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2790B - Ic通信装置及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Ic通信装置及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2790B
CN110912790B CN201910872853.7A CN201910872853A CN110912790B CN 110912790 B CN110912790 B CN 110912790B CN 201910872853 A CN201910872853 A CN 201910872853A CN 110912790 B CN110912790 B CN 110912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ke
signal
ics
identification code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28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2790A (zh
Inventor
余荣根
金瑟孔
朴载民
朴栽成
李相镐
崔钟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1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9Details regarding the setting of the power status of a node according to activity on the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3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 G06F13/368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with decentralised access control
    • G06F13/37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with decentralised access control using a physical-position-dependent priority, e.g. daisy chain, round robin or token pa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47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daisy chain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13Details regarding a bus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43Power saving in microcontroller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7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H04L2012/40273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ing a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 H04L67/145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avoiding end of session, e.g. keep-alive, heartbeats, resumption message or wake-up for inactive or interrupted s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IC通信装置及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该装置包括:多个感应IC,包括相邻配置的第一感应IC至第N感应IC,其中,N是2以上的整数;以及控制器,与上述第一感应IC连接,其中,在处于睡眠(SLEEP)模式的上述控制器接收唤醒信号而发送给所述第一IC时,向上述第一感应IC至第N感应IC的相邻配置的两个感应IC双向发送所述唤醒信号。

Description

IC通信装置及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DAISY CHAIN连接结构的IC ID(identity)自动增加通信方法以及执行该方法的IC(integrated circuit)通信装置(ICID auto increment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daisy chai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ICcommunication device performing the same)。更加详细地,利用双向通信方式能够减少多个IC消耗的通信用电流的通信方法以及执行该方法的IC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大部分的车辆导入了数字技术,随着搭载于车辆的电子产品的数量大量增加,出现了需要考虑车辆内外的多个变量来控制车辆的必要性。由此,使用有除了控制发动机的功能之外,还用于控制驱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等车辆的所有部分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
这样的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在内部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IC,从而执行车辆控制功能,为此,从外部的电源供给装置(例如电池)接收电源。
但是,在电子控制装置内具备多个IC的情况下,存在为了执行各功能而消耗相当多的电流的问题。
由此,为了实现多个IC消耗的电流量的最小化,使用了将多个IC转换为睡眠(SLEEP)模式的方式,但是,为了再次激活睡眠(SLEEP)模式的IC,需要唤醒(Wake-up)达到几十个的IC,并且需要为每一个IC赋予识别码,从而存在消耗更多的电池电流的问题。
