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8469B -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8469B
CN111138469B CN201811308673.8A CN201811308673A CN111138469B CN 111138469 B CN111138469 B CN 111138469B CN 201811308673 A CN201811308673 A CN 201811308673A CN 111138469 B CN111138469 B CN 111138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lefin resin
olefin
organosilane compound
reaction
dichlorosi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86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8469A (zh
Inventor
董金勇
秦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to CN2018113086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8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8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8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8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8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2Organo silicon halides
    • C07F7/121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14, C07F7/16 or C07F7/20
    • C07F7/122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in C07F7/14, C07F7/16 or C07F7/20 by reactions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Si-C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12Organo silicon halides
    • C07F7/14Preparation thereof from optionally substituted halogenated silanes and hydrocarbons hydrosilylation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有机硅烷化合物的通式为R1R2SiX2,其中,R1和R2为碳原子数为4‑20的直链、支链或异构化的烯烃基且末端含有α‑烯烃双键,X为卤素。该有机硅烷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聚烯烃树脂,提高聚烯烃树脂的熔体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几千年来,碳基材料贯穿了材料发展史,在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随着有机碳化学的发展及与在元素周期表中与碳属同一主族的硅基化合物的出现,新结构、新性能的有机硅化合物不断涌现,不但提升了已知材料的性能,拓展了应用领域,而且催生出了大量新的功能材料,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在航空航天、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包装、建筑、汽车、自动控制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见到有机硅化合物的“身影”。
与碳基材料中的碳-碳键不同,有机硅化合物中的碳-硅键具有较长的键长和较大的键角,其键合性质介于共价键和离子键之间,因此,有机硅化合物具有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合成方法多样和应用特色性强等突出优势。基于上述特点,有机硅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及制备和应用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科研工作者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有机硅化合物合成方法也经历了直接合成法、有机金属化合物法(Grignard法等)、热缩合法以及硅氢加成法等持续的方法改进(《有机硅产品合成工艺及应用(第二版)》,来国桥,幸松民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有机硅物化参数与设计数据》廖洪流,章基凯,欧阳建松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US 5206402),新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不断涌现,应用性能不断被开发出来,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展,最终推动了有机硅化学的蓬勃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有机硅烷化合物,该有机硅烷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聚烯烃树脂,提高聚烯烃树脂的熔体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硅烷化合物,其中,该有机硅烷化合物的通式为R1R2SiX2,其中,R1和R2为碳原子数为4-20的直链、支链或异构化的烯烃基且末端含有α-烯烃双键,X为卤素。
优选地,X为F、Cl、Br或I。
优选地,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为二(3-丁烯基)二氯硅烷、二(4-戊烯基)二氯硅烷、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二(6-庚烯基)二氯硅烷、二(8-壬烯基)二氯硅烷、二(9-癸烯基)二氯硅烷和(5-己烯基)(7-辛烯基)二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溶剂中使卤代烯烃R1X与金属M反应,得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
