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2942A - 侧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2942A
CN111002942A CN201910893538.2A CN201910893538A CN111002942A CN 111002942 A CN111002942 A CN 111002942A CN 201910893538 A CN201910893538 A CN 201910893538A CN 111002942 A CN111002942 A CN 111002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vehicle body
module
fix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35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2942B (zh
Inventor
山部笃史
高桥溪
长泽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02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2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60R2021/2078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in rear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安全气囊装置。侧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安全气囊模块(10)、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10)具有安全气囊和向安全气囊内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为用于固定安全气囊模块(10)并且被固定于车身的支架。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具有作为退避部的缺口(150、250),该缺口(150、250)用于配置被设置于车身的锁栓(350)。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的车身。

Description

侧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安全气囊装置(side airbag device)。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侧安全气囊装置已知有如下一种装置,其被配置于座椅的座椅靠背和车身之间,具有安全气囊模块和壳体,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构成为包括安全气囊和向安全气囊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inflator);所述壳体中收纳安全气囊模块(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05249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在侧安全气囊装置附近有时配置有能够与被设置于座椅靠背的锁定机构(latch mechanism)卡合的锁栓(striker)。因此,期望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的车身。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的车身的侧安全气囊装置。
另外,其目的在于使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的零部件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其目的在于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其目的在于使安全气囊模块的姿势稳定。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侧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安全气囊模块和支架,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具有安全气囊和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并且所述支架被固定于车身,所述支架具有退避部,该退避部用于配置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锁栓。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的车身。
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退避部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缺口。
据此,能够以在支架上设置缺口这样简单的结构紧凑地配置侧安全气囊装置。
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架具有:主体部;和延伸部,其中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且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缺口由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形成。
据此,与将形成缺口的部分和固定于车身的部分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的零部件即支架为简单的结构,或者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大型化。
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可以构成为,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的线框(wire frame),所述线框具有相向部,该相向部以从所述延伸部延伸的方式配置,且在所述延伸部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主体部相向,在所述相向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配置所述锁栓。
据此,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的车身。
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
据此,与延伸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大型化。
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延伸部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部。
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锁栓通过基座支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支架被固定于所述基座支架。
据此,由于能够将支架固定于锁栓附近,因此,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的车身。
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被配置于比所述退避部靠下方的位置。
据此,与将安全气囊模块配置于退避部的前后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大型化。
在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架具有上车身固定部和下车身固定部,其中,所述上车身固定部位于比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靠上方的位置且被配置于所述支架的前部,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下车身固定部位于比所述上车身固定部靠下方的位置且被配置于所述支架的后部,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被配置在当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位于所述上车身固定部与所述下车身固定部之间。
据此,能够将安全气囊模块可靠地固定于车身,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的姿势稳定。
所述侧安全气囊装置可以构成为具有凹部,该凹部朝向左右方向和后方开口来配置所述锁栓。
