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8950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8950A
CN111148950A CN201780095342.8A CN201780095342A CN111148950A CN 111148950 A CN111148950 A CN 111148950A CN 201780095342 A CN201780095342 A CN 201780095342A CN 111148950 A CN111148950 A CN 111148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mpressor
heat exchanger
flow path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53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8950B (zh
Inventor
西尾淳
池田宗史
石村亮宗
小仓康平
山下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48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8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2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between evaporator and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wo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9Pumping down refrigerant from one part of the cycle to another part of the cycle, e.g. when the cycle is changed from cooling to heating, or before a defrost cycle is star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1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on-off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3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variabl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1Fan speed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7Flow-diver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9On-of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循环、第1遮断装置、泄漏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场合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控制装置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实施从负荷侧热交换器向储液器和热源侧热交换器回收制冷剂的第1动作和使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向储液器移动的第2动作。第1动作将第1遮断装置关闭,将流路切换装置设为第1连接状态,驱动压缩机;第2动作在第1动作之后进行,在压缩机运转的状态下将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空调装置,减少向室内的制冷剂泄漏量。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这样一种空调装置,其具备连接了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的制冷剂回路以及对制冷剂从室内机的泄漏进行检测的泄漏检测装置,当检测到泄漏时,使冷剂循环以便室内回路的制冷剂变成低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在制冷剂从室内机泄漏的场合,减小室内机的制冷剂压力与室内空间的大气压的压力差,使制冷剂的泄漏速度降低。具体来讲,进行使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等控制。
另外,以往已知这样一种空调装置,其还具备旁通回路,当制冷剂从室内机泄漏时,经由旁通回路向室外热交换器和储液器回收空调装置内的制冷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的空调装置中,旁通配管将室外热交换器的液体侧与储液器的上游部连接,在旁通配管设有旁通阀。作为专利文献2的空调装置,在执行回收制冷剂的制冷剂回收运转期间室外热交换器满液的场合,将制冷剂回收运转中断,打开旁通阀而使滞留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向储液器排出,而后再次开始制冷剂回收运转。这样,专利文献2的空调装置使制冷剂的回收量提高,使制冷剂向室内的泄漏量减少。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80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870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将室内机的制冷剂压力设为低压来减少泄漏量,从泄漏检测装置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起直至对制冷剂泄漏的室内机进行修理为止,制冷剂都会持续泄漏。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述那样的空调装置中,根据旁通阀的流量系数来限制滞留制冷剂的排出速度,故而制冷剂回收运转中断的时间变长。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向室外机侧高效地回收室内机侧的制冷剂的空调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利用配管连接有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节流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和储液器,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该流路切换装置设于上述压缩机的排出侧并切换制冷剂的流路,该节流装置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该负荷侧热交换器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该储液器设于上述压缩机的吸入侧并贮存液体制冷剂;第1遮断装置,该第1遮断装置设于将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与上述节流装置连接的配管;泄漏检测装置,该泄漏检测装置检测向上述室内的制冷剂泄漏;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由上述泄漏检测装置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场合从通常运转切换成制冷剂回收运转并实施,上述控制装置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的切换控制成第1连接状态和第2连接状态,在该第1连接状态下,上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连接,上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经由上述储液器与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在该第2连接状态下,上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上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经由上述储液器与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连接,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实施第1动作和第2动作,该第1动作将上述第1遮断装置关闭,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设为上述第1连接状态,通过上述压缩机的驱动而从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向上述储液器和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回收制冷剂,该第2动作在上述第1动作之后,在上述压缩机运转的状态下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上述第2连接状态,使在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冷凝的制冷剂向上述储液器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可抑制伴随于制冷剂流路切换的吸入压力的急剧上升并且能从第1动作切换成第2动作,因而,能够使在热源侧热交换器冷凝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而移动至储液器。因此,与以往那样经由旁通配管使液体制冷剂移动的构成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液体制冷剂移动,能够将负荷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高效地回收至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3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1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1动作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2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2动作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3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3动作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图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图17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空调装置]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空调装置100具有制冷剂回路110,制冷剂回路110通过利用液体主管3、气体主管4、两个液体支管5和两个气体支管6来连接室外机1和两台室内机2a、2b而形成。各液体支管5将液体主管3与各室内机2a、2b连接,各气体支管6将气体主管4与各室内机2a、2b连接。