2)将步骤1)得到的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与三氯有机硅烷R2SiCl3进行接触,得到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卤代烯烃R1X与所述金属M的投料摩尔比为10-1: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金属为锂、镁、钐、钠、锌、钾和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X为F、Cl、Br或I;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醚、丁醚、四氢呋喃和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2)中,以所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计,所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与三氯有机硅烷R2SiCl3的摩尔比为10-1:1;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接触温度为0-120℃,接触时间为0.5-100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溶剂中使卤代烯烃R1X与金属M反应,得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
2)将步骤1)得到的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与四氯化硅进行接触,得到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卤代烯烃R1X与所述金属M的投料摩尔比为10-1: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金属为锂、镁、钐、钠、锌、钾和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X为F、Cl、Br或I。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醚、丁醚、四氢呋喃和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2)中,以所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计,所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与四氯化硅的摩尔比为20-2:1。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接触温度为10-120℃,接触时间为0.5-100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第一催化剂存在下,使二氯硅烷与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进行第一硅氢加成反应的步骤,
Figure BDA0001854396660000041
式(1)中,R5为碳原子数为1-16的直链或异构化烷烃基团。
优选地,所述第一催化剂为铂、钯、PtCl2、H2PtCl6、Na2PtCl4·4H2O、K{Pt(CH2=CH2)Cl3}H2O和Pt2(CH2=CH2)Cl4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催化剂与所述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和二氯硅烷合计量的摩尔比为0.005-0.5:1。
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和所述二氯硅烷的摩尔比为100-2:1。
优选地,所述第一硅氢加成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120℃,反应时间为0.5-100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第二催化剂存在下,使ω-烯烃基二氯硅烷R2SiHCl2与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进行第二硅氢加成反应的步骤,
Figure BDA0001854396660000042
式(1)中,R5为碳原子数为1-16的直链或异构化烷烃基团。
优选地,所述第二催化剂为铂、钯、PtCl2、H2PtCl6、Na2PtCl4·4H2O、K{Pt(CH2=CH2)Cl3}H2O和Pt2(CH2=CH2)Cl4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催化剂与所述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和ω-烯烃基二氯硅烷R2SiHCl2合计量的摩尔比为0.005-0.5:1。
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和所述ω-烯烃基二氯硅烷R2SiHCl2的摩尔比为50-1:1。
优选地,所述第二硅氢加成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120℃,反应时间为0.5-100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烯烃单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聚合反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之前和/或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往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硅烷化合物,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为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硅烷化合物。
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烯烃单体,所述有机硅烷的用量为0.0001-2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烯烃单体为乙烯和/或α-烯烃。
优选地,所述α-烯烃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通过本发明的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烯烃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的有机硅烷化合物在制备聚烯烃树脂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硅烷化合物,其可以用于制备聚烯烃树脂,并可以提高聚烯烃树脂的熔体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硅烷化合物的通式为R1R2SiX2,其中,R1和R2为碳原子数为4-20的直链、支链或异构化的烯烃基且末端含有α-烯烃双键,X为卤素。
根据本发明,同一通式中的R1和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地,同一通式中的多个X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可以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包括氟、氯、溴、碘)。
根据本发明,所述R1或R2的末端含有α-烯烃双键(CH2=CH-),除去α-烯烃双键之外,R1中间部分的结构不限,包括直链烃基(含双键、三键等)或其异构体。优选地,R1和R2为碳原子数为4-10的直链、支链或异构化的烯烃基且末端含有α-烯烃双键;更优选地,R1和R2为碳原子数为4-10的直链的烯烃基且末端含有α-烯烃双键。作为这样的基团例如可以举出:3-丁烯基、4-戊烯基、5-己烯基、6-庚烯基、7-辛烯基、8-壬烯基和9-癸烯基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硅烷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3-丁烯基)二氯硅烷、二(4-戊烯基)二氯硅烷、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二(6-庚烯基)二氯硅烷、二(8-壬烯基)二氯硅烷、二(9-癸烯基)二氯硅烷和(5-己烯基)(7-辛烯基)二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可以按照下述方法A-D进行制备。