据此,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的车身。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的车身。
另外,通过使退避部形成为缺口,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紧凑地配置侧安全气囊装置。
另外,通过由支架的主体部和延伸部形成缺口,能够使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的零部件为简单的结构,或者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通过构成为在线框的相向部与支架的主体部之间配置锁栓,能够紧凑地配置侧安全气囊装置。
另外,通过使延伸部从主体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通过将支架固定于基座支架,能够紧凑地配置侧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基座支架将锁栓固定于车身。
另外,通过将安全气囊模块配置于比退避部靠下方的位置,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通过将安全气囊模块配置于从左右方向观察位于支架的上车身固定部与下车身固定部之间的位置,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的姿势稳定。
另外,通过使侧安全气囊装置具有朝左右方向和后方开口来配置锁栓的凹部,能够紧凑地配置侧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厢内观察设置有侧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图。
图2中的(a)是从车厢内侧观察车身的侧车板(side panel)的图,(b)是从上方观察锁栓(striker)和基座支架(base bracket)的图。
图3是侧安全气囊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5是侧安全气囊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从车厢内侧观察侧安全气囊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侧安全气囊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8是第一安装线材、第二安装线材和固定线材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将模块支架(module bracket)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的工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安全气囊装置;1A:凹部;10:安全气囊模块;11:安全气囊;12:气体发生器;20:线框;21B:相向部;100:模块支架;110:主体部;112:下车身固定部;120:延伸部;121:上车身固定部;150:缺口;200:车身安装支架;210:主体部;220:第一延伸部;222:上车身固定部;233:下车身固定部;250:缺口;350:锁栓(striker);360:基座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边适当地参照附图边对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是适用于汽车的后部座椅的装置,被配置于座椅S与车身的侧壁BS之间。进一步进行说明,座椅S具有座椅座垫(seat cushion)S1和座椅靠背(seat back)S2,侧安全气囊装置1被配置于座椅靠背S2与侧壁BS之间。
座椅靠背S2以能够以下端部为轴前后转动方式来设置,以使能向前放倒。另一方面,侧安全气囊装置1被固定于车身的侧壁BS,而不是被固定于座椅靠背S2。因此,在将座椅靠背S2向前放倒的情况下,侧安全气囊装置1以留在侧壁BS上的状态露出。当座椅靠背S2为图1所示的立起状态时,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前表面与座椅靠背S2的前表面大致共面。因此,在通常使用座椅S时侧安全气囊装置1在外观上成为座椅靠背S2的一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配置于车身左侧(座椅S的左侧)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进行说明,但在车身的右侧也能够设置左右对称结构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的限制,左右方向的内侧和外侧不以侧安全气囊装置1自身为基准,而是以车身为基准。即,将靠近车身的左右中心的一侧作为内侧,将远离车身的左右中心的一侧作为外侧。另外,只要没有特别的限制,前后和上下以座椅S为基准。
如图2中的(a)所示,车身具有侧车板300。侧车板300由金属构成,具有构成侧壁BS的侧壁部310、从侧壁部310向左右方向内侧鼓出的轮罩(wheel house)320和锁栓设置部330。
轮罩320是收装轮胎(tire)T的部位。在轮罩320的与轮胎T的上部对应的位置通过焊接等固定有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是用于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车身的部件,由金属板构成。如图5所示,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具有供螺栓93B贯插的孔341。另外,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在左右方向外侧的表面上焊接有螺母93N。
返回图2中的(a),锁栓设置部330是确保锁栓350的设置面的部位,且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侧车板300的上部。如图2中的(b)所示,锁栓350是从侧车板300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的U字形的部件,由金属构成。座椅S的座椅靠背S2具有能够与锁栓350卡合的未图示的锁定机构,且该座椅靠背S2通过从向前放倒的状态立起而使锁定机构与锁栓350卡合,由此被锁定为立起状态。
锁栓350通过基座支架360被固定于车身的锁栓设置部330。基座支架360由金属板构成,具有:基座部361,其被安装于锁栓设置部330;连接部362,其从基座部361的前端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和安全气囊固定部363,其从连接部362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螺栓92B以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通过焊接被固定于安全气囊固定部363。锁栓350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基座部361。基座支架360通过多个螺栓364被固定于锁栓设置部330。
如图3和图4所示,侧安全气囊装置1具有安全气囊模块10、作为支架的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线框20、第1加固布31、第2加固布32、第1安装线材40、第2安装线材50、固定线材60、缓冲垫(cushion pad)70和表皮部件80。
如图4所示,安全气囊模块10具有安全气囊11和气体发生器12。
安全气囊11为袋状的部件,通常时以被折叠的状态收纳在侧安全气囊装置1内。安全气囊11通过在车辆碰撞时等被向其内部供给气体而膨胀,并向坐在座椅S上的乘员的左右方向外侧展开。
气体发生器12是向安全气囊11内供给气体的部件。气体发生器12具有圆柱状的气体发生器主体12A和从气体发生器主体12A突出而设置的螺栓12B。螺栓12B沿气体发生器主体12A的轴心设置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2根螺栓12B上下排列设置(参照图5)。各螺栓12B以朝向气体发生器主体12A的轴心的方式被固定于气体发生器主体12A。
如图5所示,模块支架100是用于固定安全气囊模块1且被固定于车身的部件,由金属板构成。模块支架100具有主体部110和从主体部110延伸的延伸部120。
主体部110具有模块固定部111、作为第1车身固定部的下车身固定部112、作为第1固定部的舌部113、第2固定部114和安全带(harness)保持部115。
模块固定部111是用于固定安全气囊模块10的部分,具有上下排列的2个孔111A(参照图7)。安全气囊模块10通过将气体发生器12的螺栓12B贯插于孔111A并将螺母12N紧固于螺栓12B,而被固定于模块固定部111。换言之,在模块支架100上以螺栓12B贯穿的状态下固定有安全气囊模块10。
下车身固定部112是被固定于车身的部分。详细而言,下车身固定部112是被固定于设置在车身的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的部分。下车身固定部112位于比延伸部120的后述的上车身固定部121靠下方的位置且被配置于模块支架100的后部。下车身固定部112从主体部110的下端部的后部向左右方向内侧鼓出。下车身固定部112具有供螺栓93B贯插的孔112A。
