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5108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5108B
CN110915108B CN201880047137.9A CN201880047137A CN110915108B CN 110915108 B CN110915108 B CN 110915108B CN 201880047137 A CN201880047137 A CN 201880047137A CN 110915108 B CN110915108 B CN 110915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direction
flow path
axial
hous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71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5108A (zh
Inventor
石川勇树
右田贵之
中松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2943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3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15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5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5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5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in which the rotor or stator space is fluid-tight, e.g. to provide for different cooling media for rotor and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马达轴;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转子和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壳体具有面对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下壁部,下壁部具有供制冷剂在下壁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流路,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旋转电机,其具有贮存用于对定子和转子等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润滑用流体的外壳。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3-055728中记载了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3-0557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那样的润滑用流体例如导出到外壳的外部而进行冷却。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设置用于将润滑用流体从外壳向外部导出的流路,存在旋转电机的构造复杂化的问题。另外,为了确保外壳的气密性,需要将供润滑用流体向外部导出的流路与外壳的连接部分精度良好地密封,有时制造旋转电机的工夫和成本增大。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而适当地对贮存于壳体中的油进行冷却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马达轴;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所述壳体具有面对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下壁部,所述下壁部具有供制冷剂在所述下壁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流路,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而适当地对贮存于壳体中的油进行冷却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图,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第1壳体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泵部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所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为上侧、以负侧为下侧的铅垂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Z是图2的上下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有壳体10、转子20、旋转检测部80、定子30、泵部40、轴承70、71以及逆变器单元83,其中,该转子20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1配置的马达轴20a。
如图2所示,中心轴线J1沿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的左右方向相当于一个方向。各图所示的Y轴方向是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Y”,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将轴向Y中的图2的左侧即Y轴方向的正侧称为“轴向一侧”,将轴向Y中的图2的右侧即Y轴方向的负侧称为“轴向另一侧”。另外,各图所示的X轴方向是与轴向Y和铅垂方向Z双方垂直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X”。另外,将宽度方向X中的X轴方向的正侧称为“宽度方向一侧”,将宽度方向X中的X轴方向的负侧称为“宽度方向另一侧”。
壳体10具有第1壳体10a和第2壳体10b。第1壳体10a具有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是彼此分体的部件。主体部11呈在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的筒状。主体部11具有底部11a、主体筒部11b、轴承保持部11c以及流路构成部11d。底部11a呈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主体筒部11b呈从底部11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一侧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呈从底部11a的内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1。
流路构成部11d是主体部11的下侧的端部。如图3和图4所示,流路构成部11d具有面向下侧的第1接触面11e。即,第1壳体10a具有第1接触面11e。第1接触面11e是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平坦的面。如图3所示,第1接触面11e为在宽度方向X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
如图2所示,内盖部12安装于主体部11的轴向一侧。内盖部12具有圆环板部12a、外筒部12b、内筒部12c、内筒底部12d以及轴承保持部12e。圆环板部12a呈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圆环板部12a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即,内盖部12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在圆环板部12a的下侧的端部设置有沿轴向Y贯通圆环板部12a的开口部12f。开口部12f在后述的收纳部14中露出。
外筒部12b呈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外筒部12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主体筒部11b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接触并被固定起来。内筒部12c呈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内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内筒底部12d呈从内筒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通过内筒部12c和内筒底部12d而在内盖部12设置了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第2凹部12g。即,内盖部12具有第2凹部12g。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是指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第2凹部12g的内侧面包含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面和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的面。
轴承保持部12e呈从内筒底部12d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2e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0。即,内盖部12对轴承70进行保持。
通过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相互固定起来而构成了由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包围的收纳部14。即,第1壳体10a具有收纳部14。另外,壳体10具有收纳部14。收纳部14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并且能够贮存油O。油O贮存于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在本说明书中,“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包含收纳部的内部的比铅垂方向Z的中心靠下侧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于收纳部14的油O的液面OS位于比开口部12f靠上侧的位置。由此,开口部12f在贮存于收纳部14的油O中露出。油O的液面OS由于泵部40对油O进行吸取而发生变动,但至少在转子20旋转时,配置在比转子20靠下侧的位置。由此,在转子20旋转时,能够抑制油O成为转子20的旋转阻力。
外盖部13安装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外盖部13具有外盖主体部13a和栓体部13b。外盖主体部13a沿径向扩展。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盖板部13c呈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盖板部13c的径向外缘部固定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盖板部13c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接触。突出部13d从盖板部13c的中央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突出部13d从轴向一侧插入于内筒部12c。突出部13d向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隔开间隔而配置。
