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9259B -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9259B
CN111129259B CN201911042628.7A CN201911042628A CN111129259B CN 111129259 B CN111129259 B CN 111129259B CN 201911042628 A CN201911042628 A CN 201911042628A CN 111129259 B CN111129259 B CN 111129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ght
pair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26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9259A (zh
Inventor
大黑真一
桥本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927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0621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29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9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9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9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01L33/486Containers adapted for surface 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6Materials, e.g. epoxy or silicone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16Process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41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5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58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66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83Periodic patterns for optical field-shaping in or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 e.g. photonic bandgap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5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e.g. plate or f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小型化且可靠稳定地进行外部连接的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具备: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2c)的发光元件(2);覆盖部件(3),其覆盖发光元件(2)的电极面(2b),并且设有电极柱(2c)的露出部;一对电极层(5),其设于覆盖部件(3)的表面而电连接于电极柱(2c)的露出部;以及一对电极端子(6),其电连接于电极层(5),并且设于覆盖部件(3)的表面,一对电极端子(6)比电极层(5)厚,并且以比一对电极柱(2c)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安装该发光装置而成的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开发有如下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用覆盖部件覆盖设有一对电极柱 的发光元件的电极面,并在露出在覆盖部件的电极柱连接有薄膜的电极层。 (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4443号公报
以上的发光装置虽然利用电极层进行外部连接,但由于电极层极薄,因 此外部连接极其困难且费事,而且难以稳定而可靠地连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以消除以上的缺点为目的开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 在小型化的同时可靠稳定地进行外部连接的发光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其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 电极柱;覆盖部件,其覆盖发光元件,并且设有电极柱的露出部;一对电极 层,其设于覆盖部件的表面而电连接于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一对电极端子, 其电连接于电极层,并且设于覆盖部件的表面。一对电极端子比电极层厚, 并且以比一对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具备:以上的发光装置;以及透光性的导 光板,其在成为向外部放射光的发光面的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设有 凹部,将发光装置配置于导光板的凹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 中间体通过用覆盖部件覆盖在同一面侧具备一对电极柱的发光元件、并在覆 盖部件设有电极柱的露出部而成;在覆盖部件的表面形成一对电极层的工序, 该一对电极层电连接于中间体的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电极形成工序,以比以比电极层厚,并且比一对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设置电连接于一对电极层 的一对电极端子。
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发光装置和 导光板的工序,该发光装置通过以上的方法制造出,该导光板具备成为发光 面的第一主面和位于与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且设有凹部的第二主面;将发光 装置固定于凹部的工序;在导光板的第二主面设置埋设发光装置的光反射性 部件的工序;以及将光反射性部件研磨而使电极端子露出、并在该露出的电极端子的表面形成导电膜的工序。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以及以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发光装置具有能够在小型 化的同时可靠稳定地进行外部连接这一特征。
本发明的发光模块与其制造方法具有能够在使发光装置小型化的同时安 装于导光板的定位置而可靠稳定地进行外部连接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1B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从下斜方观察的概略立体图。