舌部113是被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部分。舌部113具有板状,且从模块支架100的周缘部突出。详细而言,舌部113从下车身固定部112的下端突出,向远离第2固定部114的方向,具体而言向下方延伸。舌部113具有:基端部113A,其从下车身固定部11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中间部113B,其从基端部113A的下端向左右方向内侧的斜下方延伸;和顶端部113C,其从中间部113B的下端向下方延伸。
第2固定部114与舌部113同样,是被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部分。第2固定部114通过作为固定部件的螺栓91B被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主体部110具有从模块固定部111的上端向左右方向内侧的斜上方延伸的第1连结部116,第2固定部114从第1连结部116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第2固定部114在前端部具有供螺栓91B贯插的孔114A。
如图6所示,舌部113和第2固定部114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与安全气囊模块10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舌部113被配置于安全气囊模块10的下部的后方,第2固定部114被配置于安全气囊模块10的上方。另外,从左右方向观察,舌部113被配置于固定有安全气囊模块10的模块固定部111的下方,第2固定部114被配置于模块固定部111的上方。据此,模块固定部111被配置于舌部113与第2固定部114之间。
返回图5,安全带保持部115是固定被连接于气体发生器12的未图示的安全带的部分。主体部110具有从第2固定部114的后端向左右方向外侧延伸的第2连结部117,安全带保持部115从第2连结部117的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后方延伸。安全带保持部115具有供保持安全带的未图示的卡扣(clip)部件卡合的孔115A。
延伸部120设置于模块支架100的前部。详细而言,延伸部120从构成主体部110的第2固定部114的上端的前部向上方延伸。延伸部120具有:上车身固定部121,其从第2固定部114的上端的前部向上方延伸;支架上端部122,其从上车身固定部121的上端向左右方向外侧延伸。
上车身固定部121与下车身固定部112同样,是被固定于车身的部分。详细而言,上车身固定部121是被固定于设置在车身上的基座支架360的部分。上车身固定部121位于比安全气囊模块10靠上方的位置且被配置于模块支架100的前部。上车身固定部121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具有供螺栓92B贯插的孔121A。如图6所示,从左右方向观察,上车身固定部121被配置于安全气囊模块10的上方。另一方面,下车身固定部112被配置于安全气囊模块10的下部的后方。据此,安全气囊模块10被配置于上车身固定部121与下车身固定部112之间。
模块支架100具有作为退避部的缺口150。缺口150是用于在侧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配置设置于车身的锁栓350的部分。缺口150设置于模块支架100的上端部的后侧。详细而言,缺口150由主体部110的上缘部和延伸部120的后缘部形成。安全气囊模块10被配置于比缺口150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5所示,车身安装支架200是通过模块支架100来固定安全气囊模块10且被固定于车身的部件,由金属板构成。车身安装支架200在与被设置于车身的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和基座支架360之间夹持模块支架100的状态下被固定于车身。车身安装支架200是罩部件一例。车身安装支架200具有作为板状部的主体部210和作为延伸部的第1延伸部220、第2延伸部230和第3延伸部240。
主体部210是与模块支架100的模块固定部111相向配置且覆盖螺栓12B的顶端部的部分。详细而言,主体部210与模块固定部111的左右方向内侧相向而配置。主体部210具有第2支架固定部211和表皮固定孔212。
第2支架固定部211是用于固定模块支架100的部分。第2支架固定部211设置于主体部210的上部的前端部,且向左右方向外侧鼓出。第2支架固定部211具有供螺栓91B贯插的孔211A。第2支架固定部211在左右方向内侧的表面上焊接有螺母91N。表皮固定孔212是用于固定表皮部件80的端部81(参照图4)的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通孔,被配置于主体部210的下部的靠后的位置。
第1延伸部220被设置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前部。详细而言,第1延伸部220从主体部210的上端的前部向上方延伸。第1延伸部220具有:下倾斜部221,其从主体部210的上端向左右方向外侧的斜上方延伸;上车身固定部222,其从下倾斜部221的上端向上方延伸;上倾斜部223,其从上车身固定部222的上端向左右方向内侧的斜上方延伸(参照图7);和上线材固定部224,其从上倾斜部223的上端向上方延伸。
上车身固定部222是被固定于车身的部分。详细而言,上车身固定部222是被固定于设置在车身上的基座支架360的部分。上车身固定部222位于比安全气囊模块10靠上的位置且被配置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前部。上车身固定部222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具有供螺栓92B贯插的孔222A。
第2延伸部230被设置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后部。详细而言,第2延伸部230从主体部210的下端的后部向下方延伸。第2延伸部230具有:倾斜部231,其从主体部210的下端向左右方向外侧的斜下方延伸;和固定部232,其从倾斜部231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固定部232具有下车身固定部233和第1支架固定部234。
下车身固定部233与上车身固定部222同样,是被固定于车身的部分。详细而言,下车身固定部233是被固定于设置在车身上的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的部分。下车身固定部233位于比上车身固定部222靠下方的位置且被配置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后部。下车身固定部233具有供螺栓93B贯插的孔233A。下车身固定部233和上车身固定部222是第2车身固定部一例。如图6所示,从左右方向观察,下车身固定部233被配置于安全气囊模块10的下部的后方。另一方面,上车身固定部222被配置于安全气囊模块10的上方。据此,安全气囊模块10被配置于上车身固定部222与下车身固定部233之间。
返回图5,第1支架固定部234是用于固定模块支架100的舌部113的部分。第1支架固定部234具有供舌部113卡合的大致矩形的卡合孔234A。卡合孔234A的前后的长度与舌部113的宽度(前后的长度)大致相等。据此,第1支架固定部234能够以卡合孔234A的周缘部限制卡合于卡合孔234A的舌部113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7所示,卡合于卡合孔234A的舌部113在钩挂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第1支架固定部234的状态下被固定。另外,舌部113的顶端部113C位于第1支架固定部234的与安全气囊模块10相反的相反侧,具体而言位于左右方向内侧,且舌部113的顶端部113C与第1支架固定部234的卡合孔234A周围的部分,具体而言卡合孔234A下侧的部分卡合。
如图6所示,第1支架固定部234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与上车身固定部222和下车身固定部233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第1支架固定部234被配置于比上车身固定部222和下车身固定部233靠下方的位置。进一步进行说明,第1支架固定部234被配置于下车身固定部233的下方。因此,第1支架固定部234的卡合孔234A被配置于下车身固定部233的下方。第1支架固定部234和第2支架固定部211是支架固定部一例。
如图5所示,第3延伸部240设置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前部。详细而言,第3延伸部240从主体部210的下端的前部向下方延伸。即,第3延伸部240设置于第2延伸部230的前方。第3延伸部240具有:延伸部241,其从主体部210的下端向下方延伸;支架下端部242,其从延伸部241的下端向左右方向外侧延伸。
