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0518A -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0518A
CN111150518A CN202010147876.4A CN202010147876A CN111150518A CN 111150518 A CN111150518 A CN 111150518A CN 202010147876 A CN202010147876 A CN 202010147876A CN 111150518 A CN111150518 A CN 111150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mouthpiece
antibacterial
tooth socket
novel antibac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78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天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1478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50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50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0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9/00Dental auxiliary appliances
    • A61C19/06Implements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 A61C19/063Medicament applicators for teeth or gums, e.g. treatment with fluor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牙套本体,所述牙套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牙套本体由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制备形成,所述牙套本体背离所述牙齿的表面为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为抗菌膜片,所述第二膜片为非抗菌膜片。这种新型抗菌牙套对牙齿表面的致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无毒无害,不会对口腔中的其它微生物菌种造成影响,能够有效保证口腔健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口腔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齿是一种在很多脊椎动物上存在的结构,牙齿是人类身体最坚硬的器官。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正常人略带微黄色,质地坚硬。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牙齿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一个人,轻者牙齿暗黄,影响美观;重者患有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龈病、牙周炎、智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等,令人苦不堪言。牙齿问题形成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餐后不能及时清洁口腔,齿缝内残留的食物残渣成为了细菌培养的温床,同时,细菌分泌的黏性物质将食物残渣、外源性色素等粘结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影响美观,严重者诱发口腔炎症。
在现代社会中,想要拥有一口洁白靓丽的牙齿,更加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牙齿抗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牙齿封釉的技术来隔绝细菌对牙齿的浸蚀,通过在牙齿表面涂上一层封釉剂并固化的牙齿封釉技术,虽然可有效的抑制细菌的生成,防止龋齿、牙周炎、牙髓炎等的产生,但是操作复杂、成本高,而且作用时间短,不利于普及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8904894A公开了一种抗菌牙套,可有效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普及。该抗菌牙套的制备是以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纳米氧化锌、银离子抗菌剂、活性炭、沸石粉、二氧化钛、滑石粉为原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内进行熔融挤出造粒,然后将所得粒料投入到单螺杆挤出机内熔融挤出、拉伸成型,修剪、冷却处理后得抗菌膜片;然后将抗菌膜片放入到真空成型机中,加热、抽真空成型,冷却取出,修剪后既得抗菌牙套。
但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该抗菌牙套在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对口腔中的其它微生物菌种造成影响,破坏了口腔中的微生物平衡,影响口腔健康。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抗菌牙套在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对口腔中的其它微生物菌种造成影响,破坏了口腔中的微生物平衡,影响口腔健康的技术问题,可有效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而且不会对口腔中的其它微生物菌种造成影响,能够有效保证口腔健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包括牙套本体,所述牙套本体由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制备形成,所述牙套本体与牙齿相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膜片,所述牙套本体背离所述牙齿的表面为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为抗菌膜片,所述第二膜片为非抗菌膜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片为分布有抗菌粒子的膜片层;所述第二膜片为未分布有抗菌粒子的膜片层。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粒子为纳米氧化锌、银粒子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所述膜片层的材质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或聚碳酸酯。
进一步地,所述牙套本体包括与牙齿模型相适配的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磨牙部末端设有牙套连接部,用于将上牙套和下牙套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牙套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6mm。
进一步地,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与切牙部接触一侧设有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顶部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设于切牙部中部,且与切牙部接触呈过盈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新型抗菌牙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
