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0523B - 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0523B
CN111050523B CN201910462720.2A CN201910462720A CN111050523B CN 111050523 B CN111050523 B CN 111050523B CN 201910462720 A CN201910462720 A CN 201910462720A CN 111050523 B CN111050523 B CN 111050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late
capillary structure
transfer module
plate
thermal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27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0523A (zh
Inventor
郭智尧
孙金锴
朱俊龙
刘韦承
刘天佐
张硕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50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0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0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0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02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 B21D53/04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of sheet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83Means for filling or sealin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5/00Reinforcing means
    • F28F2225/04Reinforcing means for cond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热转移模块包括第一导体板、第二导体板、工作流体以及强化层。第二导体板连接于第一导体板以形成腔体。工作流体位于腔体内。强化层形成于第一导体板以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其中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位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内表面,且强化层的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的结构强度及第二导体板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转移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热转移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信息产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computer)、平板计算机(tablet computer)与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等电子装置已广泛地被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电子装置的型态与功能越来越多元,且便利性与实用性让这些电子装置更为普及。电子装置中会配置有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芯片或其他电子元件,而这些电子元件在运行时会产生热。然而,随着电子装置的体积越来越小,电子元件的设置越来越密集,因此电子装置内的积热问题越来越难以处理,常会引起电子装置的热当机。因此,散热的改良越来越重要。
目前一般的均温板(vapor chamber)最大厚度大约为1毫米或以上,不适于用在薄型化的电子装置中。在较佳的条件下,薄型化电子装置内需使用设计最大厚度小于0.5毫米的薄型均温板。然而,目前采用均温板的材料为铜、钛合金或铝。但以铜或铝作为材料时,将会因为厚度过小而导致结构的强度不足。而以钛合金作为材料时,则会产生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转移(散热)模块,可提高结构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转移模块,包括第一导体板、第二导体板、工作流体以及强化层。第二导体板连接于第一导体板以形成腔体。工作流体位于腔体内。强化层形成于第一导体板以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其中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位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内表面,且强化层的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的结构强度及第二导体板的结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强化层的材料包括钨镍合金或镍钴合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强化层为电镀强化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强化层包括第一强化层以及第二强化层。第一强化层形成于第一导体板的外侧表面上,且第二强化层形成于第二导体板的外侧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材料选自于由铜、铝与钛所构成的群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毛细结构包括第一毛细结构以及第二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由第一导体板的一部分所构成,且第二毛细结构由第二导体板的一部分所构成。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导体板以及第二导体板;蚀刻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以形成毛细结构;结合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以形成腔体;形成强化层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其中强化层的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以及对腔体进行抽真空并提供工作流体至腔体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中,依序进行蚀刻出毛细结构;结合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以及形成强化层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中,依序进行蚀刻出毛细结构;形成强化层;以及结合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中,依序进行形成强化层;蚀刻出毛细结构;以及结合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热转移模块的最大厚度小于或等于0.5毫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体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0.4毫米之间,且第二导体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0.4毫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强化层的材料包括钨镍合金或镍钴合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形成强化层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的方法还包括:以电镀方式将强化层形成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强化层包括第一强化层以及第二强化层,且形成强化层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的方法还包括:以电镀方式将第一强化层形成于第一导体板的外侧表面上;以及以电镀方式将第二强化层形成于第二导体板的外侧表面上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毛细结构包括第一毛细结构以及第二毛细结构,且蚀刻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以形成毛细结构的方法还包括:蚀刻第一导体板的一部分以形成第毛细结构;以及蚀刻第二导体板的一部分以形成第二毛细结构。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中,将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强化层,形成于第一导体板以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因此,当结合第一导体板以及第二导体板时可通过毛细结构带来良好的热转移作用以及通过强化层带来良好的结构稳定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3A至图3E分别为图2的热转移模块的制作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100A:热转移模块
110、110A:第一导体板
120、120A:第二导体板
130:强化层