返回图6,车身安装支架200与模块支架100同样,具有作为退避部的缺口250。缺口250是用于在侧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配置设置在车身上的锁栓350的部分。缺口250设置在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上端部的后侧。详细而言,缺口250由主体部210的上缘部和第1延伸部220的后缘部形成。安全气囊模块10被配置于比缺口250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7所示,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彼此被固定且形成闭合截面形状。具体而言,从前后方向观察,模块支架100的模块固定部111被配置于相对于设置舌部113的下车身固定部112和第2固定部114向左右方向外侧偏离的位置。另一方面,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主体部210被配置于相对于第1支架固定部234和第2支架固定部211向左右方向内侧偏离的位置。并且,舌部113与卡合孔234A卡合且被固定于第1支架固定部234,第2固定部114通过螺栓91B和螺母91N的紧固被固定于第2支架固定部211,据此,在模块固定部111与主体部210之间形成空间。主体部210与气体发生器12(参照图4)的螺栓12B的顶端部左右隔开间隔来配置。
如图3所示,线框20是与车身安装支架200一起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框架的部件,由金属构成。在线框20上固定有车身安装支架200。另外,模块支架100通过车身安装支架200被固定于线框20。线框20通过焊接等使第1线材21、第2线材22和第3线材23相接合而构成。此外,在参照的附图中,对焊接部分标注点式影线(dot hatching)。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3根线材21~23构成线框20,但并不限定于此,构成线框20的线材的数量也可以为1根,还可以为3根以上。
第1线材21具有:框架部21A,其沿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前部的左右方向外侧、上部的左右方向外侧与后侧、和后部的左右方向内侧的轮廓而形成;相向部21B,其从框架部21A的一端(上侧端)向前方延伸;和连结部21C,其从相向部21B的前端向下方延伸。连结部21C的下端部弯曲且向后方延伸,并通过焊接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主体部210(第2支架固定部211的上方)。第2线材22沿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前部和上部的左右方向内侧的轮廓而形成。第2线材22的上端部通过焊接固定于第1线材21,其下端部通过焊接固定于主体部210(第3延伸部240的上方)。第3线材23沿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上部的前侧的轮廓而形成,其左右端部通过焊接被固定于第1线材21或者第2线材22,从而连接第1线材21和第2线材22的上部彼此。
第1线材21的相向部21B的前端部通过焊接被固定于第1延伸部220的上线材固定部224。据此,相向部21B的比固定于上线材固定部224的前端部靠后的部分以从第1延伸部220向后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相向部21B以在第1延伸部220延伸的方向具体而言是在上下方向上与主体部210相向的方式配置。据此,如图6所示,在侧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在相向部21B和主体部210之间配置锁栓350。此外,相向部21B也以从模块支架100的延伸部120向后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相向部21B也以在上下方向(延伸部120延伸的方向)上与模块支架100的主体部110相向的方式配置。因此,在侧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在相向部21B和主体部110之间配置锁栓350。
如图4所示,第1加固布31和第2加固布32是当安全气囊11展开时限制安全气囊11的展开方向的部件。第1加固布31经过安全气囊模块10的前侧,其前端部与表皮部件80接合。另一方面,第2加固布32在左右方向上被配置于安全气囊模块10的与第1加固布31相反的相反侧。具体而言,第2加固布32经过安全气囊模块10的后侧和左右方向外侧,其前端部与表皮部件80接合。第1加固布31和第2加固布32通过使其前端部接合于表皮部件80,来发挥当安全气囊11展开时辅助缓冲垫70的前部裂开的功能。第1加固布31和第2加固布32分别在后端部具有上下开口的环状部31A、32A。
如图8所示,第1安装线材40是用于安装第1加固布31的部件,第2安装线材50是用于安装第2加固布32的部件。另外,固定线材60是用于安装第1安装线材40和第2安装线材50的部件。第1安装线材40、第2安装线材50和固定线材60由金属构成。
固定线材60具有:线材安装部61,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一对连接部62,其从线材安装部61的上下端部向前方延伸;和一对被固定部63,其以从各连接部62的各前端彼此靠近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
线材安装部61具有上下2个线材卡合部61A,该上下2个线材卡合部61A通过安装线材40、50的后述的弯曲部44、54卡合的部分以朝向前方凸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
如图5所示,一对被固定部63通过焊接被固定于模块支架100的模块固定部111的左右方向内侧的表面的后端部。据此,作为固定线材60的一部分的一对被固定部63被配置于模块固定部111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主体部210之间。
返回图8,第1安装线材40具有:第1加固布安装部41,其沿上下方向延伸;第1上延伸部42,其是从第1加固布安装部41的上端向后方延伸的部分;和第1下延伸部43,其是从第1加固布安装部41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部分。
第1加固布安装部41是用于安装第1加固布31的部分。第1加固布31通过将环状部31A从第1上延伸部42或者第1下延伸部43的顶端插入并穿过而配置于第1加固布安装部41,据此被安装于第1安装线材40。
在第1上延伸部42和第1下延伸部43的后端部分别设置有第1弯曲部44。第1弯曲部44是与固定线材60的线材安装部61(线材卡合部61A)卡合的部分,且以向后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各第1弯曲部44的各端部44A以弯曲且彼此靠近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上延伸部42的比第1弯曲部44靠前侧的部分从第1加固布安装部41的上端向后方笔直地延伸,但第1下延伸部43的比第1弯曲部44靠前侧的部分从第1加固布安装部41的下端向斜后上方延伸之后弯曲且向后方延伸。据此,能够使被安装于固定线材60的部分为紧凑的结构,并且能够确保第1加固布安装部4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因此,能够确保第1加固布3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由此能够通过第1加固布31良好地限制安全气囊11的展开方向。
如图5所示,第1安装线材40的一部分被配置于模块支架100的模块固定部111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主体部210之间。详细而言,第1安装线材40的第1上延伸部42和第1下延伸部43被配置于模块固定部111与主体部210之间。另外,如图6所示,第1安装线材40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与气体发生器12的螺栓12B的顶端部不同的位置。详细而言,第1加固布安装部41被配置于比螺栓12B靠前,进一步而言比模块固定部111靠前的位置。另外,第1上延伸部42被配置于螺栓12B的上方,第1下延伸部43被配置于上、下螺栓12B之间。
第1加固布31被安装于第1加固布安装部41,该第1加固布安装部41被配置在比模块固定部111靠前的位置。因此,第1加固布31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与螺栓12B的顶端部不同的位置。详细而言,第1加固布31被配置于比螺栓12B靠前,进一步而言比模块固定部111靠前的位置。
如图8所示,第2安装线材50具有:第2加固布安装部51,其沿上下方向延伸;第2上延伸部52,其为从第2加固布安装部51的上端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的部分;和第2下延伸部53,其为从第2加固布安装部51的下端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的部分。
第2加固布安装部51是用于安装第2加固布32的部分。第2加固布32通过将环状部32A从第2上延伸部52或者第2下延伸部53的顶端插入并穿过而配置于第2加固布安装部51,据此被安装于第2安装线材50。