因此,需要研究出用于实现在达到几十个的IC的通信激活过程中消耗的电流的最小化的技术,本发明涉及这样的技术。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9-0030136号(2009.03.2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将睡眠(SLEEP)模式的多个IC快速地转换为可进行通信的正常(NORMAL)模式的IC通信方法以及IC通信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不限定于在上述中言及的技术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从下面的记载中可明确的理解未言及的其它的技术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C通信装置,包括:多个IC,所述多个IC包括相邻配置的第一IC至第N IC,其中,N是2以上的整数;以及控制器,与所述第一IC连接,其中,在处于睡眠(SLEEP)模式的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唤醒信号而发送给所述第一IC时,向所述第一IC至第N IC的相邻配置的两个IC双向发送唤醒信号。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多个IC在所述控制器接收唤醒信号之前的初始ID识别码可以设定为0,所述多个传感IC随着接收一个唤醒信号,ID识别码增加一。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多个IC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IC在ID识别码设定为1以上的状态下接收到唤醒信号时,可以将唤醒信号单向发送到不是发送唤醒信号的IC的相邻配置的其它的IC。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IC至第N IC可以通过菊花链(Daisy chain)方式连接。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IC通信装置执行IC通信的方法,其中,IC通信装置包括相邻配置的第一IC至第N IC(N是2以上的整数),所述IC通信方法包括:向第一IC发送唤醒信号的第一发送步骤;将在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同时向与所述第一IC相邻配置的控制器和第二IC双向发送的第二发送步骤;将在所述第二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同时向与所述第二IC相邻配置的所述第一IC和第三IC双向发送的第三发送步骤;以及将在所述第三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同时向所述第三IC至第N IC的相邻配置的两个IC双向发送的步骤。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发送步骤还可以包括根据在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发送的所述唤醒信号,将所述第一IC的ID识别码增加1的第一识别步骤,所述第二发送步骤还可以包括根据在所述第二发送步骤中发送的所述唤醒信号,将所述第二IC的ID识别码增加1的第二识别步骤。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发送步骤还可以包括根据在所述第三发送步骤发送的唤醒信号,将所述第三IC的ID识别码增加1并且将所述第一IC的ID识别码额外地增加1的第三识别步骤。
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第三发送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确认与所述第三IC相邻配置的IC的数量,当所述相邻配置的IC确定为一个时,将在所述第三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发送到与所述第三IC相邻配置的所述第二IC,向与所述第一IC连接的所述控制器单向发送唤醒信号的第四发送步骤。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四发送步骤还可以包括:根据在所述第四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将所述第二IC的ID识别码额外地增加1的第四识别步骤。
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第四发送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向与所述第二IC连接的所述第一IC单向发送所述唤醒信号的第五发送步骤。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五发送步骤还可以包括:根据在所述第五发送步骤中发送的所述唤醒信号,将所述第一IC的ID识别码额外地增加1的第五识别步骤。
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第五识别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对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的唤醒信号的数量进行计数,将计数的唤醒信号的数量与整体IC数量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设定ID识别码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睡眠(SLEEP)模式的多个IC双向进行通信,从而具有可以缩短转换为正常(NORMAL)模式所需的时间的效果。
并且,根据每一个IC的ID识别码,将唤醒信号的发送方向设置为不同,从而具有能够减少多个IC之间的通信过程中消耗的电流的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定于上述提及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通过下面的说明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用于多个IC进行动作的网络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C通信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多个IC进行动作的网络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示出现有的多个IC的网络状态转换所需时间的图。
图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个IC的网络状态转换所需时间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IC通信装置;10:第一IC;20:第二IC;30:第三IC;5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优点以及特征和用于实现这些的方法将通过附图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变得清楚。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下面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它各种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仅用于完整地公开本发明,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发明的范畴而提供,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定义本发明。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元素。
