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5300B - 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5300B
CN110945300B CN201780093460.5A CN201780093460A CN110945300B CN 110945300 B CN110945300 B CN 110945300B CN 201780093460 A CN201780093460 A CN 201780093460A CN 110945300 B CN110945300 B CN 1109453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space forming
space
forming portion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34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5300A (zh
Inventor
东井上真哉
前田刚志
石桥晃
永田龙一
飞原英治
党超兵
李霁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45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5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5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3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varying the geometry or cross-section of header 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31Header boxes having an expans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28D2021/0071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2009/0285Other particular headers or end plates
    • F28F2009/029Other particular headers or end plates with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ross-section, e.g. having conical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制冷剂分配器具有第一空间形成部和第二空间形成部,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设置有第一制冷剂口和第二制冷剂口,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从第一空间形成部的下部向侧方突出,并设置有多个传热管连接部。气液混合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口流入第一空间形成部。在第二空间形成部中的多个传热管连接部的位置连接传热管。

Description

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多个传热管分配制冷剂的制冷剂分配器、具有制冷剂分配器的热交换器以及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热交换器,为了向连接在制冷剂流入侧分流器与制冷剂流出侧分流器之间的多个传热管均等地分配制冷剂,通过与制冷剂流入侧分流器分开的气液分离器将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使液体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通过制冷剂管流入制冷剂流入侧分流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51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热交换器中,气液分离器与制冷剂流入侧分流器相互分离地配置,因此设置气液分离器及制冷剂流入侧分流器的空间变大,包括气液分离器及热交换器的整个单元大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附加将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的功能的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冷剂分配器具备第一空间形成部和第二空间形成部,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设置有第一制冷剂口和第二制冷剂口,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从第一空间形成部的下部向侧方突出,并设置有多个传热管连接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能够使具有将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的功能的第一空间形成部和具有向多个传热管分别分配制冷剂的功能的第二空间形成部成为一体。由此,能够在抑制制冷剂分配器的大型化的同时,在制冷剂分配器上附加将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第一集水箱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沿与图1的第一集水箱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热交换器时的第一集水箱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与图1的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y均正交的方向观察热交换器时的第一集水箱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水箱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的第一集水箱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沿与图7的第一集水箱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热交换器时的第一集水箱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在图中,热交换器1具有作为制冷剂分配器的第一集水箱(header tank)2、与第一集水箱2分离地配置的第二集水箱3、将第一集水箱2和第二集水箱3相互连结的多个传热管4、以及设置于多个传热管4之间的散热片5。
第一集水箱2及第二集水箱3是沿着第一方向z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中空的容器。在该例中,使第一集水箱2及第二集水箱3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z与水平方向一致地配置热交换器1。另外,在该例中,第二集水箱3配置于第一集水箱2的上方。
多个传热管4沿第一集水箱2及第二集水箱3各自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另外,多个传热管4沿着与第一方向z交叉的第二方向y相互平行地延伸。在该例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z正交。另外,在该例中,使各传热管4的长度方向即第二方向y与铅垂方向一致地配置热交换器1。
