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9871B -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9871B
CN111129871B CN201911038274.9A CN201911038274A CN111129871B CN 111129871 B CN111129871 B CN 111129871B CN 201911038274 A CN201911038274 A CN 201911038274A CN 111129871 B CN111129871 B CN 111129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plate
contacts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un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82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9871A (zh
Inventor
田中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29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9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9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9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之间经由接地板的串扰并能够防止内部构造体产生翘曲及弯曲的电连接器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子器件。电连接器(1)包括多个接点(31)、与多个接点(31)对置并相互分离地配置的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以及以相互绝缘的状态保持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的绝缘子(33)。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这二者具备在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朝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延伸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连接器以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子器件,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抑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之间的经由接地板的串扰、并且能够防止内部构造体产生翘曲及弯曲的电连接器以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现今,为了电连接电子器件与其它电子器件,使用了电连接器。为了获得电子器件与其它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组合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这两种电连接器来使用,其中,插座连接器安装在设置于电子器件的箱体内的电路基板上,并且插入口从设于电子器件的箱体的贯通孔露出至电子器件的外部,插头连接器插入在插座连接器的插入口内。
并且,伴随近年来的电子器件的小型化,针对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要求不断增加。响应这样的针对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要求,提出了USB Type-C标准。基于USB Type-C标准的电连接器采用了上下对称的外观设计,能够与连接器的上下朝向无关地将插头连接器插入到插座连接器内。
基于USB Type-C标准的插座连接器包括金属制的外壳和收纳在外壳内部的内部构造体。内部构造体具备与对象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多个连接器分别接触的多个接点、接地板、以及以使多个接点与接地板相互绝缘的状态保持多个接点和接地板的绝缘子。
图1示出基于USB Type-C标准的插座连接器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接地板800及多个接点810的配置。另外,图2是从正面(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侧)观察图1所示的接地板800及多个接点810的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平板状的接地板800的上表面侧,设有由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多个接点810构成的第一组810U,并在接地板800的下表面侧,设有由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多个接点810构成的第二组810L。
第一组810U及第二组810L分别包括: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其由用于在与从前端侧插入的对象侧连接器之间传送高频信号的高频信号用连接器810A构成;通常信号接点对CP2,其由用于在与对象侧连接器之间传送通常频率的信号的通常信号用连接器810B构成;以及接地接点、电源供给用接点、识别用接点等非信号接点810C。
在各个第一组810U及第二组810L中,非信号接点810C排列在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及通常信号接点对CP2各自的左右。并且,通常信号接点对CP2排列在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之间。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组810U及第二组810L经由接地板800而上下对称。
基于USB Type-C标准的插座连接器非常小型,构成第一组810U的接点810与构成第二组810L的接点810之间的分离距离较短。因此,在第一组810U的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与第二组810L的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之间产生的串扰成为问题。在基于USB Type-C标准的插座连接器中,为了抑制这样的串扰,在第一组810U与第二组810L之间配置有接地板800。
然而,可知因与第一组810U及第二组810L接近地配置接地板800,而产生第一组810U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间的串扰以及第二组810L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间的串扰。若高频信号流向第一组810U或第二组810L的一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则经由接地板800,另一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受到流经一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高频信号的影响,从而另一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产生串扰。
针对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技术:如图3所示,沿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将接地板800分割成多个接地板片800A、800B、800C。与第一组810U及第二组810L的一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对置的接地板片800A从与另一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对置的接地板片800C分离。因此,能够抑制经由接地板800在第一组810U或第二组810L这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之间产生串扰。
然而,如图3所示,在沿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将接地板800分割成多个接地板片800A、800B、800C的情况下,在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在接地板片800A与接地板片800B之间、以及接地板片800C与接地板片800B之间产生不存在接地板800的空间S。由于接地板800承担内部构造体的面方向的弯曲应力,所以在空间S所处的部分,内部构造体的面方向的弯曲应力显著降低。其结果,有在空间S所处的部分容易产生内部构造体的翘曲及弯曲的问题。
并且,这样的不存在接地板800的空间S在内部构造体的成形时也受到负面影响。内部构造体的绝缘子利用镶嵌成形来获得,该镶嵌成形为:通过向配置在具有与绝缘子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金属模内的接地板800及多个接点810的周围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来使接地板800、多个接点810以及绝缘性树脂材料成为一体。众所周知,在这样的镶嵌成形中,因使绝缘性树脂材料冷却而固化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冷却的不均匀性(冷却不均),在绝缘子内部产生应力,从而产生内部构造体的翘曲、弯曲。通常,由于接地板800由一片金属板构成,所以由接地板800防止这样的在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冷却及固化时产生内部构造体的翘曲、弯曲的情况。然而,在如上所述地接地板800分割成多个接地板片800A、800B、800Cd的情况下,有无法防止与不存在接地板800的空间S对应的部分中的内部构造体的翘曲、弯曲的问题。
并且,为了防止绝缘子内部的多个接点810的位置偏离、倾斜,一般在多个接点810分别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执行用于获得内部构造体的镶嵌成形。在该情况下,在镶嵌成形结束后,对分别相互连接多个接点810的连接部进行冲裁,之后执行用于使多个接点810相互分离的拉杆式切割。在镶嵌成形后,为了执行这样的拉杆式切割,需要在接地板800形成用于执行拉杆式切割的拉杆式切割孔。然而,若在接地板800形成这样的拉杆式切割孔,则在与拉杆式切割孔对应的部分中,因上述的镶嵌成形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冷却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应力,容易产生内部构造体的翘曲、弯曲。
若产生内部构造体的翘曲及弯曲,则容易产生对象侧连接器的多个接点与插座连接器的多个接点810之间的接触不良。因此,需要抑制经由接地板800在第一组810U或第二组810L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之间产生串扰,并且需要防止内部构造体产生翘曲及弯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6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排列在接地板的上表面侧或下表面侧的多个接点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之间的串扰、并且能够防止内部构造体产生翘曲及弯曲的电连接器以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子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通过以下的本发明的(1)~(7)来实现这样的目的。
(1).一种电连接器,能够与从前端侧插入的对象侧连接器嵌合,上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接点,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其与上述多个接点对置,并且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与排列有上述多个接点的上述平面平行的接地平面上;以及
