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9002B - 放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9002B
CN110999002B CN201880049985.3A CN201880049985A CN110999002B CN 110999002 B CN110999002 B CN 110999002B CN 201880049985 A CN201880049985 A CN 201880049985A CN 110999002 B CN110999002 B CN 1109990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passage
hook
generating uni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99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9002A (zh
Inventor
铃木康昌
佐野弘明
花井孝广
田中宏明
滨野拓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99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9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9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高压产生单元(100),包含单元箱体、放电部、以及突出部。突出部配置在与放电部相比为下方并且从单元箱体比放电部更大地突出。保持具,将高压产生单元可安装以及取出地进行保持。保持具收容部(130),可安装保持具。在保持具收容部(130),形成有保持具在被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时通过的保持具通路。在保持具收容部(130),形成有保持具通路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132)。保持具通路的底壁面,包含从开口部(132)连续的平面状的开口部底面(136)、相对于开口部底面(136)向下方下陷的高低差部(137)。

Description

放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放电装置。本申请是主张基于2017年8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即特愿2017-159372号的优先权。记载在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的记载内容,藉由参照而被援用在本说明书。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杀菌或除臭等,而利用离子产生装置。一般而言,离子产生装置包括因放电而使离子产生的放电电极。
在日本特开2012-2168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离子产生装置被设置成可相对于本体部装卸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放电装置中,在被施加电压而进行放电的高压产生单元为可装卸的情况下,若高压产生单元不适切地组装,则有放电装置的性能降低的疑虑。
在本公开中,提供能够适切地组装高压产生单元的放电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依据本公开,提供包括高压产生单元、保持具、保持具收容部的放电装置。高压产生单元包含单元箱体、放电部、突出部。放电部,从单元箱体突出,并且被施加电压而进行放电。突出部配置在与放电部相比为下方,从单元箱体比放电部更大地突出。保持具,将高压产生单元可安装以及取出地进行保持。保持具收容部可安装保持具。在保持具收容部,形成有保持具在被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时通过的保持具通路。在保持具收容部,形成有保持具通路朝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保持具通路的底壁面,包含从开口部连续的平面状的开口部底面、相对于开口部底面向下方下陷的高低差部。
上述的放电装置,在与高低差部相比为保持具通路的内侧,包括朝向开口部而前端弯曲的勾形状部。
上述的发电装置,在与勾形状部相比为保持具通路的内侧,包括朝向开口部而前端弯曲的第二勾形状部。
上述的放电装置,在与第二勾形状部的前端相比为保持具通路的内侧,包括从保持具通路的侧壁面突出的突出形状部。
上述的放电装置,在与勾形状部相比为保持具通路的内侧,并且与第二勾形状部相比为保持具通路的近前侧,包括保持具通路的顶部被切出缺口的缺口形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放电装置,由于能够适切地组装高压产生单元,放电装置能够确保既定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背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加湿空气清净机的俯视图。
图5是前面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加湿空气清净机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下游风路内的气体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高压产生单元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保持具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高压产生单元被保持在保持具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保持具收容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保持具收容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3是从侧方观看已被安装在箱体的保持具收容部的图。
图14是已被安装在箱体的保持具收容部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保持具被收容在保持具收容部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保持具已被收容在保持具收容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保持具已被收容在保持具收容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保持具已被收容在保持具收容部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9是保持具被收容在已被安装在箱体的保持具收容部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0是欲将高压产生单元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21是欲将高压产生单元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2是欲将高压产生单元单体向与勾形状部相比为内部前进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23是欲将高压产生单元单体向与勾形状部相比为内部前进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4是高压产生单元单体已到达第二勾形状部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25是高压产生单元单体已到达第二勾形状部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