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5345U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5345U
CN220985345U CN202322406557.2U CN202322406557U CN220985345U CN 220985345 U CN220985345 U CN 220985345U CN 202322406557 U CN202322406557 U CN 202322406557U CN 220985345 U CN220985345 U CN 220985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air
fan
air outle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065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伟
钱靖
黄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065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5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5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5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第一无线充电组件、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主体具有容纳腔,主体包括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排风口;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位于容纳腔内;第一风机设置于主体,第一风机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用于通过第一出风口向第一排风口吹风;第二风机设置于主体,第二风机具有第二出风口,第二风机用于通过第二出风口向第一无线充电组件吹风。可以通过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向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吹风,可以加强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的散热,可以提升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加入了无线充电支持功能,电子设备需要充电时,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表面,即可利用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模组为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无线充电与传统有线充电相比,打破了需反复插拔以充电的束缚,做到了即放即充,极大地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
然而,充电过程中,由于散热效率较差,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模组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导致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模组的温度较高,这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变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使得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的散热效率提升,可以提升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具体地,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具有容纳腔,所述主体包括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排风口;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风机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向所述第一排风口吹风;以及,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风机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吹风。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无线充电装置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向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吹风,冷风会带走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产生的热量,可以加强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的散热,从而可以延缓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装置的温度上升速度,使得待充电设备能够长时间处于快充状态,从而可以提升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体;11、容纳腔;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2、外壳;121、第一侧板;121a、第一部分;121b、第二部分;122、第一底板;123、第二侧板;13、内壳;131、第二底板;141、第一排风口;142、第一吸风口;143、第二吸风口;144、第二排风口;145、散热孔;15、第一散热风道;16、散热空间;21、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2、第二无线充电组件;30、第一风机;31、第一进风口;32、第一出风口;40、第二风机;41、第二进风口;42、第二出风口;50、隔挡结构;51、隔板;60、散热件;61、通气口;71、脚垫;72、控制电路板;73、导风挡板;74、接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散热效率较差,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模组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导致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模组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得待充电设备内部的温度很容易达到设定的温度保护点,导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10、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第一风机30以及第二风机40。
其中,主体10具有容纳腔11,主体10包括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的第一侧板121;主体10用于为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其他部件提供支撑;使用无线充电装置为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第一侧板121上,利用第一侧板121承载待充电设备,第一侧板121的制备材料可以为导热效果较好的非金属材料,如石墨和氧化硅等,便于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散热的同时,可以防止第一侧板121屏蔽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产生的电磁波,当然,第一侧板121的材质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待充电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诸如电子手表、电子眼镜、电子头盔、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等设备。
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位于容纳腔11内;需要说明的是,顾名思义,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可以为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从而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可以依靠电磁波传播,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无线充电的具体工作原理在相关技术中早有公示,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赘叙。
第一风机30设置于主体10,第一风机30具有第一出风口32,第一侧板12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排风口141,第一风机30用于通过第一出风口32向第一排风口141吹风。需要说明的是,将待充电设备承载于第一侧板121上充电时,当第一风机30启动时,可以通过第一排风口141向待充电设备吹风,从而可以提升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效率。