绝缘子,其在上述多个接点、上述第一接地板以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相互绝缘的状态下保持上述多个接点、上述第一接地板以及上述第二接地板,
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这二者具备在上述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朝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延伸部,
上述第一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在上述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在上述接地平面上朝向上述第二接地板延伸,
上述第二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在上述接地平面上朝向上述第一接地板延伸。
(3)根据上述(1)或(2)所记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地板与上述第二接地板最接近的部位处的上述第一接地板与上述第二接地板的分离距离为,上述第一接地板或上述第二接地板与上述多个接点分别最接近的部位处的上述第一接地板或上述第二接地板与上述多个接点各自的分离距离以上。
(4)根据上述(1)至(3)任一项中所记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上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上述第一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在上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上述插入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具有0.25mm以上的宽度。
(5)根据上述(4)所记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分别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
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配置为,在上述接地平面上,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的上述主体部隔着在上述电连接器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上述电连接器的中心线而对称。
(6)根据上述(1)至(5)任一项中所记载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分别具备:
定位孔,其用于在以保持上述多个接点、上述第一接地板以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的方式成形上述绝缘子时供进行上述多个接点各自的定位的定位销插通;
拉杆式切割孔,其用于执行拉杆式切割,该拉杆式切割用于对在上述绝缘子的成形时经由连接部相互连接的上述多个接点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使上述多个接点相互分离;以及
阻抗调整孔,其用于调整上述多个接点的阻抗。
(7).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设置在上述箱体内的电路基板;以及
安装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电连接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备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与排列有多个接点的平面平行的接地平面上的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因此,当高频信号流向与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一个接地板对置的接点的高频信号接点对时,能够抑制在高频信号接点对之间产生串扰。
另外,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这二者具备在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朝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延伸部。因此,当从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观察配置在接地平面上的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时,在所有区域内存在第一接地板或第二接地板。其结果,能够防止由多个接点、第一接地板、第二接地板、以及绝缘子构成的内部构造体的面方向的应力降低,进而能够防止内部构造体产生翘曲及弯曲。
并且,在第一接地板与第二接地板之间的空间内存在有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延伸部。因此,能够抑制内部构造体在第一接地板与第二接地板之间的空间内产生翘曲及弯曲,该内部构造体的翘曲及弯曲由在绝缘子的镶嵌成形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冷却及固化时产生的应力所引起。
再者,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第一接地板与第二接地板之间且由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延伸部规定出的空间用于实施拉杆式切割,该拉杆式切割用于对多个接点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使多个接点相互分离。因此,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能够减少形成于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拉杆式切割孔的个数以及大小。其结果,能够抑制内部构造体产生翘曲及弯曲,该内部构造体的翘曲及弯曲由在绝缘子的镶嵌成形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冷却及固化时产生的应力所引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电连接器中的多个接点及接地板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观察图1所示的多个接点及接地板的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电连接器中的接地板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其它角度示出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其它角度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内部构造体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多个接点的第一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多个接点的第二组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与多个接点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4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与对象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中:
1—电连接器,2—外壳,21—主体部,211—插入口,212—基端侧开口,22—外壳接触部,23—外壳限位器,24—约束部,25—外壳腿部,3—内部构造体,31—接点,311—接点部,312—固定部,313—基板连接部,314—拉杆式切割痕,31A—高频信号接点,31B—通常信号接点,31C—非信号接点,31L—第二组,31U—第一组,32L—第一接地板,32R—第二接地板,321—主体部,322—基板连接部,323—定位孔,324—拉杆式切割孔,325—阻抗调整孔,326A—前端延伸部,326B—中央延伸部,326C—基端延伸部,327—空间,328—冲裁痕,33—绝缘子,331—基部,332—舌状部,333—接点承接部,334—开口,100—对象侧连接器,110—外壳,120—接触,800—接地板,800A、800B、800C—接地板片,810—接点,810A—高频信号用连接器,810B—通常信号用连接器,810C—非信号接点,810L—第二组,810U—第一组,CP1—高频信号接点对,CP2—通常信号接点对,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及电子器件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参照的各图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准备的示意性的图。附图中示出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长度、宽度、厚度等)不一定反映出实际的尺寸。并且,各图中,对同一或者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以下的说明中,将各图的Z轴的正方向称作“前端侧”,将Z轴的负方向称作“基端侧”,将Y轴的正方向称作“上侧”,将Y轴的负方向称作“下侧”,将X轴的正方向称作“近前侧”,并将X轴的负方向称作“里侧”。
首先,参照图4~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从其它角度示出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从其它角度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内部构造体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多个接点的第一组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多个接点的第二组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与多个接点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13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部构造体所具备的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4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纵剖视图。图15是示出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与对象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图15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作为插座连接器而安装在设于电子器件的箱体(未图示)内的电路基板上。如图15所示,若从电连接器1的前端侧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则提供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4~图7所示,电连接器1包括金属制的圆筒状的外壳2和收纳在外壳2内部的内部构造体3,该内部构造体3具备:多个接点31,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其与多个接点31对置并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与排列有多个接点31的平面平行的接地平面上;以及绝缘子33,其以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相互绝缘的状态保持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
