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3536A - 电阻器 - Google Patents

电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3536A
CN111133536A CN201880060480.7A CN201880060480A CN111133536A CN 111133536 A CN111133536 A CN 111133536A CN 201880060480 A CN201880060480 A CN 201880060480A CN 111133536 A CN111133536 A CN 111133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opening
lead
lead termi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04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3536B (zh
Inventor
木内裕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33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3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02Housing; Enclosing; Embedding; Filling the housing or enclosure
    • H01C1/028Housing; Enclosing; Embedding; Filling the housing or enclosure the resistive element being embedded in insulation with outer enclosing she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1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Abstract

电阻器(1)具有:壳体(2),所述壳体(2)具有开口面(21);电阻体(3),所述电阻体(3)收容在壳体(2)中;接合件(4),所述接合件(4)填充在壳体(2)内,并且将电阻体(3)埋设;以及引出端子(5),所述引出端子(5)在接合件(4)内与电阻体(3)连接,并且从接合件(4)向壳体(2)的开口面(21)侧引出。引出端子(5)具有:立设部(51),所述立设部(51)在开口面(21)的开口方向上立设;以及沿面部(52),所述沿面部(52)从立设部(51)向沿开口面(21)的沿面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电阻器
相关申请的援引
本申请以2017年9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179915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阻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电力转换装置等中,为了使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而设置有电阻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覆盖壳体内的电阻的方式在壳体中填充接合件而成的电阻器。在该电阻器中,与电阻连接的端子从壳体引出。并且,端子立设于壳体的开口方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425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阻器中,由于端子立设于壳体的开口方向,因此,开口方向上的电阻器的小型化容易变得困难。另外,与端子连接的连接配线也在端子的立设方向上延伸。因此,作为电阻器的配置空间,壳体的开口方向上的空间容易变大。即,包括连接配线在内的电阻器的装设空间的薄型化变得困难。其结果是,难以提高电阻器向电力转换装置等装设电阻器的设备的装设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阻器,所述电阻器能够提高向设备的装设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电阻器,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面;
电阻体,所述电阻体收容在所述壳体中;
接合件,所述接合件填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将所述电阻体埋设;以及
引出端子,所述引出端子在所述接合件内与所述电阻体连接,并且从所述接合件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面侧引出,
所述引出端子具有:立设部,所述立设部沿所述开口面的开口方向立设;以及沿面部,所述沿面部从该立设部向沿着所述开口面的沿面方向延伸。
在所述电阻器中,所述引出端子具有所述立设部和所述沿面部。由此,能够减小引出端子的从壳体向开口方向的突出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开口方向上的电阻器的小型化。此外,通过设置沿面部,与引出端子连接的连接配线延伸的方向也容易成为沿面方向。其结果是,能够在所述开口方向减小包括连接配线在内的、装设电阻器的设备的装设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阻器向设备的装设性。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阻器,所述电阻器能够提高向设备的装设性。
另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括号内的符号表示与后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元件的对应关系,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的记述,可以更明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所述。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阻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阻器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装设了电阻器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电路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向电力转换装置装设了电阻器的装设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了连接配线的电阻器的俯视图。
图8是相当于图6的VIII-VIII线向视剖面的、向电力转换装置装设了电阻器的装设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比较方式中的电阻器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阻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中的电阻器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4中的电阻器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5中的电阻器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6中的电阻器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XVI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8对电阻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阻器1具有壳体2、电阻体3、接合件4和引出端子5。
