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4357A - 高频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频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4357A
CN111034357A CN201980003877.7A CN201980003877A CN111034357A CN 111034357 A CN111034357 A CN 111034357A CN 201980003877 A CN201980003877 A CN 201980003877A CN 111034357 A CN111034357 A CN 111034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surface wave
wave transmission
he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38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4357B (zh
Inventor
冈岛利幸
大森义治
前田和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3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4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4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4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6Circuits
    • H05B6/68Circui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
    • H05B6/686Circuits comprising a signal generator and power amplifier, e.g. using solid state oscill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0Feed lines
    • H05B6/707Feed lines using waveguides
    • H05B6/708Feed lines using waveguides in particular slotted waveguides

Abstract

设置于设置台(101)附近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构成为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输方向具有倾斜。因此,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在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增大。由此,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中传播的高频电力被吸收到被加热物(102)中的吸收度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而增大。其结果是,在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被加热物(102)的情况下、或设置长度尺寸较大的被加热物(102)的情况下,也能够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进而,能够使设置台(101)维持水平状态,因此,能够防止被加热物(102)滚动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Description

高频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使用了周期构造体的表面波传输线路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高频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对使用周期构造体的表面波传输线路供给高频电力并对食品等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的高频加热装置的技术。
一般而言,在利用表面波传输线路的表面附近集中传播的微波等高频电力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在表面波传输线路中传播的高频电力被设置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附近的被加热物吸收。由此,随着在表面波传输线路中进行传播,高频电力衰减。
因此,在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被加热物的情况下、设置长度尺寸较大的被加热物的情况下,被加热物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供电侧被较强地加热。然后,随着远离供电侧,被加热物的加热减弱。由此,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被加热物产生加热不均。
因此,为了消除上述加热不均,公开了以下所示的高频解冻加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高频解冻加热装置具有如下结构:使设置被加热物的设置台的向表面波传输线路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的一个端部上下可动,使设置台向上方倾斜。由此,在被加热物中,减轻了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供电侧被较强地加热、随着远离供电侧而加热减弱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使用表面波传输线路高效地对冷冻寿司的米粒部进行解冻或加热。
但是,关于上述现有的高频解冻加热装置的结构,设置被加热物的设置台上下可动,因此,可能产生设置于设置台上的被加热物滚动等不良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661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高频加热装置: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并且能够防止被加热物的滚动。
本发明是对设置于设置台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的高频加热装置。高频加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表面波传输线路,其设置于设置台附近;至少一个高频电力产生部,其产生高频电力;以及至少一个高频电力供电部,其向表面波传输线路直接供给高频电力。表面波传输线路构成为,以所述表面波传输线路与设置台之间的距离在高频电力供电部侧增大的方式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具有倾斜,配设于表面波传输线路。
根据该结构,不移动设置台,设置台与表面波传输线路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而减小。此时,表面波传输线路中传播的高频电力被吸收到被加热物中的吸收度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而增大。由此,在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或设置长度尺寸较大的被加热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进而,能够使设置台维持水平状态,因此,能够将设置于设置台上的被加热物滚动等不良情况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此外,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也可以是,在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两端配设高频供电部,表面波传输线路构成为,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实质上具有中间部成为顶点部的山形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两端供给高频电力。进而,不移动设置台,设置台与表面波传输线路之间的距离能够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而减小。由此,在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或设置长度尺寸较大的被加热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更加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进而,能够使设置台维持水平状态,因此,能够将设置于设置台上的被加热物滚动等不良情况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高频加热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2A是示出该高频加热装置的高频电力供电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B是示出该高频加热装置的高频电力供电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该高频加热装置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一般的表面波传输线路中传播的高频电力的电场强度分布的图。
