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1786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1786A
CN111051786A CN201780094362.3A CN201780094362A CN111051786A CN 111051786 A CN111051786 A CN 111051786A CN 201780094362 A CN201780094362 A CN 201780094362A CN 111051786 A CN111051786 A CN 111051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rate
control device
rate control
heat exchanger
out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43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丸山央贵
森本修
冈野博幸
竹中直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51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1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with bypa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bridge circuits of on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4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the outdoor fan, e.g. controll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7Exceeding a certain pressure value in a refrigeration component 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31Low ambi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7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pressure
    • F25B2600/0271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pressure the discharg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1Bypass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Abstract

空调装置是通过配管将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室外热交换单元、膨胀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空调装置,室外热交换单元具有:第1室外热交换器,与流路切换装置连接;第1流量控制装置,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第2室外热交换器,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及第1流量控制装置并联连接;第2流量控制装置,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旁通配管,绕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和第1流量控制装置、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及第2流量控制装置;第3流量控制装置,设置于旁通配管;以及流量调整装置,连接在压缩机的排出侧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之间。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根据运转负荷来控制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的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所述的空调装置:具备室外风扇;室外热交换器;室外侧流量控制装置,与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以及旁通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绕过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外侧流量控制装置的旁通配管上。在专利文献1中,在制冷运转时,通过室外风扇的风量调整和使用了膨胀阀的流量调整,来控制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11176号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调装置在制冷运转时,通过缩小比室外热交换器靠下游的室外流量控制装置的开度,来减少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因而,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量由于少于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量,所以积存于室外热交换器。因此,空调装置的运转所需的制冷剂的循环量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即使减少热交换量也会确保运转所需的制冷剂的循环量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是通过配管将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室外热交换单元、膨胀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空调装置,室外热交换单元具有:第1室外热交换器,与流路切换装置连接;第1流量控制装置,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第2室外热交换器,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及第1流量控制装置并联连接;第2流量控制装置,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旁通配管,绕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和第1流量控制装置、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第3流量控制装置,设置于旁通配管;以及流量调整装置,连接在压缩机的排出侧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为了减少第1室外热交换器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而调整第1流量控制装置、第2流量控制装置以及流量调整装置。由此,即使从第2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的量减少,也能够通过增多向旁通配管流动的制冷剂的量来补偿。因此,即使减少热交换量也能够确保运转所需的制冷剂的循环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50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交换量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交换量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0通过利用制冷循环,能够在各室内机C~E中分别自由地选择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并能够实现同时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冷热混合运转。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0具有1台室外机A、相互并联连接的多台室内机C~E、以及夹设在室外机A与室内机C~E之间的中继器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针对在1台室外机A连接了1台中继器B和3台室内机C~E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各自的连接台数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台数。空调装置100例如可以具备两台以上的室外机A,可以具备两台以上的中继器B,也可以具备1台、两台或者4台以上的室内机C~E。
室外机A和中继器B通过第1制冷剂配管6和第2制冷剂配管7而连接。中继器B和室内机C~E分别通过室内机C~E侧的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6c~6e和室内机侧的第2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7c~7e而连接。第1制冷剂配管6是将流路切换装置2a与中继器B连接的粗径的配管。室内机C~E侧的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6c~6e分别将室内机C~E的室内热交换器5c~5e与中继器B连接,是从第1制冷剂配管6分支的配管。第2制冷剂配管7将室外热交换单元3与中继器B连接,是比第1制冷剂配管6细的直径的配管。室内机C~E侧的第2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7c~7e分别将室内机C~E的室内热交换器5c~5e与中继器B连接,是从第2制冷剂配管7分支的配管。
(室外机A)
室外机A通常被配置于大厦等建筑物的外部的屋顶等空间,经由中继器B向室内机C~E供给冷能或者热能。此外,室外机A并不局限于设置于室外的情况,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形成有换气口的机械室等被包围的空间,另外,在能够通过排气管道将废热向建筑物的外部排气的情况下,室外机A也可以设置于建筑物的内部。并且,室外机A也可以作为水冷式的室外机而设置于建筑物的内部。
室外机A内置有压缩机1、切换室外机A的制冷剂流通方向的流路切换装置2a、室外热交换单元3以及储能器4。压缩机1、流路切换装置2a、流量调整装置2b、室外热交换单元3以及储能器4通过第1制冷剂配管6和第2制冷剂配管7而连接。
这里,室外热交换单元3具有第1室外热交换器3a、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以及流量调整装置2b。这里,在室外热交换单元3设置有第1配管27、第2配管28以及旁通配管25。在第1配管27设置有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连接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在第2配管28设置有第2室外热交换器3b、和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3b连接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24。在旁通配管25设置有第3流量控制装置26。