各传热管4是扁平管。因此,沿与传热管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时的传热管4的截面形状成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扁平形状。若将传热管4的截面的长轴方向设为传热管4的宽度方向,将传热管4的截面的短轴方向设为传热管4的厚度方向,则各传热管4的厚度方向与第一集水箱2及第二集水箱3各自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z一致。另外,各传热管4的宽度方向与第三方向x一致,该第三方向x与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y均交叉。在该例中,将与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y均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x。在传热管4内沿着传热管4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供制冷剂流动的未图示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多个制冷剂流路沿传热管4的宽度方向排列。
散热片5分别与散热片5的两侧的传热管4连接。在该例中,散热片5为波纹散热片。因此,散热片5成为与隔着该散热片5的两侧的传热管4交替地接触的波状的散热片。
在热交换器1中,通过未图示的风扇的动作产生的气流A在多个传热管4之间通过。气流A一边与传热管4及散热片5各自的表面接触一边流动。由此,在多个制冷剂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与气流A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该例中,沿着第三方向x流动的气流A在多个传热管4之间通过。
第一集水箱2具有第一空间形成部11和设置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下部的第二空间形成部12。由此,第一空间形成部11与第二空间形成部12成为一体。第一空间形成部11和第二空间形成部12分别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z延伸。第一集水箱2使第一空间形成部11及第二空间形成部12各自的长度方向为水平地配置。
在第一空间形成部11连接有第一制冷剂管6和第二制冷剂管7。另外,气液混合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管6流入第一空间形成部11。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分别插入到第二空间形成部12。
各传热管4的上端部分别与第二集水箱3连接。各传热管4的上端部分别插入到第二集水箱3。由此,各传热管4的制冷剂流路与第二集水箱3内的空间连通。在第二集水箱3的长度方向端部连接有第三制冷剂管8。虽未图示,但第二制冷剂管7与第三制冷剂管8连接。
图2是表示图1的第一集水箱2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沿与图1的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时的第一集水箱2的剖视图。并且,图4是表示在沿着与图1的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y均正交的方向、即第三方向x观察时的第一集水箱2的主视图。
第一空间形成部11与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交界部分成为使第一集水箱2内的制冷剂的流路变窄的缩流部13。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通过缩流部13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连通。当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集水箱2时,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以及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为朝向缩流部13分别变窄的形状。即,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朝向第二空间形成部12变窄,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朝向第一空间形成部11变窄。另外,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比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大。
当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如图3所示,第二空间形成部12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下部向侧方突出。在该例中,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水平设置。
如图2所示,在第二空间形成部12设置有作为传热管连接部的多个插入孔15。多个插入孔15沿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z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另外,多个插入孔15设置在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上表面。
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通过插入孔15插入到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由此,各传热管4的制冷剂流路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连通。另外,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与第二空间形成部12中的插入孔15的位置连接。在该例中,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与传热管4的长度方向正交。由此,在该例中,使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为水平地沿着铅垂方向配置各传热管4。另外,在该例中,多个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分别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分离。
在沿着与第一方向z及第二方向y均正交的方向观察热交换器1时,如图4所示,第一空间形成部11与各传热管4的区域重叠。另外,当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如图3所示,第一空间形成部11与各传热管4分离地配置。即,当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热交换器1时,在第一空间形成部11与各传热管4之间存在间隙16。在该例中,在比各传热管4靠气流A的下游侧、即下风侧的位置,与各传热管4分离地配置第一空间形成部11。
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的第一空间形成部11从第二空间形成部12朝向上方连续地扩大。如图2所示,第一空间形成部11具有一对端面壁17和周壁18,该一对端面壁17在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位置在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向,该周壁18设置于一对端面壁17之间,沿着一对端面壁17的外周缘部包围一对端面壁17之间的空间。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由一对端面壁17以及周壁18形成。
如图3所示,周壁18具有上表面壁部181、第一侧面壁部182、以及第二侧面壁部183,该上表面壁部181形成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上部,该第一侧面壁部182连接上表面壁部181的靠近传热管4的一侧的端部和第二空间形成部11,该第二侧面壁部183连接上表面壁部181的远离传热管4的一侧的端部和第二空间形成部11。
在该例中,上表面壁部181以向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外侧隆起的方式弯曲。由此,在该例中,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的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上部的外形成为向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外侧隆起的曲线。另外,在该例中,在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周壁18时,第一侧面壁部182沿着传热管4的长度方向配置,第二侧面壁部183相对于第一侧面壁部182倾斜。
