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6677A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06677A CN111106677A CN202010067669.8A CN202010067669A CN111106677A CN 111106677 A CN111106677 A CN 111106677A CN 202010067669 A CN202010067669 A CN 202010067669A CN 111106677 A CN111106677 A CN 1111066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harging
- cavity
- sub
- charged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79 Pelti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7 bismut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JCXGWMGPZLAOME-UHFFFAOYSA-N bismuth atom Chemical compound [Bi] JCXGWMGPZLAOM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SOKHXFFCGXDJZ-UHFFFAOYSA-N telluride(2-) Chemical compound [Te-2] XSOKHXFFCGXDJ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散热组件、无线充电部和第二散热组件;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子壳体设有第二腔体;第一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散热;无线充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无线充电部用于给所述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第二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给所述无线充电部散热。不仅给无线充电部散热,还给待充电设备散热,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同时电子设备的功耗也是越来越大,需要充电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有线充电每次都需要插拔充电线,无线充电不需要插拔充电线,可以更方便的给电子设备充电。但是无线充电时发热量大,造成无线充电时无线充电器的温度过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可以改善无线充电设备的发热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于给待充电设备充电,无线充电设备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子壳体设有第二腔体;
第一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用于给所述待充电设备散热;
无线充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用于给所述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以及
第二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给所述无线充电部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包括:
待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为上述所述的待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无线接收线圈;
无线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为上述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所述无线充电部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当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壳体、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壳体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位于第一腔体内的第一散热组件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散热,位于第二腔体的第二散热组件用于给无线充电部散热,无线充电设备不仅给无线充电部散热,还给待充电设备散热,给无线充电的充电端(发射端)和被充电端(接收端)都散热,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有效将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无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温度都位于比较合理的温度范围,保证无线充电的安全。另外,无线充电过程中,若无线充电设备或待充电设备的温度过高则需要降低充电功率,本申请实施例有效控制无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温度,使其可以保持较高功率的无线充电,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因为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等部件都位于壳体内,可以很好的保护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等部件,同时无线充电设备外观整洁美观,占用空间小,方便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Y-Y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X-X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X-X向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Y-Y向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待充电设备的另一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Y-Y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0包括壳体120、第一散热组件140、无线充电部160和第二散热组件180。无线充电设备用于给待充电设备充电。
壳体120包括第一子壳体122和第二子壳体124,第一子壳体122设有第一腔体132,第二子壳体124设有第二腔体134。
第一散热组件140设置于第一腔体132内,第一散热组件140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散热。
无线充电部160设置于第二腔体134内,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
第二散热组件180设置于第二腔体134内,第二散热组件180用于给无线充电部160散热。
位于第一腔体132内的第一散热组件140用于给待充电设备散热,位于第二腔体134内的第二散热组件180用于给无线充电部160散热,无线充电设备100不仅给无线充电部160散热,还给待充电设备散热,给无线充电的充电端(发射端)和被充电端(接收端)都散热,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有效将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持无线充电设备100和待充电设备的温度都位于比较合理的温度范围,保证无线充电的安全。另外,无线充电过程中,若无线充电设备100或待充电设备的温度过高则需要降低充电功率,本实施例有效控制无线充电设备100和待充电设备的温度,使其可以保持较高功率的无线充电,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因为第一散热组件140和第二散热组件180等部件都位于壳体120内,可以很好的保护第一散热组件140和第二散热组件180等部件,同时无线充电设备100外观整洁美观,占用空间小,方便放置。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部160可以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待充电设备可以包括无线接收线圈,无线发射线圈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并发射出去,无线接收线圈接收磁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该电能用于给待充电设备充电。