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08263A - 一种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8263A
CN110908263A CN201910622156.6A CN201910622156A CN110908263A CN 110908263 A CN110908263 A CN 110908263A CN 201910622156 A CN201910622156 A CN 201910622156A CN 110908263 A CN110908263 A CN 110908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eveloping
photosensitive
uni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21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 Jingkun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0908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82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显影单元上包括有显影元件,感光单元上包括有感光元件,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可以使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感光驱动元件和显影驱动元件,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驱动力,以驱动处理盒上的感光元件和显影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感光元件驱动头和显影元件驱动头之间的距离的结构。其具体结构在于:
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显影单元上包括有显影元件,感光单元上包括有感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当所述控制元件处于靠近或远离显影单元时,所述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远离显影单元,此时感光元件和显影元件接触;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控制元件比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更靠近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不接触。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远离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靠近感光元件;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控制元件比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更靠近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远离感光元件。
所述控制元件设置在显影单元上,并伸出显影单元外,以接收外力。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内设置的第一齿轮元件、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且第一齿轮元件、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上均设置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元件上设置有摆杆,且摆杆可以控制第一齿轮元件的转动;所述摆杆为控制元件;第二齿轮元件上的齿轮与第一齿轮元件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上的齿轮与第二齿轮元件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上设置有凸轮部分,凸轮部分可随第三齿轮元件一起转动;摆杆的转动控制凸轮部分与感光单元抵接或者不抵接,从而控制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的远离或靠近。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推杆和顶杆;所述推杆为控制元件;推杆上设置有转轴,顶杆上设置有转轴,推杆和顶杆通过铰接连接;推杆和顶杆均设置在显影单元上;顶杆的一端与推杆连接,另一端向感光单元的方向伸出;推杆伸出显影单元外;所述推杆绕其转轴的转动控制顶杆的转动,从而使顶杆与感光单元不抵接或者挤压,从而使显影元件靠近或者远离感光元件。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压杆、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所述第一压杆上设置有齿条部分,齿条部分与第二齿轮元件啮合,第二齿轮元件与第三齿轮元件啮合;第三齿轮元件上设置有凸轮部分;第一压杆伸出显影单元外,其上还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一压杆为控制元件;所述第一压杆接收外力使第一压杆靠近或者远离显影单元,使得凸轮部分与感光单元啮合或者不啮合,从而控制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压杆、第二顶杆;所述第一压杆为控制元件;第一压杆在显影单元上可移动,第一压杆上设置有斜面;第二顶杆绕设置于显影单元上的转轴转动;第一压杆接收外力使第一压杆靠近或者远离显影单元,使得第二顶杆与感光单元抵接或者不抵接,从而控制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
附图说明