图1C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从斜上方观察的概略立体图。
图1D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1E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2A~图2E是表示图1A的发光装置的层叠工序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概略剖面图。
图8A~图8C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剖面图。
图9A~图9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剖面图。
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概略剖面图。
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局部放大概略剖面图。
图12是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概略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D、1E…发光装置
2…发光元件
2a…层叠构造体
2b…电极面
2c…电极柱
2d…光放射面
3…覆盖部件
4…透光性部件
4A…第一透光性部件
4B…第二透光性部件
5…电极层
5A…宽幅部
5B…窄幅部
6…电极端子
6a…缺口部
7…导光板
7a…凹部
7b…光学功能部
7c…第一主面
7d…第二主面
7e…V槽
8…中间体
9…金属层
10…绝缘区域
10a…倾斜狭缝
10b…平行狭缝
11…发光模块
12…透光性接合部件
12a…倾斜面
14…光反射性部件
15…导电膜
16…透光性粘合部件
18…对准标记
30…支承部件
X…切断线
Y…切断线
Z…切断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 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位置的词语(例如“上”、“下”以及包含这些词语的 其他词语),但这些词语的使用是为了便于理解参照了附图的发明,并非通过 这些词语的意思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多个附图中出现的同一附图 标记的部分表示相同或等同部分或者部件。
而且,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示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具体例,本发明并 不限定于以下内容。另外,以下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 对的配置等如果没有特定的记载,则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主旨, 而是意图在例示。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应用 于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另外,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 为了明确说明而被夸张。
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其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覆盖部件, 其覆盖设有一对一对电极柱的发光元件的电极面,并且设有电极柱的露出部; 一对电极层,其设于覆盖部件的表面而电连接于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一对 电极端子,其电连接于电极层,并且设于覆盖部件的表面。一对电极端子比 电极层厚,并且以比一对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
<实施方式1>
将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表示在图1A的剖面图、图1B的从下斜方(图 1A的下斜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C的从斜上方(图1A的斜上方)观察的 立体图中。发光装置1具备发光元件2、覆盖部件3、透光性部件4、电极层5、以及电极端子6。发光元件2具备层叠有半导体层的层叠构造体2a、以及 设于作为层叠构造体2a的一方的面(图1A中的下表面)的电极面2b的一对 电极柱2c。发光装置1在图1A的剖面图中向上方放射光。
发光元件2具有半导体的层叠构造体2a。层叠构造体2a包含发光层和夹 着发光层的n型半导体层以及p型半导体层,在电极面2b设有n侧与p侧的 电极柱2c。作为发光元件2,虽然纵向、横向以及高度的尺寸无特别限制, 但优选的是使用俯视时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为1000μm以下的层叠构造体 2a,更优选的是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为5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纵向以 及横向的尺寸为200μm以下。若使用这种发光元件2,则在进行液晶显示器装置的局部调光时,能够实现高清晰的影像。另外,若使用纵向以及横向的 尺寸为500μm以下的发光元件2,则能够廉价地供应发光元件2,因此能够 使发光模块廉价。另外,纵向以及横向的尺寸这两方为250μm以下的发光元 件2由于发光元件2的光放射面2d的面积变小,因此来自发光元件2的侧面 的光的出射量相对变多。即,这种发光元件2由于取向特性容易成为蝠翼 (batwing)型,因此优选使用于发光元件2与导光板接合、发光元件2与导 光板的距离极短的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
覆盖部件3被设为以使一对电极柱2c的表面露出的方式覆盖发光元件2 的电极面2b以及侧面。覆盖部件3在发光元件2的周围埋设发光元件2,使 发光元件2的电极柱2c在表面露出。覆盖部件3使外周面与透光性部件4的 外周面为同一平面,且也与透光性部件4紧贴。覆盖部件3作为与发光元件2 和透光性部件4接合成一体构造的发光装置1而制作。
覆盖部件3优选的是例如以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改性树脂、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等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树脂部件。覆盖部件3优选的是光反射性的 树脂部件。光反射性树脂是指对来自发光元件2的光的反射率为70%以上的 树脂材料。例如优选的是白色树脂等。到达覆盖部件3的光被反射而朝向发 光装置1的发光面,从而能够提高发光装置1的光取出效率。另外,在中间 体8那样的形状的情况下,作为覆盖部件3优选为透光性的树脂部件。在该 情况下的覆盖部件3能够使用与后述的透光性部件4相同的材料。
透光性部件4被设为覆盖发光元件2的光放射面2d(图1A中是上表面, 并且是与形成有电极柱2c的电极面2b对置的面),使从光放射面2d出射的 光透过。透光性部件4通过包含后述的荧光体,能够调整来自发光元件2的 发光色而放射。透光性部件也能够由多个层形成。
透光性部件4能够使用透光性树脂、玻璃等。特别是,透光性树脂优选 能够使用有机硅树脂、有机硅改性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聚合物、聚 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戊烯树脂、聚降冰片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 特别优选的是耐光性、耐热性优异的有机硅树脂。
