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5873A -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5873A
CN111005873A CN201911341130.0A CN201911341130A CN111005873A CN 111005873 A CN111005873 A CN 111005873A CN 201911341130 A CN201911341130 A CN 201911341130A CN 111005873 A CN111005873 A CN 111005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s
gas separation
cover bod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11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会军
陈江嘉
单彩侠
马英超
刘雷
李雪峰
毕远航
曲成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13411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058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05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5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6Lubricant sepa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主体,油气分离主体内具有第一分离室,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和旋转叶片,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分离室相连通,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相连接;罩体部套置于油气分离主体的外周侧,罩体部的内壁与至少部分的油气分离主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二分离室,油气分离主体上开设有与第二分离室相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罩体部设置有第二出气通道和排油通道。通过设置旋转叶片能够有效地降低冷媒的温度,避免了冷冻油发生碳化的问题,保证了具有该油气分离器的压缩机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油气分离器都为固定式,采用撞击折回或旋转离心的方式实现油气的分离。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分离器存在以下不足:
1、传统的油气分离器是固定式安装,因而进气管和出气管都是静止的,当油气混合物动能较低时,油气混合物可以沿着进气管进入,然后从排气管绕出,旋分效果差,因而这种油气分离方式是不完全的,低频下油气分离不完全,导致油循环率高,压缩机制冷量低。
2、油气混和物经过分离作用区,只有一次旋转分离,且速度快、时间短,难以有效分离。
3、压缩机排气温度高,易造成冷冻油的碳化,形成黑色杂质附在机子内部,引起功耗增高,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样机停机,传统的油气分离器没有散热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造成冷冻油容易碳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主体,油气分离主体内具有第一分离室,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和旋转叶片,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分离室相连通,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相连接;罩体部,罩体部套置于油气分离主体的外周侧,罩体部的内壁与至少部分的油气分离主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二分离室,油气分离主体上开设有与第二分离室相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罩体部设置有第二出气通道和排油通道;其中,旋转叶片靠近冷媒排气口一侧设置,冷媒排出时驱动旋转叶片带动油气分离主体相对安装基础转动,以使冷媒进入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内进行油气分离作业。
进一步地,旋转叶片为多个,多个旋转叶片沿油气分离主体的外周面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分离室的横截面的面积从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一端至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二端之间逐渐增加地设置。
进一步地,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二端还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并位于罩体部的外侧。
进一步地,第二进气通道沿油气分离主体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第三出气通道,第三出气通道沿油气分离主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二进气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安装基础包括:盖板,盖板的第一端靠近冷媒排气口设置,盖板的第二端开设有排气孔,盖板具有容纳槽;第三分隔挡板,第三分隔挡板与盖板相连接,第三分隔挡板与容纳槽之间围设成密闭容纳腔,罩体部位于密闭容纳腔内,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二端位于密闭容纳腔内,油气分离主体的第一端延伸至密闭容纳腔外,以使旋转叶片和第一进气通道位于密闭容纳腔外,第二进气通道与密闭容纳腔相连通,第二出气通道与密闭容纳腔相连通,排气孔与第三出气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三分隔挡板的朝向冷媒排气口一侧设置有环形挡板凸台,旋转叶片和第一进气通道位于环形挡板凸台围设成的环形空腔内。
进一步地,罩体部包括:罩体本体,罩体本体呈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罩体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套口,第二出气通道设置于罩体本体的底部或侧壁上,罩体本体的开口端形成排油通道,罩体本体通过套口与油气分离主体相连接,油气分离主体可带动罩体本体转动地设置,或者,罩体本体的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油气分离主体的外径,罩体本体与盖板和第三分隔挡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油气分离主体可相对罩体本体转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密闭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油池腔,油池腔用于储存从排油通道处流出的油体,位于油池腔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油池腔内的油体通过单向阀回流至供油腔内。