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第1凹部13e和第2贯通孔13f。第1凹部13e从外盖主体部13a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第1凹部13e设置于外盖主体部13a的中央部,跨越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而设置。第2贯通孔13f从第1凹部13e的底面贯通至突出部13d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即,第2贯通孔13f从第1凹部13e的底面贯通至壳体10的内部。第2贯通孔13f在第2凹部12g的内部开口。由此,第2贯通孔13f将第1凹部13e的内部和第2凹部12g的内部连起来。中心轴线J1通过第2贯通孔13f。
栓体部13b嵌入于第1凹部13e从而固定于外盖主体部13a。栓体部13b封闭第1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栓体部13b覆盖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即,外盖部13覆盖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栓体部13b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3g。凸缘部13g与盖板部13c的轴向一侧的面接触。由此,能够将栓体部13b在轴向Y上定位。
在外盖部13设置有泵室46。泵室46设置于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第1凹部13e的底面的轴向Y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是第1凹部13e的底面。泵室46的轴向一侧的面是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泵室46是第1凹部13e的内部中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泵室46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即第2凹部12g的内部。中心轴线J1通过泵室46。如图5所示,沿轴向观察时,泵室46的外形为圆形形状。泵室46收纳有后述的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
如图1所示,第2壳体10b在第1壳体10a的下侧固定于第1壳体10a。第2壳体10b呈在铅垂方向Z上扁平的长方体状。如图4所示,第2壳体10b具有面向上侧并且与第1接触面11e接触的第2接触面10e。第2接触面10e是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平坦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2壳体10b和流路构成部11d构成了下壁部10c。即,壳体10具有下壁部10c。下壁部10c面向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壁部10c中的流路构成部11d面向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下壁部10c的上表面即流路构成部11d的上表面构成收纳部14的内侧面中的下侧的面。下壁部10c构成收纳部14的一部分。作为下壁部10c的下侧的面的下表面10d是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平坦的面。下表面10d是第2壳体10b的下侧的面。
下壁部10c具有供制冷剂在下壁部10c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流路90。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冷却流路90的至少一部分与收纳部14的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重叠。这里,如上所述,油O贮存于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因此,通过使制冷剂在设置于面向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下壁部10c的冷却流路90中流动,能够对贮存于收纳部14的油O进行冷却。由此,无需将油O导出到壳体10的外部就能够对其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抑制马达1的构造复杂化。另外,无需将壳体10与导出油O的流路连接,因此易于对壳体10进行密封。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了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而适当地对贮存于壳体10中的油O进行冷却的马达1。由此,能够利用冷却后的油O适当地对定子30和转子20等进行冷却。在冷却流路90中流动的制冷剂只要是能够对油O进行冷却的流体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制冷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水以外的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另外,例如,考虑了以下结构:代替在壳体内贮存油O而在壳体中设置在定子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的流路,利用在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直接对定子进行冷却。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对定子进行充分冷却,需要充分增大流路的周向上的尺寸来包围定子。因此,有时制作流路花费工夫。另外,根据在该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有时难以对转子进行冷却。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定子30和转子20等进行冷却的介质是油O,冷却流路90是对油O进行冷却的流路。因此,只要针对贮存油O的部分而局部地配置冷却流路90即可,能够容易地制作冷却流路90。另外,由于油O贮存于壳体10内,因此通过使油O在壳体10内循环,也易于对转子20进行冷却。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能够使定子30的一部分浸在所贮存的油O中,因此更易于对定子30进行冷却。特别是,能够将作为发热体的线圈32的一部分浸在所贮存的油O中而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适当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Y与铅垂方向Z垂直。因此,例如与轴向Y与铅垂方向Z平行的情况相比,易于增大定子30的浸在贮存的油O中的部分,易于对定子30进行冷却。另外,易于使油O的液面OS至少在转子20旋转时配置在比转子20靠下侧的位置,从而在转子20旋转时,能够抑制油O成为转子20的旋转阻力。
如图3所示,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冷却流路90呈波形形状延伸。因此,易于在减小冷却流路90的流路截面积的同时,增大冷却流路90中的与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的部分。由此,能够利用在冷却流路9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一步对油O进行冷却。
冷却流路90具有沿轴向Y延伸的多个第1流路部91a、91b、91c、91d、91e、91f、91g、91h以及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2流路部92a、92b、92c、92d、92e、92f、92g。多个第1流路部91a~91h沿着宽度方向X排列配置。多个第1流路部91a、91b、91c、91d、91e、91f、91g、91h从宽度方向一侧朝向宽度方向另一侧依次排列。第1流路部91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在比第1流路部91b~91h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第1流路部91a~91h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在轴向Y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第2流路部92a将第1流路部91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b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起来。第2流路部92b将第1流路部91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起来。第2流路部92c将第1流路部91c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起来。第2流路部92d将第1流路部91d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e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起来。第2流路部92e将第1流路部91e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f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起来。第2流路部92f将第1流路部91f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g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起来。第2流路部92g将第1流路部91g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h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起来。
如上所述,多个第1流路部91a~91h彼此相连。因此,能够使制冷剂在第1流路部91a~91h的内部沿轴向Y流动,并且使冷却流路90构成为波形形状。由此,易于在轴向Y上增大冷却流路90中的与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的部分,能够利用在冷却流路9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一步对油O进行冷却。在沿宽度方向X相邻的第1流路部91a~91h彼此中,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的朝向互为反向。
冷却流路90通过马达轴20a的下侧,在宽度方向X上从比马达轴20a靠一侧的位置跨越至比马达轴20a靠另一侧的位置而配置。因此,易于在宽度方向X上增大冷却流路90中的与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的部分,能够利用在冷却流路9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一步对油O进行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第1流路部91c、91d、91e、91f和第2流路部92c、92d、92e与马达轴20a重叠。