6是高压产生单元单体已到达第二勾形状部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7是高压产生单元单体已到达背面肋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8是欲将实施方式2的高压产生单元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9是实施方式2的高压产生单元单体已被嵌入到缺口部内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30是欲将实施方式3的高压产生单元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31是欲将实施方式3的高压产生单元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对相同部件以及相当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有不重复重复的说明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放电装置的一例,针对加湿空气清净机1进行说明。放电装置不限定为加湿空气清净机1,例如,也可以是不包含加湿功能的空气清净机、离子产生机、空气调和机、换气装置、干燥机、除湿器、风扇加热器或其他的机器。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之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左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背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俯视图。首先,针对实施方式1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加湿空气清净机1包括成为装置的外壳的箱体2。箱体2包含前面2A、与前面2A为相反侧的背面2B、连接前面2A以及背面2B的右侧面2C、连接前面2A以及背面2B并且与右侧面2C相反侧的左侧面2D。箱体2,包含上面2E。箱体2作为整体而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形状,并且具有如垂直地立起长方体般的外形。
在箱体2的前面2A的上部,形成有前吹出口3。在上面2E,形成有后吹出口4。前吹出口3以及后吹出口4,是空气从加湿空气清净机1向外部吹出的开口。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上部,形成有从加湿空气清净机1吹出的空气的吹出口。
在前吹出口3,配置有前百叶窗7。前百叶窗7设置成可以手动或自动移动。前百叶窗7设置成可藉由改变其位置,变更(调整)从前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在后吹出口4,配置有后百叶窗8。后百叶窗8设置成可以手动或自动移动。后百叶窗8可配置在关闭后吹出口4的位置。后百叶窗8可以在从关闭后吹出口4的位置打开任意角度的状态下停止。后百叶窗8被设置成可开闭后吹出口4,以及,变更(调整)从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停止中,能够以关闭向上方开口的后吹出口4的方式使后百叶窗8移动,由此抑制从后吹出口4向箱体2内部的尘埃以及异物的侵入。
在箱体2的上面2E,设置有操作部5。操作部5包含多个操作按钮。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用户,藉由适宜地按压操作部5的操作按钮,能够进行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运转、停止、风量切换等的操作。操作部5还包含用以向用户通知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运转状态的通知部。通知部例如包含多个显示灯,能够藉由显示灯的点亮或熄灭,视觉性地向用户通知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运转状态。
箱体2的前面2A由前面板10构成。前面板10构成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外壳的一部分。前面板10的构成的细节于后述。
在箱体2的背面2B,形成有开口,后面板20以堵塞此开口的方式安装。在后面板20形成有多个通气口21。通气口21在厚度方向贯通大致平板状的后面板20而形成。通气口21是用以向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箱体2的内部将外部的空气导入的小孔。在后面板20形成有凹部22。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用户,藉由将手指插入到凹部22并且将后面板20向后方拉,能够将后面板20从箱体2的背面2B取出。
在箱体2的右侧面2C,形成有凹部24。在箱体2的左侧面2D,形成有凹部25。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用户,能够将单手的手指插入到凹部24,同时地将另一只单手的手指插入到凹部25,而将箱体2向上提。由此,使加湿空气清净机1移动到已从地板分离的位置,能够向室内的适当位置容易地移动加湿空气清净机1。
在箱体2的左侧面2D,设置有盖体26。盖体26形成为可从左侧面2D取出。在将盖体26取出的状态下,后述的高压产生单元100的,从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取出或向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安装为可能。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下部,设置有贮水托盘30。贮水托盘30构成为可从左侧面2D向左方向取出。
图5是前面板10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前面板10的,已被安装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状态下构成前面2A的部分,形成有缺口13。在前面板10的,已被安装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状态下构成右侧面2C的部分,形成有缺口14。在前面板10的,已被安装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状态下构成左侧面2D的部分,形成有缺口15、19以及开口16。
缺口13形成前吹出口3。缺口14与凹部24对应而形成。缺口15与凹部25对应而形成。开口16与盖体26对应而形成。缺口19与贮水托盘30对应而形成。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内部结构的纵剖面图。在图6,图示出从侧方(左方)观看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剖面。
如图6所示,在后面板20的前方,配置有过滤器41。过滤器41是捕集细微的灰尘并且吸附空气中的臭的成分的集尘、除臭一体型的过滤器。也可以取代一体的过滤器41,而个别地构成集尘过滤器与除臭过滤器,并且互相重叠而配置。
过滤器41被收容在箱体2的内部,并且藉由后面板20覆盖后方。成为藉由取出后面板20,而可容易地对过滤器41进出的配置。由此,过滤器41的清洁或更换等的维护作业变得容易。
在过滤器41的前方,即与过滤器41相比为箱体2的内部,形成有中空的下降风路150。
贮水托盘30包含托盘本体31。托盘本体31包含容器状的形状,将水贮留在其内部。在托盘本体31的内部,配置有加湿过滤器32、抗菌剂33、以及浮筒34。
加湿过滤器32包含吸水性以及通气性。加湿过滤器32以其下部被浸渍在已贮留在托盘本体31内的水中。加湿过滤器32,其上部从水面向上方突出,而配置在空气中。加湿过滤器32在下部包含被浸渍在托盘本体31内的水的浸水部,并且在上部包含不被浸渍在水的非浸水部。
