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4870B -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4870B
CN110944870B CN201880049208.9A CN201880049208A CN110944870B CN 110944870 B CN110944870 B CN 110944870B CN 201880049208 A CN201880049208 A CN 201880049208A CN 110944870 B CN110944870 B CN 110944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dual
load
contact
interface
dis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92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4870A (zh
Inventor
O·比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lter Krau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lter Krau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lter Kraus Ltd filed Critical Walter Krau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44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4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 H01H1/2041Rotating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365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22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26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dynamo-electric m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18Section insulators; Section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0Bridging contacts
    • H01H1/2041Rotating bridge
    • H01H1/205Details concerning the elastic mounting of the rotating bridge in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2Knife-and-clip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22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30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spring m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08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H01H33/10Metal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2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 H01H33/121Load break switches

Landscapes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剩余负荷隔离技术,用于在馈入点上隔离到电动交通工具的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电连接。剩余负荷隔离技术包括一种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以及一种对应的操作方法。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包括带有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的开关装置(22),旋转开关体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接触片(24,25,26,27)可围绕设置在馈线接口(20)与排出接口(21)之间的轴(A)转动,并且具有在端侧沿径向方向伸出的接触面(28,29,30,31)。在旋转开关体(23)的闭合旋转位置(S1)上,接触面(28,29,30,31)一方面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馈线接口(20)物理接触,另一方面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排出接口(21)物理接触,在旋转开关体(23)的断开旋转位置(S2)上,接触面分别与接口(20,21)间隔开。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单侧受限的转动方向,以执行开关运动并且可以单向地和循环地操作。

Description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剩余负荷隔离技术,用于在存在剩余电流或者说剩余负荷的情况下,在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馈入点上隔离电连接,特别是涉及一种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及其构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地操纵和监视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安全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理解本申请和相关技术领域,必须考虑关于隔离开关使用的一些定义和注意事项,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隔离开关(也称为分离器,英语:disconnector)应该与普通开关或负荷开关(英语:Switch)区分开。(纯)隔离开关用于在无电流状态下断开或连接电路。当隔离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隔离开关将传导1000安培或更高的大电流。因此,对于在闭合状态下可通过的电流来说,隔离开关是一种高负荷部件,但是对于可分离的负荷来说,其是一种低负荷部件。
在施加主负荷的情况下断开隔离开关是不允许的,这通常会导致损伤或破坏隔离开关或者原则上应避免的其它负面影响,例如形成不允许的强电弧,这种该强电弧可能会引起火灾或伤害。因此,隔离开关具有与例如接触器(英语:Contactor)或熔断器(英语:Fuse)不同的功能和设计。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是隔离开关的一种特殊变型。其可以(如同纯隔离开关一样)在无电流状态下被断开或闭合。此外,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也可以在施加定义的剩余负荷的情况下被断开(并且可能闭合),但是该剩余负荷在此要比在闭合状态下被引导通过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主负荷小得多。
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用于将电动交通工具的牵引电流供应导体与主负荷被关闭之后可能存在的剩余负荷分离开来,使得剩余电流不再能够从供电线路流动到牵引电流供应导体。亦即,剩余负荷隔离开关被设计和构造为,隔离与交通工具的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电连接,更确切地说是在无电流状态下或在最多施加有预先定义的剩余负荷的情况下。在闭合状态下,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将主负荷,也就是交通工具的牵引电流,传导至牵引电流供应导体。在断开状态下,剩余负荷隔离开关阻止电流、特别是主负荷被传递到牵引电流供应导体上。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也可以被称为交通工具剩余负荷隔离开关。
供电线路通常通过另一主负荷隔离开关连接到电压源。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主负荷电流,其例如为最大至4000安培、6000安培或更高。在闭合位置上,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将主负荷电流从供电线路传递到牵引电流供应导体上。主负荷隔离开关不是本申请的主题,其被设计为,即使在施加最大主负荷的情况下,也隔离电压源与供电线路之间的电连接。
当主负荷隔离开关断开时,主负荷不再被施加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或牵引电流供应导体上。然而,供电线路中的剩余电量可能会导致:尽管主负荷隔离开关已断开,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剩余电流通过馈入点流入牵引电流供应导体中,这可能危及接触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工人的生命。并且,为了能够对牵引电流供应导体进行维护,也必须将其与剩余负荷安全地分离。
剩余负荷或者说剩余电流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出现,特别是在最高50安培的范围内以及最高900V或更高的电压下。优选地,剩余负荷最大为主负荷的5%,特别是小于主负荷的3%。剩余负荷隔离开关被设计为,在施加最大允许剩余电流或最大允许剩余负荷的情况下,在馈入点上断开与汇流条(Stromschiene)的电连接。
换句话说,剩余负荷隔离开关被设计为,在闭合位置上传递主负荷电流,并在关闭主负荷之后在施加剩余负荷的情况下置于断开位置,从而在馈入点上完全断开与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电连接。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不必被设计为,在施加主负荷的情况下在馈入点上断开与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电连接。相反,根据本申请提出了在施加主负荷的情况下有效防止断开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措施。
目前已知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是被用于为轨道车辆的汇流条供电,并且不具有最佳的设计。它们通常由单侧安装并导电的手柄组成,该手柄可以通过手动介入而在关闭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运动。在关闭位置上,手柄将馈入触点与轨道供电触点连接起来。手柄通常长约一米或更长并被设置在位于轨道路线上的保护箱中。由于目前已知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需要很大的空间,因此可以替代地将其安置在开关柜中,该开关柜安装在轨道路线附近并通过单独的连接电缆连接到汇流条。在已知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中,只有耗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实现对手柄的操作,并且这会使工人有触电的危险。此外,如果在包括有多个用于不同汇流条或轨道段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开关柜中意外断开了错误的隔离开关,并且工人触摸到了汇流条,而该汇流条所对应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仍处于剩余负荷下,则还可能发生严重的事故。
由专利文献DE1203343A已知一种隔离开关,其被设计用于断开与电轨道的汇流条的电连接。该隔离开关具有两个旋钮,在这些旋钮上分别布置有单独的并在一侧向外伸出的接触刀片。为了断开或闭合电连接,两个旋钮同步地置于转动运动中。可以是双向的转动,即,一方面是用于断开电连接的顺时针转动,另一方面是用于闭合电连接的逆时针转动。旋钮的可到达的转动位置通过传动机构预先设定。
由专利文献WO2013/186433A1已知一种具有枢转接触体的负荷开关(英语:Switch),该枢转接触体的一端持久地连接至第一静止触点。在枢转动轴接触体与第一静止触点之间的连接点处形成枢转动轴。枢转接触体的自由端可以通过顺时针的枢转运动与第二静止触点接触。而反向的枢转运动,即,逆时针枢转运动,则使枢转接触体与第二静止触点之间的接触断开。亦即,为了断开和闭合电触点,设置了枢转接触体的往复运动。可达到的最大枢转位置通过位于枢转接触体的壳体上的止挡面来确定。
专利文献WO2013/153279A1、EP2936525Bl和US2013/0153538A1公开了各种负荷开关和熔断器,它们各自具有可围绕中轴线枢转的开关体。所公开的该开关体能够分别沿着两个方向转动,但是最大枢转范围分别由止挡件在两侧限定。亦即,该可枢转的开关体可以沿第一方向枢转以闭合电连接,并且可以沿相反方向枢转,以便重新松开电连接。也就是说,为了断开和闭合电触点,相应设置了可枢转开关体的往复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该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特别紧凑的设计,安全的开关性能,必要时的远程控制和/或远程监控选项以及更好的可安装性。它可以作为完整的、预组装的组件连同保护壳一起直接安装在牵引电流供应导体上,因此不需要单独的开关柜和单独的底座。
下面将对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进行说明。其被设计和配置用于断开与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电连接。其具有至少一个馈线接口、至少一个排出接口和至少一个开关装置。馈线接口和排出接口可以是开关装置的组成部分。
馈线接口优选地通过供电线路连接到(远距离的)主负荷隔离开关和(远距离的)电压源。排出接口优选地通过(近距离的)轨道连接或(近距离的)架空线连接而连接到诸如火车、城市快轨或无轨电车这样的电动交通工具的汇流条或架空线。一般而言,排出接口优选地可连接或被连接到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接口。牵引电流供应导体被设计和配置为,传输牵引电流以用于交通工具,特别是城市快轨、火车、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相应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被设计为,在闭合状态下将牵引电流作为主负荷在馈线接口与排出接口之间传输。