在第2上延伸部52和第2下延伸部53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2弯曲部54。第2弯曲部54是与固定线材60的线材安装部61(线材卡合部61A)卡合的部分,且以向左右方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第2弯曲部54的端部54A弯曲且向前方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上延伸部52和第2下延伸部53的比第2弯曲部54靠左右方向外侧的部分从第2加固布安装部51的端部向第2加固布安装部51的上下方向上的内侧(下或者上)弯曲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之后,与第2弯曲部54连接。据此,能够使被安装于固定线材60的部分为紧凑的结构,并且能够确保第2加固布安装部5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因此,能够确保第2加固布3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据此能够通过第2加固布32良好地限制安全气囊11的展开方向。
第1安装线材40的第1弯曲部44和第2安装线材50的第2弯曲部54在卡合于固定线材60的线材安装部61的状态下,使其端部44A、54A彼此相互钩挂。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端部44A和端部54A在端部44A位于左右方向内侧且端部54A位于左右方向外侧的状态下彼此接触。
缓冲垫70由聚氨酯泡沫(urethane foam)等构成,且以覆盖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框架的车身安装支架200和线框20的方式与这些部件即车身安装支架200和线框20一体成型。缓冲垫70具有:缓冲垫前部71、从缓冲垫前部71的上端向后方延伸的缓冲垫上部72(参照图3)、和设置于左右方向内侧的缓冲垫侧部73。在缓冲垫前部71形成有用于使安全气囊11向前方展开的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狭缝71A。
如图3所示,缓冲垫侧部73具有凹部1A和缺口部1B。
凹部1A是用于使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上车身固定部222露出的开口部分,且形成于与上车身固定部222对应的位置。凹部1A朝左右方向和后方开口。在侧安全气囊装置1被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在该凹部1A上配置锁栓350(参照图2)。
缺口部1B是用于使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下车身固定部233露出的开口部分,且形成于与下车身固定部233对应的位置。
如图4所示,表皮部件80是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外表面的部件,由织物或皮革等构成。表皮部件80具有从前侧、上侧和左右方向内侧覆盖车身安装支架200、线框20和缓冲垫70的形状。表皮部件80在覆盖缓冲垫70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部分的端部81上安装有钩部件82,通过使该钩部件82从左右方向外侧卡合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表皮固定孔212,来将端部81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另外,表皮部件80在与缓冲垫70的狭缝71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脆弱部83,该脆弱部83用于使安全气囊11向前方展开。脆弱部83例如能够通过缝合设置于表皮部件80的狭缝而形成。
接着,对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制造方法和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向车身安装的安装方法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首先,将车身安装支架200和线框20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接着,将车身安装支架200和线框20配置于未图示的模具内,然后如图4所示,使缓冲垫70与车身安装支架200和线框20一体成型。
接着,使第1加固布31和第2加固布32的前端部结合于表皮部件80。然后,使表皮部件80覆盖在车身安装支架200、线框20和缓冲垫70上,并将表皮部件80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具体而言,使安装于表皮部件80的端部81的钩部件82钩挂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表皮固定孔212。
返回图5,接着,将固定线材69固定于模块支架100。具体而言,将一对被固定部63通过焊接固定于模块固定部111的左右方向内侧的表面的后端部。接着,将安全气囊模块10固定于模块支架100。具体而言,将气体发生器12的螺栓12B从左右方向外侧贯插于模块固定部111的孔111A(参照图7),并将螺母12N从模块固定部111的左右方向内侧紧固于螺栓12B。
接着,将模块支架100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首先,将舌部113从顶端部113C插入于卡合孔234A。接着,一边以卡合孔234A附近为中心将模块支架100向左右方向内侧转动,一边使设置于模块支架100的第2固定部114的孔114A和设置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第2支架固定部211的孔211A的位置对准。然后,如图7所示,将螺栓91B从左右方向外侧贯插于孔114A、211A,并使其紧固于螺母91N,其中该螺母91N固定在第2支架固定部211的左右方向内侧的表面。
接着,如图8所示,将第1安装线材40安装于与表皮部件80结合的第1加固布31,并且将第1安装线材40安装于固定线材60。具体而言,将第1上延伸部42或者第1下延伸部43从顶端插入环状部31A,并将第1加固布安装部41配置为穿过环状部31A的状态。然后,使各第1弯曲部44卡合于线材安装部61的各线材卡合部61A。
接着,将第2安装线材50安装于与表皮部件80结合的第2加固布32,并且将第2安装线材50安装于固定线材60。具体而言,将第2上延伸部52或者第2下延伸部53从顶端插入环状部32A,并将第2加固布安装部51配置为穿过环状部32A的状态。然后,使各第2弯曲部54卡合于线材安装部61的各线材卡合部61A,并且使各第2弯曲部54的各端部54A卡合于第1安装线材40的相对应的第1弯曲部44的端部44A。
通过以上的工序,能够制造侧安全气囊装置1。此外,以上的工序也可以适当调换顺序。
在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首先,将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和固定有锁栓350的基座支架360预先固定于侧车板300。然后,如图5所示,将设置于模块支架100的上车身固定部121的孔121A和设置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上车身固定部222的孔222A从左右方向内侧套入固定于基座支架360的螺栓92B。
另外,使设置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下车身固定部233的孔233A和设置于模块支架100的下车身固定部112的孔112A的位置与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的孔341对准。然后,将螺母92N紧固于基座支架360的螺栓92B,并且将螺栓93B从左右方向内侧贯插于孔233A、112A、341,并将螺栓93B紧固于螺母93N,其中该螺母93N固定在安全气囊安装支架340的左右方向外侧的表面。
通过以上工序,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车身。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通过将作为第1固定部的舌部113钩挂于车身安装支架200,能够将模块支架100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据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组装作业。
另外,由于舌部113和第2固定部114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与安全气囊模块10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舌部113的钩挂情况。另外,能够容易地进行第2固定部114的固定作业,即,能够容易地进行螺栓91B和螺母91N的紧固。据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组装作业。
另外,由于采用板状的舌部113来作为第1固定部,因此,易于将舌部113钩挂于车身安装支架200。据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组装作业。