壳体2具有开口面21。电阻体3收容在壳体2中。接合件4填充在壳体2内,并且将电阻体3埋设。引出端子5在接合件4内与电阻体3连接,并且从接合件4向壳体2的开口面21侧引出。
引出端子5具有立设部51和沿面部52。立设部51是在开口面21的开口方向立设的部位。沿面部52是从立设部51朝沿着开口面21的沿面方向延伸的部位。
另外,沿面部52只要是从立设部51朝沿面方向延伸的部位即可,不一定仅指沿开口面21的部分。即,从开口方向观察时,即使是不与开口面21重叠的部位,只要是在引出端子5中从立设部51朝沿着开口面21的沿面方向延伸的部位,就相当于沿面部52。
壳体2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其一个面为开口面21。即,壳体2具有底面部22和从底面部22的全周向其法线方向立设的四个侧面部23。底面部22的面积比各侧面部23的面积大。壳体2例如由陶瓷形成。
如图1、图3所示,在壳体2内,电阻体3沿底面部22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体3配置有两个。各电阻体3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电阻体3在圆柱形状的轴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两个电阻体3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另外,两个电阻体3配置在开口方向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各电阻体3的两端部彼此在两个电阻体3的排列方向上排列。并且,在电阻体3的两端部安装有由金属构成的端子构件50。
如图1、图2所示,端子构件50具有:保持部501,所述保持部501以保持电阻体3的端部的方式接合;以及引出端子5,所述引出端子5从保持部501延伸。与两个电阻体3中的一端接合的端子构件50相互独立。即,这些端子构件50是彼此不同的构件,并且彼此电绝缘。并且,各端子构件50具有单独的引出端子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该彼此独立的端子构件50的一侧作为正极侧。
另一方面,与两个电阻体3的另一端接合的保持部501彼此电连接。并且,这些保持部501共用一个引出端子5。即,一个引出端子5与两个保持部50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该彼此电连接的保持部501的一侧作为负极侧。
如图1~图4所示,接合件4以埋设电阻体3的方式填充在壳体2中。接合件4具有露出于壳体2的开口面21的露出面41。露出面41在开口方向上形成在与壳体2的侧面部23的端面相同的位置。露出面41为与开口面21大致平行的平面。
引出端子5从露出面41向开口方向突出。引出端子5的立设部51大致正交于露出面41。另外,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形成为大致平行于露出面41。
沿面部52形成为平板状。沿面部52的主面的法线方向朝向开口面21的开口方向。即,沿面部52与开口面21大致平行地形成。换言之,沿面部52与露出面41大致平行地相对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立设部51也形成为平板状。而且,立设部51的主面朝向电阻体3的长边方向。另外,壳体2在电阻体3的长边方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以下,仅称为长边方向时,是指沿电阻体3的长边方向的方向。
立设部51和沿面部52形成为金属板以大致直角弯曲的状态。
电阻体3在沿开口面21的方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沿面部52形成为从立设部51向电阻体3的长边方向延伸。
引出端子5中的至少一个配置成当从开口方向观察时沿面部52与电阻体3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的沿面部52配置成沿开口方向与电阻器3重叠。另一方面,从开口方向观察,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的沿面部52不与电阻体3重叠。但是,引出端子5N的沿面部52在开口方向上与接合件4的露出面41局部重叠。
如图1至图4所示,多个引出端子5形成为使得沿面部52从立设部51延伸的方向为沿面方向中的彼此相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器1具有三个引出端子5,这三个引出端子5中的沿面部52从立设部51延伸的方向全部为沿面方向中的相同方向。即,三个沿面部52向长边方向的相同侧延伸。
另外,三个引出端子5的从壳体2的开口面21起算的立设部51的突出高度均大致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阻器1装设于图5中示出电路图的电力转换装置6。电阻器1是用于使电容器61、62的电荷放电的放电电阻。如图5所示,电力转换装置6具有升压部60和逆变器部600。而且,电力转换装置6设置在直流电源B与交流负载MG之间,进行直流电力与交流电力之间的电力转换。升压部60具有滤波电容器61。而且,逆变器部600具有平滑电容器62。
电阻器1构成为能够使滤波电容器61的电荷和平滑电容器62的电荷双方有效地放电。即,电阻器1中的两个电阻体3中的一方连接在电气上接近滤波电容器61的位置。另外,电阻器1中的另一方电阻体3连接在电气上接近平滑电容器62的位置。各电阻体3分别与滤波电容器61以及平滑电容器62并联连接。由此,能够使滤波电容器61的电荷和平滑电容器62的电荷经由各电阻体3放电。因此,能够使滤波电容器61的电荷和平滑电容器62的电荷同时放电,能够进行有效的放电。
如图6和图7所示,在连接配线7连接到各引出端子5的状态下,将电阻器1配设在电力转换装置6内。连接配线7具有包覆导线71和设置在其端部的端子配件72。而且,连接配线7的端子配件72与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的前端部连接。沿面部52和端子配件72可以例如通过焊接、钎焊等彼此接合。
如图5所示,连接配线7中的一个将一方的电阻体3的正极的引出端子5P与升压部60的与直流电源B的正极同电位的配线连接。连接配线7的另一个将另一方的电阻体3的正极的引出端子5P与逆变器部600的正极配线连接。连接配线7的又一个将电阻体3的负极的引出端子5N与升压部60以及逆变部600的负极配线连接。
如图8所示,这样连接有连接配线7的状态的电阻器1配设在电力转换装置6的框体63内。电阻器1在装设于保持件64的状态下固定于框体63。例如,如图8所示,装设于保持件64的电阻器1配置于具有半导体模块的开关电路部65与框体63的壁部631、632之间。即,在由开关电路部65和框体63的壁部631、632包围的间隙空间配置电阻器1。
而且,如图6、图8所示,电阻器1在使壳体2的开口面21与壁部632相对的状态下配设。框体63例如由铝等金属构件构成。另外,该电阻器1的配置是一个示例,其装设方式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可以在使连接配线7与引出端子5连接之后将电阻器1装设在框体63内,也可以在框体63内装设电阻器1之后将连接配线7连接到引出端子5。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所述电阻器1中,引出端子5具有立设部51和沿面部52。由此,能够减小引出端子5的从壳体2向开口方向的突出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开口方向上的电阻器1的小型化。此外,通过设置沿面部52,与引出端子5连接的连接配线7延伸的方向也容易成为沿面方向。其结果是,能够在开口方向上减小包括连接配线7在内的电力转换装置6的装设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阻器1向电力转换装置6的装设性。
