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9897B - 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9897B
CN110979897B CN201911363283.5A CN201911363283A CN110979897B CN 110979897 B CN110979897 B CN 110979897B CN 201911363283 A CN201911363283 A CN 201911363283A CN 110979897 B CN110979897 B CN 110979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lock
positioning
frame
block
materia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32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9897A (zh
Inventor
任运倩
张伟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orever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orever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orever Logi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orever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632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9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9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9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9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9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metal
    • B65D7/12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metal characterised by wall construction or by connections between walls
    • B65D7/14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metal characterised by wall construction or by connections between walls of skeleton or like apertured construction, e.g. baskets or carriers formed of wire mesh, of interconnected bands, bars, or rods, or of perforated sheet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 B65D11/14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of skeleton or apertured construction, e.g. baskets or carriers made up of interconnected spaced bands, rods, or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38Devices for discharging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包括料架本体、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用于对第一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用于对第二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上定位架、位于第一上定位架下方的第一下定位架、设置于第一上定位架上的第一顶部定位块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以及设置于第一下定位架上的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上定位架、位于第二上定位架下方的第二下定位架、设置于第二上定位架上的第二顶部定位块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以及设置于第二下定位架上的第二下侧部定位块。本发明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可以满足多种玻璃导槽的存储要求,提高了通用性。

Description

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输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生产线上使用蜂窝板纸箱包装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包装数量少,只能放置一种型号的零件,不同车型的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无法共用同一个包装箱;而且现有的包装箱人工取件不方便,会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目的是提高通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包括料架本体、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用于对第一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用于对第二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上定位架、位于第一上定位架下方的第一下定位架、设置于第一上定位架上的第一顶部定位块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以及设置于第一下定位架上的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上定位架、位于第二上定位架下方的第二下定位架、设置于第二上定位架上的第二顶部定位块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以及设置于第二下定位架上的第二下侧部定位块。
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所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和所述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均为水平设置且第一顶部定位块、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和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顶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顶部定位槽,所有第一顶部定位槽为沿第一顶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上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一上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一上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下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一下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
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和所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在所述第一上定位架上的位置可调节,所述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在所述第一下定位架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一顶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定位架上的第一上托料架、设置于所述料架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下定位架下方的第一下托料架、设置于第一上托料架上的第一上托料杆和设置于第一下托料架上的第一下托料杆,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位于第一上托料杆和所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之间。
所述第一上托料杆与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且第一上托料杆的高度可调节,所述第一下托料杆的高度可调节。
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所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和所述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均为水平设置且第二顶部定位块、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和第二下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顶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顶部定位槽,所有第二顶部定位槽为沿第二顶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上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二上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二上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下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二下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二下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