第二风机40设置于主体10,第二风机40具有第二出风口42,第二风机40用于通过第二出风口42向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吹风。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无线充电装置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当第二风机40启动时,向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吹的风可以通过第二排风口144排出,从而可以提升待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以及待充电设备中的电子组件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内部以及待充电设备内部的温度很容易达到设定的温度保护点,这会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主动降低充电功率,从而导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降低。
而在本申请中,使用无线充电装置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分别向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吹风,冷风会带走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产生的热量,可以加强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散热,从而可以延缓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装置的温度上升速度,使得待充电设备能够长时间处于快充状态,从而可以提升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具体地,参见图3至图5所示,第一风机30以及第二风机40均位于容纳腔11,可以充分利用容纳腔11的内部空间,缩小无线充电装置的整体体积。
其中,第一风机30还具有第一进风口31,第二风机40具有第二进风口41,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吸风口142、第二吸风口143以及第二排风口144,第一进风口31通过第一吸风口142与容纳腔11的外侧连通,第二进风口41通过第二吸风口143与容纳腔11的外侧连通,第二出风口42通过第二排风口144与容纳腔11的外侧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4和图5中,粗实线箭头指示的方向为第一风机30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虚线箭头指示的方向为第二风机40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风机30启动时,第一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吸风口142、第一进风口31、第一出风口32以及第一排风口141,第二风机40启动时,第二风机40产生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二吸风口143、第二进风口41、第二出风口42以及第二排风口144;其中,容纳腔11的外部环境中温度较低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吸风口142和第二吸风口143进入容纳腔11,第二风机40的第二出风口42排出的气流经过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时会带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产生的热量,使得第二出风口42排出的气流的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二排风口144排出容纳腔11,从而将容纳腔11内的热量带出容纳腔11。
继续参见图3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隔挡结构50,隔挡结构50位于容纳腔11内且与主体10连接,隔挡结构50将容纳腔11分隔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其中,第一风机30位于第一腔体111,第一吸风口142以及第一排风口141均与第一腔体111连通;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以及第二风机40均位于第二腔体112,第二吸风口143以及第二排风口144均与第二腔体112连通。隔挡结构50可以包括围绕第一风机30设置的隔板51,隔板51将容纳腔11分隔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隔板51可以与主体10一体成型,也可以与主体10分别成型后,通过焊接、胶粘接、铆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方式与主体10拼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隔挡结构50将第一风机30的风道与第二风机40的风道相互隔开,可以防止经过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热风进入第一风机30的风道,从而可以防止经过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热风通过第一排风口141吹向待充电设备,使得通过第一排风口141吹向待充电设备的只有第一风机30产生的冷风,可以提升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效率;此外,可以使得第一风机30产生的气流更加集中的吹向待充电设备,并使得第二风机40产生的气流更加集中的吹向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可以进一步提升待充电设备和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散热效率。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31朝向第一吸风口142,第一出风口32朝向第一排风口141,以使得经由第一吸风口142进入容纳腔11的空气快速进入第一进风口31,并使得第一出风口32可以直接朝向待充电设备吹风,可以减少经由第一吸风口142进入容纳腔11的空气与容纳腔11内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得第一风机30吸入和排出的空气的温度保持较低状态,从而可以提升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30具有第一进风口31的一侧与内壳13触接,第一风机30具有第一出风口32的一侧与外壳12触接,以进一步减少经由第一吸风口142进入容纳腔11的空气与容纳腔11内的空气的热交换,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一风机30对待充电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排风口144朝背离第一侧板121的方向,以防止从第二排风口144排出的热风吹向待充电设备。其中,第二排风口144的朝向可以与第一侧板121的外表面垂直,第二排风口144的朝向也可以与第一侧板121的外表面形成其他角度的夹角,夹角可以为30度、45度、60度、75度或其他度数。
继续参见图3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散热件60,散热件60位于容纳腔11内,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部分与散热件60间隔设置,以在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与散热件60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15,第二出风口42通过第一散热风道15与第二排风口144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至散热件60,并通过散热件60散发,散热件60可以提升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风机40向第一散热风道15吹风,气流经过第一散热风道15时会同时带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和散热件60上的热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风机40位于散热件60远离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一侧,散热件60上设置有连通第二出风口42与第一散热风道15的通气口6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出风口42排出的气流从散热件60远离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一侧依次经过通气口61、第一散热风道15和第二排风口144,通气口61可以增大第二出风口42排出的气流与散热件6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散热件60的散热效率。其中,通气口61可以设置在散热件60的中间区域设置,通气口61也可以设置在散热件60的边缘位置。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风机30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40为涡流风机。可以理解的是,轴流风机的成本较低且便于安装,并且轴流风机产生的气流相对均匀,且风量较大,可以快速带走待充电设备产生的热量,提高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离心式风扇能在更小的空间占用下输出更大的风量,并且离心式风扇产生的气流具有风压大、流速快、穿透性强等特点,使得可以更好的将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以及散热件60这两个零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风道15带走。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机30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更多个,第二风机40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更多个,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继续参见图3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1包括第一部分121a以及第二部分121b;第二部分121b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第二部分121b与第一部分121a连接,且第二部分121b相对于第一部分121a向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突出;