图5是示出基于图4所示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时的高频电力的电场强度分布的图。
图6是示出基于该实施方式中的高频加热装置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的图。
图7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高频加热装置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形状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高频加热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该高频加热装置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形状的图。
图10是示出基于一般的高频加热装置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的图。
图11是示出基于该实施方式中的高频加热装置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被加热物的加热动作的图。
图12是示出该高频加热装置的表面波传输线路的形状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进行限定。
(实施方式1)
下面,使用图1对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高频加热装置100包含设置台101、设置于设置台101的附近、例如下方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高频电力产生部110和高频电力供电部120等。高频加热装置100对设置于设置台101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处理。
另外,图1所示的高频加热装置100以具有1个表面波传输线路、1个高频电力产生部和1个高频电力供电部的结构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不限于此。表面波传输线路、高频电力产生部和高频电力供电部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
上述高频加热装置100如下进行动作。
首先,高频电力产生部110产生高频电力。所产生的高频电力经由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103。所供给的高频电力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表面附近传播或从表面附近放射。由此,对载置于设置台101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构成并进行动作。
另外,高频电力产生部110由输出适合于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处理的频率(例如微波)和功率的高频电力的高频振荡器构成。
具体而言,高频振荡器例如由磁控管和逆变器电源电路、或固体振荡器和电力放大器等构成。
磁控管是一种振荡用真空管,产生作为一种电波的强力的非相干的微波,大多用于雷达或微波炉等数百瓦~数千瓦的高输出的用途。磁控管的驱动需要数千伏的高电压,因此,作为驱动电源,一般使用逆变器电源电路。逆变器电源电路由具有整流功能的转换器电路、以及具有升压(或降压)功能和输出频率转换功能的逆变器电路构成。另外,逆变器电源电路是广泛用于照明装置或马达控制的技术。
此外,固体振荡器由半导体振荡电路构成,该半导体振荡电路具备具有晶体管、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等高频用电子部件的反馈电路。另外,固体振荡器是广泛用于通信设备等小电力输出的用途的振荡器的技术。
关于固体振荡器,近年来还存在输出50瓦左右的高频电力的振荡器,但是,一般是输出数十毫瓦~数百毫瓦左右的高频电力的振荡器。因此,在需要数百瓦的输出功率的加热处理的用途中无法使用。因此,通常,固体振荡器与对所输出的高频电力进行放大的由晶体管等构成的电力放大器一起使用。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烹调器中,高频电力产生部110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高频电力供电部120相当于将高频电力产生部110中产生的高频电力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电力连接部。
下面,使用图2A和图2B对高频电力供电部12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2A和图2B示出高频电力供电部120的结构的一例。
图2A是示出高频电力供电部120周边的结构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2B是高频电力供电部120周边的侧视图。
另外,在图2A和图2B中,作为图1所示的高频电力产生部110,使用磁控管111。
磁控管111被配置成,使用方形波导管121将产生的高频电力引导至高频电力供电部120。
方形波导管121主要由微波等电磁波的传输中使用的中空波导管构成。中空波导管是一般的波导管,由截面形状为方形(例如长方形)的金属制的管形成。电磁波形成与方形波导管121的形状、尺寸、波长或频率对应的电磁场,同时在方形波导管121中传播。
另外,在图2A和图2B中,以使用方形波导管121的结构为例进行示出,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环形天线供电等其他供电方法。
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由利用金属板周期地排列阻抗元件而得到的金属周期构造体或电介质板等构成。在金属周期构造体的情况下,例如使用短截线型表面波传输线路或叉指型表面波传输线路。短截线型表面波传输线路是在金属平板上以预定的间隔排列多个金属平板而形成的。叉指型表面波传输线路是呈交叉指状冲裁金属平板而形成的。电介质板例如使用氧化铝板或电木板等。另外,在图1中,示出使用短截线型表面波传输线路作为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例子。
此外,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使经由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从高频电力产生部110供给的高频电力集中于表面附近,以表面波的方式进行传输。因此,表面波传输线路103配设于设置台101的附近。而且,在设置台101上载置有被加热物102。由此,通过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表面附近集中传输的高频电力对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接着,使用图3对实施方式1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形状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如图3所示,表面波传输线路103构成为在高频电力的传输方向104的方向上以预定的倾斜角105(例如10°左右)倾斜的形状。由此,如图1所示,表面波传输线路103在以水平状态配设的设置台101附近相对于设置台101以倾斜角105倾斜配设。具体而言,以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d101大于另一侧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d102的方式,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相对于设置台101以倾斜角105倾斜设置。
根据以上结构,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将高频电力产生部110中产生的高频电力经由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由此,对配设于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表面附近的设置台101上设置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处理。
此外,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以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附近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与设置台101的端部101a之间的距离d101大于另一侧附近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与设置台101的端部101b之间的距离d102的方式,配设于设置台101的附近。因此,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中传播的高频电力的经由设置台101被吸收到被加热物102中的吸收度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而增大。由此,在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被加热物102的情况下、或设置长度尺寸较大的被加热物102的情况下,也能够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此外,如图1所示,设置台101以维持水平状态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防止设置于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例如滚动移动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伴随被加热物102的移动产生加热不均。