外壳2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筒状部件,从外侧覆盖内部构造体3,并且用于将电连接器1固定在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上。外壳2除电连接器1的嵌合方向(各图的Z轴方向)的前端侧及基端侧之外,以覆盖内部构造体3的状态将内部构造体3收纳在内部。如图6及图7所示,外壳2具备:筒状的主体部21;外壳接触部22,当从前端侧向电连接器1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时,其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外壳110接触;外壳限位器23,当从前端侧向电连接器1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时,其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外壳110的前端接触;约束部24,其从上侧约束内部构造体3的绝缘子33;以及两对外壳腿部25,其从主体部21的侧面朝向下侧延伸。
外壳2的主体部21具有图6及图7所示的扁平的筒状形状。在由主体部21的筒状形状的内表面规定的空间内收纳内部构造体3。在主体部21的前端侧形成有用于接纳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口211。另一方面,在主体部21的基端侧形成有基端侧开口212,该基端侧开口212用于将收纳在外壳2内部的内部构造体3的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引导至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
在组装有电连接器1的状态下,在主体部21的内部收纳内部构造体3。内部构造体3的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从主体部21的基端侧开口212朝向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延伸,通过使内部构造体3的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经由基板连接部313、322(参照图9~图11)而与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连接,来将电连接器1安装于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
外壳2的外壳接触部22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外壳110接触,用于使电连接器1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接地电位相等。外壳2的外壳接触部22是从外壳2的主体部21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向延伸、并悬臂支撑于主体部21的上表面的一对突起片。外壳接触部22分别通过对主体部21的上表面实施切开加工并将切开的部分向下方向(主体部21的内侧方向)折弯来形成。若经由外壳2的主体部21的插入口211而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则外壳接触部22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外壳110的外周接触,从初始位置被抬起。若从外壳2的主体部21的插入口211拔出对象侧连接器100,则外壳接触部22弹性复原,返回至初始位置。
在组装有电连接器1的状态下,若从前端侧向外壳2的插入口211内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则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多个接点120与收纳在主体部21内部的内部构造体3的多个接点31分别接触,由此提供从前端侧插入的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之间的电连接。另外,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接地端子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接触,并且外壳接触部22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外壳110接触,由此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的接地电位设为相等。
外壳2的外壳限位器23具有限制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插入动作的功能。在主体部2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两个外壳2的外壳限位器23。外壳限位器23分别是从主体部2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朝向主体部21的内侧突出的U字形状的部件。外壳限位器23分别通过对主体部2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实施切开加工并将切开的部分向主体部21的内侧方向折弯来形成。
外壳限位器23各自的U字形状的靠基端侧的面与内部构造体3的绝缘子33的基部331的前端侧端面接触。由此,从前端侧约束内部构造体3的绝缘子33的基部331。当经由外壳2的主体部21的插入口211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时,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外壳110的前端与外壳限位器23接触,从而限制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插入动作。
外壳2的约束部24用于在组装有电连接器1的状态下从上侧约束内部构造体3的绝缘子33的基部331来防止内部构造体3从外壳2脱离。约束部24是在主体部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并从主体部21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向(主体部21的内侧)延伸的平板状的部件。在组装有电连接器1的状态下,约束部24从基端侧约束收纳在外壳2内部的内部构造体3的绝缘子33的基部331。在组装电连接器1前的阶段中,约束部24并未从主体部21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向(主体部21的内侧)延伸。在组装电连接器1时,并在将内部构造体3配置于外壳2的主体部21内的预定位置后,外壳2的约束部24向下方折弯,来从上侧约束内部构造体3的绝缘子33的基部331。
外壳2的外壳腿部25用于将电连接器1固定在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上。两对外壳腿部25的一对外壳腿部形成为从外壳2的主体部21的两侧面的基端侧向下方突出,另一对形成为从外壳2的主体部21的两侧面的大致中心部向下方突出。在组装有电连接器1的状态下,外壳2的两对外壳腿部25插入在形成于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上的卡合孔内,从而电连接器1固定在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上。
如图8所示,内部构造体3具备:多个接点31,其通过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多个接点120分别接触来提供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之间的电连接;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其与多个接点31对置并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与排列有多个接点31的平面平行的接地平面上;以及绝缘子33,其以在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相互绝缘的状态下保持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
绝缘子33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并具有在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相互绝缘的状态下保持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功能。绝缘子33能够利用镶嵌成形来获得,该镶嵌成形为:在具有与绝缘子3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金属模内配置有第一接地板32L、第二接地板32R、以及多个接点31,并在该状态下向金属模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绝缘子33保持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以便当在组装有电连接器1的状态下从前端侧向外壳2的插入口211内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时,多个接点31能够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多个接点120分别接触,另外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能够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接地端子接触。
绝缘子33具备:基部331,其为了将内部构造体3固定于外壳2的主体部21而被压入到外壳2的主体部21的基端侧开口212内;以及舌状部332,其从基部331朝向前端侧延伸。
基部331是在XY平面内具有与外壳2的主体部21的基端侧开口212对应的形状的部件,通过将基部331压入到外壳2的主体部21的基端侧开口212内,来将内部构造体3固定地收纳在外壳2的主体部21的内部。在基部331的内部埋入有多个接点31的固定部312(参照图9及图10),并且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在相互绝缘的状态下由绝缘子33保持。
如图8所示,多个接点31各自的接点部311从基部331的前端侧朝向前端侧突出。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多个接点31各自的基板连接部313(参照图9及图10)和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板连接部322(图12参照)从基部331的基端侧朝向基端侧突出。
绝缘子33的舌状部332是从基部331朝向前端侧延伸的平板状的部件,用于载置多个接点31,另外用于在内部保持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在舌状部33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分别载置图9及图10所示的多个接点31的多个接点承接部333。另外,在舌状部332的前端面及侧面形成有用于使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露出的开口334。
在形成于舌状部332的上表面的多个接点承接部333内分别收纳多个接点31,从而构成图9所示的多个接点31的第一组31U。并且,在形成于舌状部332的下表面的多个接点承接部333内分别收纳多个接点31,从而构成图10所示的多个接点31的第二组31L。另外,在舌状部332埋设有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一部分经由开口334向外部露出。
如图9所示,多个接点31的第一组31U由多个接点31构成,该多个接点31沿X轴方向相互平行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侧接点排列平面)上,并且分别载置在形成于舌状部332的上表面的多个接点承接部333内。同样,如图10所示,多个接点31的第二组31L由多个接点31构成,该多个接点31沿X轴方向相互平行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下侧接点排列平面)上,并且分别载置在形成于舌状部332的下表面的多个接点承接部333内。