方法A: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溶剂中使卤代烯烃R1X与金属M反应,得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
2)将步骤1)得到的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与三氯有机硅烷R2SiCl3进行接触,得到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卤代烯烃R1X与所述金属M的投料摩尔比为10-1:1,更优选为5-1: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金属为锂、镁、钐、钠、锌、钾和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1)的卤代烯烃R1X中,X为F、Cl、Br或I。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醚、丁醚、四氢呋喃和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1)中,卤代烯烃R1X与金属M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140℃,反应时间为0.5-120小时;更优选地,卤代烯烃R1X与金属M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120℃,反应时间为1-48小时。
优选地,步骤2)中,以所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计,所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与三氯有机硅烷R2SiCl3的摩尔比为10-1:1,更优选为4-1:1。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接触温度为0-120℃,接触时间为0.5-100小时;更优选地,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接触温度为10-80℃,接触时间为2-48小时。
方法A中,R1和R2的定义分别与上述通式R1R2SiX2中R1和R2的定义相同。
方法B:所述的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溶剂中使卤代烯烃R1X与金属M反应,得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
2)将步骤1)得到的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与四氯化硅进行接触,得到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卤代烯烃R1X与所述金属M的投料摩尔比为10-1:1,更优选为5-1: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金属为锂、镁、钐、钠、锌、钾和铝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X为F、Cl、Br或I。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醚、丁醚、四氢呋喃和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1)中,卤代烯烃R1X与金属M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140℃,反应时间为0.5-120小时;更优选地,卤代烯烃R1X与金属M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120℃,反应时间为1-48小时。
优选地,以所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计,所述含有金属有机化合物R1MX的产物与四氯化硅的摩尔比为20-2:1,更优选为10-2:1。
优选地,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接触温度为0-120℃,接触时间为0.5-100小时;更优选地,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接触温度为10-80℃,接触时间为2-48小时。
方法B中,R1的定义与上述通式R1R2SiX2中R1的定义相同。
方法C: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第一催化剂存在下,使二氯硅烷与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进行第一硅氢加成反应的步骤,
Figure BDA0001854396660000081
式(1)中,R5为碳原子数为1-16的直链或异构化烷烃基团。
优选地,所述第一催化剂为铂、钯、PtCl2、H2PtCl6、Na2PtCl4·4H2O、K{Pt(CH2=CH2)Cl3}H2O和Pt2(CH2=CH2)Cl4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催化剂与所述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和二氯硅烷合计量的摩尔比为0.005-0.5:1,更优选为0.005-0.1:1。
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和所述二氯硅烷的摩尔比为100-2:1,更优选为20-2:1。
优选地,所述第一硅氢加成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120℃,反应时间为0.5-100小时;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硅氢加成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80℃,反应时间为2-48小时。
方法D: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第二催化剂存在下,使ω-烯烃基二氯硅烷R2SiHCl2与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进行第二硅氢加成反应的步骤,
Figure BDA0001854396660000091
式(1)中,R5为碳原子数为1-16的直链或异构化烷烃基团。
优选地,所述第二催化剂为铂、钯、PtCl2、H2PtCl6、Na2PtCl4·4H2O、K{Pt(CH2=CH2)Cl3}H2O和Pt2(CH2=CH2)Cl4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催化剂与所述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和ω-烯烃基二氯硅烷R2SiHCl2合计量的摩尔比为0.005-0.5:1,更优选为0.005-0.1:1。
优选地,所述式(1)所示的α,ω-二烯烃和所述ω-烯烃基二氯硅烷R2SiHCl2的摩尔比为100-1:1,更优选为20-1:1。
优选地,所述第二硅氢加成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120℃,反应时间为0.5-100小时;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硅氢加成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80℃,反应时间为2-48小时。
