引支柱,并留在放置坯料的区域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两个吹塑模零件12a与12b在接料位置上是分开的,使它们可在横向上放置从挤压头44上悬吊下来的坯件,这一点在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当坯件达到其目标或参考长度时,通常在由箭头58所指的方向上所作的转动终止的瞬间,两个吹塑模零件12a,12b同时运动使吹塑模合拢。在这一动作过程中,坯件被吹塑模所接收并至少局部地被压在一起并在其顶部与底部被封闭。在图1中以实线示出当吹塑元件12转动及模闭合时,即就在模接收坯件的瞬间时的位置为零件的位置。此后坯件由于受到增长的内压而膨胀。此处应指出空气或其它气体也是可以在坯件仍悬吊于挤压头44时已被导入坯件。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都熟悉涉及关闭模子并使坯件被封闭于吹塑模之中的过程与步骤。在吹塑模12a,b被关闭后,闭合的模按箭头60所指方向转出图5中所示的接收位置而进入图6中所示位置即回到排料位置,此时吹塑元件12再次呈现其线型位置。
此后,两个吹塑件10与12在箭头18指示的方向上(见图2)在基本水平的平面内作位移,即向右进入到图7中所示的位置。此处吹塑元件10处于排料位置,即位于挤料头44旁边。吹塑元件12所处位置在此时在图1的右方以虚线表示。通常在吹塑模12a,12b中的坯件在到达图7所示位置时,被吹胀,故从坯件产生出的并紧靠吹塑模12a,12b的模腔壁的空心件的冷却过程已在此时完成。这些程序也是为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所普通知晓的,故在此不必再作进一步详述。
当设备运行至图7中所示的排料位置时,吹塑元件10的吹塑模10a,b如图7所示的那样被打开,使已制得的空心体可从吹塑模10a,b中被移出。为了实现这一动作,有一抓爪64的排料机构62(参见图1)与该排料工位B相联系。爪64支承于导轨66之上并可沿其作往复运动,这一运动的方向与箭头17与18中所指示的线型运动方向是近于垂直的。图1中所示的爪64处于关闭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构成爪的两个部件彼此贴靠。更具体地说,从置于工位B并处于线型位置即排料位置的吹塑模10a,b中取出空心体的操作可以借助于下述程序来实现:即当组件到达图7中所示位置时,爪64就移入图1中所示位置以便抓住位于吹塑模中的空心体的从模中向上突出的多余部分。该多余部分是在当位于接料工位45处的环绕坯料的吹塑模关闭时,坯料在模的两部分作用下被挤出来的。在爪64夹住上述的多余部分后,吹塑模10a,b可被打开使模部件10a与10b处于图7所示的位置。爪64现在可以沿导轨66移入图1中以标号64a指示的以虚线表示的位置。这一运动过程中,空心体从打开的吹塑模10a,b中移出,但最好是在该运动发生以前就把例如是吹塑芯轴或管子或类似物从空心体壁上的开口突入的任何零件从空心体中拨出。当爪64位于位置64a处时,被其夹持的空心体就被置于输送机68之上,以备借助于任何形式的机构送至后续的加工程序中。
当空心体被爪64抓住,而在吹塑模被打开的同时,带有处于打开状态的吹塑模的吹塑元件10就转至挤压头44下方的接收工位44。吹塑元件10的转动因而可以在卸料爪64到达位置64a之前就开始。该转动对应于吹塑模元件12如图5所示的按箭头58所指方向的转动。为此在部件到达图7中所示位置后,活塞-缸体元件72中的活塞杆56(参见图4与5)与吹塑元件10的构架34相联。
在接料工位中,吹塑模12a,b环绕坯件46关闭的方式与已在上文中作了描述的吹塑模10a,b的相类似,随后在活塞-缸体元件72的启动下,模按箭头60所指方向退回线型位置。在这一位置上吹塑模10a,b处于排料位置。该位置示于图9。此后两个吹塑模元件10与12按箭头17所指方向进入图4中所示的起始位置。但在这种情况下,与图4中所示位置不同的是吹塑模12a,b依然关闭。换句话说,吹塑模12a,b现被置于排料工位。已制得的空心体随后以已描述过的方式排出,参见图7中对吹塑模10的描述。随后零件又回到图4中所述位置。
在图1中特别地显示出了吹塑元件10在工位A与B之间往复运动,而吹塑元件12在工位B与C之间作往复运动。所以可以看出装置所提供的不仅仅是至今通常采用的用于接收坯件的两个吹塑元件共用同一接收工位,而是相反地装置仅用一个共同的位置来同时实现在吹塑元件10与12中膨胀的空心体的排出。所以需要用于排出空心体的机构,例如包括活塞-缸体元件72在内,只需被采用一次。本发明的设备的进一步的主要优点还包括在吹塑模中采用任意的零件来使两个吹塑元件位于同一位置得以实现,更具体的说,是在吹塑模位于排料和/或接料位置的时候。在图1中更特别地显示出吹塑模在处于接料位置时,可以从设置支柱28一侧或从设置支座24的一侧接近。所以对于任何位于吹塑模内与空心体相接的插入件来说,可以很方便地把坯料插入模中,只要模子仍处于敞开状态并处于接料位置就行了。这些附加零件向吹塑模中的空心体上安装的步骤是频繁地需用的,特别是在涉及大尺寸的容器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油箱时。