多个接点31分别具有呈直线状地沿Z轴方向延伸的棒状形状。多个接点31分别具有:前端侧的接点部311,其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接点120接触;固定部312,其埋入在绝缘子33的基部331内;基板连接部313,其从绝缘子33的基部331朝向外部延伸并与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连接;以及拉杆式切割痕314,其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通过利用拉杆式切割对分别连接多个接点31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形成。
在组装有电连接器1的状态下,当从前端侧经由外壳2的主体部21的插入口211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后,接点31的接点部311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对应的接点120接触。此时,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成为嵌合状态,提供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之间的电连接。
接点31的固定部312沿与接点部311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固定部312埋入在绝缘子33的基部331内,并且接点31由绝缘子33固定地保持。
接点31的基板连接部313从固定部312的基端起沿与固定部312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并从绝缘子33的基部331朝向外部延伸。基板连接部313与电子器件的电路基板连接。
利用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后执行的拉杆式切割来形成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痕314。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为了防止绝缘子33内的多个接点31的位置偏离、倾斜,多个接点31分别通过连接部相互连接。因此,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后,执行用于对分别连接多个接点31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使多个接点31相互分离的拉杆式切割。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痕314是通过拉杆式切割而冲裁出的连接部的残留部分。
并且,构成第一组31U的多个接点31包括: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其由用于在与对象侧连接器100之间传送高频信号的两个高频信号接点31A构成;一对通常信号接点对CP2,其由用于在与对象侧连接器100之间传送通常频率的信号的两个通常信号接点31B构成;以及在信号传送以外的用途中使用的多个非信号接点31C。
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分别由相邻的两个高频信号接点31A构成。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分别位于电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的两侧。另外,非信号接点31C排列在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两侧。图9中,配置于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各自的外侧的非信号接点31C是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接地端子接触的接地端子。另一方面,配置于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各自的内侧的非信号接点31C是用于向电连接器1供电的供电用端子。至少排列于图9的里侧的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以及位于该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两侧的非信号接点31C位于第一接地板32L的上方。另一方面,至少排列于图9的近前侧的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以及位于该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两侧的非信号接点31C位于第二接地板32R的上方。
一对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由用于在对象侧连接器100之间传送通常频率的信号的两个通常信号接点31B构成,并排列在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之间。另外,非信号接点31C排列在一对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两侧。排列在一对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两侧的非信号接点31C分别是在用于识别电连接器1的信号的传送中使用的识别用接点。
如图10所示,构成第二组31L的多个接点31具有与上述的构成第一组31U的接点31相同的结构,由多个接点31构成的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经由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而对置地配置。第一组31U与第二组31L经由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而上下对称地配置。即,第二组31L的高频信号接点31A与第一组31U的高频信号接点31A对置,第二组31L的通常信号接点31B与第一组31U的通常信号接点31B对置,第二组31L的非信号接点31C与第一组31U的非信号接点31C对置。
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的多个高频信号接点31A、多个通常信号接点31B、以及多个非信号接点31C的个数、配置没有特别限定,根据电连接器标准来适当地设定电连接器1。
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分别是由埋设在绝缘子33的舌状部332内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平板状部件。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分别具备平板状的主体部321、和从主体部321的基端朝向下方延伸并露出至绝缘子33的外部的基板连接部322。
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配置为,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主体部321经由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电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电连接器1的中心轴而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接地平面上。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第一接地板32L在接地平面上配置于电连接器1的X轴方向的比电连接器1的中心轴靠X轴的正方向的区域,第二接地板32R在接地平面上配置于电连接器1的X轴方向的比电连接器1的中心轴靠X轴的负方向的区域。
如图11所示,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相互分离地配置在接地平面上。并且,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的缝隙被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子33填埋。因此,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在相互绝缘的状态下由绝缘子33保持。
并且,在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由绝缘子33保持的状态下,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一部分经由绝缘子33的舌状部332的开口334而露出至外部。
图12中示出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与多个接点31的位置关系。此外,图12中,为了明确地示出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与多个接点31的位置关系,省略了由多个接点31构成的第一组31U,但如上所述,第一组31U经由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而与第二组31L上下对称地配置。
从图12可明确,多个接点31的第一组31U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和配置于该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非信号接点31C位于第一接地板32L的上侧。另一方面,多个接点31的第一组31U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另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和配置于该另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非信号接点31C位于第二接地板32R的上侧。同样,多个接点31的第二组31L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和位于该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非信号接点31C位于第一接地板32L的下侧。另一方面,多个接点31的第二组31L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另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和配置于该另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非信号接点31C位于第二接地板32R的下侧。
这样,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各自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所对置的第一接地板32L与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另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所对置的第二接地板32R相互分离。因此,当高频信号流向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时,经由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另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不会受到因高频信号流经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一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而产生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各自的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之间产生串扰。
此外,当由绝缘子33在接地平面上相互分离地保持时,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最接近的部位处的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的分离距离为,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与多个接点31分别最接近的部位处的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与多个接点31各自的分离距离以上。若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最接近的部位处的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的分离距离比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与多个接点31分别最接近的部位处的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与多个接点31各自的分离距离短,则在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形成近似电路,有时无法获得上述的抑制串扰的效果。