也可以理解为,无线充电部160的无线发射线圈和待充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实现电能-磁能-电能的转换,摆脱充电线的束缚,实现无线充电。但是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无线发射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的发热都很严重,而且无线充电的功率越高,无线发射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的发热越严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组件140可以对待充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散热,增强无线接收线圈的散热性能,控制无线接收线圈的温升,第二散热组件180可以对无线充电部160的无线发射线圈散热,增强无线充电部160的散热性能,控制无线充电部160的温升。可以理解的,无线充电部除了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电路模块,如包括变压电路模块、稳压电路模块、滤波电路模块等中的至少一种。当然,无线充电部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为无线发射线圈。
其中,第一散热组件140可以包括第一散热风扇142,第一子壳体122开设有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第一散热风扇142位于第一腔体132内,当第一散热风扇142运转时,气流进入第一导风口1222之后,进入第一散热风扇142,之后从第二导风口1224流向待充电设备,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导风口1222、第一散热风扇142和第二导风口1224形成通向待充电设备的风道,第一散热风扇142、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共同为待充电设备散热。第一散热风扇142运转时,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中的一个作为进风口,另一个作为出风口,出风口至少部分正对待充电设备,出风口出来的空气可以将待充电设备产生的热量带走,增强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效果,控制待充电设备的温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散热风扇142运转时,也可以进风口至少部分正对待充电设备,将待充电设备周边较热的空气抽走,同样可以增强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效果,控制待充电设备的温升。
第一子壳体122和第二子壳体124可以配合工作。具体的,第二子壳体124可以包括承载部1242,承载部1242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也可以理解为,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承载部1242上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部160放置在承载部1242下方,即无线充电部160和待充电设备设置于承载部1242两侧。第一子壳体122包括凸出于承载部1242的凸起1226,第二导风口1224设置于凸起1226并朝向待充电设备的位置。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承载部1242上时,第二导风口1224至少部分正对待充电设备,第二导风口1224可以快速给无线充电过程中的待充电设备散热。例如,第一导风口1222为入风口,第二导风口1224为出风口,从第二导风口1224出来的空气可以带走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给无线充电的待充电设备散热,控制待充电设备的温升。又例如,第一导风口1222为出风口,第二导风口1224为入风口,通过第二导风口1224将待充电设备周边较热的空气抽走,给无线充电的待充电设备散热,控制待充电设备的温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壳体122的不同侧。例如,第二导风口1224正对待充电设备,第一导风口1222背离待充电设备,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设置于第一子壳体122相对的两侧,设置于第一子壳体122相对两侧的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配合第一散热风扇142可以形成比较直的风道,风道中的空气流速快,可以更快的带走待充电设备产生的热量。
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子壳体相邻的两侧。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还可以设置在同一侧,如都设置在凸起上,其中,第二导风口正对待充电设备的发热区域(如无线接收线圈等),第一导风口避开待充电设备,如位于凸起的边缘,并设置一定的导风角度,使通过第一导风口的空气可以避开待充电设备。可以理解的,第一导风口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导风口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壳体的不同侧,即多个第一导风口中的部分第一导风口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导风口相对的一侧,另一部分第一导风口设置在与第二导风口相邻的一侧。
无线充电设备100给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除了需要无线充电部160外,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板170,控制电路板170与无线充电部160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70和无线充电部160配合给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例如,控制电路板170与市电连接,并将市电(如220V或110V等)转换成适合无线充电部160工作的较低的电压(如5V或12V等)。控制电路板170可以设置于第一腔体132,与无线充电部160分别位于不同的腔体,无线充电部160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控制电路板170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若无线充电部160和控制电路板170都设置在第二腔体134内,不利于无线充电部160的散热,而且高温也会对控制电路板170造成影响。将控制电路板170设置在第一腔体132内,使其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第二腔体134内无线充电部160的散热,同时也不会被无线充电部160产生的热量影响。
请结合图4,图4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X-X向的截面示意图。壳体12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子壳体122内的支撑板1228,即支撑板1228位于第一腔体132内,支撑板1228将第一腔体132分成第一子腔体1322和第二子腔体1324,第一散热风扇142位于第一子腔体1322,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均与第一子腔体1322连通,控制电路板170位于第二子腔体1324。
第一子壳体122内的第一腔体132被支撑板1228分成第一子腔体1322和第二子腔体1324,第一散热风扇142位于第一子腔体1322,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均与第一子腔体1322连通。当第一散热风扇142运转时,第一导风口1222、第一散热风扇142和第二导风口1224形成的风道没有经过额外的发热器件(如控制电路板),其产生并吹向待充电设备的空气与环境中的空气温度基本一致,可以更好的帮助待充电设备散热。若第一导风口1222、第一散热风扇142和第二导风口1224形成的风道经过其他发热器件,其产生并吹向待充电设备的空气温度会较高,不利于待充电设备散热。
第一导风口1222可以包括多个小的散热孔,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大的散热槽,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的散热结构,在此不再限定。