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限止于仅具有两个吹塑元件的结构。从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实例具有三个吹塑元件110,111与112,它们也安排设置或与上文中所述的图1至图9中所示实例的相关形式。其中同样的部件也被注以同样的标号,但有关图10至12的实例的零件的标号被加上了100。
在具有三个吹塑元件110,111与112的装置将在下面描述的操作过程开始时,吹塑元件112置于图10至12中的右方的工位B处,在该位置上坯件为吹塑模所接收,同时吹塑模正处于其转动位置,而膨胀的空心体在吹塑模处于其线型位置时被移出。在图10中吹塑元件112转入接料位置,故吹塑模112a、112b被置于挤压头144之下。图10示出的装置部件的位置正好是在吹塑模112a、112b围绕着从挤压头144悬下的坯件关闭之后。其后吹塑模就立刻按箭头158所指方向转回到其线型位置。在这一位置上它与另外的吹塑元件110与111的方向平行,返回线型位置的转动通常在吹塑模关闭后立即进行。以便为连续地流出的坯料在挤压头的下方提供空间。从接料位置转入线型位置中,坯料从挤压头中断离。
在吹塑件112到达其线型位置时,三个吹塑元件110,111与112按箭头118所指方向即右方位移大约一个吹塑元件的长度,故中央的吹塑元件111进入了工位B而收到已制成的坯料的吹塑元件112到达了工位C。在工位C处正在吹塑膜112a,112b中膨胀起来的空心体的冷却步骤开始。
在前述工作循环中,当吹塑元件111已接收了坯件并使其膨胀成空心件时,吹塑膜111a,111b所带有空心件就在该模收到同时被挤成的后一个坯件之前从模中移出。因此,可以在模件到达工位B时,模111a,b首先打开,这样设备的部件就到达了在图4中吹塑元件12所处的位置。随后膨胀的空心件从模中移出并可能以已叙述过的参阅图1)借助于爪或其它工具被输向下游方向的加工工位。带有空吹塑膜的吹塑元件111随后按箭头160所示方向转入图11中所示的位置即接料工位,并在接收到坯件之后按箭头158所指方向转回到线型位置。
在三个吹塑元件110,111与112按箭头118所指方向连续作进一步的位移即向右方位移的过程中,第三个吹塑元件110进入了工位B,此时吹塑元件112移出了工位C而进入了工位D,吹塑元件111移出了工位B而进入了工位C。空心件在此同时在吹塑膜111a,111b中膨胀起来并被在工位C中加以冷却。同时在吹塑模112a,b中的空心件的冷却过程在工位D中仍在继续。
在工位B中,吹塑元件110最初位于线型位置,在前面的工作循环中被制得的空心件按前述的方式被移出。打开的吹塑膜随之转入图12中所示的接料工位。图12中也示出了已关闭的吹塑膜110a,b,即在按箭头158所指方向转回线型位置的动作开始前瞬间的状态。一旦到达该位置,吹塑件110,111,112就从图12中所示的位置按箭头117所指方向退回到了图10中所示的位置即起始位置。其后已制成的空心件随之从已置于工位B处的吹塑膜112a,b中被移出,然后吹塑元件112又按箭头160所指方向转回到图10所示的接料位置,从而上述的操作程序重复进行。
在图13与14中所示的实例与图1至9中所示实例在基本结构上是相对应的,故对应的零件也加以相同的标号。但是增加了200。该设备也包括有两个吹塑元件210,212,它们交替地进入排料工位在并随后转入接料位置。其对于从图1至9中的实例的基本不同点在于滑车214与216对应地在宽度上较大,这样使得每个构架234在其转入接料工位245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对应的滑车214,216的支承使其不再需要附加的支承或导引装置。这样构成滑车214,216的行动路线的两条轨道238也彼此间具有了更大的间隔。与在图1至图9中所示的实例相类似地,此时设备也可具有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间作转动时所需的共同的驱动装置。但也可以设想出与后面所述的另一个的实例相关的其它布置方式。
在图15所示的实例中,为简明起见仅仅示出了一个滑车,而其基本结构也与图1至9中所示实例相同,所以其中同样的零件被注以同样的标号但增加了300。其中与每个吹塑元件310,314相联的是它自己的活塞-气缸元件372方式的驱动装置,后者用于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之间产生转动。在该实例中,两个滑车314,316被适当的可松开装置378连系在一起,所以仅仅是滑车314带有用于驱动轮对336的驱动电机380。该电机380驱动齿轮381,后者固定在带有轮对336的轴382上。设备也还可以设置成使齿轮381与一置于两轨338之间的固定的齿条相啮合,这样两个滑车314,316按箭头17和18所指方向作产品输送运动。这样的一种使用普通装置的驱动方式可做到使滑车在工位B高精度地定位。而当接收坯料时,吹塑模的精确定位是很重要的。
支承吹塑模310与312的构架334分别在它们的远离各自的销接点354和356的端部带有在支承装置355上运行的轮或辊384。在其远离轨338的端部,支承装置355具有确定构架334位置的止块386并同时分别在接料位置与吹塑元件相联系。为了使图示简明起见在图15中未示出吹塑元件。