透光性部件4也可以包含荧光体。荧光体使用可通过来自发光元件的发 光激发的物体。例如,作为可由蓝色发光元件或者紫外线发光元件激发的荧 光体,可列举利用铈激活的钇铝石榴石系荧光体(YAG:Ce);利用铈激活的 镥铝石榴石系荧光体(LAG:Ce);利用铕以及/或者铬激活的含氮铝硅酸钙 系荧光体(CaO-Al2O3-SiO2);利用铕激活的硅酸盐系荧光体((Sr,Ba)2SiO4); β赛隆荧光体、CASN系荧光体、SCASN系荧光体等氮化物系荧光体;KSF系荧光体(K2SiF6:Mn);硫化物系荧光体、量子点荧光体等。通过组合这些 荧光体与蓝色发光元件或者紫外线发光元件,能够形成各种颜色的发光装置1 (例如白色系的发光装置1)。
另外,也可以出于调整粘度等目的而使透光性部件4包含各种填料等。
透光性部件4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例如图1D是表示透光性部件4的变形 例的剖面图。在图1D所示的发光装置1D中,具备覆盖第一透光性部件4A 的放射面(图1D中是上表面,并且是与发光元件2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二 透光性部件4B。第一透光性部件4A接合于发光元件2的光放射面2d,使从 发光元件2的光放射面2d出射的光透过。第一透光性部件4A也可以包含荧 光体。第二透光性部件4B是使透过光扩散的光扩散部。透光性部件4将第一 透光性部件4A和第二透光性部件4B接合而将第一透光性部件4A配置于发 光面侧。透光性部件也能够层叠多个第一透光性部件、第二透光性部件。
透光性部件4能够进一步采用其他方式。图1E的剖面图表示透光性部件 4的其他变形例。在图1E所示的发光装置1E的示例中,透光性部件4设置 为覆盖发光元件2的光放射面2d以及层叠构造体2a的侧面,使从光放射面 2d以及层叠构造体2a的侧面出射的光透过。也可以在透光性部件4的上表面 设置光扩散部。
在图1E中,覆盖部件3被设为以使一对电极柱2c的表面露出的方式覆 盖与透光性部件4的上表面相反侧的面(图1E中的下表面)、发光元件2的 电极面2b以及电极柱2c侧面。覆盖部件3使外周面与透光性部件4的外周 面为同一平面,且也与透光性部件4紧贴。覆盖部件3作为与发光元件2和 透光性部件4接合成一体构造的发光装置1而制作。
一对电极层5分别电连接于一对电极柱2c。各个电极层5的面积大于各 个电极柱2c的面积。换言之,电极层5被设为连续地覆盖发光元件2的电极 柱2c以及覆盖部件3。
电极端子6层叠而电连接于电极层5的表面。电极端子6比电极层5厚, 而且离开比一对电极柱2的间隔宽的间隔地配置。间隔宽的电极端子6能够在防止端子间短路等弊端的同时进行外部连接,另外,厚的电极端子6的发 光装置1能够可靠稳定地电连接于外部。
如图1A所示,由透光性粘合部件16覆盖了发光元件2的侧面以及透光 性部件4的一部分。另外,透光性粘合部件16的外侧面优选的是从发光元件 2的侧面朝向透光性部件4扩展的倾斜面,更优选的是在发光元件2侧为凸状 的曲面。由此,能够将出自于发光元件2的侧面的光更好地引导到透光性部 件4,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
另外,也可以在发光元件2的光放射面2d与透光性部件4之间具有透光 性粘合部件16。由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使透光性粘合部件16含有扩散剂等而 使出自于发光元件2的光放射面2d的光利用透光性粘合部件16扩散并进入 透光性部件4,从而减少亮度不均。透光性粘合部件16能够使用与后述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相同的部件。
这种发光装置1能够通过以下的工序形成。包含:
(1)准备中间体8的工序,该中间体8具备在电极面2b上具备一对电 极柱2c的发光元件2、以及以使各个电极柱2c的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覆 盖发光元件2的覆盖部件3;
(2)形成金属层9的层叠工序,该金属层9电连接于露出的一对电极柱 2c并将电极柱2c与覆盖部件3连续地覆盖;
(3)分割工序,向金属层9照射激光,将金属层9的一部分去除,分离 成一对电极层5,形成相互分离并且面积分别比一对电极柱2c大的一对电极 层5;
(4)电极形成工序,以比一对电极柱2c的间隔宽的间隔设置比电极层5 厚的、电连接于一对电极层5的一对电极端子6。
以下,使用图2详细说明发光装置的制造工序。
(准备中间体的工序)
如图2A所示,准备具备发光元件2与覆盖部件3的中间体8。发光元件 2具备层叠构造体2a和层叠构造体2a的同一面侧的一对电极柱2c。覆盖部 件3以使一对电极柱2c的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覆盖发光元件2。一个中 间体8具备多个发光元件2,各发光元件2以在纵向以及横向上规则地排列的 状态被覆盖部件3一体地覆盖。另外,在说明工序的图(例如图2)中,为了 方便说明,例示了两个发光元件2,但个数并不限定于此。
发光元件2间的距离能够根据作为目的的发光装置1的大小、发光元件2 的大小等适当选择。但是,在后序工序之中切断覆盖部件3分割为多个发光 装置1的方法中,也考虑该切断部分的宽度(切断刃的宽度)等而配置。
另外,在图2A中,例示了在发光元件2的下表面(光放射面2d,并且 是与电极面2b对置的面)具有透光性部件4的中间体8。然而,透光性部件 4并非一定需要,也可以省略。中间体8使未形成有电极柱2c的一侧的面(图 2A中是形成有透光性部件4的面)对置地载置在支承部件30上。
(形成金属层9的层叠工序)
接下来,如图2B所示,形成将露出的一对电极柱2c与覆盖部件3连续 地覆盖的金属层9。金属层9能够通过溅射、蒸镀、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法、有机金属化学的气相生长(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法、等离子体CVD(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法、大气压等离子体成膜法等形成。
金属层9例如优选的是最表面的层为Au、Pt等白金系列元素的金属。另 外,也能够在最表面使用焊接性的良好的Au。
金属层9可以仅由单一材料的一层构成,也可以层叠不同材料的层而构 成。特别是,优选使用高熔点的金属层9,例如能够列举Ru、Mo、Ta等。另 外,通过将这些高熔点的金属设于发光元件2的电极柱2c与最表面的层之间, 可以成为能够减少焊锡所含的Sn向靠近电极柱2c、电极柱2c的层扩散的扩散防止层。作为具备这种扩散防止层的层叠构造的例子,可以举出Ni/Ru/Au、 Ti/Pt/Au等。另外,作为扩散防止层(例如Ru)的厚度,优选的是左右。
金属层9的厚度可进行各种选择。可以设为选择性地引起激光烧蚀的程 度,例如优选的是1μm以下,更优选的是以下。另外,优选为能够减 少电极柱2c的腐蚀的厚度,例如5nm以上。这里,金属层9的厚度在金属层 9由多个层层叠而构成的情况下指的是该多个层的合计厚度。
(形成电极间狭缝的分割工序)
如图2C所示,在金属层9照射激光,将没有金属层9(电极层5)的电 极间狭缝设置为绝缘区域10。激光照射到设于发光元件2的一对电极柱2c 之间的绝缘区域10。图3的俯视图示出了配置于电极层5之间的绝缘区域10。 绝缘区域10不仅延伸至发光元件2的一对电极柱2c之间,而且延伸至处于 其延长方向的覆盖部件3的表面,将金属层9分割。
电极间狭缝的绝缘区域10与发光元件2的电极柱2c间的宽度大致相同 的宽度。图3的发光装置1使绝缘区域10的宽度比电极柱2c的宽度稍宽。 绝缘区域10利用激光烧蚀去除了金属层9。金属层9在绝缘区域10被去除, 在发光元件2的一对电极柱2c之间以狭缝状露出覆盖部件3。
激光通过使其照射点在部件上连续或者依次移动,能够照射到金属层9。 激光可以连续地照射,也可以脉冲照射。激光的强度、照射点的直径以及照 射点的移动速度,考虑到覆盖部件3、金属层9的热传导率以及它们的热传导 率差等,能够设定为在覆盖部件3上的金属层9产生激光烧蚀。
激光的波长优选选择对于金属层9的反射率低的波长,例如反射率为90 %以下的波长。例如在金属层9的最表面为Au的情况下,相比于红色区域(例 如640nm)的激光,更优选的是使用比绿色区域(例如550nm)短的发光波 长的激光。由此,能够高效地产生烧蚀,提高量产性。