进一步地,安装基础还包括:滚动轴承,滚动轴承设置于容纳槽内,油气分离主体通过滚动轴承与盖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罩体部包括:罩体本体,罩体本体呈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罩体本体通过开口端与油气分离主体相连接,油气分离主体可带动罩体本体转动地设置,或者,罩体本体的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油气分离主体的外径,罩体本体与盖板和第三分隔挡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油气分离主体可相对罩体本体转动地设置,第二出气通道设置于罩体本体的底部或侧壁上,排油通道设置于罩体本体的底部或侧壁上。
进一步地,罩体本体的中空结构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罩体本体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加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出气通道为多个,多个第一出气通道沿油气分离主体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进气通道的进口端与第二出气通道的出口端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为上述的油气分离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本申请的油气分离器对冷媒进行油气分离器,使得冷媒分别在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内进行油气分离,这样设置使得冷媒能够实现多次油气分离,能够有效地降低分离后气体的含油率。同时通过设置旋转叶片能够有效地降低冷媒的温度,避免了冷冻油发生碳化的问题,保证了具有该油气分离器的压缩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油气分离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油气分离器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油气分离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盖板与油气分离器装配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盖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盖板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分隔挡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叶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单向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单向阀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罩体部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罩体部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油气分离主体;11、第一进气通道;12、旋转叶片;121、螺钉固定孔;122、半圆孔;
13、第一出气通道;14、第二进气通道;15、第三出气通道;16、圆锥腔;
2、滚动轴承;
3、罩体部;31、第二出气通道;32、套口;33、罩体本体;
4、单向阀;41、阀口;42、弹簧;43、活塞;44、进油口;45、基板;
5、第三分隔挡板;51、挡板凸台;52、螺钉固定孔;53、密封孔;
6、盖板;61、第一固定架;62、第二固定架;63、螺钉孔;64、排气孔;65、油池腔;
7、固定螺钉;
8、固定螺钉;9、油池腔;10、第一分隔挡板;17、第二分隔挡板;18、第四分隔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
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该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主体1和罩体部3。油气分离主体1内具有第一分离室,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11和旋转叶片12。第一进气通道11与第一分离室相连通,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相连接。罩体部3套置于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周侧,罩体部3的内壁与至少部分的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二分离室,油气分离主体1上开设有与第二分离室相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13,罩体部3设置有第二出气通道31和排油通道。其中,旋转叶片12靠近冷媒排气口一侧设置,冷媒排出时驱动旋转叶片12带动油气分离主体1相对安装基础转动,以使冷媒进入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内进行油气分离作业。
采用本申请的油气分离器对冷媒进行油气分离器,使得冷媒分别在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内进行油气分离,这样设置使得冷媒能够实现多次油气分离,能够有效地降低分离后气体的含油率。同时通过设置旋转叶片12能够有效地降低冷媒的温度,避免了冷冻油发生碳化的问题,保证了具有该油气分离器的压缩机的可靠性。
其中,旋转叶片12为多个,多个旋转叶片12沿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周面间隔地设置。这样设置能够带动冷媒朝向第一进气通道11一侧移动,提高了冷媒的流动速度。
为了提高油气分离主体1的油气分离作用,将第一分离室的横截面的面积从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一端至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之间逐渐增加地设置。这样设置能够提高冷媒与第一分离室内部侧壁的撞击面积。
如图4所示,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还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14并位于罩体部3的外侧。第二进气通道14沿油气分离主体1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第三出气通道15,第三出气通道15沿油气分离主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并与第二进气通道14相连通。这样设置使得从第二分离室分离后的冷媒通过第二进气通道14进入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后,再通过第三出气通道15排出油气分离器外。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础包括盖板6、第三分隔挡板5。盖板6的第一端靠近冷媒排气口设置,盖板6的第二端开设有排气孔64,盖板6具有容纳槽。第三分隔挡板5与盖板6相连接,第三分隔挡板5与容纳槽之间围设成密闭容纳腔,罩体部3位于密闭容纳腔内,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位于密闭容纳腔内,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一端延伸至密闭容纳腔外,以使旋转叶片12和第一进气通道11位于密闭容纳腔外,第二进气通道14与密闭容纳腔相连通,第二出气通道31与密闭容纳腔相连通,排气孔64与第三出气通道15相连通。这样设置能够提高该油气分离器的可靠性。其中,在压缩机中,可以将盖板6的一端与压缩机壳体相连接。
优选地,第三分隔挡板5的朝向冷媒排气口一侧设置有环形挡板凸台51,旋转叶片12和第一进气通道11位于环形挡板凸台51围设成的环形空腔内。这样设置使得旋转叶片在转动时,能够在环形空腔内形成流动的气流,以增加冷媒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1内的速度。