若控制电路板的发热不多,则第二子腔体可以不与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连通。控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较小,即使在第二子腔体内,对控制电路板的影响也很小。若控制电路板的发热较多,则第二子腔体还可以与第一导风口连通。当第一散热风扇运转时,会有壳体外的环境空气进入第二子腔体,若第二子腔体没有与其他导风口连接,则会有部分空气从第一导风口排出。例如,第一导风口包括多个小的散热孔,部分环境空气可以从一些散热孔进入第二子腔体,第二子腔体内的部分空气可以从其他散热孔排出,从而带走控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其中,多个散热孔可以分布于第一子壳体一侧的不同位置,也可以分布于第一子壳体的不同侧,从而更好可以带走控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即,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一导风口还可以给控制电路板散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壳体还可以包括给控制电路板散热的导风口,给控制电路板散热的导风口避开待充电设备。例如,第一子壳体包括顶边、底边和侧边,第一子腔体由顶边、侧边和支撑板围绕形成,第二子腔体由底边、侧边和支撑板围绕形成,给控制电路板散热的导风口可以设置在底边,从而避开待充电设备和第一导风口。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1至图3,图5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X-X向的另一截面示意图。为了更好的给待充电设备散热,第一散热组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44,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4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制冷端1442和第一制热端1444,第一制冷端1442位于第一子腔体1322,第一制热端1444位于第二子腔体1324。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44(Thermo Electric Cooler)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制成的。所谓珀尔帖效应,是指当直流电流通过两种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偶时,其一端吸热,一端放热的现象。重掺杂的N型和P型的碲化铋主要用作TEC的半导体材料,碲化铋元件采用电串联,并且是并行发热。TEC包括一些P型和N型对(组),它们通过电极连在一起,并且夹在两个陶瓷电极之间;当有电流从TEC流过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会从TEC的一侧传到另一侧,在TEC上产生″热″侧(即制热端)和″冷″侧(即制冷端),这就是TEC的加热与致冷原理。
当第一散热风扇142运转时,第一导风口1222和第二导风口1224之间的气流经过第一制冷端1442,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导风口1222、第一散热风扇142和第二导风口1224形成经过第一制冷端1442的风道。即,吹向待充电设备的空气为经过第一制冷端1442降温后的空气,可以更好的给待充电设备散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腔体1322和第二子腔体1324可以通过支撑板隔离,第二子腔体1324中第一制热端1444的热量不会或很少传递到第一子腔体1322中。具体的,支撑板可以设置一通孔,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44穿过该通孔,并且第一制冷端1442位于第一子腔体1322,第一制热端1444位于第二子腔体1324。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44与支撑板之间没有间隙或间隙很小,其中,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填充粘结剂、通过弹性部件连接等方式实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44与支撑板之间没有间隙。第一半导体制冷器144还可以相邻第一导风口1222设置,即外部空气进入第一腔体132时,部分外部空气通过第一制冷端1442进入第一子腔体1322,部分空气通过第一制热端1444进入第二子腔体1324,相互之间隔离。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第一制热端1444产生了热量,需要对第一制热端1444进行散热。例如,可以增加散热孔,用于给第一制热端1444散热。还可以增加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贴合第一制热端1444,增加散热面积,以便给第一制热端1444散热。需要说明的是,给第一制热端1444散热还可以采用其他散热方式,如增加风扇等,在此不做限定。
支撑板1228可以采用不导热的材料制成,防止第二子腔体1324内的热量传递到第一子腔体1322中。
支撑板还可以用于支撑第一散热风扇,即第一散热风扇安装在支撑板上。控制电路板可以安装在第一子壳体的底边上,也可以安装在支撑板上。
壳体120中的第一腔体132和第二腔体134可以完全隔离。具体的,壳体120还包括隔离板126,隔离板126将壳体120内的空间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32和第二腔体134,也可以理解为所述隔离板126和所述第一子壳体122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32;所述隔离板126和所述第二子壳体124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34。隔离的两个腔体相互不影响,能更好的分别给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部160散热。隔离板126可以为独立部件,也可以与其他部件一体成型,如与支撑板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也可以不完全隔离,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以部分连通。例如,隔离板与壳体内表面部分区域没有连接,或者隔离板上设置通孔等。其中一个腔体可以借用另一个腔体进行散热。例如,第一腔体的第一导风口进入的空气也可以进入第二腔体,并带走第二腔体内无线充电部的热量。又例如,第一腔体分成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第一子腔体与第二腔体不连通,第二子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进入第二子腔体的空气还可以进入第二腔体,并通过第二腔体离开壳体内的空间,经过第二子腔体时,可以带走第二子腔体内控制电路板的热量。又例如,第二腔体内的空气可以进入第二子腔体,并从第二子腔体的散热孔离开无线充电设备,可以更快的将第二腔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Y-Y向的另一截面示意图。第二散热组件180可以包括第二散热风扇182,第二散热风扇182用于给无线充电部160散热。为了更好的给无线充电部160散热,第二散热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84和第二散热风扇182。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8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制冷端1842和第二制热端1844,第二制冷端1842邻接无线充电部160。第二散热风扇182用于给第二制热端1844散热。第二制冷端1842邻接无线充电部160,将无线充电部160产生的热量带走,使得无线充电部160始终保持低温,持续高效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无线充电部160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84将无线充电部160的温度始终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如16-25℃之间),使无线充电部160的热量不会或减少传导到待充电设备,同时配合第一散热组件140使待充电设备的电池等满足快充温度要求(如电池快充要求15-35度)。