130_1:第一强化层
130_2:第二强化层
F:工作流体
G:腔体
P:毛细结构
P1:第一毛细结构
P2:第二毛细结构
T:最大厚度
S200~S204: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转移模块100,适于接触发热元件,并以热传导的方式将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热转移至风扇、散热鳍片等散热元件或外界,以达到散热的效果。举例而言,热转移模块100例如为最大厚度T小于或等于0.5毫米的薄型均温板(vapor chamber)。而发热元件例如是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等)的中央处理器、处理芯片或其他会产生热的电子元件。热转移模块100以热对流方式转移热以及热传导方式转移热。因此,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热可通过热对流以及热传导被转移至风扇、散热鳍片等散热元件或外界,以达到散热的效果。为了方便说明,图1中热转移模块100所显示的尺寸仅示意,并不代表热转移模块100的真实尺寸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热转移模块100包括第一导体板110、第二导体板120、工作流体F以及强化层130。第一导体板110与第二导体板120相互连接以形成腔体G,且工作流体F配置于腔体内。第一导体板110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0.4毫米之间,且第二导体板的厚度也介于0.1毫米至0.4毫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板110的厚度为0.4毫米,第一导体板110的厚度为0.1毫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板110及第二导体板120的材料为铜合金。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板110及第二导体板120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材料选自于由铜、铝与钛所构成的群组,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导体板110及第二导体板120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型可通过冲压设计形成,以使第一导体板110与第二导体板120结合后形成腔体G。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板110与第二导体板120彼此连接的方式例如是焊接,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详细而言,第一导体板110及第二导体板120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毛细结构P,且此毛细结构P位于第一导体板110及第二导体板120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内表面。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板110的厚度大于第二导体板120的厚度,因此可将第一导体板110设计具有毛细结构P,如图1所绘示。在本实施例中,毛细结构P例如是由导体板的板体经蚀刻方式制作而形成且可产生毛细现象的微结构。毛细结构P可使工作流体F由气体冷凝成液体,因而达到热转移的目的。
具体而言,在散热过程中,发热元件的热转移至热转移模块100,而较接近发热元件的工作流体F则受热蒸发成气体而向上流动且充满整个腔体G。当蒸发的工作流体F流动至相对远离发热元件处时,由于此处的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工作流体F与其他介质(如毛细结构P、第一导体板110、第二导体板120或冷空气等)进行热交换并冷凝成液体之后,通过第一导体板110或第二导体板120的毛细现象回流。这种蒸发及冷凝的运作会在腔体G内周而复始地进行,因此,热转移模块100可以将发热元件发出的热散逸至其他介质。
强化层130形成于第一导体板110以及第二导体板120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且强化层130的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110的结构强度及第二导体板120的结构强度。因此,可提升第一导体板110以及第二导体板120的至少其中一者的结构强度,进而可减低第一导体板110以及第二导体板120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厚度以用于制作出薄型均温板。
详细而言,强化层130的材料包括钨镍合金或镍钴合金,且在本实施例中,强化层130以电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二导体板120的外侧表面上。换句话说,强化层130为电镀强化层。如此一来,可进一步提升第二导体板120的结构强度。值得一提的是,在热转移模块100中,可选择分别一厚一薄的两导体板作为第一导体板110以及第二导体板120,且对较厚的导体板进行蚀刻以形成毛细结构P,而对较薄的导体板进行电镀以形成强化层130。但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一导体板110以及第二导体板120的相对厚度及分别的加工制程。如此一来,当结合第一导体板110以及第二导体板120时可通过毛细结构P带来良好的热转移作用以及通过强化层130带来良好的结构稳定度。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100A类似于图1所绘示的热转移模块100。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体板120A也具有毛细结构P,且强化层130分别形成于第一导体板110A以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外侧表面上。为了方便说明,图2中热转移模块100A所显示的尺寸仅示意,并不代表热转移模块100A的真实尺寸比例。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皆为0.25毫米,且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分别经由蚀刻方式形成第一毛细结构P1以及第二毛细结构P2。换句话说,第一毛细结构P1由第一导体板110A的一部分所构成,且第二毛细结构P2由第二导体板120A的一部分所构成。强化层130包括第一强化层130_1以及第二强化层130_2。第一强化层130_1形成于第一导体板110A的外侧表面上,且第二强化层130_2形成于第二导体板120A的外侧表面上。因此,当结合第一导体板110A以及第二导体板120A时可通过第一毛细结构P1以及第二毛细结构P2带来良好的热转移作用,且通过第一强化层130_1以及第二强化层130_2带来良好的结构稳定度。
图3A至图3E分别为图2的热转移模块的制作过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请先同时参考图2、图3A及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此制造方法至少可应用于图2所绘示的热转移模块100A中,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执行步骤S200,提供第一导体板110A以及第二导体板120A,其第一导体板110A与第二导体板120A的外型可通过冲压设计形成。
请同时参考图2、图3B及图4。接着,执行步骤S201,蚀刻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至少其中一者以形成毛细结构P。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蚀刻第一导体板110A以形成第一毛细结构P1以及蚀刻第二导体板120A以形成第二毛细结构P2。
请同时参考图2、图3C及图4。接着,执行步骤S202,结合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以形成腔体G。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以焊接的方式进行结合,以在焊接处以内的空间形成腔体G。
请同时参考图2、图3D及图4。接着,执行步骤S203,形成强化层130于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其中强化层130的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至少其中一者。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以电镀的方式形成第一强化层130_1于第一导体板110A的外侧表面上,以及以电镀的方式形成第二强化层130_2于第二导体板120A的外侧表面上。
