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0535A -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0535A
CN111070535A CN201911266626.6A CN201911266626A CN111070535A CN 111070535 A CN111070535 A CN 111070535A CN 201911266626 A CN201911266626 A CN 201911266626A CN 111070535 A CN111070535 A CN 111070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mold
cavity
compression mold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66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0535B (zh
Inventor
王家昌
施一楠
张明磊
王桂龙
赵国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66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0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0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0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0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0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6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6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3607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with sealing mean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包括用于围成型腔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二者之间形成分型面,分型面上设有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上设有排气部,排气部的一端与分型面连通、并位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排气部的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模具处于第一开模阶段时,第一密封部失效,而此时第二密封部的位置处仍处于密封状态,型腔内的气体经第一密封部和排气部排向外界大气,排气部对型腔内的高压气体起到导流作用,实现缓慢泄压,从而避免开模时型腔内的气体一下子大面积地从分型面喷出而导致的开模压力流失不平衡、爆响、密封部损坏、材料向模具的外侧喷出等情况,有助于提高产品成型率。

Description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压成型,又称压制成型或压缩成型,是先将粉状、粒状或纤维状的塑料放入成型温度下的模具型腔中,然后闭模加压而使其成型并固化的作业。模压成型可兼用于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和橡胶材料。模压成型在包装、隔离、填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模压成型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具有材料轻、隔离效果好、吸收冲击力好等优点。
模压成型包括两个制件阶段,第一阶段,在模具材料填充后使用高温高压,对材料在型腔内实施压力填充,材料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在膨胀力的作用下整个型腔气体体积压缩,材料体积膨胀;第二阶段,模具开模对型腔内气体进行泄压,开模后上下两个模具之间的分型面出现缝隙,型腔内的气体经该缝隙排向大气。
现有技术中,上下两个模具之间通常设有单层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实现型腔内部的密封。开模泄压时,需要对型腔内进行缓慢泄压,单层密封圈泄压时,型腔内的压力会大面积地一下子经密封圈从分型面处涌向大气,产生开模压力流失不平衡、爆响、密封圈损坏、材料向模具的外侧喷出等情况,导致危险。同时,单层密封圈存在密封不良的现象,导致模压模具在产品成型过程中会存在型腔内压力不均匀、产品成型不良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压成型的模具在泄压过程中会产生开模压力流失不平衡、爆响、材料向模具的外侧喷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其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接触所形成的分型面上设置双重密封部,提高密封性能;两个密封部之间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排气部,泄压时,型腔内的高压气体经设于内侧的密封部和排气部排出,实现缓慢泄压,进而避免爆响、材料向模具的外侧喷出等情况,同时有助于提高产品成型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用于形成型腔的一侧;第二模具,用于形成所述型腔是另一侧;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接触位置处形成分型面;还包括:第一密封部,设于所述分型面上,用于封闭所述型腔;第二密封部,设于所述分型面上,用于封闭所述型腔;排气部,设于所述第一模具或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将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排向外界大气,所述排气部的一端与所述分型面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排气部的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模具开模时具有第一开模阶段,所述模具处于所述第一开模阶段时,所述第一密封部失效,所述第二密封部处密封,所述型腔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排气部排向外界大气。
进一步的,所述分型面具有多个阶梯部。
进一步的,至少有一个所述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
进一步的,至少有一个所述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与外界大气之间。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外界大气侧的所述阶梯部的高度大于靠近所述型腔侧的所述阶梯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部连通所述分型面的一端紧靠所述第一密封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具上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模具上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所述第二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位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密封连接时,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形变量大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形变量。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部具有折弯部。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开模时还具有第二开模阶段,所述模具处于所述第二开模阶段时,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均失效,所述型腔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排向外界大气。