上述包括三块板的推拉夹紧系统在采用跨越线型位置与接料位置之间的距离的转动时,显示出特别的优点,采用偏心设置的吹塑模时,在系统中可以,即使其能够沿弓形路径仅作小量的转动来把吹塑模移入接料工位的区域内即移出排料工位,这样是为了从支座24所安置的端部得到好的可接近特性。在这方面唯一所需要的是轴线354或356它们分别设置得接近于构架334的端部而吹塑模离这一点最远。支座24的存在基本上不妨碍打开的吹塑模的内部区域的可接近性。这是因为,但是不仅限于图3所示的,在支座24的下方有着足够的空间作为到达动作的吹塑模零件的下方区域的入口。上述的适于插入空心件的插入零件主要被定位于这个区域,以便于随后把它们与坯件或从其构成的空心体相连接。
对于吹塑元件中的某个来说,也可以不借助于转动方式而从线型排料位置移入接料位置,确切点说是采用垂直于运动方向17,18因而大致平行于轨66(见图1)的运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当处于接料位置时,吹塑元件也各自平行于排料工位处的线型位置。该种实施方式,对于仅有一个排料工位和可以仅使用一个工位来导引插入件去适配坯件、或空心件的情况来说,仍具有全部的前文中所述的优点。但对于产生在平行线上的往复横向运动的机构来说,可能包含了一些较大的机器消耗并也需要有较大的空间。
现参考图16与17中的实例,因为其中的部件与图1至9中的实例中的部件是相对应的,所以它们也采用来相同的标号,只不过增加了400。两个吹塑元件410,412也分别为对应的构架434所支承,但后者不转动而只是在各自的由滑车支承的直线方向上的导轨488上作垂直于二滑车414,416输送方向的移动。在图16中滑车414,416所处的位置对应于图1至9所示实例中的滑车14,16在图4中所处的位置。换句话说,载有吹塑元件412的滑车416处于排料位置,因而是在由挤压头444所决定的接料位置的侧面。在打开吹塑模412a、412b并移走在以前制成的空心件之后,构架434及支承于其上的带有仍然打开的吹塑模的吹塑模元件412移出图16中所示的位置而进入图17中所示的位置以在该处承接坯件。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在接料工位上或也可能在有附加或变化的条件的情况下,在排料工位上,使任何与空心件接合的附加零件在吹塑模中由坯料制得,并适配于吹塑模或以一些其它方式来定位。在吹塑模412a,412b在接料工位处环绕坯件关闭后,构架434带着吹塑元件412沿导轨488再次返回图16中所示的位置,随后以通常方式进行工位循环中的其它工步。换句话说,被共同的驱动件或分开的驱动件所驱动的两个滑车414与416向右方移动使得吹塑元件410移入排料位置。此时以上文中已描述过的方式执行后继的工步。与图13与14中的实例相类似地,在这种情况下滑车414与416也具有这样一种宽度使得带有吹塑元件的各个构架434在各自的滑车上,分别沿箭头493与494所指方向上进行横向运动。
图18和图19所示的实施例示出了仅有一个滑车的情形,该实施例与图1至9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的部件标有相同的标号,只是增加了500,本实施例与上述所有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各个吹塑模元件不是在排料部位和接料部位之间,相对于滑车作往复摆动。而是滑车在它的入口处运动。在图18和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运动为摆动。为此,把轨道设置在排料工位的区域内,该段的轨道可绕枢轴点554相对于另一个固定的轨道在水平面内摆动。其中轨道由铁轨538制成并且滑车在轨道上沿箭头18和17所示的方向进行移动,正如所希望的那样,平台590或类似物设置在可转动的轨道的下面,其上的可转动轨道的区域591借助于运转的转子或辊子来支承。而转子或辊子584在轨道或导轨上运行,该导轨相应于摆动具有一弯曲形结构,轨道591由一电机572来驱动,它再借助于适当的装置来驱动至少两个轮子中的一个。轨道591的端部为止块586及587。该实施例无需一个特殊支撑框架结构或特殊的框架组件,来输送相应的吹塑模元件。
图18与19中所示实例也具有两个或三个滑车。但是如果滑车为了在方向17与18上作输送位移而连在一起,那么它们为了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间执行转动而应能够互相拆开,除非是在设备中设置了特制的允许这种转动实现的联结装置。为了使附图简洁起见,在图18与19中未示出吹塑元件。
在图20至23中所示实例与图18与19中的实例的不同点中,特别是具有下述优点:即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之间的间距不被转动所复盖,但与图16与17中所示实例相类似,它被滑车在方向17与18上的相对于轨道作输送时的横向线型位移所复盖。与图1至9所示实例中相对应的零件均注以相同的标号但是加上了600。为了能够在箭头693与694的方向上运动,必须在滑车695上支承相应地可位移的轨道部分691。如在图20与21中所特别描述的那样,装置被安装在与图1至9中所示实例中的构架34相对应的部件634上,使辊子636可在方向17,18输送吹塑元件。两个吹塑元件在图20与22中所占位置与图4中的吹塑元件所占位置相对应。换句话说,两个吹塑元件之一即吹塑元件612位于接料工位横侧方的排料工位处。在该工位处,可位移的轨道部分691上支承着吹塑元件612及与之相联的构架,其轨部分与固定的轨部分638相对准。当吹塑元件612在按箭头17或18所指方向作输送运动到达图20与21中所示的排料工位时,气缸697中的活塞696被移动使其上的销被送入在滑车695中的相应截面的凹部698中。