另外,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附近设置有对作为与制冷剂热交换的流体的室外空气的流量进行控制的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空冷式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一个例子,并使用室外风扇作为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此外,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只要是制冷剂与其他的流体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即可,也可以是水冷式等的室外热交换器。该情况下,作为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可使用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室外热交换器为两个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室外热交换器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该情况下,对各个室外热交换器设置流量控制装置。
另外,在室外机A设置有第1连接配管60a、第2连接配管60b、止回阀18、止回阀19、止回阀20以及止回阀21。通过第1连接配管60a、第2连接配管60b、止回阀18、止回阀19、止回阀20以及止回阀21,无论流路切换装置2a和流量调整装置2b的连接方向如何,高压的制冷剂都经由第2制冷剂配管7从室外机A内流出。另外,通过第1连接配管60a、第2连接配管60b、止回阀18、止回阀19、止回阀20以及止回阀21,低压的制冷剂经由第1制冷剂配管6向室外机A内流入。
压缩机1用于吸入制冷剂并压缩该制冷剂而使其成为高温且高压的状态,例如由能够控制容量的变频压缩机等构成。
流路切换装置2a和流量调整装置2b用于切换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流路切换装置2a切换两个连接状态。一个连接状态是第1配管27及旁通配管25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并且室内热交换器5c~5e与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设置的储能器4连接的连接状态。另一个连接状态是第1配管27及旁通配管25与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设置的储能器4连接并且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5c~5e连接的连接状态。
流量调整装置2b连接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之间,例如由对流向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四通切换阀构成。此外,流量调整装置2b也可以是截断制冷剂的流动的开闭阀,还可以是线性地控制制冷剂的流量的流量调整阀。流量调整装置2b切换两个连接状态。一个连接状态是第2配管28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并且室内热交换器5c~5e与末端连接的连接状态。另一个连接状态是第2配管28与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设置的储能器4连接并且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末端连接的连接状态。
这里,末端表示未通过配管进行连接的部分,在末端制冷剂的流动停止。流路切换装置2a和流量调整装置2b均被例示为四通切换阀。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或者散热器发挥功能。
第1室外热交换器3a与流路切换装置2a连接,对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及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并联连接,对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其中,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在从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供给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将该制冷剂蒸发而气化,或者将该制冷剂冷凝而液化。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形成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动的空气的风路。储能器4被设置于压缩机1的吸入侧,用于贮存因制热运转时与制冷运转时的差异形成的多余制冷剂、或者相对于过渡性的运转的变化的多余制冷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两台室外热交换器并联连接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是3台以上的室外热交换器并联连接。
止回阀18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以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3b和中继器B之间的第2制冷剂配管7连接,仅在从室外机A向中继器B的方向上允许制冷剂的流动。止回阀19设置于中继器B与流路切换装置2a之间的第1制冷剂配管6,仅在从中继器B向室外机A的方向上允许制冷剂的流动。止回阀20设置于第1连接配管60a,使在制热运转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向中继器B流通。止回阀21设置于第2连接配管60b,使在制热运转时从中继器B返回来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的吸入侧流通。
第1连接配管60a在室外机A内将流路切换装置2a与止回阀19之间的第1制冷剂配管6和止回阀18与中继器B之间的第2制冷剂配管7连接。第2连接配管60b在室外机A内将止回阀19与中继器B之间的第1制冷剂配管6和第1室外热交换器3a与止回阀18之间的第2制冷剂配管7连接。
另外,在室外机A设置有排出压力计51、吸入压力计52、中压压力计53以及温度计54。排出压力计51设置于压缩机1的排出侧,测定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力计52设置于压缩机1的吸入侧,测定被压缩机1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中压压力计53设置于止回阀18的上游侧,测定作为在止回阀18的上游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中压。温度计54设置于压缩机1的排出侧,测定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由排出压力计51、吸入压力计52、中压压力计53以及温度计54检测到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被向控制空调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装置50发送,并用于各致动器的控制。
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串联连接,设置于止回阀21及止回阀18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之间,并构成为开闭自如。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在制冷运转时调整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向止回阀18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在制热运转时调整从止回阀21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其中,第1流量控制装置22构成为流路阻力连续地变化。
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串联连接,设置于止回阀21及止回阀18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之间,并构成为开闭自如。第2流量控制装置24在制冷运转时调整从第2室外热交换器3b向止回阀18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在制热运转时调整从止回阀21向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旁通配管25用于绕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第3流量控制装置26设置于旁通配管25的中途,构成为开闭自如,并控制向旁通配管25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第3流量控制装置26调整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其中,第2流量控制装置24和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构成为流路阻力连续地变化。
(中继器B)
中继器B内置有第1分支部10、第2分支部11、气液分离装置12、第1旁通配管14a、第2旁通配管14b、第4流量控制装置13、第5流量控制装置15、第1热交换器17、第2热交换器16以及控制装置50。此外,控制装置50具有与室外机A的控制装置50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第1分支部10用于使在第2制冷剂配管7中流动的制冷剂向各室内机C~E分支。另外,第1分支部10用于使在各室内机C~E中流动的制冷剂合流而向第1制冷剂配管6流入。在第1分支部10具备设置于室内机侧的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6c~6e的电磁阀8c~8h。室内机侧的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6c~6e在第1分支部10中分支,分支的一方经由电磁阀8c~8e与第1制冷剂配管6连接,分支的另一方经由电磁阀8f~8h与第2制冷剂配管7连接。