图1、2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一中处理盒的显影元件和感光元件处于接触盒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3、4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7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11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14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专利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专利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27分别为本专利实施例八的结构和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的发明内容,本发明所采用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处理盒上设置有显影单元41和感光单元31,所述显影单元41上设置有显影元件42,所述感光单元31上设置有感光元件32。显影单元41可靠近或者远离感光单元31,从而使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或者不接触(即分离);如图1所示,显影单元41通过绕转轴46b的转动,从而实现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或者不接触(即分离)。显影单元41与感光单元3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元件95,所述弹性元件95为显影单元41和感光单元31提供弹性力,从而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转动,并使显影元件42靠近感光元件32并与之接触。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即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上设置有动力施加元件61;所述动力施加元件61可绕其自身的转轴61a转动。
处理盒上还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推杆10、转杆20和顶杆30;所述推杆10与转杆20通过铰接10a连接;所述转杆20可绕转轴20a转动;所述顶杆30的一端与转杆20通过铰接20b连接;所述顶杆30可绕转轴30a转动,所述顶杆30的另一端与显影单元41抵接, 所述显影单元41上与顶杆30抵接的位置相对于推杆10位于转轴46b的另一侧,所述显影单元41上与顶杆30抵接的位置越远离转轴46b则分离显影单元41所需的力就越小。所述控制单元(推杆10、转杆20和顶杆30)均设置在感光单元31上。
如图1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施加元件61未与推杆10接触并为推杆10施加力时,弹性元件95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61a转动从而使显影单元41与感光单元31靠近,从而是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
如图2所示,当动力时间元件61转动后与推杆10抵接并为推杆10提供推力时,推杆10沿图示A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转杆20绕转轴20a沿图示B方向转动,然后顶杆30在转杆20的作用下绕转轴30a沿图示C方向转动,最终使顶杆30推动显影单元41绕转轴61a转动;显影单元41的转动使显影元件42向远离感光元件32的方向移动,最终使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不接触(分离),并形成距离L。
通过在感光单元31上设置控制单元,可以使位于感光元件32上方的动力施加元件61的动力转化为显影单元41的转动力,从而是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分离。
当动力施加元件61绕其转轴61a转动后(即由图2所示位置转动到图1所示位置),不再与推杆10抵接和提供推力时,显影单元41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绕转轴46b转动并回复到图1所示状态,顶杆30被显影单元41推动后绕转轴30a转动(沿图2中箭头C所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同时带动转杆20绕转轴20a转动(沿图2中箭头B所示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最后使推杆10沿图2所示箭头A的反方向移动,最终显影单元41和控制单元均回复到图1所示状态。
实施例二:
控制单元除了采用实施例一所示方案外,还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因此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方式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齿轮元件40、第二齿轮元件50和第三齿轮元件60,且第一齿轮元件40、第二齿轮元件50和第三齿轮元件60上均设置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元件40、第二齿轮元件50和第三齿轮元件60均设置在感光单元31上;所述第一齿轮元件40上设置有摆杆40a,且摆杆40a可以控制第一齿轮元件40的转动;第二齿轮元件50上的齿轮与第一齿轮元件40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60上的齿轮与第二齿轮元件50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60上设置有凸轮部分60a,凸轮部分60a可随第三齿轮元件60一起转动。
如图3所示,当动力施加元件61未与摆杆40a抵接时,所述控制单元处于图3所示状态,凸轮部分60a不与显影单元41抵接或者未给显影单元41一个远离感光单元31的力,此时显影单元41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靠近感光单元31,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
当动力施加元件61绕转轴61a转动并摆杆40a抵接时,动力施加元件61使摆杆40a从图3所示状态转动到图4所示状态,第一齿轮元件40在摆杆40a的带动下沿图4所示E方向转动;第一齿轮元件40带动第二齿轮元件50沿图示F方向转动,第三齿轮元件60被第二齿轮元件50带动并沿图示G方向转动;由于凸轮部分60a可随第三齿轮元件60一起转动,因此凸轮部分60a转动到图4所示位置,凸轮部分60a给显影单元41一个远离感光单元31的力,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转动到图4所示状态,此时显影单元41远离感光单元31,显影元件42不与感光元件32接触(即分离)。由图4可知,所述显影单元41上与凸轮部分60a抵接的位置相对于摆杆40a位于转轴46b的另一侧,且该位置接收到的力可以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沿图4所示H方向转动。
当动力施加元件61有图4所示状态转动到图3所示状态后,动力施加元件61不再与摆杆40a抵接;显影单元41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向感光单元31靠近,并挤压凸轮部分60a,使凸轮60a沿图4中G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并转动到图3所示状态;此时第三齿轮元件60通过第二齿轮元件50带动第一齿轮元件40,并使摆杆40a回复到图3所示状态。