将所述第一膜片对贴于所述第二膜片上,得到复合膜;
提供牙齿模型;
将所述复合膜和牙齿模型放入到真空成型机中,加热、抽真空成型,冷却取出,修剪后即得新型抗菌牙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片的厚度为0.3-0.8mm,直径为100-140m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新型抗菌牙套,包括牙套本体,所述牙套本体由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制备形成,所述牙套本体与牙齿相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膜片,所述牙套本体背离所述牙齿的表面为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为抗菌膜片,所述第二膜片为非抗菌膜片。这种新型抗菌牙套对牙齿表面的致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无毒无害,不会对口腔中的其它微生物菌种造成影响,能够有效保证口腔健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抗菌牙套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适用于工业化大生成,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新型抗菌牙套使用方便,佩戴人员只需在固定间隔的睡眠时间佩戴5-10小时即可达到牙齿表面抑制致病菌的目的,不仅操作简单、易普及,而且抗菌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新型抗菌牙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上牙套;20、下牙套;30、牙套连接部;40、凸起结构;50、第一膜片;60、第二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本说明书中的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含义相同,但如有冲突,则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本文中“包括”、“包含”、“含”、“含有”、“具有”或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封闭式包括,这些术语之间不作区分。术语“包含”是指可加入不影响最终结果的其它步骤和成分。术语“包含”还包括术语“由…组成”和“基本上由…组成”。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工艺包含、由其组成和基本上由本文描述的必要元素和限制项以及本文描述的任一的附加的或任选的成分、组分、步骤或限制项组成。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涉及组分量、工艺条件等的所有数值或表述在所有情形中均应理解被“约”修饰。涉及相同组分或性质的所有范围均包括端点,该端点可独立地组合。由于这些范围是连续的,因此它们包括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数值。还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引用的任何数值范围预期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子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发明人发现已有的抗菌牙套存在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对口腔中的其它微生物菌种造成影响,破坏了口腔中的微生物平衡,影响口腔健康的缺陷,但这一缺陷并不为人所注意,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并不清楚。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现有的抗菌牙套中的抗菌膜片除了与牙齿相接触,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抗菌膜片还会与口腔内的其它微生物接触,会对口腔中的其它微生物菌种造成影响,破坏了口腔中的微生物平衡。基于此本发明在抗菌膜片外复合非抗菌膜片,抗菌膜片仅与牙齿相接触,在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的同时也不破坏口腔中的微生物平衡,因而克服了该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包括牙套本体,所述牙套本体由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制备形成,所述牙套本体与牙齿相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膜片,所述牙套本体背离所述牙齿的表面为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为抗菌膜片,所述第二膜片为非抗菌膜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为分布有抗菌粒子的膜片层;所述第二膜片为未分布有抗菌粒子的膜片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膜片为分布有抗菌粒子的膜片层,第一膜片直接与牙齿相接触,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有效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
但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膜片的具体抗菌机理并不做限定,其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获知,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例如,第一膜片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达到影响细菌生长的目的,并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阻止细菌的繁衍,从而使得所述牙套可以利用第一膜片抑制牙齿表面细菌的滋生和繁衍,有效抑制牙齿表面的致病菌。
作为举例,所述抗菌粒子为纳米氧化锌、银粒子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更优选地,所述抗菌粒子为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抗菌材料,在磁、电、光、敏感、抗菌消毒、紫外线屏蔽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它具有很好的抗菌效率,抗菌的时效性也很好,同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且在光照下的杀菌效果更好。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抗菌粒子包括但不限于前面所列举的几种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未列举在本实施例中的但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中膜片成的材质不作特别限定,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应用于牙套中的材质即可,作为举例,所述膜片层的材质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或聚碳酸酯。