电磁阀8c~8h通过被控制开闭而能够切换为室内机侧的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6c~6e与第1制冷剂配管6或者第2制冷剂配管7侧连接。其中,将设置于室内机侧的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6c的电磁阀8c、8f称为第1电磁阀。另外,将设置于室内机侧的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6d的电磁阀8d、8g称为第2电磁阀。并且,将设置于室内机侧的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6e的电磁阀8e、8h称为第3电磁阀。
第2分支部11用于使在第1旁通配管14a中流动的制冷剂向各室内机C~E分支。另外,第2分支部11用于使在各室内机C~E中流动的制冷剂合流而向第2旁通配管14b流入。第2分支部11具有第1旁通配管14a与第2旁通配管14b的会合部。气液分离装置12设置于第2制冷剂配管7的中途,将经由第2制冷剂配管7流入的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和液体。而且,由气液分离装置12分离出的气相向第1分支部10流动,由气液分离装置12分离出的液相向第2分支部11流动。
第1旁通配管14a是在中继器B内将气液分离装置12与第2分支部11连接的配管。第2旁通配管14b是在中继器B内将第2分支部11与第1制冷剂配管6连接的配管。第4流量控制装置13设置于第1旁通配管14a的中途,并构成为开闭自如。第5流量控制装置15设置于第2旁通配管14b的中途,并构成为开闭自如。
第1热交换器17对第1旁通配管14a的气液分离装置12与第4流量控制装置13之间的制冷剂、和第2旁通配管14b的第5流量控制装置15与第1制冷剂配管6之间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2热交换器16对第1旁通配管14a的第4流量控制装置13与第2分支部11之间的制冷剂、和第2旁通配管14b的第5流量控制装置15与第1热交换器17之间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此外,也可以在第2分支部11设置止回阀等流路切换阀,而使从进行制热的室内机C~E向第2分支部11流入的制冷剂向第2热交换器16流入。该情况下,由于第5流量控制装置15之前的制冷剂可靠地成为单相的液体制冷剂,所以能够进行稳定的流量控制。
(室内机C~E)
室内机C~E分别设置于能够向室内等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供给空气调节空气的位置,通过经由中继器B供给的来自室外机A的冷能或者热能,来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供给制冷空气或者制热空气。在室内机C~E分别内置有室内热交换器5c~5e和膨胀部9c~9e。
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5c~5e的附近设置有对作为与制冷剂热交换的流体的室内空气的流量进行控制的室内流量控制装置5cm~5e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空冷式的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室内热交换器5c~5e的一个例子,并使用室内风扇作为室内流量控制装置5cm~5em的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但只要是制冷剂与其他流体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即可,也可以是水冷式等的室内热交换器。该情况下,作为室内流量控制装置5cm~5em,可使用泵。
室内热交换器5c~5e在从室内流量控制装置5cm~5em供给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生成用于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供给的制热空气或者制冷空气。室内流量控制装置5cm~5em形成向室内热交换器5c~5e流动的空气的风路。膨胀部9c~9e设置于中继器B的第2分支部11与室内热交换器5c~5e之间,并构成为开闭自如。通过膨胀部9c~9e来调整向室内热交换器5c~5e流入的制冷剂流量。
(控制装置50)
在空调装置100设置有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基于由设置于空调装置100的各传感器检测到的制冷剂的压力信息、制冷剂的温度信息、室外温度信息以及室内温度信息等,来控制致动器等。例如,控制装置50控制压缩机1的驱动、流路切换装置2a和流量调整装置2b的切换、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风扇马达的驱动以及室内流量控制装置5cm~5em的风扇马达的驱动。
另外,控制装置50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第4流量控制装置13以及第5流量控制装置15的开度。其中,控制装置50具备对决定各控制值的函数等进行储存的存储器50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控制装置50设置于室外机A和中继器B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控制装置5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控制装置50可以设置于室内机C~E,也可以作为独立单元而设置于室外机A、中继器B以及室内机C~E以外的场所。
(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接下来,对热交换量控制模式进行说明。当在室外的温度低的状态下进行制冷的低外部空气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热交换量可以很少。通过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以及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来控制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热交换量。这样控制热交换量的模式是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例如,在将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设为全开,并将第3流量控制装置26设为全闭的情况下,由于所有的制冷剂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或者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动,所以热交换量是100%。另一方面,在将第1流量控制装置22设为全开,将第2流量控制装置24设为全闭,并将第3流量控制装置26设为全开的情况下,制冷剂向第1配管27和旁通配管25大致均衡地流动,而不向第2配管28流动。即,热交换量是50%。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50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50具有判定单元71、室外流量控制单元72、流量调整单元73、第2流量控制单元74、第3流量控制单元75以及第1流量控制单元76。
首先,对实施制冷运转或者制冷主体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判定单元71判定在实施制冷运转或者制冷主体运转时排出压力是否低于排出目标值。另外,判定单元71也具有判定被压缩机1吸入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是否高于吸入目标值的功能。在通过判定单元71判定为排出压力低于排出目标值的情况下,室外流量控制单元72判定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否为最小转速,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不是最小转速的情况下,降低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
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最小转速的情况下,流量调整单元73判定流量调整装置2b是否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4连接。而且,在流量调整装置2b未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4连接的情况下,流量调整单元73控制为流量调整装置2b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4连接。
在流量调整装置2b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4连接了的情况下,第2流量控制单元74判定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是否为全闭。而且,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不是全闭的情况下,第2流量控制单元74减小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的开度。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是全闭的情况下,第3流量控制单元75判定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否为全开,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不是全开的情况下,增大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
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全开的情况下,第1流量控制单元76判定第1流量控制装置22是否为最小开度,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不是最小开度的情况下,减小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此外,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为最小开度的情况并且通过判定单元71判定为吸入压力为吸入目标值以下的情况下,第2流量控制单元74进行每隔预先设定的时间便开闭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的间歇控制。另一方面,在吸入压力高于吸入目标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结束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在通过判定单元71判定为排出压力为排出目标值以上的情况下,室外流量控制单元72判定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否为最大转速,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不是最大转速的情况下,提高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为最大转速的情况下,第1流量控制单元76判定第1流量控制装置22是否为全开,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不是全开的情况下,增大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是全开的情况下,第3流量控制单元75判定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否为全闭,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不是全闭的情况下,减小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