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部位于外界大气的一端设有消音阀。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部位于外界大气的一端设有泄压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所公开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用于围成型腔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形成分型面,分型面上设有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对型腔起到双重密封作用,提高型腔的密封效果,有助于提高模具在产品成型过程中型腔内的压力均匀性;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上设有排气部,排气部的一端与分型面连通、并位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排气部的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模具处于第一开模阶段时,第一密封部失效,而此时第二密封部的位置处仍处于密封状态,型腔内的气体经第一密封部和排气部排向外界大气,排气部对型腔内的高压气体起到导流作用,实现缓慢泄压,从而避免开模时型腔内的气体一下子大面积地从分型面喷出而导致的开模压力流失不平衡、爆响、密封部损坏、材料向模具的外侧喷出等情况,有助于提高产品成型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模压成型的模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压成型的模具实施例一处于第一开模阶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压成型的模具实施例一处于第二开模阶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模压成型的模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模压成型的模具实施例二处于第一开模阶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模压成型的模具实施例二处于第二开模阶段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第一模具,02-第二模具,03-型腔,04-排气部,41-折弯部,05-第一密封部,06-第二密封部,07-第一凹槽,08-第二凹槽,09-阶梯部,91-第一阶梯部,92-第二阶梯部,10-第一插接部,11-第二插接部,12-分型面;
H1-第一阶梯部的高度,H2-第二阶梯部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参照图1至图6,其中图1为适用于开模距离较小(比如5mm)的一种模具的实施例,图2和图3为图1所示模具的开模过程示意图,图2为适用于开模距离较大(比如30mm)的一种模具的实施例,图5和图6为图4所示模具的开模过程示意图。
该模压成型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01和第二模具02,第一模具01用于形成型腔03的一侧,第二模具02用于形成型腔03的另一侧,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密封连接后,二者之间将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密闭型腔03,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的密封接触位置处形成分型面12。
该模压成型的模具还包括第一密封部05和第二密封部06,第一密封部05和第二密封部06均设于分型面12上,用于封闭型腔03,二者对型腔03起到双重密封作用,提高型腔03的密封效果,有助于提高模具在产品成型过程中型腔03内的压力均匀性。
该模压成型的模具还包括排气部04,排气部04设于第一模具01或第二模具02上,本实施例中将排气部04设于第一模具01上,排气部04用于将型腔03内的气体排向外界大气,排气部04的一端与分型面12连通、并位于第一密封部05和第二密封部06之间,排气部04的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
该模压成型的模具开模时具有第一开模阶段,参照图2和图5,该模具处于第一开模阶段时,第一密封部05失效,而此时第二密封部06的位置处仍处于密封状态,型腔03内的气体经第一密封部05和排气部04排向外界大气,排气部04对型腔03内的高压气体起到导流作用,实现缓慢泄压,从而避免开模时型腔内的气体一下子大面积地从分型面喷出而导致的开模压力流失不平衡、爆响、密封部损坏、材料向模具的外侧喷出等情况,有助于提高产品成型率。
该模压成型的模具开模时还具有第二开模阶段,第二开模阶段位于第一开模阶段之后,参照图3和图6,该模具处于第二开模阶段时,第一密封部05和第二密封部06均失效,型腔03内的气体经第一密封部05和第二密封部06排向外界大气。
开模时,型腔03内的大部分气体在第一开模阶段中经第一密封部05和排气部04已经排出,而后进入第二开模阶段,此时型腔03内会有少量的残留气体,为了加快残留气体的排出时间,第二开模阶段时第一模具01和第二模具02完全分离,型腔03内的残留气体经二者之间的间隙快速排出,由于此时残留气体较少,将不再会引起爆炸、材料外泄等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分型面12一改现有技术中的平面结构,而采用阶梯结构,也即,分型面12具有多个阶梯部09,多个阶梯部09对气流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型腔03的密封效果。
具体的,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密封配合的接触面为非平面结构,而是具有阶梯面的结构,这样,当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密封连接时,由二者密封接触的分型面12上将自然形成阶梯部09。
此外,参照图3和图6,当该模具处于开模第二阶段时,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分离后,由于二者相互靠近的侧面上的阶梯面的存在,使得二者之间形成的间隙不是直通于外界大气的,而是具有多个折弯位置,这样,型腔03内的残留气体经该间隙排向外界大气时,需要经过多次折弯,该间隙对残留气体的排出起到一定的降速、引流作用,实现型腔03内残留气体的缓慢导向泄压,进一步避免残留气体快速排出而产生爆炸、材料外泄等情况。
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4,当模具处于第一开模阶段时,型腔03内的气体经第一密封部05和排气部04排出时,第二密封部06仍然处于密封状态,以避免型腔03内的气体经第二密封部06排出,为了提高第一开模阶段时第二密封部06的密封可靠性,本实施例在第一密封部05和第二密封部06之间设有至少有一个阶梯部09,第一密封部05与第二密封部06之间的阶梯部可以缓解一部分型腔03内气体对第二密封部06的冲击作用,提高密封可靠性。
进一步的,继续参照图1和图4,第二密封部06与外界大气之间设置有至少有一个阶梯部09,该阶梯部09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第二密封部06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密封性。
继续参照图1和图4,将第一密封部05与第二密封部06之间的阶梯部09标记为第一阶梯部91,将第二密封部06与外界大气之间的阶梯部09标记为第二阶梯部92,则第一阶梯部91的高度H1小于第二阶梯部92的高度H2,这样,当模具由第一开模阶段向第二开模阶段变化时,参照图2和图3,第一阶梯部91将先开启,第二阶梯部92后开启,从而使得型腔03内的气体能够缓慢、有向地经第一阶梯部91和第二阶梯部92排向大气,实现缓慢导向泄压。
参照图1,在开模距离较小的模具中,在第一密封部05和第二密封部06中设置有一个阶梯部09,在第二密封部06与外界大气之间设置有一个阶梯部09。
参照图4,在开模距离较大的模具中,在第一密封部05和第二密封部06中设置有一个阶梯部09,与图1中模具不同的是,图4中将第二阶梯部92设计为穿插结构,具体为:第一模具01上设有第一插接部10,第二模具02上设有第二插接部11,第一插接部10与第二插接部11插接,插接后将形成两个阶梯部09,由于开模距离较大的模具中型腔03内的压力较大,此两个高度较高的阶梯部09将有助于提高对型腔03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密封部06设于第一插接部10与第二插接部11的插接位置上,并且优选地,第二密封部06位于靠近第一阶梯部91侧,以实现第二密封部06对型腔03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0为设于第一模具01上的凹槽结构,第二插接部11为设于第二模具02上的凸起结构,凹槽与凸起适配插接。