当动力施加元件61由图4状态转动到图3状态时,为使控制单元从图4所示状态回复到图3所示状态,本实施例还可以为:在第一齿轮元件40、第二齿轮元件50或者第三齿轮元件60上设置一个扭簧,该扭簧可以为第一齿轮元件40、第二齿轮元件50或者第三齿轮元件60提供弹性回复力,使第一齿轮元件40、第二齿轮元件50或者第三齿轮元件60由图4所示状态回复到图3所示状态。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连接关系和工作方式,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门盖12、支撑元件13和地面部分11;所述动力施加元件60呈“勾”形(如L形);所述门盖12与支撑元件13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门盖12可绕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转轴12a转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被支撑元件13支撑;所述底面部分1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方,也位于支撑元件13的下方。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连杆70、第一齿轮70a、第二连杆80和第二齿轮80a;所述第一连杆70、第一齿轮70a、第二连杆80和第二齿轮80a均设置在显影单元41上,并位于处理盒上显影元件42轴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70和所述第二连杆80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连杆70上的齿条与第一齿轮70a啮合;所述第二连杆80上的齿条与第二齿轮80a啮合;所述第一齿轮70a与第二齿轮80a啮合,且第二齿轮80a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70a的直径;当处理盒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第二连杆80位于第一连杆70的下方,且第二连杆80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显影单元41外。
如图5所示,当处理盒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处理盒被支撑元件13支撑,且第二连杆80穿过支撑元件13并向下伸出,但第一连杆80不与底面部分11抵接并接收来自底面部分11的推力,此时第一连杆70未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抵接并接收来自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的动力(没有在水平方向上重叠的部分)。此时,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处于接触状态。
如图6所示,当沿图示箭头I方向所示转动门盖12,由于门盖12绕转轴12a转动,因此门盖12带动支撑元件13沿图示J方向向下移动(沿竖直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处理盒也沿J方向移动。处理盒与支撑元件13的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二连杆80与底面部分11抵接,底面部分11推动第二连杆80沿图示J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从而先后带动第二齿轮80a和第一齿轮70a转动,最后带动第一连杆70沿图示J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最终第一连杆70伸出显影单元41,且由于第二齿轮80a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70a的直径,因此第一连杆70沿J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杆80沿J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距离,第一连杆70伸出显影单元41后可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抵接(有部分在水平方向上重叠)。
如图7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沿图示K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杆70在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的带动下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沿图示M方向转动,因此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分离(如图所示形成间距L)。
当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沿图7中K方向的反向移动时,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不再给第一连杆70提供动力,显影单元41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沿图7中M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使得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
当门盖12被打开(沿图6所示I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门盖12绕其转轴12a转动并带动支撑元件沿图6中J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此时第二连杆80与底面部分11脱离接触,第二连杆80或第一连杆70在一个弹簧的作用下(或者第一齿轮70a或第二齿轮80a在一个扭簧的作用下),第二连杆80沿图6所示J方向远离显影单元41的内部,而第一连杆70沿图6所示J方向靠近显影单元41的内部,并最终回复到图5所示状态,此时可以将处理盒从支撑元件13上拿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处理盒上与实施例二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上与实施例三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8所示,当处理盒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处于处理盒的显影单元41的上方。控制单元包括处理盒的显影单元41内设置的第一齿轮元件140、第二齿轮元件150和第三齿轮元件160;且第一齿轮元件140、第二齿轮元件150和第三齿轮元件160上均设置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元件140上设置有摆杆140a,且摆杆140a可以控制第一齿轮元件140的转动;第二齿轮元件150上的齿轮与第一齿轮元件140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160上的齿轮与第二齿轮元件150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160上设置有凸轮部分160a,凸轮部分160a可随第三齿轮元件160一起转动。