表示图3的俯视图的发光装置1由于使用了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的中间 体8,因此如图2C以及图3所示,通过照射激光而去除金属层9的一部分, 使得金属层9虽然在一个发光元件2的一对电极柱2c间成为断开的状态,但 却是与覆盖邻接的多个发光元件2的电极柱2c的金属层9连续的状态。图3 的中间体8在后述的分离为发光装置的工序中,通过在邻接的发光元件间(图 2E的虚线X所示的切断线)切断金属层9,将金属层9分割为电极层5。另外,在形成电极间狭缝的分割工序中,也向发光元件间的切断线X、Y照射 激光,从而能够仅靠激光照射就将金属层9形成各自独立的电极层5。
图3的中间体8利用激光以狭缝状去除金属层9而设置绝缘区域10,在 绝缘区域10的两侧形成了一对电极层5。该图的中间体8将配置于发光元件 2的电极面2b的中央部分的电极间狭缝的绝缘区域10作为向电极面2b的对 角方向延伸的倾斜狭缝10a,在倾斜狭缝10a的两端部连结平行狭缝10b。设 于两端部的平行狭缝10b以相互平行的姿势向与电极面2b的对置的2边平行 的方向延伸。图3的发光装置1将设于电极面2b的一对电极柱2c的对置缘 配置于作为四边形的电极面2b的对角方向,与该对置缘平行地设有倾斜狭缝 10a。即,使倾斜狭缝10a与电极柱2c的对置缘为平行的姿势,在电极层5 之间配置了绝缘区域10。
图3的中间体8由于电极柱2c在电极层5的绝缘区域10稍微突出,因 此设于各个发光装置1的倾斜狭缝10a的宽度比电极柱2c的间隔稍宽。倾斜 狭缝10a与平行狭缝10b的连结角(α)为钝角,在电极间狭缝的绝缘区域 10的两侧设置由宽幅部5A与窄幅部5B构成的一对电极层5,在绝缘区域10 的对置的两侧(图中的左右的两侧)设有一对电极层5。
(电极端子6的形成工序)
图2D的工序为,在金属层9的表面涂覆导电膏而设置电极端子6。导电 膏是在粘合剂中混合有金属粉末而成的,粘合剂以未固化的液状或膏状以一 定的厚度涂覆于金属层9的表面。涂覆到金属层9的表面的导电膏通过粘合剂固化而将导电性的电极端子6电连接并形成于金属层9。导电膏例如是将作 为金属粉末的银、铜粉末混合于作为粘合剂的聚合物而成的,使粘合剂的聚 合物固化而形成导电性的电极端子6。在粘合剂中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光固化树脂的导电膏具有能够在涂覆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特定波长的光而使粘 合剂在短时间上固化的特征。导电膏使用金属掩模而涂覆于电极面2b的特定 位置。金属掩模在设置电极端子6的位置设有贯通孔。在将该金属掩模层叠 于电极面2b的状态下涂覆导电膏,在设置电极端子6的位置涂覆导电膏。涂覆的导电膏通过照射紫外线、光而在短时间内固化,形成电极端子6。该方法 能够以金属掩模的厚度调整电极端子6的膜厚。这是因为填充到金属掩模的 贯通孔的导电膏固化而成为电极端子6的缘故。
(分离为发光装置的工序)
具备多个发光装置1的中间体8在设置了电极端子6之后,如图2E以及 图3所示,在切断线X、Y切断而分离为发光装置1。分离出的发光装置1 被安装于导光板而成为发光模块。
得到的发光装置1的金属层9被配备为电极层5。电极层5分别连接于发 光装置1的一对电极柱2c,并且为比一对柱电极2c大的面积。另外,通过切 断金属层9而得的电极层5形成为到达发光装置1的端部,即到达发光装置1 的侧面。由此,能够形成更大面积的电极层5。
电极端子6比金属层9厚,例如设为金属层9的10倍以上。电极端子6 的厚度以涂覆导电膏的厚度调整。电极端子6层叠地设于薄膜的金属层9。膜 厚为例如500埃左右的金属层9能够减少覆盖部件3的损伤而通过激光去除。
层叠地设于电极层5的较厚的电极端子6的发光装置1能够将电极端子6 稳定可靠地连接到外部。层叠地设于电极层5的电极端子6例如优选使厚度 为10μm以上,最优选为20μm~40μm。另外,发光装置1在安装于导光 板等的工序中,在表面上层叠塑料等光反射性部件而电连接于导电膜。光反 射性部件在将表面研磨或者磨削而露出电极端子6并加工成与光反射性部件在同一平面的状态下电连接于导电膜。将光反射性部件的表面研磨而使电极端子6在同一平面露出的工序中,电极端子6的表面也被去除一部分。较厚 的电极端子6不会在绝缘层的研磨工序中破损,表面的一部分能够被研磨而 加工成与光反射性部件为同一平面。
无电极端子6的发光装置在安装于导光板的状态下极难进行光反射性部 件的研磨。这是因为,例如为了研磨埋设有500埃左右这样极薄的电极层5 的光反射性部件的表面而使薄膜的电极层5不损伤地露出,要求极高的研磨 精度。
配置在比电极柱2c大面积的电极层5的表面的电极端子6能够以比电极 柱2c大的面积、并且比电极柱2c宽的间隔形成于电极层5的表面。导电膏 能够以特定的形状涂覆于电极层5表面的特定位置而形成电极端子6。导电膏 将电极层5的表面遮蔽而涂覆于特定的区域。
图1A的发光装置1在狭缝状的绝缘区域10的两侧配置有沿平行狭缝10b 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形状的电极端子6。该发光装置1在电极层5的宽幅部5A 的两侧部与平行狭缝10b平行地配置有长方形的电极端子6。该发光装置1 由于将一对电极端子6分离地配置于作为方形状的电极面2b的外周缘的对称 位置,因此能够以与电极柱2c的间隔相比相当宽的间隔配置,另外,能够设 置相比于电极柱2c相当大的电极端子6。比电极柱2c的间隔宽且比电极柱 2c大、而且比电极层5厚的电极端子6的发光装置1在安装于特定的位置而作为发光模块的工序中,能够可靠地电连接于导电膜。
<变形例1>
图4示出变形例1的发光装置1。该发光装置1是电极端子6的形状与位 置不同的变形例,其他构造与实施方式1相同。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虽 然将细长的长方形的电极端子6与平行狭缝10b平行地配置于电极面2b的点 对称的位置,但该发光装置1配置于作为方形状的覆盖部件3的对置的角部、并且是除中央部以外的区域。具体而言,在位于作为方形状的电极面2b的点 对称的位置的两个角部配置有电极端子6。电极端子6的外形以在方形状的一 个角部设有缺口部6a的形状配置于使缺口部6a对置的位置。一对电极端子6 以使缺口部6a对置的姿势配置,在两方的缺口部6a之间配置有电极柱2c。 而且,电极端子6将两个外周缘配置于覆盖部件的外周缘。该电极端子6能 够以较大的面积配置于覆盖部件3的角部。因而,该电极端子6比电极柱2c 大,而且比电极面2b大。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1的电极端子6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如图5 的俯视图所示,进行丝网印刷而在电极层5的表面形成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 电极端子6。丝网印刷是将导电膏涂覆于电极层5的特定位置之后,固化而成 为电极端子6。该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在通过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工序形成 金属层9之后,向金属层9照射激光而分割金属层9。照射激光而设置的绝缘 区域10和电极端子6与实施方式1不同。激光沿分割成一对电极层5的区域 和发光装置1的对置的上下的2边照射。激光去除金属层9而设置狭缝的绝缘区域10来分割电极层5。而且,在图5中,在发光装置1的上缘与下缘设 置去除了金属层9的绝缘区域10。
图5的发光装置1作为去除金属层9而形成的狭缝的绝缘区域10,设有 从电极面2b的中央部向对角方向延伸的倾斜狭缝10a。而且,也设有与倾斜狭缝10a的两端部连结的平行狭缝10b。平行狭缝10b相互平行地配置,沿作 为方形状的电极面2b的对置的2边(图中的各个发光装置1的上下的2边) 的外周缘平行地配置。倾斜狭缝10a与平行狭缝10b的连结角(α)是锐角, 倾斜狭缝10a与平行狭缝10b的连结部位于覆盖部件3的角部。该发光装置1 在图5中的作为方形状的覆盖部件3的两侧部,以向与平行狭缝10b交叉方 向延伸的形状设置直角三角形状或者梯形状的电极层5,在倾斜狭缝10a的两 侧配置有一对电极端子6。