在没有其它定义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的术语(包括技术以及科学术语)以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意思使用。
并且,在没有明确地特别定义的情况下,一般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不应该理想化或者过渡解释。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在上下文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单数方式还包括多数方式。
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s)”以及或者“包含的(comprising)”不排除除了所提及的构成元素、步骤、动作以及/或则元件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的构成元素、步骤、动作以及/或者元件的存在或者添加。
下面,对于本发明,基于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用于多个IC进行动作的网络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现有的处于睡眠(SLEEP)模式的控制器50根据从外部接收到唤醒信号时,向处于睡眠(SLEEP)模式的第一IC10、第二IC20、第三IC30依次传递唤醒信号(S101、S102、S103)。
由此,第一IC10、第二IC20、第三IC30通过唤醒信号被唤醒,但是变成未设定用于执行其功能的ID识别码的状态,为了设定ID识别码,控制器50向第一IC10、第二IC20、第三IC30发送用于设定ID识别码的信号。
即,控制器50向第一IC10发送用于设定ID识别码的信号(S104),从第一IC10接收表示完成ID识别码设定的第一响应信号(S105),与第一IC10相同地,经由第一IC10向第二IC20发送用于设定ID识别码的信号(S106、S107),并从第二IC20接收对应的第二响应信号(S108、S109),在完成对于第二IC20的识别码设定后,对于第三IC30也通过相同的过程,由此为每一个IC设定ID识别码(S110~S115)。
通过这样的过程,第一IC10、第二IC20、第三IC30转换为完成ID识别码设定的正常(NORMAL)模式。
但是,根据如图1所示的将睡眠(SLEEP)模式的多个IC的网络状态转换成正常(NORMAL)模式的方法,在IC的数量增加时,不仅需要相当多的时间,而且存在用于控制器50与多个IC之间的通信的数据量很大的问题。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C通信装置100的构成的图。
参照图2,可以得知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C通信装置100包括多个IC(第一IC20、第二IC20、第三IC30至第N IC(N是2以上的整数))以及控制器50,当然还可以包括其它的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附加的构成。
多个IC可以执行控制车辆内电子装置的各种功能,例如多个IC可以是设置在电池管理装置(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内的感应IC。由此,多个IC每一个连接于多个电池模块(未图示),可以感应多个电池模块每一个中包括的电池单元的电压。
并且,多个IC能够以菊花链(Daisy Chain)方式连接。即,第一IC10与控制器50和第二IC20连接,第二IC20与第一IC10和第三IC30连接,第三IC30与第二IC20和第四IC(未图示)连接,从而每个IC可以包括相邻配置的两个IC。
这样,根据IC包括与每一个相邻配置的两个IC,从而IC可以双向发送唤醒信号,通过双向通信,可以实现更快的网络状态转换。这时,网络状态转换可以表示从睡眠(SLEEP)模式转换成为针对各个IC设定ID识别码的正常(NORMAL)模式。
控制器50可以从外部最先接收唤醒信号,并将其发送给多个IC。更加具体地,控制器50与第一IC10连接,可以将唤醒信号发送给第一IC10,唤醒信号可以依次发送到第一IC10至第N IC。
并且,控制器50在将唤醒信号发送到第一IC10之后,可以从第一IC10接收对于第一IC10至第N IC的唤醒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唤醒信号的数量,可以判断多个IC是否转换为正常(NORMAL)模式。
以上,简要明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C通信装置100的构成。根据本发明,以菊花链(Daisy Chain)方式连接的多个IC进行双向通信,从而快速实现网络状态转换,可以突出能够减少IC通信转换所消耗的电流量的效果。下面,根据唤醒信号,对多个IC转换为被赋予ID识别码的正常(NORMAL)模式的高效率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多个IC进行动作的网络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这只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优选实施例,应该可以理解,根据需要可以删除或者添加一部分步骤,或者某一个步骤包括在其它的步骤中执行。
另一方面,在参照图3进行说明之前,表示出图3的IC为三个,但是IC的数量可以比这个多或少。例如,当IC是感应电池模块电压的感应IC时,IC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模块的数量而不同,感应IC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与电池模块的数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假设IC有三个。
并且,为了便于本发明的说明,按照IC通信装置100的动作,IC的信号(数据)双向发送通过S20#-1示出,IC的ID识别码增加通过S20#-2示出,IC的信号(数据)单向发送通过S20#-3示出。
首先,处于睡眠(SLEEP)模式的控制器50从外部接收到唤醒信号后,向第一IC10发送唤醒信号(S201-1)。与此同时,第一IC10在收到唤醒信号时,将ID识别码从0增加到1(S201-2)。即,在IC通信装置100内唤醒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IC时,可以执行接收到唤醒信号的IC的识别码增加1的一个步骤(S201)。
在S202步骤之后,ID识别码从0增加到1的第一IC10同时向与第一IC10相邻配置的控制器50和第二IC20双向发送唤醒信号(S202-1)。与此同时,第二IC20在接收到唤醒信号时,将ID识别码从0增加到1(S202-2)。
另一方面,控制器50可以对对应的唤醒信号进行计数(counting),当控制器50计数的唤醒信号为“1”时,控制器50可以判断出第一IC10结束唤醒,ID识别码被设为1。
在S202(S202-1、S202-2)步骤之后,ID识别码从0增加到1的第二IC20同时向与第二IC20相邻配置的第一IC10和第三IC30双向发送唤醒信号(S203-1)。与此同时,接收到唤醒信号的第三IC30将ID识别码从0增加到1,第一IC10将ID识别码从1增加到2(S203-2)。
在S203(S203-1、S203-2)步骤之后,随着第三IC30的ID识别码从0增加到1,第一IC10的ID识别码从1增加到2,每一个IC可以执行不同的通信步骤。