如图13所示,罩体部3包括罩体本体33。罩体本体33为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罩体本体33的底部开设有套口32。第二出气通道31可以设置于罩体本体33的底部也可以设置于侧壁上,罩体本体33的开口端形成排油通道,罩体本体33通过套口32与油气分离主体1相连接,油气分离主体1可带动罩体本体33转动地设置。或者,也可以将罩体本体33的开口端的内径设置成大于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径的方式,罩体本体33与盖板6和第三分隔挡板5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油气分离主体1可相对罩体本体33转动地设置。这样设置同样能够实现多次对冷媒进行分离的作用。
进一步地,密闭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油池腔9,油池腔9用于储存从排油通道处流出的油体,位于油池腔9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4,油池腔9内的油体通过单向阀4回流至供油腔内。这样设置能够避免压缩机底部油池内的油回流至油池腔9内。
为了减小油气分离主体1转动时的摩擦力,安装基础还包括滚动轴承2。滚动轴承2设置于容纳槽内,油气分离主体1通过滚动轴承2与盖板6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罩体部3包括罩体本体33,罩体本体33为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罩体本体33通过开口端与油气分离主体1相连接,油气分离主体1可带动罩体本体33转动地设置。或者,可以将罩体本体33的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径,罩体本体33与盖板6和第三分隔挡板5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油气分离主体1可相对罩体本体33转动地设置,第二出气通道31设置于罩体本体33的底部或侧壁上,排油通道设置于罩体本体33的底部或侧壁上。这样设置能够使得进入罩体部3内的油体能够进行充分的油气分离作业,有效地降低了分离后气体的含油率。
如图13所示,罩体本体33的中空结构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罩体本体33的轴向方向靠近罩体本体33底部一侧逐渐增加地设置。或者,也可以将罩体本体33的中空结构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罩体本体33的轴向方向远离罩体本体33底部一侧逐渐增加地设置。
优选地,第一出气通道13为多个,多个第一出气通道13沿油气分离主体1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第二进气通道14的进口端与第二出气通道31的出口端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器可以用于压缩机设备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油气分离器。
具体地,本申请提出一种应用于车载涡旋压缩机的油气分离器,且该装置安装在压缩机的前端盖内部。油气分离器组件由油气分离器、滚动轴承、分隔挡板、旋转外罩即罩体部、单向阀、前端盖即盖板6组成。其中,油气分离器包含旋转叶片、环形槽、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滚动轴承安装在前端盖的轴承孔上。所述油气分离器的上端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因而油气分离器做可旋转运动。前端盖具有圆柱状凸壁。分隔挡板与凸壁端面采用螺纹固定,将油气分离器分隔为动力部分和动作部分。动力部分为油气分离器产生旋转动力的部分,动作部分为油气分离器实现油气混合物分离的部分。旋转外罩套在油气分离器上,参与油分旋转分离的过程。油气分离器的下端具有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的唯一通道,称为第一进气通道。气体在进入第一进气通道前,气流必先驱动叶片转动,油气分离器开始旋转。叶片在旋转过程中,对压缩机内部起到散热的作用。与此同时,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内部,随着油气分离器旋转而引起内部流体回旋,且离心力随内腔直径增大而增大,油气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气通道甩出,撞击在旋转外罩上,油滴重量大,在重力作用下掉到前端盖内部油腔,气体从第二出气通道折出,形成第一级油气分离;从第一出气通道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在旋转外罩的内侧回旋,且油份在离心的作用下,随着旋转外罩的大径方向甩出,气体从第二出气通道排出,形成第二级油气分离。从油气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油最终从单向阀中排出,回到压缩机内部油槽。
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排气温度高,易造成冷冻油的碳化,形成黑色杂质附在机子内部,引起功耗增高,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样机停机,传统的油气分离器没有散热功能,传统的油气分离器是固定式安装,因而进气管和出气管都是静止的。当油气混合物动能较低时,油气混合物可以沿着进气管进入,然后从排气管绕出,旋分效果差,因而这种油气分离方式是不完全的,低频下油气分离不完全,导致油循环率高,压缩机制冷量低。油气混和物经过分离作用区,只有一次旋转分离,且速度快、时间短,难以有效分离。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油气分离器自带散热叶片,可靠内部气流驱动自动旋转,起到散热的效果,降低压缩机内部温度过高带来的损失。同时油气分离器可实现油气混合物多级分离,分离效果更好。
本申请中的油气分离器可有效解决低频下油气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油气混合物在第一级油气回旋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可形成油气混合物切入旋转外罩内侧的动力,有利于油气混合物更好地在产生旋分的效果。
该油气分离器安装在压缩机的前端盖内部,油气分离器包括旋转外罩、第一分隔挡板10、第二分隔挡板17、第三分隔挡板5、第四分隔挡板18、滚动轴承2、单向阀4、前端盖、固定螺钉7。其中,油气分离主体包含环形槽、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三出气通道、圆锥腔16。旋转外罩为橡胶材料,具有数个第二出气通道、套口、变径锥体结构。第一分隔挡板与第二分隔挡板具有平板、半圆孔122和螺钉固定孔(52、121)。第三分隔挡板与第四分隔挡板具有平板、挡板凸台、螺钉固定孔52、密封孔53。前端盖具有轴承安装孔、排气孔64、第一固定架61、第二固定架62、阀腔、阀口、螺钉孔63、油池腔65。其中,前端盖第一固定架具有轴承孔,数个螺钉孔,第二固定架具有数个螺钉固定孔,油气分离器的上端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滚动轴承安装在前端盖的轴承孔上。油气分离器整体具有转动的自由度,旋转外罩的套口安装在油气分离器的环形槽上。油气分离器的第一出气通道要比旋转外罩第二出气通道露出一定距离。第一分隔挡板和第二分隔挡板组合,固定在前端盖的第一固定架上,第三分隔挡板和第四挡板固定组合,固定在前端盖的第二固定架上。油气分离器的旋转叶片位于压缩机泵体排气通道的上端或附近。
油气分离器的下端具有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的唯一通道,称为第一进气通道。气体在进入第一进气通道前,气流驱动叶片转动。与此同时,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内部,随着油气分离器旋转而引起内部流体回旋,且离心力随内腔直径增大而增大,油气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气通道甩出,撞击在旋转外罩上,油滴重量大,在重力作用下掉到前端盖内部油腔,气体从第二出气通道折出,形成第一级油气分离;从第一出气通道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在旋转外罩的内侧回旋,且油份在离心的作用下,随着旋转外罩的大径方向甩出,气体从第二出气通道排出,形成第二级油气分离。从油气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油最终从单向阀中排出,回到压缩机内部油槽。
