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0009A -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0009A
CN111140009A CN201811321986.7A CN201811321986A CN111140009A CN 111140009 A CN111140009 A CN 111140009A CN 201811321986 A CN201811321986 A CN 201811321986A CN 111140009 A CN111140009 A CN 111140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wall
concrete
manufacturing
doub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19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ou Yunj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ou Yunj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ou Yunj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ou Yunj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219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0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0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0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6Tying means; Spacers ; Devices for extracting or inserting wall ties
    • E04G17/075Tying means, the tensional elements of which are fastened or tensioned by other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用混凝土对网状的第一钢架和若干个格栅进行组合浇筑,形成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钢架中的每一横向钢筋两端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S2,向内弯折每一所述横向钢筋至其端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平行,形成加固部。S3,用混凝土对网状的第二钢架、所述加固部和所述格栅进行组合浇筑,形成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平行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双壁。S4,在所述双壁的一侧内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矩形支撑部;用固定杆将所述矩形支撑部连接,并在所述矩形支撑部上设置拉扯部。本发明的产品快速对接,且浇筑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采用现浇施工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先将预制的模板对接,再在模板的连接处由上方插入钢筋套筒作为连接件,最后进行浇筑。由模板上方插入钢筋套筒,加大了整个浇灌步骤的工作量,费时费力,大大延缓了工程的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模板对接完成后,由模板上方插入钢筋套筒作为连接件,最后进行浇灌,延缓工程进度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混凝土对网状的第一钢架和若干个格栅进行组合浇筑,形成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钢架中的每一横向钢筋两端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
S2,向内弯折每一所述横向钢筋至其端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平行,形成加固部;
S3,用混凝土对网状的第二钢架、所述加固部和所述格栅进行组合浇筑,形成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平行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双壁;
S4,在所述双壁的一侧内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矩形支撑部;用固定杆连接所述矩形支撑部,并在所述矩形支撑部上设置拉扯部,所述矩形支撑部、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拉扯部形成连接单元。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矩形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抵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矩形支撑部的一侧,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加固部的内侧,且所述矩形支撑部未设置所述固定杆的一侧朝向所述加固部的外侧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格栅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的若干个连接钢筋,每一所述连接钢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定义每两个所述栅格之间的距离为l,其满足:400mm≤l≤60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距离l满足:l=50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均为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中在双壁的一侧内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矩形支撑部,再用固定杆连接矩形支撑部,最后在矩形支撑部上设置拉扯部,矩形支撑部、固定杆和拉扯部形成连接单元,连接单元预先活动设置于双壁的一侧内。在现场浇筑时,通过拉扯部移动矩形支撑部以及固定杆移动至两个双壁之间,起到快速对接以及连接件的作用,免去了传统技术中需要模板对接后再由模板上方插入钢筋套筒作为连接件的步骤,提高了工程效率。
2、本发明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中采用加固部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钢架的横向钢筋弯折形成加固部,并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浇筑为一体,起到支撑双壁端部的作用,使得双壁的端部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产品C方向上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混凝土对网状的第一钢架和若干个格栅进行组合浇筑,形成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钢架中的每一横向钢筋两端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
S2,向内弯折每一所述横向钢筋至其端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平行,形成加固部;
S3,用混凝土对网状的第二钢架、所述加固部和所述格栅进行组合浇筑,形成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平行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双壁;
S4,在所述双壁的一侧内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矩形支撑部;用固定杆将所述矩形支撑部连接,并在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拉扯部,所述矩形支撑部、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拉扯部形成连接单元。
实施例中,所述加固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浇筑为一体,保证了双壁端部的强度,使得双壁的端部不易因为遭受碰撞而产生损坏或变形。
所述连接单元预先设置于所述双壁的一端内,在运输中,所述连接单元就可以起到支撑所述双壁端部的目的,而在工地浇筑时,可通过所述拉扯部拉扯所述矩形支撑部和所述固定杆移动至双壁和另一双壁之间,达到快速对接以及连接双壁目的,免去了从所述双壁的上方插入钢筋篓连接的目的,浇筑效率高。
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抵接。所述矩形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抵接可以更好的支撑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使所述第一双壁的端部更加稳定,不易因为遭受碰撞和挤压而变形。且在对接时,所述矩形支撑部能够起到更好的对接作用,因为所述矩形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抵接保证了在双壁对接时的准确性。
在步骤S4中,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矩形支撑部的一侧,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加固部的内侧,且所述矩形支撑部未设置所述固定杆的一侧朝向所述加固部的外侧设置。在实际使用中,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加固部的内侧能够保证避免所述连接单元掉落,在对接时,由所述拉扯部拉扯所述矩形支撑部与所述固定杆时,能够避免所述连接单元被完全拉扯出所述双壁,所述加固部起到限制所述连接单元的位置的作用。
对接时,所述连接单元处于两个双壁之间时,由于所述固定杆处于两个双壁之一内,相对于另一所述双壁中只有所述矩形支撑部的一部分,因此,浇筑完成后的整体墙面,设置有所述固定杆的所述双壁内的强度大于另一所述双壁的强度,而强度的不均极易造成时候使用时的损坏。所以为了平衡两个所述双壁之间连接处的强度,定义所述矩形支撑部移动至另一所述双壁内的长度为L,所述矩形支撑部在设置有所述固定杆的所述双壁内的长度为l,其满足:L>l。进一步地,所述长度L与所述长度l满足:
Figure BSA0000173555170000051
满足
Figure BSA0000173555170000052
可以消除所述固定杆对于两个所述双壁之间连接处连接强度的影响。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度L与所述长度l满足:
Figure BSA0000173555170000053
所述长度L与所述长度l满足:
Figure BSA0000173555170000054
时,两个所述双壁之间的连接处的强度接近于平衡状态,使得浇筑后的整体墙面的强度更加均匀,不易因强度不均而出现损坏。
另一方面,在从所述双壁向另一所述双壁移动所述连接单元时,由于所述矩形支撑部具有较大的长度,约为250mm~350mm,且移动较大的距离。故,还可以大致通过移动所述矩形支撑部的难易程度,大致判断两个所述双壁是否直线对接。减少两个所述双壁的直线对接时的误差。在步骤S1中,所述格栅包括在竖直面上交错设置的若干个连接钢筋,每一所述连接钢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所述格栅能够避免双壁中间位置的损坏以及满足在浇筑时的强度要求。
实施例中,每两个所述栅格之间的距离为l,其满足:400mm≤l≤600mm。距离l满足400mm≤l≤600mm的格栅能够保证所述双壁每一段的强度,且不会有因为所述格栅的密度太大,而加大所述双壁的制作成本,一定密度的所述格栅保证了所述双壁的重量,减少了运输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距离l满足:l=500mm。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0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0mm,保证了浇筑后,整体墙面的强度。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取值为50mm。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取值为50mm则保证了双壁模板的强度,使得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不易被破坏,且保证了浇筑后的整体墙面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混凝土对网状的第一钢架和若干个格栅进行组合浇筑,形成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钢架中的每一横向钢筋两端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
S2,向内弯折每一所述横向钢筋至其端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平行,形成加固部;
S3,用混凝土对网状的第二钢架、所述加固部和所述格栅进行组合浇筑,形成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平行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双壁;
S4,在所述双壁的一侧内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矩形支撑部;用固定杆连接所述矩形支撑部,并在所述矩形支撑部上设置拉扯部,所述矩形支撑部、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拉扯部形成连接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互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矩形支撑部的一侧,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加固部的内侧,且所述矩形支撑部未设置所述固定杆的一侧朝向所述加固部的外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的若干个连接钢筋,每一所述连接钢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每两个所述栅格之间的距离为l,其满足:400mm≤l≤6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l满足:l=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均为50mm。
CN201811321986.7A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1140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1986.7A CN111140009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1986.7A CN111140009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0009A true CN111140009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15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1986.7A Pending CN111140009A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000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31225A1 (de) * 1973-06-19 1975-01-16 Buchi Jakob Friedrich Schalung fuer betonbauweise
CN104358330A (zh) * 2014-12-03 2015-02-18 黑龙江宇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自带模板的预制混凝土墙体钢筋销接连接构件及连接方法
CN204645318U (zh) * 2015-03-31 2015-09-16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
CN205742642U (zh) * 2016-05-18 2016-11-30 戴旭谦 一种免侧模装配整体式混凝土预制墙板及其拼装结构
CN107605070A (zh) * 2017-09-27 2018-01-19 湖北宇辉中工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 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工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31225A1 (de) * 1973-06-19 1975-01-16 Buchi Jakob Friedrich Schalung fuer betonbauweise
CN104358330A (zh) * 2014-12-03 2015-02-18 黑龙江宇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自带模板的预制混凝土墙体钢筋销接连接构件及连接方法
CN204645318U (zh) * 2015-03-31 2015-09-16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
CN205742642U (zh) * 2016-05-18 2016-11-30 戴旭谦 一种免侧模装配整体式混凝土预制墙板及其拼装结构
CN107605070A (zh) * 2017-09-27 2018-01-19 湖北宇辉中工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 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工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0306B1 (en) Assemblable disposable shuttering for constructing modular formworks for making concrete foundations
US865237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hollow reinforced concrete modular elements and element obtained therefrom
CN103485530A (zh) 一种专用于高层建筑的组合式楼梯的钢模板及其组装方法
KR20190143696A (ko) 건축물 슬래브 보 성형을 위한 보 거푸집 유닛 및 그 보 거푸집 유닛의 가설구조
CN211313387U (zh) 一种全自动对接l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
CN111140009A (zh) 一种自动对接的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的制作方法
CN217999064U (zh) 一种砖混结构墙体的加固结构
CN207140033U (zh) 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板模具
CN21079804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内墙板
CN113738102A (zh) 一种土建工程的模板砌块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09308417U (zh) 一种快速生产及全自动对接的建筑用半预制体系
CN217601854U (zh) 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及其组成的叠合连梁
CN215253401U (zh) 一种格构式钢板混凝土l型结构
CN214424517U (zh) 一种箱涵侧模移动机构
JP7275496B2 (ja) 構造体の構築方法
CN218990616U (zh) 一种免底模安装的钢筋砼预制楼板
CN217998947U (zh) 降板施工装置
CN220285305U (zh) 一种可调缝单侧模板加固系统
TWI803430B (zh) 預鑄柱及其製造方法
CN218541511U (zh) 一种用于二次结构圈梁的免拆模板
CN218405522U (zh) 桩承台基础定型铝膜支设系统
CN211396248U (zh) 一种兼具刚度和施工效率的预制底板
CN216516400U (zh) 一体式楼板芯模
CN219260650U (zh) 一种用于弯道地坪混凝土现浇施工的柔性组装模板
CN218990555U (zh) 一种预制空心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