如图2所示,在第一空间形成部11设置有第一制冷剂口19和第二制冷剂口20。第二制冷剂口20的轴线从第一制冷剂口19的轴线偏移。即,第一制冷剂口19和第二制冷剂口20分别设置在从同一轴线上偏移的位置。在该例中,第一制冷剂口19设置于周壁18,第二制冷剂口20设置于一侧的端面壁17。
在第一制冷剂口19连接有第一制冷剂管6,在第二制冷剂口20连接有第二制冷剂管7。在该例中,第一制冷剂管6的轴线与第一制冷剂口19的轴线一致,第二制冷剂管7的轴线与第二制冷剂口20的轴线一致。
下面,对热交换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气液混合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管6通过第一制冷剂口19流入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从第一制冷剂管6流入到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的气液混合制冷剂在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急剧扩大。由此,气液混合制冷剂的流速降低。此时,密度大的液体制冷剂因重力而向下方移动,通过缩流部13而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另一方面,密度小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二制冷剂口20向第二制冷剂管7流出。由此,在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中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
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的液体制冷剂在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长度方向上均等地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当液体制冷剂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时,各传热管4各自的下端部被液体制冷剂充满。之后,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的液体制冷剂从各传热管4各自的下端部的端面4a流入制冷剂流路并朝向第二集水箱3在制冷剂流路中向上方流动。此时,由于各传热管4各自的下端部被液体制冷剂充满,因此液体制冷剂均等地流入各传热管4的制冷剂流路,液体制冷剂均等地分配到各传热管4。
当液体制冷剂在各传热管4的制冷剂流路中流动时,在多个传热管4之间通过的气流A与液体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成为气体制冷剂。
通过了多个传热管4之间的气流A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碰撞,但气流A沿着弯曲状的上表面壁部181顺畅地流过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上方,或者通过第一空间形成部11与各传热管4之间的间隙16向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长度方向两侧流动。
在各传热管4中从液体相变为气体的气体制冷剂在第二集水箱3内的空间合流,从第二集水箱3向第三制冷剂管8流出。之后,从第二集水箱3流出到第三制冷剂管8的气体制冷剂与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第二制冷剂口20流出到第二制冷剂管7的气体制冷剂合流。此外,在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制冷剂向与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相反的方向流动。
在这样的热交换器1以及第一集水箱2中,第一制冷剂口19和第二制冷剂口20设置于第一空间形成部11,在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下部向侧方突出的第二空间形成部12设置有多个插入孔15,因此,能够使具有将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的功能的第一空间形成部11和具有向多个传热管4分别分配制冷剂的功能的第二空间形成部12成为一体。由此,能够在抑制第一集水箱2的大型化的同时,在第一集水箱2上附加将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的功能。因此,能够实现包括热交换器1的整个单元的设置空间的缩小化,能够实现包括热交换器1的整个单元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第一制冷剂口19的轴线从第二制冷剂口20的轴线偏移,因此,能够在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改变从第一制冷剂口19流入到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能够容易将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
另外,多个插入孔15沿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一集水箱2使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长度方向为水平地配置,因此,能够在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将液体制冷剂均等地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向多个传热管4的每一个均等地分配液体制冷剂。
另外,作为传热管连接部的多个插入孔15设置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上表面,因此,能够将第二空间形成部12配置于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由此,能够使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向上方突出的第一空间形成部12在第二方向y上落入传热管4的范围内,能够防止热交换器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的扩大。
另外,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朝向第二空间形成部12变窄,因此,能够使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的液体制冷剂不易向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逆流。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气液混合制冷剂向液体制冷剂及气体制冷剂的分离。
实施方式2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1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与实施方式1的图3对应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集水箱2时,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另外,当沿着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集水箱2时,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下部向斜下方倾斜。在该例中,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下部朝向上风侧向斜下方倾斜。