因为活塞696与气缸697被安装在构架634上,上述的销在处于其在凹部698中的较低位时,就在构架634与滑车695之间形成刚性的锁定联接,使得这两个部件间不再有相对运动。在已制得的空心件从吹塑元件中移出之后并可在任意必要的插入部在排料工位中与吹塑模适配之后,吹塑元件612借助于滑车695在箭头693所指方向上的适当位移,进入在图21与23中所示的位置。在图21与23中所示的位置处,打开的吹塑模被置于挤压头644的下方。然后在接料工位处,在可将插入部分导引入吹塑模之后,从挤压头644处悬下的坯件被关闭的吹塑膜所接收,此后吹塑元件612按箭头694(见图22)所示方向返回图20与22中所示的起始位置。在销插入凹部698的锁定啮合被松开之后,随之产生的按箭头18方向的位移已在上文中联系其它的实施作过叙述。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其它的吹塑模元件610进入排料工位,这一工位位于由滑车695所承载的轨道部分之上。
图20至23中所示的两个变化的构形,它们涉及用于产生滑车695的运动的驱动。在图20与21中电动机672借助于链或类似物置于滑车695中驱动轮684之一或滑车695的轮对。
在图22与23中为了简要起见仅各示出一个滑车,横向运动借助于活塞-气缸元件672而产生,其中气缸674可座落在适当的支座上,而活塞杆676可以与滑车695固定联结。活塞杆不必安装成可松开的就象在图1至9中所示的实例那样,因二个或也可以是所有三个吹塑元件是借助同一滑车695在排料工位与接料位置之间随各自的相联的构架作往复运动。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滑车在共同的驱动机构作用下在箭头17与18作用的方向上产生横向运动的话,滑车也必须被脱开,以便使各个滑车能在排料工位作横向运动。为了使附图简明起见,在图22与23中未示出吹塑元件。
在图1至图9中所示的实例中,一个挤压吹塑机的所有吹塑元件都安放在滑车14,16与构架34上,故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之间的转动均出现在同一方向上。应当理解在设备中也可以采用与图示实例不同的布置即例如将吹塑元件12的转轴安排在滑车16的右侧端区域,这样对于安放在相应的构架34上的在一个绕垂直轴线转过整整180°的位置上的吹塑元件也是很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吹塑元件12将从排料位置顺时针地转至接料位置,而相反地对于吹塑元件10来说其转动仍然是反时针方向的。经常地,如果挤压头的坯件排出口在周向具有不同的形状因而不具有对称的轮廓,则这种布置则不是最佳的。模具在接料位置如能呈适应管状坯件的周向轮廓的特定形状以制出空心件,则对于吹塑模及吹塑模腔来说就基本上是所需的甚至可能是必需的最佳构形。
图10至12中所显示出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不仅仅许可一种在对吹塑模来说是共同的工作区域内对所有的吹塑模都可以执行的实现于吹塑模上或与吹塑模相关连的给定种类的一定操作过程和处理步骤所在其中进行的布置方式,其它如涉及吹塑模数量的灵活适当性也比现有的机器设计形式有了实质性的加强。
这样本发明的两个挤压吹塑模部件就可以设置成并列的形式,此时两部件的排料工位彼此相对设置,故在上述实例中两者都被设置于工位B处。这种情况下,在膨胀的空心体从各自的吹塑模中移出位置的任何情况下,都只需两个有利地彼此平行延伸的机构的间距能够容纳排料爪或其它排料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二机构来说一个用于把制得的空心件运走的共同的输送装置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用于与二机构相联的共同的排料装置。但所采用的设计构形的这种以及其它的细节都依赖于各自所涉及的具体情况,例如把空心件从吹塑模中移出以及把空心件放置在输送器上所需的时间。对于二机构来说也可以设置成可以彼此作某种程度的纵向位移,即平行于单个的吹塑元件在工位间的运动方向上的位移。这样吹塑模共同的排料的工位就不是精确地彼此相对放置而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彼此相对位移,此时例如在二部件间具有小的间隔时两个排料机构可以设置使它们能在箭头17与18的方向上作适当尺寸的移动。
当该二装置设置成彼此基本上平行的时候,如上所述的吹塑元件从排料工位向外转至接料工位,即在每种情况下从对应的另一个装置处移开。
如果必要地话,还可以采用只有一个吹塑元件的挤压吹模机构。此时每个滑车或滑板仅执行接料位置与排料位置间的运动。即对此特别重要地是例如在所有的上述仅有一个吹塑元件的实例中,可以在所有组件继续运行的过程中在损坏的情况下或在执行维修操作的过程中,仅可使用一个吹塑元件时采用此方案。
虽然本发明的上述实例中的吹塑模接收坯件间位置与挤压头的关联方式是,在坯件从挤压头处悬下时,吹塑模能环绕坯件关闭,但本发明并未对结构作出限制。对于接料工位来说它也可以独立地设置即与挤压头不在一处。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一个把坯件从挤压头送至接料工位的装置。这种装置例如可以是可夹住挤压头上的坯件的爪,它在坯件从挤压头上离断之后即可把坯件运入接料工位。所涉及的运动可以处于水平或垂直水平内,但也可以是这些运动的组合。