其中,第一排风口141设置于第一部分121a。需要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第二部分121b上,此时由于第二部分121b相对于第一部分121a向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突出,使得第二部分121b与第一部分121a形成一台阶状结构,此时待充电设备与第一部分121a之间具有间隙,第一风机30通过第一排风口141吹风时,冷风会从间隙中吹过以带走待充电设备的表面和第一侧板121的外表面的热量,从而可以同时实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和待充电设备的散热,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此外,对于具有后置摄像头且后置摄像头相对待充电设备的本体突出的待充电设备,第二部分121b可以将待充电设备的本体与第一部分121a隔开,并为后置摄像头提供足够的间距,以避免后置摄像头与第一部分121a抵接导致待充电设备不能平稳放置在第二部分121b上。
进一步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位于第二部分121b所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以进一步减小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与待充电设备的间距,提高充电效率,同时可以减小第一部分121a与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距离,便于从间隙中吹过的冷风对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第一排风口141位于第二部分121b的下方,使得第一排风口141吹出的风从第一部分121a的底部向上流动,从而可以提高风与待充电设备以及第一侧板121的外表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可以直接在第二部分121b上或者在第一部分121a上靠近第二部分121b的区域处设置磁铁,在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第二部分121b上时,可以利用磁铁与待充电设备中的金属或磁性物体相吸,从而防止待充电设备从第二部分121b上掉落。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包括外壳12和内壳13;外壳12包括第一侧板121;内壳13位于外壳12的内侧且与外壳12连接,内壳13与外壳12之间形成容纳腔11,内壳13在背离外壳12的一侧围设形成一散热空间16。
其中,第一排风口141以及第二排风口144均位于外壳12,第一吸风口142以及第二吸风口143均位于内壳13,且与散热空间16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空间16与容纳腔11的外侧大气连通,内壳13可以增大主体10的散热面积,使得容纳腔11内的热量不仅可以通过第一侧板121的外表面散出,还可以通过内壳13的内表面散出,从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此外,相比于将第一吸风口142和第二吸风口143设置于主体10的底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吸风口142以及第二吸风口143设置于内壳13,使得第一吸风口142和第二吸风口143均可以通过散热空间16吸取温度较低的空气,不仅减小了第一吸风口142和第二吸风口143的风阻,还提供了更大的进风空间,使得散热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主体10的整体形状可以呈三角环形,以使得主体1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参见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外壳12还包括第一底板122,内壳13包括与第一底板122相对设置的第二底板131,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位于容纳腔11内,且位于第一底板122与第二底板13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与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相互独立,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与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可以单独工作,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与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也可以同时工作,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同时为多个待充电设备提供无线充电,例如可以将手机放置在第一侧板121上,利用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为手机等体积较大的待充电设备提供无线充电,同时将电子手表等体积较小的待充电设备放在第二底板131上,利用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为电子手表提供无线充电。
具体地,第一底板122上还设置有散热孔145,容纳腔11通过散热孔145与容纳腔11的外侧连通,使得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可以通过散热孔145进行散热。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可以包括脚垫71,脚垫71位于第一底板122的底部且与第一底板122连接,将无线充电装置放置在台面或桌面等支撑面上时,脚垫71可以增大与支撑面的摩擦,使得无线充电装置放置的更加稳定,并且脚垫71可以将第一底板122悬空,便于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的散热。其中,脚垫71的制备材料可以为硅胶或塑料等材料。
具体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包括第一充电线圈,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包括第二充电线圈,可以理解的是,充电线圈导电后可以产生磁场,因此充电线圈可以为待充电设备提供无线充电,而支持无线充电的待充电设备中也会具有受电线圈,将受电线圈与充电线圈对应放置后,充电线圈产生的电磁波能量被受电线圈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
继续参见图3至图5所示,无线充电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板72,控制电路板72可以控制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工作,以控制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的输入电流的大小等。其中,控制电路板72可以具有两个分别控制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的控制电路,且两个控制电路相互独立,使得第一充电线圈和第二充电线圈可以独立工作。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外壳12还包括第二侧板123,第二侧板123位于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远离第一侧板121的一侧,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靠近第一侧板121设置,控制电路板72靠近第二侧板123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将待充电设备放置于第一侧板121上时,由于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靠近第一侧板121设置,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小,可以提高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效率,此外,将控制电路板72靠近第二侧板123设置,可以增大控制电路板72与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之间的间距,并且控制电路板72产生的热量也可以直接通过第二侧板123散出,可以提升控制电路板72的散热效率。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容纳腔11内还设置有与主体10连接的导风挡板73,导风挡板73设置于第二排风口144处或靠近第二排风口144设置,导风挡板73位于第二排风口144与控制电路板72之间,并将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与控制电路板72隔开,可以防止经过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的热风吹向控制电路板72。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接电组件74,接电组件74用于将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以及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与电网等电源连接,以使得电源为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和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供电;其中,接电组件74可以包括接电插口与充电电路板等部件。