加湿过滤器32藉由毛细管现象吸起托盘本体31内的水,整体成为含有水分的状态。加湿过滤器32的上部的非浸水部,虽然不浸渍在水,但是藉由从下部的浸水部吸起水,无关托盘本体31内的贮水量,水分遍布包含非浸水部的加湿过滤器32的整体。
抗菌剂33被浸渍在已贮留在托盘本体31内的水。抗菌剂33包含抗菌成分。藉由抗菌成分溶解在已贮留在托盘本体31内的水,发挥抑制托盘本体31内的水以及加湿过滤器32中的细菌或霉菌的产生的抗菌功能。
浮筒34,随着托盘本体31内的水位的变动而浮动。浮筒34构成侦测托盘本体31内的水位的水位传感器。浮筒34例如内藏有磁铁。基于被水位传感器侦测出的托盘本体31内的水位,控制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运转。
在箱体2内,配置有送风机50。贮水托盘30配置在送风机50的下方。送风机50从过滤器41隔离,并且配置在过滤器41的前方。下降风路150,在前后方向中形成在送风机50与过滤器41之间。
送风机50包含吹送气体的风扇52、作为旋转驱动风扇52的电动机的风扇马达53、收容风扇52以及风扇马达53的风扇外壳54。风扇外壳54包含与前面板10对向的对向面56。对向面56与前面板10隔离而配置。
在前面板10、与风扇外壳54的对向面56之间,形成有为朝向风扇52流动的空气流动的通路的中空的上游风路160。上游风路160,在藉由风扇52而被吹送的空气流动的通路中,构成与风扇52相比为上游侧的通路的一部分。前面板10构成为藉由风扇52而被吹送的气体的送风路的上游风路160的壁面的一部分。
在风扇外壳54的对向面56,安装有多个肋80。肋80被配置在风扇外壳54的对向面56与前面板10之间。肋80从风扇外壳54的对向面56朝向前面板10延伸。
为从风扇52流出的空气流动的通路的下游风路170,形成在风扇52的上方。下游风路170,在藉由风扇52而被吹送的空气流过的通路中,构成与风扇52相比为下游侧的通路的一部分。在分歧部180中,空气的通路分歧成连接在前吹出口3的前方风路183、连接在后吹出口4的后方风路184的两个通路。前吹出口3设置在前方风路183的上端。后吹出口4设置在后方风路184的上端。前吹出口3与后吹出口4,设置在藉由风扇52而被送出的空气的流动的下游端。
在下游风路170,配置有高压产生单元100。高压产生单元100从下游风路170的壁面向下游风路170内突出。高压产生单元100藉由放电产生离子等的活性种。由此,在通过高压产生单元100而流动的空气中,包含活性种。
通过过滤器41而流入到箱体2的内部的空气,经由下降风路150,向设置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下方的贮水托盘30吹送。藉由空气通过已吸水的加湿过滤器32,将空气加湿。其后,已被加湿的空气向送风机50吹送。藉由风扇52的旋转而流通空气。在下游风路170中,在空气中包含活性种。并且,从前吹出口3以及后吹出口4,被加湿并且包含活性种的空气被放出到外部(室内)。
图7是表示下游风路170内的气体的流动的示意图。在图7,图示出从后方透视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箱体2的内部的一部分构成。图中的右方向为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右方向,图中的左方向为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左方向。图中的箭号表示风扇52以及风扇马达53的旋转方向。
风扇外壳54包含规定下游风路170的风路壁面172、174。风路壁面172、174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右方的方式,相对于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上下方向倾斜。由于风扇52在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风扇52向下游风路170流入的空气,更多地向风路壁面172的附近流入,流过风路壁面172的附近的空气的流速变大。藉由将风路壁面172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配置,降低下游风路170内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左右方向的空气的流量以及流速的不平衡,并且使通过高压产生单元100而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增加。
图8是表示高压产生单元100的构成的立体图。高压产生单元100包括单元箱体101、放电部102、103。放电部102、103,设置成从大致长方体状的单元箱体101突出。放电部102、103,沿着放电部102、103从单元箱体101突出的方向而延伸。在单元箱体101,形成有为了后述的连接器140与高压产生单元100的电连接的连接部108。
放电部102、103包含多个线状的导电体、束起导电体的基部。对于线状,包括丝状、纤维状、金属线状。导电体是以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导电体例如也可以是以金属、碳纤维、导电性纤维、或导电性树脂形成。导电体包含接近单元箱体101的侧的基端部、从单元箱体101分离的侧的前端部。多个导电体的前端部,形成为刷状。放电部102、103是以从单元箱体101突出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刷状的电极。
放电部102、103被施加电压而进行放电,产生离子、电子、自由基以及臭氧等的活性种。放电部102,例如是用以使正离子产生的放电电极。放电部103,例如是用以使负离子产生的放电电极。放电部102藉由被施加高电压而进行放电,产生正离子。放电部103藉由被施加高电压而进行放电,产生负离子。
正离子是在氢离子(H+)的周围多个水分子聚集化的簇离子,以H+(H2O)m(m为0以上的任意整数)表示。负离子是在氧离子(O2 -)的周围多个水分子聚集化的簇离子,以O2 -(H2O)n(n为0以上的任意整数)表示。若正离子以及负离子向室内放出,则两离子包围浮游在空气中的霉菌或病毒的周围,在其表面上互相引起化学反应。藉由此时生成的活性种的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去除浮游霉菌等。
高压产生单元100包括保护放电部102、103的前端的电极保护部104、106。电极保护部104与电极保护部106互相设置间隔而配置。电极保护部104、106,为了防止外部的物体直接接触放电部102、103,而与放电部102、103相邻设置。在电极保护部104与电极保护部106之间,配置有放电部102、103。电极保护部104与电极保护部106夹着放电部102、103。电极保护部104配置在与放电部102、103相比为下方。电极保护部106配置在与放电部102、103相比为上方。
电极保护部104、106,与单元箱体101一体地成形,从单元箱体101突出。电极保护部104、106,与放电部102、103相比,从单元箱体101更大地突出。电极保护部104构成实施方式的突出部。
电极保护部104包含梁部105A、与支柱105B~105D。支柱105B~105D从单元箱体101垂直地突出。支柱105B~105D的延伸方向,与放电部102、103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支柱105B~105D的前端,结合梁部105A。支柱105B与梁部105A的一端结合,支柱105D与梁部105A的另一端结合,支柱105C与梁部105A的中央部结合。支柱105B与支柱105C隔开间隔而配置,支柱105C与支柱105D隔开间隔而配置。
电极保护部106包含梁部107A、支柱107B~107D。支柱107B~107D从单元箱体101垂直地突出。支柱107B~107D的延伸方向是与放电部102、103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支柱107B~107D的前端,结合梁部107A。支柱107B与梁部107A的一端结合,支柱107D与梁部107A的另一端结合,支柱107C与梁部107A的中央部结合。支柱107B与支柱107C隔开间隔而配置,支柱107C与支柱107D隔开间隔而配置。