如图4所示,第1流路部91a的上侧的端部、第1流路部91b的上侧的端部、第1流路部91g的上侧的端部以及第1流路部91h的上侧的端部在铅垂方向Z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第1流路部91c的上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f的上侧的端部在铅垂方向Z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第1流路部91a、91b、91g、91h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第1流路部91d的上侧的端部和第1流路部91e的上侧的端部在铅垂方向Z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第1流路部91c、91f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第1流路部91d与第1流路部91e之间的宽度方向X上的中心的例如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与中心轴线J1相同。在第1流路部91b~91g中,越是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接近中心轴线J1的第1流路部,各第1流路部的上侧的端部越靠下侧。沿着轴向Y观察时,多个第1流路部91a~91h的上侧的端部沿着定子30的径向外侧面配置。由此,易于使第1流路部91a~91h接近定子30。因此,更易于利用在第1流路部91a~91h中流动的制冷剂对贮存于收纳有定子30的收纳部14中的油O进行冷却。另外,易于利用在第1流路部91a~91h中流动的制冷剂直接对定子30进行冷却。
多个第1流路部91a~91h的下侧的端部在铅垂方向Z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多个第1流路部91a~91h的下侧的端部沿着作为下壁部10c的下侧的面的下表面10d配置。由此,能够将第1流路部91a~91h接近下表面10d而配置,易于增大第1流路部91a~91h的流路截面积。因此,能够增大在第1流路部91a~91h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能够进一步对油O进行冷却。
第1流路部91a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第1流路部91b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第1流路部91g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以及第1流路部91h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彼此相同。第1流路部91c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和第1流路部91f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彼此相同并且小于第1流路部91a、91b、91g、91h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第1流路部91d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和第1流路部91e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彼此相同并且小于第1流路部91c、91f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
第1流路部91a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和第1流路部91h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彼此相同。第1流路部91b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和第1流路部91g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彼此相同。第1流路部91c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和第1流路部91f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彼此相同。第1流路部91d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和第1流路部91e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彼此相同。
第1流路部91b、91g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小于第1流路部91a、91h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第1流路部91c、91f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第1流路部91b、91g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第1流路部91d、91e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第1流路部91c、91f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
在沿宽度方向X相邻的一对第1流路部91b、91c中,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位于接近中心轴线J1的一侧的一个第1流路部91c与另一个第1流路部91b相比,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小,并且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大。该尺寸关系在沿宽度方向X相邻的一对第1流路部91c、91d、沿宽度方向X相邻的一对第1流路部91e、91f、以及沿宽度方向X相邻的一对第1流路部91f、91g中也是同样的。通过采用这样的尺寸关系,易于在使第1流路部91b~91g的下端部的铅垂方向位置一致并且使第1流路部91b~91g的上端部沿着定子30的径向外侧面的情况下使第1流路部91b~91g的流路截面积相同。因此,易于使在第1流路部91b~91g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稳定,从而能够提高制冷剂对油O的冷却效率。
另外,上述的各第1流路部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的比较例如是各第1流路部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中的最大尺寸彼此的比较。上述的各第1流路部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的比较例如是各第1流路部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中的最大尺寸彼此的比较。
如图2所示,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冷却流路90与定子30和转子20重叠。冷却流路90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位于比轴承70靠轴向一侧的位置。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冷却流路9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后述的定子铁芯31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流路90配置在第1壳体10a与第2壳体10b的铅垂方向Z之间。因此,能够通过将第2壳体10b固定于第1壳体10a构成冷却流路90。由此,例如与在单个部件的内部制作冷却流路的情况相比,容易制作冷却流路9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1接触面11e和第2接触面10e是平坦的面。因此,容易在对第1壳体10a和第2壳体10b进行固定时将第1壳体10a与第2壳体10b之间密封。因此,在将冷却流路90设置于第1壳体10a与第2壳体10b的铅垂方向Z之间的情况下,易于将冷却流路90密封,能够抑制制冷剂泄漏。例如,在第1接触面11e与第2接触面10e之间设置有对第1接触面11e与第2接触面10e之间进行密封的未图示的密封部件。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第1接触面11e向上侧凹陷的第1槽部90a与从第2接触面10e向下侧凹陷的第2槽部90b在铅垂方向Z上相连而构成了冷却流路90。因此,能够跨越第1壳体10a和第2壳体10b双方而设置冷却流路90,易于增大冷却流路90的流路截面积。由此,易于增大在冷却流路9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更易于对油O进行冷却。另外,第1壳体10a具有第1槽部90a。第2壳体10b具有第2槽部90b。
第1槽部90a构成冷却流路90的上侧部分。第1槽部90a的宽度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而变小。因此,第1槽部90a的形状能够采用具有拔模斜度的形状。由此,例如,在通过压铸来制作第1壳体10a时,易于将模具从第1槽部90a拔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第1槽部90a。由于第1槽部90a的宽度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而变小,因此第1流路部91a~91h的上侧部分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也是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而变小。
第2槽部90b构成冷却流路90的下侧部分。第2槽部90b的宽度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变小。因此,第2槽部90b的形状能够采用具有拔模斜度的形状。由此,例如,在通过压铸来制作第2壳体10b时,易于将模具从第2槽部90b拔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制作第2槽部90b。第2槽部90b的宽度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变小,因此第1流路部91a~91h的下侧部分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也是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变小。第2槽部90b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小于第1槽部90a的铅垂方向Z上的尺寸。
如图3所示,冷却流路90具有流入流路93和流出流路94。流入流路93从流路构成部11d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面沿宽度方向X延伸至第1流路部91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流入流路93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开口是供制冷剂流入的流入口93a。即,冷却流路90具有流入口93a。流入口93a在流路构成部11d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面开口。如图1所示,在流入口93a设置有从流路构成部11d向宽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流入嘴部15。
如图3所示,流出流路94从流路构成部11d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面沿宽度方向X延伸至第1流路部91h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流出流路94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开口是供制冷剂流出的流出口94a。即,冷却流路90具有流出口94a。流出口94a在流路构成部11d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面开口。如图1所示,在流出口94a设置有从流路构成部11d向宽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流出嘴部16。
如上所述,流入口93a和流出口94a在宽度方向X上开口。因此,与流入口和流出口在轴向Y或铅垂方向Z上开口的情况相比,易于设置流入口93a和流出口94a。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口93a和流出口94a设置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X上的同一侧,因此能够使制冷剂相对于冷却流路90容易地进行流入和流出。流入口93a的铅垂方向位置与流出口94a的铅垂方向位置相同。