口腔是人体消化道与外界相通的入口,健康人的口腔中存在超过700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其中绝大部分是非致病性的常驻菌,它们在维持口腔卫生环境的动态平衡、协助口腔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抗菌牙套中,抗菌膜片除了直接与牙齿表面接触,还会与口腔舌头、上颚和下颚等部位接触,在抑制牙齿表面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杀灭部分口腔中的正常菌群,破坏口腔中的微生态平衡,进而导致菌群失调,影响口腔健康。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膜片与牙齿表面相接触,第二膜片设置在第一膜片上使得第一膜片不会与口腔舌头、上颚和下颚等部位接触,不会对口腔中的其它微生物菌种造成影响,保持了口腔中的微生物平衡。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牙套本体与患者口腔内部牙组形状相适配性贴合,穿戴舒适。
所述牙套本体包括与牙齿模型相适配的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安装于口腔上牙部分,下牙套安装于口腔下牙部分;所述上牙套和所述下牙套皆呈与牙齿排列形状相吻合的马蹄形状。
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磨牙部末端设有牙套连接部,用于将上牙套和下牙套连接为一体,既便于携带和佩戴,又不易遗失。为进一步优化结构,牙套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6mm。
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与切牙部接触一侧设有凸起结构。也就是说,所述上牙套与切牙部接触一侧设有凸起结构,所述下牙套与切牙部接触一侧设有凸起结构。通过这种设置,用于保证牙套与牙齿安装的稳定性,使佩戴人员在睡眠时间,嘴巴自然张开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牙套与牙齿紧密贴合。凸起结构顶部为圆弧形,既便于牙套的佩戴又不磨损牙齿。为进一步优化结构,凸起结构设于切牙部中部,且与切牙部接触呈过盈配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新型抗菌牙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
其中所述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容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此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常规手段。作为举例,可采用注塑成型、挤出成型或者热压成型。
提供的第一膜片优选但不限定是厚度为0.3-0.8mm,直径为100-140mm的圆片,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膜片厚度为0.5mm、直径为120mm的圆片。
提供的第二膜片的厚度优选但不限定为0.3-0.8mm,更优选地,其厚度0.5mm。
将所述第一膜片对贴于所述第二膜片上,得到复合膜;
提供牙齿模型;
牙齿模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容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此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常规手段。作为举例,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藻酸盐印模/硅橡胶印模转石膏模扫描获得牙齿模型;或通过CBCT直接扫描藻酸盐印模/硅橡胶印模获得牙齿模型;或通过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得牙齿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牙齿模型可批量式按常规尺寸进行生产制备,也能根据单个患者提供针对性建模的制作,使其佩戴更佳舒适和稳定,提高塑形质量。
将所述复合膜和牙齿模型放入到真空成型机中,加热、抽真空成型,冷却取出,修剪后即得新型抗菌牙套。
本发明对所述牙套的成型的具体工艺参数和步骤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利用膜片制备牙套的参数和步骤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产品要求或质量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作为举例,具体过程是:1)取出膜片夹持圈,放入复合膜后复位并固定好;2)此时或在复合膜加热过程中固定牙齿模型;3)将膜片支架一同旋转到加热器下,直至卡到位置;4)仅此时方可打开电源开关;5)观察复合膜的温度;6)当加热温度到达预期的温度时准备压膜;7)将膜片支架一同旋到牙齿模型上方,然后顺着膜片支架柄的方向向下压;8)等待到达复合膜需要的冷却时间,9)通过电源开关关闭仪器,此时可将复合膜及牙齿模型一同取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复合膜利用真空成型机在牙齿模型表面制备出牙套。本发明公开的牙套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佩戴舒适,对口腔内常见组分无影响。
测试例
为验证本发明产品的抗菌性能,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新型抗菌牙套和对比例(普通牙套)所制得的分别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包括,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分别剪切新型抗菌牙套和普通牙套的片段(5mm×5mm×0.5mm),用滴管吸取8ml的菌液放置于固体培养基上,用棉签涂布均匀,然后将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后的新型抗菌牙套片段和普通牙套片段,各10张分别放在10个固体培养基平板的两边;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天、5天、7天后对比片段周围抑菌圈的大小。
抗菌性测试的结果如下:
Figure 435467DEST_PATH_IMAGE00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包括牙套本体,所述牙套本体由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制备形成,所述牙套本体与牙齿相接触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膜片,所述牙套本体背离所述牙齿的表面为所述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为抗菌膜片,所述第二膜片为非抗菌膜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菌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为分布有抗菌粒子的膜片层;所述第二膜片为未分布有抗菌粒子的膜片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抗菌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粒子为纳米氧化锌、银粒子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所述膜片层的材质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或聚碳酸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菌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套本体包括与牙齿模型相适配的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的磨牙部末端设有牙套连接部,用于将上牙套和下牙套连接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抗菌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套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6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抗菌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与切牙部接触一侧设有凸起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抗菌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顶部为圆弧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抗菌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设于切牙部中部,且与切牙部接触呈过盈配合。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新型抗菌牙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