[室外机]
室外机1例如设置在房屋外部的室外,作为废弃或者供给空调热的热源机发挥功能。室外机1具有压缩机10、流路切换装置11、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液器13和第1遮断装置14等,它们经由配管而连接在一起。另外,室外机1具有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进行送风的热源侧风扇15。
压缩机10将制冷剂吸入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例如是容量可控的变频压缩机等。作为压缩机10,例如可使用低压壳结构的压缩机,其在密闭容器内具有压缩室,密闭容器内变成低压的制冷剂压力气氛,吸入并压缩密闭容器内的低压制冷剂。
流路切换装置11由例如四通阀等构成,切换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路和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路。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压缩机10的排出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12连接,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压缩机10的吸入侧经由储液器13而与热源侧热交换器12连接。以下,将制冷运转模式时的流路切换装置11的连接状态称为第1连接状态,将制热运转模式时的流路切换装置11的连接状态称为第2连接状态。
热源侧热交换器12在制冷运转模式时作为冷凝器或者气体冷却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转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从热源侧风扇15供给来的空气与制冷剂热交换。储液器13设在压缩机10的吸入侧,存储因制热运转模式与制冷运转模式的差异产生的剩余制冷剂或者因过渡性的运转变化产生的剩余制冷剂。
第1遮断装置14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下游侧,由可控制电磁阀等的开闭的装置构成。第1遮断装置14若关闭,则将经由液体主管3的室外机1与各室内机2a、2b之间的制冷剂的流通遮断。另外,第1遮断装置14也可以像电子式膨胀阀等那样能可变地控制开度。
另外,室外机1具有排出压力传感器81和吸入压力传感器82。排出压力传感器81检测压缩机10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即排出压力。吸入压力传感器82检测压缩机10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即吸入压力。
[室内机]
室内机2a、2b分别设置在例如房屋内部即室内,向各室内供给空调空气。以下,假设室内机2a和室内机2b具有同样的构成,仅对室内机2a的构成进行说明。室内机2a具有节流装置20、负荷侧热交换器21和负荷侧风扇22等,节流装置20与负荷侧热交换器21利用配管连接。另外,室内机2a具有泄漏检测装置83和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等。
节流装置20具有作为将制冷剂减压并使其膨胀的减压阀或膨胀阀的功能。节流装置20例如由电子式膨胀阀等能可变地控制开度的装置构成。节流装置20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在负荷侧热交换器21的上游侧。
负荷侧热交换器21通过使空气与制冷剂热交换,生成向室内空间供给的制热用空气或是制冷用空气。由负荷侧风扇22向负荷侧热交换器21输送室内空气。负荷侧热交换器21在流路切换装置11为第1连接状态时,经由储液器13连接于压缩机10的吸入侧,在流路切换装置11为第2连接状态时,连接于压缩机10的排出侧。
泄漏检测装置83例如由制冷剂浓度传感器等构成,检测室内机2a的内部或者周边部有无制冷剂泄漏。另外,也可以由泄漏检测装置83测定制冷剂浓度,由控制装置90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温度。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90例如具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PU或者它们之中的两种以上,进行空调装置100的各设备的控制。另外,控制装置90具备存储器以及计时器。控制装置90基于由温度传感器、排出压力传感器81以及吸入压力传感器82等各种传感器检测的检测信息、经由遥控器等输入的指令和预先设定的设定值等,实施运转模式,控制各个促动器。
空调装置100基于来自各室内机2a、2b的指示,在对应的室内机2a、2b中执行制冷运转以及制热运转。作为空调装置100的运转模式,有正在驱动的各室内机2a、2b全部都执行制冷运转的制冷运转模式和正在驱动的室内机2a、2b全部都执行制热运转的制热运转模式。另外,空调装置100在由设置于各室内机2a、2b的泄漏检测装置83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场合,为了减少制冷剂向室内的泄漏量而实施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实施将制冷剂从负荷侧回路102向室外机1回收的第1动作、使制冷剂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2向储液器13移动的第2动作、以及将从室外机1向负荷侧回路102的制冷剂流动遮断的第3动作。
在此,所说的负荷侧回路102,是指包含液体主管3、各液体支管5、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各气体支管6和气体主管4的回路。另外,为了避免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液体制冷剂从储液器13溢出而被吸入压缩机10,可以将储液器13的容积设定得比存在于负荷侧回路102的液体制冷剂的合计容积大。
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在20马力的大厦用空调系统中,在冬季为5分钟左右,而在夏季为20分钟左右。若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开始,则负荷侧回路102立即变成低压,因而,来自泄漏部位的泄漏速度减小。例如,在泄漏部位是因配管的腐蚀导致的0.1mm左右的泄漏孔的场合,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执行前为20kg/h左右的泄漏速度,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执行后减小至0.5kg/h左右。因此,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中的泄漏量为0.2kg左右。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功能框图。控制装置90由运转控制部91、计时部92和存储部93构成。运转控制部91控制各促动器来控制空调装置100的运转。在存储部93中,存储有各促动器的控制所使用的各种控制值、以及切换运转模式及动作时所使用的设定值等。计时部92具有计时器功能,测量时间并通知给运转控制部91。
在运转控制部91,被输入来自遥控器的指令、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温度、排出压力传感器81检测到的排出压力Pd、吸入压力传感器82检测到的吸入压力Ps以及泄漏检测装置83检测到的制冷剂泄漏信息等信息。运转控制部91基于被输入的信息和设定值等实施各运转模式。运转控制部91控制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切换、第1遮断装置14的开闭、热源侧风扇15的转速、节流装置20的开度以及负荷侧风扇22的转速等。
作为存储于存储部93的控制值,例如有压缩机10的频率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热源侧风扇15的转速的最大值、以及各负荷侧风扇22的转速的最大值等。这些控制值针对通常运转模式和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被预先设定。
具体来讲,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的压缩机10的频率的上限值、热源侧风扇15的转速的最大值、以及各负荷侧风扇22的转速的最大值分别被设定为比针对通常运转模式设定的值大的值。通过使用这样的控制值,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中,能够促进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的冷凝以及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中的蒸发,提高制冷剂回收速度。进而,通过促进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冷凝,即便在外气温度高而难以冷凝的季节或者地域也能够进行制冷剂回收。
另外,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的压缩机10的频率的下限值被设定为比针对通常运转模式设定的下限值小的值。通过使用这样的控制值,例如即便在外气温度高而难以冷凝的季节或者地域,也能够将压缩机10的流量设为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冷凝速度以下地持续运转,进行制冷剂回收。