更加具体地,关于第三IC30,当存在与第三IC30相邻配置的两个IC时,同时向两个IC双向发送唤醒信号(S204-1),关于第一IC10,将唤醒信号单向发送给与第一IC10相邻配置的控制器50而不是向第二IC20发送唤醒信号(S204-3),与此同时,接收到唤醒信号的第二IC20将ID识别码从1增加到2(S204-2)。
换言之,IC通信装置100内的IC在ID识别码为0的状态下接收到唤醒信号时,同时向相邻配置的两个IC双向发送唤醒信号,在ID识别码在1以上的状态下接收到唤醒信号时,将唤醒信号单向发送到不是发送唤醒信号的IC的相邻配置的其它的IC。
在S204(S204-1、S204-2、S204-3)步骤之后,第二IC20也与上述的第一IC10相同在ID识别码不是0的状态下,从第三IC30接收到唤醒信号,向相邻配置的第一IC10单向发送唤醒信号(S205-3),同时,接收到唤醒信号的第一IC10将ID识别码从2增加到3(S205-2)。
在S205(S205-2、S205-3)步骤之后,ID识别码从2增加到3的第一IC10向不是发送唤醒信号的第二IC20的相邻配置的控制器50单向发送唤醒信号(S206-3)。
最后,控制器50从发送唤醒信号的时间点起对从第一IC10接收的唤醒信号的数量进行计数,将计数的唤醒信号的数量与整体IC数量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是否整体IC被唤醒,并且转换为对IC赋予ID识别码的正常(NORMAL)模式。
即,如图3示出,当存在总共三个IC,从第一IC10接收到的唤醒信号的数量是3个时,控制器50可以确认多个IC正常地转换为正常(NORMAL)模式,当小于3时,判断为IC通信不正常,可以生成错误信号。
以上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多个IC进行动作的网络状态转换方法。根据本发明,IC不会依次经过睡眠(SLEEP)模式、空闲(IDLE)模式、正常(NORMAL)模式的三个步骤,在接收到唤醒信号的同时可以设定ID识别码,可以缩短用于转换网络通信的时间,由此可以减少IC通信装置100的开始通信过程中的电力消耗。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的IC通信方法可以比现有的通信方法更快且简单地执行,可以缩短用于整个IC的网络状态转换时间,这就是图4a以及图4b的内容。
图4a是示出现有的多个IC的网络状态转换所需时间的图,图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个IC的网络状态转换所需时间的图。
参照图4a,根据现有的IC通信装置,在1ms期间从控制器50发送的唤醒信号可以到达第一IC10、第二IC20、第三IC30(S101、S102、S103),在结束唤醒信号的发送后,控制器50可以与第一IC10、第二IC20、第三IC30中每一个执行在1ms期间ID识别码设定以及ID识别码设定的确认(S104~S115)。由此,控制器50将三个IC从睡眠(SLEEP)模式转换为正常(NORMAL)模式需要合计4ms的时间。
但是,参照图4b,本发明的IC通信装置100在1ms期间从控制器50发送的唤醒信号到达第一IC10、第二IC20、第三IC30并增加ID识别码,根据每个IC与相邻配置的IC进行双向通信,可以完成ID识别码设定,控制器50对最终接收到的唤醒的数量进行计数,从而可以确认ID识别码的设定。即,本发明的IC通信装置100在发送唤醒信号的时间(1ms)内结束向正常(NORMAL)模式的转换,可以高效率地转换网络状态。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必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其它的具体方式实施本发明。因此,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从所有方面均为示例性的,不应该解释为限定本发明。

Claims (9)

1.一种IC通信装置,包括:
多个IC,所述多个IC包括相邻配置的第一IC至第NIC,其中,N是2以上的整数;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IC连接,
其中,在处于睡眠模式的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唤醒信号而发送给所述第一IC时,所述第一IC至第NIC之间的接收到唤醒信号的IC向与其相邻配置的两个IC双向发送唤醒信号,
在所述多个IC中,在所述控制器接收唤醒信号之前的初始ID识别码设定为0,所述多个IC随着接收到一个唤醒信号,ID识别码增加1,
所述多个IC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IC在ID识别码设定为1以上的状态下接收到唤醒信号时,将唤醒信号单向发送到不是发送唤醒信号的IC的相邻配置的其它的I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IC至第NIC通过菊花链方式连接。
3.一种IC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其为一种包括相邻配置的第一IC至第NIC的IC通信装置执行IC通信的方法,其中,N是2以上的整数,所述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IC通信装置向第一IC发送唤醒信号的第一发送步骤;
所述IC通信装置将在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同时向与所述第一IC相邻配置的控制器和第二IC双向发送的第二发送步骤;
所述IC通信装置将在所述第二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同时向与所述第二IC相邻配置的所述第一IC和第三IC双向发送的第三发送步骤;以及
所述IC通信装置将在所述第三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同时向所述第三IC至第NIC的相邻配置的两个IC双向发送的步骤,
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步骤还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而将所述第一IC的ID识别码增加1的第一识别步骤,
所述第二发送步骤还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二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而将所述第二IC的ID识别码增加1的第二识别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第三发送步骤还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三发送步骤发送的唤醒信号而将所述第三IC的ID识别码增加1并且将所述第一IC的ID识别码额外地增加1的第三识别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三发送步骤之后,还包括第四发送步骤,
在所述第四发送步骤中,确认与所述第三IC相邻配置的IC的数量,当所述相邻配置的IC确定为一个时,将在所述第三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发送到与所述第三IC相邻配置的所述第二IC,并且向与所述第一IC连接的所述控制器单向发送唤醒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第四发送步骤还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四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而将所述第二IC的ID识别码额外地增加1的第四识别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四发送步骤之后,还包括:
向与所述第二IC连接的所述第一IC单向发送唤醒信号的第五发送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第五发送步骤还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五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唤醒信号,将所述第一IC的ID识别码额外地增加1的第五识别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五识别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对接收到的唤醒信号的数量进行计数,将计数的数量与整体IC数量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设定ID识别码。
CN201910872853.7A 2018-09-18 2019-09-16 Ic通信装置及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 Active CN110912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11418 2018-09-18
KR1020180111418A KR102131796B1 (ko) 2018-09-18 2018-09-18 Daisy chain 연결 구조를 가진 ic id 자동 증가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ic 통신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2790A CN110912790A (zh) 2020-03-24
CN110912790B true CN110912790B (zh) 2021-11-16

Family

ID=69646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2853.7A Active CN110912790B (zh) 2018-09-18 2019-09-16 Ic通信装置及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4190B2 (zh)
KR (1) KR102131796B1 (zh)
CN (1) CN110912790B (zh)
DE (1) DE102019214128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17147A (ko) * 2006-06-07 2007-12-12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아이디 트래킹 회로
KR20080008171A (ko) * 2006-07-19 2008-01-23 양재우 패시브 엔트리 시스템과 그의 웨이크 업 및 트리거 방법
CN101923630A (zh) * 2010-09-07 2010-12-22 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的双向通讯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2087144A (zh) * 2009-12-03 2011-06-08 北京华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ff h1现场总线温度测量装置
US8023557B2 (en) * 2007-12-31 2011-09-20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Hardware synchronizer for 802.15.4 radio to minimize processing power consumption
CN102484498A (zh) * 2010-03-31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集成电路
CN10397353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和用于在通信网络中通信的方法
CN103986242A (zh) * 2013-06-05 2014-08-13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电源闸控的集成电路及方法
CN104483944A (zh) * 2014-12-13 2015-04-01 重庆市山城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分离式物联网膜式燃气表远程控制系统
KR20180053056A (ko) * 2016-11-11 2018-05-21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CN108108683A (zh) * 2017-12-14 2018-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6115B2 (en) * 2001-12-13 2008-04-29 Ami Semiconductor Belgium Bvba Multiplex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in-circuit addressing
KR20090030136A (ko) 2007-09-19 2009-03-24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양방향 웨이크업 기능을 갖는 무선 통신용 반도체 소자
US10123268B2 (en) * 2010-06-04 2018-11-06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KR101539689B1 (ko) * 2012-02-20 2015-07-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멀티 bms에 대한 식별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5047422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Intel Corporation Early wake-warn for clock gating control
US9755631B2 (en) * 2015-11-24 2017-09-05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di/dt during power wake-up