接着,使用图4~图6更加详细地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高频加热装置100中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处理动作。
首先,使用图4和图5对一般的高频加热装置中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一般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6中传播的高频电力的电场强度分布141的图。图5是示出基于图4所示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动作时的高频电力的电场强度分布142的图。
详细地讲,图4利用深浅示出将高频电力产生部110中产生的高频电力经由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106时形成于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分布141的状况。此外,图5利用深浅示出由在设置台101上载置了被加热物102的状态下向图4所示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6供给高频电力时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106中传播的高频电力形成的电场强度分布142的状况。
即,如图4所示,经由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高频电力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表面附近传播。此时,高频电力形成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强(深)、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表面而电场强度变弱(浅)的电场强度分布141并进行传播。
此外,如图5所示,经由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高频电力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表面附近传播。此时,高频电力从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被被加热物102吸收。因此,表面波传输线路106中传播的高频电力从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起随着通过被加热物102而使电场强度衰减。由此,形成图5所示的电场强度分布142。
即,在向具有一般结构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6供给高频电力并对设置于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被加热物102的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被良好地加热。但是,随着通过被加热物102,高频电力被被加热物102吸收。因此,高频电力逐渐衰减,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高频电力减弱。其结果是,在具有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高频加热装置的情况下,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106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被加热物102产生加热不均。
接着,使用图6对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中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动作的图。
详细地讲,在图6中,如图3所示,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倾斜配设。而且,高频电力产生部110中产生的高频电力经由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供给到倾斜配设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此时,利用深浅示出通过电场强度分布143对载置于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状况,所述电场强度分布143由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中传播的高频电力形成。
即,如图6所示,经由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高频电力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表面附近传播。此时,高频电力从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的被加热物102依次被吸收。因此,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中传播的高频电力从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起随着通过被加热物102而使电场强度衰减。
此时,如图6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情况下,载置于设置台101的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的被加热物102从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表面附近离开。因此,通过设置台101的高频电力根据距离而减少,因此,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未被较强地加热。即,沿着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表面附近传播的高频电力的衰减度也减小。
进而,随着远离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被加热物102与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之间的距离减小。但是,即使随着在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中传播而使高频电力衰减,由于与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通过设置台101的高频电力也增大。即,从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经由设置台101被被加热物102吸收的高频电力的吸收度增大。由此,能够取得被被加热物102吸收而衰减的高频电力与增加的被加热物102的高频电力的吸收度之间的平衡。因此,相对于载置于设置台101的被加热物102,图6所示的均匀的电场强度分布143形成于设置台101上。其结果是,在使设置台101维持水平状态的状态下,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能够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以使用图3所示的由单一倾斜形成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有助于被加热物102的加热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区域(例如与设置台101对置的区域)中,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倾斜。即,以表面波传输线路103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在高频电力供电部120侧增大的方式配设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倾斜区域即可。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使用图7所示的组合水平部分107a和水平部分107c与倾斜部分107b而形成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7。该情况下,表面波传输线路107的倾斜部分107b被配置成与载置被加热物102的设置台101对置。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2的高频加热装置200进行说明。