如图8所示,当处理盒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在水平方向上,摆杆140a有部分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重合;且此时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接触。当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沿图9所示N方向移动时,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与摆杆140抵接并使摆杆140带动第一齿轮元件140沿图9所示P方向绕其轴转动,且第二齿轮元件150和第三齿轮元件160先后转动,凸轮部分160a在第三齿轮元件160的带动下沿图9中箭头P方向转动。此时凸轮部分160a不与感光单元31抵接,因此显影元件42仍与感光元件32保持接触。
当摆杆140a绕过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的“勾”形部分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不为摆杆140a提供力,第一齿轮元件140在一个弹性元件(如绕在第一齿轮元件上的扭簧,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沿Q方向转动到图10所示位置,此时第二齿轮元件150和第三齿轮元件160也先后被给弹性元件带动而转动;此时凸轮部分160a未与感光单元31抵接,且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保持接触。
当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沿图11所示箭头R方向移动时,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带动摆杆140a沿图示Q方向转动,第二齿轮元件150和第三齿轮元件160分别转动,且第三齿轮元件沿图示Q方向转动,因此凸轮部分160a挤压感光单元31,并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转动,此时显影元件42与感光元件32不接触(分离)。当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继续沿R方向移动时,摆杆140a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脱离,显影单元41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回复到图8所示状态。此时处理盒可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中,摆杆140a上也可设置一个弹性元件,当摆杆140a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脱离时,摆杆140a也可在所述一个弹性元件(如绕在第一齿轮元件上的扭簧,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回复到图8所示状态。
第一齿轮元件140、第二齿轮元件150和第三齿轮元件160的转轴均与显影元件42的轴向相平行。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处理盒上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上与实施例四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12所示,处理盒上的显影单元42上设置有推杆110和顶杆120;推杆110上设置有转轴110a,顶杆120上设置有转轴120a,推杆110和顶杆120通过铰接110b连接;推杆110和顶杆120均设置在显影单元41上;顶杆120的一端与推杆110连接,另一端向感光单元31的方向伸出;推杆110伸出显影单元41外。
当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沿图13所示S方向移动时,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与推杆110抵接并使推杆110绕转轴110a沿图示T方向转动,推杆110带动顶杆120转动,顶杆120的另一端120b向远离感光单元31的方向移动。
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的“勾”形部分的内侧与推杆110抵接,且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沿图14所示X方向移动时,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带动推杆110沿图14所示Y方向转动,此时顶杆120被带动后转动,顶杆的另一端120b与感光单元31挤压,从而是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转动,显影元件42远离感光元件32。
当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与推杆110脱离抵接后,推杆110在一个弹性元件(例如弹簧或者扭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图12所示状态。也可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回复到图12所示状态。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处理盒上与实施例四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上与实施例四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15所示,处理盒的显影单元41上设置有第一压杆240、第二齿轮元件250和第三齿轮元件260;所述第一压杆240上设置有齿条部分240a,齿条部分240a与第二齿轮元件250啮合,第二齿轮元件250与第三齿轮元件260啮合;第三齿轮元件260上设置有凸轮部分260a;第一压杆240伸出显影单元41外,其上还设置有斜面。