可以理解的,若无线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设备100的温度过高,或者待充电设备的温度过高,需要对温度过高的设备降温,如降低无线充电功率或暂停无线充电等,无法高功率长时间的进行无线充电,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组件140配合第一壳体120给待充电设备散热,第二散热组件180配合第二壳体120给无线充电设备100的无线充电部160散热,可以让无线充电设备100和待充电设备长期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提供高功率的无线充电,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设备100中的控制电路板170可以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当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电路板170控制无线充电部160进行高功率无线充电;当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在超出合适温度范围内时,控制电路板170控制无线充电部160进行低功率无线充电或暂停无线充电,以保护无线充电设备100。
为了更好的给无线充电设备100散热,第二散热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84,第一散热片186设置于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84和第二散热风扇182之间,并邻接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84的第二制热端1844。第二子壳体124开设有第三导风口1244和第四导风口1246,当第二散热风扇182运转时,第三导风口1244和第四导风口1246之间的气流经过第一散热片186,也可以理解为第三导风口1244、第二散热风扇182和第四导风口1246形成经过第一散热片186的风道。
第二散热风扇182从第三导风口1244抽取壳体120外的空气进入腔体,空气流经第一散热片186表面进行换热后,将热空气从第四导风口1246吹出,达到给第一散热片186换热的目的,即给第二制热端1844散热。如此,第一腔体132内可以形成良好空气循环,保证无线充电部160始终处于较低温度范围和高效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持续做到高功率无线充电,直至高功率无线充电结束。第三导风口1244可以位于第二子壳体124的底边,第四导风口1246可以位于第二子壳体124的侧边。壳体在底部可以设置支撑部,用以壳体的主体与放置面分离,方便让空气从壳体的主体的底边的第三导风口进入壳体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风口可以位于第二子壳体的侧边,第四导风口可以位于第二子壳体的底边。
可以理解的,第一散热片可以具有一条或多条散热沟槽,一条或多条散热沟槽可以增加第一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当第二散热风扇运转时,第一散热片与更多的空气接触,可以更快将第一散热片的热量传递给空气,以便将第一散热片的热量更快的传导到壳体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组件可以不包括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和第一散热片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子壳体可以对应第一子壳体的凸起设置配合结构。
无线充电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称为无线充电底座。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无线充电系统10包括无线充电设备100和待充电设备200。待充电设备200设置于无线充电设备100上,无线充电设备100用于给待充电设备200无线充电,无线充电设备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设备。待充电设备包括无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接收线圈,当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待充电设备的无线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部的无线发射线圈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当无线发射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部分相对设置时,也可以进行无线充电,但是无线充电效率较低。当无线发射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相对设置时,无线充电效率较高。
示例性地,待充电设备可以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设备包括承载待充电设备的承载部,承载部的下方即可设置无线发射线圈,待充电设备的壳体上也对应设有无线接收线圈,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承载部上时,无线发射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可以相对设置(即无线发射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在承载部上的正投影重叠),而且相互之间的距离非常小,有利于无线发射线圈和无线接收线圈之间的能量传输,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待充电设备2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可穿戴设备等,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装饰等。
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待充电设备的另一面示意图。待充电设备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待充电设备200还包括显示屏210、壳体220、电路板230、电池240和无线充电模组260。
其中,壳体220包括边框222和后盖224。显示屏210与后盖224位于待充电设备200相对的两侧,待充电设备200还包括中板,边框220围绕中板设置,其中,边框220可以与中板形成待充电设备200的中框。中板和边框220在中板两侧各形成一个容纳腔,其中一个容纳腔容置显示屏210,另一个容纳腔容置电路板230、电池240、无线充电模块260和待充电设备200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模块。
中板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用于为待充电设备200中的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待充电设备200中的电子元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待充电设备200的摄像头组件、受话器、电路板、电池、无线充电模块等功能组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或电路板230上以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中框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
电路板230可以安装在中框上。电路板230可以为待充电设备200的主板。其中,电路板230上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摄像头组件、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210可以电性连接至电路板230,以通过电路板230上的处理器对显示屏的显示进行控制。
电池240可以安装在中框上。同时,电池240电连接至电路板230,以实现电池240为待充电设备200供电。其中,电路板23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24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待充电设备200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无线充电模块260与电池240电性连接,无线充电模块260接收无线充电设备的能量并将接收的能量转换成电能,该电能用于给电池240充电。无线充电模块260和电池240在无线充电过程中都会发热,无线充电设备的第一散热组件可以对无线充电模块260和电池240进行散热,使无线充电模块260和电池240的温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如15-35度),无线充电模块260、电池240和无线充电设备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可以都处于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可以长时间以高功率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模块260包括无线充电部,无线充电部可以设置于后盖224和电池240之间。无线充电部可以邻接后盖224设置,也可以理解为,无线充电部安装于后盖224内表面。