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高频加热装置200中,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说明。此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相同的作用的内容也省略说明。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高频加热装置200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如图8所示,高频加热装置200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高频加热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表面波传输线路103而具有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代替高频电力产生部110而具有高频电力产生部210,代替高频电力供电部120而具有由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构成的2个高频电力供电部220。这里,下面,在统称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进行记载的情况下,记为高频电力供电部220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8的高频加热装置200中,以具有1个表面波传输线路203、1个高频电力产生部210和2个高频电力供电部220的结构为例进行图示,但是不限于此。表面波传输线路、高频电力产生部和高频电力供电部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
上述高频加热装置200如下进行动作。
首先,高频加热装置200在高频电力产生部210中产生高频电力。将产生的高频电力分配成2个,分别经由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由此,向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供给高频电力。被供给的高频电力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朝向中央部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附近传播或从表面附近放射。由此,对载置于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另外,高频电力产生部210、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高频电力产生部110和高频电力供电部120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2的高频加热装置200构成并进行动作。
接着,使用图9对实施方式2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形状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如图9所示,表面波传输线路203构成为在以图8所示的水平状态配设的设置台101附近相对于设置台101以预定的倾斜角205a和205b(例如10°左右)倾斜的例如山形的形状。即,形成为在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分别供给的高频电力的传输方向204a和传输方向204b上相对于设置台101具有预定的倾斜角205a和倾斜角205b的倾斜的山形的形状。
详细地讲,如图8所示,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以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侧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d201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侧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d202大于山形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顶点部203a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d203的方式相对于设置台101进行配设。另外,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顶点部203a对应于分别离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最远的位置。
根据以上结构,实施方式2的高频加热装置200分别经由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供给高频电力产生部210中产生的高频电力。由此,对配设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表面附近的设置台101上设置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处理。
此外,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以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附近与设置台101的端部101a、101b之间的距离d201和距离d202大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顶点部203a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d203的方式配设于设置台101附近。因此,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传播的高频电力的经由设置台101被吸收到被加热物102中的吸收度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两个端部101a、101b侧而增大。由此,在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被加热物102的情况下、或设置长度尺寸较大的被加热物102的情况下,也能够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此外,如图8所示,设置台101以维持水平状态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防止设置于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例如滚动移动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伴随被加热物102的移动产生加热不均。
进而,高频电力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203。因此,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能够更加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接着,使用图10和图11更加详细地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高频加热装置200中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处理动作。
首先,使用图10对利用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供给的高频电力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一般的高频加热装置中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基于一般的高频加热装置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6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动作的图。
详细地讲,图10利用深浅示出在设置台101上载置了被加热物102的状态下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6的两端供给高频电力时,由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206中传播并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高频电力形成的电场强度分布241的状况。
即,如图10所示,高频电力经由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206的两端。所供给的高频电力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206的表面附近传播,经由设置台101从被加热物102的两端侧被被加热物102吸收。因此,表面波传输线路206中传播的高频电力随着通过被加热物102而被吸收,电场强度衰减。由此,形成图10所示的电场强度分布241。
即,在向具有一般结构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6供给高频电力并对设置于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被加热物102的两端侧被良好地加热。但是,随着接近表面波传输线路206的中央部,高频电力被被加热物102吸收。因此,高频电力逐渐衰减,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高频电力减弱。其结果是,在具有表面波传输线路206的高频加热装置的情况下,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206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被加热物102产生加热不均。