图5的发光装置1在电极面2b的两侧以规定的横向宽度设有电极端子6。 配置于切断线Y的两侧的电极端子6连续地设为一条带状。这些电极端子6 以切断线Y切断而分离。但是,虽然未图示,配置于切断线Y的两侧的邻接 的电极端子以设置间隔而分离的状态设置,并且在它们之间也能够以切断线 Y切断。在该情况下,分离的电极端子的间隔优选的是比切断线Y的切断宽 度宽。该发光装置由于从外周缘向内侧分离地配置电极端子,因此在以切断线Y切断的工序中,电极端子不被切断。因而,该发光装置在以切断线Y切 断的工序中,能够减少电极端子6、电极层5的损伤、例如剥离的弊端。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1如图6的俯视图所示,使电极层5的形状为与 实施方式2不同的形状。该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与图5所示的发光装置1 相同地向金属层9照射激光而分割金属层9,但沿发光装置1的对置的上下的 2边形成的平行狭缝10b的宽度与实施方式2不同。图6所示的发光装置1 使连结于从电极面2b的中央部向对角方向延伸的倾斜狭缝10a的两端部的平 行狭缝10b的宽度比倾斜狭缝10a的宽度宽。换言之,使在作为方形状的电极面2b的两侧对置地形成的俯视梯形状的电极层5的宽度(图中的上下宽度) 比实施方式2所示的电极层5窄。图所示的电极层5使其上下宽度比发光元件2的1边大而成为能够覆盖电极面2b的电极柱2c的宽度,并且为发光装 置1的1边的1/2以下。而且,图6所示的发光装置1在作为方形状的覆盖部 件3的对置的角部、并且是除中央部之外的区域配置有电极端子6。这些电极 端子6设为与图4所示的电极端子6相同的形状。如图所示,配置于覆盖部 件3的对置的角部、并且是点对称的位置的一对电极端子6跨越电极层5与 覆盖部件3的表面地形成。
(发光模块11)
通过以上的工序制造出的发光装置能够通过以下的工序安装于导光板而 成为发光模块。
发光模块11如图7的剖面图所示,在设于透光性的导光板7的凹部7a 安装有发光装置1。导光板7在成为向外部放射光的发光面的第一主面7c的 相反侧的第二主面7d设有凹部7a。导光板7以规定的间距设有多个凹部7a。 在各个凹部7a安装发光装置1。发光模块11利用安装于导光板7的各个凹部 7a的多个发光装置1,从第一主面7c均匀地放射光。
(导光板7)
导光板7是使从光源入射的光为面状而向外部放射的透光性的部件。图7 的导光板7在第二主面7d设置多个凹部7a,在邻接的凹部7a之间设有V槽 7e。在凹部7a内安装有发光装置1。导光板7设置多个凹部7a而在各个凹部 7a配置发光装置1来作为发光模块11,或者,虽然未图示,能够在具有一个 凹部的导光板配置一个发光装置而作为发光位(bit),并使多个发光位以平面 状配置来作为发光模块。设有多个凹部7a的导光板7如图7所示那样在凹部 7a之间设有格子状的V槽7e。
V槽7e设置反射光的后述光反射性部件14。填充于V槽7e的光反射性 部件14优选的是反射光的白色树脂,白色树脂的光反射性部件14防止发光 装置1的发光入射到由V槽7e划分出的相邻的导光板7,防止各个发光装置 1的光泄漏到旁边。
导光板7的大小虽然根据凹部7a的个数设定为最佳大小,但例如在具有 多个凹部7a的导光板7中,能够设为一边为1cm~200cm左右,优选的是 3cm~30cm左右。厚度能够设为0.1mm~5mm左右,优选的是0.5mm~3mm。 导光板7的平面形状例如能够设为大致矩形、大致圆形等。
作为导光板7的材料,能够使用丙烯酸、聚碳酸酯、环状聚烯烃、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等热塑性树脂、环氧、有机硅等热固化性树脂等树 脂材料、玻璃等光学上透明的材料。特别是,热塑性的树脂材料能够通过注 射成型高效地制造,因此较优选。其中,透明性高且廉价的聚碳酸酯较为优选。在制造工序中,关于不暴露于回流焊那样的高温环境而制造的发光模块 11,即使是聚碳酸酯那样的热塑性且耐热性低的材料也能够使用。
导光板7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成型、传递模塑成形。导光板7通过模具形 成为具有凹部7a的形状,能够在减少凹部7a的位置偏移的同时廉价地大量 生产。但是,导光板7也能够在成形为板状之后,通过NC加工机等切削加 工而设置凹部7a。
本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导光板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层叠多个透光 性的层而形成。在层叠有多个透光性的层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任意的层间 设置折射率不同的层、例如空气的层等。由此,能够使光更容易扩散,成为 减少了亮度不均的发光模块。这种构成例如能够通过在任意的多个透光性的 层之间设置隔件并使其分离、并设置空气的层来实现。另外,也可以在导光板7的第一主面7c上设置透光性的层,并在导光板7的第一主面7c与透光 性的层之间设置折射率不同的层例如空气的层等。由此,能够使光更容易扩 散,成为减少了亮度不均的液晶显示器装置。这种构成例如能够通过在任意 的导光板7与透光性的层之间设置隔件并使其分离、并设置空气的层来实现。
导光板7在第一主面7c侧设有具有来自发光装置1的光的反射、扩散功 能的光学功能部7b。该导光板7能够将来自发光装置1的光向侧方扩展,使 导光板7的面内的发光强度平均化。光学功能部7b例如能够具有使光在导光板7的面内扩展的功能。光学功能部7b例如是设于第一主面7c侧的圆锥、 四棱锥、六棱锥等多棱锥形等的凹陷,或者圆锥台(参照图7)、多棱锥台等 的凹陷。由此,能够使用照射到导光板1和位于光学功能部1a内的折射率不同的材料(例如空气)与凹陷的倾斜面的界面的光向发光元件2的侧方方向 反射的材料。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具有倾斜面的凹陷设有光反射性的材料(例 如金属等的反射膜、白色的树脂)等。光学功能部7b的倾斜面在剖视时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而且,作为光学功能部7b的凹陷的深度是考虑前述 的凹部7a的深度而决定的。即,光学功能部7b与凹部7a的深度能够在它们 分离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发光装置1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工序中被安装于导光板7的凹部7a。 导光板7如图8A以及B所示那样,将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成形,在第二 主面7d成形出凹部7a,在第一主面7c设有圆锥台状的光学功能部7b。在该 导光板7的凹部7a接合发光装置1。发光装置1在以未固化状态涂覆有液状 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的凹部7a沿厚度方向插入发光面侧的一部分、在图中 是透光性部件4,使透光性接合部件12固化并固定于导光板7。发光装置1 使透光性接合部件12准确地插入凹部7a的中心,使透光性接合部件12固化 并接合于导光板7。涂覆于凹部7a的处于未固化状态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 在将发光装置1接合于导光板7的状态下被向凹部7a的内侧推出而填充于凹 部7a。但是,未固化状态的透光性接合部件也能够在将发光装置1接合于导 光板7之后填充到凹部7a。
将透光性部件4接合于凹部7a的底面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以未固化状 态紧贴于两者的表面,固化并将透光性部件4的表面接合于凹部7a的底面。 而且,从透光性部件4与凹部7a的底面之间推出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将透 光性部件4的外周接合于凹部7a的内周面。该制造方法是将填充于凹部7a 的未固化且液状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向凹部7a的内部推出并接合。该方法 将填充于凹部7a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设为接合剂。