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和所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在所述第二上定位架上的位置可调节,所述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在所述第二下定位架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二顶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定位架上的第二上托料架、设置于所述料架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下定位架下方的第二下托料架、设置于第二上托料架上的第二上托料杆和设置于第二下托料架上的第二下托料杆,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位于第二上托料杆和所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之间。
所述第二上托料杆与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且第二上托料杆的高度可调节,所述第二下托料杆的高度可调节。
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还包括与所述料架本体转动连接且设置成可在阻挡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第一上限位装置、第一下限位装置、第二上限位装置和第二下限位装置,所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所述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一下限位装置为相对布置,所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二上限位装置之间,所述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二下限位装置为相对布置,第一下限位装置位于第一上限位装置的下方,第二下限位装置位于第二上限位装置的下方。
本发明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可以满足多种玻璃导槽的存储要求,提高了通用性;而且可以放置多个玻璃导槽,节省存储空间,玻璃导槽取放方便,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定位装置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定位装置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上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下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定位装置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定位装置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二上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下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横底架;2、立柱;3、第一上定位架;4、第一下定位架;5、第一顶部定位块;6、第一上侧部定位块;7、第一下侧部定位块;8、第一上托料架;9、第一下托料架;10、第一上托料杆;11、第一下托料杆;12、第一上限位架;13、第一上插销;14、第一下限位架;15、第一下插销;16、第二上定位架;17、第二下定位架;18、第二顶部定位块;19、第二上侧部定位块;20、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1、第二上托料架;22、第二下托料架;23、第二上托料杆;24、第二下托料杆;25、第二上限位架;26、第二上插销;27、第二下限位架;28、第二下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包括料架本体、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用于对第一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用于对第二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上定位架3、位于第一上定位架3下方的第一下定位架4、设置于第一上定位架3上的第一顶部定位块5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以及设置于第一下定位架4上的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上定位架16、位于第二上定位架16下方的第二下定位架17、设置于第二上定位架16上的第二顶部定位块18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以及设置于第二下定位架17上的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第一种玻璃导槽和第二种玻璃导槽为两种不同的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也可以是相同的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料架本体包括横底架1和竖直设置于横底架1上的四个立柱2,横底架1为水平设置且横底架1为矩形结构,横底架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横底架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立柱2的下端与横底架1固定连接且四个立柱2分布在横底架1的四个直角拐角处。第一上定位架3为水平设置且第一上定位架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上定位架3与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且第一上定位架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第一下定位架4为水平设置且第一下定位架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下定位架4与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且第一下定位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第二上定位架16为水平设置且第二上定位架1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上定位架16与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且第二上定位架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第二下定位架17为水平设置且第二下定位架1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下定位架17与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且第二下定位架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第一上定位架3的高度大于第二上定位架16的高度,第一下定位架4的高度大于第二下定位架17的高度。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顶部定位块5、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和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均为水平设置且第一顶部定位块5、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和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顶部定位块5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顶部定位槽,所有第一顶部定位槽为沿第一顶部定位块5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上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一上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下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一下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顶部定位槽为在第一顶部定位块5的顶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一顶部定位块5的顶面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种玻璃导槽的第一部位嵌入第一顶部定位槽中。第一上侧部定位槽为在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的侧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的该侧面为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且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第一种玻璃导槽的第二部位嵌入第一上侧部定位槽中。第一下侧部定位槽为在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的侧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的该侧面为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且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第一种玻璃导槽的第三部位嵌入第一下侧部定位槽中。