并且,由此,例如如图8所示,能够使框体63的壁部632接近电阻器1的开口面21。其结果是,也能够提高电阻器1的散热性。
另外,沿面部52形成为平板状,其主面的法线方向朝向开口方向。由此,更容易实现开口方向上的电阻器1的小型化。另外,能够通过沿面部52屏蔽从电阻体3向开口方向辐射的噪声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噪声对接近电阻体3的电子部件等的影响。
另外,引出端子5的至少一个配置成从开口方向观察时沿面部52与电阻体3重叠。由此,在沿面方向上也容易实现电阻器1的小型化。另外,能够通过沿面部52屏蔽从电阻体3向开口方向辐射的噪声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噪声对接近电阻体3的电子部件等的影响。
另外,沿面部52形成为从立设部51向电阻体3的长边方向延伸。由此,不仅在开口方向,在与长边方向以及开口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也能够使电阻器1的体积小型化。而且,如图6、图7所示,即使在连接配线7与引出端子5连接的状态下,也容易沿长边方向配置连接配线7。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包括连接配线7的电阻器1向电力转换装置6的装设性。
多个引出端子5形成为使得沿面部52从立设部51延伸的方向为沿面方向中的彼此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够将与多个引出端子5连接的多个连接配线7向沿面方向的相同侧引出。其结果是,容易简化多个连接配线7的布线。例如,也可以将多个连接配线7局部捆绑。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包含多个连接配线7的电阻器1的装设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阻器,所述电阻器能够提高向设备的装设性。
(比较方式)
如图9所示,本比较方式是引出端子95从开口面21向开口方向立设的电阻器9的方式。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电阻器1相同。另外,若无特别指出,本比较方式以后所使用的符号中、与之前实施方式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之前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等。
在本比较方式中,由于引出端子95沿开口方向立设,因此,电阻器9在开口方向上的尺寸容易大型化。即,图9中的尺寸h91比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电阻器1的开口方向的尺寸h11大。
另外,与引出端子95连接的连接配线7向开口方向引出。因此,包括连接配线7的布线空间的电阻器9的装设空间的开口方向上的尺寸h92也比实施方式1中的尺寸(图6的尺寸h12)大。
这样,从向设备的装设性的观点出发,比较方式所示的电阻器9存在改善的余地。与此相比,实施方式1的电阻器1能够大幅提高向设备的装设性。
(实施方式2)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在长边方向遍及开口面21的大部分形成一部分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的电阻器1的实施方式。
即,与电阻体3的一端连接的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延伸形成至电阻体3的另一端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的沿面部52在长边方向上,遍及开口面21的大部分而形成为长条。另外,两个引出端子5P的沿面部52形成为长条。而且,这些长条的沿面部52配置成从开口方向观察时与电阻体3重叠。
另一方面,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的沿面部52从电阻体3的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如图11所示,两个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的沿面部52和一个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的沿面部52在长边方向的相同侧延伸。而且,这三个沿面部52在与沿面方向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的沿面部52之间配置有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的沿面部52。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配置成在较宽的范围内从开口方向与电阻体3相对。因此,能够通过沿面部52更有效地屏蔽来自电阻体3的噪声。另外,通过将一部分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形成为长条,能够有效地进行经由引出端子5的电阻体3的散热。另外,能够将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的前端部配置在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的前端部附近。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连接配线7向这些引出端子5的连接。
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是一部分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具有设置在开口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第一沿面部521和第二沿面部522的电阻器1的方式。
第一沿面部521从立设部51向长边方向上的外侧延伸。中间部523从该第1沿面部521的与立设部51侧相反侧的端部向开口方向上的底面部22侧延伸。第二沿面部522从中间部523的与第一沿面部521相反侧的端部向电阻体3的长边方向的外侧延伸。而且,在第二沿面部522的前端部连接有连接配线7。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一沿面部521和第二沿面部522的引出端子5是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也能够将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设为与所述的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相同的形状。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连接配线7与引出端子5N的第二沿面部522连接。因此,能够将连接配线7相对于引出端子5N的连接部配置在比开口面21更靠近底面部22侧。因此,更容易实现包含连接配线7的电阻器1的开口方向上的低高度化。
另外,由于引出端子5N从接合件4露出的部分变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阻器1通过引出端子5N的散热性。
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4)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是一部分引出端子5具有在立设部51与保持部501之间沿长边方向形成的内部连结部54的电阻器1的实施方式。