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为全闭的情况下,流量调整单元73判定流量调整装置2b是否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而且,在流量调整装置2b未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的情况下,流量调整单元73控制为流量调整装置2b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另一方面,在流量调整装置2b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了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结束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接下来,对实施制热运转或者制热主体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判定单元71判定在实施制热运转或者制热主体运转时吸入压力是否低于吸入目标值。在通过判定单元71判定为吸入压力低于吸入目标值的情况下,第1流量控制单元76和第2流量控制单元74判定第1流量控制单元76和第2流量控制单元74是否为全开。而且,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不是全开的情况下,第1流量控制单元76和第2流量控制单元74增大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的开度。
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为全开的情况下,第3流量控制单元75判定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否为全闭,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不是全闭的情况下,减小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为全闭的情况下,室外流量控制单元72判定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是否为最大转速,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不是最大转速的情况下,提高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另一方面,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为最大转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结束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在通过判定单元71判定为吸入压力为吸入目标值以上的情况下,室外流量控制单元72判定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否为最小转速,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不是最小转速的情况下,降低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为最小转速的情况下,第3流量控制单元75判定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否为全开,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不是全开的情况下,增大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为全开的情况下,第1流量控制单元76和第2流量控制单元74将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的开度减小规定量。而且,控制装置50结束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如上所述,控制装置50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切换为在流量调整装置2b中使第2配管28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接并且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末端连接的连接状态。由此,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不向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动。而且,控制装置50控制为关闭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由此,可阻止向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动的制冷剂流入第2制冷剂配管7。此时,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积存向第1制冷剂配管6流动的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气体状制冷剂与液状制冷剂相比密度较低。因此,运转所需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几乎没有减少。这样,本实施方式1即使减少热交换量也能够确保运转所需的制冷剂的循环量。
(运转模式)
接下来,对空调装置100执行的各种运转时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00的运转动作中,存在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制冷主体运转以及制热主体运转这4个模式。
制冷运转是所有的室内机C~E进行制冷运转或者停止的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是所有的室内机C~E进行制热运转或者停止的运转模式。制冷主体运转是能够按每个室内机选择制冷制热的运转模式,并且制冷负荷大于制热负荷。制冷主体运转是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而作为冷凝器或者散热器发挥作用的运转模式。制热主体运转是能够按每个室内机选择制冷制热的运转模式,并且制热负荷大于制冷负荷。制热主体运转是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接而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运转模式。
(制冷运转)
对室内机C、D、E欲全部进行制冷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将流路切换装置2a切换为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动。另外,将与室内机C、D、E连接的电磁阀8c、8d、8e打开,并将电磁阀8f、8g、8h关闭。
在该状态下,开始压缩机1的运转。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被压缩机1压缩,变成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并排出。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2a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此时,制冷剂在对室外空气加热的同时被冷却,变成中温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出的中温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通过第2制冷剂配管7,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被分离。而且,被分离后的制冷剂在第1热交换器17中与在第2旁通配管14b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第4流量控制装置13,在第2热交换器16中与在第2旁通配管14b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
在第1热交换器17和第2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了的液状制冷剂向第2分支部11流入,一部分旁通至第2旁通配管14b,剩余部分向室内机侧的第2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7c、7d、7e流入。在第2分支部11分支出的高压的液状制冷剂在室内机侧的第2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7c、7d、7e中流动,并向室内机C、D、E的膨胀部9c、9d、9e流入。而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在膨胀部9c、9d、9e中被节流而膨胀并减压,变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其中,在焓恒定的基础上进行膨胀部9c、9d、9e中的制冷剂的变化。从膨胀部9c、9d、9e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5c、5d、5e流入。而且,制冷剂在将室内空气冷却的同时被加热,变为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
从室内热交换器5c、5d、5e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分别通过电磁阀8c、8d、8e,向第1分支部10流入。在第1分支部10中合流后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与在第2旁通配管14b的第1热交换器17和第2热交换器16中被加热后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合流,通过第1制冷剂配管6和流路切换装置2a而向压缩机1流入并被压缩。