在高压产生单元100已被设置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下游风路170(图6、7)的状态下通过高压产生装单元10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中,电极保护部104配置在与放电部102、103相比为上游。电极保护部106,配置在与放电部102、103相比为空气的流动的下游。支柱105B~105D、107B~107D,配置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中与放电部102、103不重叠的位置。梁部105A、107A,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图9是表示保持具110的构成的立体图。高压产生单元100的单元箱体101,被保持具110保持。高压产生单元100可安装在保持具110。高压产生单元100构成为可相对于保持具110自如地安装以及取出。
保持具110包含本体部111。本体部111的一部分的表面凹陷,形成有单元收容部114。单元收容部114形成为可收容高压产生单元100的单元箱体101。单元收容部114包含稍微大于大致长方体状的单元箱体101的外形的形状,从而可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容易地安装在保持具110,并且防止已安装在保持具110的高压产生单元100非意图而脱落。另外图10是表示高压产生单元100被保持在保持具110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本体部111的上方,设置有厚度小于本体部111的上导引部112。在本体部111的下方,设置有厚度小于本体部111的下导引部113。上导引部112以及下导引部113,沿着在正视下大致矩形状的本体部111的长边方向,遍及所述长边的整体而延伸。
在本体部111的,与形成有单元收容部114的表面为相反侧的背面,形成有本体部111的一部分凹陷的肋收容部115以及连接器收容部116。
在大致矩形状的本体部的短边的一方,设置有握持部118。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用户,藉由以手指把持握持部118,而能够将保持具110、与已被保持在保持具110的高压产生单元100,容易地安装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箱体2内、或者能够容易地从箱体2向外部取出。
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保持具收容部130的构成的立体图。保持具110可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保持具110构成为可自如地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或取出。在保持具收容部130,形成有保持具通路131。在保持具110,形成有保持具通路113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132。保持具110经由开口部132而插入到保持具收容部130内,并且通过保持具通路131而移动,藉此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保持具110,在从保持具收容部130取出时,通过保持具通路131而移动,从开口部132拔出。
在保持具收容部130,形成有上槽133以及下槽134。上槽133以及下槽134,形成为沿着通过保持具通路131的保持具110的移动方向。上槽113是以保持具110的上导引部112可通过其内部的方式形成。下槽134是以保持具110的下导引部113可通过其内部的方式形成。
上导引部112由上槽133引导,下导引部113由下槽134引导,藉此规定为了安装或取出而保持具110相对于保持具收容部130进行相对移动时的保持具110的姿势。在保持具110已被安装在保持具安装部130的状态下,上导引部112的一部分被收容在上槽133内,下导引部133的一部分被收容在下槽134内,藉此规定已被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保持具110的姿势。
保持具收容部130包含构成保持具通路131的底面的底壁面135。底壁面135包含从开口部132连续的开口部底面136。开口部底面136构成底壁面135的一部分。开口部底面136具有平面状的形状。又保持具收容部130包含构成保持具通路131的侧面的侧壁面138。在保持具通路131的最内部中,在侧壁面138,安装有连接器140。
保持具收容部130包含固定部141、142、143。保持具收容部130被收容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箱体2(图1~4、6)的内部。藉由贯通已形成在固定部141、142、143的孔并加以栓紧,保持具收容部130安装在箱体2。
保持具收容部130包含基板收容部144。在基板收容部144,安装有离子量侦测基板。离子量侦测基板,藉由侦测放电部102、103产生的磁场,而侦测因放电而产生的活性种(离子)的浓度。基板收容部144设置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侧壁面138的背侧。以离子量侦测基板能够精度良好地测量活性种(离子)的浓度的方式,在高压产生单元100以及保持具110已被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状态下,基板收容部144配置在放电部102、103的附近。
离子量侦测基板,被保持具收容部130覆盖其整体,从而被设置成无法从外部看到。构成离子量侦测基板的部件以及电极等,成为不露出在外部的构成。由此,防止用户无意图而触摸到离子量侦测基板,又抑制尘埃等的杂质附着在离子量侦测基板。
在箱体2的下部配置有贮水托盘30,水被贮留在贮水托盘30。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万一翻倒的情况下,有贮水托盘30的内部的残水朝向箱体2之上流动的可能性。由于离子量侦测基板为不露出在外部的构成,即便在水到达保持具收容部130的情况下,也防止离子量侦测基板受到水的影响。
图13是从侧方观看已被安装在箱体2的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图。如已参照图2进行说明,在箱体2的左侧面2D,设置有盖体26。盖体26覆盖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开口部132。在盖体26被安装在箱体2的状态下,保持具收容部130被盖体26覆盖而不露出在外部。藉由盖体26从箱体2被取出,而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开口部132露出在外部,可经由开口部132将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或从保持具收容部130取出。
在图13,图示出盖体26已从箱体2被取出的状态。在图13,图示出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未安装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的状态。如图13所示,若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未安装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的状态下从箱体2取出盖体26,则在保持具通路131的最内部的连接器140可从外部看到。
图14是已被安装在箱体2的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在图14,图示出从风扇外壳54的内部的下游风路170观看的保持具收容部130。与图13相同地,在图14所示的保持具收容部130,未安装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
在风扇外壳54,形成有开口188。透过此开口188,可从下游风路170看到已被安装在箱体2的内部的保持具收容部130。如上述,在保持具通路131的最内部,配置有连接器140。又,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侧壁面138,形成有从侧壁面138突出的肋139。肋139沿着保持具通路131的延伸方向延伸。