本发明涉及的有机硅烷化合物的合成可采用上述方法,但不限于上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烯烃单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聚合反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之前和/或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往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硅烷化合物,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为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硅烷化合物。
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已经在上文中有所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对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用量没有特别地限定,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烯烃单体,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的用量为0.0001-2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0005-1重量份,最优选为0.001-0.5重量份,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得到的聚烯烃树脂的熔体强度和力学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方法的主要改进之处为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之前和/或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往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硅烷化合物,而烯烃单体和催化剂的种类以及烯烃聚合反应的方法和条件均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
例如,所述烯烃单体可以为现有的各种能够进行烯烃聚合反应的单体,具体可以为乙烯和/或α-烯烃。其中,所述α-烯烃可以为现有的各种双键在分子链端部的单烯烃,例如,可以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得到的聚烯烃树脂可以为均聚聚烯烃树脂、共聚聚烯烃树脂、聚烯烃釜内合金等。当所述聚烯烃树脂为共聚聚烯烃树脂时,烯烃单体中共聚单体的含量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在此不作赘述。
所述催化剂可以为现有的各种能够用于催化烯烃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的物质,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这些催化剂的具体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例如,所述Ziegler-Natta催化剂可以为MgCl2负载型催化体系、VOCl3-AlEt2Cl催化体系等。具体地,MgCl2负载型催化体系中通常含有MgCl2、TiCl4、烷基铝和/或烷氧基铝以及选择性含有的内给电子体和/或外给电子体,具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对所述烯烃聚合反应的条件没有特别地限定,通常包括聚合温度可以为30-90℃,优选为40-80℃;聚合压力可以为1-10个大气压,优选为1-7个大气压;聚合时间可以为0.05-10小时,优选为0.05-2小时。在本发明中,所述聚合压力均指表压。此外,所述聚合反应可以为淤浆聚合反应,也可以为本体聚合反应。当所述聚合反应为淤浆聚合反应时,所述聚合反应还应该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有机溶剂可以为C5-C10的烷烃或者C6-C8的芳香烃,其中,所述C5-C10的烷烃优选为庚烷、正己烷和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C6-C8的芳香烃优选为甲苯。此外,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为了调节聚烯烃树脂的熔融指数,通常还可以在所述聚烯烃树脂的制备过程中往聚合反应体系中通入氢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烯烃单体,所述氢气的用量可以为0-10重量份,优选为0-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方法,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完成之后,将得到的烯烃聚合反应产物在20-120℃下采用水和/或醇进行洗涤,这样能够使得到的烯烃聚合反应产物具有一定的支化或交联结构,从而更有利于其熔体强度和力学强度的提高。其中,所述醇的种类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烯烃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的有机硅烷化合物在制备聚烯烃树脂中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聚烯烃树脂的凝胶含量按照以下方法测定:
将聚烯烃树脂在真空干燥箱中于50℃干燥至恒重,称重,记为W1,然后用二甲苯溶解干燥后的聚烯烃树脂,在135℃振荡充分溶解,用200目的不锈钢网进行过滤,收集残留在不锈钢网上不溶解的聚合物,将不锈钢网上不溶解的聚合物在真空干燥箱中于100℃干燥4小时,称重,记为W2,聚烯烃树脂的凝胶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凝胶含量(重量%)=(W2/W1)×100(重量%)。
制备例1
氮气保护下,将0.22摩尔镁粉和几粒碘粒加入200毫升无水乙醚中,磁力搅拌,然后将少量6-氯-1-己烯缓慢滴加至上述溶液中,反应温度为10℃,待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开始缓慢滴加0.25摩尔6-氯-1-己烯,控制反应温度为10℃±1℃,滴加完成后,回流反应8小时,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镁粉,得到金属有机化合物(5-己烯基氯化镁)的乙醚溶液;将上述金属有机化合物溶液递加至0.10摩尔的四氯化硅中,反应温度为10℃,滴加完成后,回流反应48小时。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馏,取60℃(10mmHg)馏分,得到0.09摩尔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1H NMR(CDCl3):δ1.05(d,4H),δ1.45-1.55(m,8H),δ2.10(s,4H),δ5.01-5.20(m,4H),δ5.75-5.85(m,2H).13C NMR(CD2Cl2):δ20.1,22.5,31.3,33.5,115.0,138.8.29Si NMR(CD2Cl2):δ33.4.