此外,在外部空气温度低并且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力降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增大压缩机1的前后差压。控制装置50通过将流量调整装置2b切换为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储能器4连接,并关闭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来减少热交换容积。而且,控制装置50对绕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第3流量控制装置26进行操作,使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化,从而控制第1室外热交换器3a的热交换量。此时,控制装置50也可以减小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来控制热交换量,但将制冷剂不会停滞的开度作为下限。
另外,在外部空气温度低并且向压缩机1流入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明显变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增大向压缩机1的吸入压力。控制装置50将流量调整装置2b切换为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储能器4连接,并间歇地控制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由此,使从压缩机1排出并通过了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中压的制冷剂向低压回路旁通,也能够提高向压缩机1流入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
(制热运转)
对室内机C、D、E欲全部进行制热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将流路切换装置2a切换为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向第1分支部10流入。另外,将与室内机C、D、E连接的电磁阀8c、8d、8e关闭,并将电磁阀8f、8g、8h打开。
在该状态下,开始压缩机1的运转。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被压缩机1压缩,变成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并排出。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2a和第2制冷剂配管7向第1分支部10流入。流入至第1分支部10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在第1分支部10中分支,通过电磁阀8f、8g、8h向室内热交换器5c、5d、5e流入。而且,制冷剂在将室内空气冷却的同时被加热,变成中温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
从室内热交换器5c、5d、5e流出的中温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向膨胀部9c、9d、9e流入,在第2分支部11中合流,并向第5流量控制装置15流入。而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被膨胀部9c、9d、9e、第5流量控制装置15、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以及第2流量控制装置24节流而膨胀并减压,变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
从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制冷剂在将室外空气冷却的同时被加热,变为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2a向压缩机1流入而被压缩。
此外,在外部空气温度高并且被压缩机1吸入的吸入压力上升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为了增大压缩机1的前后差压而对绕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第3流量控制装置26进行操作。由此,控制装置50使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化,控制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热交换量。
(制冷主体运转)
对室内机C、D进行制冷并且室内机E进行制热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控制装置50将流路切换装置2a切换为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另外,将与室内机C、D、E连接的电磁阀8c、8d、8h打开,将电磁阀8f、8g、8e关闭。
在该状态下,开始压缩机1的运转。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被压缩机1压缩,变成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并排出。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2a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此时,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中残留在制热中所需的热量而制冷剂在将室外空气加热的同时被冷却,变成中温且高压的气液两相状态。
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出的中温且高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通过第2制冷剂配管7向气液分离装置12流入。而且,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分离为气体状制冷剂和液状制冷剂。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分离出的气体状制冷剂经由第1分支部10和电磁阀8h向进行制热的室内热交换器5e流入。而且,制冷剂在将室内空气加热的同时被冷却,变成中温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另一方面,在气液分离装置12中分离出的液状制冷剂向第1热交换器17流入,与在第2旁通配管14b中流动的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
从进行制热的室内热交换器5e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部9e,从第1热交换器17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4流量控制装置13和第2热交换器16而在第2分支部11中合流。合流的液状制冷剂的一部分旁通至第2旁通配管14b,剩余部分向分别设置于进行制冷的室内机C、D的膨胀部9c、9d流入。而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在膨胀部9c、9d中被节流而膨胀并减压,变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在焓恒定的基础上进行膨胀部9c、9d中的制冷剂的变化。
从膨胀部9c、9d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进行制冷的室内热交换器5c、5d流入。而且,制冷剂在将室内空气冷却的同时被加热,变成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5c、5d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分别通过电磁阀8c、8d向第1分支部10流入。在第1分支部10中合流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与在第2旁通配管14b的第1热交换器17和第2热交换器16中被加热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合流,通过第1制冷剂配管6和流路切换装置2a而向压缩机1流入并被压缩。
此外,在外部空气温度低并且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力降低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增大压缩机1的前后差压。控制装置50通过将流量调整装置2b切换为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储能器4连接,并关闭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来减少热交换容积。而且,控制装置50对绕过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第3流量控制装置26进行操作来使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的制冷剂流量变化。由此,控制装置50控制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热交换量。此时,控制装置50也可以减小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来控制热交换量,但将以制冷剂不会停滞的开度作为下限。
(制热主体运转)
对室内机C进行制冷并且室内机D、E进行制热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控制装置50将流路切换装置2a切换为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向第1分支部10流入。另外,将与室内机C、D、E连接的电磁阀8f、8d、8e关闭,并将电磁阀8c、8g、8h打开。另外,为了减少进行制冷的室内机C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压力差,控制为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全开或者第2制冷剂配管7的蒸发压力通过饱和温度换算为0℃左右。
在该状态下,开始压缩机1的运转。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被压缩机1压缩,变成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而被排出。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2a和第2制冷剂配管7向第1分支部10流入。流入至第1分支部10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在第1分支部10中分支,通过电磁阀8g、8h向进行制热的室内机D、E的室内热交换器5d、5e流入。而且,制冷剂在将室内空气加热的同时被冷却,变成中温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
从室内热交换器5d、5e流出的中温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向膨胀部9d、9e流入,在第2分支部11中合流。在第2分支部11中合流后的高压的液状制冷剂的一部分向与进行制冷的室内机C连接的膨胀部9c流入。而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在膨胀部9c中被节流而膨胀并减压,变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