另外,作为存储于存储部93的设定值,例如有排出压力阈值Pdt、吸入压力阈值Pst、最低动作压力PL以及设定时间Ts等。排出压力阈值Pdt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12由液体制冷剂充满时的排出压力而被预先设定,被使用于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的第2动作的开始条件。另一方面,吸入压力阈值Pst作为在负荷侧回路102不存在制冷剂时的吸入压力而被预先设定,被使用于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的第3动作的开始条件。设定时间Ts作为实施第2动作的时间而被预先设定,被用作第2动作的结束条件之一。最低动作压力PL是流路切换装置11动作的下限压力,被用作第2动作的结束条件之一。
对通常运转模式的制冷运转模式和制热运转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制冷运转模式]
图3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的图。基于图3,对在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产生冷能负荷时的制冷运转模式进行说明。在图3中,流经制冷剂回路110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由实线箭头表示,热源侧热交换器12以及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内的液体制冷剂的存在量分别由斜线表示。
在制冷运转模式中,控制装置90驱动压缩机10、热源侧风扇15和各负荷侧风扇22,并进行控制,以便将流路切换装置11设为第1连接状态,将各节流装置20设为打开,将第1遮断装置14设为全开。压缩机10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并将其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1而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2。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与从热源侧风扇15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冷凝的制冷剂经过第1遮断装置14而从室外机1流出,经过液体主管3和各液体支管5而流入各室内机2a、2b。
流入到各室内机2a、2b的制冷剂在各节流装置20膨胀而流入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流入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在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中通过从室内空气吸热,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同时蒸发。在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蒸发的制冷剂从各室内机2a、2b流出,经过各气体支管6和气体主管4而流入室外机1。流入室外机1的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1,经由储液器13被再次吸入压缩机10。
对制冷剂回路110中的制冷剂的分布进行说明。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10内以气体或液体的状态存在。相比气体,液体的密度大,因而,在以液体的状态存在的部分,制冷剂的分布变多。因此,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大量地分布于制冷剂冷凝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液体制冷剂流通的液体主管3和各液体支管5、以及制冷剂蒸发的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
[制热运转模式]
图4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的图。基于图4,对在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中产生热能负荷时的制热运转模式进行说明。在图4中,流经制冷剂回路110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由实线箭头表示,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液器13以及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内的液体制冷剂的存在量分别由斜线表示。
在制热运转模式中,控制装置90驱动压缩机10、热源侧风扇15以及各负荷侧风扇22,并进行控制,以便将流路切换装置11设为第2连接状态,将各节流装置20设为打开,将第1遮断装置14设为全开。压缩机10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并将其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1,从室外机1流出。从室外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气体主管4和各气体支管6,流入各室内机2a、2b的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
流入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在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中通过向室内空气散热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同时冷凝。在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中冷凝的制冷剂在各节流装置20中膨胀而从各室内机2a、2b流出。从各室内机2a、2b流出的制冷剂经过各液体支管5和液体主管3,向室外机1流入。流入室外机1的制冷剂经过第1遮断装置14而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流入,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蒸发的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1,经由储液器13而被再次吸入压缩机10。
对制冷剂回路110中的制冷剂的分布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制冷剂大量地分布于制冷剂冷凝的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液体制冷剂流通的液体主管3和各液体支管5、以及制冷剂蒸发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
接着,对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的第1动作、第2动作及第3动作、以及各动作间的切换进行详细说明。
[第1动作]
图5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1动作的图。图6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1动作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的图。基于图5以及图6,对第1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图6中,流经制冷剂回路110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由实线箭头表示,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液器13以及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内的液体制冷剂的存在量分别由斜线表示。
首先,对第1动作时的各设备的控制进行说明。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将第1遮断装置14关闭(步骤ST10),将流路切换装置11设为第1连接状态(步骤ST11),将各节流装置20打开(步骤ST12)。另外,控制装置90基于由排出压力传感器81检测到的排出压力Pd来控制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步骤ST13)。具体来讲,以排出压力Pd变成预先设定的目标值的方式控制运转频率。
接着,对第1动作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那样,压缩机10吸入并压缩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1而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2,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与从热源侧风扇15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冷凝的制冷剂被贮存于热源侧热交换器12。存在于各室内机2a、2b的制冷剂在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中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从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流出的制冷剂经过各气体支管6和气体主管4而流入室外机1。流入室外机1的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1以及储液器13,被再次吸入压缩机10而被压缩。存在于液体主管3以及各液体支管5的制冷剂经过各节流装置20而流入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之后仿照与存在于各室内机2a、2b的制冷剂相同的流动。
接着,对制冷剂回路110中的制冷剂的分布进行说明。若实施第1动作,则制冷剂大量分布于使制冷剂冷凝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贮存从负荷侧回路102流入的液体制冷剂的储液器13。