开关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该旋转开关体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片。该至少一个接触片被布置为可围绕在馈线接口与排出接口之间延伸的轴线转动。该至少一个接触片具有在端侧沿径向方向突出的接触面。优选地,对应的两个接触片组合成一被预紧的对。接触片上的接触面可以通过旋转运动与馈线接口上的接触舌和排出接口上的接触舌形成物理接触,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旋转运动而脱离接触。
亦即,在旋转开关体的闭合旋转位置上,接触面一方面与馈线接口接触,另一方面与排出接口接触。在旋转体的断开旋转位置上,接触面相应地与馈线接口和排出接口间隔开。
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单侧受限的转动方向以执行开关运动。其始终沿着相同的转动方向重复地从闭合旋转位置运动到断开旋转位置,再运动到闭合旋转位置等。由此,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可以单向、循环地操作。不需要执行其他常用的往复运动或者以反向运动来驱动旋转开关体,以从断开旋转位置进入到闭合旋转位置并且返回到断开旋转位置。
亦即,旋转开关体可以始终或仅沿着第一转动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运动,以实现在两个开关位置之间的转换。反向运动(根据该示例为逆时针方向)被阻止。
换句话说,在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两个开关位置之间的(所有)转换均是沿着相同的转动方向被执行、驱动或触发。然而,开关运动开始和结束时所占据的转动位置可以被固定地预先给定,特别是那些将接触片的接触面定位在馈线接口和/或排出接口上的优选位置上的位置。
通过单侧限制转动方向或者说通过单向转动操作,可以利用特别简单的驱动器,特别是旋转式跳转驱动器来运行剩余负荷隔离开关。驱动器可以具有单向运动性。在隔离开关中常见的开关体的往复运动和驱动器的相应必需的可逆性可以省去。相反,可以仅使用一个驱动器、特别是跳转驱动器重复地执行两个开关运动,即,从闭合位置到断开位置以及从断开位置到闭合位置。
优选地,旋转开关体可以被设计为相对于转动轴旋转对称的,并且转动轴优选居中地布置在馈线接口与排出接口之间。闭合旋转位置优选相对于断开旋转位置正交地取向。替代地,闭合旋转位置与断开旋转位置之间也可以有其它的取向。优选地,断开旋转位置和闭合旋转位置围绕中轴线以均匀的偏移角设置,特别是偏移90度或偏移45度。
旋转开关体可以通过任何技术手段,特别是通过所谓的跳转驱动器(其可以具有任意的构造),从闭合旋转位置转换到断开旋转位置。跳转驱动器优选构造为转动驱动器,其特别是始终沿相同的转动方向,即准确地沿着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旋转开关体能够运动的转动方向,执行重复的驱动运动。
具有上述旋转开关体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特别适合于快速、安全地断开馈线接口与排出接口之间的电连接,在此,这种操作既可以手动驱动地进行,也可以可控或者电动驱动地进行。
在从闭合旋转位置转换到断开旋转位置的过程中,一方面断开了馈线接口与至少一个接触片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之间的电连接,另一方面也同时断开了排出接口与至少一个接触片上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接触面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待处理的负荷基本上以相同的比例被分配到馈线接口上的第一断开点和排出接口上的第二断开点上。该第一和第二断开点通过接触片串联。分别针对馈线接口和排出接口减小开关功率,以使接触配对件(Kontaktpartner)承受较小的负荷。由此,相比于先前已知的相应功率等级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前述部件能够选择更小的尺寸。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是特别紧凑的并且具有相对较低的重量。
此外,旋转开关体可以具有多个接触片,特别是具有多对接触片,它们被共同地且同时地驱动以及并联电连接。由此,开关功率也被分配在至少一个馈线接口上的多个接触区(它们共同形成第一断开点)以及排出接口上的多个接触区(它们共同形成第二断开点)上。多个接触区的这种并联也减小了相关的开关功率,这使得开关装置或者说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负荷进一步降低,和/或使得开关装置或者说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可能的尺寸更小。
根据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环形设置的灭弧室。灭弧室可以特别是布置在基本为圆形的运动路径上,当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从闭合旋转位置移动到断开旋转位置时,该运动路径穿过至少一个接触片上的接触面。特别优选地,沿着转动运动方向在馈线接口后面并且在排出接口后面分别布置有灭弧室。
灭弧室可以具有任意的设计。它们优选用于熄灭在断开电连接时可能出现的电弧。灭弧室可以优选地使多个接触片、特别是两对或更多对开关接触片沿着轴向方向或者在相对于旋转开关体的转动轴的径向平面中搭接。由此实现了灭弧室的特别有效的且同时紧凑的结构。
根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操作方法,该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旋转式的跳转驱动器(40),其可以使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旋转开关体(23)跳转式地开关转动。该剩余负荷隔离开关还具有负荷检测装置,其监视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馈线接口与排出接口之间的电流和/或电压。该操作方法特别是可以与相应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结合使用。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断开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上的电连接的请求。特别是在接到请求之后,检查施加在馈线接口(20)与排出接口(21)之间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上的负荷。如果确定施加在馈线接口(20)与排出接口(21)之间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上的负荷小于(或等于)允许的剩余负荷,则触发旋转开关体的跳转式的转动运动。
通过该操作方法,实现了在各个方面均得到改进的远程可控性。一方面,通过负荷检测装置和与之相关的转动运动的触发实现了:仅在满足剩余负荷标准时,隔离开关才被致动。可以防止在施加主负荷的情况下或在超过允许剩余负荷的情况下对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误操作。由此可以确保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安全运行。
通过使用旋转式跳转驱动器,可以仅通过一个驱动器并且特别是通过远程控制,就能够实现电连接的断开和闭合。由此可以实现完全的远程控制操作。虽然也可以手动操作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但这不是必需的。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优选包括位置确定件,该位置确定件被设计为,检测旋转开关体的转动位置和/或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瞬时开关位置,特别是闭合旋转位置或断开旋转位置的存在。所检测到的转动位置或开关位置可以通过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通信接口作为状态通知发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远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远程监视。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例性和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其中:
图1以斜视图示出了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变型;
图2以示意图示出了对具有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电动交通工具的电力供应;
图3至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具有旋转开关体的开关装置的详细视图;
图7示出了旋转开关体的侧视图;
图8和图9以总视图和放大视图示出了旋转开关体根据图7的剖切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10和图11以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第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变型;
图12示出了根据图10和图11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水平半剖视图;
图13和图14示出了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具有改进的壳体和重量平衡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10、图11和图13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两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变型。其包括至少一个开关装置(22)以及优选包括跳转驱动器(40),并且可能包括驱动马达(45)。开关装置(22)可以优选多重地存在,特别是作为第一模块开关部(19)和第二模块开关部(13)。替代地,可以存在三个或更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模块开关部。
开关装置(22)具有隔离室(14),在该隔离室中布置有旋转开关体(23)以及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和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隔离室(14)可以具有任意的设计。在所示出的示例中,隔离室(14)由第一和第二侧壁(15,16)(见图5和图12)以及一个或多个盖(17)构成。隔离室基本上是密封的,以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隔离室例如在下侧具有迷宫式密封件(未示出),并且在上侧具有通气孔(86)。
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和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优选地穿过隔离室(14)的壁,由此,一方面馈入轨(18)可以与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导电连接,另一方面馈出集电器(19)可以与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导电连接。馈入轨(18)和/或馈出集电器(19)可以是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组成部分。替代地,它们可以单独地存在。
图3和图4以剖视图示出了旋转开关体(23)从闭合旋转位置(S1)到断开旋转位置(S2)的转换。它们还示出了灭弧室(32,33)的一种优选的设计和布置。
灭弧室(32,33)可以优选地具有一致的结构。替代地,它们可以被各自不同地设计。
根据图3和图4中的图示,灭弧室(32,33)可以具有圆环区段的外形。每个圆环区段均沿着接触面(28,29,30,31)的运动路径布置在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上,该接触片在从闭合旋转位置(S1)转换到断开旋转位置(S2)时被穿过。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每个圆形区段覆盖大约50°的转动角度。替代地,可以覆盖其他的区段角度,特别是在30°至90°范围内的角度。
优选地,将断开旋转位置(S2)配置并规定为,相对于闭合旋转位置(S1)成90°的角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上的接触面(28,29,30,31)相对于相应的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和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达到最大的净间距。接触片(24,25,26,27)和接触面(28,29,30,31)的尺寸可以被确定为,使得净宽度大于击穿安全性所需的最小间距。
图11中包含有具有一种优选设计的灭弧室(32)的透视图。灭弧室(32)由灭弧笼形成,其位置特别是可以相对于旋转开关体(23)来定位。该定位特别是可以通过相对于隔离室(14)或开关装置(22)的侧壁(15,16)的位置调节和紧固来进行。灭弧室(32,33),特别是灭弧笼,优选地具有多个基本上相对于旋转开关体(23)的转动轴(A)径向取向的灭弧板(34)。该灭弧板(34)可以优选地具有一致的构型。它们特别是优选分别具有指向转动轴(A)的通孔(35)。该通孔(35)优选地搭接旋转开关体(23)上的多个接触片(24,25,26,27)。因此,优选地提供灭弧笼,其被设计用于湮灭一个或多个电弧,在断开电连接时,在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上的多个接触面与一侧的馈线接口(20)或另一侧的排出接口(21)之间可能会发生电弧。替代地,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通孔(35)。特别地,可以为一对接触片(24,25,26,27)配置一个通孔(35)。
灭弧室(32,33)的灭弧板(34)优选地布置在笼支架(36)上。根据图3、图4和图11中所示,该笼支架优选地具有两个横向于转动轴(A)取向的边界面(37)或边界壁。通过这些边界面,灭弧笼有利地与侧壁(15,16)中之一绝缘地接触。
旋转开关体(23)优选从闭合旋转位置(S1)快速且跳转式地移动到断开旋转位置(S2)。这种跳转式的运动可以以任何方式发生,特别是通过在附图中示例性示出的跳转驱动器(40)来产生。跳转驱动器(40)被设计为,促使旋转开关体(23)跳转式地开关转动,在此,特别在预先给定的切换持续时间内,在闭合旋转位置(S1)与断开旋转位置(S2)之间进行完全的转动运动。该预先给定的切换持续时间优选最大为200ms。替代地,也可以设定其它的切换持续时间,特别是在100ms至300ms范围内。