接下来,对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各自的主体部321以与排列有多个接点31的平面(上侧接点排列平面及下侧接点排列平面)平行的方式埋设在绝缘子33的舌状部332内。并且,具备:多个定位孔323,其用于当以在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各自的主体部321保持多个接点31、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的方式镶嵌成形绝缘子33时,使进行多个接点31的定位的销插通;拉杆式切割孔324,其用于执行拉杆式切割,该拉杆式切割用于对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经由连接部相互连接的多个接点31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使多个接点31相互分离;以及阻抗调整孔325,其用于调整多个接点31中的高频信号接点31A的阻抗。
为了以保持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方式镶嵌成形绝缘子33,并在获得内部构造体3时供用于进行多个接点31各自的定位的定位销插通,在主体部321形成有定位孔323。此外,在镶嵌成形绝缘子33时,用于进行多个接点31各自的定位的定位销除插通在定位孔323内之外,还插通在拉杆式切割孔324、阻抗调整孔325、以及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的缝隙内。例如,为了定位由多个接点31构成的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中的位于最外侧的非信号接点31C,在两个定位孔323及拉杆式切割孔324内分别插通定位销,为了定位高频信号接点31A,在拉杆式切割孔324及阻抗调整孔325内分别插通定位销,并且为了定位通常信号接点31B,在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的缝隙内插通定位销。主体部321中的定位孔323的个数、位置以及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根据镶嵌成形绝缘子33时的需要来适当地设定。
为了执行拉杆式切割,在主体部321形成有拉杆式切割孔324,在该拉杆式切割中,对在镶嵌成形绝缘子33时经由连接部相互连接的多个接点31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使多个接点31相互分离。在镶嵌成形绝缘子33时,如上所述地执行基于定位销的多个接点31的定位,但为了更准确地执行多个接点31的定位,优选以在根部分处相互连接多个接点31彼此的状态保持多个接点31。因此,在镶嵌成形绝缘子33的时刻,多个接点31通过设于根部分的连接部相互连接。在图示的方式中,在构成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的多个接点31中,构成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两个高频信号接点31A与位于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两个非信号接点31C由连接部相互连接,从而分别构成第一接点构件及第二接点构件。图9及图10中,第一接点构件由构成位于X轴的正方向侧的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两个高频信号接点31A和位于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两个非信号接点31C构成。另一方面,第二接点构件由构成位于X轴的负方向侧的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两个高频信号接点31A和位于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两个非信号接点31C构成。另外,构成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两个通常信号接点31B与位于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左右的两个非信号接点31C由连接部相互连接,从而构成第三接点构件。因此,在镶嵌成形绝缘子33的时刻,多个接点31由相互连接四个接点31而成的三个接点构件、即第一接点构件、第二接点构件、以及第三接点构件。
在镶嵌成形绝缘子33时,为了对第一接点构件、第二接点构件、以及第三接点构件的相互连接的四个接点31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使多个接点31相互分离,执行拉杆式切割。具体而言,针对构成第一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经由形成于第一接地板32L的拉杆式切割孔324来执行,针对构成第二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经由形成于第二接地板32R的拉杆式切割孔324来执行。另一方面,针对构成第三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经由形成于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之间的空间327(参照图11及图12)来执行。通过针对分别构成第一接点构件、第二接点构件、以及第三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多个接点31分别相互分离,并在多个接点31分别形成拉杆式切割痕314。
为了调整高频信号接点31A各自的阻抗,在主体部321的与高频信号接点31A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阻抗调整孔325。阻抗调整孔325的个数、位置以及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根据需要的高频信号接点31A的阻抗特性来适当地设定。
如图12所示,在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各自的主体部321与多个接点31分别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323、拉杆式切割孔324、以及阻抗调整孔325的至少一个。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至少一个接地板具备在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一个以上的延伸部。利用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至少一个接地板所具备的在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一个以上的延伸部,能够缩小当从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不存在第一接地板32L或第二接地板32R的区域,或者能够防止产生这样的区域。
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方式中,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这二者具备在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一个以上的延伸部。具体而言,第一接地板32L具备:前端延伸部326A,其从主体部321的前端侧朝向第二接地板32R延伸;中央延伸部326B,其从主体部321的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的中央部朝向第二接地板32R延伸;以及基端延伸部326C,其从主体部321的基端侧朝向第二接地板32R延伸。同样,第二接地板32R具备:前端延伸部326A,其从主体部321的前端侧朝向第一接地板32L延伸;中央延伸部326B,其从主体部321的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的中央部朝向第一接地板32L延伸;以及基端延伸部326C,其从主体部321的基端侧朝向第一接地板32L延伸。并且,在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且在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规定出空间327,该空间327用于执行针对构成上述的第三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
并且,如图12所示,第一接地板32L的主体部321与构成第一接点构件的两个高频信号接点31A以及位于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两个非信号接点31C对置。第二接地板32R的主体部321与构成第二接点构件的两个高频信号接点31A以及位于高频信号接点对CP1的左右的两个非信号接点31C对置。并且,在俯视时,构成第三接点构件的两个通常信号接点31B以及位于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左右的两个非信号接点31C位于第一接地板32L的主体部321与第二接地板32R的主体部321之间的空间内。
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形成第三接点构件并构成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两个通常信号接点31B以及在X轴的正方向侧相邻于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非信号接点31C对置。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形成第三接点构件并构成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两个通常信号接点31B以及在X轴的负方向侧相邻于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非信号接点31C对置。并且,第一接地板32L的基端延伸部326C与形成第三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中的X轴的正方向侧的两个接点31对置。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与形成第三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中的X轴的负方向侧的两个接点31对置。
如图12所示,构成通常信号接点对CP2的两个通常信号接点31B与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以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这二者对置。
并且,在俯视时,构成第一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各自的拉杆式切割痕314位于第一接地板32L的拉杆式切割孔324内,并且构成第二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各自的拉杆式切割痕314位于第二接地板32R的拉杆式切割孔324内。另外,在俯视时,构成第三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各自的拉杆式切割痕314位于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的空间327内。
并且,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由形成于第一接地板32L的基端延伸部326C与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连接部相互连接。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后,通过对该连接部进行冲裁,来在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相互分离的状态下由绝缘子33保持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在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各自的基端延伸部326C的前端形成有作为冲裁出的连接部的残留部分的冲裁痕328。