单向阀由活塞43、弹簧42、基板45组成,安装在前端盖阀腔内,冷冻油在重力作用下推动活塞下移,从阀口41流入前端盖油腔内。单向阀具有进油口44。
在本申请中,通过以下步骤可实现压缩机的油气分离器的安装:
步骤1:安装轴承。前端盖轴承孔安装滚动轴承。
步骤2:安装旋转外罩。旋转外罩的套口安装在油气分离器的环形槽上。油气分离器的第一出气通道要比旋转外罩第二出气通道露出一定距离。
步骤3:安装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的上端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油气分离器整体具有转动的自由度。
步骤4:安装分隔挡板。第一分隔挡板和第二分隔挡板安装在前端盖的第一固定架上,拧紧固定螺钉。
步骤5:安装单向阀,单向阀基板与前端盖阀腔过盈配合;冷冻油从单向阀进油口进入,重力作用下推动活塞下移,从阀口流入前端盖油腔内。
步骤6:安装分隔挡板。第三分隔挡板和第四分隔挡板安装在前端盖的第二固定架上,拧紧固定螺钉。
步骤7:安装油分组件。油分组件安装在卧式压缩机上。油气分离器的下端具有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的唯一通道,称为第一进气通道。
步骤8:启动压缩机。气体进入第一进气通道,气流驱动叶片转动。与此同时,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内部,随着油气分离器旋转而引起内部流体回旋,且离心力随内腔直径增大而增大,油气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出气通道甩出,撞击在旋转外罩上,油滴重量大,在重力作用下掉到前端盖内部油腔,气体从第二出气通道折出,形成第一级油气分离;从第一出气通道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在旋转外罩的内侧回旋,且油份在离心的作用下,随着旋转外罩的大径方向甩出,气体从第二出气通道排出,形成第二级油气分离。从油气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油最终从单向阀中排出,回到压缩机内部油槽。
其中,可通过改变油气分离器第一出气通道的方向,如方向口斜向下。也可将旋转外罩的第二出气通道与油气分离器的第二进气通道连接在一起,实现油分结构的多种组合方式。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气分离主体(1),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内具有第一分离室,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11)和旋转叶片(12),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与所述第一分离室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相连接;
罩体部(3),所述罩体部(3)套置于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周侧,所述罩体部(3)的内壁与至少部分的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第二分离室,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分离室相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13),所述罩体部(3)设置有第二出气通道(31)和排油通道;
其中,所述旋转叶片(12)靠近冷媒排气口一侧设置,冷媒排出时驱动所述旋转叶片(12)带动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相对所述安装基础转动,以使冷媒进入所述第一分离室和所述第二分离室内进行油气分离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片(12)为多个,多个所述旋转叶片(12)沿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周面间隔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室的横截面的面积从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一端至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之间逐渐增加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还开设有第二进气通道(14)并位于所述罩体部(3)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4)沿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的端部开设有第三出气通道(15),所述第三出气通道(15)沿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4)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础包括:
盖板(6),所述盖板(6)的第一端靠近冷媒排气口设置,所述盖板(6)的第二端开设有排气孔(64),所述盖板(6)具有容纳槽;
第三分隔挡板(5),所述第三分隔挡板(5)与所述盖板(6)相连接,所述第三分隔挡板(5)与所述容纳槽之间围设成密闭容纳腔,所述罩体部(3)位于所述密闭容纳腔内,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密闭容纳腔内,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密闭容纳腔外,以使所述旋转叶片(12)和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位于所述密闭容纳腔外,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4)与所述密闭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31)与所述密闭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排气孔(64)与所述第三出气通道(15)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隔挡板(5)的朝向冷媒排气口一侧设置有环形挡板凸台(51),所述旋转叶片(12)和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位于所述环形挡板凸台(51)围设成的环形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部(3)包括:
罩体本体(33),所述罩体本体(33)呈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罩体本体(33)的底部开设有套口(32),所述第二出气通道(31)设置于所述罩体本体(33)的底部或侧壁上,所述罩体本体(33)的开口端形成所述排油通道,所述罩体本体(33)通过所述套口(32)与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可带动所述罩体本体(33)转动地设置,或者,所述罩体本体(33)的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径,所述罩体本体(33)与所述盖板(6)和所述第三分隔挡板(5)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可相对所述罩体本体(33)转动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油池腔(9),所述油池腔(9)用于储存从所述排油通道处流出的油体,位于所述油池腔(9)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4),所述油池腔(9)内的油体通过所述单向阀(4)回流至供油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础还包括:
滚动轴承(2),所述滚动轴承(2)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通过所述滚动轴承(2)与所述盖板(6)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部(3)包括:
罩体本体(33),所述罩体本体(33)呈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罩体本体(33)通过开口端与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可带动所述罩体本体(33)转动地设置,或者,所述罩体本体(33)的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外径,所述罩体本体(33)与所述盖板(6)和所述第三分隔挡板(5)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可相对所述罩体本体(33)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出气通道(31)设置于所述罩体本体(33)的底部或侧壁上,所述排油通道设置于所述罩体本体(33)的底部或侧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1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本体(33)的中空结构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所述罩体本体(33)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加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1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气通道(13)沿所述油气分离主体(1)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14)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31)的出口端相连接。
15.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气分离器。
CN201911341130.0A 2019-12-23 2019-12-23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Pending CN1110058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1130.0A CN111005873A (zh) 2019-12-23 2019-12-23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1130.0A CN111005873A (zh) 2019-12-23 2019-12-23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5873A true CN111005873A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17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1130.0A Pending CN111005873A (zh) 2019-12-23 2019-12-23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0587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103A (zh) * 2020-10-23 2021-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上盖及压缩机
CN113982939A (zh) * 2021-09-06 2022-01-28 鑫磊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油气分离的空压机结构
CN114109819A (zh) * 2021-11-23 2022-03-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排气油分结构、涡旋压缩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103A (zh) * 2020-10-23 2021-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上盖及压缩机
CN112283103B (zh) * 2020-10-23 2022-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上盖及压缩机
CN113982939A (zh) * 2021-09-06 2022-01-28 鑫磊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油气分离的空压机结构
CN114109819A (zh) * 2021-11-23 2022-03-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排气油分结构、涡旋压缩机
CN114109819B (zh) * 2021-11-23 2023-11-0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排气油分结构、涡旋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5873A (zh)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JP5868247B2 (ja) ロータリー式圧縮機
KR20100117060A (ko) 과급기
US7789202B2 (en) Orientation and gravity insensitive in-casing oi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luid displace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US8172515B2 (en) Turbo vacuum pump
JP5667651B2 (ja) ミストセパレータ
KR930008386A (ko) 스크로울 압축기및 그것을 사용하는 공기 조화기
CN101619677A (zh) 旋涡式气-油分离器系统
CN101451467A (zh) 气-油分离器
CN112555158A (zh) 排气油分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US11110379B2 (en) Device for separating an air/oil mixture
US20120263609A1 (en) Compressor including motor cooling
CN108286522A (zh) 压缩机
CN211900982U (zh)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卧式压缩机
EP3670918A1 (en) Rotary mechanism
CN206708021U (zh) 压缩机
CN116950898A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6323284A (ja) 横型ロータリ圧縮機のオイル吐出防止装置
JP6707764B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11141325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のオイル還流装置
CN103174652A (zh) 一种新型节能螺杆空压机及其配套稀土永磁电机
TWI814936B (zh) 具有分叉分子泵之飛輪
JPH0626484A (ja) 高圧ドーム形電動圧縮機
CN108869282B (zh) 一种压缩机
CN212774521U (zh) 一种微燃机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