从膨胀部9c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进行制冷的室内热交换器5c流入。而且,制冷剂在将室内空气冷却的同时被加热,变成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5c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通过电磁阀8c向第1制冷剂配管6流入。另一方面,从进行制热的室内热交换器5d、5e流入至第2分支部11的高压的液状制冷剂的剩余部分向第5流量控制装置15流入。而且,高压的液状制冷剂在第5流量控制装置15中被节流而膨胀并减压,变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从第5流量控制装置15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第1制冷剂配管6流入,与从进行制冷的室内热交换器5c流入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合流。
在第1制冷剂配管6中合流后的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入。而且,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而变成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出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2a向压缩机1流入而被压缩。
(控制装置50的动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动作的流程图。接下来,对空调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若开始空调装置100的运转,则执行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中的热交换量控制模式(步骤S1)。在执行了热交换量控制模式之后,判定是否接收了运转结束的指示(步骤S2)。在未接收到运转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在接收到运转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下,结束空调装置100的运转。
图4和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交换量控制模式的流程图。接下来,对图3的步骤S1的控制内容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若开始热交换量控制,则判定运转模式是否是制冷运转或者制冷主体运转(步骤S101)。在实施制冷运转或者制冷主体运转时(步骤S102),控制装置50判定排出压力是否低于排出目标值(步骤S103)。在排出压力为排出目标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否),控制装置50还判定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否为最大转速(步骤S116)。
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不是最大转速的情况下(步骤S116的否),控制装置50提高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步骤S117)。另一方面,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最大转速的情况下(步骤S116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第1流量控制装置22是否为全开(步骤S118)。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不是全开的情况下(步骤S118的否),控制装置50增大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步骤S119)。另一方面,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为全开的情况下(步骤S118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否为全闭(步骤S120)。
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不是全闭的情况下(步骤S120的否),控制装置50减小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步骤S121)。另一方面,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全闭的情况下(步骤S120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流量调整装置2b是否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步骤S122)。在流量调整装置2b未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22的否),控制装置50控制流量调整装置2b的连接状态。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0控制流量调整装置2b以便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步骤S123)。在流量调整装置2b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排出侧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22的是),控制装置50结束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这里,在排出压力低于排出目标值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是),控制装置50还判定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否为最小转速(步骤S104)。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不是最小转速的情况下(步骤S104的否),控制装置50降低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步骤S105)。另一方面,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最小转速的情况下(步骤S104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流量调整装置2b是否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4连接(步骤S106)。
在流量调整装置2b未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4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06的否),控制装置50控制流量调整装置2b的连接状态。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0控制流量调整装置2b以便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4连接(步骤S107)。另一方面,在流量调整装置2b将第2室外热交换器3b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4连接了的情况下(步骤S106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是否为全闭(步骤S108)。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不是全闭的情况下(步骤S108的否),控制装置50减小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的开度(步骤S109)。另一方面,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是全闭的情况下(步骤S108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否为全开(步骤S110)。
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不是全开的情况下(步骤S110的否),控制装置50增大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步骤S111)。另一方面,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为全开的情况下(步骤S110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第1流量控制装置22是否为最小开度(步骤S112)。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不是最小开度的情况下(步骤S112的否),控制装置50减小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步骤S113)。另一方面,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为最小开度的情况下(步骤S112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吸入压力是否高于吸入目标值(步骤S114)。在吸入压力为吸入目标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14的否),控制装置50间歇控制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步骤S115)。另一方面,在吸入压力高于吸入目标值的情况下(步骤S114的是),控制装置50结束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其中,在图4的步骤S103~步骤S115和步骤S116~步骤S123中,将各个致动器的控制值被变更时的致动器的优先顺序固定。控制装置50对所设定的排出压力的排出目标值与检测值之差乘以增益来变更各致动器的控制值。另外,也可以同时控制两个以上的致动器。
如图5所示,在实施制热运转或者制热主体运转时(步骤S124),控制装置50判定吸入压力是否低于吸入目标值(步骤S125)。在吸入压力为吸入目标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25的否),控制装置50还判定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是否为最小转速(步骤S132)。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不是最小转速的情况下(步骤S132的否),控制装置50降低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步骤S133)。另一方面,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为最小转速的情况下(步骤S132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否为全开(步骤S134)。