如图2所示,流入流路93设置为向上侧远离第2壳体10b。另外,虽省略了图示,但流出流路94设置为向上侧远离第2壳体10b。由此,如图1所示,流入口93a和流出口94a分别以向上侧离开第2壳体10b的方式设置于第1壳体10a。由此,流入口93a和流出口94a未跨越第1壳体10a和第2壳体10b,因此易于抑制流入到流入口93a的制冷剂和从流出口94a流出的制冷剂泄漏。如图2所示,流入流路93的流路截面为圆形形状。虽省略了图示,但流出流路94的流路截面为圆形形状。
从流入嘴部15经由流入口93a流入到流入流路93的制冷剂从第1流路部91a起依次经由各第1流路部和各第2流路部而从第1流路部91h流入到流出流路94。然后,流入到流出流路94的制冷剂经由流出口94a而从流出嘴部16向冷却流路90的外部流出。这样,制冷剂在冷却流路90内循环。
如图2所示,壳体10具有第1油路61和第3油路63。第1油路61设置于外盖部13。更详细而言,第1油路61设置于栓体部13b。因此,能够通过更换栓体部13b而容易地改变第1油路61的结构。第1油路61配置于泵室46的轴向一侧。第1油路61在泵室46的轴向一侧将泵室46的上端部和泵室46的中央部连起来。第1油路61的与泵室46相连的部分在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开口。
泵室46的与第1油路61相连的上端部是排出口45。即,第1油路61与排出口45相连。泵室46的与第1油路61相连的中央部是连接口61a。如图5所示,排出口45和连接口61a例如为圆形形状。排出口45配置在比连接口61a靠上侧的位置。中心轴线J1通过连接口61a。
如图2所示,第3油路63从开口部12f向上侧延伸。第3油路63经由开口部12f与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相连。第3油路63的上端部在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与泵室46相连。泵室46的与第3油路63相连的部分是吸入口44。即,第3油路63将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与吸入口44连起来。如图5所示,吸入口44例如为圆形形状。吸入口44配置在比排出口45和连接口61a靠下侧的位置。吸入口44配置在比中心轴线J1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2所示,第3油路63具有第1部分63a、第2部分63b以及第3部分63c。第1部分63a从开口部12f向上侧延伸。第1部分63a的上端部位于比内筒部12c的下端部的内周面靠上侧的位置。第1部分63a例如是从盖板部13c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一侧凹陷并且沿铅垂方向Z延伸的槽被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封闭而构成的。由此,第1部分63a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Y之间。
第2部分63b从第1部分63a的上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第2部分63b是从突出部13d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并且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槽被内筒部12c的内周面封闭而构成的。由此,第2部分63b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径向之间。
第3部分63c从第2部分63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3部分63c设置于突出部13d。第3部分63c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第3部分63c与吸入口44相连。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油路6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Y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相互固定起来的内盖部12和外盖部13而构成第3油路63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易地制作第3油路63。
转子20具有马达轴20a、转子铁芯22、磁铁23、第1端板24以及第2端板25。马达轴20a具有马达轴主体21和安装部件50。马达轴主体21呈沿轴向Y延伸的圆柱状。马达轴主体21具有大径部21a、第1中径部21b、第2中径部21c、小径部21d以及输出部21e。
大径部21a是安装转子铁芯22的部分。在大径部21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螺母72拧入大径部21a的外螺纹部。第1中径部21b在大径部21a的轴向一侧与大径部21a相连。第1中径部21b的外径小于大径部21a的外径。第1中径部21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被轴承70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2中径部21c在大径部21a的轴向另一侧与大径部21a相连。第2中径部21c的外径小于大径部21a的外径。第2中径部21c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被轴承7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70、71对马达轴20a进行支承,使得其能够旋转。轴承70、71例如是球轴承。
小径部21d在第1中径部21b的轴向一侧与第1中径部21b相连。小径部21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是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小径部21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小径部21d的外径小于第1中径部21b的外径。即,小径部21d是外径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变小的部分。
输出部21e在第2中径部21c的轴向另一侧与第2中径部21c相连。输出部21e是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输出部21e的外径小于小径部21d的外径。输出部21e沿轴向Y贯通底部11a而突出到壳体10的外部。
马达轴主体21具有凸缘部21f。凸缘部21f从大径部21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21f呈在大径部21a的外周面的整周范围内设置的圆环板状。凸缘部21f设置于大径部21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马达轴主体21具有从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孔部21g。孔部21g是在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的孔。即,孔部21g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是封闭的。
安装部件50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安装部件50嵌合并固定于孔部21g。安装部件50是在轴向两侧开口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50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安装部件50延伸到比马达轴主体21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穿过第2贯通孔13f。
安装部件50具有嵌合部51和固定部52。嵌合部51是与孔部21g嵌合的部分。嵌合部51固定于孔部21g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从孔部21g内延伸至比马达轴主体21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插入于第2贯通孔13f。即,嵌合部51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第2贯通孔13f。因此,能够增大安装部件50的外周面与第2贯通孔13f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由此,即使在由于振动等而导致安装部件50的位置在径向上发生了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安装部件50与第2贯通孔13f的内周面接触。
固定部52位于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固定部52与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相连。固定部52的外径大于嵌合部51的外径并且小于第2贯通孔13f的内径。固定部52插入于泵室46内。嵌合部51的内径与固定部52的内径例如相同。
后述的外齿齿轮42固定于安装部件50。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齿齿轮42固定于固定部52的径向外侧面。更详细而言,固定部52嵌合并固定于沿轴向Y贯通外齿齿轮42的固定孔部42b。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使外径比固定部52小的嵌合部51与孔部21g嵌合,将外齿齿轮42固定于外径比嵌合部51大的固定部52。因此,能够使孔部21g的内径小于外齿齿轮42的固定孔部42b的内径。由此,易于使孔部21g的内径比较小,能够抑制马达轴主体21的刚性降低。
马达轴20a具有设置于马达轴20a的内部的第2油路62。第2油路62是从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并延伸的有底的孔部。第2油路62在轴向一侧开口。第2油路62从安装部件50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延伸至第2中径部21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跨越安装部件50和马达轴主体21而设置。第2油路62是安装部件50的内部与孔部21g在轴向Y上相连而构成的。即,安装部件50的径向内侧面构成第2油路62的径向内侧面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轴向Y垂直的截面中,第2油路62的内缘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形状。第2油路62中的设置于安装部件50的部分的内径小于第2油路62中的设置于马达轴主体21的部分的内径。即,安装部件50的内径小于孔部21g的内径。通过安装部件50的轴向一侧的开口与连接口61a相连,第2油路62经由安装部件50的内部与第1油路61相连。即,第2油路62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第1油路61开口。
马达轴20a具有将第2油路62与马达轴20a的外周面连起来的第1贯通孔26a~26d。第1贯通孔26a~26d沿径向延伸。第1贯通孔26a、26b设置于大径部21a。第1贯通孔26a、26b在轴向Y上配置于螺母72与凸缘部21f之间。如图6所示,第1贯通孔26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第1端板24与转子铁芯22之间的轴向Y上的间隙27a开口。第1贯通孔26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第2端板25与转子铁芯22之间的轴向Y上的间隙27b开口。
第1贯通孔26c设置于第1中径部21b。第1贯通孔26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轴承70的轴向一侧在轴承保持部12e的径向内侧开口。第1贯通孔26d设置于第2中径部21c。第1贯通孔26d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轴承71的轴向另一侧在轴承保持部11c的径向内侧开口。第1贯通孔26a~26d例如分别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