第一顶部定位槽、第一上侧部定位槽和第一下侧部定位槽的数量相同,各个第一种玻璃导槽同时嵌入第一顶部定位槽、第一上侧部定位槽和第一下侧部定位槽中,实现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准确定位,第一定位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第一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增加包装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顶部定位槽、第一上侧部定位槽和第一下侧部定位槽均设置25个。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顶部定位块5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在第一上定位架3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在第一下定位架4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一顶部定位块5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顶部定位块5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一上定位架3连接,第一上定位架3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一上安装孔,第一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一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顶部定位块5,实现第一顶部定位块5在第一上定位架3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一顶部定位块5与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提高了通用性。在第一顶部定位块5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一顶部定位块5固定在第一上定位架3上。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的高度小于第一顶部定位块5的高度,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也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一上定位架3连接,第一上定位架3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二上安装孔,第二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二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实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在第一上定位架3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与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在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固定在第一上定位架3上,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与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顶部定位块5与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一上安装孔与第二上安装孔处于与第二方向性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一下定位架4连接,第一下定位架4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一下安装孔,第一下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一下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实现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在第一下定位架4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与第一下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在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固定在第一下定位架4上。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上定位架3上的第一上托料架8、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位于第一下定位架4下方的第一下托料架9、设置于第一上托料架8上的第一上托料杆10和设置于第一下托料架9上的第一下托料杆11,第一顶部定位块5位于第一上托料杆10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之间。第一上托料架8与第一上定位架3连接,第一上托料架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上托料杆10为水平设置且第一上托料杆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上托料杆10是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第一种玻璃导槽提供支撑作用,第一种玻璃导槽的上端放置在第一上托料杆10上,第一上托料杆10、第一顶部定位块5和第一上限位装置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下托料架9与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第一下托料架9位于第一下定位架4的下方,第一下托料架9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下托料杆11为水平设置且第一下托料杆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下托料杆11是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第一种玻璃导槽提供支撑作用,第一下托料杆11位于第一顶部定位块5的下方且第一下托料杆11的高度小于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的高度,第一种玻璃导槽的下端放置在第一下托料杆11上。
作为优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上托料杆10与第一顶部定位块5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且第一上托料杆10的高度可调节,第一下托料杆11的高度可调节,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提高料架的通用性。第一上托料架8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一上定位架3连接,第一上定位架3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三上安装孔,第三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三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上托料架8,第一上托料架8带动第一上托料杆10同步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实现第一上托料架8在第一上定位架3上的位置的调节,进而使得第一上托料杆10与第一顶部定位块5之间的垂直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在第一上托料架8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一上托料架8固定在第一上定位架3上。第一上托料架8具有让第一上托料杆10的端部插入的第四上安装孔,第四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四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上托料杆10的两端部并设置有螺母,相应的,第一上托料杆10的端部外圆面设置外螺纹,螺母位于第一上托料架8的外侧。拧松螺母后,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上托料杆10,实现第一上托料杆10的高度的调节。在第一上托料杆10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拧紧第一上托料杆10的两端的螺母,螺母与第一上托料杆10相配合夹紧第一上托料架8,将第一上托料杆10固定在第一上托料架8上。第一下托料架9具有让第一下托料杆11的端部插入的第二下安装孔,第二下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二下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下托料杆11的两端部并设置有螺母,相应的,第一下托料杆11的端部外圆面设置外螺纹,螺母位于第一下托料架9的外侧。拧松螺母后,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下托料杆11,实现第一下托料杆11的高度的调节。在第一下托料杆11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拧紧第一下托料杆11的两端的螺母,螺母与第一下托料杆11相配合夹紧第一下托料架9,将第一下托料杆11固定在第一下托料架9上。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还包括与料架本体转动连接且设置成可在阻挡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第一上限位装置和第一下限位装置,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位于第一顶部定位块5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一下限位装置为相对布置,第一下限位装置位于第一上限位装置的下方,第一上限位装置和第一下限位装置是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放置在第一定位装置上的第一种玻璃导槽进行限位。