另外,由于舌部113向下方延伸,因此,当将舌部113钩挂于车身安装支架200时,舌部113不易从车身安装支架200脱离。据此,能够使舌部113和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卡合发挥临时固定的功能,直到将第2固定部114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为止,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组装作业。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卡合孔234A的周缘部限制舌部113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模块支架100试图以螺栓91B为中心相对于车身安装支架200旋转。据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舌部113从下车身固定部112突出,因此,能够将舌部113配置于下车身固定部112附近。据此,能够将模块支架10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和车身安装支架200双方。其结果,能够将安全气囊模块1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舌部113的顶端部113C位于车身安装支架200的与安全气囊模块10相反的相反侧的位置,且卡合于卡合孔234A周围的部分,因此,当将舌部113钩挂于车身安装支架200时模块支架100不易脱离。据此,能够将安全气囊模块1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第1支架固定部234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与上车身固定部222和下车身固定部233不同的位置,因此,与将第1支架固定部配置于与上车身固定部222或下车身固定部233重叠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例如,能够将第1支架固定部234和下车身固定部233设置为共面状,从而能够使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零部件即车身安装支架200为简单的结构。另外,由于能够抑制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大型化,因此,能够使侧安全气囊装置1在左右方向上小型化。
另外,由于模块固定部111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舌部113与第2固定部114之间,因此,能够通过模块支架100将安全气囊模块1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据此,能够将安全气囊模块1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车身安装支架200具有覆盖气体发生器12的螺栓12B的顶端部的板状的主体部210,因此,能够通过主体部210保护螺栓12B的顶端部。据此,能够抑制对安全气囊模块10的固定部位施加不必要的力,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主体部210与螺栓12B的顶端部隔开间隔而配置,因此,主体部210与螺栓12B的顶端部不接触。据此,能够抑制对安全气囊模块10的固定部位施加来自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力,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彼此被固定且形成闭合截面形状,因此,能够提高模块支架100的刚性。据此,能够提高安全气囊模块10的安装刚性,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作为第1安装线材40的一部分的第1上延伸部42和第1下延伸部43被配置于模块固定部111与主体部210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模块固定部111与主体部210之间的空间,并且能够紧凑地配置第1安装线材40。据此,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第1安装线材40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与螺栓12B的顶端部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将第1安装线材40和螺栓12B的顶端部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据此,能够紧凑地配置第1安装线材40,因此,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第1加固布31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与螺栓12B的顶端部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第1加固布31接触到安全气囊模块10的固定部位即螺栓12B的顶端部。
另外,由于固定线材60的线材安装部61被配置于模块固定部111与主体部210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模块固定部111与主体部210之间的空间,并且能够紧凑地配置固定线材60。据此,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第1弯曲部44的端部44A和第2弯曲部54的端部54A彼此相互钩挂,因此,能够限制安装线材40、50的转动。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通过将第1弯曲部44的端部44A钩挂于第2弯曲部54的端部54A,能够抑制第1安装线材40向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通过将第2弯曲部54的端部54A钩挂于第1弯曲部44的端部44A,能够抑制第2安装线材50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据此,能够抑制第1加固布31和第2加固布32产生不必要地松弛,因此,当安全气囊11展开时,能够使安全气囊11的展开稳定。
另外,由于将表皮部件80的端部81固定在主体部210上,因此,与将用于固定表皮部件80的部分与主体部210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车身安装支架200等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零部件为简单的结构。另外,由于能够抑制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覆盖螺栓12B的顶端部的部件被固定于车身,并且是用于固定模块支架100的车身安装支架200,因此,能够通过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将安全气囊模块1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据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车身安装支架200以在与车身之间夹持着模块支架100的状态被固定于车身,因此,能够将模块支架10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据此,能够通过模块支架100将安全气囊模块1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从而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具有作为用于配置锁栓350的退避部的缺口150、250,因此,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350的车身。
另外,能够以在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上设置缺口150、250这样简单的结构来紧凑地配置侧安全气囊装置1。
另外,由于模块支架100的缺口150通过主体部110和延伸部120而形成,车身安装支架200的缺口250通过主体部210和第1延伸部220而形成,因此,与将形成缺口的部分和被固定于车身的部分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构成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零部件即支架为简单的结构。另外,能够抑制模块支架100或车身安装支架200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1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在线框20的相向部21B与主体部110、210之间配置锁栓350,因此,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350的车身。