在此,对从第1动作向第2动作或第3动作的切换进行说明。在第1动作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下游侧由第1遮断装置14与负荷侧回路102遮断,因而,若压缩机10的制冷剂流量超过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的冷凝速度,则排出压力上升。并且,若热源侧热交换器12变成接近满液的状态,则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的冷凝速度显著降低,因而,即便以最小频率驱动压缩机10,排出压力也上升。控制装置90在由排出压力传感器81检测到的排出压力Pd比排出压力阈值Pdt高时进行控制,以便切换成第2动作。
另外,存在于各室内机2a、2b、液体主管3以及各液体支管5的制冷剂从通过第1动作使制冷剂的回收开始起随时间经过而减少,因而,吸入压力降低。控制装置90在由吸入压力传感器82检测到的吸入压力Ps比吸入压力阈值Pst低时进行控制,以便切换成第3动作。
[第2动作]
图7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2动作的图。图8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2动作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的图。基于图7以及图8,对第2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图8中,流经制冷剂回路110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由实线箭头表示,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液器13以及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内的液体制冷剂的存在量由斜线表示。
首先,对第2动作时的各设备的控制进行说明。控制装置90在继续进行压缩机10的运转的状态下(步骤ST20),执行将各节流装置20关闭的节流动作(步骤ST21)。接着,控制装置90在执行使压缩机10的频率增加的增速动作之后(步骤ST22),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步骤ST23)。控制装置90在切换流路切换装置11时在计时部92设定设定时间Ts(步骤ST24)。
接着,控制装置90判定是否满足第2动作的结束条件。控制装置90判定由排出压力传感器81检测到的排出压力Pd与由吸入压力传感器82检测的吸入压力Ps之差ΔP是否为流路切换装置11的最低动作压力PL以上(步骤ST25)。在排出压力Pd与吸入压力Ps之差ΔP不足最低动作压力PL的场合(步骤ST25:否),控制装置90进而判定是否从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起经过了设定时间Ts(步骤ST26)。在此,在由计时部92通知经过了设定时间Ts的场合,判定为经过了设定时间Ts(步骤ST26:是)。在从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起未经过设定时间Ts的场合(步骤ST26:否),反复进行步骤ST25以及步骤ST26的处理。
并且,在步骤ST25中差ΔP为最低动作压力PL以上的场合(步骤ST25:是)或者在步骤ST26中经过了设定时间Ts的场合(步骤ST26:是),控制装置90进行步骤ST27的处理。也就是,控制装置90使各节流装置20的开度以及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返回第2动作开始前的状态。在实施了步骤ST22的增速动作的场合,在步骤ST27中,压缩机10被控制成运转频率减小。作为第2动作的结束条件实施步骤ST25以及步骤ST26,在满足了任意一方的条件的场合进行步骤ST27的处理,从而可防止像配管长的场合等那样压力变动伴随有时间延迟的场合的压力变动。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T25中判定排出压力Pd是否为吸入压力Ps以上。
接着,对第2动作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当流路切换装置11被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时,由于高压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与低压的储液器13的压力差,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液体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1而向储液器13移动。此时,由于移动的液体制冷剂不经受细旁通配管或者阀等的流路阻力,所以例如在不足30秒的短时间内结束移动。另一方面,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气体制冷剂经过储液器13而流入压缩机10。从压缩机10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1、气体主管4和各气体支管6,流入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由于节流装置20关闭,所以制冷剂不向液体支管5以及液体主管3移动。
可是,当流路切换装置11被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时,压缩机10的排出侧与低压的气体主管4以及各室内机2a、2b等连接,高压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与储液器13连接。因而,在排出压力急剧地降低,并且吸入压力急剧地上升,变成吸入压力比排出压力高的状态的场合,有时压缩机10或者流路切换装置11不再正常动作。在此,如上述那样,通过设为保持压缩机10运转的状态,将压缩机10的吸入侧减压,将压缩机10的排出侧升压,并且通过将各节流装置20关闭并将排出侧升压,从而抑制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的变动。
接着,对制冷剂回路110中的制冷剂的分布进行说明。若实施第2动作,则制冷剂大量分布于有液体制冷剂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2流入的储液器13。在第2动作期间,不进行制冷剂回收,制冷剂经由气体主管4从室外机1向各室内机2a、2b流入。但是,流入各室内机2a、2b的制冷剂是气体制冷剂,第2动作每进行一次的时间是30秒左右的短时间,第2动作的执行次数是0~5次左右,因而,可将因第2动作产生的各室内机2a、2b的制冷剂量的增加抑制得小。
在此,对从第2动作向第1动作的切换进行说明。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在通过图7的步骤ST27的处理使各节流装置20以及压缩机10返回第2动作开始前的状态之后,切换成第1动作。为了不在负荷侧残留未回收的制冷剂,在第2动作之后实施第1动作。
[第3动作]
图9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3动作的图。图10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第3动作时的制冷剂流动的一例的图。基于图9以及图10对第3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0中,热源侧热交换器12、储液器13以及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内的液体制冷剂的存在量由斜线表示。
第3动作与上述的第2动作类似。控制装置90在继续进行压缩机10的运转的状态下(步骤ST30),将各节流装置20关闭(步骤ST31),进行压缩机10的增速动作(步骤ST32),将流路切换装置11设为第2连接状态(步骤ST33)。在第3动作中,流路切换装置11被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之后的控制与第2动作的控制不同。控制装置90在步骤ST33中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之后,判定排出压力Pd与吸入压力Ps之差ΔP是否为0以上(步骤ST34)。并且,若排出压力Pd与吸入压力Ps之差ΔP为0以上(步骤ST34:是),则控制装置90将压缩机10停止(步骤ST35)。另一方面,在排出压力Pd与吸入压力Ps之差ΔP不足0的场合(步骤ST34:否),控制装置90继续进行压缩机10的运转,反复进行步骤ST34的判定。
另外,在第3动作的结束条件中,也可以使用第3动作的执行时间来代替排出压力Pd与吸入压力Ps之差ΔP。在该场合,控制装置90在流路切换装置11被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时,在计时部92设定第3动作的时间,在经过了设定的时间时进行控制以便将压缩机10停止即可。另外,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结束之后,流路切换装置11是第2连接状态,通过第1遮断装置14和压缩机10将各室内机2a、2b与室外机1断开,因而形成为在室外机1侧回收了制冷剂的状态。
图11是说明图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的控制流程的图。以下,以在两台室内机2a、2b之中的室内机2a的负荷侧热交换器21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由室内机2a的泄漏检测装置83检测制冷剂泄漏,向控制装置90输入制冷剂泄漏检测信息。若向控制装置90输入制冷剂泄漏检测信息,则控制装置90实施图11的控制流程。
运转控制部91将之前的运转模式存储于存储部93,开始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步骤ST101)。运转控制部91若开始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则进行控制以便将流路切换装置11设为第1连接状态,将第1遮断装置14关闭。也就是,在之前的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模式的场合,第1遮断装置14被关闭,在之前的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模式或者停止状态的场合,流路切换装置11被切换成第1连接状态,第1遮断装置14被关闭。在此,在从制热运转模式转变至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的场合,运转控制部91进行控制,以便在使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降低至最小值之后,进行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切换。通过这样的切换,可防止因高压的制冷剂从各室内机2a、2b流入流路切换装置11而导致的噪音或者流路切换装置11的动作不良等产生。