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上限位装置包括与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立柱2转动连接的第一上限位架12和设置于第一上限位架12上的第一上插销13,第一上限位架12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且第一上限位架12的旋转中心线的高度大于第一上定位架3的高度。第一上限位架12可以上下转动,第一上限位架12设置成可在阻挡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避让位置位于阻挡位置的上方。第一上限位架12向下转动至阻挡位置后,第一上限位架12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第一上限位架12位于个立柱2之间,第一顶部定位块5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位于第一上限位架12的内侧,第一种玻璃导槽位于第一上限位架12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之间,从而第一上限位架12能够对第一种玻璃导槽起到限位作用。第一上限位架12向上转动至避让位置后,第一上限位架12转动至第一顶部定位块5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6的上方,两个立柱2之间呈敞开状态,此时可以进行取放料操作。第一上限位架12上设置可移动的第一上插销13,立柱2上设置让第一上插销13插入的第一上锁止孔,第一上插销13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当第一上限位架12处于阻挡位置时,将第一上插销13插入立柱2的第一上锁止孔中,第一上插销13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一上限位架12起限位作用,使第一上限位架12保持在阻挡位置。在需要打开第一上限位架12时,将第一上插销13从立柱2的第一上锁止孔中抽出即可向上转动第一上限位架12。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一下限位装置包括与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立柱2转动连接的第一下限位架14和设置于第一下限位架14上的第一下插销15,第一下限位架14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且第一下限位架14的旋转中心线的高度大于第一下定位架4的高度。第一下限位架14可以上下转动,第一下限位架14设置成可在阻挡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避让位置位于阻挡位置的下方。第一下限位架14向上转动至阻挡位置后,第一下限位架14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第一下限位架14位于个立柱2之间,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位于第一下限位架14的内侧,第一种玻璃导槽位于第一下限位架14和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之间,从而第一下限位架14能够对第一种玻璃导槽起到限位作用。第一下限位架14向下转动至避让位置后,第一下限位架14转动至第一下侧部定位块7的下方,两个立柱2之间呈敞开状态,此时可以进行取放料操作。第一下限位架14上设置可移动的第一下插销15,立柱2上设置让第一下插销15插入的第一下锁止孔,第一下锁止孔位于第一上锁止孔的下方,第一下插销15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当第一下限位架14处于阻挡位置时,将第一下插销15插入立柱2的第一下锁止孔中,第一下插销15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一下限位架14起限位作用,使第一下限位架14保持在阻挡位置。在需要打开第一下限位架14时,将第一下插销15从立柱2的第一下锁止孔中抽出即可向上转动第一下限位架1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定位装置为对称布置,两个第一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相应的,第一上限位装置和第一下限位装置均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定位装置位于两个第一上限位装置和两个第一下限位装置之间,其中一个第一上限位装置与四个立柱2中的其中两个立柱2转动连接,另外一个第一上限位装置与四个立柱2中的另外两个立柱2转动连接,各个第一下限位装置分别位于一个第一上限位装置的下方。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二顶部定位块18、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和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均为水平设置且第二顶部定位块18、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和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顶部定位块18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顶部定位槽,所有第二顶部定位槽为沿第二顶部定位块18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上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二上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下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二下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顶部定位槽为在第二顶部定位块18的顶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二顶部定位块18的顶面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种玻璃导槽的第一部位嵌入第二顶部定位槽中。第二上侧部定位槽为在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的侧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的该侧面为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且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第二种玻璃导槽的第二部位嵌入第二上侧部定位槽中。第二下侧部定位槽为在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的侧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的该侧面为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且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第二种玻璃导槽的第三部位嵌入第二下侧部定位槽中。第二顶部定位槽、第二上侧部定位槽和第二下侧部定位槽的数量相同,各个第二种玻璃导槽同时嵌入第二顶部定位槽、第二上侧部定位槽和第二下侧部定位槽中,实现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准确定位,第二定位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第二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增加包装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二顶部定位槽、第二上侧部定位槽和第二下侧部定位槽均设置25个。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二顶部定位块18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在第二上定位架16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在第二下定位架17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二顶部定位块18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顶部定位块18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二上定位架16连接,第二上定位架16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五上安装孔,第五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五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顶部定位块18,实现第二顶部定位块18在第二上定位架16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二顶部定位块18与第二上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提高了通用性。在第二顶部定位块18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二顶部定位块18固定在第二上定位架16上。