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不是全开的情况下(步骤S134的否),控制装置50增大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步骤S135)。另一方面,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为全开的情况下(步骤S134的是),控制装置50将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的开度减小规定量(步骤S136)。而且,控制装置50结束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这里,在吸入压力低于吸入目标值的情况下(步骤S125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是否为全开(步骤S126)。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不是全开的情况下(步骤S126的否),控制装置50增大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的开度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的开度(步骤S127)。另一方面,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22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为全开的情况下(步骤S126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否为全闭(步骤S128)。
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不是全闭的情况下(步骤S128的否),控制装置50减小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的开度(步骤S129)。另一方面,在第3流量控制装置26是全闭的情况下(步骤S128的是),控制装置50判定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是否为最大转速(步骤S130)。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不是最大转速的情况下(步骤S130的否),控制装置50提高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的转速(步骤S131)。另一方面,在室外流量控制装置3m为最大转速的情况下(步骤S130的是),控制装置50结束热交换量控制模式。
其中,在图5的步骤S125~步骤S131和步骤S132~步骤S136中,将各个致动器的控制值被变更时的致动器的优先顺序固定。控制装置50对所设定的排出压力的排出目标值与检测值之差乘以增益来变更各致动器的控制值。另外,也可以同时控制两个以上的致动器。例如,可以在关闭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的同时打开第3流量控制装置26。由此,即使关闭第2流量控制装置24而制冷剂不从第2配管28向第2制冷剂配管7流动,也与其对应地打开第3流量控制装置26而向旁通配管25流动,制冷剂从旁通配管25向第2制冷剂配管7流动。因此,能够维持在整个空调装置100中循环的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1,为了减少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热交换量,第1流量控制装置22、第2流量控制装置24以及流量调整装置2b被调整。由此,即使从第2室外热交换器3b流出的制冷剂的量减少,也能够通过增多向旁通配管25流动的制冷剂的量来补偿。另外,在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积存比液状制冷剂密度低的低压的气体状制冷剂。由此,能够减小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的冷凝面积,减小热交换量。因此,即使减小热交换量也能够确保运转所需的制冷剂的循环量。
另外,以往当在室外热交换器积存有制冷剂的状态下通过流路切换装置从制冷运转切换至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积存于室外热交换器的液状制冷剂会向设置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储能器流动。而且,若流入储能器的容积以上的液状制冷剂,则产生液状制冷剂流动至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回液,压缩机有可能发生故障。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1由于在进行热交换量控制时不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3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3b积存制冷剂,所以不产生回液。这样,本实施方式1还能够抑制回液。另外,以往公知有一种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控制的空调装置。作为这样的空调装置,公知有对1台或者多台室外机连接多台室内机、实现同时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冷热混合运转的空调装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能够进行这样的冷热混合运转的空调装置中即使减少热交换量也能够确保运转所需的制冷剂的循环量。
另外,如图4的步骤S114和步骤S115那样,控制装置50在低压压力为阈值以下时间歇控制第2流量控制装置24。由此,在低外部空气时,即使进行制冷运转或者制冷主体运转,也能够抑制低压压力过度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a…流路切换装置;2b…流量调整装置;3…室外热交换单元;3a…第1室外热交换器;3b…第2室外热交换器;3m…室外流量控制装置;4…储能器;5c、5d、5e…室内热交换器;5cm、5dm、5em…室内流量控制装置;6…第1制冷剂配管;6c、6d、6e…第1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7…第2制冷剂配管;7c、7d、7e…第2室内机侧制冷剂配管;8c、8d、8e、8f、8g、8h…电磁阀;9c、9d、9e…膨胀部;10…第1分支部;11…第2分支部;12…气液分离装置;13…第4流量控制装置;14a…第1旁通配管;14b…第2旁通配管;15…第5流量控制装置;16…第2热交换器;17…第1热交换器;18…止回阀;19…止回阀;20…止回阀;21…止回阀;22…第1流量控制装置;24…第2流量控制装置;25…旁通配管;26…第3流量控制装置;27…第1配管;28…第2配管;50…控制装置;50a…存储器;51…排出压力计;52…吸入压力计;53…中压压力计;54…温度计;60a…第1连接配管;60b…第2连接配管;71…判定单元;72…室外流量控制单元;73…流量调整单元;74…第2流量控制单元;75…第3流量控制单元;76…第1流量控制单元;100…空调装置;A…室外机;B…中继器;C、D、E…室内机。

Claims (8)

1.一种空调装置,通过配管将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室外热交换单元、膨胀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热交换单元具有:
第1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连接;
第1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第2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及所述第1流量控制装置并联连接;
第2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串联连接;
旁通配管,绕过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和所述第1流量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和第2流量控制装置;
第3流量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旁通配管;以及
流量调整装置,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具备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判定单元,在制冷运转时,判定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力是否低于排出目标值;和
流量调整单元,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排出压力低于排出目标值的情况下,以抑制制冷剂向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流动的方式控制所述流量调整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第2流量控制单元,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排出压力低于排出目标值的情况下,所述第2流量控制单元以关闭所述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方式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形成向所述第1室外热交换器和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流动的空气的风路的室外流量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室外流量控制单元,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排出压力低于排出目标值的情况下,所述室外流量控制单元以降低所述室外流量控制装置的转速的方式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具有判定被所述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吸入压力是否高于吸入目标值的功能,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有第2流量控制单元,在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吸入压力为吸入目标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第2流量控制单元进行每隔预先设定的时间便开闭所述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间歇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整装置对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的连接状态、和所述第2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流量控制装置是流路阻力连续地变化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外机,设置有所述压缩机、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以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单元;