请同时参考图2、图3E及图4。接着,执行步骤S204,对腔体G进行抽真空并提供工作流体F至腔体G。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先前在第一导体板110A或第二导体板120A上所预留的通孔(未绘示)进行抽真空,并在抽完真空之后提供工作流体F至腔体G内,最后再将上述通孔以焊接方式封闭。因此,可形成出热转移模块100A。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请同时参考图2以及图5。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至少可应用于图2所绘示的热转移模块100A中,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100A的制造方法类似于图4所绘示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完进行蚀刻出毛细结构P的步骤S201后,执行步骤S203,形成强化层130于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其中强化层130的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至少其中一者。接着,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执行步骤S202,结合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以形成腔体G。换句话说,在上述的步骤中,依序进行蚀刻出毛细结构P;形成强化层130;以及结合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步骤。因此,可适应于因结构上需求而具有不同制造流程的实施例中。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请同时参考图2以及图6。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至少可应用于图2所绘示的热转移模块100A中,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热转移模块100A的制造方法类似于图4所绘示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完提供第一导体板110A以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步骤S200后,执行步骤S203,形成强化层130于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其中强化层130的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至少其中一者。接着,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执行步骤S201,蚀刻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至少其中一者以形成毛细结构P。接着,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执行步骤S202,结合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以形成腔体G。换句话说,在上述的步骤中,依序进行形成强化层130;蚀刻出毛细结构P;以及结合第一导体板110A及第二导体板120A的步骤。因此,可适应于因结构上需求而具有不同制造流程的实施例中。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中,将结构强度大于第一导体板及第二导体板的强化层,形成于第一导体板以及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因此,当结合第一导体板以及第二导体板时可通过毛细结构带来良好的热转移作用以及通过强化层带来良好的结构稳定度。
虽然接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热转移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体板;
第二导体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导体板以形成腔体;
工作流体,位于所述腔体内;以及
强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导体板以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内表面,且所述强化层的结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导体板的结构强度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材料相同,
其中所述强化层为电镀强化层,所述强化层包括第一强化层以及第二强化层,所述第一强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导体板的外侧表面上,且所述第二强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导体板的外侧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移模块,其中所述强化层的材料包括钨镍合金或镍钴合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移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材料选自于由铜、铝与钛所构成的群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移模块,其中所述热转移模块的最大厚度小于或等于0.5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移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0.4毫米之间,且所述第二导体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0.4毫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移模块,其中所述毛细结构包括第一毛细结构以及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由所述第一导体板的一部分所构成,且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由所述第二导体板的一部分所构成。
7.一种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导体板以及第二导体板,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材料相同;
蚀刻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以形成毛细结构;
结合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以形成腔体;
形成强化层于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其中所述强化层的结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其中所述强化层包括第一强化层以及第二强化层,且形成所述强化层于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的外侧表面上的方法包括:
以电镀方式将所述第一强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导体板的外侧表面上;
以电镀方式将所述第二强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导体板的外侧表面上;以及
对所述腔体进行抽真空并提供工作流体至所述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中,依序进行蚀刻出所述毛细结构;结合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以及形成所述强化层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中,依序进行蚀刻出所述毛细结构;形成所述强化层;以及结合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中,依序进行形成所述强化层;蚀刻出所述毛细结构;以及结合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强化层的材料包括钨镍合金或镍钴合金。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移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毛细结构包括第一毛细结构以及第二毛细结构,且蚀刻所述第一导体板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至少其中一者以形成所述毛细结构的方法还包括:
蚀刻所述第一导体板的一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以及
蚀刻所述第二导体板的一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二毛细结构。
CN201910462720.2A 2018-10-12 2019-05-30 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050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44655P 2018-10-12 2018-10-12
US62/744,655 2018-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0523A CN111050523A (zh) 2020-04-21
CN111050523B true CN111050523B (zh) 2022-03-15

Family

ID=70159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2720.2A Active CN111050523B (zh) 2018-10-12 2019-05-30 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16436A1 (zh)
CN (1) CN111050523B (zh)
TW (1) TWI6876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3574B (zh) * 2020-04-18 2023-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均热板及其制作方法、中框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7322B1 (en) * 2000-08-15 2001-11-13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late type heat pipe and a cooling system using same
JP2004238672A (ja) * 2003-02-05 2004-08-26 Fujikura Ltd 平板型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N201904323U (zh) * 2010-11-17 2011-07-20 深圳东桥华瀚科技有限公司 均热板