另外,由于延伸部120从主体部110的上端向上方延伸,且第1延伸部220从主体部210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因此,与延伸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与锁栓350一起被固定于基座支架360,因此,能够将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固定于锁栓350的附近。据此,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350的车身。
另外,由于安全气囊模块10被配置于比缺口150、250靠下的位置,因此,与将安全气囊模块10配置于缺口150、250的前后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侧安全气囊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安全气囊模块10从左右方向观察被配置于上车身固定部121、222与下车身固定部112、233之间,因此,能够将安全气囊模块10可靠地固定于车身。据此,能够使安全气囊模块10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于侧安全气囊装置1具有用于配置锁栓350的凹部1A,因此,能够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紧凑地配置于设置有锁栓350的车身。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进行变形来实施。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固定线材60的被固定部63被固定于模块支架100,但也可以为,被固定部被固定于作为罩部件的车身安装支架。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舌部113向下方延伸,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舌部向前方、后方、上方等延伸。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舌部113从模块支架100的周缘部突出,但也可以为,例如舌部通过切除掉模块支架的一部分而设置。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舌部113被配置于下车身固定部112(第1车身固定部)的附近,但也可以为,舌部和第1车身固定部以一定程度相离而配置。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舌部113构成为卡合于卡合孔234A,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舌部钩挂于车身安装支架的周缘部。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1固定部是板状的舌部113,但也可以为,第1固定部不是板状。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车身固定部和第2车身固定部为一例,第1车身固定部和第2车身固定部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第1车身固定部或第2车身固定部也可以改变配置或数量等。支架固定部也同样如此。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2固定部114构成为通过螺栓91B被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200,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第2固定部设置爪部等,通过使该爪部卡合于车身安装支架来将第2固定部固定于车身安装支架。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件而例示出螺栓91B,但也可以为,例如固定部件是销状的卡扣。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锁栓350通过基座支架360被固定于车身,且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被固定于基座支架360,但也可以构成为,不借助基座支架的结构。即,也可以构成为,例如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被直接固定于包括锁栓设置部330的侧车板300。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用于配置锁栓350的退避部为缺口150、250,但也可以为,例如退避部为凹状的缺口,退避部还可以为贯通设置的孔。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侧安全气囊装置1上设置朝左右方向和后方开口的凹部1A来作为用于配置锁栓350的部分,但也可以为,例如侧安全气囊装置的用于配置锁栓的部分为仅朝左右方向开口的通孔。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架而例示出模块支架100和车身安装支架200这两个,但有时支架也可以为1个。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罩部件而例示出车身安装支架200,但罩部件也可以为车身安装支架以外的部件,只要罩部件为具有与模块固定部相向配置且覆盖气体发生器的螺栓的顶端部的板状部的部件即可。另外,罩部件也可以不是被直接固定于车身的部件。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侧安全气囊装置适用于汽车的后部座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例如将其适用于汽车的前方的座椅或3列座椅中的中央座椅等。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要素可以适当进行组合来实施。

Claims (10)

1.一种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全气囊模块和支架,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具有安全气囊和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
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安全气囊模块,并且所述支架被固定于车身,
所述支架具有退避部,该退避部用于配置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锁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避部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主体部和延伸部,其中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且被固定于所述车身,
所述缺口由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的线框,
所述线框具有相向部,该相向部以从所述延伸部延伸的方式配置,且在所述延伸部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主体部相向,在所述相向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配置所述锁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栓通过基座支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
所述支架被固定于所述基座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被配置于比所述退避部靠下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上车身固定部和下车身固定部,其中,所述上车身固定部位于比所述安全气囊模块靠上方的位置且被配置于所述支架的前部,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下车身固定部位于比所述上车身固定部靠下方的位置且被配置于所述支架的后部,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
所述安全气囊模块被配置在当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位于所述上车身固定部与所述下车身固定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凹部,该凹部朝向左右方向和后方开口来配置所述锁栓。