另外,运转控制部91在开始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时进行控制,以便分别以全速驱动热源侧风扇15和各负荷侧风扇22。此时,热源侧风扇15以及各负荷侧风扇22以比在实施通常运转模式时大的转速被驱动。
接着,运转控制部91判定由排出压力传感器81检测的排出压力Pd是否为排出压力阈值Pdt以下(步骤ST102)。在排出压力Pd比排出压力阈值Pdt高的场合(步骤ST102:否),运转控制部91进行控制以便实施第2动作(步骤ST103)。在开始第2动作时,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为接近满液的状态,而若通过第2动作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则制冷剂因压力差而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2向储液器13移动。另一方面,在步骤ST102中排出压力Pd为排出压力阈值Pdt以下的场合(步骤ST102:是)或者步骤ST103的处理被执行之后,运转控制部91进行控制以便实施第1动作,进行制冷剂回收(步骤ST104)。由于在通常运转中排出压力Pd不会变得比排出压力阈值Pdt高,所以,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开始而最初的步骤ST102的判定进行完后,首先实施步骤ST104的第1动作,第1遮断装置14被关闭。由第1次的第1动作被关闭的第1遮断装置14在之后实施的第2动作、第2次及以后的第1动作以及第3动作中也被维持成关闭状态。
在执行了步骤ST104之后,运转控制部91判定吸入压力Ps是否小于吸入压力阈值Pst(步骤ST105)。在吸入压力Ps为吸入压力阈值Pst以上的场合(步骤ST105:否),运转控制部91判断为在负荷侧回路102仍残留有制冷剂,反复进行步骤ST102至步骤ST105,继续进行制冷剂回收。
在反复进行步骤ST102至步骤ST105时,若通过第1动作的实施而热源侧热交换器12成为接近满液的状态,排出压力Pd比排出压力阈值Pdt高(步骤ST102:否),则实施第2动作(步骤ST103)。并且,在通过第2动作的实施使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向储液器13移动之后,再次实施第1动作(步骤ST104)。
若负荷侧回路102的制冷剂向室外机1被回收而吸入压力Ps不足吸入压力阈值Pst(步骤ST105:是),则运转控制部91进行控制以便实施第3动作(步骤ST106)。通过第3动作,包括热源侧热交换器12以及储液器13在内的室外机1侧与负荷侧回路102之间的制冷剂的流通被遮断。另外,运转控制部91将热源侧风扇15停止,结束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步骤ST107)。
另外,对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开始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在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通常运转模式中也在运转结束时每次都开始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减少向室内的制冷剂泄漏的危险,尤其是在与室外相比室内为低温且在室内容易聚集液体制冷剂的夏季是有效的。
另外,在制冷剂回路110内的制冷剂量少的场合等,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的实施期间,有时不会切换成第2动作而是吸入压力Ps变得比吸入压力阈值Pst低,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结束。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空调装置100具备制冷循环、第1遮断装置14、泄漏检测装置83和在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场合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的控制装置90。控制装置90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实施从负荷侧热交换器21向储液器13和热源侧热交换器12回收制冷剂的第1动作和使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向储液器13移动的第2动作。第1动作将第1遮断装置14关闭,将流路切换装置11设为第1连接状态,驱动压缩机10,第2动作在第1动作之后进行,在压缩机10运转的状态下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
由此,由于在将储液器13减压的同时切换流路切换装置11,所以,可防止因压力变动导致的压缩机10以及流路切换装置11的动作不完全,同时能进行从第1动作向第2动作的切换。另外,若实施第2动作,则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冷凝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1向储液器13移动,因而,与以往那样使液体制冷剂经由旁通配管移动的构成相比,液体制冷剂的移动在短时间内结束。因此,空调装置100通过第1动作和第2动作,可将负荷侧回路102的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和储液器13高效地回收。
另外,控制装置90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之前进行控制,以便使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增大。由此,储液器13进一步被减压,在第2动作时以及第3动作时可抑制所回收的制冷剂向负荷侧回路102的流出。另外,通过储液器13的减压,可增大储液器13与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压力差,能够在第2动作时使制冷剂迅速移动。因此,实施第2动作的时间进一步缩短,可高效地进行制冷剂回收。
另外,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在第2动作的结束后再次进行向第1动作的切换,在第2动作结束时使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减小。由此,可在第2动作后实施第1动作,能避免在负荷侧回路102有未回收的制冷剂残留。
另外,空调装置100还具备检测压缩机10的排出压力Pd和吸入压力Ps的热源侧压力检测装置(排出压力传感器81以及吸入压力传感器82)。并且,控制装置90在由第1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吸入压力Ps比排出压力Pd大时进行控制,以便继续保持压缩机10增速的状态。由此,能够可靠地消除排出压力Pd比吸入压力Ps小的状态,可防止流路切换装置11以及压缩机10的动作不完全。
另外,控制装置90具备对从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切换动作起的时间进行测量的计时器(计时部92),进行控制以便在吸入压力Ps变得比排出压力Pd小或者测量时间超过设定时间Ts以前都继续保持压缩机10增速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配管长的场合等压力变动伴有时间延迟的场合的压力变动。
另外,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1连接状态之后使节流装置20的开度增大。另外,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之前使节流装置20的开度减小。由此,通过使节流装置20的开度增大,能够回收制冷剂回路110整体的制冷剂,通过使节流装置20的开度减小,能够抑制排出压力Pd的减小。
另外,控制装置90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在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之后实施将压缩机10停止的第3动作。由此,可抑制被回收并贮存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2以及储液器13中的制冷剂向负荷侧回路102流出,制冷剂的回收率得到提高。
另外,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在第2动作之后将组合了第1动作和在第1动作之后进行的第2动作而成的动作进行一次或者反复进行多次,而后进行第1动作并进行第3动作。由此,能够将在流路切换装置11成为第2连接状态的第2动作中向负荷侧回路102流出的制冷剂在接下来的第1动作中回收,依靠制冷剂回收运转获得的制冷剂的回收率得以提高。
另外,控制装置90在通常运转中进行控制,以便每当运转停止时都实施第1动作。由此,可减少未进行运转时的负荷侧回路102的制冷剂的存在量,即便在发生了在负荷侧回路102的配管等有制冷剂泄漏的不良情况的场合也可防止制冷剂向室内泄漏。
另外,空调装置100具备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2供给空气的热源侧风扇15和向负荷侧热交换器21供给空气的负荷侧风扇22。并且,控制装置90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将热源侧风扇15以及负荷侧风扇22的转速的各最大值和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的上限值设定得比通常运转时高,将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的下限值设定得比通常运转时低。
由此,可促进热源侧热交换器12中的冷凝以及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中的蒸发,提高制冷剂回收速度。另外,由于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能以比通常运转时低的频率驱动压缩机10,所以,即便在外气温度高而难以冷凝的季节或者地域,也能将压缩机10的流量抑制在冷凝速度以下地回收制冷剂。
实施方式2.