制备例2
氮气保护下,将0.20摩尔镁粉和几粒碘粒加入200毫升无水四氢呋喃中,磁力搅拌,然后将少量4-氯-1-丁烯缓慢滴加至上述溶液中,反应温度为10℃,待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开始缓慢滴加0.22摩尔4-氯-1-丁烯,控制反应温度为10℃±1℃,滴加完成后,回流反应8小时,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镁粉,得到金属有机化合物(3-丁烯基氯化镁)的四氢呋喃溶液;将上述金属有机化合物溶液递加至0.20摩尔的3-丁烯基三氯化硅中,反应温度为10℃,滴加完成后,回流反应48小时。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馏,取50℃(10mmHg)馏分,得到0.095摩尔二(3-丁烯基)二氯硅烷。1H NMR(CDCl3):δ1.25-1.32(m,4H),δ1.90-2.10(m,4H),δ4.99-5.20(m,4H),δ5.75-5.85(m,2H).13C NMR(CD2Cl2):δ15.0,23.0,116.0,134.8.29SiNMR(CD2Cl2):δ31.0.
制备例3
取2摩尔1,9-癸二烯和0.01摩尔H2PtCl6,磁力搅拌下,室温下将1摩尔二氯硅烷缓慢滴加至1,9-癸二烯中,滴加完成后,于50℃下反应48小时,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馏,取180℃(10mmHg)馏分,得到0.05摩尔二(9-癸烯基)二氯硅烷。1H NMR(C6D6):δ1.19-1.26-2.08(m,28H),1.90-2.01(m,4H),4.95-5.05(m,4H),5.72-5.82(m,2H).13C NMR(C6D6):δ15.2,18.9,29.4,29.8,29.7,29.6,31.3,33.9,115.7,137.7.29Si NMR(C6D6):δ28.5
制备例4
取2摩尔1,5-己二烯和0.05摩尔H2PtCl6,磁力搅拌下,室温下将1.5摩尔7-辛烯基二氯硅烷缓慢滴加至1,5-己二烯中,滴加完成后,于40℃下反应36小时,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馏,取155℃(10mmHg)馏分,得到1摩尔(5-己烯基)(7-辛烯基)二氯硅烷。1H NMR(C6D6):δ1.19-1.26-2.08(m,28H),1.90-2.01(m,4H),4.95-5.05(m,4H),5.72-5.82(m,2H).13C NMR(C6D6):δ15.2,18.9,29.4,29.8,29.7,29.6,31.3,33.9,115.7,137.7.29Si NMR(C6D6):δ28.5
实施例1
取200mL正己烷,分别加入0.01摩尔三乙基铝、1.0g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和20mgZiegler-Natta催化剂(TiCl4/BMMF/MgCl2,其中BMMF为9,9-二甲氧基芴,Ti%=3.5wt%,BMMF%=18.0wt%,Mg%=17.1wt%),然后通入丙烯气体并维持丙烯压力为0.7MPa,60℃,1小时,反应完成后,使用酸醇(含10%盐酸的乙醇溶液)终止反应并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反复洗涤三次,最后在7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80g聚丙烯,聚丙烯具有支化或交联结构,凝胶含量为20%。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烯烃树脂,不同的是,将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替换为相同摩尔量的二(3-丁烯基)二氯硅烷,得到75g聚丙烯,聚丙烯具有交联结构,凝胶含量为15重量%。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烯烃树脂,不同的是,将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替换为相同摩尔量的二(9-癸烯基)二氯硅烷,得到84g聚丙烯,聚丙烯具有交联结构,凝胶含量为10重量%。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烯烃树脂,不同的是,将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替换为相同摩尔量的(5-己烯基)(7-辛烯基)二氯硅烷,得到78g聚丙烯,聚丙烯具有交联结构,凝胶含量为18重量%。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烯烃树脂,不同的是,未加入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得到参比聚丙烯。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烯烃树脂,不同的是,将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用相同摩尔量的四氯硅烷替代,得到参比聚丙烯。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烯烃树脂,不同的是,将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用相同摩尔量的四甲氧基硅烷替代,得到参比聚丙烯。
测试例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的聚烯烃树脂进行如下的性能的测试。
(1)熔体强度的测试:
确定熔体强度的实验装置由配有毛细管的单螺杆挤出机和GottfertRheotens熔体强度测定仪组成。首先将待测熔体强度的聚烯烃树脂熔体从挤出机口模挤出,然后将得到的挤出熔体束样条用装在平衡梁上的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辊子牵引。熔体束被拉伸时所受力是辊子速度和时间的函数。辊子均匀加速转动,直到熔体束断裂,将熔体束断裂时所受到的力定义为熔体强度。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2)力学性能测试:
冲击强度按照ASTM D256A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编号 熔体强度,cN 冲击强度,kJ/m<sup>2</sup>
实施例1 52 8.5
实施例2 45 7.8
实施例3 39 7.7
实施例4 38 8.0
对比例1 6 2.0
对比例2 6.1 2.1
对比例3 6.0 2.2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聚烯烃树脂具有较高的熔体强度和冲击强度。从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对比可以看出,当所述有机硅烷加入到烯烃聚合过程中,所得聚合物的熔体性能(熔体强度)和冲击韧性(冲击强度)均得到大提高,结合凝胶含量的测定,表明分子链中形成了支化或交联结构。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烯烃单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聚合反应,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往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硅烷化合物,所述有机硅烷化合物为二(5-己烯基)二氯硅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烯烃单体,所述有机硅烷的用量为0.0001-2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为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单体为乙烯和/或α-烯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α-烯烃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6.由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烯烃树脂。