如图2所示,转子铁芯22呈圆环状,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与大径部21a嵌合。转子铁芯22具有沿轴向Y贯通转子铁芯22的磁铁插入孔22b。磁铁插入孔22b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磁铁23插入于磁铁插入孔22b中。
第1端板24和第2端板25呈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大径部21a穿过第1端板24和第2端板25。第1端板24和第2端板25以与转子铁芯22接触的状态在轴向Y上夹着转子铁芯22。
如图6所示,第1端板24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第1端板24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而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的面中的径向外缘部接触。第1端板24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插入孔22b的轴向一侧的开口部在轴向Y上重叠,从轴向一侧按压插入于磁铁插入孔22b中的磁铁23。第1端板24中的比径向外缘部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的面在轴向Y上隔着间隙27a而对置。
第1端板24具有从第1端板24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喷出槽24a。喷出槽24a沿径向延伸。喷出槽24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轴向Y贯通第1端板24而与间隙27a相连。喷出槽24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1端板24的径向外侧开口,与后述的线圈32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喷出槽24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轴向一侧的开口被夹在螺母72与第1端板24的轴向Y之间而固定的垫圈73封闭。垫圈73呈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
第2端板25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第2端板25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而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中的径向外缘部接触。第2端板25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插入孔22b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部在轴向Y上重叠,从轴向另一侧按压插入于磁铁插入孔22b中的磁铁23。由此,插入于磁铁插入孔22b中的磁铁23在轴向Y的两侧被第1端板24和第2端板25按压。因此,能够抑制磁铁23从磁铁插入孔22b脱落。
第2端板25中的比径向外缘部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在轴向Y上隔着间隙27b而对置。第2端板25具有从第2端板25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一侧凹陷的喷出槽25a。喷出槽25a沿径向延伸。喷出槽25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轴向Y贯通第2端板25而与间隙27b相连。喷出槽25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2端板25的径向外侧开口,与后述的线圈32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喷出槽25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被凸缘部21f封闭。
第1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2端板25被螺母72和垫圈73与凸缘部21f在轴向Y上夹着。螺母72拧入大径部21a的外螺纹部,由此螺母72隔着垫圈73将第1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2端板25向凸缘部21f按压。由此,将第1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2端板25固定于马达轴20a。
图2所示的旋转检测部80检测转子20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检测部80例如是VR(Variable Reluctance:可变磁阻)型旋转变压器。旋转检测部80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旋转检测部80具有被检测部81和传感器部82。
被检测部81呈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被检测部81与马达轴20a嵌合并固定起来。更详细而言,被检测部81与小径部21d嵌合并固定起来。被检测部81的径向内缘部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第1中径部21b和小径部21d之间的台阶接触。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重叠。因此,与被检测部81和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不重叠而在轴向Y上分开配置的情况相比,易于使马达轴20a在轴向Y上小型化。被检测部81是磁性体制的。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些对象彼此在某个方向上重叠”包含在沿着某个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某些对象彼此重叠的情况。即,“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重叠”包含在沿着径向观察的情况下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重叠的情况。
传感器部82配置于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Y之间。更详细而言,传感器部82在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固定于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的面。即,传感器部82安装于内盖部12。因此,易于安装传感器部82。传感器部82配置于第2凹部12g内。因此,能够在将内盖部12安装于主体部11之后,再将传感器部82从第2凹部12g的轴向一侧的开口插入于第2凹部12g内而进行配置。因此,容易配置传感器部82。
传感器部82呈包围被检测部81的径向外侧的环状。传感器部82沿着周向具有多个线圈。通过被检测部81与马达轴20a一同旋转,在传感器部82的线圈中产生与被检测部81的周向位置对应的感应电压。传感器部82检测感应电压,从而检测被检测部81的旋转。由此,旋转检测部80检测马达轴20a的旋转,从而检测转子20的旋转。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以及安装于定子铁芯31的多个线圈32。定子铁芯31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定子铁芯31的外周面固定于主体筒部11b的内周面。定子铁芯31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隔着间隙而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0的径向外侧面相当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面。如图4所示,定子铁芯31具有圆环状的定子铁芯主体31a、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以及未图示的第2定子铁芯突出部。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和第2定子铁芯突出部从定子铁芯主体31a向径向外侧突出。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分别设置于定子铁芯主体31a的下侧部分的宽度方向两侧。第2定子铁芯突出部分别设置于定子铁芯主体31a的上侧部分的宽度方向两侧。拧入壳体10的螺钉穿过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和第2定子铁芯突出部。由此,将定子铁芯31固定于壳体10。
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的下端部是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平坦部。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的下表面包含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面。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与第1流路部91a、91b、91g、91h重叠。第1流路部91a、91b、91g、91h的上侧的端部沿着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的下表面配置。第2定子铁芯突出部为除了在铅垂方向Z上翻转这一点以外与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相同的形状。
定子铁芯主体31a中的在宽度方向X上位于一对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之间的部分31c的下表面位于比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31b靠下侧的位置。部分31c的下表面包含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面。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部分31c与第1流路部91c~91f重叠。第1流路部91c~91f的上侧的端部沿着部分31c的下表面配置。
泵部40设置于外盖部13的中央部。泵部40配置于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泵部40具有外齿齿轮42、内齿齿轮43、上述的泵室46、吸入口44、排出口45以及贮存部48。外齿齿轮42是能够绕中心轴线J1旋转的齿轮。外齿齿轮42固定于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更详细而言,外齿齿轮42固定于固定部52的外周面。因此,能够借助安装部件50将外齿齿轮42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由此,通过调整安装部件50的尺寸,能够不改变马达轴主体21的尺寸和外齿齿轮42的尺寸地将外齿齿轮42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
外齿齿轮42收纳于泵室46内。如图5所示,外齿齿轮42在外周面具有多个齿部42a。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为摆线齿形。