显示屏210形成待充电设备200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显示屏2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
显示屏210可以为异形屏,显示屏2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212以及非显示区域214。其中,显示区域212执行显示屏21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214不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214用于配合前置摄像模组282工作。例如,非显示区域214为高透光区域,前置摄像模组282可以透过非显示区域214获取外界的图像,如拍照、摄像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可以为全面屏,即,显示屏的正面基本全部都是显示区域,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一致,前置摄像模组可以采用驱动机构从待充电设备内移动到待充电设备外进行摄像。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还可以包括主显示区域和副显示区域,副显示区域的透光率大于主显示区域的透光率,前置摄像模组对应副显示区域设置,如设置在副显示区域的下方,副显示区域可以配合主显示区域显示图像,当副显示区域不显示图像时,摄像模组可以透过副显示区域进行摄像,示例性地,图9所示的非显示区域可以替换为副显示区域。
待充电设备200还包括后置摄像模组284,后盖224对应后置摄像模组284设有透光区域,后置摄像模组284可以透过后盖224的透光区域获取外界的图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于给待充电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一子壳体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子壳体设有第二腔体;
第一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用于给所述待充电设备散热;
无线充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无线充电部用于给所述待充电设备无线充电;以及
第二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给所述无线充电部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子壳体开设有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
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当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运转时,气流进入所述第一导风口之后,进入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之后从所述第二导风口流向所述待充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壳体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待充电设备;
所述第一子壳体包括凸出于所述承载部的凸起,所述第二导风口设置于所述凸起并朝向所述待充电设备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所述第二导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壳体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无线充电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壳体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将所述第一腔体分成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一子腔体,所述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均与所述第一子腔体连通,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子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器,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制冷端和第一制热端,所述第一制冷端位于所述第一子腔体,所述第一制热端位于所述第二子腔体;
当所述第一散热风扇运转时,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所述第二导风口之间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制冷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和第二散热风扇;
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制冷端和第二制热端,所述第二制冷端邻接所述无线充电部;
所述第二散热风扇用于给所述第二制热端散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之间,并邻接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的第二制热端;
所述第二子壳体开设有第三导风口和第四导风口,当所述第二散热风扇运转时,所述第三导风口和所述第四导风口之间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散热片。
1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待充电设备,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无线接收线圈;
无线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的所述无线充电部包括无线发射线圈,当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接收线圈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67669.8A CN111106677A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PCT/CN2021/072260 WO2021147788A1 (zh) | 2020-01-20 | 2021-01-15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67669.8A CN111106677A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06677A true CN111106677A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2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67669.8A Pending CN111106677A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06677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13422A (zh) * | 2020-05-15 | 2020-09-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座 |
CN112333581A (zh) * | 2020-11-30 | 2021-02-05 | 深圳市伊波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磁吸式蓝牙音箱 |
CN113141746A (zh) * | 2021-03-30 | 2021-07-2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WO2021147788A1 (zh) * | 2020-01-20 | 2021-07-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CN113629892A (zh) * | 2021-09-14 | 2021-11-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 |