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在该例中,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相对于水平面向与底面14相同的方向倾斜。因此,在该例中,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从传热管4的下风侧朝向上风侧向下方倾斜。其他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热交换器1以及第一集水箱2中,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因此,即使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的液体制冷剂的量较少,也能够容易确保液体制冷剂的深度。由此,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容易被液体制冷剂充满,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使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各传热管4的每一个。
另外,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因此,即使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的液体制冷剂的量较少,也能够使传热管4的端面4a的倾斜下端部容易被液体制冷剂充满。由此,在传热管4中,与端面4a的倾斜上端部侧的制冷剂流路相比,能够使液体制冷剂积极地流入端面4a的倾斜下端部侧的制冷剂流路。因此,例如,通过使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从传热管4的下风侧朝向上风侧向下方倾斜,能够使液体制冷剂积极地流入传热管4的上风侧的制冷剂流路,能够提高气流A与液体制冷剂的热交换效率。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以及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但也可以使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为水平,并使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也可以使传热管4的下端部的端面4a为水平,并使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底面1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另外,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第一制冷剂口19设置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周壁18,第二制冷剂口20设置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端面壁17,但第一空间形成部11中的第一制冷剂口19以及第二制冷剂口20各自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一制冷剂口19和第二制冷剂口20均设置于周壁18,也可以将第一制冷剂口19设置于一侧的端面壁17,并且将第二制冷剂口20设置于另一侧的端面壁17。
并且,在将第一制冷剂口19和第二制冷剂口20均设置于周壁18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周壁18的第二侧面壁部183设置第一制冷剂口19,在周壁18的上表面壁部181设置第二制冷剂口20。在该情况下,以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集水箱2为例,如图6所示,第二制冷剂管7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上表面壁部181向上方延伸地配置。这样,能够使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气体制冷剂容易从第二制冷剂口20流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第二制冷剂口20的轴线从第一制冷剂口19的轴线偏移,但只要确保从第一制冷剂口19到第二制冷剂口20的距离为如下程度,即,从第一制冷剂口19流入到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不会直接从第二制冷剂口20流出,则第二制冷剂口20的轴线也可以与第一制冷剂口19的轴线一致。
实施方式3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集水箱2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表示沿与图7的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热交换器1时的第一集水箱2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冷剂口19和第二制冷剂口20各自的位置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不同。
第一制冷剂口19设置于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上表面壁部181。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内表面包括通过上表面壁部181的弯曲而形成的曲面11a。曲面11a是从第一制冷剂口19连续的曲面。在该例中,在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曲面11a为圆弧。
与第一制冷剂口19连接的第一制冷剂管6沿着第一制冷剂口19处的曲面11a的切线配置。由此,第一制冷剂管6引导制冷剂从沿着曲面11a的切线的方向流入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
第二制冷剂口20设置于一侧的端面壁17。另外,当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第二制冷剂口20位于由曲面11a形成的圆弧的中心。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下面,对热交换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引导至第一制冷剂管6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从沿着曲面11a的切线的方向流入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由此,在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气液混合制冷剂沿着曲面11a流动,离心力作用于气液混合制冷剂。
当离心力作用于气液混合制冷剂时,密度高的液体制冷剂向外侧移动,密度低的气体制冷剂朝向内侧的中心移动。由此,在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内气液混合制冷剂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之后,气体制冷剂从第二制冷剂口20向第二制冷剂管7流出,液体制冷剂因离心力及重力而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内的空间。之后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热交换器1以及第一集水箱2中,与第一制冷剂口19连接的第一制冷剂管6沿着第一制冷剂口19处的曲面11a的切线配置,因此,能够使气液混合制冷剂从沿着曲面11a的切线的方向流入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由此,能够使流入到第一空间形成部11内的空间的气液混合制冷剂沿着曲面11a流动,能够使离心力作用于气液混合制冷剂。由此,与密度低的气体制冷剂相比能够使密度高的液体制冷剂因离心力而积极地移动至外侧,能够将气液混合制冷剂高效地分离成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
另外,在沿着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内表面的曲面11a为圆弧,第二制冷剂口20位于曲面11a的圆弧的中心,因此,能够使集中于曲面11a的内侧的中心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二制冷剂口20向第二制冷剂管7高效地流出。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二空间形成部12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也可以将与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实施方式2同样的第二空间形成部12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空间形成部12。