跳转驱动器(40)可以具有任意的设计。优选地,其具有与旋转开关体(23)以转矩传导方式连接的从动法兰(41),用于使从动法兰(41)跳转式运动的蓄力器(42)和用于对蓄力器(42)加载的驱动法兰(43)。跳转驱动器优选被设计为旋转式跳转驱动器。从动法兰(41)的运动优选是转动的运动,特别是重复的和单向的转动运动。
驱动法兰(43)例如通过(电)驱动马达(45)和/或手动驱动器(46)运动。在从动法兰(41)被保持在闭合旋转位置(S1)或断开旋转位置(S2)期间,该运动可以基本上连续地进行。驱动法兰(43)的运动可以特别是进行到蓄力器(42)中包含有足够的能量为止。随后,可以触发跳转式的开关转动。该触发可以在蓄力器(42)中达到所需的电量时立即进行。替代地,该触发可以延迟地进行。
特别优选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和特别是跳转驱动器(40)具有触发装置(44),该触发装置被设计为,根据一个或多个标准来触发或阻止跳转式的开关转动。触发装置(44)可以特别驶是被设计为,当对蓄力器(42)的加载或预紧不足时,阻止该跳转式的开关转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变型,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负荷检测装置(未示出),其监视馈线接口(20)与排出接口(21)之间的电负荷、特别电流和/或电压。负荷检测装置可用于不同的目的,特别是:用于对手动操作的安全性进行状态评估;用于对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的转动位置进行锁定或解锁;用于触发开关转动和/或用于限制手动操作。该负荷检测装置可以将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上出于各种目的所监视到的电负荷与一个或多个允许极限值进行比较。
例如,通过负荷检测装置可以确定:是否满足手动操作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安全要求。该安全要求例如可以设置为,只有当瞬时负荷低于第一允许极限值(例如50V的低电压极限值)时,手动操作才被归入不危险的。替代地,可以为低电压极限值提供另一个值。
替代地或附加地,负荷检测装置可以被设计用于确定,是否施加了剩余负荷或剩余电流或者主负荷或主电流。当电负荷、特别是在馈线接口(20)与排出接口(21)之间的电压和/或电流低于(第二)允许极限值时,将有利地检测到剩余电流或剩余负荷。该第二允许极限值可以例如是这样的极限值:其也被考虑用做释放或触发开关转动的允许极限值。该第二允许极限值可以特别是剩余负荷极限值,并且例如可以是50A/900V。替代地,也可以是其它的值,特别是最高1500V的最大电压和/或最高100A的最大电流。替代地,第二允许极限值可以是开关负荷极限值,其表征在断开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与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之间的电连接期间可以存在的最大允许电负荷。开关负荷极限值可以不同于剩余负荷极限值。
在负荷检测装置的一种特别简单且廉价的变型中规定:电压监测器分析施加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的、特别是施加在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与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之间的电压。如果该电压高于第一允许极限值(例如为50V)时,则确定存在不安全状态,这限制了对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图1)的手动操作。这种操作限制可以通过任何手段来实现。第一操作限制件可以是介绍关于这种不安全状态的警告的显示装置。这种警告可以通过任意方式来说明,例如通过文字显示和/或合适的符号显示。
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通过包含在电压监测器中的继电器或其它合适的开关件,可以在不安全状态期间切断到驱动马达(45)的供电连接。
此外,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激活旋转锁定,其阻止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的切换。该转动锁定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来实现,特别是通过机械闭锁件。根据该机械闭锁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置锁定闩、锁定销等,其将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和/或跳转驱动器(40)的从动法兰(41)沿旋转方向相对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壳体部固定。锁定闩或锁定销可以例如通过诸如螺线管这样的电开关件来致动。特别地,当或者只要确定了不安全状态,锁定闩或锁定销就可以沿着解锁方向通过弹性预紧力被加载,并通过电开关件沿着锁定方向移动。
替代地或附加地,当或者只要存在不安全状态,旋转隔离开关(1)的保护壳(81)可以被受控地锁定。为此,可以使用与先前所阐述的用于锁定旋转开关体(23)的转动类似或相同的闭锁装置。替代地,可以使用可控的锁(98)(见图14)。下面对保护壳(81)和其它的安全方面进行说明。
当超过至少一个上述的极限值时,特别是当超过剩余负荷极限值或开关负荷极限值时,将有利地识别出主负荷或主电流的施加。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除了超过低电压极限值之外或者除了超过剩余负荷极限值之外,还要特别是通过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负荷检测装置来检查是否高于或低于相关的准备极限值。该准备极限值可以具有与低电压极限值或剩余负荷极限值不同的值。该准备极限值可以特别是比低压极限值或剩余负荷极限值大了一滞后阈值。该准备极限值例如可以是55伏,而低电压极限值是45伏。替代地或附加地,上述极限值可以通过电流值或功率值或用于确定负荷的其它合适的参数来确定。
通过使用两个相关的极限值,它们相差一滞后阈值,还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的瞬时负荷在哪个值域中。特别是可以进行情况区分以确定瞬时负荷情况,在此,根据所确定的负荷情况,时间交错地执行用于准备、执行和检查切换所需的措施。例如,当存在100伏的瞬时负荷时,可以确定该存在的负荷高于低电压极限值并且高于准备极限值。该负荷情况可以被评估为排他负荷情况,在该情况下拒绝任何对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手动操作。
当存在50伏的负荷时,即,一般而言低于准备极限值但(仍)高于低电压极限值的瞬时负荷,可以确定存在转换负荷情况。在该转换负荷情况下,可以至少暂时性地拒绝断开电连接。但是可以弃用诸如加载电动马达(45)和/或解锁可控锁(98)的准备措施。
当根据上述示例确定了40伏的瞬时负荷时,即,一般而言瞬时负荷低于低电压极限值并低于准备极限值,则确定存在启用负荷情况,其中,所接收到的断开电连接的请求可以被直接执行,并且可以直接授权对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手动操作。
通过使用两个彼此相差一滞后阈值的极限值来区分负荷情况,可以单次或多次地用于断开以及建立电连接。此外,从闭合旋转位置到断开旋转位置和/或从断开旋转位置到闭合旋转位置的切换可以在至少两个阶段中进行,这在下面举例说明。
所接收到的断开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的电连接的请求可以在两个阶段中引起反应,特别是在准备阶段和触发阶段中。在准备阶段中,可以采取用来准备切换运动的措施,在此,准备阶段优选具有最大的预定持续时间。在触发阶段中可以进行实际的切换,即断开或建立电连接。附加地,可以在触发阶段中监视随后达到的开关状态和/或随后的瞬时负荷。当并且只要在准备阶段的预定持续时间内确定了准备措施已结束并且瞬时负荷(仍然或者在此期间)低于允许极限值、特别是低于剩余负荷极限值或者低电压极限值,则可以进行从准备阶段到触发阶段的转换。
替代地或附加地,执行对电连接的断开或建立可以根据附加的外部输入来实现,特别是根据附加的断开确认或接通确认。
当在准备阶段期间没有发生或不再存在必要条件之一时(准备措施完成、低于允许极限值、接收到确认),则可以拒绝触发切换。当接收到断开或建立电连接的新请求时,上述进程将被再次执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准备阶段的开始和/或准备措施的完成和/或附加地低于允许极限值和/或触发阶段的(成功)完成和/或可能出现的故障状态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状态消息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显示和/或通过发送(多个)状态消息来通知。由此显著提高了操作者对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的状态的可追溯性。
在检查仅一个允许极限值、特别是剩余负荷极限值时,也可以将切换操作的执行分为准备阶段和触发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当并且只要在预定的持续时间内完成了准备措施并且瞬时负荷(继续或连续地)低于剩余负荷极限值,和/或当或只要附加地接收到断开确认时,则可以从准备阶段切换到触发阶段。在此,切换操作可以包括断开电连接,同样还可以包括闭合电连接。
在触发阶段结束时,可以检查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的瞬时负荷是否下降或已经下降到断开状态极限值以下。断开状态极限值可以是根据前述示例的电压极限值和/或电流极限值或功率极限值,特别是上述的低电压极限值。当瞬时负荷在旋转开关体切换到断开旋转位置之后低于断开状态极限值时,则确定馈线接口(20)与排出接口(21)之间的电连接实际上已经断开并由此达到安全状态。如果,一方面确定了一个或多个旋转开关体(23)已经达到断开旋转位置,并且另一方面瞬时负荷已经低于分离状态极限值,则可以确定触发阶段已成功结束并显示或者通知。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条件之一或者没有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达到,则可以识别为故障状态并作为状态消息显示或发送。
当旋转开关体(23)处于断开旋转位置并且确定瞬时负荷高于分离状态极限值时,或者当确定瞬时负荷高于剩余负荷极限值时,可以阻止建立电连接。
替代地或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可以通过查询(远距离的)主负荷隔离开关(3)的开关状态来识别主负荷的存在,这将在下面进行说明。查询主负荷隔离开关(3)的开关状态优选通过交换数据消息来实现,特别是与(远距离的)监测站(US)。
图2以示意图示出了用于电动交通工具(7)的电力供应。电动交通工具(7)在此是火车或城市快轨,它们在轨道或路线段(6)上行驶。电动交通工具(7)通过电流分接器(10)从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处获取其牵引电流,牵引电流供应导体在此被构造为汇流条。
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在馈入点(9)处通过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连接到供电线路(4)。由此,馈入点(9)是供电线路馈入点。
供电线路(4)可以很长,例如数公里。其通向提供主负荷电力供应或牵引运行电力供应的电压源(2)。通常在电压源(2)上或在电压源(2)附近布置有主负荷隔离开关(3)。主负荷隔离开关与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之间的导电连接可以具有相当大的剩余电量(5),在此将其表示为电容器。剩余电量(5)的大部分通常在供电线路的区域中。由于剩余电量(5),即使在断开主负荷隔离开关(3)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有负荷,特别是容许剩余负荷存在于馈入点(9)或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上,该负荷通过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与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电隔离。
在必要时可以设置监测站(US),其数据技术地连接到根据本申请的电压源(2)和/或主负荷隔离开关(3)和/或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监测站可以查询主负荷隔离开关的开关状态,或者以其它方式确定在馈入点(9)上是否存在主负荷。触发装置(44)可以从监测站(US)获得关于是否存在主负荷的信息,并且在存在主负荷时阻止旋转开关体(23)的开关运动。替代地,在触发装置(44)与主负荷隔离开关(2)之间可以直接通信,以获得主负荷隔离开关(2)的开关状态。
在附图中示出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实施方式变型被设计为,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动驱动器(45)来驱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动驱动器(46)来驱动。例如,通过马达(45)的驱动可以如下地进行:
由外部的信号发生器接收在馈入点(9)上断开电连接的请求。该请求例如可以由监测站(US)或由路线段(6)上的操作装置生成。根据可选的步骤,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和特别是触发装置(44)检查是否存在主负荷。
特别是在已确定不存在主负荷而是最多存在剩余负荷的条件下,操作马达(45),以加载跳转驱动器(40)或者包含与其中的蓄力器(42)。
跳转式的转动运动被触发,使得旋转开关体(23)从闭合旋转位置(S2)移动到断开旋转位置(S1)。当且特别是只要蓄力器(42)达到规定的负荷,则触发该跳转式的转动运动。替代地,在负荷检测装置已经确定仅在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与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之间存在允许剩余负荷而不存在主负荷的情况下,触发该跳转式的转动运动。
替代地或附加地,跳转驱动器(40)可以通过操作手动驱动器(46),特别是通过锁止杆(84)的重复运动来加载。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在蓄力器(42)中达到规定的负荷,也可以触发该跳转式运动。附加地可以检查:在触发的时间点上没有主负荷,而是最多存在允许剩余负荷。
换句话说,触发装置(44)优选地被设计为,仅在最多存在允许剩余负荷时,才允许手动地和/或马达驱动地操作开关装置(22)。
根据下面所要描述的一个方面,负荷检测装置还可用于,根据只存在允许剩余负荷但不存在主负荷,操作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特别是操作手动驱动器(46)或锁止杆(84)。