接着,使用图11对实施方式2的高频加热装置200中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2的高频加热装置200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动作的图。
详细地讲,图11示出以下状态下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动作。
首先,在图11中,将高频电力产生部210中产生的高频电力分别经由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供给到图9所示的形成为山形形状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此时,利用深浅示出通过电场强度分布242对载置于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状况,所述电场强度分布242由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中传播的高频电力形成。
即,如图11所示,经由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供给到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的高频电力以表面波的方式在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表面附近传播。此时,高频电力从被加热物102的两端侧起依次被吸收。因此,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中传播的高频电力随着通过被加热物102而使电场强度衰减。由此,形成图11所示的电场强度分布242,对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此时,如图11所示,在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倾斜形成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情况下,载置于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的两端侧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表面附近离开。因此,通过设置台101的高频电力根据距离而减少,因此,设置台101上的被加热物102未被较强地加热。即,沿着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表面附近传播的高频电力的衰减度也减小。
进而,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随着远离配置于两端的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侧并朝向顶点部203a,被加热物102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之间的距离减小。但是,即使随着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两端朝向顶点部203a传播而使高频电力衰减,由于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通过设置台101的高频电力也增大。即,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经由设置台101被被加热物102吸收的高频电力的吸收度增大。由此,能够取得被被加热物102吸收而衰减的高频电力与增加的被加热物102的高频电力的吸收度之间的平衡。因此,相对于载置于设置台101的被加热物102,图11所示的均匀的电场强度分布242形成于设置台101上。其结果是,在使设置台101维持水平状态的状态下,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能够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使用图9所示的由单一的山形的倾斜形成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有助于被加热物102的加热的表面波传输线路103的区域(例如与设置台101对置的区域)中,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以山形的形状倾斜。即,以表面波传输线路203与设置台101之间的距离在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220a和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220b侧增大的方式至少配设表面波传输线路203的倾斜区域即可。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使用图12所示的组合水平部分207a和水平部分207c与倾斜部分207b而形成的表面波传输线路207。该情况下,表面波传输线路207的倾斜部分207b被配置成与载置被加热物102的设置台101对置。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以上,根据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对该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而构成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是对设置于设置台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的高频加热装置。高频加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表面波传输线路,其设置于设置台附近;至少一个高频电力产生部,其产生高频电力;以及至少一个高频电力供电部,其向表面波传输线路直接供给高频电力。表面波传输线路构成为,以表面波传输线路与设置台之间的距离在高频电力供电部侧增大的方式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倾斜设置。
根据该结构,不移动设置台,设置台与表面波传输线路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而减小。此时,表面波传输线路中传播的高频电力被吸收到被加热物中的吸收度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而增大。由此,在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或设置长度尺寸较大的被加热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对被加热物进行均匀的加热。进而,能够使设置台维持水平状态,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设置于设置台上的被加热物滚动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此外,本发明的高频加热烹调器也可以是,在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两端配设高频供电部,表面波传输线路构成为,相对于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实质上具有中间部成为顶点部的山形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两端供给高频电力。进而,不必移动设置台,设置台与表面波传输线路之间的距离能够随着远离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供给高频电力的一侧而减小。由此,在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或设置长度尺寸较大的被加热物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表面波传输线路的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更加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进而,能够使设置台维持水平状态,因此,能够将设置于设置台上的被加热物滚动等不良情况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通过表面波传输线路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的高频加热装置中,能够没有加热不均且高效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因此,本发明作为微波加热器等烹调家电等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0、200 高频加热装置
101 设置台
101a、101b 端部
102 被加热物
103、106、107、203、206、207 表面波传输线路
104、204a、204b 传输方向
105、205a、205b 倾斜角
107a、107c、207a、207c 水平部分
107b、207b 倾斜部分
110、210 高频电力产生部