KR20180045954A (ko) 2016-10-26 2018-05-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411984B2 (en) * 2016-12-12 2019-09-1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diagnostics for ethernet rings based on media redundancy protocol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17147A (ko) * 2006-06-07 2007-12-12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아이디 트래킹 회로
KR20080008171A (ko) * 2006-07-19 2008-01-23 양재우 패시브 엔트리 시스템과 그의 웨이크 업 및 트리거 방법
US8023557B2 (en) * 2007-12-31 2011-09-20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Hardware synchronizer for 802.15.4 radio to minimize processing power consumption
CN102087144A (zh) * 2009-12-03 2011-06-08 北京华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ff h1现场总线温度测量装置
CN102484498A (zh) * 2010-03-31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集成电路
CN101923630A (zh) * 2010-09-07 2010-12-22 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的双向通讯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3973532A (zh) * 2013-02-06 2014-08-06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和用于在通信网络中通信的方法
CN103986242A (zh) * 2013-06-05 2014-08-13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电源闸控的集成电路及方法
CN104483944A (zh) * 2014-12-13 2015-04-01 重庆市山城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分离式物联网膜式燃气表远程控制系统
KR20180053056A (ko) * 2016-11-11 2018-05-21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CN108108683A (zh) * 2017-12-14 2018-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采用新型单片编解码的IC的双向传输控制电路;李庆武,樊贵卿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1996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31796B1 (ko) 2020-07-08
US11184190B2 (en) 2021-11-23
DE102019214128A1 (de) 2020-03-19
KR20200032415A (ko) 2020-03-26
US20200092135A1 (en) 2020-03-19
CN110912790A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6816B (zh) 用于控制车辆的集成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43687B (zh) 车辆用的备用装置
CN111193649B (zh) 车辆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85322B (zh) 电子控制装置
KR101439050B1 (ko) 차량 암전류 검사 방법
CN104779967B (zh) 收发器集成电路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7428297B (zh) 车辆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38189A (zh) Can通信监控防护装置及车辆
CN107018089A (zh) 网络中的通信节点的操作方法
CN110912790B (zh) Ic通信装置及ic id自动增加通信方法
CN111942154B (zh)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唤醒装置、车辆
KR102224076B1 (ko) 배터리의 예약 충전 기능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KR101558387B1 (ko) 차량의 슬립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3306396B (zh) 纯电动汽车dcdc唤醒系统及唤醒方法
US20220082648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verifying power supply monitoring
EP4145584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8880753B2 (en) Vehicle electronic controller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between a port being suspended based on a mode of an internal oscillation circuit
CN114578723A (zh) 用于识别引起车辆放电的控制器的系统
CN114253171A (zh) 用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
JPH07273781A (ja) 多重伝送装置
KR20170068806A (ko) 친환경 차량에 탑재된 전자 시스템 및 그의 업데이트 방법
CN111923747A (zh) 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622965B (zh) 基于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454517B1 (ko) 차량의 웨이크 업 기능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6169788A (zh) 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管理单元的供电方法及电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1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HYUNDAI MOBIS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Autorun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