实施方式4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制冷循环装置31具备制冷循环回路,该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32、冷凝热交换器33、膨胀阀34、以及蒸发热交换器35。在制冷循环装置31中,通过压缩机32驱动来进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制冷剂一边相变一边在压缩机32、冷凝热交换器33、膨胀阀34以及蒸发热交换器35中循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向图9的箭头的方向流动。
在制冷循环装置31中设置有风扇36、37和驱动马达38、39,该风扇36、37单独地向冷凝热交换器33以及蒸发热交换器35分别输送气流,该驱动马达38、39单独地使各风扇36、37旋转。冷凝热交换器33在通过风扇36的动作产生的空气的气流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蒸发热交换器35在通过风扇37的动作产生的空气的气流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制冷剂在压缩机2中被压缩并被输送至冷凝热交换器33。在冷凝热交换器33中,制冷剂向外部的空气散热而冷凝。之后,制冷剂被输送至膨胀阀34,在由膨胀阀34减压后,被输送至蒸发热交换器35。之后,制冷剂在蒸发热交换器35中从外部的空气吸热而蒸发后,返回压缩机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凝热交换器33及蒸发热交换器35的一方或双方使用实施方式1~4中的任一个热交换器1。由此,能够实现能量效率高的制冷循环装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凝热交换器33用于室内热交换器,蒸发热交换器35用于室外热交换器。此外,也可以将蒸发热交换器35用于室内热交换器,将冷凝热交换器33用于室外热交换器。
实施方式5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制冷循环装置41具有制冷循环回路,该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42、室外热交换器43、膨胀阀44、室内热交换器45以及四通阀46。在制冷循环装置41中,通过压缩机42驱动来进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制冷剂一边相变一边在压缩机42、室外热交换器43、膨胀阀4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5中循环。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42、室外热交换器43、膨胀阀44以及四通阀46设置于室外机,室内热交换器45设置于室内机。
在室外机中设置有室外风扇47,该室外风扇47使室外的空气强制性地通过室外热交换器43。室外热交换器43在通过室外风扇47的动作产生的室外的空气的气流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室内机中设置有室内风扇48,该室内风扇48使室内的空气强制性地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5。室内热交换器45在通过室内风扇48的动作产生的室内的空气的气流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制冷循环装置41的运转能够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切换。四通阀46是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的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切换来切换制冷剂流路的电磁阀。四通阀46在制冷运转时将来自压缩机42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43引导,并且将来自室内热交换器45的制冷剂向压缩机42引导,在制热运转时将来自压缩机42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45引导,并且将来自室外热交换器43的制冷剂向压缩机42引导。在图10中,用虚线的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用实线的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在制冷循环装置41的制冷运转时,由压缩机42压缩后的制冷剂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43。在室外热交换器43中,制冷剂向室外的空气散热而冷凝。之后,制冷剂被输送至膨胀阀44,在由膨胀阀44减压后,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5。之后,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5中从室内的空气吸热而蒸发后,返回压缩机42。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41的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4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4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在制冷循环装置41的制热运转时,由压缩机42压缩后的制冷剂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5。在室内热交换器45中,制冷剂向室内的空气散热而冷凝。之后,制冷剂被输送至膨胀阀44,在由膨胀阀44减压后,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43。之后,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3中从室外的空气吸热而蒸发后,返回压缩机42。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41的制热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4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45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外热交换器43及室内热交换器45的一方或双方使用实施方式1~4中的任一个热交换器1。由此,能够实现能量效率高的制冷循环装置。
实施方式4及实施方式5中的制冷循环装置适用于例如空调装置或制冷装置等。
此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传热管连接部的多个插入孔15设置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上表面,但也可以将多个插入孔15设置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下表面。在该情况下,各传热管4的上端部与第二空间形成部12中的插入孔15的位置连接,各传热管4的下端部与第二集水箱3连接。另外,在该情况下,积存于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液体制冷剂均等地分配到各传热管4,并朝向下方的第二集水箱3在各传热管4的制冷剂流路中流动。这样,也能够实现包括热交换器1的整个单元的小型化。
另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形成部11在各传热管4的下风侧与各传热管4分离地配置,但也可以将第一空间形成部11在各传热管4的上风侧与各传热管4分离地配置。这样,也能够实现包括热交换器1的整个单元的小型化。
另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上表面壁部181弯曲,但上表面壁部18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上表面壁部181也可以为平板状。