当处理盒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第一压杆240上的斜面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抵接,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使第一压杆240沿图示a方向移动(第一压杆240向显影单元41内移动),由于第一压杆240上的齿条部分240a与第二齿轮元件250啮合,第二齿轮元件250与第三齿轮元件260啮合,因此第一压杆240沿a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二齿轮元件250和第三齿轮元件260转化为第三齿轮元件260沿图示b方向的转动,从而使第三齿轮元件260上的凸轮部分260a与感光单元31啮合,从而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转动,显影单元41因此而远离感光单元31,使显影元件42不与感光元件32接触。
当处理盒上的第一压杆240上的斜面不再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啮合时,显影单元42在弹性元件95的弹性力作用下靠近感光单元31,此时感光单元31抵接凸轮部分260a并通过第三齿轮元件260、第二齿轮部分250和齿条部分240a使第一压杆240回复到图15所示状态(即第一压杆240向伸出显影单元41外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是第一压杆240能够伸出显影单元41外,第一压杆240上还可以设置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一压杆240提供弹性回复力,使第一压杆240始终受到弹性回复力的作用而伸出显影单元41外。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处理盒上与实施例五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上与实施例五相同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16所示,处理盒的显影单元41上设置有第一压杆240、第二顶杆210;第一压杆240在显影单元41上可沿图示a方向移动,第一压杆240上设置有斜面;第二顶杆210绕设置于显影单元上的转轴210a绕图示c方向转动。
当处理盒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时,第一压杆240上的斜面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抵接,并使第一压杆240沿图示a方向向显影单元41内移动;从而使第一压杆240抵接第二顶杆210,使第二顶杆210绕转轴210a沿图示c方向转动,从而是第二顶杆210与感光单元31抵接。第二顶杆210抵接感光单元31后使显影单元41绕转轴46b转动,从而使显影单元41远离感光单元31。
当第一压杆240不再与第二动力施加元件A60抵接时,显影单元41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向靠近感光单元3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顶杆210绕转轴210a沿图示方向c的反向转动,并带动第一压杆240沿图示方向a的反向移动,使第一压杆240向远离显影单元41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是第一压杆240能够伸出显影单元41外,第一压杆240上还可以设置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一压杆240提供弹性回复力,使第一压杆240始终受到弹性回复力的作用而伸出显影单元41外。
实施例八:
如图17-27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
如图17所示,专利US9836020B2中描述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有间隔元件71和弹簧73;间隔元件71绕支撑轴74转动,弹簧为间隔元件71提供弹性回复力,使间隔元件71始终保持沿图17所示向上伸出的状态;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方式,在专利US9836020B2中已有描述。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41和感光单元31;感光单元31上设置有感光元件32;显影单元41上设置有显影元件42和突起44d;当突起44d与间隔元件71啮合,间隔元件71使突起带动显影单元41绕显影单元41上的转轴46b转动时,显影元件42远离感光元件32;当间隔元件71不与突起44d啮合时,显影单元41在弹性元件95的作用下绕转轴46b转动,显影元件42靠近并与感光元件32接触。
如图17所示,当突起44d被设置成如图所示结构时,突起44d会给间隔元件71一个力F1,力F1的两个分力分别为F1x和F1y,其中F1y使得间隔元件71有沿图17所示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存在导致间隔元件71与突起脱离啮合的风险。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和突起的结构设置就是为了解决该风险,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施例的方案一:
如图18a-21b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方案一。
如图18a、18b所示,处理盒上设置有突起44d和受力元件45;突起44d上还设置有阻挡元件44b和滑槽44c;受力元件45上设置有斜面45a、转轴45b和受力面45c。
受力元件45的转轴45b与滑槽44c连接,转轴45b可在滑槽44c上下移动;如图所示,受力元件45可绕转轴45b转动,且受力元件45的重心远离转轴45b 靠近阻挡元件44b(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因此阻挡元件44b可与受力面45c抵接(防止受力元件45顺时针旋转)并确保受力面45c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处于竖直状态;受力元件45上的斜面45a设置在其竖直方向的下方;受力面45c可与间隔元件71啮合并接收来自间隔元件71上的推力。
当处理盒沿图18a中箭头所示方向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后,受力元件45被安装到间隔元件71的右侧,此时斜面45a不与间隔元件71接触;受力元件45在阻挡元件44b的作用下,受力面45c处于竖直状态。
当间隔元件71沿图19a、19b所示箭头方向移动时,间隔元件71与斜面45a抵接,并使受力元件45绕转轴45b转动,且转轴45b沿滑槽44c向上滑动,而阻挡元件44b与受力面45c脱离接触;此时间隔元件71虽然受到来自于受力元件45的重力作用,但是由于受力元件45的重量有限,因此受力元件45无法克服弹簧73的弹力,因此间隔元件71不会向下转动。
当间隔元件71运动到图20a、20b所示状态时,间隔元件71处于受力元件45的右侧,且此时受力元件在重力作用下回复到图示所示状态,此时受力面45c处于竖直状态,转轴45b在滑槽44c中处于下端,受力元件45回复到初始状态。