Claims (26)

1、借助于挤压吹塑模装置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空心体所用的设备,至少具有两个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与至少具有一个挤压头(44)的挤压系统,其中每个吹塑元件都可在打开的吹塑模(10a,b,12a,b;110a,b;111a,b;112a,b)接纳坯件时所在的接纳工位(45)与至少另一个膨胀的空心件从吹塑模中移出时所在的工位(B)之间作位移,每个吹塑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分成至少两个部件(10a,b;12a,b;110a,b;111a,111b;112a,112b),上述吹塑模部件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间作往复运动,在打开状态下部件间彼此分开,而在关闭状态下部件彼此靠拢且吹塑膜部件的彼此相对侧限定了一个模腔,模腔的轮廓与坯件在增强的内压作用下膨胀而形成的空心体的形状相对应,吹塑模部件在驱动系统的作用下往复地作打开和/或关闭运动,其特征在于每个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首先从远离排料工位(B)的工位(Z,A,C,D)处沿至少一个方向(17,18;117a,118)移入与接料工位(45)相联系的排料工位(B),直到到达排料工位(B)之后才打开,此时在吹塑模(10a,b,12a,b;110a,b,111a,b,112a,b)中已制成的空心件被移出且吹塑元件被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第二个运动装置与打开的吹塑模一起随即移入接料工位(45),后者设置于吹塑元件移入排料工位(B)的运动路线的横向上一段间隔之外。
2、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吹塑元件从排料工位移入接料工位的运动与其移入排料工位的运动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从排料工位经转动进入接料工位(45)。
4、如权利要求2与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在同一方向(58,158)上移入接料工位。
5、如权利要求2与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入接料工位(45)。
6、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在排料工位(B)与远离的工位(Z,A,C,D)间的运动是同步的。
7、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都与同一排料工位(B)与同一接料工位(45)相联系。
8、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吹塑模(10a,b,12a,b;110a,b,111a,b,112a,b)的托板(20a,b,22a,b)基本上与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从远离的工位(Z,A,C,D)移入接料工位(B)的方向的(17,18;117,118)相垂直。
9、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排料工位(45)位于挤压头(44;144)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附加部分导入吹塑模时,所有的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都采用同一工位。
11、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呈推-拉夹紧系统的形式。
12、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有的吹塑元件(110,111,112)都由共同的滑车所支承。
13、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吹塑元件(10,12)都具有特殊的滑车(14,16)。
14、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托板都可以彼此独立地被驱动或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承吹塑元件的滑车(514,516;614,616)也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之间移动。
16、如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承吹塑元件的滑车(614,616)也在垂直于吹塑元件移入排料工位的运动方向上从排料工位移入接料工位。