手动驱动器(46)可以被任意地设计。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变型中,其特别是以相对于驱动马达(45)机械叠加的方式作用在跳转驱动器的驱动法兰(43)上。特别优选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和特别是驱动马达(45)或跳转驱动器(40)具有减速传动装置。手动驱动器(46)可以通过该减速传动装置作用在跳转驱动器(40)的驱动法兰(43)上,使得只需要很小的手动力即可加载跳转驱动器(40)。为了操作手动驱动器,可以设置任何可手持的器械。优选为锁止杆(84),其可以往复运动的方式运动。替代地,可以设置手动曲柄,其同样可以(可选地)具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的优点在于:在马达致动跳转驱动器时,操作器械不一起运动。
根据图1和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优选具有位置确定件(47),其被设计为,检测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的转动位置,或者说检测闭合旋转位置(S1)或断开旋转位置(S2)的存在。位置确定件(47)可以被任意地设计。在根据图1和图10的视图中,位置确定件(47)通过凸轮盘检测构成。凸轮盘布置在转动轴(A)上并且抗转矩地连接到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凸轮盘具有至少一个并优选为两个凸轮,它们致动布置在凸轮盘圆周上的一个或多个接触开关。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接触开关被凸轮按压,而第二接触开关未被按压。第二接触开关关于转动轴(A)正交于第一接触开关地设置。当根据已知的编码激活两个接触开关的其中一个而不激活另一个时,在此将检测到闭合旋转位置(S1)或断开旋转位置(S2)的存在。相反,当两个接触开关均未被激活时,旋转开关体(23)处于中间位置。
基于这样的中间位置,通过位置确定件(47)可以附加地识别出,旋转开关体(23)是否在不允许的长时间内位于闭合旋转位置(S1)之外和断开旋转位置(S2)之外。在这种状态下,可以触发报警状态,该报警状态例如可以通知给监测站(US)。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限制对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手动操作。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或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优选具有单侧受限的、用于执行开关运动的转动方向。因此,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例如可以始终如一地提供向右转动,以使旋转开关体(23)重复地从闭合旋转位置(S1)运动到断开旋转位置(S2),并再次运动到闭合旋转位置(S1),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仅在馈线接口(20)和排出接口(21)的尾侧(Nachlauf-Seite),也就是在根据预先给定的(单向)转动方向从闭合旋转位置(S1)切换到断开旋转位置(S2)时被接触面(28,29,30,31)穿过的切向邻接区域中,布置灭弧室就足够了。而在前侧则可以省略灭弧室,这是因为根据预先给定的转动方向,在那里不会产生电弧。
通过旋转开关体(23)的优选为单向的和循环的操作,能够特别容易地实现对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控制和监视。特别是不需要换向传动装置,并且同样不需要转动方向换向控制。相反,利用唯一的、沿单一转动方向被驱动的转动马达(45),不仅可以触发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或开关装置(22)上的导电连接的断开,而且可以触发其恢复。相应地,优选将跳转驱动器(40)设计为,沿着相同的转动方向,以保持不变的角度间隔触发重复的跳转式转动运动。角度间隔特别是可以为90度。
根据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可以为旋转开关体(23)配置两侧的转动运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电连接的断开,即,闭合旋转位置(S1)与断开旋转位置(S2)之间的切换,可以沿着第一预定运动方向发生,并且电连接的闭合可以沿着相反方向发生,这同样意味着可以仅在配置用于断开的预定运动方向的尾侧设置灭弧室。同样替代地,可以配置旋转开关体(23)的自由运动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灭弧室可以设置在两个切向邻接的区域中,在馈线接口(20)和排出接口(21)的旁边。
图6至图9示出了开关装置(22)或旋转开关体(23)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变型。该旋转开关体(23)具有至少一对并且优选地具有两对接触片(24,25,26,27)。相应地,每两个接触片(24,25/26,27)相对于转动轴(A)平行且同轴地布置。一对接触片(24,25/26,27)被构造为,一方面共同接触馈线接口(20),另一方面共同接触排出接口(21)。优选地,在馈线接口(20)和排出接口(21)上分别设置一个接触舌(51,52,53,54),其在闭合旋转位置(S1)上被接触地容纳在一对接触片(24,25/26,27)之间(见图6)。
接触片(24,25,26,27)、特别是每个接触片优选地具有第一多重布置的接触面(28,29),用于接触馈线接口(20)上的接触舌(51),并具有另一多重布置接触面(30、31),用于接触排出接口(21)上的接触舌(53)。通过一方面形成成对的接触片,另一方面形成多重布置的接触面,将有利于形成冗余的电接触区。根据图6,每个接触舌(51,52,53,54)可以与一对接触片(24,25/26,27)上的总共四个接触面相接触。这些彼此接触的表面优选地配有高导电涂层,特别是配有银涂层或银镀层。
根据图7,多重布置的接触面(28,29/30,31)优选通过位于它们之间的材料凹部(55,56)分开,特别是物理上地分开。在根据图7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多重布置包括恰好两个接触面(28,29/30,31),它们特别是相对于材料凹部(55,56)对称地布置。这种布置已被证实是最佳的,其使多个接触区之间的机械表面压力统一化,并因此有利于在接触区中实现均匀的穿透阻力。当在多重布置中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接触面(28,29/30,31)时,可以相应地提供更多的材料凹部。
旋转体(23)优选地具有(绝缘的)壳体(60),该壳体可以一件式地或多件式地构成。在壳体(60)上或之中,优选地沿径向方向固定有一对或多对接触片,并沿着轴向方向有间隙地安装。接触片沿轴向方向的(局部)运动性的公差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来限制。
通过该径向固定,接触片(24,25,26,27)的转动位置由壳体(60)的转动位置明确地确定,而在轴向方向上(平行于转动轴A),接触片(24,25,26,27)至少可以在预定的公差范围内运动,以便能够尽可能地运动到相对于接触舌(51,52,53,54)的最佳接触位置。在切换到闭合旋转位置(S2)时占据最佳的接触位置优选地是通过对接触片的机械预紧以及通过接触面和/或接触舌上的助滑斜面来实现的,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图7至图9所示,可以在旋转开关体(23)上设置至少一个轴向支承元件(61)和至少一个与之独立的径向支承元件。该轴向支承元件(61)被设计用于接收一对接触片(24,25/26,27)并使其相对于彼此有轴向间隙地定位,特别是对其预紧。该预紧特别是指向对的内侧,即,每个都指向一对接触片(24,25/26,27)之间的中间平面。所述的一对整体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平行于转动轴A)运动,特别是单独地或与另一对共同运动。这意味着,有利地提供了一对之中的接触片(24,25/26,27)的内部运动性以及一对或多对的整体运动性,其可以各自承受不同的公差度量。
至少一个径向支承元件(62)被构造为,将旋转开关体(23)的一个或多个接触片、特别是所有的接触片(24,25,26,27)沿着径向方向固定,即,抗转矩地与壳体(60)连接。优选地,径向支承元件(62)在轴向方向上,即平行于转动轴(A),不具有支承作用。
在图8所示的剖视图中,以剖视图示出了轴向支承元件(61)和径向支承元件(62)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剖视图是基于图7中的剖切线VIII-VIII。图9示出了图8的右上部区域的放大视图。
在此,轴向支承元件(61)由承载螺栓(63)、至少一个弹簧元件(64,66)和间隔保持件(65)构成。此外,轴向支承元件(6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紧固装置(67,68)。弹簧元件(64,66)优选考虑机械弹簧,特别是碟形弹簧和碟形弹簧组。根据图8所示,在承载螺栓(63)上形成两个张紧的支承装置(69,70),它们分别支承并预紧一对接触片(24,25/26,27)。替代地,可以在一个承载螺栓(63)上仅设置一个或任意其它数量的支承装置(69,70)。
所示出的支承装置(69,70)包括沿着轴向方向(A)分层布置的第一弹簧元件(64)、第一接触片(24)、间隔保持件(65)、第二接触片(25)以及可选的第二或另外的弹簧元件(66)。在此,使用套在承载螺栓上的套筒作为间隔保持件(65)。在根据图(8,9)的示例中,支承装置(69,70)朝向内侧地贴靠在承载螺栓的伸出部上,该伸出部形成第一紧固装置,并且朝外通过螺钉来紧固,螺钉形成第二紧固装置(67)。替代地,可以设置任何其它的紧固装置,例如卡环、固定销、轴螺母、焊接突起等。
张紧的支承装置(69,70)中的接触片(24,25/26,27)通过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64,66)在断开旋转位置上(64,66)带有预紧地贴靠在处于它们之间的间隔保持件(65)上。由此,间隔保持件预先给定了一对接触面(28,29/30,31)之间的最小净宽度。在转换到闭合旋转位置(S2)的过程中,接触面(28,29/30,31)特别是通过助滑斜面与对应的接触舌(51,52,53,54)发生物理接触。接触面(28,29/30,31)之间的最小净宽度优选小于对应的接触舌(51,52,53,54)的宽度,以便使接触片(24,25,26,27)在接触舌(51,52,53,54)上滑动时克服弹簧元件(64,66)的预紧而相背运动或者说张开。在此,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64,66)被弹性地压缩,使得它们继续在接触片(24,25,26,27)或接触面(28,29,30,31)上保持预紧力。通过接触舌(51,52,53,54)与接触面(28,29,30,31)之间的相应的物理接触而形成接触区,在该接触区中优选以机械预紧力保持物理接触。
根据图8的下半部分,径向支承元件(61)优选由导向销构成,该导向销在旋转开关体(23)上、特别是在壳体(60)上沿着旋转方向安放,并且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相对于旋转体(23)沿着径向方向被固定。在此,该至少一个接触片优选可轴向运动地安装在导向销(71)上。导向销(71)本身可以沿轴向方向被固定在壳体(60)上。由此有利的是,径向支承元件(61)不仅允许接触片沿着轴向方向的彼此内部运动,还允许接触片整体相对于壳体(60)的整体运动。
轴向支承元件(61)和径向支承元件(62)可以以任意的数量和布置设置在旋转开关体(23)上。图7示出了一种特别优选的布置。在此设有两个轴向支承元件(61)。这些轴向支承元件布置在相对于转动轴(A)的两侧共同的对称线上,并且在空间上靠近多重布置的接触面(28,29/30,31)。特别地,刚好有一个轴向支撑部件(61)恰好设置在一多重布置的接触面(28,29/30,31)附近,并且特别是在设置在该相应的多重布置的大约中心线上。由此,轴向支承元件(61)并且特别是弹簧元件(64,66)所施加的预紧力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多重布置的多个接触面(28,29/30,31)上。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还设置有四个径向支承元件(62),它们基本上围绕转动轴(A)均匀地分布,并且在本示例中穿过所有接触片(24,25,26,27)。替代地,可以提供不同数量和布置的径向支承元件。原则上,径向支承元件就足够了,在此可以实现接触片(24,25,26,27)在壳体(60)上的中心支撑。
前述的并在图6至图9中示出的具有多个接触面(28,29,30,31)的接触片(24,25,26,27)的安装和布置具有各种优点。接触片的承载着接触面(28,29,30,31)的各个横向突起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身的弹性运动性,并且接触面的各个多重布置还具有共同的运动性。基本通过弹簧元件(64,66)产生的预紧可以基本均匀地分布在对应的多重布置的接触面上。旋转体(23)和特别是接触片(24,25,26,27)优选地具有相对于转动轴(A)旋转对称的构型,其中,接触舌(51,52,53,54)也优选基本相同地形成并且相对于转动轴(A)旋转对称地布置。在开关转动时,在馈线接口(20)以及排出接口(21)的区域中的接触基本上同时发生。
在每个接触面(28,29,30,31)和/或接触舌(51,52,53,54)上,可以设置助滑斜面,通过一方面与成对的接触片的轴向运动性的共同作用,另一方面与沿轴向方向作用的预紧的共同作用,这些助滑斜面将有利于实现精确配合的滑动以及安全无振动的接触。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在每个接触舌(51,52,53,54)上相对于一对接触片上的接触面形成总共四个相互冗余的电接触,在此,在每个表面对上作用有定义的预紧力。由此使得每个接触区中的通过电阻最小化,从而使得接触区的发热即使在施加全部主负荷的情况下也很低。必要时,可以在接触舌(51,52,53,54)以及接触面(28,29,30,31)上涂抹接触油脂,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也有利于相对运动性以及电接触。此外,接触面和接触舌优选地配置有由高导电性材料通过焊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紧固的镀层,特别是具有焊接的银镀层。
在图6至图9中示出了旋转体(23)的壳体(60)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变型。其被构造为多件式的、绝缘的壳体并且包括第一半壳(73)、第二半壳(74)和内套筒(72)。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具有一中央环形部分,沿径向方向突起的接触面(28,29,30,31)从该环形部分朝向两个相对置的侧面延伸。在该环形部分中存在一中心凹部,绝缘壳体(60)优选延伸穿过该中心凹部。接触片优选由高导电性金属,特别是铜制成,并且是一体化地构成。