另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形成部11在第一集水箱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形成,但也可以仅在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第一空间形成部11。即,在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长度也可以比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长度短。并且,也可以仅在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第二空间形成部12。即,在第一集水箱2的长度方向上,第二空间形成部12的长度也可以比第一空间形成部11的长度短。这样,也能够实现包括热交换器1的整个单元的小型化。
另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传热管4是扁平管,但传热管4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扁平,例如,也可以使传热管4为圆管。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各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热交换器、2第一集水箱(制冷剂分配器)、4传热管、4a端面、6第一制冷剂管,11第一空间形成部、11a曲面、12第二空间形成部、13缩流部、14底面,15插入孔(传热管连接部)、19第一制冷剂口、20第二制冷剂口、31、41制冷循环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其中,具备:
第一空间形成部,其设置有连接第一制冷剂管的第一制冷剂口和连接第二制冷剂管的第二制冷剂口;以及
第二空间形成部,其从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下部向侧方突出,并设置有多个传热管连接部,
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各自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从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下部向侧方突出,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从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朝向上方扩大,
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内的空间比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内的空间大。
2.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其中,具备:
第一空间形成部,其设置有第一制冷剂口和第二制冷剂口;以及
第二空间形成部,其从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下部向侧方突出,并设置有多个传热管连接部,
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各自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从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下部向侧方突出,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从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朝向上方扩大,
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的内表面具有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连续的曲面,
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连接的第一制冷剂管沿着所述第一制冷剂口处的所述曲面的切线配置,
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内的空间比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内的空间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第二制冷剂口的轴线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的轴线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多个传热管连接部沿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的长度方向排列,
使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的长度方向为水平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传热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内的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变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内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第一制冷剂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口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和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的交界部分不同的位置。
9.一种热交换器,其中,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以及
多个传热管,其在所述多个传热管连接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传热管的下端部插入到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
所述传热管的下端部的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1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热交换器。
CN201780093460.5A 2017-08-03 2017-08-03 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109453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8255 WO2019026241A1 (ja) 2017-08-03 2017-08-03 冷媒分配器、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5300A CN110945300A (zh) 2020-03-31
CN110945300B true CN110945300B (zh) 2022-07-22

Family

ID=65232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460.5A Active CN110945300B (zh) 2017-08-03 2017-08-03 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5660B2 (zh)
EP (2) EP3663678A4 (zh)
JP (1) JP7010958B2 (zh)
CN (1) CN110945300B (zh)
WO (1) WO201902624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807A (en) * 1904-11-02 1906-08-14 Andrew Bolton Apparatus for superheating steam.