开口188的上缘,构成顶部189。又在开口188的下缘,设置有勾形状部191。勾形状部191具有朝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开口部132弯曲的形状,并且包含前端192。藉由勾形状部191的根部分、朝向开口部132弯曲的前端192,形成挂止部193。
在开口188的下缘的,与勾形状部191相比为保持具通路13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勾形状部196。第二勾形状部196具有朝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开口部132弯曲的形状,并且包含前端197。藉由第二勾形状部196的根部分、朝向开口部132弯曲的前端197,形成有挂止部198。肋139配置在与第二勾形状部196的前端197相比为保持具通路131的内侧。
图15是表示保持具110被收容在保持具收容部130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5,以能够看到已被安装在箱体2内部的保持具收容部130的方式,图示将箱体2的左前的角部分一部分切出缺口的状态。如上述,用户以手指抓取保持具110的握持部118,将保持具110从开口部132向保持具通路131内插入,藉此能够在保持具收容部130安装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
如图15所示,保持具通路131的延伸方向,即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向保持具收容部130插入的方向,与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左右方向不一致。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向保持具收容部130插入的方向,以随着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向保持具收容部130插入而朝向前方的方式,相对于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左右方向倾斜。放电部102、103之中,放电部103从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开口部132更深地插入到箱体2的内部。
因此,在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被收容在箱体2的状态下,放电部102配置在与放电部103相比为后方,放电部103配置在与放电部102相比为前方。又,由于盖体26设置在箱体2的左侧面2D,在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被收容在箱体2内的状态下,放电部102配置在与放电部103相比为左方,放电部103配置在与放电部102相比为右方。
图16以及图17,是表示保持具110已被收容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保持具110已被收容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状态的侧视图。
在保持具110被收容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状态下,保持具110到达到保持具通路131的最内部。在此状态下,保持具110的握持部118,如图17所示,存在于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外部。用户藉由以手指抓取握持部118,从开口部132拔出,而能够从保持具收容部130取出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
保持具110的上导引部112的一部分,配置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上槽133内。保持具110的下导引部113的一部分,配置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下槽134内。上导引部112与上槽133的组合、以及下导引部113与下槽134的组合,具有在将保持具110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时引导保持具110的功能,又具有在适切的位置配置已被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保持具110的定位功能。
如图16所示,在已被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连接器140,电连接有高压产生单元100。在将保持具110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时,连接器140通过保持具110的连接器收容部116,在形成在单元箱体101的连接部108内进行相对移动。因此,不会有连接器140妨碍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的移动的情形。
在图14所示的,从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侧壁面138突出的肋139,在将保持具110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时,在肋收容部115内进行相对移动。因此,不会有肋139妨碍保持具11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的移动的情形。
保持具110的本体部111的底面111A的一部分,载置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开口部底面136上。保持具通路131的底壁面135之中,开口部132的附近的开口部底面136,构成相对于相对保持具收容部130进行相对移动的保持具110的底面111A滑动的滑动部。
图19是保持具110被收容在已被安装在箱体2的保持具收容部130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在图19中,与图14相同,图示出从下游风路170观看的保持具收容部130以及高压产生单元100。在高压产生单元100以被保持在保持具110的状态下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情况下,电极保护部104通过勾形状部191的上方,又通过第二勾形状部196的上方。不会有勾形状部191以及第二勾形状部196干扰电极保护部104的情形。
由此,如图19所示,能够在保持具通路131的最内部的既定的位置,适切地配置高压产生单元100。藉由对已被适切地组装的高压产生单元100的放电部102、103施加高电压而使其放电,加湿空气清净机1能够确保既定的性能。
接着,针对欲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单独地、也就是不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安装在保持具110,就插入到保持具收容部130内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考虑到在保持具110破损的情况、遗失保持具110的情况等,藉由用户欲单独地将高压产生单元100插入到保持具收容部130而使用。在如此的情况下,因无保持具110而形成间隙,产生经由此间隙漏出的空气的流动。由此,在下游风路170内的空气流动产生非意图的不均衡。因在运送利用放电部102、103产生的正负离子的空气的流动产生不平衡,而在流入前方风路183并且从前吹出口3向装置的外部流出的空气中、以及、流入后方风路184并且从后吹出口4向装置的外部流出的空气中的,正负离子的浓度产生不均衡。
如上述,在加湿空气清净机1中,藉由正离子以及负离子的化学反应去除空气中的浮游霉菌以及病毒等。因此,若空气中所含有的正离子以及负离子的浓度不平衡大,则去除浮游霉菌以及病毒等的空气清净能力无法充分地发挥。如此一来,有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性能降低的可能性。