17、如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承吹塑元件的滑车(514,516)也在接料工位与排料工位之间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被座落在可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之间运动的滑车(14,16;116,216;314,414)上的构架(34;134;234;334;434)所支承。
19、如权利要求2与18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构架(434)在垂直于吹塑元件移入排料工位的运动方向(17,18)上相对于滑车(414,416)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间运动。
20、如权利要求15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构架(34;134;234;334)可转动地座落于滑车(14,16;114,116;214,216;314,316)之上。
21、如权利要求17或20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动轴线(54,56;154,156;254,256;354,554;556)被设置于吹塑元件(10,12;110,111,112)的一侧,该侧远离于吹塑模(10a,b,12a,b;110a,b,111a,b,112a,b)。
22、如权利要求2与3之一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372;672)与每个吹塑元件相联使其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间作位移。
23、如权利要求2与3之一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了用于生成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间的运动的固定驱动元件(72),该驱动元件交替地与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间作往复运动的各个吹塑元件(10,12)相连结。
24、如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挤压头(44;144)的挤压系统用于制造具有多层壁的坯件。
25、如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吹塑元件在工位(Z,A,C,D)间的运动与在排料工位与接料工位间的运动基本上在一水平面内进行。
26、如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位(Z,A,C,D)间的运动基本上沿直线路径运行。
CN95100966A 1994-02-07 1995-02-06 用挤压吹塑工艺从热塑材料生产空心件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9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P4403698.1 1994-02-07
DE4403698A DE4403698C2 (de) 1994-02-07 1994-02-07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Hohlkörpern aus thermoplastischem Kunststoff im Extrusions-Blasverfahr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62A true CN1111562A (zh) 1995-11-15
CN1060994C CN1060994C (zh) 2001-01-24

Family

ID=6509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09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994C (zh) 1994-02-07 1995-02-06 用挤压吹塑工艺从热塑材料生产空心件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576034A (zh)
EP (1) EP0666162B1 (zh)
JP (1) JPH07251441A (zh)
CN (1) CN1060994C (zh)
AT (1) ATE164342T1 (zh)
CA (1) CA2141922A1 (zh)
DE (2) DE4403698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5798A1 (de) * 1996-04-20 1997-10-23 Kautex Werke Gmb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Hohlkörpern aus thermoplastischem Kunststoff mittels Extrusions-Blasformen