内齿齿轮43是能够绕相对于中心轴线J1偏心的旋转轴线J2旋转的圆环状的齿轮。内齿齿轮43收纳于泵室46内。内齿齿轮43包围外齿齿轮42的径向外侧,与外齿齿轮42啮合。内齿齿轮43在内周面具有多个齿部43a。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为摆线齿形。这样,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和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为摆线齿形,因此能够构成摆线泵。因此,能够降低从泵部40产生的噪声,易于使从泵部40排出的油O的压力和量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1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插入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之后,利用栓体部13b将第1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封闭,从而能够构成泵室46,并且能够将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收纳于泵室46内。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泵部40。
如上所述,吸入口44与第3油路63相连。如图2所示,吸入口44在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开口。吸入口44与外齿齿轮42和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相连。吸入口44能够经由开口部12f和第3油路63将贮存于收纳部14的油O吸入到泵室46内,更详细而言吸入到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内。如图5所示,吸入口44配置在比贮存部48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并且比外齿齿轮42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排出口45与第1油路61相连。如图2所示,排出口45在泵室46的轴向一侧开口。排出口45与外齿齿轮42和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相连。排出口45能够从泵室46内、更详细而言从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内排出油O。
贮存部48在泵室46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轴向一侧与泵室46相连。如图5所示,沿轴向观察时,贮存部48的形状为向下侧凸出的弓形形状。从吸入口44吸入到泵室46内的油O的一部分流入到贮存部48。
由于吸入口44配置在比贮存部48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即使泵部40停止,流入到贮存部48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也不会从吸入口44返回到收纳部14内,而是贮存于贮存部48内。由此,在泵部40停止时,能够成为使泵室46内的外齿齿轮42的下侧的部分和内齿齿轮43的下侧的部分与贮存部48内的油O接触的状态。因此,当再次驱动泵部40时,能够使油O介于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与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之间以及泵室46的内周面与内齿齿轮43的外周面之间,能够抑制产生烧伤。
当转子20旋转而使马达轴20a旋转时,固定于马达轴20a的外齿齿轮42旋转。由此,与外齿齿轮42啮合的内齿齿轮43旋转,从吸入口44吸入到泵室46内的油O通过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向排出口45被输送。这样,泵部40借助马达轴20a而被驱动。从排出口45排出的油O流入到第1油路61,从连接口61a流入第2油路62。如图6中箭头所示,流入到第2油路62的油O由于旋转的马达轴20a的离心力而受到向径向外侧的力,从而通过第1贯通孔26a~26d向马达轴20a的外部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贯通孔26a向第1端板24与转子铁芯22之间的轴向Y的间隙27a开口,因此从第1贯通孔26a流出的油O流入间隙27a。然后,流入到了间隙27a的油O从喷出槽24a朝向径向外侧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槽24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轴向一侧的开口被垫圈73封闭,因此易于利用垫圈73将流入到喷出槽24a内的油O朝向径向外侧引导。
由于第1贯通孔26b向第2端板25与转子铁芯22之间的轴向Y的间隙27b开口,因此从第1贯通孔26b流出的油O流入间隙27b。然后,流入到了间隙27b的油O从喷出槽25a朝向径向外侧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槽25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被凸缘部21f封闭,因此易于利用凸缘部21f将流入到喷出槽25a内的油O朝向径向外侧引导。
从喷出槽24a、25a向径向外侧喷出的油O被喷送到线圈32。由此,能够利用油O对线圈32进行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油路62设置于马达轴20a的内部,因此也能够利用从喷出槽24a、25a喷出的油O对转子20进行冷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排出口45排出的油O被引导到转子20和定子30。
由于第1贯通孔26c在轴承保持部12e的径向内侧开口,因此从第1贯通孔26c流出的油O被提供给轴承70。由于第1贯通孔26d在轴承保持部11c的径向内侧开口,因此从第1贯通孔26d流出的油O被提供给轴承71。由此,能够将油O用作轴承70、71的润滑剂。
另外,在图6中,示出了从喷出槽24a、25a向上侧喷出油O的例子,但不限于此。由于转子20进行旋转,因此喷出槽24a、25a的周向位置随着转子20的旋转而变化。由此,从喷出槽24a、25a喷出的油O的朝向在周向上变化,能够利用油O对沿着周向配置的多个线圈32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能够通过马达轴20a的旋转而驱动泵部40,能够通过泵部40来吸取贮存于壳体10的油O并提供给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70、71。即,泵部40将收纳于收纳部14的油O输送给定子30和转子20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利用贮存于壳体10的油O对转子20和定子30进行冷却,并且能够提高轴承70、71与马达轴主体21之间的润滑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像上述那样利用在冷却流路90中流动的制冷剂对油O进行冷却,因此能够进一步利用油O对转子20和定子30进行冷却。提供到定子30和轴承70、71的油O在收纳部14内落下而再次贮存于收纳部14的下侧的区域。由此,能够使收纳部14内的油O循环。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1油路61和第2油路62,能够将从排出口45排出的油O送到马达轴20a的内部。另外,由于设置有第1贯通孔26a~26d,因此能够将流入到第2油路62内的油O提供给定子30和轴承70、7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于马达轴20a内的第2油路62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与排出口45相连的第1油路61开口。由于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外齿齿轮42,因此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在离排出口45比较近的位置。因此,能够缩短连接排出口45和第2油路62的第1油路61的长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易于缩短从开口部12f至第2油路62的油路的全长。由此,易于将油O向设置于马达轴20a的内部的第2油路62输送。另外,易于使马达1的构造简化,能够容易地制造马达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部件50的径向内侧面构成第2油路62的径向内侧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在将外齿齿轮42固定于安装部件50的同时,使油O从安装部件50流入到第2油路62内。由此,如上所述,能够不改变马达轴主体21的尺寸和外齿齿轮42的尺寸地借助安装部件50对马达轴主体21和外齿齿轮42进行固定,并且易于使第2油路62向第1油路61开口。
图1和图2所示的逆变器单元83与定子30电连接。虽省略了图示,但逆变器单元83具有逆变器部和电容器部。逆变器单元83对向定子30提供的电力进行控制。逆变器单元83固定于壳体10的下端部。更详细而言,逆变器单元83固定于下壁部10c。逆变器单元83覆盖下壁部10c的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冷却流路90的至少一部分与逆变器单元83重叠。由此,也能够利用在冷却流路90中流动的制冷剂对逆变器单元83进行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沿着铅垂方向Z观察时,冷却流路90整体与逆变器单元83重叠。由此,能够进一步对逆变器单元83进行冷却。
(变形例)
如图7所示,在本变形例的马达101中,冷却流路190是第1槽部90a的下侧的开口被壳体110的第2壳体110b封闭而构成的。第2壳体110b呈板状。第2壳体110b的第2接触面110e是板状的第2壳体110b的上侧的板面,与第1接触面11e接触。第2接触面110e封闭第1槽部90a的下侧的开口。第2壳体110b与上述的第2壳体10b不同,不具备第2槽部90b。
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不设置第1槽部90a和第2槽部90b中的第2槽部90b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第1槽部90a和第2槽部90b中的第1槽部90a。在该情况下,第2槽部90b的上侧的开口被第1壳体的第1接触面封闭而构成了冷却流路。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冷却流路9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冷却流路90也可以不是波形形状,例如可以是沿宽度方向X呈直线状延伸的宽幅的流路,也可以是沿轴向Y呈直线状延伸的宽幅的流路。另外,冷却流路90也可以设置多个。第1流路部91a~91h的流路截面彼此也可以是相同的尺寸和相同的形状。冷却流路90的流路截面积也可以整体上均匀,也可以部分不同。
另外,流入口93a和流出口94a也可以彼此在宽度方向X的相反侧开口。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流入口93a和流出口94a分别以远离第1壳体10a和第2壳体10b中的一个壳体的方式设置于第1壳体10a和第2壳体10b中的另一个壳体。即,例如,流入口93a和流出口94a可以以远离第1壳体10a的方式设置于第2壳体10b。
另外,第1接触面11e和第2接触面10e也可以不是平坦的。另外,壳体10也可以是单个部件。在该情况下,冷却流路90设置于单个部件。
外齿齿轮42也可以不借助安装部件50而直接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在该情况下,第2油路62例如可以仅设置于马达轴主体21的内部。另外,安装部件50也可以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的外周面。
另外,安装部件50也可以是外径在整个轴向Y上均匀的部件。即,嵌合部51的外径与固定部52的外径也可以彼此相同。在该情况下,例如,当减小固定部52的外径而使其与图2所示的嵌合部51的外径相同时,能够减小与固定部52固定起来的外齿齿轮42的外径。由此,能够减小内齿齿轮43的外径,能够减小泵室46的内径。因此,能够减小设置有泵室46的突出部13d的外径,从而能够增大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2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因此,能够将例如传感器部82中的向轴向一侧突出的部分配置于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2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能够使传感器部82更接近外盖部13。由此,易于使马达1整体在轴向Y上小型化。另外,传感器部82中的向轴向一侧突出的部分例如是传感器部82所具有的线圈。