此外,因通过上述的间隙的空气的流动,而产生非意图的噪音,藉此对用户赋予不快感,有无法遵守加湿空气清净机1的产生的噪音的规定值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是用以解决如此的事态。图20是欲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131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20所示,未安装在保持具110的高压产生单元100,沿着开口部底面136移动。高压产生单元100的下面相对于开口部底面136滑动。
一并参照图9、10以及18,已安装在保持具110的高压产生单元100的下面,在从保持具110的本体部111的底面111A分离的位置,配置在与底面111A相比为上方。在将保持具110安装在保持具收容部130时,保持具110的底面111A相对于开口部底面136滑动。因此,在欲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单独地插入到保持具通路131的情况时,使高压产生单元100通过与安装在保持具110的状态的高压产生单元100所通过的正规的路径相比为下方的路径。
又,以保持具110的单元收容部114的底面的厚度量,在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侧壁面138的厚度方向(图20中的左右方向)产生高压产生单元100的松动。由于不存在保持具110的上导引部112以及下导引部113,因此也无藉由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上槽133以及下槽134来引导高压产生单元100的移动。高压产生单元100以单体而相对于保持具通路131包含间隙(backlash)。
图21是欲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131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在图21,与图19相同地,图示出从下游风路170观看的高压产生单元100。
藉由如上述高压产生单元100通过下方的路径,如图21所示,在高压产生单元100到达勾形状部191的时点,电极保护部104的支柱105D与勾形状部191的前端192碰撞。因此碰撞而对用户赋予违和感,藉此能够让用户察觉到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的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安装并不适切。
图22是欲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向与勾形状部191相比为内部前进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23是欲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向与勾形状191部相比为内部前进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如图22所示,保持具通路131的底壁面135,在与开口部底面136相比为保持具通路131的内侧,即在与开口底面部136相比为从开口部132分离的位置,包含相对于开口部底面136向下方下陷的高低差部137。勾形状部191配置在与高低差部137相比为保持具通路131的内侧。
在用户将高压产生单元100的位置向上方挪移等,而解除支柱105D与勾形状部191的前端192的碰撞并将高压产生单元100进一步向前推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以在高压产生单元100到达高低差部137的时点,保持具通路131的内侧下陷的方式,高压产生单元100倾斜。
藉由此倾斜,电极保护部104的位置下降。其结果,如图23所示,电极保护部104的支柱105C与勾形状部191碰撞。
藉由高压产生单元100在高低差部137下陷时的剧烈的位移和冲击,以及支柱105C的向勾形状部191的碰撞,对用户赋予违和感,藉此能够让用户察觉到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的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安装并不适切。
图24是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已到达第二勾形状部196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25以及图26,是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已到达第二勾形状部196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在用户将高压产生单元100的位置向上方挪移等,而解除支柱105C与勾形状部191的碰撞并将高压产生单元100进一步向前推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藉由高压产生单元100的整体通过高低差部137,使得高压产生单元100进一步通过下方的路径。因此,如图25所示,在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到达第二勾形状部196的时点,电极保护部104的支柱105B勾挂在勾形状部191的挂止部193。或者,如图26所示,电极保护部104的支柱105D,与第二勾形状部196的前端197碰撞。
因此勾挂以及碰撞而对用户赋予违和感,藉此能够让用户察觉到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的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安装并不适切。
对于解除向图25所示的勾形状部191的支柱105C的勾挂,有必要使高压产生单元100暂时后退(向开口部132侧移动)。因此,将实施方式的电极保护部104的梁部105A的延伸方向的长度,设定成小于勾形状部191的前端192与第二勾形状部196的前端197的距离。因此,在用户使高压产生单元100向上方移动而解除支柱105D与第二勾形状部196的碰撞的前提下,若将支柱105D承载在第二勾形状部196之上而欲分开向勾形状部191的勾挂而使高压产生单元100后退时,则在向勾形状部191的勾挂被解除之前,支柱105D从第二勾形状部196掉落。
如此一来,高压产生单元100越过勾形状部191与第二勾形状部196两方而向保持具通路131的内侧前进变得困难,藉由对用户赋予违和感,能够让用户察觉到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的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安装并不适切。
图27是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已到达肋139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在用户以某种方式解除电极保护部104与勾形状部191以及第二勾形状部196的干扰而将高压产生单元100进一步向前推的情况下,如图27所示,在高压产生单元100到达从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侧壁面138突出的肋139的时点,单元箱体101与肋139碰撞。
因此碰撞而对用户赋予违和感,藉此能够让用户察觉到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的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安装并不适切。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设置有多个在欲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单独插入到保持具收容部130内时,能与高压产生单元100产生干扰的结构。藉由让用户反复感受到许多个违和感,能够让用户更确实地察觉到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的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安装并不适切。