内部连结部54埋设在接合件4的内部。内部连结部54从与电阻体3的一端接合的保持部501向电阻体3的另一端延伸。而且,内部连结部54在接合件4的内部以从开口方向与电阻体3相对的方式配置。
而且,从内部连结部54的与保持部501相反侧的端部向开口方向立设有立设部51。立设部51从开口面21突出。从立设部51的与内部连结部54相反侧的端部朝向长边方向上的外侧形成有沿面部52。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连结部54设置在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上。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的沿面部52和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的沿面部52向长边方向的相同侧延伸。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出端子5的内部连结部54配置成在较宽的范围内从开口方向与电阻体3相对。因此,能够通过引出端子5更有效地屏蔽来自电阻体3的噪声。特别是由于在接合件4的内部,内部连结部54和电阻体3相对,因此容易缩短两者的距离。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屏蔽电阻体3的噪声。
另外,由于容易增大接合件4内部的引出端子5的表面积,因此,在接合件4的内部,引出端子5容易从电阻体3接收到热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经由引出端子5的散热。
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5)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引出端子5构成为固定到母线70的电阻器1的方式。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作为连接配线,由金属板构成的母线70而不是线材状的包覆导线(参照图6和图7的附图标记71)连接到引出端子5。
另外,引出端子5和母线70通过螺栓66彼此紧固。而且,引出端子5与母线70一起固定到保持件64。保持件64例如由树脂等绝缘体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向电阻体3的长边方向的外侧延伸。沿面部52延伸设置到比壳体2的外形足够靠外侧。引出端子5的沿面部52在开口方向上与母线70层叠。在母线70和沿面部52上分别形成有供螺栓66插通的插通孔。通过将螺栓66插入到这些插通孔中并将螺栓66拧入到设置于保持件64的阴螺纹中,将引出端子5与母线70一起紧固到保持件64。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出端子5能够直接固定到母线70。因此,能够抑制引出端子5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连接部的抗振动性。另外,容易将电阻器1的热量向母线70散热。因此,能够得到散热性更加优异的电阻器1。
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6)
如图15、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将两个电阻体3沿长边方向排列的电阻器1的实施方式。
将相互连接的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配置在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而且,将两个电阻体3的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彼此相互连接。两个电阻体3的负极侧的引出端子5N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沿面部52。
两个正极侧的引出端子5P配置在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而且,这些引出端子5P的沿面部52向长边方向的外侧延伸。
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本方式中,也能够实现与长边方向和开口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的电阻器1的小型化。例如,在电力转换装置内的细长空间配置电阻器1时是合适的。
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包括两个电阻体的电阻器,但电阻器的电阻体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范围中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
虽然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记述,但是应当理解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结构。本发明也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包含有仅一个要素、一个以上或一个以下的其它组合、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思想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电阻器(1),具有:
壳体(2),所述壳体具有开口面(21);
电阻体(3),所述电阻体(3)收容在所述壳体中;
接合件(4),所述接合件(4)填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将所述电阻体埋设;以及
引出端子(5),所述引出端子(5)在所述接合件内与所述电阻体连接,并且从所述接合件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面侧引出,
所述引出端子具有:立设部(51),所述立设部(51)沿所述开口面的开口方向立设;以及沿面部(52),所述沿面部(52)从所述立设部向沿着所述开口面的沿面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沿面部形成为平板状,所述沿面部的主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开口面的开口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体在沿所述开口面的方向上具有长条的形状,并且所述沿面部形成为从所述立设部沿所述电阻体的长边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引出端子配置成,当从所述开口方向观察时所述沿面部与所述电阻体重叠。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引出端子,多个所述引出端子形成为,所述沿面部从所述立设部延伸的方向为所述沿面方向中的彼此相同的方向。
CN201880060480.7A 2017-09-20 2018-09-14 电阻器 Active CN1111335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9915 2017-09-20
JP2017179915A JP6855991B2 (ja) 2017-09-20 2017-09-20 抵抗器
PCT/JP2018/034217 WO2019059129A1 (ja) 2017-09-20 2018-09-14 抵抗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3536A true CN111133536A (zh) 2020-05-08
CN111133536B CN111133536B (zh) 2022-10-04