另外,安装部件50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在该情况下,安装部件50可以具有与孔部21g内嵌合的第1筒状部件以及与第1筒状部件嵌合并延伸到比马达轴主体21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的第2筒状部件。在该情况下,外齿齿轮42固定于第2筒状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50中的穿过第2贯通孔13f的部分是外径比固定部52小的嵌合部51。因此,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使第2贯通孔13f的内径小于固定部52的外径,使安装部件50的外周面与第2贯通孔13f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上的间隙比较小。由此,能够抑制泵室46内的油O经由第2贯通孔13f泄漏。另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组装者在将外盖部13安装于内盖部12之后,再将嵌合部51从第1凹部13e的左侧的开口插入于第2贯通孔13f中而与马达轴主体21的孔部21g嵌合,从而将安装部件50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
另外,只要能够减小第2贯通孔13f,就能够将封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的封闭部的径向内端部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的封闭部是指突出部13d中的第2贯通孔13f的径向外侧的部分。通过能够将封闭部的径向内端部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即使进一步减小外齿齿轮42的外径和内齿齿轮43的外径,也能够利用封闭部适当地封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因此,能够减小泵室46的内径。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能够将传感器部82的一部分配置于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2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结果为,易于使马达1在轴向Y上小型化。
中心轴线延伸的一个方向、即马达轴20a延伸的轴向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铅垂方向Z交叉而不垂直,也可以与铅垂方向Z平行。转子铁芯22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而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第1端板24和第2端板25。另外,在该情况下,从第1贯通孔26a、26b流出的油O可以直接提供给线圈32,也可以在转子铁芯22设置与第1贯通孔26a相连的孔,经由转子铁芯22的孔将油O提供给线圈32。另外,也可以将油O提供给定子铁芯31。
另外,从排出口45排出的油O所提供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仅提供给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70、71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不提供给任意一个。从排出口45排出的油O例如也可以提供给收纳部14的铅垂方向上侧区域的内侧面。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对壳体10进行冷却而间接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1贯通孔26a~26d中的任意一个以上。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和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可以是摆线齿形,也可以是渐开线齿形。另外,泵部40也可以是将油O向定子30和转子20中的任意一方输送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泵部40。也可以不设置逆变器单元83。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例如搭载于车辆。另外,上述的各结构能够在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
1:马达;10:壳体;10a:第1壳体;10b:第2壳体;10c:下壁部;10e:第2接触面;11e:第1接触面;14:收纳部;20:转子;20a:马达轴;30:定子;40:泵部;83:逆变器单元;90:冷却流路;90a:第1槽部;90b:第2槽部;91a、91b、91c、91d、91e、91f、91g、91h:第1流路部;93a:流入口;94a:流出口;J1:中心轴线;O:油;X:宽度方向;Y:轴向;Z:铅垂方向。

Claims (16)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马达轴;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
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
所述壳体具有面对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下壁部,
所述下壁部具有供制冷剂在所述下壁部的内部流动的冷却流路,
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重叠,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主体和从所述定子铁芯主体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
一对所述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主体的铅垂方向下侧部分的与轴向和铅垂方向双方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定子铁芯主体中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一对所述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之间的中间部分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
所述冷却流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1流路部,
沿着轴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第1流路部中的与所述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在铅垂方向上对应的第1流路部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沿着所述第1定子铁芯突出部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轴向与铅垂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流路呈波形形状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多个所述第1流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并且彼此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沿着轴向观察时,多个所述第1流路部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沿着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面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下壁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与铅垂方向垂直,
多个所述第1流路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沿着所述下壁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面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与所述中间部分在铅垂方向上对应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相邻的一对所述第1流路部中,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接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侧的一个所述第1流路部与另一个所述第1流路部相比,铅垂方向上的尺寸小,并且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冷却流路通过所述马达轴的铅垂方向下侧,在与轴向和铅垂方向双方垂直的宽度方向上从比所述马达轴靠一侧的位置跨越至比所述马达轴靠另一侧的位置而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冷却流路具有:
流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流入;以及
流出口,其供所述制冷剂流出,
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在与轴向和铅垂方向双方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
第1壳体,其具有所述收纳部;以及
第2壳体,其在所述第1壳体的铅垂方向下侧固定于所述第1壳体,
所述冷却流路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铅垂方向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壳体具有:
第1接触面,其面对铅垂方向下侧;以及
第1槽部,其从所述第1接触面向铅垂方向上侧凹陷,
所述第2壳体具有:
第2接触面,其面对铅垂方向上侧,并且与所述第1接触面接触;以及
第2槽部,其从所述第2接触面向铅垂方向下侧凹陷,
通过所述第1槽部与所述第2槽部在铅垂方向上相连而构成了所述冷却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槽部的宽度随着从铅垂方向下侧朝向铅垂方向上侧而变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壳体具有面对铅垂方向下侧的第1接触面,
所述第2壳体具有面对铅垂方向上侧并且与所述第1接触面接触的第2接触面,
所述第1接触面和所述第2接触面是平坦的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冷却流路具有:
流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流入;以及
流出口,其供所述制冷剂流出,
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分别以远离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一个壳体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有借助所述马达轴而被驱动的泵部,
所述泵部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油向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中的至少一方输送。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有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的逆变器单元,