CN201811308673.8A 2018-11-05 2018-11-05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1138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8673.8A CN111138469B (zh) 2018-11-05 2018-11-05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8673.8A CN111138469B (zh) 2018-11-05 2018-11-05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8469A CN111138469A (zh) 2020-05-12
CN111138469B true CN111138469B (zh) 2021-08-31

Family

ID=7051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8673.8A Active CN111138469B (zh) 2018-11-05 2018-11-05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84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2886B (zh) * 2019-07-15 2021-07-2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改性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及其在聚烯烃树脂制备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5110A (en) * 1971-02-02 1982-09-08 Copolymer Rubber & Chem Corp Manufacture of copolymer comprising silyl- norbornene compound as one component
CN103665018B (zh) * 2012-09-07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硅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1745B (zh) * 2015-08-17 2019-04-02 临邑县鲁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二烷基二烷氧基硅烷及其合成方法
CN106566065B (zh) * 2015-10-12 2019-07-1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有机硅烷的应用以及聚烯烃釜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5870B (zh) * 2015-10-12 2019-07-0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以及聚烯烃树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氯硅烷功能化非共轭α,ω-双烯烃和Ziegler-Natta催化剂合成长链支化聚丙烯;周杭生 等;《高分子学报》;20191130;第50卷(第11期);第1177页-118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8469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51738B2 (ja)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並びにその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EP3372620B1 (en) Catalyst composition for synthesizing olefin co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olefin copolymer
CN111138573B (zh)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015306B2 (ja)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並びにその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EP3225638B1 (en) Ethylene/ -olefin copolymer having excellent processability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JP2009532516A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および共重合方法
JP2016172714A (ja)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並びにその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145190A (ja)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並びにその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19125065A1 (ko) 가공성이 우수한 에틸렌/1-부텐 공중합체
CN111138469B (zh)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39218A (zh) 用于丙烯聚合的负载催化剂及利用它的聚丙烯树脂制备方法
WO2018131793A1 (ko) 올레핀 중합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1138572B (zh)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5856547A (en) Organo omega-alkenyl cyclopentacarbyl silane compounds
US10189920B2 (en) Hybrid supported catalyst system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olefin using the same
CN108811500A (zh) 茂金属化合物、包含其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和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和使用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生产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US10513474B2 (en)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olefin using the same
WO2018105852A1 (ko) 혼성 담지 촉매
CN111138575B (zh)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38470B (zh)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70075529A (ko) 전이 금속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촉매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올레핀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106796A (ko) 혼성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 방법
CN111138569A (zh) 有机硅烷化合物、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90074959A (ko) 촉매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올레핀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71094B1 (ko) 프로필렌-에틸렌 공중합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