US6499988B1 (en) * 1997-02-25 2002-12-31 Kao Corporation Blow molding machine
DE19749626A1 (de) * 1997-11-11 1999-05-12 Fischer W Mueller Blasform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Mehrfachkavitäten-Blasformmaschine
JP3432729B2 (ja) 1997-12-02 2003-08-04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押出成形法による中空体製造装置
US6692686B1 (en) * 1999-04-28 2004-02-17 Toyo Seikan Kaisha, Ltd. Blow mo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1023164A1 (en) * 1999-09-29 2001-04-05 R & B Machine Tool A Unova Company Blow molding apparatus
US6471907B1 (en) 2000-12-14 2002-10-29 Owens-Brockway Plastic Products Inc. Shuttle-type blow mo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833006B2 (en) 2001-02-12 2010-11-16 Graham Packaging Plastic Products, Inc. Single-sided shuttle-type blow molding apparatus
US6730257B2 (en) 2001-02-12 2004-05-04 Owens-Brockway Plastic Products Inc. Shuttle-type blow mo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702567B2 (en) 2001-11-14 2004-03-09 R&B Machine Tool Company Multi-station shuttle blow molding machine
DE102006006244B4 (de) * 2006-02-09 2010-01-21 Bekum Maschinenfabriken Gmbh Blasmaschine mit zwei Schließeinheiten
CN103596744B (zh) * 2011-06-29 2015-10-14 京洛株式会社 与风管一体化的架空地板材料的制造方法
DE102012100161A1 (de) 2012-01-10 2013-07-11 Extraplast Maschinen Gmbh Blasform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Blasformung von Hohlkörpern
DE102012100156A1 (de) 2012-01-10 2013-07-11 Extraplast Maschinen Gmbh Blasform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Blasformung von Hohlkörpern
WO2015024117A1 (en) * 2013-08-21 2015-02-26 Salflex Polymers Limited Flashless blow molding with one sized end-cuf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40483A1 (de) * 1969-08-08 1971-02-18 Kautex Werke Gmb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Hohlkoerpern aus thermoplastischem Kunststoff im Blasverfahren
US3640661A (en) * 1969-10-13 1972-02-08 Midland Ross Corp Continuous-parison blow-molding apparatus
FR2066605A5 (en) * 1969-10-28 1971-08-06 Packaging Ind Inc Extruder for continuous hot resin film
US3728063A (en) * 1971-04-23 1973-04-17 E Langecker Blow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hollow bodies, particularly bottles
CA1048725A (en) * 1972-11-13 1979-02-20 Walter Frohn Machine for producing hollow plastic articles with blowing mould closing unit