另外,通过调整涂覆于凹部7a内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的涂覆量,从凹 部7a的内侧面与发光装置1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隙将透光性接合部件12推出 至凹部7a的外侧。从凹部7a推出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攀升至与覆盖部件3 的侧面相接的位置并覆盖覆盖部件3的侧面。进而,透光性接合部件12扩展 到与第二主面7d相接的位置,将第二主面7d的一部分覆盖。在该状态下, 透光性接合部件12的上表面在垂直剖视时从发光装置1的上端部朝向外侧形 成倾斜面12a。由此,能够使透过透光性接合部件12而向倾斜面12a入射的 光以均匀的状态在发光面侧反射。透光性接合部件12的倾斜面12a使与覆盖 部件3的外侧面之间所成的角为锐角,优选的是倾斜角β形成为5°~85°。
而且,透光性接合部件12也可以攀升至与电极端子6的侧面相接的位置 并将覆盖部件以及电极端子6的侧面覆盖。图10所示的透光性接合部件12 覆盖电极端子6的外侧面全部。由此,能够加宽倾斜面12a的面积而反射更 多的光。另外,透光性接合部件12也可以将设有电极端子6的区域以外的电 极层5以及绝缘区域10的表面覆盖。
透光性接合部件12也能够使倾斜面12a在剖视时为曲面。图11所示的 透光性接合部件12将倾斜面12a设为朝向凹部7a侧呈凸状的曲面。该倾斜 面12a能够将倾斜面12a中的反射光的行进方向扩大范围,减少亮度不均。
而且,图11所示的接合部件14的倾斜面14a相比于图7所示的状态覆 盖到导光板7的第二主面7d的外侧。详细地说,优选的是,在剖视时,透光性接合部件12更多地覆盖第二主面7d。但是,在一个导光板7具有多个发光 装置1的情况下,透光性接合部件12优选的是不与邻接的覆盖发光装置1的 透光性接合部件12相接。
由此,能够加宽倾斜面12a的面积而反射更多的光。另外,该图所示的 透光性接合部件12也通过使倾斜面12a为剖视时朝向凹部7a侧呈凸状的曲 面,能够使反射光在大范围内扩散而减少亮度不均。
在图中,透光性部件4使从发光元件2入射的光透过,使光入射到发光 装置1所安装的导光板7。透光性部件4出于使发光模块11轻薄化的目的, 优选的是如图所示,在所安装的导光板7的凹部7a的内侧不从第二主面7d 向表面侧突出地配置于凹部7a内。图7的透光性部件4作为与凹部7a的深 度相等的厚度地将其表面与第二主面7d配置于同一平面。但是,虽然未图示,
在将发光装置1固定于导光板7的凹部7a之后,在图8C所示的工序中, 将光反射性部件14形成于导光板7的第二主面7d。在光反射性部件14中使 用白色树脂,形成为将发光装置1埋设于内部的厚度。光反射性部件14与埋 设的发光装置1的侧面紧贴,将相互邻接的发光装置1彼此以绝缘状态固定。
在图9A所示的工序中,将固化后的光反射性部件14的表面研磨,使电 极端子6在表面露出。
在图9B所示的工序中,在光反射性部件14的表面形成导电膜15。在该 工序中,在发光装置1的电极端子6与光反射性部件14之上通过印刷、溅射 等形成Cu/Ni/Au的金属膜。
多个发光装置1也可以分别被布线成独立地驱动。另外,如图12所示, 也可以将导光板7分割为多个范围,将安装于一个范围内的多个发光装置1 设为一个组,将该一个组内的多个发光装置1彼此串联或并联地电连接,从 而连接于同一电路,并配备多个这种发光装置组。通过进行这样的分组,能 够成为可局部调光的发光模块11。在图12中,在导光板7排列有多个发光模 块11,在其外侧设有一对对准标记18。对准标记18例如被设为两个分离的 凹陷。以通过该两个凹陷之间的切断线Z按照例如Z1、Z2、Z3的顺序将切 断,从而能够分割为发光模块11。该发光模块11以4行4列的矩阵状配置有发光装置1。
发光模块11也可以以一个被用作一个液晶显示器装置的背光灯。另外, 也可以排列多个发光模块而用作一个液晶显示器装置的背光灯。通过制作多 个小的发光模块,分别进行检查等,与制作大型安装的发光装置的数量多的 发光模块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成品率。
一个发光模块11也可以接合于一个布线基板。另外,多个发光模块11 也可以接合于一个布线基板。由此,能够汇集与外部的电连接端子(例如连 接器)(即,无需按照每一个准备发光模块),因此能够使液晶显示器装置的 构造简易。
另外,也可以将接合有该多个发光模块的一个布线基板排列多个而作为 一个液晶显示器装置的背光灯。此时,例如能够将多个布线基板载置于框架 等,分别使用连接器等而与外部的电源连接。
另外,也可以在导光板7上进一步层叠具有扩散等功能的透光性的部件。 在该情况下,在光学功能部7b是凹陷的情况下,虽然封堵凹陷的开口(即,靠近导光板7的第一主面7c的部分),但优选的是以不填埋凹陷的方式设置 透光性的部件。由此,能够在光学功能部7b的凹陷内设置空气的层,能够良 好地扩展来自发光装置1的光。
以上,虽然例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 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当然可以设为任意的。
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可包含以下的方式。
(方式)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2c的发光元件2;
覆盖部件3,其覆盖设有一对电极柱2c的发光元件2的电极面2b,并且 设有电极柱2c的露出部;
一对电极层5,其设于覆盖部件3的表面而电连接于电极柱2c的露出部; 以及
一对电极端子6,其电连接于电极层5,并且设于覆盖部件3的表面,
一对电极端子6比电极层5厚,并且以比一对电极柱2c的间隔宽的间隔 配置。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对电极柱2c的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极面2b为方形状,
一对电极端子6配置于电极面2b的外周缘的对称位置。
(方式3)
根据方式1或者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对电极柱2c的发光元件2的电极面2b为方形状,
在电极面2b设置没有电极层5的绝缘区域10,
绝缘区域10是电极间狭缝。
(方式4)
根据方式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电极面2b的绝缘区域10的电极间狭缝具有从电极面2b的中央部 向对角方向延伸的倾斜狭缝10a。
(方式5)
根据方式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绝缘区域10的电极间狭缝具有连结于倾斜狭缝10a的两端部的平行 狭缝10b,
平行狭缝10b为相互平行的姿势,向与电极面2b的对置的2边平行的方 向延伸。
(方式6)
根据方式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倾斜狭缝10a与平行狭缝10b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电极层5设于狭缝的两侧,具有宽幅部5A与窄幅部5B。
(方式7)
根据方式5或者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电极端子6为沿平行狭缝10b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形状。
(方式8)
根据方式5或者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配置于所述覆盖部件的对置的角部、并且是除中央部 以外的区域。
(方式9)
根据方式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极端子6配置于作为方形状的电极面2b的对置的角部、并且是除中央 部以外的区域,在电极面2b的中央部配置有电极柱2c。
(方式10)
根据方式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极端子6的厚度为电极层5的厚度的10倍以上。