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的高度小于第二顶部定位块18的高度,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也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二上定位架16连接,第二上定位架16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六上安装孔,第六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六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实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在第二上定位架16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与第二上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在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固定在第二上定位架16上,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与第二上限位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顶部定位块18与第二上限位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五上安装孔与第六上安装孔处于与第一方向性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二下定位架17连接,第二下定位架17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三下安装孔,第三下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三下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实现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在第二下定位架17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与第二下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在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固定在第二下定位架17上。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二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二上定位架16上的第二上托料架21、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位于第二下定位架17下方的第二下托料架22、设置于第二上托料架21上的第二上托料杆23和设置于第二下托料架22上的第二下托料杆24,第二顶部定位块18位于第二上托料杆23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之间。第二上托料架21与第二上定位架16连接,第二上托料架2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上托料杆23为水平设置且第二上托料杆2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上托料杆23是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第二种玻璃导槽提供支撑作用,第二种玻璃导槽的上端放置在第二上托料杆23上,第二上托料杆23、第二顶部定位块18和第二上限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下托料架22与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立柱2固定连接,第二下托料架22位于第二下定位架17的下方,第二下托料架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下托料杆24为水平设置且第二下托料杆2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下托料杆24是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第二种玻璃导槽提供支撑作用,第二下托料杆24位于第二顶部定位块18的下方且第二下托料杆24的高度小于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的高度,第二种玻璃导槽的下端放置在第二下托料杆24上。第一上托料架8的高度大于第二上托料架21的高度,第一下托料架9的高度大于第二下托料架22的高度。
作为优选的,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二上托料杆23与第二顶部定位块18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且第二上托料杆23的高度可调节,第二下托料杆24的高度可调节,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提高料架的通用性。第二上托料架21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二上定位架16连接,第二上定位架16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七上安装孔,第七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七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上托料架21,第二上托料架21带动第二上托料杆23同步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实现第二上托料架21在第二上定位架16上的位置的调节,进而使得第二上托料杆23与第二顶部定位块18之间的垂直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在第二上托料架21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二上托料架21固定在第二上定位架16上。第二上托料架21具有让第二上托料杆23的端部插入的第八上安装孔,第八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八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上托料杆23的两端部并设置有螺母,相应的,第二上托料杆23的端部外圆面设置外螺纹,螺母位于第二上托料架21的外侧。拧松螺母后,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上托料杆23,实现第二上托料杆23的高度的调节。在第二上托料杆23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拧紧第二上托料杆23的两端的螺母,螺母与第二上托料杆23相配合夹紧第二上托料架21,将第二上托料杆23固定在第二上托料架21上。第二下托料架22具有让第二下托料杆24的端部插入的第四下安装孔,第四下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四下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下托料杆24的两端部并设置有螺母,相应的,第二下托料杆24的端部外圆面设置外螺纹,螺母位于第二下托料架22的外侧。拧松螺母后,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下托料杆24,实现第二下托料杆24的高度的调节。在第二下托料杆24调节至合适高度后,拧紧第二下托料杆24的两端的螺母,螺母与第二下托料杆24相配合夹紧第二下托料架22,将第二下托料杆24固定在第二下托料架22上。
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还包括与料架本体转动连接且设置成可在阻挡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第二上限位装置和第二下限位装置,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位于第二顶部定位块18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二上限位装置之间,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二下限位装置为相对布置,第二下限位装置位于第二上限位装置的下方,第二上限位装置和第二下限位装置是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放置在第二定位装置上的第二种玻璃导槽进行限位。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第二上限位装置包括与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立柱2转动连接的第二上限位架25和设置于第二上限位架25上的第二上插销26,第二上限位架25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且第二上限位架25的旋转中心线的高度大于第二上定位架16的高度。第二上限位架25可以上下转动,第二上限位架25设置成可在阻挡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避让位置位于阻挡位置的上方。第二上限位架25向下转动至阻挡位置后,第二上限位架25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第二上限位架25位于个立柱2之间,第二顶部定位块18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位于第二上限位架25的内侧,第二种玻璃导槽位于第二上限位架25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之间,从而第二上限位架25能够对第二种玻璃导槽起到限位作用。第二上限位架25向上转动至避让位置后,第二上限位架25转动至第二顶部定位块18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19的上方,两个立柱2之间呈敞开状态,此时可以进行取放料操作。第二上限位架25上设置可移动的第二上插销26,立柱2上设置让第二上插销26插入的第二上锁止孔,第二上插销26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当第二上限位架25处于阻挡位置时,将第二上插销26插入立柱2的第二上锁止孔中,第二上插销26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二上限位架25起限位作用,使第二上限位架25保持在阻挡位置。在需要打开第二上限位架25时,将第二上插销26从立柱2的第二上锁止孔中抽出即可向上转动第二上限位架25。