当间隔元件71沿图21a、21b所示箭头向受力元件45靠近并与受力面45c啮合时,间隔元件71给受力元件45一个推力,使得受力元件45向左移动;由于转轴45b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间隔元件71最上方的高度,因此受力元件45受到来自间隔元件71的推力时,不会使受力元件45绕转轴45b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受力元件45上的转轴45b推动滑槽44c使得突起44d向左移动(转轴45b相对于滑槽44c转动),因此显影单元41此时绕转轴46b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显影元件42远离感光元件32,显影元件42从与感光元件32接触的状态转动到不接触的状态。由于受力元件45可绕转轴45b转动,因此在间隔元件71推动受力元件45的过程中,受力面45c一直处于竖直状态,受力元件45没有给间隔元件71竖直方向上的力。
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案一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不仅使得处理盒的结构简单,且不会对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间隔元件推力而使间隔元件向下运动,且受力元件的受力面在接收间隔元件的推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本实施例的方案二:
如图22a-25b为本实施例的方案二。
如图22a、22b所示,突起144d上设置有阻挡元件144b、滑槽144c。受力元件145上设置有底面145a、转轴145b和受力面145c。底面145a设置在受力元件145的下方;转轴145b与滑槽144c连接(本方案中,转轴145b可以设置为可在滑槽144c内滑动,也可以设置为不可在滑槽144c内滑动),受力元件145可绕转轴145b转动;受力面145c设置在受力元件145的一侧。当处理盒处于图示所示状态时,受力面145c处于竖直状态;转轴145设置在受力元件145的靠左侧一端,因此受力元件145有沿顺时针转动的趋势,而阻挡元件144b与受力元件145抵接而防止受力元件145顺时针转动。
当处理盒沿图22a、22b所示箭头方向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且底面145a未与间隔元件171抵接时,受力面145c不受来自处理盒外的力,因此受力面145处于竖直状态。
如图23a所示,转轴145b被设置为不可在滑槽144c内滑动。当处理盒沿图示箭头方向继续向下移动到最终状态而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时,间隔元件171与底面145a抵接,受力元件145绕转轴145b转动到图示所示状态。由于受力元件145的重量较小,因此受力元件145给间隔元件171的力小于弹簧173的弹力,因此间隔元件171不会被向下推动。
如图23b所示,转轴145b被设置为可在滑槽144c内滑动。当处理盒沿图示箭头方向继续向下移动到最终状态而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时,间隔元件171与底面145a抵接,受力元件145在间隔元件17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受力面145c仍保持在竖直状态。由于受力元件145的重量较小,因此受力元件145给间隔元件171的力小于弹簧173的弹力,因此间隔元件171不会被向下推动。
如图24a、24b所示,当间隔元件171沿图示箭头方向向右移动到图示所示状态,受力元件145回复到图示状态,此时受力面145c处于竖直状态。
如图25a、25b所示,当间隔元件171沿图示箭头方向向左移动时,由于间隔元件71的最上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转轴145b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因此当间隔元件171与受力面145c抵接时,间隔元件171为受力元件145提供推力,从而使受力元件145上的转轴145b推动滑槽144c,转轴145b相对于滑槽144c转动,显影单元41此时绕转轴46b顺时针转动,显影元件42远离感光元件32而使得显影元件42从与感光元件32接触的状态转动到不接触的状态。由于受力元件145可绕转轴145b转动,因此在间隔元件171为受力元件145提供推力的过程中,受力面145c始终保持在竖直状态,受力元件45没有给间隔元件71竖直方向上的力。
本实施例的方案三:
本方案中与上述方案一、方案二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如图26、27所示,间隔元件271上还设置有凸点271a;受力元件245上还设置有凸点245d;间隔元件上的凸点271a从间隔元件271伸出的距离与受力元件上的凸点245d从受力元件245伸出的距离大致相同。当间隔元件271与受力面245c抵接时,间隔元件上的凸点271a与受力面245c上的平面抵接,而受力元件245上的凸点245d与间隔元件271上的平面抵接,因此间隔元件271在为受力面245c提供推力的过程中,受力面245c始终保持在竖直状态。

Claims (8)

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显影单元上包括有显影元件,感光单元上包括有感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当所述控制元件处于靠近或远离显影单元时,所述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远离显影单元,此时感光元件和显影元件接触;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控制元件比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更靠近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不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元件远离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靠近感光元件;当控制元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控制元件比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更靠近显影单元,此时显影元件远离感光元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设置在显影单元上,并伸出显影单元外,以接收外力。