接触片可以与壳体(60)和特别是内套筒间隔开。由此使得流经接触片(24,25,26,27)的电流(主负荷电流或剩余电流)不会溢出到布置在旋转开关体(23)中心的轴(11)上。特别是可以在半壳(73,74)上设置向内指向的柱形部分,这些柱形部分向内穿过接触片(24,25,26,27)中的中心凹部。还可以在该柱形部分上放置一附加的、基本上为环形柱状的套筒(72),该套筒覆盖半壳(73,74)之间的间隙。接触片(24,25,26,27)的安装和造型可以选择为,在中心凹部与柱形套筒或半壳(73,74)的向内指向的柱形部分之间保留有气隙。
半壳(73,74)还可以覆盖接触片(24,25,26,27)的轴向外侧并区域性地覆盖径向外侧,特别是在没有向外突起的接触面(28,29,30,31)的区域中。换句话说,除了沿着径向方向突起的接触面(28,29,30,31)以外,壳体(60)优选以绝缘的方式包围旋转开关体(23)的所有接触片(24,25,26,27)。
在壳体(60)的径向外侧上,半壳(73,74)之间的间隙也可以由另一绝缘元件(未示出)覆盖。
壳体结构的上述特征会产生特别长的爬电距离并因此可以防止击穿。因此,该壳体结构确保了接触片相对于轴和可能相邻布置的旋转开关体的安全隔离。
旋转开关体(23)的壳体(60)优选包括(中心对称布置的)轴容纳部。壳体(60)可以通过该轴容纳部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轴(11)抗旋转地连接。必要时,可以沿着轴向方向提供可移动性。为了执行开关转动,转矩传导优选从外部的操作元件开始,特别是由跳转驱动器(40)产生,经由轴(11)到达旋转开关体(23)的壳体(60),并进一步经由至少一个径向支承元件(62)到达接触片(24,25,26,27)上。优选地,一个或多个轴向支承元件(61)不参与转矩传导。
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可以优选地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旋转开关体(23),它们特别是沿着轴向方向(A)并排地设置。例如,在根据图1至图4的实施方式中,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中,两个或更多个旋转开关体(23)可以并排地布置在隔离室(14)中。如上所述的,每个旋转开关体可以包括两对接触片或任何其它数量的接触片,特别是一对或三对。
在图10至图12中示出了用于多重布置的另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此,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模块开关部(12,13)。它们又各自包括自己的隔离室(14),该隔离室具有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旋转开关体(23)和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换句话说,每个模块开关部(12,13)均是一根据本申请的开关装置(22)。这些模块开关部(12,13)被连接到或者可连接到共有的中心轴(11)(见图12)或多个所联接的轴(未示出)。
多个模块开关部(12,13)优选地连接到共有的跳转驱动器(40),该跳转驱动器特别是连接到中心轴(11)的第一端部上或所联接的轴中的第一个轴上。在中心轴(11)的另一端部上或者在所联接的轴中的最后一个轴上,优选地布置有位置确定件(47),其可以通过中心轴(11)的转动位置或通过所联接的轴的共同转动位置来检测所有开关体(23)的共同转动位置。
替代地,可以为每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模块开关部(12,13)分别设置单独的跳转驱动器(40)和/或单独的位置确定件(47)。
优选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馈出集电器(19),该馈出集电器与一个或多个模块开关部(12,13)的或者说一个或多个开关装置(22)的所有排出接口(21)相连接。由此,该馈电集电器(19)可以作为一体式部件收集主负荷电流或剩余负荷电流,并将其传输到通向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的接口(80)上。在此,馈出集电器(19)还可以关于一个或多个排出接口(21)用作冷却器。同样优选地,一个或多个模块开关部(12,13)的所有馈线接口(20)被连接到共有的馈电轨(18),该馈电轨同样可以产生冷却效果。
此外,馈出集电器(19)还可用作机械紧固,以将剩余电流隔离开关(1)固定在外部结构上并用力地支撑它。馈出集电器特别是可以用作多个模块开关部(12,13)的共同的机械紧固装置。
换句话说,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优选通过馈出集电器(19)被紧固或者能够被紧固在外部支撑结构(8)上。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特别是可以如图1所示地借助于接口(80)被直接紧固在汇流条(8)上,或者被直接紧固在无轨电车(未示出)上,并且相对于无轨电车被机械地支撑。
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布置成紧邻待供电的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这一方面使得易于发现,另一方面使其功能显而易见。由于前述的冗余的接触区和由此实现的非常紧凑的结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被直接布置在路线段(6)上,基本上不会对交通工具(7)的运行造成空间障碍。不需要在馈入点(9)上设置单独的开关柜,也不必使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物理上远离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地布置。上述的方面有利于,即使是不熟悉位置的工人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地找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并正确地对其进行操作。特别是在针对不同的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布置有多个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例如在车站中)的情况下,简化了分配,从而有效避免了意外断开电连接而去往错误的路线段。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被收纳在自己的保护壳(81)中,在图4和图12中概略地绘出了该保护壳。图13和图14示出了保护壳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保护壳(81)可以是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必要时可取下的组成部分,并且是除了隔离室(14)之外优选配置的,以便例如封装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防止灰尘或湿气进入。保护壳(81)特别是可以由保护容器构成。保护壳(81)优选达到防护等级IP 65。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壳(81)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馈出集电器(19)被机械地支撑,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固定于其上的相同外部支撑结构来支撑。
在根据图4的示例中,保护壳(81)在其底侧受到机械支撑地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下盖(17)连接,该下盖又通过隔离室(14)被机械承载地连接到馈出集电器(19)。因此,从外部作用在保护壳(81)上的力通过隔离室(14)被传递到馈出集电器(19)上,并从那里传递到接口(80)上。
根据在图13和图14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具有重量平衡支架(94)。该重量平衡支架可特别是以底座(Stückfuβ)或支撑悬臂的形式形成。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重量可能导致紧固有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的发生不允许的变形。另一方面,由于温度变化以及来自于交通工具的运行的可能的机械影响,供应导体(8)可以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形。
重量平衡支架(94)被优选设计为,允许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允许剩余电流隔离开关(1)和/或保护壳或者说保护容器(81)具有有限的运动性或有限的共同运动性。重量平衡支架(94)优选地包括例如弹簧形式的弹性支撑件。该支撑件是可预紧的。其可被预紧到如下的程度:即,通过支撑件的复位力,能够很大程度地或者完全地平衡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和/或保护容器(81)的重力。此外,支撑件可以弹性地偏移,以允许由于外力作用而使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和/或保护容器(81)上升或下降。另一方面,支撑件优选具有至少单轴的、优选为双轴的横向运动性,从而也允许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和/或保护容器(81)水平偏移运动。
馈出集电器(19)优选以形成密封点的方式穿过保护壳(81),该密封点特别是密封防止灰尘和水射流的进入。特别优选地,馈出集电器(19)具有基本上环形延伸的密封座(82),并通过周向的密封件(83)与保护壳(81)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灰尘和水或湿气的进入。特别地,在使用单件式的馈出集电器(19)时,在密封座(82)的区域中不产生接缝,这有利于持久的密封。
优选地,保护壳(81)可以是能翻开的,例如根据图4中示出的分隔平面(88),该分隔平面基本上倾斜于水平面延伸。通过示例性示出的铰链(89),可以将保护壳(81)的上部向外翻开,以便能够手动地操作手动驱动器(46)和布置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方的手柄(85)。因此,在翻开状态下,可以直接抓住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以便例如利用预装配的接口(80)将其定位并固定在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上。
由此,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与保护壳(81)一起安装,其中,仅固定点被固定在通向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的接口(80)上以及到供电线路(4)的馈电轨(18)上。由此能够特别快速和简单地进行安装和/或更换。由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和保护壳(81)的固定结合,还可以确保在安装后满足规定防护等级的液体密封连接和灰尘密封连接。在安装或拆卸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时,不会损害密封件(83)与密封座(82)之间的密封点。
馈出集电器(19)优选由轻金属制成,特别是由铝制成。馈出集电器优选具有高导电性涂层,特别是银涂层,或者镀银。涂层可以涂在所述有的面上。
上述材料选择的优点很多。一方面降低了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总重量,因此仅一名工人即可操纵和组装。另一方面,铝特别好地使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内部的接触点处可能产生的热量向外导出,从而可以使热量特别是通过接口(80)被导出到牵引电流供应导体(8)中。通过镀银实现了特别高的传导性,即使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该传导性也能保持。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优选地具有操作限制件,其使得只有在所检测到的电负荷、特别是在馈线接口(20)与排出接口(21)之间检测到的负荷低于允许极限值时和/或当检测到前置安装的主负荷隔离开关(3)断开时,才允许手动地操作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操作限制件可以例如是卡锁机构或锁定机构,特别是可控的卡锁(98)。它可以与上述的负荷检测装置和/或触发装置(44)配合。通过操作限制件,有利地实现了:只有在馈入点(9)或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不存在主负荷,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定义的剩余负荷,优选地仅有小于低电压极限值的瞬时负荷时,才能够手动地操作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可以具有远程控制接口,其优选地实现了对驱动马达(45)和/或触发装置(44)的远程控制激活。远程控制接口可以任意地设计。
替代地或附加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优选地具有远程监视接口,其特别是被设计用于传送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或旋转开关触点(23)的开关状态或转动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变型,负荷检测装置和/或触发装置(44)和/或操作限制件和/或远程控制接口和/或远程监视接口可以被集成在一共有的控制装置中,特别是数据处理装置(97)中。该控制装置优选地具有单独的能量供应,特别是蓄电池或电池。附加地,可以通过供电线路(4)或主负荷能量供应来运行。控制装置和/或所包含的装置之一可以包括用于有线或无线通信的通信接口(92,97),例如网络接口或数据调制解调器。
图13和图14示出了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在此具有保护容器(81)形式的保护壳。所示形式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确切地)包括模块开关部(12),在该模块开关部上或之中布置有隔离室(14)和两个旋转开关体(23)。旋转开关体并排地布置在一共同的轴上,该轴还连接到跳转驱动器(40)。此外,这种设计对应于前述的并在图10至图12中示出的变型。与图10至图12相比,模块开关部(12)围绕纵向轴线(A)翻转,使得馈线接口(21)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在旋转开关体(23)的下方,并且排出接口(22)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在旋转开关体(23)的上方。替代地,也可以围绕水平轴线转动地布置。