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第二下限位装置包括与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立柱2转动连接的第二下限位架27和设置于第二下限位架27上的第二下插销28,第二下限位架27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且第二下限位架27的旋转中心线的高度大于第二下定位架17的高度。第二下限位架27可以上下转动,第二下限位架27设置成可在阻挡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避让位置位于阻挡位置的下方。第二下限位架27向上转动至阻挡位置后,第二下限位架27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第二下限位架27位于个立柱2之间,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位于第二下限位架27的内侧,第二种玻璃导槽位于第二下限位架27和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之间,从而第二下限位架27能够对第二种玻璃导槽起到限位作用。第二下限位架27向下转动至避让位置后,第二下限位架27转动至第二下侧部定位块20的下方,两个立柱2之间呈敞开状态,此时可以进行取放料操作。第二下限位架27上设置可移动的第二下插销28,立柱2上设置让第二下插销28插入的第二下锁止孔,第二下锁止孔位于第二上锁止孔的下方,第二下插销28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当第二下限位架27处于阻挡位置时,将第二下插销28插入立柱2的第二下锁止孔中,第二下插销28在第二方向上对第二下限位架27起限位作用,使第二下限位架27保持在阻挡位置。在需要打开第二下限位架27时,将第二下插销28从立柱2的第二下锁止孔中抽出即可向上转动第二下限位架27。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定位装置为对称布置,两个第二定位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相应的,第二上限位装置和第二下限位装置均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定位装置位于两个第二上限位装置和两个第二下限位装置之间,其中一个第二上限位装置与四个立柱2中的其中两个立柱2转动连接,另外一个第二上限位装置与四个立柱2中的另外两个立柱2转动连接,各个第二下限位装置分别位于一个第二上限位装置的下方。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架本体、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用于对第一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和设置于料架本体上且用于对第二种玻璃导槽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上定位架、位于第一上定位架下方的第一下定位架、设置于第一上定位架上的第一顶部定位块和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以及设置于第一下定位架上的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上定位架、位于第二上定位架下方的第二下定位架、设置于第二上定位架上的第二顶部定位块和第二上侧部定位块以及设置于第二下定位架上的第二下侧部定位块;
第一上定位架为水平设置且第一上定位架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下定位架为水平设置且第一下定位架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上定位架为水平设置且第二上定位架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下定位架为水平设置且第二下定位架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上定位架的高度大于第二上定位架的高度,第一下定位架的高度大于第二下定位架的高度,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和所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在所述第一上定位架上的位置可调节,所述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在所述第一下定位架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一顶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
第一顶部定位块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一上定位架连接,第一上定位架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一上安装孔,第一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一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顶部定位块,实现第一顶部定位块在第一上定位架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一顶部定位块与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玻璃导槽的摆放要求;在第一顶部定位块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一顶部定位块固定在第一上定位架上;
第一上侧部定位块的高度小于第一顶部定位块的高度,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也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一上定位架连接,第一上定位架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二上安装孔,第二上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二上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实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在第一上定位架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与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在第一上侧部定位块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固定在第一上定位架上,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与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顶部定位块与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第一上安装孔与第二上安装孔处于与第二方向性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第一下侧部定位块是通过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紧固件与第一下定位架连接,第一下定位架具有让该螺栓插入的第一下安装孔,第一下安装孔为腰型孔且第一下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在螺栓和螺母拧松后,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实现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在第一下定位架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第一下侧部定位块与第一下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得到增大或减小;在第一下侧部定位块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螺栓和螺母,将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固定在第一下定位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所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和所述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均为水平设置且第一顶部定位块、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和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顶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顶部定位槽,所有第一顶部定位槽为沿第一顶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上侧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上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一上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一上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一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一下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一下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定位槽为在第一顶部定位块的顶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一种玻璃导槽的第一部位嵌入第一顶部定位槽中;第一上侧部定位槽为在第一上侧部定位块的侧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一上侧部定位块的该侧面为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且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第一种玻璃导槽的第二部位嵌入第一上侧部定位槽中; 