将所述第一膜片对贴于所述第二膜片上,得到复合膜;
提供牙齿模型;
将所述复合膜和牙齿模型放入到真空成型机中,加热、抽真空成型,冷却取出,修剪后即得新型抗菌牙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新型抗菌牙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的厚度为0.3-0.8mm,直径为100-140mm。
CN202010147876.4A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1150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7876.4A CN111150518A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7876.4A CN111150518A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0518A true CN111150518A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6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7876.4A Pending CN111150518A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5051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2058A (zh) * 2021-06-11 2021-08-17 上海允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可溶性颗粒的膜片及其制成的牙套与制作牙套的方法
CN113429717A (zh) * 2021-07-15 2021-09-24 物生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耐磨牙套、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17447832A (zh) * 2023-11-17 2024-01-26 安徽美立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抗菌覆膜及含有抗菌覆膜的tpu牙科膜片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2058A (zh) * 2021-06-11 2021-08-17 上海允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可溶性颗粒的膜片及其制成的牙套与制作牙套的方法
CN113429717A (zh) * 2021-07-15 2021-09-24 物生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耐磨牙套、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29717B (zh) * 2021-07-15 2022-04-08 物生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耐磨牙套、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17447832A (zh) * 2023-11-17 2024-01-26 安徽美立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抗菌覆膜及含有抗菌覆膜的tpu牙科膜片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0518A (zh)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38361B (zh) 用于抑制口腔病原菌的乳酸菌菌株的食品、口腔清洁以及医药组合物
JP6043325B2 (ja) 乳酸菌の配合物並びに感染症および炎症の予防および/または処置のためのその使用
CN101056972B (zh) 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龋齿的手段和方法
CN111084754B (zh) 一种抗口腔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牙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5055B (zh) 预防和/或治疗牙周炎的植物乳杆菌、其培养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144002B (zh) 一种维持口腔健康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57297A (zh) 一株分离的用于促进口腔健康的副干酪乳杆菌pc-01及其应用
CN112998884B (zh) 一种长效抗菌材料、牙科膜片和长效隐形矫治器
CN111904985A (zh) 副干酪乳杆菌L.p 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WO2020060382A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биомассы личинок galleria mellonella
CN212308103U (zh) 一种新型抗菌牙套
CN102311932B (zh) 改善口腔内细菌群的唾液乳酸杆菌及其保健组合物
CN108704119A (zh) 一种杀灭口腔致龋菌及抑制牙菌斑形成的抗菌肽及其应用
KR102584256B1 (ko) 수퍼옥시드 디스뮤타제 및/또는 바실러스 균주 포자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이의 구강 건강 개선용 용도
CN110195029A (zh) 一种高效拮抗变形链球菌的凝结芽孢杆菌、该菌菌粉制作方法、含有该菌粉的口香糖及应用
CN113336826B (zh) 抗菌肽及其应用
CN101849893A (zh) 壳寡糖口腔清洁剂
CN1229104C (zh) 预防和治疗牙龈病用组合物
CN105998141A (zh) 一种制备西瓜霜的纯种发酵方法及其用途
RU2215027C2 (ru) Штамм бактерий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12l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ых добавок, регулирующих микрофлору кишечника у детей раннего возраста
CN112754987A (zh) 一种含有益生菌的口腔护理组合物及其应用
KR20170049300A (ko) 대나무 숯을 이용한 항균 칫솔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5726390B (zh) 一种防治牙龈炎的牙膏
CN105726386B (zh) 一种防治牙菌斑的牙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