此外,形成于分型面12上的阶梯部09对第一模具01和第二模具02之间的连接也起到一定的安装导向作用,有助于实现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之间的快速安装连接。
进一步的,当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密封连接时,第二密封部06的形变量大于第一密封部05的形变量,这样,当模具处于第一开模阶段时,第一密封部05失效,而此时第二密封部06仍然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实现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之间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在开模距离较小的模具中,第一密封部05为密封圈,第二密封部06选用高弹性、大压缩量的密封圈,安装时,第二模具02朝向第一模具0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07和第二凹槽08,第一密封部05(密封圈)设于第一凹槽07内,第二密封部06(密封圈)设于第二凹槽08内,当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闭合后,第一密封部05被压缩限位于第一凹槽07内,第二密封部06被压缩限位于第二凹槽08内,进而实现密封。
参照图4至图6,在开模距离较大的模具中,第一密封部05为密封圈,第二密封部06选用双层环状密封圈,安装时,第二模具02朝向第一模具0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07,第一插接部10朝向第二插接部1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凹槽08,第一密封部05设于第一凹槽07内,第二密封部06设于第二凹槽08内,当第一模具01与第二模具02闭合后,第一密封部05被压缩限位于第一凹槽07内,第二密封部06被压缩限位于第二凹槽08内,进而实现密封。
在开模距离较大的模具中,将第二凹槽08设于第一模具01上,是因为第二模具02上的第二插接部11为高度较高、宽度较窄的凸起结构,如果将第二凹槽08设于该凸起结构上,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凸起结构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排气部04设于第一模具01上,排气部04连通分型面12的一端紧靠第一密封部05,这样,参照图2和图5,当模具处于第一开模阶段时,第一模具01和第二模具02仅需分离较小的一段距离使第一密封部05失效,型腔03内的气体即可经第一密封部05进入排气部04,而此时第一阶梯部91、第二阶梯部92、以及第二密封部06还仍然处于密封状态,使型腔03内的气体均经排气部04排出。
进一步的,排气部04具有折弯部41,折弯部4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排气部04上设有一个折弯部41,该折弯部41对气体的流出起到一定的缓冲导向作用,避免气体从排气部04快速喷出而增大排气噪音。
进一步的,排气部04位于外界大气的一端设有消音阀(未图示),降低排气噪音。
进一步的,排气部04位于外界大气的一端设有泄压阀(未图示),对泄压进行压力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包括:
第一模具,用于形成型腔的一侧;
第二模具,用于形成所述型腔是另一侧;
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接触位置处形成分型面;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部,设于所述分型面上,用于封闭所述型腔;
第二密封部,设于所述分型面上,用于封闭所述型腔;
排气部,设于所述第一模具或所述第二模具上,用于将所述型腔内的气体排向外界大气,所述排气部的一端与所述分型面连通、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排气部的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模具开模时具有第一开模阶段,所述模具处于所述第一开模阶段时,所述第一密封部失效,所述第二密封部处密封,所述型腔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排气部排向外界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型面具有多个阶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一个所述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一个所述阶梯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与外界大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外界大气侧的所述阶梯部的高度大于靠近所述型腔侧的所述阶梯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连通所述分型面的一端紧靠所述第一密封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具上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模具上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
所述第二密封部设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密封连接时,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形变量大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形变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具有折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开模时还具有第二开模阶段,所述模具处于所述第二开模阶段时,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均失效,所述型腔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排向外界大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位于外界大气的一端设有消音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压成型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位于外界大气的一端设有泄压阀。
CN201911266626.6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Active CN111070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6626.6A CN11107053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6626.6A CN11107053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0535A true CN111070535A (zh) 2020-04-28
CN111070535B CN111070535B (zh) 2021-11-05

Family

ID=7031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6626.6A Active CN111070535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05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6457A (zh) * 2021-03-11 2021-06-18 山东大学 一种排气速率可控的模压发泡装置及其发泡工艺和应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5221A (ja) * 1986-11-27 1988-06-07 Honda Motor Co Ltd 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