第一下侧部定位槽为在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的侧面上设置的V形槽,第一下侧部定位块的该侧面为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且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第一种玻璃导槽的第三部位嵌入第一下侧部定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定位架上的第一上托料架、设置于所述料架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下定位架下方的第一下托料架、设置于第一上托料架上的第一上托料杆和设置于第一下托料架上的第一下托料杆,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位于第一上托料杆和所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托料杆与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且第一上托料杆的高度可调节,所述第一下托料杆的高度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所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和所述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均为水平设置且第二顶部定位块、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和第二下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顶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顶部定位槽,所有第二顶部定位槽为沿第二顶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上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二上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二上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具有让第二种玻璃导槽嵌入的多个第二下侧部定位槽,所有第二下侧部定位槽为沿第二下侧部定位块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和所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在所述第二上定位架上的位置可调节,所述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在所述第二下定位架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二顶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上侧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与其长度方向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定位架上的第二上托料架、设置于所述料架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下定位架下方的第二下托料架、设置于第二上托料架上的第二上托料杆和设置于第二下托料架上的第二下托料杆,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位于第二上托料杆和所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托料杆与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且第二上托料杆的高度可调节,所述第二下托料杆的高度可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料架本体转动连接且设置成可在阻挡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第一上限位装置、第一下限位装置、第二上限位装置和第二下限位装置,所述第一上侧部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顶部定位块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一上限位装置之间,所述第一下侧部定位块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一下限位装置为相对布置,所述第二上侧部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二顶部定位块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二上限位装置之间,所述第二下侧部定位块和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二下限位装置为相对布置,第一下限位装置位于第一上限位装置的下方,第二下限位装置位于第二上限位装置的下方。
CN201911363283.5A 2019-12-26 2019-12-26 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Active CN110979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3283.5A CN110979897B (zh) 2019-12-26 2019-12-26 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3283.5A CN110979897B (zh) 2019-12-26 2019-12-26 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9897A CN110979897A (zh) 2020-04-10
CN110979897B true CN110979897B (zh) 2021-10-29

Family

ID=70077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3283.5A Active CN110979897B (zh) 2019-12-26 2019-12-26 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798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7867B (zh) * 2020-08-31 2022-06-07 中久物流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上饰板料架及汽车后背门上饰板的包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2806Y (zh) * 2007-08-08 2008-07-3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前车门的玻璃导槽
CN201665340U (zh) * 2010-03-19 2010-12-08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折叠式包装料架
US8661736B2 (en) * 2010-09-09 2014-03-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glass run channel
CN103723370B (zh) * 2013-12-02 2015-12-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板件共用柔性转置台
CN107031967B (zh) * 2017-06-12 2018-10-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消声器转运装置
CN207903010U (zh) * 2018-02-01 2018-09-25 中久物流有限公司 翻转压杆装置及具有其的料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9897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9897B (zh) 汽车前车门车窗玻璃导槽料架
CN109909582B (zh) 一种货架横梁和挂片自动焊接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KR100958275B1 (ko) 핸들러의 스택커
CN114012313B (zh) 钢筋桁架运输设备
CN108974450B (zh) 新能源汽车转向轴的自动装箱装置
CN108839852B (zh) 汽车转向轴的自动装箱机
CN108571982B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水准泡内壁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216783547U (zh)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运输装置
CN213832840U (zh) 调节式定位料架
CN209850340U (zh) 一种立式综合加工机用固定底座
CN110844321B (zh) 汽车后保险杠料架
CN212290498U (zh) 一种方便定位的玻璃覆膜机用上料装置
CN207548042U (zh) 空心圆柱件的上料装置
CN219237826U (zh) 一种玻璃瓶加工转运支架
WO2021101678A1 (en) Devices,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transporting sheets of brittle material
CN112499271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的生产线转运装置
CN220272458U (zh) 一种硅片检测缓存装置
CN219687968U (zh) 一种钢化玻璃放置架
CN210150307U (zh) 一种线路板堆垛装置
CN205968733U (zh) 变压器风机安装工装
CN214643129U (zh) 一种安全防护性高的汽车用龙门架夹紧装置
CN219946183U (zh) 一种汽车座椅拉杆用放置架
CN218085803U (zh) 一种多车型共用的顶盖台车
CN220182034U (zh) 一种多工位弹夹式上料机构
CN215210652U (zh) 加油站交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