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盒的显影单元内设置的第一齿轮元件、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且第一齿轮元件、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上均设置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元件上设置有摆杆,且摆杆可以控制第一齿轮元件的转动;所述摆杆为控制元件;第二齿轮元件上的齿轮与第一齿轮元件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上的齿轮与第二齿轮元件上的齿轮啮合并传递动力;第三齿轮元件上设置有凸轮部分,凸轮部分可随第三齿轮元件一起转动;摆杆的转动控制凸轮部分与感光单元抵接或者不抵接,从而控制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的远离或靠近。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推杆和顶杆;所述推杆为控制元件;推杆上设置有转轴,顶杆上设置有转轴,推杆和顶杆通过铰接连接;推杆和顶杆均设置在显影单元上;顶杆的一端与推杆连接,另一端向感光单元的方向伸出;推杆伸出显影单元外;所述推杆绕其转轴的转动控制顶杆的转动,从而使顶杆与感光单元不抵接或者挤压,从而使显影元件靠近或者远离感光元件。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压杆、第二齿轮元件和第三齿轮元件;所述第一压杆上设置有齿条部分,齿条部分与第二齿轮元件啮合,第二齿轮元件与第三齿轮元件啮合;第三齿轮元件上设置有凸轮部分;第一压杆伸出显影单元外,其上还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一压杆为控制元件;所述第一压杆接收外力使第一压杆靠近或者远离显影单元,使得凸轮部分与感光单元啮合或者不啮合,从而控制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压杆、第二顶杆;所述第一压杆为控制元件;第一压杆在显影单元上可移动,第一压杆上设置有斜面;第二顶杆绕设置于显影单元上的转轴转动;第一压杆接收外力使第一压杆靠近或者远离显影单元,使得第二顶杆与感光单元抵接或者不抵接,从而控制显影元件远离或者靠近感光元件。
CN201910622156.6A 2018-09-18 2019-07-11 一种处理盒 Pending CN1109082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9092 2018-09-18
CN2018215290922 2018-09-18
CN2018215353245 2018-09-19
CN201821535324 2018-09-19
CN2018215440741 2018-09-20
CN201821544074 2018-09-20
CN2019200600795 2019-01-14
CN201920060079 2019-0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8263A true CN110908263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1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008.6U Active CN211293617U (zh) 2018-09-18 2019-07-11 一种处理盒
CN202021475361.9U Active CN212781681U (zh) 2018-09-18 2019-07-11 一种处理盒
CN201910622156.6A Pending CN110908263A (zh) 2018-09-18 2019-07-11 一种处理盒
CN202021475362.3U Active CN212781682U (zh) 2018-09-18 2019-07-15 一种处理盒
CN201910632897.2A Pending CN110989311A (zh) 2018-09-18 2019-07-15 一种处理盒
CN201921114494.0U Active CN211375325U (zh) 2018-09-18 2019-07-15 一种处理盒
CN202021468511.3U Active CN212781680U (zh) 2018-09-18 2019-07-15 一种处理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008.6U Active CN211293617U (zh) 2018-09-18 2019-07-11 一种处理盒
CN202021475361.9U Active CN212781681U (zh) 2018-09-18 2019-07-11 一种处理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5362.3U Active CN212781682U (zh) 2018-09-18 2019-07-15 一种处理盒
CN201910632897.2A Pending CN110989311A (zh) 2018-09-18 2019-07-15 一种处理盒
CN201921114494.0U Active CN211375325U (zh) 2018-09-18 2019-07-15 一种处理盒
CN202021468511.3U Active CN212781680U (zh) 2018-09-18 2019-07-15 一种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45968A4 (zh)
CN (7) CN211293617U (zh)
DE (1) DE202019005994U1 (zh)
WO (1) WO20200575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666A (zh) * 2020-07-28 2021-11-02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293617U (zh) * 2018-09-18 2020-08-18 卢敬坤 一种处理盒
CN111888655B (zh) * 2020-08-20 2022-04-01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医微波针灸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8272B2 (ja) * 2003-09-25 2007-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040636B2 (ja) * 2005-03-24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70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7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82010B2 (ja) * 2007-06-29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82009B2 (ja) * 2007-06-29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06656B2 (ja) * 2010-06-22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69349B1 (en) * 2010-12-24 2019-10-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uni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using process unit