根据图13和图14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包括一基本上为两件式的保护容器(81)。保护容器(81)的下部被构造为盆状的。在图13中隐藏了其前壁。模块开关部(12)、跳转驱动器(40)以及其它的控制和确证装置被收纳在下部中。控制和确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并且优选为多个下述的部件:
·位置确定件(47);
·负荷检测装置,在此包括电压监测器(92);
·电动马达(45);
·用于电动马达(45)的变压器或其它合适的电力供应;
·数据处理装置(97);
·无线通信接口。
在下部,特别是在前壁的区域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观察窗(95),以便能够看到开关装置(22)和特别是旋转开关体(23)。旋转开关体的瞬时开关位置可以通过观察窗(95)在视觉上读取。优选地,开关位置也可以通过位置确定件(47)来检测,该位置确定件在图13的示图中位于开关装置(22)的后面。
数据处理装置(97)可以具有任意的设计。特别是可以将其设计为通用计算机或者可编程控制设备。特别优选地,数据处理装置(97)包括无线通信接口,该无线通信接口例如通过WLAN、UMTS、GPS、LTE或其它无线通信标准与外部通信参与者交换消息。这样的外部通信参与者特别是可以
保护容器(81)的上部被构造为盖(90)。其可以根据上述的说明被翻开。盖在关闭状态下可以是可锁定的,特别是通过根据上述的可控锁(98)来锁定。
在盖(90)的至少一侧上可以形成一伸出部,该伸出部伸出超过保护容器(81)的下部,并构成馈电轨(18)的接口盖(91)和供电线路(4)的被紧固在那里的连接器。在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示例中,馈电轨(18)从保护容器(81)的下部侧向引出。这种处理(Durchführung)优选地配置有密封件,以防止湿气或水进入到保护容器(81)中。
在保护容器(81)上,特别是在其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线连接的通信接口(92)。该有线通信接口可以作为无线通信接口的替代或补充而存在。在图13和图14的示例中,无线通信接口与用于供应通用电力的接口结合在一起。为了运行电动马达(45)和可能的一个或多个上述的控制和确证装置,可以供应通用电力。替代地或附加地,一个或多个上述的控制和确证装置可以通过经由供电线路(4)传导的电流来运行。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包括储能器(蓄电池),该储能器在通用电源和/或牵引电流供应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在桥接时间内向一个或多个上述的控制和确证装置供电。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相应地具有一个或多个加载设备或其它合适的加载设备,以便从牵引电流或通用电流中为储能器加载。
储能器的存储容量优选设计为,使得储能器在满载情况下能够支持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至少两个、优选至少六个或10个开关进程,以及支持远程监视和/或远程控制运行至少24小时、优选至少72小时或至少5天。
可以在数据处理装置(97)上安装或执行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的操作方法的指令的软件产品。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在于物理数据存储器上。该软件产品还可以存在于或存储在数据处理装置之外,特别事故存储在外部服务器上,从该外部服务器可以暂时或者持续地将软件产品传输到数据处理装置上。
在剩余电流隔离开关(1)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只有在成功验证之后,才能实现对剩余电流隔离开关(1)和特别是其控制或固定件的操作。为此,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可以具有任何验证测试装置,该验证测试装置可以特别是被设计为软件组件的形式和/或硬件组件的形式。为了操作剩余电流隔离开关(1),例如可以通过通信接口(92,97)之一接收验证请求。该请求可以从远程控制中心或由操作人员携带的移动设备发送。如果验证测试装置确认了验证请求,则可以相应地启用远程监视操作和/或远程控制操作和/或手动操作。
在启用远程监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和/或其控制和确证装置来传递一个或多个状态消息,特别是所确定的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的开关位置,瞬时施加的负荷和/或跳转驱动器和/或储能器的加载状态。此外,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报警状态,特别是是否已确定旋转开关体(23)位于中间层中。
在启用远程控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所阐述的操作方法来处理断开(或建立)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的电连接的请求。
在启动手动操作时,可控锁(98)可以被致动,以打开保护容器(81)。可控锁(98)可能需要附加地提供或引入物理解锁件,特别是钥匙,以便打开盖(90)。
当验证测试装置部分或完全地拒绝验证请求时,可以相应地拒绝一个或多个上述的启用,由此无需考虑断开(或建立)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电连接的请求,和/或没有状态消息通过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来传递,和/或阻止了对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手动操作,并且特别是阻止了保护容器(81)的打开。
如果,尽管验证请求被拒绝,但仍然确定保护壳(81)被打开和/或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开关状态发生变化,则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仍然可以生成并发送警告消息。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具有过电压保护(99),其特别是单重或多重地布置在保护壳(81)内。过电压保护(99)优选地布置在供电线路(4)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馈线接口(20)之间的电连接中。
数据消息的接收和发送在使用有线和/或无线的通信接口(92、97)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意方式进行。数据消息可以特别是包括:用于断开或建立电连接的请求;断开操作或接通操作;一个或多个状态消息;以及验证请求和验证操作。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用于发送或接收数据消息的信号可以被调制到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连接的负荷电流线路上。负荷电流线路可以特别是用于牵引电流的供电线路(4)或用于通用电流的线路。通过调制用于交换数据消息的信号,特别是可以实现不必铺设额外的通信线路。
如果使用剩余负荷隔离开关来操作架空线,则使用无线通信接口可能是特别有利的。
所公开的发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修改。特别地,针对各种实施方式变型所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以通过任意的方式相互组合或互换。
根据图1至图4中的实施方式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被设计用于传导最高4000安培的主负荷和/或用于断开最高900安培的剩余负荷。根据图10至图12中的实施方式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可以被设计用于传导最高8000安培的主负荷和/或用于断开最高1800安培的剩余负荷。通过增加另外的旋转开关体(23)和/或模块开关部(12,13),可以相应地改变主负荷和剩余负荷的最大允许极限值。
具有根据图6至图9所示的壳体结构(60)的旋转开关体(23)也可以配备有较少数量的接触片(24,25,26,27),特别是仅配备一对接触片。
用于接触舌和接触片的协作和安装方案能够可逆地进行,因此可以在一个接触片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接触舌,而在馈线接口(20)和/或排出接口(21)上设置一对预紧的接触体,它们承载接触面,特别是接触面的多重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接触体可以沿着轴向方向具有内部运动性,同时可以确定接触片的轴向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
2 电压源
3 主负荷开关
4 供电线路
5 剩余电量
6 路线段
7 电动的交通工具/火车/无轨电车
8 牵引电流供应导体/汇流条/架空线
9 馈入点
10 电流分接器/滑动触点
11 轴/中心轴
12 第一模块开关部
13 第二模块开关部
14 隔离室
15 第一侧壁
16 第二侧壁
17 盖
18 馈电轨
19 馈出集电器
20 馈线接口
21 排出接口
22 开关装置
23 旋转开关体
24 接触片
25 接触片
26 接触片
27 接触片
28 接触面
29 接触面
30 接触面
31 接触面
32 灭弧室
33 灭弧室
34 灭弧板
35 通孔
36 笼支架
37 边界面
40 跳转驱动器
41 从动法兰
42 蓄力器
43 驱动法兰
44 触发装置
45 驱动马达
46 手动驱动器
47 位置确定件
51 接触舌
52 接触舌
53 接触舌
54 接触舌
55 材料凹部/切口
56 材料凹部/切口
60 壳体
61 轴向支承元件
62 径向支承元件
63 承载螺栓
64 弹簧元件/碟形弹簧/碟形弹簧组
65 间隔保持件/间隔套筒
66 弹簧元件/碟形弹簧/碟形弹簧组
67 紧固装置/螺钉
68 紧固装置/突起
69 第一张紧支承装置
70 第二张紧支承装置
71 导向销
72 内套筒
73 第一半壳
74 第二半壳
75 轴容纳部
80 用于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接口/轨道连接
81 保护壳/保护容器
82 密封座
83 密封件
84 用于手动操作的操作器械/锁止杆/杠杆/曲柄/
85 手柄
86 通气孔
88 分隔平面
89 铰链
90 盖
91 伸出部/接口盖
92 有线通信接口
93 电压监测器
94 重量平衡支架
95 观察窗
96 变压器/马达电力供应
97 数据处理装置/控制装置/无线通信接口
98 可控锁
99 过电压保护装置
A 轴线/中轴线
US 监测站
IR 剩余电流
IL 主负荷电流
S1 闭合旋转位置
S2 断开旋转位置
X1 第一运动路径
X2 第二运动路径。

Claims (73)

1.一种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用于在存在剩余负荷的情况下隔离到用于交通工具(7)的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电连接,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包括馈线接口(20)、排出接口(21)和至少一个开关装置(22),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装置(22)具有旋转开关体(23),该旋转开关体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能够围绕布置在所述馈线接口(20)与所述排出接口(21)之间的中轴线(A)转动,并且具有在端侧沿径向方向突出的接触面(28,29,30,31),并且其中,
-在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闭合旋转位置(S1)上,所述接触面(28,29,30,31)一方面与所述馈线接口(20)形成物理接触,另一方面与所述排出接口(21)形成物理接触;在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断开旋转位置(S2)上,所述接触面(28,29,30,31)分别与所述馈线接口(20)和所述排出接口(21)间隔开,并且其中,
-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单侧受限的转动方向以执行开关运动,并且能够单向、循环地操作,以使所述旋转开关体(23)重复地从所述闭合旋转位置(S1)运动到所述断开旋转位置(S2),再运动到所述闭合旋转位置(S1),
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跳转驱动器(40),该跳转驱动器被构造为,使所述旋转开关体(23)跳转式地开关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环形布置的灭弧室(32,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灭弧室(32,33)具有圆环区段的外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灭弧室中的一个由灭弧笼构成,其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开关体(23)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灭弧室(32,33)中的一个具有多个相对于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中轴线(A)径向取向的灭弧板(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灭弧室(32,33)是灭弧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灭弧板(34)具有指向所述中轴线(A)的通孔(35),所述通孔搭接所述旋转开关体(23)上的多个接触片(24,25,26,2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灭弧室(32,33)的灭弧板(34)布置在笼支架(36)上,所述笼支架具有两个横向于所述中轴线(A)取向的边界面(3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闭合旋转位置(S1)与所述断开旋转位置(S2)之间的完整转动运动在小于200毫秒的时间内发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跳转驱动器(40)具有与所述旋转开关体(23)连接的从动法兰(41),用于使所述从动法兰(41)跳转式运动的蓄力器(42)和用于加载所述蓄力器(42)的驱动法兰(4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用于触发跳转式的开关转动的触发装置(4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触发装置(44)被构造为,在所述蓄力器(42)具有不充分的加载或预紧时,阻止所述跳转式的开关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负荷检测装置,所述负荷检测装置监视所述馈线接口(20)与所述排出接口(21)之间的电流和/或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触发装置(44)被构造为,当在所述馈线接口(20)与所述排出接口(21)之间检测出的电负荷超过允许极限值时,阻止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开关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驱动马达(45),所述驱动马达作用在所述跳转驱动器(40)的驱动法兰(43)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手动驱动器(46),所述手动驱动器作用在所述跳转驱动器(40)的驱动法兰(43)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驱动马达(45)具有减速传动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位置确定件(47),所述位置确定件检测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转动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位置确定件(47),所述位置确定件检测闭合旋转位置(S1)或断开旋转位置(S2)的存在。