US4116268A (en) * 1975-10-10 1978-09-26 Volkswagenwerk Aktiengesellschaft Water tank for transverse flow radiator
US5178213A (en) * 1991-09-03 1993-01-12 Valeo Engine Cooling, Incorporated Automotive ram air system
JPH0622018U (ja) * 1992-08-27 1994-03-22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ブラケット構造
JP3158722B2 (ja) 1992-10-01 2001-04-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気液分離型熱交換器
US5415223A (en) * 1993-08-02 1995-05-16 Calsonic International, Inc. Evaporator with an interchangeable baffling system
JPH07243760A (ja) * 1994-03-07 1995-09-19 Kobe Steel Ltd 熱交換装置
JPH07280467A (ja) * 1994-04-01 1995-10-27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熱交換器
JP3122578B2 (ja) 1994-06-23 2001-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3561957B2 (ja) * 1994-07-22 2004-09-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DE69626595T2 (de) * 1995-10-18 2003-09-18 Calsonic Kansei Corp., Tokio/Tokyo Verflüssiger mit einem Flüssigkeitsbehälter
US6000465A (en) * 1997-06-27 1999-12-1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 with a receiver
JP3790946B2 (ja) * 1997-12-08 2006-06-28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熱交換器
US6374632B1 (en) * 1998-06-16 2002-04-23 Denso Corporation Receiver and refrigerant cycle system
US6330810B1 (en) * 2000-08-11 2001-12-18 Showa Denko K.K. Condens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a refrigeration cycle receiver-dryer used for said condensing apparatus
JP3675725B2 (ja) * 2001-03-05 2005-07-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04294054A (ja) * 2003-03-11 2004-10-21 Showa Denko Kk 蒸発器、蒸発装置、冷凍システム、冷媒の蒸発方法及び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DE10320572A1 (de) * 2003-05-07 2004-12-30 Beh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Kondensieren eines Kältemittels
JP2005300073A (ja) * 2004-04-14 2005-10-27 Calsonic Kansei Corp 蒸発器
JP2007057176A (ja) * 2005-08-25 2007-03-08 Calsonic Kansei Corp 熱交換器
WO2009048451A1 (en) * 2007-10-12 2009-04-16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s having baffled manifolds
JP5142109B2 (ja) * 2008-09-29 2013-02-1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
JP2011064379A (ja) * 2009-09-16 2011-03-31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JP2011094946A (ja) * 2009-09-30 2011-05-12 Daikin Industries Ltd ガス冷媒分離器、ガス冷媒分離兼冷媒分流器、膨張弁及び冷凍装置
KR101786965B1 (ko) * 2010-10-28 2017-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헤더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열교환기
US10168085B2 (en) * 2011-03-09 2019-01-0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Condenser having a refrigerant reservoir assembly containing a desiccant bag
KR101902017B1 (ko) * 2011-11-18 2018-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30199288A1 (en) * 2012-02-02 2013-08-08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luid flow distribution device
JP5617860B2 (ja) * 2012-03-28 2014-11-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WO2014032488A1 (zh) * 2012-08-30 2014-03-06 Yu Shaoming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CN103673403B (zh) * 2012-08-30 2017-06-16 俞绍明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WO2014068687A1 (ja) * 2012-10-31 2014-05-08 株式会社 日立製作所 パラレルフロー型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気
US10168084B2 (en) * 2013-05-10 2019-01-01 Denso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JP6358848B2 (ja) * 2014-05-15 2018-07-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エバポレータ
CN106152614B (zh) * 2014-07-11 2019-11-1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换热器
US20160231067A1 (en) * 2015-02-09 2016-08-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eat exchanger with clam-shell header
TWI650522B (zh) * 2015-05-21 2019-02-11 萬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式散熱裝置
WO2017152002A1 (en) * 2016-03-04 2017-09-08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for the same
JP6631489B2 (ja) * 2016-04-08 2020-01-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CN205747598U (zh) * 2016-05-09 2016-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空调器、热泵
EP3926258B1 (en) * 2016-10-26 2022-09-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tributor and heat exchan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8650A1 (en) 2021-07-14
JP7010958B2 (ja) 2022-01-26
US11555660B2 (en) 2023-01-17
CN110945300A (zh) 2020-03-31
EP3663678A4 (en) 2020-08-05
JPWO2019026241A1 (ja) 2019-11-07
EP3663678A1 (en) 2020-06-10
WO2019026241A1 (ja) 2019-02-07
US20200149828A1 (en)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930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091322B1 (en) Fin and tube-typ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JP687754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89050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398163B (zh) 热交换器
JP6120978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EP2447660A2 (en) Heat Exchanger and Micro-Channel Tube Thereof
CN110741216B (zh) 热交换器、制冷循环装置及空调机
US11384996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WO2020012549A1 (ja) 熱交換装置、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932262B2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3789697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0945300B (zh) 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JP6833042B2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766980B1 (ja)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21191996A (ja) 伝熱管、及び、熱交換器
WO2020012548A1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750730A (zh) 热交换器分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