CN108549201B (zh) * 2011-05-03 2020-07-2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202911B2 (ja) 2012-09-07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91199B2 (ja) * 2013-04-19 2016-03-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76749B2 (ja) * 2013-12-06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20160074232A (ko) * 2014-12-18 201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CN204347444U (zh) * 2014-12-30 2015-05-20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显影盒
CN207601519U (zh) * 2016-11-07 2018-07-10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装置
KR20180054024A (ko) * 2016-11-14 2018-05-24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8097285A (ja) * 2016-12-16 2018-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1293617U (zh) * 2018-09-18 2020-08-18 卢敬坤 一种处理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666A (zh) * 2020-07-28 2021-11-02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
WO2022022577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
CN113589666B (zh) * 2020-07-28 2024-01-05 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
US11914309B2 (en) 2020-07-28 2024-02-27 Geehy Microelectronics Inc. Toner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1682U (zh) 2021-03-23
EP3845968A1 (en) 2021-07-07
CN211293617U (zh) 2020-08-18
CN211375325U (zh) 2020-08-28
DE202019005994U1 (de) 2024-01-23
CN212781680U (zh) 2021-03-23
EP3845968A4 (en) 2021-10-13
CN212781681U (zh) 2021-03-23
WO2020057522A1 (zh) 2020-03-26
CN110989311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93617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0370535C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04035311B (zh) 一种处理盒
CN203882097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8089423B (zh) 处理盒
CN107329388B (zh) 一种传动调整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05015615U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325022A (zh) 一种显影盒
CN112811106A (zh) 条带产品拨料齿轮离合机构及应用其的送料装置
US3437563A (en) Device for removing,replacing and applying coke-oven cell sealing plugs on their seats
CN107885069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盒
KR20110107002A (ko) 선박원격제어장치
CN106325023A (zh) 一种显影盒
JP20082759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737183A (zh) 处理盒
US6327239B1 (en) Disc apparatus
RU1812056C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 - накоп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SU1706835A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риентации деталей
CN205157978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7056884U (zh) 一种工业自动化的视觉识别装置
CN219872140U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20691263U (zh) 一种处理盒
JPS62211228A (ja) 給紙装置
JP2661852B2 (ja) 磁気ストライプリードライト機構
RU1808647C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сборки деталей типа вал-втул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2

Address after: 519060 Zhuhai road 3883, Guangdong, Zhuhai. There are 01 buildings 2, 7, B, 02, 03, 04, 1, 2, 3, suspicious, floor, and Xiangzhou.

Applicant after: NINESTAR Corp.

Applicant after: Lu Jingkun

Address before: 528000 No.5, Dawen Juwei Qianjin lane, Leliu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u Jingkun