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旋转开关体(23)具有至少一对接触片(24,25,26,27)。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馈线接口(20)和所述排出接口(21)分别具有一个接触舌(51,52,53,54),所述接触舌在所述闭合旋转位置(S1)上被接触地容纳在一对接触片(24,25,26,27)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接触片(24,25,26,27)具有用于接触所述馈线接口(20)上的接触舌(51)的接触面(28,29)的第一多重布置和用于接触所述排出接口(21)上的接触舌(53)的接触面(30,31)的另一多重布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一多重布置中的接触面(28,29)通过位于它们之间的材料凹部分开。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旋转开关体(23)具有壳体,并且接触片(24,25,26,27)均沿着径向方向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或之中,并且被有轴向间隙地安装。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在所述旋转开关体(23)上布置有至少一个轴向支承元件(61),所述轴向支承元件接收成对的接触片(24,25,26,27),并使该对接触片相对于彼此有轴向间隙地定位。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在所述旋转开关体(23)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径向支承元件(62),所述径向支承元件沿着径向方向固定一个或多个接触片(24,25,26,27)。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轴向支承元件(61)由承载螺栓(63)、至少一个弹簧元件(64,66)和间隔保持件(65)构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在所述承载螺栓(63)上形成张紧的支承装置(69,70),所述支承装置沿着中轴线(A)的方向包括第一弹簧元件(64)、第一接触片(24)、间隔保持件(65)、第二接触片(25)。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在所述承载螺栓(63)上形成用于第一对接触片(24,25)的第一张紧支承装置(69)和用于第二对接触片(26,27)的第二张紧支承装置(70)。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轴向支承元件(61)由导向销(71)构成,所述导向销沿着旋转方向被固定在所述旋转开关体(23)上,并将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相对于所述旋转开关体(23)沿着径向方向固定。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旋转开关体(23)具有单件式的或多件式的、绝缘的壳体(60),并且具有第一半壳(73)、第二半壳(74)和内套筒(72)。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具有中心凹部,所述壳体(60)延伸穿过该中心凹部。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壳体(60)具有轴容纳部,所述壳体通过该轴容纳部与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轴(11)能够抗旋转地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为了执行开关转动,转矩传导是这样进行的:即,从所述跳转驱动器(40)经由轴(11)到达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壳体(60),并进一步经由至少一个径向支承元件(62)到达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多个旋转开关体(23),它们沿着中轴线(A)的方向并排地布置。
3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模块开关部(12,13),每个模块开关部包括隔离室(14),所述隔离室具有至少一个馈线接口(20)、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和至少一个排出接口(21)。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多个模块开关部(12,13)被连接到一共有的中心轴或多个被联接的轴(11)。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多个模块开关部被连接到一共有的跳转驱动器(40)。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隔离室(14)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具有用于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轴(11)的通孔。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轴(11)是中心轴。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排出接口(21)具有馈出集电器(19),所述馈出集电器穿过所述隔离室(14),并且能够连接到导出接触装置。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馈出集电器(19)能够连接到用于所述牵引电流供应导体的接口(80)。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馈出集电器(19)与在所述模块开关部(12,13)上或之中的多个接触舌(52,54)连接。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能够通过所述馈出集电器(19)被紧固在外部支撑结构上。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被收纳在保护壳(81)中,其中,所述保护壳(81)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所述馈出集电器(19)来支撑。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保护壳(81)是保护容器。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馈出集电器(19)穿过所述保护壳(81)。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馈出集电器(19)具有环状的密封座,并且通过周向的密封件(83)与所述保护壳(81)连接。
49.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馈出集电器(19)由轻金属制成。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轻金属是铝。
51.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馈出集电器具有高导电性涂层。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高导电性涂层是银涂层。
53.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操作限制件,其使得只有在所述馈线接口(20)与所述排出接口(21)之间所检测到的电负荷低于允许极限值时,才允许手动地操作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
5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远程控制接口。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驱动马达(45)和触发装置(44),其中,所述远程控制接口被构造为,允许远程控制地激活所述驱动马达(45)和/或所述触发装置(44)。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远程监视接口,所述远程监视接口被构造为,传输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开关状态(S1,S2)。
57.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旋转开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开关体具有多件式的、绝缘的壳体(60),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73)、第二半壳(74)和内套筒(72)。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旋转开关体,其中,所述旋转开关体(23)具有至少一对接触片(24,25,26,27)。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旋转开关体,其中,接触片(24,25,26,27)具有用于接触馈线接口(20)上的接触舌(51)的接触面(28,29)的第一多重布置和用于接触排出接口(21)上的接触舌(53)的接触面(30,31)的另一多重布置。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旋转开关体,其中,多重布置中的接触面(28,29)通过位于它们之间的材料凹部分开。
61.根据权利要求57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开关体,其中,至少一个接触片(24,25,26,27)具有中心凹部,所述壳体(60)延伸穿过该中心凹部。
62.根据权利要求57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开关体,其中,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壳体(60)具有轴容纳部,所述壳体能够通过该轴容纳部与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的轴(11)抗旋转地连接。
63.一种用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旋转式的跳转驱动器(40),所述跳转驱动器被构造为,使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旋转开关体(23)跳转式地开关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具有负荷检测装置,所述负荷检测装置监视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馈线接口(20)与排出接口(21)之间的电流和/或电压,其中,所述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断开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上的电连接的请求;
-检查存在于所述馈线接口(20)与所述排出接口(21)之间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上的负荷;
-当确定存在于所述馈线接口(20)与所述排出接口(21)之间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上的负荷小于允许剩余负荷时:触发所述旋转开关体的跳转式的转动运动。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和/或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所述旋转开关体是根据权利要求57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开关体。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用于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的通信接口。
66.根据权利要求63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接收断开与外部信号发生器的电连接的请求。
67.根据权利要求63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驱动马达(45),用于对所述跳转驱动器(40)或者包含于其中的蓄力器(42)进行加载,并且其中,只有在已经确定存在于所述馈线接口(20)与所述排出接口(21)之间的剩余负荷隔离开关上的负荷小于允许剩余负荷的条件下,所述驱动马达(45)才能运行。
68.根据权利要求63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触发跳转式的转动运动,使得所述旋转开关体(23)从闭合旋转位置(S2)运动到断开旋转位置(S1)。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只有在所述蓄力器(42)已经实现成功的加载时,才进行对所述跳转式的转动运动的触发。
70.根据权利要求63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具有位置确定件(47),所述位置确定件被构造为,检测至少一个旋转开关体(23)的转动位置。