如图11及图12所示,通过在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至少一个接地板设置在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朝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延伸部,能够缩小当从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不存在第一接地板32L或第二接地板32R的区域,或者能够防止产生这样的区域。由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承担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所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缩小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显著降低的区域,或者能够防止产生这样的区域。其结果,能够抑制内部构造体3产生翘曲、弯曲,并且当从前端侧向电连接器1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时,能够抑制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产生接触不良。
尤其是,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方式中,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在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上至少前端侧的一部分重叠。因此,当从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没有不存在第一接地板32L或第二接地板32R的区域。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图示的电连接器1中,不存在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显著降低的区域。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内部构造体3产生翘曲、弯曲。
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在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的宽度W(在电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0.25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若宽度W小于上述值,则无法充分发挥防止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的降低的效果。
并且,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方式中,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最接近的部位是第一接地板32L的前端延伸部326A与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第二接地板32R的主体部321之间、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第一接地板32L的主体部321之间、或者第一接地板32L的基端延伸部326C与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如上所述,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最接近的部位处的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的分离距离为,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与多个接点31分别最接近的部位处的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与多个接点31各自的分离距离以上。
此外,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方式中,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这二者具备从一个接地板朝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延伸部,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包括仅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一个接地板具备从一个接地板朝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延伸部的情况。例如,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包括仅第一接地板32L具备前端延伸部326A、中央延伸部326B、以及基端延伸部326C的至少一个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无法完全防止当从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产生不存在第一接地板32L或第二接地板32R的区域,但能够缩小这样的区域。因此,能够缩小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显著降低的区域,从而能够抑制内部构造体3产生翘曲、弯曲。
在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且在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规定出空间327,该空间327用于执行针对上述的第三接点构件的拉杆式切割。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的空间327用于执行针对构成第三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因此,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不需要在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形成用于执行针对构成第三接点构件的四个接点31的拉杆式切割的追加的拉杆式切割孔324。故而,能够减小形成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拉杆式切割孔324的个数、大小。如在现有技术的一栏中所说明那样,因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冷却及固化时的冷却的不均匀性(冷却不均),在绝缘子33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在形成有拉杆式切割孔324的部分中产生内部构造体3的翘曲、弯曲。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由于形成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拉杆式切割孔324的个数较少、大小较小,所以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抑制内部构造体3产生翘曲、弯曲。
并且,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在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的空间所对应的部分处的内部构造体3的翘曲、弯曲也由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中央延伸部326B、以及基端延伸部326C抑制。
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至少一个接地板所具备的延伸部的个数、位置以及形状能够根据需要的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来适当地设定。例如,图13中示出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多个变形例。
图13的(a)中示出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一个变形例。与图11所示的结构比较,在图13的(a)所示的变形例中省略了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在Z轴方向上的宽度增大。在该情况下,在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上,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第一接地板32L的前端延伸部326A及基端延伸部326C重叠。在图13的(a)所示的变形例中,与图11所示的结构比较,在将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的缝隙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缝隙连接的直线状的区域内,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所占的比例增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将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的缝隙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缝隙连接的直线状的区域内的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的降低。
在图13的(b)所示的变形例中,第二接地板32R具备平行地朝向第一接地板32L延伸的两个中央延伸部326B,在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上,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与第二接地板32R的两个中央延伸部326B交替存在。同样,在图13的(b)所示的变形例中,与图11所示的结构比较,在将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的缝隙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缝隙连接的直线状的区域内,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所占的比例增大。
在图13的(c)所示的变形例中,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的前端部分朝向Z轴的负方向折弯,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的前端部分朝向Z轴的正方向折弯。因此,在图13的(c)所示的变形例中,第一接地板32L的中央延伸部326B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不仅在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上,在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电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也重叠。同样,在图13的(c)所示的变形例中,与图11所示的结构比较,在将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的缝隙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缝隙连接的直线状的区域内,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中央延伸部326B所占的比例增大。