(方式11)
一种发光模块,具备:
方式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1;以及
透光性的导光板7,其在成为向外部放射光的发光面的第一主面7c的相 反侧的第二主面7d设有凹部7a,
发光装置1配置于导光板7的凹部7a。
(方式12)
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
准备中间体8的工序,该中间体8通过用覆盖部件3覆盖在同一面侧具 备一对电极柱2c的发光元件2、并在覆盖部件3设有电极柱2c的露出部而成;
在覆盖部件3的表面形成一对电极层5的工序,该一对电极层5电连接 于中间体8的电极柱2c的露出部;以及
电极形成工序,以比电极层5厚,并且比一对电极柱2c的间隔宽的间隔 设置电连接于一对电极层5的一对电极端子6。
(方式13)
根据方式12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电极层5设为金属的薄膜,在电极层5的表面涂覆金属膏而设置电极 端子6。
(方式14)
根据方式12或者13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电极层5的工序中,在覆盖部件3的表面形成金属层9,
向金属层9照射激光,去除金属层9的一部分而分离成一对电极层5。
(方式15)
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含:
准备发光装置和导光板7的工序,该发光装置通过方式12至14中任一 项所述的方法制造出,该导光板7具备成为发光面的第一主面7c和位于与第 一主面7c相反的一侧且设有凹部7a的第二主面7d;
将发光装置1固定于凹部7a的工序;
在导光板7的第二主面7d设置埋设发光装置1的光反射性部件的工序; 以及
将光反射性部件研磨而使电极端子6露出、并在露出的电极端子6的表 面形成导电膜15的工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发光模块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作 面状体。

Claims (12)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光元件,其在同一面侧设有一对电极柱;
覆盖部件,其覆盖设有一对所述电极柱的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极面,并且设有所述电极柱的露出部;
一对电极层,其设于所述覆盖部件的表面而电连接于所述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
一对电极端子,其电连接于所述电极层,并且设于所述电极层的表面;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比所述电极层厚,并且以比一对所述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配置,
所述覆盖部件在一对所述电极层间具有激光损伤区域,
设有一对所述电极柱的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极面为方形状,
在所述电极面设置没有所述电极层的绝缘区域,
所述绝缘区域是电极间狭缝,
配置于所述电极面的所述绝缘区域的所述电极间狭缝具有从所述电极面的中央部向对角方向延伸的倾斜狭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对所述电极柱的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电极面为方形状,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配置于所述电极面的外周缘的对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绝缘区域的所述电极间狭缝具有连结于所述倾斜狭缝的两端部的平行狭缝,
所述平行狭缝为相互平行的姿势,向与所述电极面的对置的2边平行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狭缝与所述平行狭缝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所述电极层设于所述电极间狭缝的两侧,具有宽幅部与窄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为沿所述平行狭缝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电极端子配置于所述覆盖部件的对置的角部、并且是除中央部以外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端子配置于作为方形状的所述电极面的对置的角部、并且是除中央部以外的区域,在所述电极面的中央部配置有所述电极柱。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端子的厚度为所述电极层的厚度的10倍以上。
9.一种发光模块,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以及
透光性的导光板,其在成为向外部放射光的发光面的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设有凹部;
所述发光装置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凹部。
10.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
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通过用覆盖部件覆盖在同一面侧具备一对电极柱的发光元件、并在所述覆盖部件设有所述电极柱的露出部而成;
在所述覆盖部件的表面形成一对电极层的工序,该一对电极层电连接于所述中间体的所述电极柱的露出部;以及
电极形成工序,以比所述电极层厚,并且比一对所述电极柱的间隔宽的间隔设置电连接于一对所述电极层的一对电极端子;
在形成所述电极层的工序中,在所述覆盖部件的表面形成金属层,向所述金属层照射激光,去除所述金属层的一部分而分离成一对所述电极层,并且,在去除了所述金属层的一部分的所述覆盖部件形成激光损伤区域,
设有一对所述电极柱的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极面为方形状,
在所述电极面设置没有所述电极层的绝缘区域,
所述绝缘区域是电极间狭缝,
配置于所述电极面的所述绝缘区域的所述电极间狭缝具有从所述电极面的中央部向对角方向延伸的倾斜狭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电极层设为金属的薄膜,在所述电极层的表面涂覆金属膏而设置所述电极端子。
12.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含:
准备发光装置和导光板的工序,该发光装置通过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制造出,该导光板具备成为发光面的第一主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且设有凹部的第二主面;
将所述发光装置固定于所述凹部的工序;
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第二主面设置埋设所述发光装置的光反射性部件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光反射性部件研磨而使所述电极端子露出、并在该露出的电极端子的表面形成导电膜的工序。
CN201911042628.7A 2018-10-31 2019-10-30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1292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6190 2018-10-31