CN201910893538.2A 2018-10-04 2019-09-20 侧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11002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9466A JP7068130B2 (ja) 2018-10-04 2018-10-04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8-189466 2018-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2942A true CN111002942A (zh) 2020-04-14
CN111002942B CN111002942B (zh) 2023-06-16

Family

ID=70111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3538.2A Active CN111002942B (zh) 2018-10-04 2019-09-20 侧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68130B2 (zh)
CN (1) CN1110029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97628A1 (en) * 2021-02-26 2022-09-22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0863A (ja) * 2003-05-07 2004-11-25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US7216934B1 (en) * 2006-05-12 2007-05-15 Tachi-S Co., Ltd. Automotive seat with inflatable cushion device
FR2917356A1 (fr) * 2007-06-13 2008-12-1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a sac gonflab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US20110088960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Honda Motor Co., Ltd.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20170072894A1 (en) * 2015-09-11 2017-03-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ear seat side airbag device
JP2017180068A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及び作業機のキャビ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1306A (ja) * 1993-08-24 1995-03-07 Toyota Motor Corp 助手席用ニーパネル構造
DE19515851C2 (de) * 1994-05-21 2003-03-06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JP4600768B2 (ja) 2005-11-04 2010-12-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側面衝突用乗員保護装置
JP4862786B2 (ja) 2007-08-30 2012-0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076603A (ja) 2008-09-26 2010-04-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6462515B2 (ja) 2015-07-21 2019-01-3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バックサイド及びシートバックサイド用基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0863A (ja) * 2003-05-07 2004-11-25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US7216934B1 (en) * 2006-05-12 2007-05-15 Tachi-S Co., Ltd. Automotive seat with inflatable cushion device
FR2917356A1 (fr) * 2007-06-13 2008-12-1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a sac gonflab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US20110088960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Honda Motor Co., Ltd.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20170072894A1 (en) * 2015-09-11 2017-03-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ear seat side airbag device
JP2017180068A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及び作業機のキャビ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97628A1 (en) * 2021-02-26 2022-09-22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US11548463B2 (en) * 2021-02-26 2023-01-10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8130B2 (ja) 2022-05-16
CN111002942B (zh) 2023-06-16
JP2020059295A (ja)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370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786939B2 (ja) シート構成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シート
EP1772329A2 (en) Inflator attaching structure and lap anchor
JP657296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7206164A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11590918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CN111002942B (zh) 侧安全气囊装置
CN112789199B (zh) 后侧安全气囊设备
JP715898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06155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032187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1002941B (zh) 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2021066252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311753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326109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18941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315431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84515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2019156172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1066244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156169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307788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0747396B1 (ko) 운전석 에어백 모듈
JP2021066248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