图1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12的空调装置200中,对具有与图1的空调装置100相同构成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200中的室外机201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不同。
在实施方式2中,室外机201还具有旁通配管30和旁通阀31。旁通配管30将流路切换装置11与储液器13之间的配管103和压缩机10的排出侧的配管104连接。旁通阀31设在旁通配管30,对在旁通配管30流动的制冷剂量进行调整。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第2动作以及第3动作的控制内容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不同。在第2动作以及第3动作开始时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继续进行压缩机10的运转,进行各节流装置20的节流动作和压缩机10的增速动作,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相同。另外,第2动作以及第3动作各自的结束条件也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相同。
在实施方式2中,在第2动作以及第3动作开始时,还实施将旁通阀31打开而使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变均匀的均压动作。控制装置90在均压动作后进行控制,以便在旁通阀31打开的状态下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在满足结束条件以前都继续保持旁通阀31打开的状态,在满足了结束条件的场合将旁通阀31关闭。也就是,在图7所示的第2动作中进行以下控制:在步骤ST23的处理前将旁通阀31打开,在满足步骤ST25的条件或者步骤ST26的条件的场合,将旁通阀31关闭。因此,在第2动作后实施的第1动作中,在旁通阀31关闭的状态下,进行流路切换装置11向第1连接状态的切换(步骤ST11)。另外,在图9所示的第3动作中进行以下控制:在步骤ST33的处理前将旁通阀31打开,在满足步骤ST34的条件的场合,将压缩机10停止(步骤ST35),并且将旁通阀31关闭。
尤其是,在第2动作以及第3动作中实施压缩机10的增速动作的场合,通过上述的旁通阀31的均压动作,能够防止在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切换前形成高压过度升高。另外,也可通过打开旁通阀31,使热源侧热交换器12的液体制冷剂向储液器13移动。
图13是表示图12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变形例的图。如图13所示那样,旁通配管30也可设置成将压缩机10的吸入侧的配管105与压缩机10的排出侧的配管104连接。在该场合,可以构成为,旁通配管30与配管104相连的位置设置在比旁通配管30与配管105相连的位置高的位置上,旁通配管30相对于配管105从铅直上方连接。在这样的构成中,当在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切换前打开旁通阀31时,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2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1移动至旁通配管30的液体制冷剂因自重而向储液器13移动。因此,根据上述的配管构成,可避免经过旁通配管30的液体制冷剂向压缩机10流入。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空调装置200具备将压缩机10的排出侧(配管104)与吸入侧(配管103或者配管105)连接的旁通配管30和对流向旁通配管30的制冷剂量进行调整的旁通阀31。并且,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1连接状态之前以及在压缩机10停止时关闭旁通阀31。另外,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将流路切换装置11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之前将旁通阀31打开。由此,由于在流路切换装置11被切换成第2连接状态时压缩机10的排出侧与吸入侧连通,所以,可避免形成排出压力Pd比吸入压力Ps低的状态。另外,旁通阀31由于在第1动作时以及在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后关闭,所以,即便在设有旁通配管30的场合,也可确保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第1动作时的制冷剂流路,可抑制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后的制冷剂向负荷侧回路102流出。
实施方式3.
图14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14的空调装置300中,对具有与图1的空调装置100相同构成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300中的室外机301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不同。
在实施方式3中,室外机301还具有逆流防止阀32。逆流防止阀32设在流路切换装置11与储液器13之间的配管103上,将从储液器13朝向流路切换装置11的流动遮断。另外,逆流防止阀32也可以是能根据来自控制装置90的信号而开闭的电磁阀等。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第3动作的控制内容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不同。在实施方式3的第3动作中,控制装置90进行控制以便流路切换装置11变成第1连接状态,使压缩机10停止。也就是,无需从第1动作时的第1连接状态起切换流路切换装置11,也无需压缩机10的增速动作以及各节流装置20的节流动作。此时,形成由逆流防止阀32和第1遮断装置14使室外机1与各室内机2a、2b断开的状态。另外,控制装置90也可以是进行控制以便在压缩机10停止时将各节流装置20关闭的构成。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中,空调装置300在流路切换装置11与储液器13之间还具备将从储液器13朝向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制冷剂的流动遮断的阀(例如逆流防止阀32)。并且,控制装置90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在将流路切换装置11设为第1连接状态之后实施将压缩机10停止的第3动作。
由此,由于流路切换装置11是第1连接状态,所以,能够防止被回收至室外机1侧的制冷剂返回负荷侧回路102。另外,能够利用逆流防止阀32来防止贮存于储液器13的制冷剂蒸发而再次向负荷侧回路102流出。这样,在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300中,相比实施方式1的场合,可抑制经由气体主管4的制冷剂的再次流出,制冷剂的回收率得到提高。进而,由于在第1动作和第3动作中流路切换装置11的连接状态相同,所以可减小流路切换装置11的切换频率。
实施方式4.