所述逆变器单元固定于所述下壁部,
沿着铅垂方向观察时,所述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逆变器单元重叠。
CN201880047137.9A 2017-07-28 2018-06-19 马达 Active CN110915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4317.5A CN114583878A (zh) 2017-07-28 2018-06-19 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7108 2017-07-28
JP2017-147108 2017-07-28
PCT/JP2018/023310 WO2019021696A1 (ja) 2017-07-28 2018-06-19 モー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4317.5A Division CN114583878A (zh) 2017-07-28 2018-06-19 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5108A CN110915108A (zh) 2020-03-24
CN110915108B true CN110915108B (zh) 2022-04-15

Family

ID=6504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4317.5A Pending CN114583878A (zh) 2017-07-28 2018-06-19 马达
CN201880047137.9A Active CN110915108B (zh) 2017-07-28 2018-06-19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4317.5A Pending CN114583878A (zh) 2017-07-28 2018-06-19 马达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289980B2 (zh)
JP (1) JPWO2019021696A1 (zh)
CN (2) CN114583878A (zh)
DE (1) DE112018003847T5 (zh)
WO (1) WO20190216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9856A (zh) * 2019-09-03 2020-01-24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JP2022081336A (ja) * 2020-11-19 2022-05-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16569452A (zh) * 2020-11-19 2023-08-08 尼得科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DE102022101136B4 (de) 2022-01-19 2023-11-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4362A (ja) * 2002-12-06 2004-07-08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JP2011213290A (ja) * 2010-04-01 2011-10-2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冷却装置
EP2393188A1 (en) * 2009-03-05 2011-12-07 Sanyo Denki Co., Ltd. Armature for linear motor
US20120305226A1 (en) * 2011-06-03 2012-12-06 Remy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modul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EP3109977A1 (en) * 2015-06-25 2016-12-28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cooling system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978B2 (ja) 1988-09-13 1996-01-3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液冷式電動機
JPH10164793A (ja) 1996-11-26 1998-06-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
US6727611B2 (en) * 2002-05-28 2004-04-27 Emerson Electric Co. Cooling jacket for electric machines
US7525224B2 (en) * 2002-09-13 2009-04-28 Aisin Aw Co., Ltd. Drive unit and inverter with cooling technique
JP4092475B2 (ja) * 2002-12-03 2008-05-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ユニット
JP2008092727A (ja) * 2006-10-04 2008-04-1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駆動装置
JP4678385B2 (ja) * 2007-06-13 2011-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JP4919170B2 (ja) 2007-12-12 2012-04-1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ヒートシンク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とインバータ装置
JP5483004B2 (ja) * 2010-01-22 2014-05-07 Dmg森精機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US8928195B2 (en) * 2010-04-23 2015-01-06 Ihi Corporation Rotary machine
JP5472443B2 (ja) * 2010-12-24 2014-04-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器
JP5188592B2 (ja) 2011-03-31 2013-04-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発電電動機の冷却構造及び発電電動機
JP5734765B2 (ja) * 2011-06-24 2015-06-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2013055728A (ja) 2011-09-01 2013-03-21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CN102638133B (zh) * 2012-03-23 2015-04-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
JP2014003807A (ja) * 2012-06-19 2014-01-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回転電機
JP6368492B2 (ja) * 2014-01-20 2018-08-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
JP6181592B2 (ja) * 2014-04-11 2017-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冷却装置
JP6302736B2 (ja) * 2014-04-28 2018-03-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552166B2 (ja) * 2014-07-15 2019-07-31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用モータ
JP6442922B2 (ja) 2014-08-22 2018-12-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543907B2 (ja) * 2014-10-08 2019-07-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タ装置
JP6428434B2 (ja) * 2015-03-27 2018-11-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圧縮機
KR102359705B1 (ko) * 2016-07-20 2022-02-08 엘지마그나 이파워트레인 주식회사 전동기용 케이스
US11251682B2 (en) * 2017-06-19 2022-02-15 Lg Magna E-Powertrain Co., Ltd. Electric motor including oil spraying par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94362A (ja) * 2002-12-06 2004-07-08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EP2393188A1 (en) * 2009-03-05 2011-12-07 Sanyo Denki Co., Ltd. Armature for linear motor
JP2011213290A (ja) * 2010-04-01 2011-10-2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冷却装置
US20120305226A1 (en) * 2011-06-03 2012-12-06 Remy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modul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EP3109977A1 (en) * 2015-06-25 2016-12-28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cooling system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21696A1 (ja) 2020-05-28
US20220209626A1 (en) 2022-06-30
DE112018003847T5 (de) 2020-04-09
US11621609B2 (en) 2023-04-04
US20200161937A1 (en) 2020-05-21
US11289980B2 (en) 2022-03-29
CN110915108A (zh) 2020-03-24
WO2019021696A1 (ja) 2019-01-31
CN114583878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3829B (zh) 驱动装置
CN110915108B (zh) 马达
CN109565222B (zh) 驱动装置
EP3839208B1 (en) Pump device
WO2018030324A1 (ja) 駆動装置
JP2013064395A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
CN112049792B (zh) 驱动装置
WO2018030325A1 (ja) 駆動装置
CN109565223B (zh) 驱动装置
CN111033972B (zh) 驱动装置
CN111953095A (zh) 旋转电机
JP2019199872A (ja) 電動ポンプ
CN111033971B (zh) 驱动装置
JP7452423B2 (ja) モータ
CN111033969B (zh) 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