CN104053335A (zh) * 2013-03-13 2014-09-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04350550U (zh) * 2015-01-26 2015-05-20 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锁固结构
CN104748597A (zh) * 2015-04-13 2015-07-01 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52082A (zh) * 2017-03-08 2017-06-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289800A (zh) * 2013-07-08 2017-10-2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6609325U (zh) * 2014-08-29 2017-11-0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平面型热管
CN107830757A (zh) * 2017-09-22 2018-03-23 东莞市钧成实业有限公司 均温板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CN107949238A (zh) * 2017-11-10 2018-04-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研究所 一种带支撑柱结构的均热板散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3137A (zh) * 2017-01-18 2018-07-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热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36216A1 (fr) * 2001-10-25 2003-05-01 Showa Denko K.K. Echangeur thermique, procede de fluoration dudit echangeur thermique ou de ses elements constitutif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CN101614499B (zh) * 2008-06-27 2010-09-15 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及其制作方法
TW201249317A (en) * 2011-05-20 2012-12-0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uni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JP2013143447A (ja) * 2012-01-10 2013-07-22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JP5789684B2 (ja) * 2014-01-10 2015-10-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ー
CN104797120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M522332U (zh) * 2016-01-29 2016-05-21 Taiwan Microloops Corp 雙材質均溫板及其上殼構件
TWM544619U (zh) * 2017-04-14 2017-07-0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溫板
CN207040120U (zh) * 2017-07-21 2018-02-23 林进东 一种节能防胀爆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7322B1 (en) * 2000-08-15 2001-11-13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late type heat pipe and a cooling system using same
JP2004238672A (ja) * 2003-02-05 2004-08-26 Fujikura Ltd 平板型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N201904323U (zh) * 2010-11-17 2011-07-20 深圳东桥华瀚科技有限公司 均热板
CN104053335A (zh) * 2013-03-13 2014-09-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107289800A (zh) * 2013-07-08 2017-10-2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6609325U (zh) * 2014-08-29 2017-11-03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平面型热管
CN204350550U (zh) * 2015-01-26 2015-05-20 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锁固结构
CN104748597A (zh) * 2015-04-13 2015-07-01 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23137A (zh) * 2017-01-18 2018-07-2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热板
CN106852082A (zh) * 2017-03-08 2017-06-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830757A (zh) * 2017-09-22 2018-03-23 东莞市钧成实业有限公司 均温板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CN107949238A (zh) * 2017-11-10 2018-04-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研究所 一种带支撑柱结构的均热板散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7644B (zh) 2020-03-11
US20200116436A1 (en) 2020-04-16
TW202014660A (zh) 2020-04-16
CN111050523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7392B2 (en) Heat conduc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80058767A1 (en) Loop heat pipe
US20110127013A1 (en) Heat-radiating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2037871A (zh) 可撓動之均溫板
US20150026981A1 (en) Manufacturing mehtod of vapor chamber structure
US7128134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JP2011086700A (ja) 放熱用部品
CN110567303A (zh) 具有凸部的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076685A1 (en) Flow path member, and heat exchanger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8235852A (ja) セラミックス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JP4306664B2 (ja) シート状ヒートパイ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050523B (zh) 热转移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85820B (zh) 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070295482A1 (en) Heat spreader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a semiconduc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18010655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timization of vapor transport in a thermal ground plane using void space in mobile systems
EP3518072A1 (en) Heat transferring module
US20050252637A1 (en) Heat sink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8893384B2 (en) Heat pip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0845128B2 (en) Heat pipe
TWM426263U (en) Heat pip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 using the same
US20210215435A1 (en) Vapor chamber
CN101522010A (zh)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337248B (zh)
CN114061345A (zh) 热传导部件和热传导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0006282B (zh) 热接地平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