图15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15的空调装置400中,对具有与图1的空调装置100相同构成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400中的室外机401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不同。
在实施方式4中,室外机401还具有设在流路切换装置11与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之间的配管上的第2遮断装置33。第2遮断装置33例如是能根据来自控制装置90的信号而开闭的电磁阀等。
在实施方式4的第3动作中,控制装置90除了图9所示的控制以外,还进行控制以便将第2遮断装置33关闭。若实施第3动作,则形成由压缩机10、第2遮断装置33和第1遮断装置14使室外机1与各室内机2a、2b断开的状态。另外,例如即便在因伴随于从第1动作向第2动作的切换的压力变动等而产生流路切换装置11以及压缩机10的动作不完全的场合,也可形成由第1遮断装置14和第2遮断装置33将室外机1与各室内机2a、2b断开的状态。尤其是,如图15所示那样,在第2遮断装置33设在流路切换装置11与气体主管4之间的配管106上的场合,可抑制制冷剂向负荷侧回路102流出。
图16是表示图15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变形例的图。如图16所示那样,第2遮断装置33也可设在流路切换装置11与压缩机10之间的配管104上。在该场合,当流路切换装置11不再正常动作时,即便通过第3动作将第2遮断装置33关闭,也无法将室外机1与各室内机2a、2b断开。因而,流路切换装置11无需是即便吸入压力比排出压力大也不破损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4中,空调装置400还具备设在压缩机10与负荷侧热交换器21之间的第2遮断装置33。由此,即便在压缩机10停止后不作为遮断装置发挥功能的场合,也能防止贮存于储液器13的制冷剂蒸发而再次向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移动。因此,在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300中,相比实施方式1的场合,可抑制经由气体主管4的制冷剂再次流出,制冷剂的回收率得以提高。
实施方式5.
图17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回路构成的一例的图。在图17的空调装置500中,对具有与图1的空调装置100相同构成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5的空调装置500中的各室内机502a、502b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不同。在实施方式5中,各室内机502a、502b分别具有对各负荷侧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的压力Pi进行检测的负荷侧压力传感器84。
另外,在实施方式5中,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的开始条件与实施方式1的场合不同。控制装置90除了在各泄漏检测装置83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场合以外,在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结束后由各负荷侧压力传感器84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负荷侧压力阈值Pit以上的压力Pi的场合,也开始制冷剂回收运转模式。在此,负荷侧压力阈值Pit被预先设定并存储于存储部93。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5中,空调装置500还具备检测负荷侧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负荷侧压力检测装置(各负荷侧压力传感器84)。并且,控制装置90在第3动作之后进行控制,以便在由负荷侧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Pi为预先设定的负荷侧压力阈值Pit以上的场合再次进行第1动作。
由此,在负荷侧回路102中残留有未回收的液体制冷剂的场合,若液体制冷剂蒸发并在任意的负荷侧热交换器21中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则实施第1动作,可将未回收的制冷剂回收至室外机1来提高回收率。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图1中,两台室内机2a、2b经由液体主管3、气体主管4、两个液体支管5、两个气体支管6而与室外机1并列连接,但是,室内机也可以是1台或是3台以上。
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控制装置90设置于室外机1的场合,但控制装置90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室外机1以及各室内机2a、2b,还可以设置在两台室内机2a、2b之中的至少一方。
附图标记说明
1、201、301、401室外机;2a、2b、502a、502b室内机;3液体主管;4气体主管;5液体支管;6气体支管;10压缩机;11流路切换装置;12热源侧热交换器;13储液器;14第1遮断装置;15热源侧风扇;20节流装置;21负荷侧热交换器;22负荷侧风扇;30旁通配管;31旁通阀;32逆流防止阀;33第2遮断装置;81排出压力传感器;82吸入压力传感器;83泄漏检测装置;84负荷侧压力传感器;90控制装置;91运转控制部;92计时部;93存储部;100、200、300、400、500空调装置;102负荷侧回路;103、104、105、106配管;110制冷剂回路;PL最低动作压力;Pd排出压力;Pdt排出压力阈值;Ps吸入压力;Pst吸入压力阈值;Ts设定时间。

Claims (14)

1.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备:
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利用配管连接有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节流装置、负荷侧热交换器和储液器,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该流路切换装置设于上述压缩机的排出侧并切换制冷剂的流路,该节流装置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该负荷侧热交换器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该储液器设于上述压缩机的吸入侧并贮存液体制冷剂;
第1遮断装置,该第1遮断装置设于将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与上述节流装置连接的配管;
泄漏检测装置,该泄漏检测装置检测向上述室内的制冷剂泄漏;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由上述泄漏检测装置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场合从通常运转切换成制冷剂回收运转并实施,
上述控制装置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的切换控制成第1连接状态和第2连接状态,
在该第1连接状态下,上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连接,上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经由上述储液器与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
在该第2连接状态下,上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连接,上述压缩机的吸入侧经由上述储液器与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连接,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实施第1动作和第2动作,
该第1动作将上述第1遮断装置关闭,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设为上述第1连接状态,通过上述压缩机的驱动而从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向上述储液器和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回收制冷剂,
该第2动作在上述第1动作之后,在上述压缩机运转的状态下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上述第2连接状态,使在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冷凝的制冷剂向上述储液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运转时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上述第2连接状态之前进行控制,以便使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上述第2动作结束后再次进行向上述第1动作的切换,在上述第2动作结束时使上述压缩机的频率减小。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空调装置还具备检测上述压缩机的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的热源侧压力检测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由上述热源侧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吸入压力比排出压力大时,继续保持上述压缩机增速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对从上述流路切换装置的切换动作起的时间进行测量的计时器,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由上述热源侧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吸入压力比排出压力小以前,或者在上述计时器的测量时间超过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以前,都继续保持上述压缩机增速的状态。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在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上述第1连接状态之后增大上述节流装置的开度,
并且进行控制,以便在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上述第2连接状态之前减小上述节流装置的开度。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空调装置还具备:
旁通配管,该旁通配管将上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吸入侧连接;以及
旁通阀,该旁通阀设于上述旁通配管,对在上述旁通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量进行调整,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在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上述第1连接状态之前以及停止上述压缩机时关闭上述旁通阀,