在图13的(d)所示的变形例中,第一接地板32L的基端延伸部326C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减小,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增大。因此,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的缝隙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缝隙并非位于同一直线上。若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的缝隙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缝隙位于同一直线上,则在该直线状的区域内,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降低。另一方面,在图13的(d)所示的变形例中,由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的缝隙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缝隙并非位于同一直线上,所以能够防止产生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降低的区域。
图13的(a)~图13的(c)所示的变形例是对图11所示的结构实施了用于使第一接地板32L的主体部321与第二接地板32R的主体部321之间的区域内的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延伸部所占的比例增加的改进后的结构。图13的(d)所示的变形例是实施了用于更有效地防止将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前端延伸部326A之间的缝隙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基端延伸部326C之间的缝隙连接的直线状的区域内的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的降低的改进后的结构。
即使在使用参照图13详细说明的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变形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当从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产生不存在第一接地板32L或第二接地板32R的区域。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显著降低的区域。
图14中示出电连接器1的纵剖视图。图15中示出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嵌合的状态的纵剖视图。若从电连接器1的前端侧向电连接器1的外壳2的插入口211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则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多个接点120与电连接器1的多个接点31分别接触,提供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之间的电连接。同时,电连接器1的外壳2的外壳接触部22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外壳110的外周接触,另外经由绝缘子33的舌状部332的开口334而露出至外部的电连接器1的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一部分与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接地端子接触,由此对象侧连接器100及电连接器1的接地电位变得相等。并且,对象侧连接器100的外壳110的前端与电连接器1的外壳2的外壳限位器23接触,限制对象侧连接器100的插入动作。
这样,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以相互分离的状态配置,另外绝缘子33将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以相互绝缘的状态保持。因此,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抑制经由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在由多个接点31构成的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各自的两对高频信号接点对CP1之间产生串扰。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这二者具备在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朝向另一个接地板延伸的延伸部。因此,能够防止因使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分离而产生的、在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当从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产生不存在第一接地板32L或第二接地板32R的区域。故而,能够缩小如现有技术那样内部构造体3的面方向的应力显著降低的区域,或者能够防止产生这样的区域。从而能够抑制内部构造体3产生翘曲、弯曲,进而当从前端侧向电连接器1插入对象侧连接器100时,能够抑制对象侧连接器100与电连接器1产生接触不良。
并且,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在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的空间内存在有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延伸部。因此,能够抑制内部构造体3在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的空间内产生翘曲及弯曲,该内部构造体3的翘曲及弯曲由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冷却及固化时产生的应力所引起。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第一接地板32L与第二接地板32R之间且由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延伸部规定出的空间327用于实施拉杆式切割,该拉杆式切割用于对多个接点31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使多个接点31相互分离。因此,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能够减少形成于第一接地板32L及第二接地板32R的拉杆式切割孔324的个数并减小大小。其结果,能够抑制内部构造体3产生翘曲及弯曲,该内部构造体3的翘曲及弯曲由在绝缘子33的镶嵌成形时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冷却及固化时产生的应力所引起。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进行了说明,但具备上述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的电子器件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电子器件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电路基板、以及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上述的电连接器1。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及电子器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各结构可置换成能够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结构,或者能够在本发明的各结构中附加任意结构。
并且,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中,内部构造体3的多个接点31形成经由绝缘子33的舌状部332、埋设在舌状部332内的第一接地板32L、以及第二接地板32R而对置的第一组31U和第二组31L,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接点31仅形成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的一个组的方式、多个接点31除形成第一组31U及第二组31L之外还形成一个以上的追加的组的方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对于本发明所属的领域及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在并非有意地脱离本发明的原理、思想及范围的情况下对所记载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变更,并且具有变更后的结构的电连接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并且,图4~图1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构成要素的个数、种类只不过是用于说明的示例,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及意图的范围内,追加或组合任意的构成要素、或者删除任意的构成要素后的方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能够与从前端侧插入的对象侧连接器嵌合,上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接点,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第一接地板及第二接地板,其与上述多个接点对置,并且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与排列有上述多个接点的上述平面平行的接地平面上;以及
绝缘子,其在上述多个接点、上述第一接地板以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相互绝缘的状态下保持上述多个接点、上述第一接地板以及上述第二接地板,
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分别具备在上述接地平面上从一个接地板朝向另一个接地板且在与上述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呈带状延伸的延伸部,
上述第一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在上述对象侧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地板与上述第二接地板最接近的部位处的上述第一接地板与上述第二接地板的分离距离为,上述第一接地板或上述第二接地板与上述多个接点分别最接近的部位处的上述第一接地板或上述第二接地板与上述多个接点各自的分离距离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上述插入方向正交的上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上述第一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的上述延伸部在上述对象侧连接器的上述插入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具有0.25mm以上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分别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
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配置为,在上述接地平面上,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的上述主体部隔着在上述电连接器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上述电连接器的中心线而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接地板及上述第二接地板分别具备:
定位孔,其用于在以保持上述多个接点、上述第一接地板以及上述第二接地板的方式成形上述绝缘子时供进行上述多个接点各自的定位的定位销插通;
拉杆式切割孔,其用于执行拉杆式切割,该拉杆式切割用于对在上述绝缘子的成形时经由连接部相互连接的上述多个接点的连接部进行冲裁来使上述多个接点相互分离;以及
阻抗调整孔,其用于调整上述多个接点的阻抗。
6.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设置在上述箱体内的电路基板;以及
安装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电连接器。
CN201911038274.9A 2018-10-30 2019-10-29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Active CN111129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4119 2018-10-30
JP2018204119A JP6512359B1 (ja) 2018-10-30 2018-10-30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9871A CN111129871A (zh) 2020-05-08
CN111129871B true CN111129871B (zh) 2021-05-25

Family

ID=6653070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8808.8A Active CN111129872B (zh) 2018-10-30 2019-10-29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CN201911038274.9A Active CN111129871B (zh) 2018-10-30 2019-10-29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CN201911038824.7A Active CN111129803B (zh) 2018-10-30 2019-10-29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8808.8A Active CN111129872B (zh) 2018-10-30 2019-10-29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8824.7A Active CN111129803B (zh) 2018-10-30 2019-10-29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12359B1 (zh)
CN (3) CN111129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8532B2 (ja) 2019-10-18 2023-08-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7397295B2 (ja) 2019-10-18 2023-12-1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14597713A (zh) * 2022-01-26 2022-06-07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388A (zh) * 2002-07-11 2005-09-07 莫列斯公司 具有改良接地端子的板上安装型电连接器
WO2011100741A2 (en) * 2010-02-15 2011-08-18 Molex Incorporated Resonance reducing circuit board
CN204947159U (zh) * 2015-07-24 2016-01-0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16018674A (ja) * 2014-07-08 2016-02-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7078441A (zh) * 2014-09-30 2017-08-18 光电缆公司 用于串扰控制的非连续层高频rj45插头
CN207459323U (zh) * 2017-11-25 2018-06-05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6963Y2 (ja) * 1992-01-07 1999-06-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9037971A (ja) * 2007-08-03 2009-02-1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基板実装型コネクタ
JP4519182B2 (ja) * 2008-06-05 2010-08-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77363B2 (ja) * 2010-01-21 2012-11-2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910544B2 (ja) * 2013-03-08 2016-04-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路固定部材、回路モジュール、並びに、回路モジュールの接続方法
CN103296538A (zh) * 2013-03-26 2013-09-11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抑制串扰的插座电连接器
CN103414039B (zh) * 2013-07-24 2018-11-09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频连接器之端子结构
CN203942104U (zh) * 2014-02-21 2014-11-1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对接连接器
JP6368504B2 (ja) * 2014-03-07 2018-08-01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6342185B2 (ja) * 2014-03-07 2018-06-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25865B1 (ja) * 2014-11-14 2016-05-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CN204424606U (zh) * 2014-12-31 2015-06-24 禀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104795698B (zh) * 2015-05-05 2018-03-20 昆山嘉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52186A (zh) * 2015-05-28 2015-08-19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882696A (zh) * 2015-06-05 2015-09-02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ypeC的USB连接器
CN106340741B (zh) * 2016-11-25 2018-09-11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233024B (zh) * 2016-12-21 2020-03-3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6471534U (zh) * 2016-12-30 2017-09-05 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7442102U (zh) * 2017-10-30 2018-06-01 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7896301U (zh) * 2018-02-01 2018-09-21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6388A (zh) * 2002-07-11 2005-09-07 莫列斯公司 具有改良接地端子的板上安装型电连接器
WO2011100741A2 (en) * 2010-02-15 2011-08-18 Molex Incorporated Resonance reducing circuit board
JP2016018674A (ja) * 2014-07-08 2016-02-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7078441A (zh) * 2014-09-30 2017-08-18 光电缆公司 用于串扰控制的非连续层高频rj45插头
CN204947159U (zh) * 2015-07-24 2016-01-0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7459323U (zh) * 2017-11-25 2018-06-05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9872A (zh) 2020-05-08
CN111129803B (zh) 2021-05-25
CN111129871A (zh) 2020-05-08
JP6512359B1 (ja) 2019-05-15
JP2020071954A (ja) 2020-05-07
CN111129872B (zh) 2021-05-25
CN111129803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43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8796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9074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129871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子器件
KR102036598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시스템
US20090061661A1 (en) Mezzanine-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20170040747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6123004B1 (ja) コネクタ
JP2021174770A (ja) 基板側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10931049B2 (en) Termin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26897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電気コネクタ
US20070026708A1 (en) Connector and portable cable
KR20180102228A (ko) 향상된 안전성 직렬 버스 연결기
CN114175409A (zh) 连接器
JP720851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720851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737253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US20240022024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7196402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24009263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23100475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2005123138A (ja) 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