71.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旋转开关体(23)的转动位置和/或闭合旋转位置(S1)或断开旋转位置(S2)的存在作为状态信息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发送。
72.一种用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97)被构造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63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方法。
73.一种物理数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数据载体包括指令,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63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剩余负荷隔离开关(1)的操作方法。
CN201880049208.9A 2017-08-01 2018-08-01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 Active CN110944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7104597.8U DE202017104597U1 (de) 2017-08-01 2017-08-01 Restlast-Trennschalter
DE202017104597.8 2017-08-01
PCT/EP2018/070880 WO2019025493A1 (de) 2017-08-01 2018-08-01 Restlast-trennschal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4870A CN110944870A (zh) 2020-03-31
CN110944870B true CN110944870B (zh) 2023-11-03

Family

ID=63244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9208.9A Active CN110944870B (zh) 2017-08-01 2018-08-01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9123B2 (zh)
EP (3) EP4212386A1 (zh)
JP (1) JP7222975B2 (zh)
CN (1) CN110944870B (zh)
DE (1) DE202017104597U1 (zh)
WO (1) WO20190254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9965B (zh) * 2021-06-17 2022-11-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与接触网相连的隔离开关引线长度预配方法
KR102416310B1 (ko) * 2021-10-28 2022-07-05 동방전기공업(주) 부하 개폐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한 부하 개폐장치
CN116413542B (zh) * 2023-04-13 2024-03-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一种波动负载下变压器剩余寿命检测装置
CN117116687B (zh) * 2023-10-25 2024-03-08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一体化开关操控装置和开关柜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8519A1 (de) * 1984-08-02 1986-02-06 Doduco KG Dr. Eugen Dürrwächter, 7530 Pforzheim Elektrischer schalter
CN2600280Y (zh) * 2002-12-12 2004-01-21 成志清 铁路10kv自闭贯通电线路远动开关
CN101145474A (zh) * 2006-04-07 2008-03-19 汉斯贸易有限公司 残余电流断路器
CN101331572A (zh) * 2005-12-13 2008-12-24 西门子公司 密封式开关设备的负荷隔离开关和负荷隔离开关的恒磁系统
EP2050111A1 (de) * 2006-08-03 2009-04-22 Walter Kraus GmbH Antrieb für einen schalter in elektroanlagen
WO2013153279A1 (en) * 2012-04-12 2013-10-17 Abb Oy Electric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EP2718949A1 (en) * 2011-06-07 2014-04-16 ABB Oy Switch
CN104335312A (zh) * 2012-06-25 2015-02-04 西门子公司 用于中压开关设备的三工位负荷隔离开关
CN204155827U (zh) * 2014-11-05 2015-02-11 湖州电力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负荷开关
CN204424144U (zh) * 2015-03-09 2015-06-24 吴林华 隔离开关
CN205376382U (zh) * 2016-03-04 2016-07-06 杭州天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除尘器及其隔离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03343B (de) 1964-02-18 1965-10-21 Krueger K G Maschinenfabrik Als Streckenschalter fuer elektrische Bahnen geeigneter Trennschalter
DE1804661B2 (de) 1968-10-23 1971-10-21 Hochspannungs dreh lasttrennschalter
US4510360A (en) * 1983-06-08 1985-04-0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breaker with arc shield
JP2807157B2 (ja) * 1993-11-04 1998-10-08 東光電気株式会社 高圧気中開閉器
JP3268164B2 (ja) * 1995-05-16 2002-03-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操作機構
JP4034048B2 (ja) * 2001-06-11 2008-0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
KR20030058755A (ko) * 2001-12-31 2003-07-07 엘지산전 주식회사 회로 차단기의 원격 제어장치
JP4409822B2 (ja) * 2002-11-29 2010-02-03 日本高圧電気株式会社 ケース入り開閉器
ITMI20032311A1 (it) * 2003-11-26 2005-05-27 Pfisterer Srl Sezionatore sotto carico per linee elettriche particolarmente per linee elettriche, per trasporto ferroviario
JP2007153255A (ja) * 2005-12-08 2007-06-21 West Japan Railway Co レール直流電流検知装置
DE102006011930B3 (de) * 2006-03-15 2007-02-22 Cherry Gmbh Elektrischer Schalter mit einer schwenkbar gelagerten Kontaktwippe
KR100817118B1 (ko) * 2006-10-17 2008-03-2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기중차단기의 가동접촉자
CA2782178A1 (en) 2010-01-18 2011-07-21 Telops Inc.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method for infrared detectors
KR101250261B1 (ko) 2011-12-20 2013-04-0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링 메인 유닛의 소호 장치
US20130271355A1 (en) 2012-04-13 2013-10-17 Nokia Corporation Multi-segment wearable accessory
ES2694124T3 (es) * 2012-06-11 2018-12-18 Abb Oy Aparato de conmutación de la corriente eléctrica
FI125923B (en) 2012-12-20 2016-04-15 Abb Oy Movable contact of an electrical switch
WO2014170528A1 (en) * 2013-04-15 2014-10-23 Abb Oy Electric switch assembly
CN104036977A (zh) * 2014-07-01 2014-09-10 上海行创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旋转双断点触头装置
CN106887796B (zh) * 2017-02-21 2018-11-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邹城市供电公司 安全开关柜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8519A1 (de) * 1984-08-02 1986-02-06 Doduco KG Dr. Eugen Dürrwächter, 7530 Pforzheim Elektrischer schalter
CN2600280Y (zh) * 2002-12-12 2004-01-21 成志清 铁路10kv自闭贯通电线路远动开关
CN101331572A (zh) * 2005-12-13 2008-12-24 西门子公司 密封式开关设备的负荷隔离开关和负荷隔离开关的恒磁系统
CN101145474A (zh) * 2006-04-07 2008-03-19 汉斯贸易有限公司 残余电流断路器
EP2050111A1 (de) * 2006-08-03 2009-04-22 Walter Kraus GmbH Antrieb für einen schalter in elektroanlagen
EP2718949A1 (en) * 2011-06-07 2014-04-16 ABB Oy Switch
WO2013153279A1 (en) * 2012-04-12 2013-10-17 Abb Oy Electric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CN104335312A (zh) * 2012-06-25 2015-02-04 西门子公司 用于中压开关设备的三工位负荷隔离开关
CN204155827U (zh) * 2014-11-05 2015-02-11 湖州电力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负荷开关
CN204424144U (zh) * 2015-03-09 2015-06-24 吴林华 隔离开关
CN205376382U (zh) * 2016-03-04 2016-07-06 杭州天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除尘器及其隔离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29707A (ja) 2020-10-08
US11139123B2 (en) 2021-10-05
DE202017104597U1 (de) 2018-11-13
EP4212386A1 (de) 2023-07-19
WO2019025493A1 (de) 2019-02-07
EP4209385A1 (de) 2023-07-12
EP3661802A1 (de) 2020-06-10
US20200373096A1 (en) 2020-11-26
CN110944870A (zh) 2020-03-31
JP7222975B2 (ja) 2023-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4870B (zh) 剩余负荷隔离开关
KR101059585B1 (ko) 부하개폐장치
US7148775B2 (en) Contactor assembly for circuit breaker
CN104143809B (zh) 直流电流切换设备、电子装置和切换关联直流电路的方法
CN1069782C (zh) 断路器
RU2474937C2 (ru) Разрядник для защиты от перенапряжений с корпусом и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одним разряд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JP2010503163A (ja) ハウジングおよび少なくとも1つの避雷器素子を有している避雷器
CN109256289B (zh) 用于电力分配系统的开关装置的锁组件
TW201205630A (en) Switch gear
KR101036485B1 (ko) 한류형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접촉자 어셈블리
EP2521151B1 (en) Interlocked circuit breakers
CN108400072B (zh) 单级断路器
CN112204689B (zh) 具有测试点的隔离开关
CN102299013B (zh) 与电气开关设备一起使用的盖组件
KR101343185B1 (ko) 차단기의 가동자 어셈블리
US8772666B2 (en) Interlock system for switchgear
CN103282987B (zh) 开关锁紧装置及包括该开关锁紧装置的开关
CN101527232B (zh) 用于开关设备的接触致动装置
KR200481378Y1 (ko) 가스절연개폐장치의 가동축 잠금장치
CN220651854U (zh) 一种融冰刀闸防误机械闭锁装置
WO2023101631A1 (en) A disconnector mechanism
US11840151B2 (en) Device for encapsulating and interrupting the power supply of a battery
KR101793546B1 (ko)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의 모터 제어장치
CN105489451A (zh) 具有用于可靠地显示开关位置的闭锁装置的开关设备
EP2804196B1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