并且进行控制,以便在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上述第2连接状态之前打开上述旁通阀。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在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成上述第2连接状态之后,实施停止上述压缩机的第3动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上述第2动作之后将组合了上述第1动作和在该第1动作之后进行的上述第2动作而成的动作进行一次或者反复进行多次,然后进行上述第1动作并进行上述第3动作。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上述流路切换装置与上述储液器之间还具备将从上述储液器朝向上述流路切换装置的制冷剂的流动遮断的阀,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运转时进行控制,以便在将上述流路切换装置设为上述第1连接状态之后,实施停止上述压缩机的第3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空调装置还具备设在上述压缩机与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之间的第2遮断装置。
12.如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空调装置还具备检测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负荷侧压力检测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第3动作之后进行控制,以便在由上述负荷侧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为预先设定的负荷侧压力阈值以上的场合再次进行上述第1动作。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通常运转中进行控制,以便每当运转停止时都实施上述第1动作。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上述空调装置还具备:
热源侧风扇,该热源侧风扇向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供给空气;以及
负荷侧风扇,该负荷侧风扇向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供给空气,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冷剂回收运转中,将上述热源侧风扇的转速的最大值、上述负荷侧风扇的转速的最大值和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上限值设定得比上述通常运转时高,将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下限值设定得比上述通常运转时低。
CN201780095342.8A 2017-10-05 2017-10-05 空调装置 Active CN111148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6265 WO2019069423A1 (ja) 2017-10-05 2017-10-05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8950A true CN111148950A (zh) 2020-05-12
CN111148950B CN111148950B (zh) 2021-11-02

Family

ID=6599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5342.8A Active CN111148950B (zh) 2017-10-05 2017-10-05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4864B2 (zh)
EP (1) EP3693679A4 (zh)
JP (1) JP6865845B2 (zh)
CN (1) CN111148950B (zh)
WO (1) WO20190694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37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8950B (zh) * 2017-10-05 2021-1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6935720B2 (ja) * 2017-10-12 2021-09-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3816542A1 (en) 2019-10-29 2021-05-05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nt system
JP7481619B2 (ja) * 2020-04-27 2024-05-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回収制御装置及び冷媒回収制御システム
EP4170257B1 (en) * 2020-06-23 2024-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2004A (ja) * 1997-11-05 1999-05-28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07178026A (ja) * 2005-12-27 2007-07-12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033003A (zh) * 2011-10-10 2013-04-10 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冷媒回收装置及回收控制方法
JP6081033B1 (ja) * 2016-05-24 2017-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9370A (ja) * 1991-06-14 1992-12-22 Hitachi Ltd 冷凍装置
JP3638648B2 (ja) * 1995-02-08 2005-04-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079055B2 (ja) 2012-02-06 2017-02-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6291794B2 (ja) 2013-10-31 2018-03-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15094574A (ja) * 2013-11-14 2015-05-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328245B2 (ja) * 2014-07-28 2018-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6157519A1 (ja) * 2015-04-03 2016-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146516B2 (ja) 2015-07-14 2017-06-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278094B1 (ja) * 2016-10-28 2018-02-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875423B2 (ja) * 2017-01-19 2021-05-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291349B (zh) * 2017-02-14 2021-05-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EP3598037B1 (en) * 2017-03-13 2024-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EP3598023B1 (en) 2017-03-13 2023-06-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6840245B2 (ja) * 2017-08-10 2021-03-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148950B (zh) * 2017-10-05 2021-1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6935720B2 (ja) * 2017-10-12 2021-09-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2004A (ja) * 1997-11-05 1999-05-28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07178026A (ja) * 2005-12-27 2007-07-12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033003A (zh) * 2011-10-10 2013-04-10 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冷媒回收装置及回收控制方法
JP6081033B1 (ja) * 2016-05-24 2017-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37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3679A1 (en) 2020-08-12
JPWO2019069423A1 (ja) 2020-04-02
JP6865845B2 (ja) 2021-04-28
WO2019069423A1 (ja) 2019-04-11
US20200248943A1 (en) 2020-08-06
US11274864B2 (en) 2022-03-15
CN111148950B (zh) 2021-11-02
EP3693679A4 (en)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8950B (zh) 空调装置
CN111164360B (zh) 空气调节装置
US10168068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0088205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9869501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2330339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100564444B1 (ko) 에어컨의 액 냉매 누적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JP2008096033A (ja) 冷凍装置
CN114174732A (zh)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JP2019148395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00036786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JP6372307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482313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615363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2390900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JP2019148394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0196565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10132406A (ja) 冷凍装置
JP297690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081778A (ja) 冷凍装置
JPH06341695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16829884A (zh) 制冷循环装置
KR20110112526A (ko) 고압방지용 공기조화기
JP2002174473A (ja) 冷凍装置
KR20070011778A (ko) 히트 펌프의 제상 운전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