(实施方式2)
图28是欲将实施方式2的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131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图29是实施方式2的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已被嵌入到缺口部292、294、296内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
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针对设置有两处的勾形状部(勾形状部191、第二勾形状部19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为此例,例如如图28、29所示,也可以设为设置有三处的勾形状部291、293、295,并且形成有与这些勾形状部291、293、295对应的三处的缺口部292、294、296的构成。
藉由使勾形状部291、293的间隔与电极保护部104的支柱105B、105C的间隔相等,并且使勾形状部293、295的间隔与电极保护部104的支柱105C、105D的间隔相等,从而在各支柱105B、105C、105D到达缺口部292、294、296的时点,电极保护部104的整体下陷到缺口部292、294、296内,并且在进一步向内侧推入的情况下,嵌入到勾形状部291、293、295的键形状。
在高压产生单元100向缺口部292、294、296内下陷时施加冲击,进而,为了从缺口部292、294、296拉出高压产生单元100而有必要在暂时使其后退之下向上方挪移的移动。因这些不自然的动作,而对用户赋予违和感,藉此能够让用户察觉到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的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安装并不适切。
(实施方式3)
图30是欲将实施方式3的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131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31是欲将实施方式3的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插入到保持具通路131的状态的从后方看的立体图。实施方式3的加湿空气清净机1,除了实施方式1的构成,还包括形成在风扇外壳54的开口188的顶部189被切出缺口的缺口形状部199。缺口形状部199设置在与勾形状部191相比为保持具通路131的内侧(从开口部132分离的侧),并且与第二勾形状部196相比为保持具通路131的前侧(接近开口部132的侧)。
如图30、31所示,若以在勾形状部191不干扰电极保护部104的方式将高压产生单元100一边向上方抬起一边向保持具通路131的内侧推,则单元箱体101或电极保护部106的支柱107D嵌入到缺口形状部199内,无法直接地向内侧推。若欲回避与缺口形状部199的干扰而将高压产生单元100向下方挪移,则电极保护部104与勾形状部191碰撞,例如产生支柱105C的向挂止部193的勾挂。
如此一来,对用户赋予违和感,藉此能够让用户察觉到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的向保持具收容部130的安装并不适切。
另外,在到此为止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已针对勾形状部191以及第二勾形状部196形成在风扇外壳54,在保持具收容部130形成高低差部137,肋139从保持具收容部130的侧壁面138突出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不限定为此构成,勾形状部191以及第二勾形状部196也可以形成在保持具收容部130。肋139也可以形成在风扇外壳54。
只要是在将已安装在保持具110的高压产生单元100插入的时候不产生干扰,在以高压产生单元100单体插入的时候会妨碍插入的结构,则不限定为在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勾形状部、高低差部以及肋,也可以设置其他的任意结构。
如以上虽然针对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宜地组合各实施方式。又,应被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均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上述的说明,而是藉由权利要求范围来表示,并且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加湿空气清净机;2...箱体;3...前吹出口;4...后吹出口;10...前面板;26...盖体;30...贮水托盘;50...送风机;52...风扇;53...马达;54...风扇外壳;100...高压产生单元;101...单元箱体;102、103...放电部;104、106...电极保护部;105A、107A...梁部;105B、105C、105D、107B、107C、107D...支柱;108...连接部;110...保持具;111...本体部;111A...底面;112...上导引部;113...下导引部;114...单元收容部;115...肋收容部;116...连接器收容部;118...握持部;130...保持具收容部;131...保持具通路;132...开口部;133...上槽;134...下槽;135...底壁面;136...开口部底面;137...高低差部;138...侧壁面;139...肋;140...连接器;141、142、143...固定部;144...基板收容部;170...下游风路;188...开口;189...顶部;191、291、293、295...勾形状部;192、197...前端;193、198...挂止部;196...第二勾形状部;199...缺口形状部;292、294、296...切口部

Claims (5)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产生单元,包含单元箱体、从所述单元箱体突出并且被施加电压而进行放电的放电部、以及配置在与所述放电部相比为下方并且从所述单元箱体比所述放电部更大地突出的突出部;
保持具,将所述高压产生单元可安装以及取出地进行保持;以及
保持具收容部,可安装所述保持具;其中
在所述保持具收容部,形成有所述保持具在被安装在所述保持具收容部时通过的保持具通路,并且形成有所述保持具通路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
所述保持具通路的底壁面,包含从所述开口部连续的平面状的开口部底面、相对于所述开口部底面向下方下陷的高低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高低差部相比为所述保持具通路的内侧,包括朝向所述开口部而前端弯曲的勾形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勾形状部相比为所述保持具通路的内侧,包括朝向所述开口部而前端弯曲的第二勾形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二勾形状部的前端相比为所述保持具通路的内侧,包括从所述保持具通路的侧壁面突出的突出形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勾形状部相比为所述保持具通路的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二勾形状部相比为所述保持具通路的近前侧,包括所述保持具通路的顶部被切出缺口的缺口形状部。
CN201880049985.3A 2017-08-22 2018-01-26 放电装置 Active CN1109990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9372 2017-08-22