111 磁控管
120、220 高频电力供电部
203a 顶点部
220a 第1高频电力供电部(高频电力供电部)
220b 第2高频电力供电部(高频电力供电部)
121 方形波导管
141、142、143、241、242 电场强度分布
d101、d102、d201、d202、d203 距离。

Claims (3)

1.一种高频加热装置,其对设置于设置台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其中,所述高频加热装置具有:
至少一个表面波传输线路,其设置于所述设置台附近;
至少一个高频电力产生部,其产生高频电力;以及
至少一个高频电力供电部,其向所述表面波传输线路直接供给高频电力,
所述表面波传输线路构成为,以所述表面波传输线路与所述设置台之间的距离在所述高频电力供电部侧增大的方式相对于所述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具有倾斜,设置于表面波传输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表面波传输线路的两端配设所述高频供电部,
所述表面波传输线路构成为,相对于所述高频电力的传播方向,实质上以中间部成为顶点部的方式具有山形的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波传输线路的所述倾斜至少配设于与所述设置台对置的区域。
CN201980003877.7A 2018-03-22 2019-02-18 高频加热装置 Active CN1110343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4010 2018-03-22
JP2018054010 2018-03-22
PCT/JP2019/005739 WO2019181318A1 (ja) 2018-03-22 2019-02-18 高周波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4357A true CN111034357A (zh) 2020-04-17
CN111034357B CN111034357B (zh) 2022-03-04

Family

ID=6798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3877.7A Active CN111034357B (zh) 2018-03-22 2019-02-18 高频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71290A4 (zh)
JP (1) JP7249491B2 (zh)
CN (1) CN111034357B (zh)
WO (1) WO2019181318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5443A (en) * 1976-06-18 1977-1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igh frequency heating equipment
JPS58148270U (ja) * 1982-03-31 1983-10-05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デイ−ゼル機関の燃料噴射ノズル
US4453066A (en) * 1981-07-20 1984-06-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awing by high frequency heating
JPH08148270A (ja) * 1994-11-21 1996-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H08166133A (ja) * 1994-12-12 1996-06-25 New Japan Radio Co Ltd 高周波解凍加熱装置
CN104186024A (zh) * 2011-12-19 2014-1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波加热装置
CN106063373A (zh) * 2014-02-26 2016-10-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波处理装置
WO2018037696A1 (ja) * 2016-08-22 2018-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29952A (en) * 1975-05-07 1976-1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igh frequency heater
JPS5292148A (en) * 1976-01-29 1977-08-03 Nippon Electric Co High frequency heater
JPS54105351A (en) * 1978-02-07 1979-08-18 Toshiba Corp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JP2018032471A (ja) 2016-08-22 2018-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5443A (en) * 1976-06-18 1977-1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High frequency heating equipment
US4453066A (en) * 1981-07-20 1984-06-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awing by high frequency heating
JPS58148270U (ja) * 1982-03-31 1983-10-05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デイ−ゼル機関の燃料噴射ノズル
JPH08148270A (ja) * 1994-11-21 1996-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H08166133A (ja) * 1994-12-12 1996-06-25 New Japan Radio Co Ltd 高周波解凍加熱装置
CN104186024A (zh) * 2011-12-19 2014-12-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波加热装置
CN106063373A (zh) * 2014-02-26 2016-10-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波处理装置
WO2018037696A1 (ja) * 2016-08-22 2018-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81318A1 (ja) 2021-03-11
CN111034357B (zh) 2022-03-04
EP3771290A1 (en) 2021-01-27
WO2019181318A1 (ja) 2019-09-26
EP3771290A4 (en) 2021-05-26
JP7249491B2 (ja)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67678B2 (ja) マイクロ波処理装置
JP4935188B2 (ja) マイクロ波利用装置
JP5262250B2 (ja) マイクロ波処理装置
JP4839994B2 (ja) マイクロ波利用装置
CN111034357B (zh) 高频加热装置
JP6956326B2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7230802B2 (ja) マイクロ波処理装置
JP6967707B2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7178556B2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6861332B2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10547044B (zh) 微波处理装置
US20170347410A1 (en) High frequency heating device
WO2018229938A1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KR101588830B1 (ko) 마이크로웨이브를 이용한 조리기기
EP4326002A1 (en) High-frequency heating apparatus
JP2019003868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KR101765836B1 (ko) 솔리드 스테이트 쿠킹 시스템
KR20160025091A (ko) 화합물 반도체 증폭기를 이용한 전자레인지
TW202416578A (zh) 用以饋入微波至處理腔室內的裝置
KR101637880B1 (ko) 마이크로웨이브를 이용한 조리기기
JP2011060530A (ja) マイクロ波処理装置
JP2006132794A (ja) 加熱装置
JP2019185964A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Gerling Current Patents: Feature: Solid State Microwave Ovens
KR19990020615A (ko) 전자 렌지의 출력 효율 향상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