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装配无线充电装置时,可以先将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通过螺丝等固定在主体10的容纳腔11内,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上的导电线可以通过主体10内部设计的线槽固定,然后将散热件60固定在主体10的容纳腔11内,将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装配到第二部分121b限定的空间内,将第一风机30和第二风机40上的导电线焊接在控制电路板72上,并将第一无线充电组件21的导电线焊接在控制电路板72上,然后将控制电路板72固定在容纳腔11内,将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和接电组件74装配到容纳腔11的底部,将第二无线充电组件22的导电线焊接在控制电路板72上,然后将第一底板122固定,最后将脚垫71贴在第一底板122的底部上。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容纳腔,所述主体包括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排风口;
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风机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向所述第一排风口吹风;以及,
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风机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吹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均位于所述容纳腔;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还具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机具有第二进风口,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吸风口、第二吸风口以及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一吸风口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二吸风口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排风口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隔挡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隔挡结构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吸风口以及所述第一排风口均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均位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吸风口以及所述第二排风口均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吸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排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风口朝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
散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的部分与所述散热件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与所述散热件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风道与所述第二排风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散热件远离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的一侧,所述散热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的通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外壳,包括所述第一侧板;
内壳,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且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内壳在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围设形成一散热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排风口以及所述第二排风口均位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吸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吸风口均位于所述内壳,且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外壳,包括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底板;
内壳,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且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内壳在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围设形成一散热空间,所述内壳包括与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底板;
其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组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所围合形成的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排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
CN202322406557.2U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20985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6557.2U CN220985345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6557.2U CN220985345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5345U true CN220985345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06557.2U Active CN220985345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5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52224B1 (en) Wireless charger
WO2021169807A1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的方法、散热系统
CN113036838B (zh) 无线充电器
CN112383153A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无线充电器
CN111106677A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09627022U (zh) 无线充电器
US20230408829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09072105U (zh) 一种具有压电陶瓷风扇散热结构的无线充电座
CN112714601A (zh)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终端
CN205912387U (zh) 电子设备
CN114050631A (zh) 一种侧向吹风散热器及无线充电器
CN113133279A (zh) 电子设备
EP4377763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94015B (zh) 充电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充电散热系统
CN212323818U (zh) 充电座和电子设备
CN113131552A (zh) 无线充电座
CN208638058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2392688U (zh) 无线充电装置以及电子系统
CN220985345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1183543U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11908394U (zh) 无线充电座
CN112864111A (zh)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终端
CN213754110U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无线充电器
CN215647962U (zh) 一种基于铜材的手机散热主板
TW202207531A (zh) 連接線、線纜連接器、充電器以及充電器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