JPH0286718U (zh) * 1988-12-23 1990-07-10
CN1093033A (zh) * 1992-09-28 1994-10-05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成型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和其所用的设备
JPH07256673A (ja) * 1994-03-23 1995-10-09 Sekisui Chem Co Ltd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体の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成形型
EP1118442A2 (en) * 2000-01-20 2001-07-25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Mold for producing fuel cell separator
JP2001277247A (ja) * 2000-03-31 2001-10-09 Isuzu Motors Ltd 成形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JP2002036257A (ja) * 2000-07-25 2002-02-05 Fjc:Kk 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型
JP2003094459A (ja) * 2001-09-26 2003-04-03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注入成形金型及びこの金型を用いる成形品の製造法
JP2006341536A (ja) * 2005-06-10 2006-12-21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注入成形金型及びこの金型を用いる成形品の製造法
CN202556677U (zh) * 2012-05-07 2012-11-28 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反压注塑模具的进气、排气结构
JP2014043071A (ja) * 2012-08-28 2014-03-13 Honda Motor Co Ltd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6536735U (zh) * 2017-02-20 2017-10-03 江西瑞麟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模塑料成型模具
CN206953394U (zh) * 2017-03-21 2018-02-02 上海方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发泡方向盘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5221A (ja) * 1986-11-27 1988-06-07 Honda Motor Co Ltd 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
JPH0286718U (zh) * 1988-12-23 1990-07-10
CN1093033A (zh) * 1992-09-28 1994-10-05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成型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的成型方法和其所用的设备
JPH07256673A (ja) * 1994-03-23 1995-10-09 Sekisui Chem Co Ltd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体の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成形型
EP1118442A2 (en) * 2000-01-20 2001-07-25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Mold for producing fuel cell separator
JP2001277247A (ja) * 2000-03-31 2001-10-09 Isuzu Motors Ltd 成形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JP2002036257A (ja) * 2000-07-25 2002-02-05 Fjc:Kk 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型
JP2003094459A (ja) * 2001-09-26 2003-04-03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注入成形金型及びこの金型を用いる成形品の製造法
JP2006341536A (ja) * 2005-06-10 2006-12-21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注入成形金型及びこの金型を用いる成形品の製造法
CN202556677U (zh) * 2012-05-07 2012-11-28 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反压注塑模具的进气、排气结构
JP2014043071A (ja) * 2012-08-28 2014-03-13 Honda Motor Co Ltd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6536735U (zh) * 2017-02-20 2017-10-03 江西瑞麟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模塑料成型模具
CN206953394U (zh) * 2017-03-21 2018-02-02 上海方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发泡方向盘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6457A (zh) * 2021-03-11 2021-06-18 山东大学 一种排气速率可控的模压发泡装置及其发泡工艺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0535B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78164B2 (ja) 連続ポンプによるエアーシールとその製作方法
CN111070535B (zh) 一种模压成型的模具
CN108010868A (zh) 包括可压缩结构的成型装置
JP2014043071A (ja)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18906102U (zh) 成型装置
JP5800029B2 (ja) 成形用金型および成形方法
CN10256987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17637A (zh) 一种上压型制芯机射砂机构的压头装置
CN205148998U (zh) 等静压成型模具密封结构
CN208197417U (zh) 一种液体硅胶注塑的新型密封结构
CN104986033A (zh) 油箱成型刚性组件及油箱成型方法
CN213006334U (zh) 一种抽真空注塑模具
JP3166615U (ja) 真空封止用栓体
JP2013086151A (ja) 減圧成形型
CN107553813B (zh) 一种用于密封圈直接在零件上成型的模具
CN217373230U (zh) 一种抽真空的连接器壳体成型模具
JPH04284209A (ja) 発泡成形装置
CN212072811U (zh) 用于注塑模具的防困气结构及注塑模具
CN112406060A (zh) 一种面罩注塑时的模具间隙处理装置
JPH0238078B2 (ja) Funtaiatsushukuseikeiyonokanagata
CN201721847U (zh) 一种使用于集装箱的缓冲气袋
CN114889035A (zh) 一种柔性手指的二次成型方法
JP2673909B2 (ja) 真空成形用金型装置
CN115799742B (zh) 一种防爆锂电池
CN218197169U (zh) 一种用于等静压粉末成型的冷等静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