JP2017-159372 2017-08-22
PCT/JP2018/002429 WO2019038948A1 (ja) 2017-08-22 2018-01-26 放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9002A CN110999002A (zh) 2020-04-10
CN110999002B true CN110999002B (zh) 2021-05-18

Family

ID=6543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9985.3A Active CN110999002B (zh) 2017-08-22 2018-01-26 放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32195B2 (zh)
CN (1) CN110999002B (zh)
TW (1) TWI661629B (zh)
WO (1) WO20190389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64759A1 (en) * 2020-09-04 2022-03-09 Novoa Diz, Susana Device for generating hydroxyl radical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615A (zh) * 2003-07-31 2005-02-1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单元
JP2012021683A (ja) * 2010-07-13 2012-02-0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3185793A (ja) * 2012-03-09 2013-09-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13151037A1 (ja) * 2012-04-03 2013-10-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イオン送出装置、電気機器及びリモコン保持構造
JP2014039659A (ja) * 2012-08-22 2014-03-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4105969A (ja) * 2012-11-29 2014-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用の除塵装置、その除塵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空気調和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6084800B2 (ja) * 2011-10-07 2017-02-22 友信工機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31458A (en) * 1959-05-05 1960-04-05 Vane Zdenek Centrifugal washer for dissociating industrial gases
JP2012243419A (ja) * 2011-05-16 2012-12-10 Sharp Corp イオン発生ユニット及びイオン送風装置
CN102379550B (zh) * 2011-08-01 2013-12-04 王晨 人机接口式电橱柜操作平台
TWI579052B (zh) * 2013-06-20 2017-04-21 Electrostatic dust collector and air cleaning equipment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of the electrod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615A (zh) * 2003-07-31 2005-02-1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单元
JP2012021683A (ja) * 2010-07-13 2012-02-0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JP6084800B2 (ja) * 2011-10-07 2017-02-22 友信工機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
JP2013185793A (ja) * 2012-03-09 2013-09-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13151037A1 (ja) * 2012-04-03 2013-10-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イオン送出装置、電気機器及びリモコン保持構造
JP2014039659A (ja) * 2012-08-22 2014-03-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4105969A (ja) * 2012-11-29 2014-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用の除塵装置、その除塵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空気調和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32195B2 (ja) 2021-09-08
WO2019038948A1 (ja) 2019-02-28
TW201914136A (zh) 2019-04-01
JPWO2019038948A1 (ja) 2020-11-12
TWI661629B (zh) 2019-06-01
CN110999002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131B (zh) 送风装置
WO2014045991A1 (ja) 加湿器
CN110999002B (zh) 放电装置
JP6921205B2 (ja) 加湿装置
EP3785736B1 (en) Photocatalytic device and photocatalytic unit
JP2009152125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12984921A (zh) 壁面安装系统
JP5930929B2 (ja) 加湿器
JP2008051388A (ja) 空気調和機
JP4473111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節装置
JP6179471B2 (ja) 空気清浄機
JP5533417B2 (ja) 空気清浄機
JP531649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7060808B2 (ja) 脱臭装置
JP7071653B2 (ja) 脱臭装置
JP5995625B2 (ja) 加湿器
JP2021065582A (ja) 脱臭装置
JP5980069B2 (ja) 加湿器
JP2005076905A (ja) 電気機器および空気調節装置
JP2024042548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201205277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048545B2 (ja) 空気清浄機
JP5991892B2 (ja) 加湿器
CN113203140A (zh) 调湿装置
JP2008136555A (ja) 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