US4022561A (en) * 1976-06-07 1977-05-10 Bernard Strong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plastics bottles and other hollow articles
DE3002191A1 (de) * 1980-01-22 1981-07-23 Incoplan GmbH & Co Import-Export KG, 8000 München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geblasener kunststoff-hohlkoerper
US4738612A (en) * 1986-08-09 1988-04-19 Placo Co., Ltd. Pivotable blow-molding apparatus for molding hollow articles of synthetic resin
DE4103416C1 (zh) * 1991-02-05 1992-08-20 R. Stahl Blasformtechnik Gmbh, 7022 Leinfelden-Echterdingen, De
JP2545088Y2 (ja) * 1991-10-25 1997-08-25 株式会社クラタ ブロー成形機用部品交換装置
US5208049A (en) * 1992-01-14 1993-05-04 Cincinnati Milacron Inc. Carriage-mounted extruder and blow molding head
DE9206649U1 (de) * 1992-05-15 1993-09-16 Mauser Werke Gmbh Blasform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164342T1 (de) 1998-04-15
EP0666162B1 (de) 1998-03-25
EP0666162A1 (de) 1995-08-09
US5576034A (en) 1996-11-19
JPH07251441A (ja) 1995-10-03
DE59501668D1 (de) 1998-04-30
DE4403698C2 (de) 1995-11-23
CA2141922A1 (en) 1995-08-08
CN1060994C (zh) 2001-01-24
DE4403698A1 (de) 1995-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94C (zh) 用挤压吹塑工艺从热塑材料生产空心件的装置
CN1048681C (zh) 由热塑性合成树脂生产波纹管用的设备
RU2201867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тары из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KR101571657B1 (ko) 플라스틱 재료로서 블로우성형된 컨테이너 제품의 제조 디바이스
CN204249339U (zh) 多工位旋转成型机
US4552526A (en) Blow molding machine with mold shuttle structure
CN1032517A (zh) 吹制热塑性塑料空心体的吹塑机半模具的锁紧装置
CN106628902A (zh) 一种物流派送机器人
US4911633A (en) Apparatus for plastic tubing manufacture
CN1048202C (zh) 成对方式的砂型填充和成型
CN1008077B (zh) 准确快速地开闭吹塑机模具的设备
CN1960849A (zh) 用于热塑性空心体的挤压/模制的方法和装置
CN202357440U (zh) 双工位全自动挤塑吹瓶机的开合模机构
US5017321A (en) Process for plastic tubing manufacture
CN1039293C (zh) 二工位吹塑成型装置
US5098279A (en) Blow-molding machine
CN1525892A (zh) 垂直壳体模制机器
CN1651221A (zh) 用于吹制成型容器的装置
CN2787417Y (zh) 旋转直取式全自动塑料吹瓶机
CN102615809A (zh) 大规格容器加热拉吹机
CN1810488A (zh) 旋转直取式全自动塑料吹瓶机
CN211030955U (zh) 一种塑料瓶加工用挤出机构
WO1981002133A1 (en)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a parison and transferring it to a molding machine
CA2254622C (en) Method for forming hollow article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216544676U (zh) 吹塑机用传料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