Family

ID=65810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0480.7A Active CN111133536B (zh) 2017-09-20 2018-09-14 电阻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4458B2 (zh)
JP (1) JP6855991B2 (zh)
CN (1) CN111133536B (zh)
WO (1) WO201905912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598A (en) * 1970-10-23 1972-06-06 Emerson Electric Co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JPH0176001U (zh) * 1987-11-10 1989-05-23
JPH031402U (zh) * 1989-05-22 1991-01-09
JPH03128902U (zh) * 1990-04-09 1991-12-25
JP2009038275A (ja) * 2007-08-03 2009-02-19 Koa Corp セメント抵抗器
JP2014036145A (ja) * 2012-08-09 2014-02-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抵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38977A (en) * 1949-11-23 1951-01-23 Clarostat Mfg Co Inc Resistor
US3581266A (en) * 1968-12-30 1971-05-25 Lionel E Weyenberg Housed resistor
US3728660A (en) * 1969-11-21 1973-04-17 Thermo Couple Prod Co Inc Temperature responsive resistance element for a temperature sensitive control sensor
US5888102A (en) * 1996-11-25 1999-03-30 Strickland; John Surface mount carrier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4846434B2 (ja) * 2006-05-09 2011-12-28 コーア株式会社 セメント抵抗器
US9530545B2 (en) * 2013-06-28 2016-12-27 Zhonghou Xu Device comprising a thermal fuse and a resistor
JP2016019384A (ja) 2014-07-09 2016-02-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子機器
JP6420590B2 (ja) 2014-08-18 2018-11-07 ミクロン電気株式会社 セメント抵抗器
JP6694303B2 (ja) * 2016-03-24 2020-05-13 Koa株式会社 面実装型抵抗器
US20180047539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Smart Electronics Inc. Fuse resis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598A (en) * 1970-10-23 1972-06-06 Emerson Electric Co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JPH0176001U (zh) * 1987-11-10 1989-05-23
JPH031402U (zh) * 1989-05-22 1991-01-09
JPH03128902U (zh) * 1990-04-09 1991-12-25
JP2009038275A (ja) * 2007-08-03 2009-02-19 Koa Corp セメント抵抗器
JP2014036145A (ja) * 2012-08-09 2014-02-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抵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55991B2 (ja) 2021-04-07
JP2019057558A (ja) 2019-04-11
US10964458B2 (en) 2021-03-30
CN111133536B (zh) 2022-10-04
US20200219639A1 (en) 2020-07-09
WO2019059129A1 (ja)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1934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7542318B2 (en) Capacitor mounting type inverter unit having a recessed cover
CN108370197B (zh) 电路板、非驱动端罩、电动机套件和电动机
JP6444605B2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US20200194159A1 (en) Coil device, coil device with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201116705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715229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高電圧ノイズフィルタ
US11600448B2 (en) Capacito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apacitor units
JP5931778B2 (ja) 電力変換モジュール結線用のバスバーアッセンブリ
US10256719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7148731B (zh) 电力转换装置
EP3010102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11133536B (zh) 电阻器
US11049655B2 (en) Resin-molded capacitor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12005120B (zh) 包含两个电机和一个内燃机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WO2019107128A1 (ja) コンデンサ
JP5672216B2 (ja) 接続コネクタ
JP6818844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7280877A (zh) 具有层叠导体结构的emc滤波器装置;和电力电子模块
WO2020153164A1 (ja) 回路構成体、電気接続箱及び回路構成体の製造方法
WO2016080212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WO2020203615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0895990A (zh) 电容器装置
CN111937290A (zh) 电力转换装置和电容器模块
JP631478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