JP2018-206190 2018-10-31
JP2019192742A JP6806218B2 (ja) 2018-10-31 2019-10-23 発光装置、発光モジュール、発光装置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192742 2019-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9259A CN111129259A (zh) 2020-05-08
CN111129259B true CN111129259B (zh) 2024-06-07

Family

ID=70325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2628.7A Active CN111129259B (zh) 2018-10-31 2019-10-30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925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31313A (en) * 2004-01-20 2005-09-16 Nichia Corp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ing element
JP2005317931A (ja) * 2004-03-29 2005-11-10 Nichia Chem Ind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12124443A (ja) * 2010-11-15 2012-06-28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141094A1 (ja) * 2011-04-13 2012-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3187512A (zh) * 2012-01-03 2013-07-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KR20140000283U (ko) * 2012-07-04 2014-01-14 다우 코닝 타이완 인코포레이티드 발광다이오드장치 및 리드프레임 플레이트
JP2017055093A (ja) * 2015-09-11 2017-03-1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0744B2 (ja) * 2000-12-21 2012-12-26 フィリップス ルミレッズ ライティング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26315A (zh) * 2015-02-17 2015-07-01 Xiu-Zhang Huang 覆晶式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US10199533B2 (en) * 2015-12-21 2019-02-05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6547661B2 (ja) * 2016-03-09 2019-07-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31313A (en) * 2004-01-20 2005-09-16 Nichia Corp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ing element
JP2005317931A (ja) * 2004-03-29 2005-11-10 Nichia Chem Ind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12124443A (ja) * 2010-11-15 2012-06-28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141094A1 (ja) * 2011-04-13 2012-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3187512A (zh) * 2012-01-03 2013-07-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
KR20140000283U (ko) * 2012-07-04 2014-01-14 다우 코닝 타이완 인코포레이티드 발광다이오드장치 및 리드프레임 플레이트
JP2017055093A (ja) * 2015-09-11 2017-03-1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9259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47377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CN108459437B (zh)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以及发光模块
KR20210018393A (ko) 발광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및 발광 모듈
JP7456858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6870776B2 (ja) 発光装置、発光モジュール
JP2020087889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2020107584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6912730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007591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7116331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14624806A (zh) 发光模块
JP6963183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825608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1129259B (zh) 发光装置、发光模块、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US1153689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module
JP6784319B2 (ja) 発光装置、発光モジュール、発光装置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2417584B1 (ko) 발광 장치, 발광 모듈,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JP7116327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121302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148810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JP2021009857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JP2021040031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