CN113811140A (zh) * | 2020-06-16 | 2021-12-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949115A (zh) * | 2020-07-16 | 2022-01-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726032A (zh) * | 2022-03-21 | 2022-07-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065090A (ko) * | 2012-11-21 | 2014-05-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
CN107947384A (zh) * | 2017-12-12 | 2018-04-20 | 桑堇馨 | 无线充电器 |
US20180224909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9 | Lg Electronics Inc. | Wireless charger for mobile terminal within vehicle, and vehicle |
EP3467855A2 (de) * | 2017-10-09 | 2019-04-10 | Zollner Elektronik AG | Elektrische baueinheit in gehäuse aus unterschiedlichen materialien |
CN209088571U (zh) * | 2018-11-05 | 2019-07-09 | 苏州威斯东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相变抑制传热材料散热结构的无线充电座 |
WO2019231223A1 (ko) * | 2018-05-30 | 2019-12-05 | 엘지이노텍(주) | 발열 성능이 개선된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
CN209948697U (zh) * | 2017-12-12 | 2020-01-14 | 桑堇馨 | 无线充电器 |
CN211183543U (zh) * | 2020-01-20 | 2020-08-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
2020
- 2020-01-20 CN CN202010067669.8A patent/CN1111066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065090A (ko) * | 2012-11-21 | 2014-05-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
US20180224909A1 (en) * | 2017-02-03 | 2018-08-09 | Lg Electronics Inc. | Wireless charger for mobile terminal within vehicle, and vehicle |
EP3467855A2 (de) * | 2017-10-09 | 2019-04-10 | Zollner Elektronik AG | Elektrische baueinheit in gehäuse aus unterschiedlichen materialien |
CN107947384A (zh) * | 2017-12-12 | 2018-04-20 | 桑堇馨 | 无线充电器 |
CN209948697U (zh) * | 2017-12-12 | 2020-01-14 | 桑堇馨 | 无线充电器 |
WO2019231223A1 (ko) * | 2018-05-30 | 2019-12-05 | 엘지이노텍(주) | 발열 성능이 개선된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
CN209088571U (zh) * | 2018-11-05 | 2019-07-09 | 苏州威斯东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相变抑制传热材料散热结构的无线充电座 |
CN211183543U (zh) * | 2020-01-20 | 2020-08-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7788A1 (zh) * | 2020-01-20 | 2021-07-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CN111613422A (zh) * | 2020-05-15 | 2020-09-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座 |
CN111613422B (zh) * | 2020-05-15 | 2021-08-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座 |
CN113811140A (zh) * | 2020-06-16 | 2021-12-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949115A (zh) * | 2020-07-16 | 2022-01-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333581A (zh) * | 2020-11-30 | 2021-02-05 | 深圳市伊波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磁吸式蓝牙音箱 |
CN113141746A (zh) * | 2021-03-30 | 2021-07-2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3141746B (zh) * | 2021-03-30 | 2022-09-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3629892A (zh) * | 2021-09-14 | 2021-11-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 |
CN114726032A (zh) * | 2022-03-21 | 2022-07-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06677A (zh)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
WO2021169807A1 (zh) | 电子设备及控制的方法、散热系统 | |
CN211183543U (zh)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9168302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210348058U (zh) | 一种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 | |
CN114050631A (zh) | 一种侧向吹风散热器及无线充电器 | |
CN114006102A (zh) | 头戴显示设备主机及头戴显示设备 | |
US20230408829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620869A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2392688U (zh) | 无线充电装置以及电子系统 | |
KR20240142402A (ko) | 마이크로-oled 디스플레이 모듈 열 관리 | |
CN112533459B (zh) | 一种防水散热装置及智能眼镜 | |
CN111465280B (zh)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2864111A (zh) |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终端 | |
WO2021147788A1 (zh) |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
CN209594131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215733564U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
CN213399065U (zh) | 一种头戴设备 | |
CN215121665U (zh) | 散热装置 | |
CN115643716A (zh) |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JP2007265800A (ja) | 充電台 | |
CN113810528B (zh) | 电子设备 | |
KR20220070977A (ko) | 방열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215734789U (zh) | 一种散热耳套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 |
CN220985345U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