多个室内机,该多个室内机设置有多个所述膨胀部和多个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以及
中继器,夹设在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之间,并将从所述室外机供给的制冷剂向多个所述室内机分配。
CN201780094362.3A 2017-09-15 2017-09-15 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1051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3439 WO2019053876A1 (ja) 2017-09-15 2017-09-15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1786A true CN111051786A (zh) 2020-04-21

Family

ID=6572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4362.3A Pending CN111051786A (zh) 2017-09-15 2017-09-15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71755B2 (zh)
EP (1) EP3683511B1 (zh)
JP (1) JP6880204B2 (zh)
CN (1) CN111051786A (zh)
WO (1) WO20190538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1546B2 (ja) * 2017-07-21 2020-07-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AU2018342809B2 (en) * 2017-09-29 2020-07-09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8489134A (zh) * 2018-04-09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KR20200114031A (ko) * 2019-03-27 2020-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장치
JP7055239B2 (ja) * 2019-04-12 2022-04-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11965682B2 (en) * 2020-12-16 2024-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4620A (ja) * 1998-03-19 1999-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機の膨張弁制御装置
JP2009121707A (ja) * 2007-11-12 2009-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1106702A (ja) * 2009-11-13 2011-06-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流量制御弁
CN104053959A (zh) * 2012-01-23 2014-09-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995463A (zh) * 2013-02-19 2015-10-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20160161163A1 (en) * 2014-12-09 2016-06-09 Lennox Industries Inc.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system operation in low ambient condi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5612B2 (ja) * 1989-08-17 1999-1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空気調和機
AU636726B2 (en) * 1990-03-19 1993-05-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3424868B2 (ja) * 1994-12-19 2003-07-0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マルチシステム空気調和機
JP3445861B2 (ja) * 1995-03-10 2003-09-0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1047797A (ja) * 1996-07-29 1998-02-2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10267431A (ja) * 1997-03-25 1998-10-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ルチ形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4968373B2 (ja) * 2010-08-02 2012-07-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2344058B1 (ko) * 2013-12-24 2021-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4620A (ja) * 1998-03-19 1999-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機の膨張弁制御装置
JP2009121707A (ja) * 2007-11-12 2009-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1106702A (ja) * 2009-11-13 2011-06-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流量制御弁
CN104053959A (zh) * 2012-01-23 2014-09-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995463A (zh) * 2013-02-19 2015-10-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20160161163A1 (en) * 2014-12-09 2016-06-09 Lennox Industries Inc.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system operation in low ambient condi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80204B2 (ja) 2021-06-02
JPWO2019053876A1 (ja) 2020-04-02
EP3683511B1 (en) 2023-06-28
EP3683511A1 (en) 2020-07-22
EP3683511A4 (en) 2020-08-26
US20200182516A1 (en) 2020-06-11
US11371755B2 (en) 2022-06-28
WO2019053876A1 (ja)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7179B (zh) 空气调节机
CN111051786A (zh) 空调装置
US9506674B2 (en)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a bypass pipeline for a defrosting operation
JP3925545B2 (ja) 冷凍装置
EP2270405B1 (en) Refrigerating device
US8302413B2 (en) Air conditioner
JP3864980B2 (ja) 空気調和機
JP689590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1659348A1 (en) Freezing apparatus
EP2863152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622346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96851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06013938A1 (ja) 冷凍装置
WO201412883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512205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226112B2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R20190005445A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KR101754685B1 (ko) 히트펌프식 급탕장치
KR102082881B1 (ko)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EP3236168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101186331B1 (ko)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JP2007232265A (ja) 冷凍装置
JP3984250B2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KR20140017865A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US11486591B2 (en) Air conditioner capable of performing dehumidification while maintaining a temperature of indoor air at a constant lev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